(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民事权利能力制度是民事主体理论的核心内容,而对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研 究对于深化理解民事主体制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探究权利能力的历史演 变以及权利能力与人格的关系等基础问题入手,论证了自然人与法人之间以及法 人与法人之问的权利能力是平等的,但是法人和自然人之间的权利能力仅仅在财 产法领域具有平等性,而在人身法领域不具有平等性。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理论的 存在基础在于其经济和技术的双重合理性。同时,法人民事权利能力是一个实证 法上的概念,在实定法中具有抽象平等性、不可转让性与不可放弃性、取得的非 自然性和财产法属性居于主导等特征。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出现并没有违背民法 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民事权利能力;法人;自然人;平等性;人文主义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c i v i ir i g h tc 印a b i l i t ys y s t e n li sm ec o r ec o m e mo ft h ec m ls u b j e 髓t h e o 吼m e s t u d yo n 山ec o l p o r a t i d nc i 、,i 1r i 曲tc a p a b i l 毋h a sg r e a ts i 鲥6 c a n c et od e e p e n l 】1 1 d e r s t a l l d i n gc i v i ls u b j e c ts y s t e m f 舢e x p l o r i n gb a s i cp r o b l 哪so ft h el l i s t o c a l “o l l n i o o f t h er i g h tc a p a b i l 时锄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v v e e nt l l er i 曲tc 印a b i l i 可a n dm e p e r s o m d 崎,t l d sp a p e rp r o o f st h er i g h tc a pa _ b i l i t ) tb e _ 【、w c nt h en a m r a ip e 啪i la n d 协e c o r p o r a t i o na s 、c l l 船c o r p o r a t i o ni se q u a l ,b u tt h cr i 曲tc a p a b i l i t yb e 啊e e nt h en 咖r a l p e r s o na n dm ec o r p o r a t i o ni se q u a lo n l yi i l t 1 1 ep r o p e f i yf i e l dn o t 血m ep e 附) n a 上l a w 丘e l d t h ee x i s t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l l ec o r p 训o nc i “lr i 曲tc 印a m l i 妙t b e o r yl i e si ni t s e c o n o m i c 锄dt e c h m c a ld o u b l er a t i o n a l i t y m e a i l w h i l e ,c o i p o 洲o nc i v i lr i g h tc 印a b i l 时 i sac o n c e p to fp o s i t i v e 【a w ,a i l dh a st h ec h a r a d 甜s t i c so ft h ea b s h te q l l a l i 吼n o t c o n v e r s i o na i l dn o ta b a n d d l l i l l e n t ,g e t t i n gt h en o n 玎a m r a l n e s s 锄dt l 地o m yp o s s e s s i i l g p r o p e n yl a w 删b u t e t h c 印p e a r a n c eo fm cc o r p o 枷o n c i v i lr i 曲td o e sn o tv i o l a t em e p r o b l e r r io f m e c i v i l l a wh u m a n i s ms p i r i te t c k e yw o r d s :c i “lr i 出c a p a b i l 咄;c o r p o r a t i o n ;n a t u 脚p e r s o n ;e q u a l i 够;h l l m a i l i s m 1 1 独创性声明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堑盍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竹签字日期:知宫年g 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蕉垄塞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堇堑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寻件导师签名嘭多易 导师签名: ! :汐f 匆 签字日期:2 印s 年f 月多f 日 签字日期:m 年厂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上海岛陬叩同蓠肄盎树巷梅粤话:i 弓廖旧掣瞎s 忑 通讯地址:立诲布弗牟菇f 加兰 邮编:即卯c ; 绪论 绪论 民法调整民事法律关系,而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是民事主体,因此民事主体 理论在民法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同时,民事权利能力又是民事主体理论的核 心部分,因为权利能力是民商事立法最为基础性的技术工具,而相对于自然人而 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则更具有特殊性,所以对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研究对于 理解民事主体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对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进行研究具 有如下意义:首先,可以为自然人、法人以及非法人团体在私法中的地位及其具 体权利义务的制度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完善民法典中主体制度创设的科 学性和合理性;其次,为从更深层次思考一切民事权利、民事义务的性质、作用、 任务、立法目标和制度价值等问题提供理论条件;再次,有助于洞悉法人民事权 利能力的原理与功能,进而为理解和判断一切民而事法律制度,尤其是为人格权 和财产权制度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关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理论,大陆法系国家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论 述,如德国学者克尼佩尔教授在法律与历史一书中从历史的角度对德国民 法典第1 条关于权利能力的宣示性规定作了深层的分析;。我国台湾地区学者 曾世雄在民法总则的现在与未来一书中主张废除民事权利能力制度;o 我国学 者尹田教授从解析团体人格和权利能力的本质入手,对法人的人格权和权利能力 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李永军教授从权利能力的精神实质和制度设计层面 阐释了权利能力的原理和功能;回马骏驹教授也对法人人格进行了历史考察,论述 。 德 罗尔夫克尼佩尔法律与历史 m 朱岩译法律出版社,z 0 0 3 年第5 8 7 4 页 。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 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第7 7 7 9 页 。尹田论法人人格权【j 】法学研究,2 0 0 4 ,( 4 ) 第4 9 - 5 5 页:尹田论法人的权利能力 j 法制与社会 发展,2 0 0 3 ,( 1 ) 第7 6 8 2 页 。李永军,论权利能力的本质 j 比较法研究,2 0 0 5 ,( 2 ) 第4 0 5 0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法人人格、权利能力的本质等相关问题; 徐国栋教授则挑战了传统理论,反驳 了权利能力平等的盖棺定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尽管如此,学界对法人民事权 利能力的研究现状仍不是很让人欣喜:研究此问题的文章还是寥寥无几,并且学 者之间对于民事权利能力,尤其是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不能达 成一致意见。更主要的是民事立法关于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问题的规定也是少之 又少,并且不同法律在具体规定上又有许多矛盾之处。因此,笔者认为法人民事 权利能力理论有着一定的研究空间。 学术界对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理论争论比较集中的问题包括:法人的民事权利 能力是否是受限制的;法人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否平等:法人权利能力的 属性如何( 即法人权利能力到底是实证法上的概念还是自然法上的概念,法人权 利能力到底是伦理的产物还是技术的产物) ;权利能力与人格的关系又是怎样; 赋予法人与自然人同样的权利能力是否违背了民法的人文主义精神等等。笔者认 为,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必须首先研究民事权利能力的本质问题,即民事权利 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 它的来龙去脉又怎样? 本文拟采用历史考察、比 较分析和文义分析等方法,从追溯民事权利能力的基础问题入手,探讨上述问题。 西马俊驹入与人格分离技术的形成、拉展与变迁【j 现代法学,2 0 0 6 ( 4 ) 第4 4 5 3 页:马骏驹法入制度 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探讨( 一) j 法学评论,2 0 0 4 ,2 2 ( 5 ) o 徐国拣权利能力制度的理想与现实一人法的英特纳雄耐尔之路 j 北方法学,2 0 0 7 1 ( 2 ) 第5 1 8 页 第一牵权利能力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权利能力的基础理论 主要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种,权利能力包括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 法人的权利能力。研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首先要弄清楚民事权利能力是一个 什么样的东西,对权利能力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探究是研究法人权利能力的必要 前提。 第一节权利能力的概念 关于权利能力的概念,中外法学界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定义。一般认为, 权利能力是指一个人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也即作为权利享有者和义务承担 者的能力( 或称资格) 。圆“确定某人具有权利主体资格,意味着将通过行使权利所获 得的利益归属于权利主体。事实上,有些人即使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他们也是 由其他人来行使其权利的。重要的是,这种行使权利的行为是为谁的利益而为的。” 圆我国学者李永军教授认为,权利能力是一种权利义务的归属资格,用“归属资 格”来解释法人的权利能力更符合其创设的本意。 “权利能力的规范目的在于: 一个人是否能够作为民事主体在民法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因此,权利能力是 一个人能够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前提与基础,但不是具体的权利或者义务。”固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民事权利能力意在讲一种资格法律赋予民事主体 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个自然人或组织 o 【德 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总论【m 】,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第1 1 9 - 1 2 0 页;【德 迪特尔梅迪 库斯德国民法总论 m 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 0 肿年第7 8 l 页;王泽鉴民法概要 m 北京: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z 0 0 3 年第4 7 4 8 页 o 德 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 m 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 0 0 0 年第7 8 2 页 o 李永军论权利能力鼢本质 j 比较法研究,0 5 ,( 2 ) o 李永军论权利能力的本质 j 比较法研究,2 0 0 5 ( 2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之所以成为民事法律所承认的“入”( 民事主体) 的根本原因和前提。这种资 格代表着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是一个抽象的概 念,并不涉及具体权利。 第二节权利能力的由来及演变 一、从罗马法人格理论透视权利能力制度的萌芽 ( 一) 古罗马时并非所有人都是“人格人” 据资料考证,在罗马法上有三个关于“人”的用词:一是h o m o ,仅指生物意 义上的人;二是c a p u t ,原意是指头颅或书籍的一章,引申意指市民法上的主体, 是罗马法上标准的人格概念;三是p e r s o n a ,原意是指戏剧中的假面具,最初在希 腊的戏剧中使用,后来被罗马的演员所采用。在罗马法上,p e r s o n a 一般仅指自由 人,而不包括奴隶。只有当“h o m o ”具有“c a p u t ”时,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 ( p e r s o n a ) 。这种人在法律上的地位称为“p e r s o r r a l i t a ”( 人格) 。具体而言,罗 马泫的立法者基于其维护奴隶制统治的需要,在法律技术上使用了“人格” ( p e r s o n a ) 一词,在罗马法上,“人格”( p e r s o n a ) 一词,具有“面具”之意,这种 “面具”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它只能由法律赋予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适格者” 才能拥有。罗马法把人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社会身份:自然人和法律人、 自由人和奴隶、家父和家子、市民和异邦人。这些不同的角色要想获得法律上的 主体地位,必须同时具备自由人、家父和市民三个身份,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种身 份的“适格者”才可以成为罗马市民法的适用者,从而成为“人格人”c a p u t ( 有 时也称它为“法律人”、“社会人”) ,进而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与义 务的承担者。 可见,“人格”并非人人当然享有,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适格者”才能拥有。 。周辊罗马法原论( 上册) 岫商务印书馆,1 9 9 4 年第1 0 7 页 。周柄罗马法原论( 上册) m 商务印书馆1 9 9 4 年第1 0 6 一1 0 8 页 第一章权利能力的基础理论 拥有人格的人才有资格对社会资源进行占有或流转,人格成了“适格者”承受法 律上权利与义务的条件与依据。也即,在古罗马,并非所有人都是人格人。 ( 二) 人与人之间存在等级差别 如上所述,c 印u t ,原意指书籍的一章,在当时的罗马,人格人( c 印u t ) 是户籍登 记册上的一章,因此,人格人这一概念最初具有确定意义:是否在户籍登记册上被 列为c a p u t 是决定其是否为罗马城邦所承认为其正式成员的重要标志。罗马城邦的 正式成员适用罗马市民法,成为罗马私法上的权利义务主体,这样,一个“生物人” 在同时具备了自由人、家父和市民三个身份,从而被载入户籍登记册之后才依据 法律取得了一般人格。一个人要想在家庭和社会中活动得游刃有余和不受阻碍必 须在取得了一般人格的基础上还要取得其他享有特定权利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家族血亲关系、身体健康状况、性别、宗教、国别以及社会身份和职业等等要素。 回 可见,罗马法根据人的社会身份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人与人之间存在有无人格、 人格高低的差别,不同等级( 阶层) 的人享有的自由权、市民权和家族权也各有 不同。同时,罗马法还拥有独具特色的“人格减等”制度,即人的社会身份一旦 改变,他的自由权、市民权和家族权的享有状况也将随之改变。具体而言:“个人丧 失自由权即沦为奴隶,奴隶是罗马法中的权利客体,不享有权利,当然丧失市民 权和家族权,此为人格大变更;丧失市民权而成为拉丁人或外国人,丧失市民权 即同时丧失家族权,但仍享有自由权,此为人格中变更;丧失家族权而仍享有自 由权和市民权,它是人格变更中最轻微的一种,此为人格小变更。”o 可见,在古 罗马,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别的。 ( 三) 对古罗马法人格拟制技术的评价 罗马法中的“人格”制度是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根源,是罗马统治者实现 。周栅罗马法原论( 上册) m 商务印书馆1 9 9 4 年第1 0 6 一1 0 8 页 。马俊驹从身份人格到伦理人格一论个人法律人格基础的历史演变 j 湖南社会科学2 0 0 5 ( 6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统治,维护奴隶制度的需要,它的实质是统治者打着法律的幌子给自己打造的 身份特权。罗马法中的人格制度的基本价值“在于区分自然人不同的社会地位”, “是一种一些人压迫另一些人的法律技术工具。”o 我们感叹奴隶的悲惨命运,这 种不计伦理与人性需要的反其道而行的做法必将会随着人类认识的逐步提高而被 日益进步的社会所摒弃。但是这种人格拟制技术仍然有其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 它为后世的法律发展开启了一扇指引之门,表现为两点。第一,罗马法上人的等 级差别和“人格减等”所体现出的人的身份的可变性和伸缩性为后世大陆私法的 “人格”分配技术_ _ - 行为能力制度提供了参考;第二,古罗马以身份为基础的人 格拟制技术使得“生物人”与“人格”相分离的观念形成,进而引发了后世关于 “非生物人”与“人格”合一的思考,使民事主体的类型得以丰富。 二、从近代私法中寻找权利能力的合理性 ( 一) 法国民法典中的“人”的立法技术 中世纪的西欧,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在法律上直接形成了具有个人主义色彩 的商法领域,从商业精神中引发的个人主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1 7 、1 8 世纪个 人主义思想已经成为当时西方社会的基本思想。此时,在法学领域,古典自然法 学说和理性主义思潮对当时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启蒙思想家们倡导 有一种永恒和普遍的自然法,相信他们是至高无上的理性命令,是一切实在法的 基础。由于受到“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的冲击,近代欧洲国家制定的法律大多 被打上了崇尚个人主义和和理性主义的烙印,法国民法典是此思想影响下的集 大成者。法国的立法者们根据自然法普遍的正义、自由和平等价值观来指引民事 立法,将自然法思想视为法典的直接效力来源。于是法国民法典所向披靡地 一改罗马法以身份为标志的不平等的人格等级制度,将人的法律地位建立在理性 和伦理之上。这个特点集中体现为法国民法典第8 条关于“所有法国人都享 。尹田论法人人格权 j 法学研究,2 0 0 4 ,( 4 ) 第一罩权利能力的基础理论 有民事权利”的规定。由此,法国民法确立了法国人人格平等的法律规则,体 现了对罗马身份制度的摒弃和对个人主义、伦理价值的追求。 考察法国民法典第8 条的内涵我们发现,法国民法典受到了自然法天 赋人权、人人平等观念的深刻影响,人的理性和伦理价值成为人作为法律主体的 基础。所谓理性,是指“人类一种自然的能力,是行为或信仰的正当理由,评判 善恶是非的根本标准,是把自然法视为理性的建构,意味着自然法是绝对有效的、 不证自明的、一贯的和必然的,即使上帝也不能改变。” 在法国人看来,自然法 的效力高于实定法,前者可以成为后者的渊源。这种法律思想在法国民法典 最终草案的序编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述:“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永恒的法,它是一切实定 法的渊源:它不过是统治着全人类的自然理性。”。可见,法国民法典这部实定法 是以自然法思想为渊源制定出来的。透视法国民法典中法律主体的构造技术,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生物人之所以成为法律主体已经不在于他具备了罗马法上的 “身份”条件,而在于他具备了另一个条件一这个生物人具有人的理性属性。 后面的这个条件一人所固有的理性属性是建立在“人人生而平等”的伦理基础 之上的,由于人所固有的理性属性在法国人所顶礼膜拜的自然法中早已明确,因 而无须实定法再作多余的强调。因而,在法国,不同的人因具有同样的伦理属性 而获得了人人平等的法律地位。 法国民法典否定了罗马法以人格为基础的不平等制度,确立了人人平等 的理念,罗马法实现了“生物人”与“法律人”的分离,法国民法则实现了“生 物人”与“法律人”的合一,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进步的。但是 这种法律主体的构造技术并没有脱离“生物人”与“法律人”分离之嫌,如上所 述,一个生物人之所以成为法律主体也是要具备条件( 或标准) 的,只是这个条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m 法律出版社,1 9 9 6 年第4 4 4 5 页 。马俊驹人与人格分离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变迁一兼论德国民法中的权利能力 j 现代法学,2 0 0 6 ,( 4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件不像罗马法中的“身份”那样彰显,而是被在实定法上不必规定的人的理性属 性所隐藏。正如有学者言:“人格被人取代,人格平等的实质就是人人平等。人, 在法律上不需要人格的门槛,便可以踏进法律之门受法律的保护。人人自由、 生而平等己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和信条,人就是人深深地印在法律的文本上, 其是烙印而不是标签。” 这样一来,罗马和法国的生物人要想成为法律人都需具 各一定的条件,只是这个条件不同:在罗马表现为“身份”,在法国隐身为人的理 性属性和内在价值。因此,法国民法典的主体构造制度仍然沿袭了罗马法主体 构造技术的轨迹。 ( 二) 德国民法典的权利能力制度的源起与影响 德国民法典中“权利能力”的源起,有两方面的基础。 第一,哲学思想基础。德国民法典创立在法哲学思想的认识论时期。认识 论时期的法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认识,而非存在。它与自然法 精神背道而驰,怀疑天赋人权、理性主义等的客观存在,认为法只不过是立法者 绝对权力创立( 实证主义) 的法律的总称而己。受此影响,德国的伦理思潮风起 云涌,其典型的代表是康德的伦理人格主义。其认为:人是主体和目的,而不是 手段,人之外的一切存在都是人所支配的客体;人的权利的来源并非天赋,而是 在于人本身是一个人。这一思想构成了德国民法典的精神支柱,因此德国民法 典必然要主张伦理意义上的人必须平等地进入民法典。 第二,法学技术基础。1 9 世纪初,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在德国兴起, 其排斥自然法理论的普遍性,倡导法的“民族精神”。历史法学派的分支学说 汇纂学派则“强调实定法的系统化、抽象化和逻辑性如此产生的结果之一就 是,自然法对实定法渊源意义上的直接决定作用开始减退,实定法本身的逻辑性 和科学性则受到重视。”罾这一法律思想反映在民事主体的制度设计上,即表现为 。付翠英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 j 法学,2 0 0 6 ,( 8 ) 。马骏驹,人格与财产的关系 j 法制与社会发展2 0 0 6 ,( 1 ) 第一章权利能力的基础理论 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人格原因,就不应仅仅停留在伦理哲学的观念当中,而必须 在实定法上得到直接的体现,那么此时就需要一个依据或者支撑,于是德国人创 造了“权利能力”来承担这种依据或支撑的作用。具体而言,既然德国民法典的 精神支柱在于“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那么伦理意义上的人必然要平等地走进民 法典,但是实证法又不允许伦理道德和法律相混同,二者必须有严格的分界线。 实证法思想基于它对制定逻辑严密的科学法典的追求,在关于民事主体的具体条 文设计上需要给“人人平等地进入民法典”一个理由或者依据,于是民事主体被 穿上了同样的外衣,这个外衣就是权利能力,也可以翻译成主体资格。正如有学 者言:“在关于人类本质的现代哲学沉思中,为了废除旧的等级体系的法律和论证 所有人具有平等的权利能力,一个法律命令是必要的。”。在这里,这个法律命令, 就是作为实定法概念的“权利能力”。由此便出现了德国民法典第1 条“自 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的完成”的规定,即“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具有权 利能力,即他可以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可以同他人发生法律关系。”罾 德国民法典第1 条的规定与法国民法典的人人平等的个人主义观念 有一脉相承之处,两部法典都表达了对人性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只是这种追求所 架设的基础不同:法国民法典的理性人格以追求道德和伦理价值的自然法思想 为基础,而德国民法典的权利能力则是实证法上抽空了伦理的资格空壳。由 此可见,无论是法国民法还是德国民法,人人平等都是要符合一定条件的,只是 这两个条件不同罢了。正如有学者言:“无论是法国民法还是德国民法,均将法律 人看成是生物人适格的结果,即适格者才为法律人。其两者的区别仅 仅在于,适格是指什么格? ” “然而无论如何,生物人的适格判断都 是人格技术逻辑上的必要环节。”固那么,这种人格技术,就使“人”的概念形式 o 德 罗尔夫克尼佩尔法律与历史 朱岩译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第6 0 页 。 德j 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总论岫】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第5 6 页 。马俊驹人与人格分离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变迁一兼论德国民法中的权利能力 j 现代法学,2 0 0 6 ,( 4 ) 。马俊驹人与人格分离技术的形成、拉展与变迁一兼论德国民法中的权利能力 j 】现代法学,2 0 0 6 ,( 4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了,即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入,他符合了法律所规定的条件才是“法律入”( 法 律所承认的人) ,而与伦理学上的人的属性没有太大关系。“德国民法典中使用 的人,是一个形式上的概念。构成这一概念的必要条件只有权利能力。”。, “从此,法律人格的依据从法国民法上人的理性,演变为德国民法中的权利 能力,从而完成了民事主体的实质基础从自然法向实定法的转化。”回 一旦将人的概念形式化,“人”这一概念的内涵就会扩张,使得“人”既可 以包括生物人,也可以包括“生物人”以外的“物”。法律制度赋予其他“物”以 权利能力,这些物也因此拥有了法律地位,成为了“法律人”,这些形成物就叫 做“法人”。1 9 0 0 年的德国民法典开历史之先河正式确立了法人制度,进而 表现了法律人格范围的扩张。权利能力这件外衣就这样被顺带穿到了法人身上, 如此一来,德国民法典的“权利能力”制度使得民事主体的范围由自然人扩 大到了自然人和法人,法人成了私法中的人;这一理论是民法发展史上跨时代的 飞跃,正如有学者言,“权利能力的出现解决了法人和自然人于民事主体制度框架 下的平等共存问题”。有学者认为,古罗马的“人格是一种一些人压迫另一些人 的法律技术工具。”回笔者则认为,德国民法的“权利能力”是落实民事主体平等 的法律技术工具。 第三节权利能力与人格的关系 德国学者以“权利能力”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格。这使得理论界对权利能 力与人格关系的认识产生了巨大分歧。关于二者的关系理论界主要存在如下三种 观点。 第一种认为人格与权利能力不是同一含义的概念。具体而言,人格是指可以 。 德 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总论 刖王晓哗等译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第5 6 页 。马俊驹,人格与财产的关系 j 法制与社会发展,2 0 0 6 ,( 1 ) o 尹田论法人人格权 j 法学研究2 0 0 4 ,( 4 ) 。尹田论法人人格极【j j ,法学研究,2 0 0 4 ,( 4 ) 第一章权利能力的基础理论 成为民事权利主体的资格,而权利能力则是指可以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 资格;前者是主体的资格,后者是享受权利的资格;前者指条件,即具备了什么条 件才能成为主体,后者指范围,即民事主体可以享受权利的范围;前者指前提,是 主体可以享受权利的前提,没有主体资格,一切权利义务无从谈起,后者指内涵, 是主体可以享受权利的内涵。“ 第二种认为,“权利能力得被赋予不同含义:一为抽象意义上的权利能力, 指享受权利,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在此意义上,权利能力等同于法律人格; 一为具体的权利能力,指享受某一特定权利,成为某类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资 格,在此意义上,权利能力与法律人格不能等同。增 第三种认为二者是一回事。人格与权利能力在民法上均是私法关于人的特有 的概念,是对人的平等地位的抽象表述,两者属同一范畴;两者均是从不同角度解 决人的地位问题,是名二而实一的关系。 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认为人格与权利能力可以视为同义概念。 首先,批驳第一种观点。依第一种观点推理,有权利能力者不一定有人格( 主 体资格) ,那么法人的人格地位从何而来呢? 这显然曲解了德国人创设权利能力以 取代人格的作为民事主体资格的本意,因为权利能力设立的目的仍旧在于提供适 用或不适用民法的标准:有权利能力者适用民法,成为民事法律主体;无权利能 力者不适用民法,不是民事法律主体。主体资格( 人格) 与承载权利与义务的资 格( 权利能力)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第一种认为人格与权利能力具有不 同含义的观点无法解释法律只规定法人具有权利能力而没有规定法人具有人格的 现象。 其次,第二种观点混淆了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概念。由于近代民法均 自民事主体诞生时起即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现象己不复 。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1 9 9 4 年第4 页 。马骏驹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探讨( 一) 【j 法学评论2 0 0 4 ,2 2 ( 5 ) 。梅夏鹰民事权利能力、人格与人格权 j 法律科学,1 9 9 9 ,( 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存在,所以入们往往只看到民事权利从而忽略了民事权利能力,关于民事权利能 力的观念淡薄起来。也正是此原因导致了民事权利与民事权利能力这两个概念被 严重混淆的现象。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民事权利是指 民事主体享有的某项具体权利,拥有了某项民事权利民事主体就有了自由为某一 行为的机会,有了获得某种利益的资格( 当然,权利人有权选择不为某行为,不 获某利益) ,因此,民事权利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为资格。如前所述,民事权利能力 意在讲一种资格,是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的前提和可能性。民事权利能力本身 并不代表为某种行为,获得某种利益,但它为民事主体取得各项具体权利、承担 各项具体义务提供了一种前提或可能性。所谓权利能力的平等正是这种可能性的 平等,是机会公平,即形式公平。民事权利是一种行为资格,是具体权利的内容 或范围,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各种民事权利需要在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才存在 意义,而民事权利能力则是取得这种行为资格( 特定民事权利) 的潜在前提。与 之不同,民事权利能力并不需要有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它与人身紧密相连,自 人出生直到死亡只要人身一直存在,民事权利能力就一直存在。此外,民事权利 只包含权利,不包括义务,而民事权利能力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享有民事权 利的资格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因此,可以说民事权利能力表达的是一种资格 和地位,而民事权力表达的是某种具体和特定的权利,民事主体对某项具体民事 权利的行使是其拥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一种落实和体现。第三种观点把权利能力作 抽象和具体之分显然是没有正确理解权利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那么权利能力和人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具有身份含义 的人格是日本学者在移植德国法的过程中,翻译上的局限和误差而是权利能力和 人格成为同义语,是错误的。”。同时也有人批驳此观点,认为人格与权利能力是 同义语并不是翻译错误,而恰恰是译者对权利能力有着本质的理解所致。o 笔者也 。尹田论法人人格权 j 法学研究,2 0 0 4 ,( 4 ) , 。付翠英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 j 法学,2 0 0 6 ,( 8 ) 第一罩权利能力的基础理论 认为,厘清权利能力与人格的关系首先要认清二者的本质。如前所述,“人格”这 一概念源自古罗马法对人身份的划分技术,我们认为罗马法上的人格就是权利主 体的代称,有人格的人才是权利主体,才能适用市民法。盖尤斯指出“人格变更 就是指对先前地位的改变”。根据盖尤斯的论述可以推断,所谓人格就是指人在 法律上的地位,即权利主体本身。 罗马法上的人格制度日后在形式和功能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其本质却不 曾改变,并最终仅仅作为判断法律主体的标准而存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随后的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里根本 没有出现“人格”的影子:人权的主体是人和市民,而不是具有所谓“人格”的 人。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当近代各国以其宪法、法律宣称人人平等之后,毫无 必要运用一种徒增繁琐的法律技术再将。人格赋予每一个人。置言之,作为身份 区分工具的法律人格在人人平等的社会中,应当毫无使用价值。这正是迄今为 止没有一个近代或者现代国家的宪法或者民法将人格明文赋予其国民的根本 原因。”o 直到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受学说汇纂学派的影响,德国民法典基于 制定科学和逻辑法典的目的,引入了“权利能力”的概念来取代传统的“人格”, 以形容民事主体的地位。可见,人格和权利能力都具有民事主体地位的含义,并 且二者都是一种法律拟制技术,运用了同样的逻辑思维,权利能力吸收了人格中 作为权利义务资格的核心含义。因此,我们认为,权利能力是从人格演变而来。 但是由于在罗马法和法国民法典中不承认法人制度,它们的视野里只有自然 人,所以人格从其产生来看只是针对自然人而来,与法人无关。德国民法典创 立了法人制度,此时如果把“人格”这一曾经表示身份的概念也套用在与自然人 合称为法律主体的法人身上确实有点勉为其难,毕竟法人是一种团体,跟具有身 份属性的自然人不同。因此给许多人留下了只有自然人具有人格,法人不具有人 o 古罗马 盖尤斯法学阶梯 m 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第6 0 页 。尹田论法人人格权 j 法学研究,2 0 0 4 ,( 4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格,人格与权利能力不是一回事的印象。德国人以其高度抽象的思维创造了权利 能力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尴尬问题。笔者认为,人格与权利能力所针对的对 象不同:人格是从界定“生物人”的角度出发赋予民事主体法律地位,而民事权 利能力则是从抽象人格和形式上的人的角度阐述法人和自然人的平等法律地位, 即二者都是在形容一个“人”成为“法律人”的资格或条件。而且无论是人格还 是权利能力都是立法者为了实际需要使用的一种法律拟制技术。 此外,当前有学者认为:人格体现的是“个人本位“,而“权乖j 能力”体现 的是“权利本位”,而在近代私法上“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思想理念几乎是 融为一体的。近代立法几乎只规定了权利能力和没有规定人格的概念,是因为权 利能力已经完全能够表达人在私法上的地位。可见,人格己从与身份相结合的地 位中解放出来,逐渐演化为一种法律人格,其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不但适用于 自然人,也适用于法人。因此可以说,二者在现代民法中的差别已经不大,可以 作同义语使用。 本章小结 纵观古罗马法、法国民法、德国民法,我们看到,罗马法将“身份”作为生 物人与法律人的连接点,形成了“界定适格者并使其成为法律主体”的人格塑造技 术,并延续至今;法国法以自然法观念上的“理性”作为实定法中的人的依据;德 国法在人的伦理属性基础之上,建立起“权利能力”的概念,实现了法律人的依据由 伦理到实定法规则的转变。近、现代民法的个人人格,是在伦理基础之上的法律技 术的产物。 具体而言,生物人变成法律人的适格判断的标准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酋:第一 阶段:人的身份一“界定适格者并使其成为法律主体”的方法,第二阶段:人 。梅夏鹰民事权利能力、人格与人格权( j j 法律科学,1 9 9 9 ( 1 ) ;马骏驹,文4 卉论法律人格内 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 j 法学评论2 0 0 2 ,( 1 ) 。严诹民法上的人 r 黑龙扛大学第一届博士论坛学术报告2 0 0 7 年4 月 第一章权利能力的基础理论 的理性直接作为实定法依据的自然法伦理观,第三阶段:权利能力建立 在伦理基础之上的“法律命令。 适格判断的标准从外在于人的身份地位( 财产、血缘、宗族、地域) 到人的 内在价值( 人的伦理属性的认识) 从而拉动了人人平等进入实定法的步伐。 沿着人格到权利能力的发展轨迹,我们会清楚地看到,权利能力与人格不可割断 的承继关系,二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必然联系,可以等同视之。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法理基础和特征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法理基础主要包括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和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本质属性两大问题。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本质属性又包括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到底属于自然法还是实证法上的概念、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到底 属于伦理还是技术的产物两个方面。顺带探讨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相比法人民 事权利能力具有哪些特征。 第一节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一、经济合理性 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德国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商品经济时期,各种贸易 团体和商业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目益活跃起来,此时他们的经济力量已经十分 强大,形成了一些适于成为交易主体的人以及财产的集合体。具有实体性团体的 出现是赋予团体以人格的必要前提。赋予团体以人格可以产生的积极作用已为学 者达成广泛共识:首先,“赋予团体以人格,有利于交易的推动”。在商业组织和 贸易团体已经发展成熟,即它们总是以团体的名义对外进行民事交易活动的情况 下赋予团体以人格,让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可以避免交易双方当事人的不确定 性和不可捉摸性,极大地方便了交易的进行。其次,“赋予团体以人格,有助于责 任限制。” 团体被赋予法律人格,拥有区别于其成员的独立财产,成为交易责任 的独立承受载体。这种做法使交易责任更加明确,极大地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正 是这种通过使财产独立化而产生的限制责任效果,构成了设立法人的本质动机。” 圆 。尹珥,论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 现代法学,2 0 0 3 ,( 5 ) 。尹田论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 现代法学,2 0 0 3 ,( 5 ) 。 德 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 m 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 0 0 0 年第8 1 4 8 1 5 页 第二耄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法理基础和特征 德国民法典延续了法国民法典关于民事主体人格平等的原则,它仍 然承认个人的法律主体性,但是德国民法典却把这种法律地位或“人格”用 “权利能力”这个词来替代。如前文所述,这个新词汇的出现受到了当时法哲学 思想和实证法技术的双重影响。“权利能力”的出现使得人的概念变得形式化,人 既可以包括活生生的人,也可以包括没有生命但是却能带来经济等效益的财产或 物,因此,“团体人格”出现了。“团体之法律人格的赋予,是民法理论研究和 制度设计的最富想象力和技术性的创造。”。顾名思义,“团体人格”意味团体具有 人格,团体被赋予人格,“赋予”这一动词的的主语是“法律”,因此,被赋予人 格的团体又称为“法人”,建立较完备的法人制度是由德国民法典来完成的。 只是“法律承认自然人的人格与承认团体的人格具有完全不能等同的意义”。:自 然人权利能力的基础是人的伦理性,而法人权利能力的存在则基于其巨大的经济 价值。法律是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要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上层 建筑必然要随着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整。可见,法人巨大的经济价 值促使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赋予团体以人格,即赋予法人以权利能力。可见,法 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存在是有其经济合理性的。 二、技术合理性 古罗马以身份为标准的人格技术使得生物人与人格不一定重合的观念形成。 原本并无差别的生物人在罗马法的规定之下,会由于其社会身份的不同而形成有 无人格以及具有不同人格的差别,所以罗马的人格拟制技术使一个生物人与他的 主体地位相分离。这就像罗马统治者根据个人的身份来派发面具,得到面具的就 是罗马市民,享有一定权利和负担一定义务,没有得到面具的就要受统治者的统 治和压迫。操纵游戏大局的是统治者,游戏规则也是由统治者制定,说到底这种 游戏就是罗马统治者利用法律工具维护其统治的结果。这种观念引申的潜规则就 。尹田民事主体理论与立法研究 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第1 5 0 页 。尹田论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 j 法制与社会发展,2 0 0 2 ( 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生命的有无并不是判断一个“生物人”是否拥有“人格”的唯一标准,奴隶诚 然有生命,但是却不能拥有“人格”而成为法律主体。因此,“人格与生物 人能够分离,那么人格这种面具就不见得一定戴在生物人头上,它还可以 根据社会需要戴在某些团体或财产之上,使其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并可以像人格 人一样参加各种各样的民事活动。”于是深受罗马法熏陶的德国民法学者继承了 少与法的宝贵遗产,把人格制度作为法律技术手段重新利用,创造了“团体人格”, 只是此时人格己不再叫“人格”,而叫“权利能力”。 人格是罗马法为罗马市民派发的面具,而“权利能力是德国法为团体在法律 上的地位制作的面具,体现的是一个团体在民法上的身份。”当然,其目的不是 为了给自然人重新进行身份区分,而是为了区分法人和其他组织。人格制度是罗马 统治者为维护其奴隶制统治、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团体人格( 法人权利能 力) 则是近代人们顺应社会进步和商品经济潮流,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古罗马 的人格拟制技术为权利能力理论奠定了基础,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权利能力 是种新型的人格” 可见,权利能力的出现也是有其充分的技术支持的。 第二节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本质属性 一、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实证法属性 权利能力到底来源于自然法还是来源于实证法,这是长久以来理论界一直争论 的话题。 如上所述,权利能力来源于“人格”理论。在古罗马时期人格是不平等的身 份象征,是罗马统治者维护其奴隶制的技术工具。这种不平等的观念是与自然法 思想格格不入的。可见,人格这一技术性概念属于实证法上的概念应该毫无疑问。 。马俊驹人与人格分离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变迁 j 现代法学,2 0 0 6 ( 4 ) 国付翠英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 j 】法学,2 0 0 6 ,( 8 ) , 付翠英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 j 法学,2 0 0 6 ,( 8 ) 第二章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法理基础和特征 但是,当人格发展为法国民法典中“人的理性”时,在倡导人格平等的时代 里,人格这一概念又与自然法平等自由的光辉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人们认为人格是一与生俱来的自然法上的概念。“及至德国民法典创造了权 利能力的概念,从而将团体也纳入到法律主体中之后,权利能力属于实证法( 私法 上) 的概念当属无疑。”。权利能力到底是实证法上的概念还是自然法上的概念? 这 个问题也一直因权利能力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而有不同的答案。笔者认为,对权 利能力性质界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