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化验单解读PPT课件.ppt_第1页
常规化验单解读PPT课件.ppt_第2页
常规化验单解读PPT课件.ppt_第3页
常规化验单解读PPT课件.ppt_第4页
常规化验单解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规化验单结果解读,1,Contents,血常规结果解读,尿常规结果解读,生化结果解读,血流变结果解读,免疫常规及肿瘤标志物,2,血常规结果解读,3,白细胞,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EDTA-K2抗凝。白细胞参考值: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危急值2.5109/L或30109/L,4,临床解读(1)白细胞增高:1.剧烈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妊娠与分娩;2.发热、各种炎症、类白血病反应、出血、溶血、肿瘤等;3.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30%;4.严寒、暴热;5.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5,(2)白细胞减低1.病毒感染、伤寒、粒细胞减少、长期X线照射等;2.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6,(3)日间变化:1.在安静和休息时WBC较低。2.活动和进食后较高。3.下午高于上午。4.一日之内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12倍。,7,中性粒细胞,参考范围:(2-7.8)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X109/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X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8,(1)中性粒细胞增高1.急性感染或炎症:化脓性球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等;4.急性中毒:化学物质、汞、铅、安眠药蛇毒等,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内分泌疾病危象等;,9,5.恶性肿瘤(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6.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7.其他原因: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10,(2)中性粒细胞减低1.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流感等;2.血液病:再障、一部分急性白血病等;3.慢性理化损伤:X线、长期服用氯霉素等;4.自身免疫性疾病:SLE、SA;5.脾功能亢进:门脉性肝硬化。,11,淋巴细胞,参考范围:(0.6-4.1)109/L(1)淋巴细胞增高1.急性传染病(风疹、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2.某些慢性感染(结核病);3.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4.白血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再生障碍性贫血;6.粒细胞缺乏症。,12,(2)淋巴细胞减低1.接触放射线;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严重化脓性感染。,13,嗜酸性粒细胞,参考范围:(50-300)106/L(1)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寄生虫病:肠道外寄生虫,如血吸虫,肺吸虫、丝虫等,以及肠道钩虫感染时;2.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等;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14,4.血液病: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等;5.某些恶性肿瘤:肺癌;某些传染病:猩红热急性期;6.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7.其他: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15,(2)嗜酸性粒细胞减低1.急性感染:伤寒;2.手术和烧伤患者。,16,红细胞,红细胞计数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EDTA-K2抗凝。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参考值: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当红细胞6.81012/L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51012/L为诊断贫血的界限,应继续寻找病因;1.51012/L时,应考虑输血。),17,临床解读生理性增高:1.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等)2.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3.气压减低;4.某些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病理性增高: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而长期不能进食、慢性肺心病、肺气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18,红细胞减低:1.儿童、孕妇、老年人;2.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出血,如消化道溃疡、痔疮等);3.红细胞寿命缩短(各种原因溶血,如输血溶血反应,蚕豆病等);4.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贫、巨幼贫。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5.骨髓造血功能减退。,19,红细胞增加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HB测定相似。一般情况下,RBC与HB浓度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病理情况下,此关系会打破,因此,同时测定两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20,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正常参考范围:男性为12017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为170200g/L。危急值50g/L或200g/L,21,临床解读血红蛋白(Hb)增减的临床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的减低与红细胞的减少程度不一定呈正比。在小红细胞贫血(如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较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更为明显;在大出血时,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基本上与红细胞减少的程度相一致。,22,(1)血红蛋白增高:1.新生儿、大量吸烟、登山运动员、高山地区居民;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慢性肺部疾病、脱水;3.血液浓缩、肺气肿等;4.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使血红蛋白测定偏高;严重的脂血可使结果偏高。,23,(2)血红蛋白减低1.婴幼儿、老年人及妊娠中晚期等;2.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24,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比积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EDTA-K2抗凝。红细胞比积正常参考范围:男性为0.400.50(40%50%);女性为0.350.45(35%45%)。危急值0.15或0.6,25,临床解读1.红细胞比积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2.红细胞比积减低血液稀释、各种贫血。由于贫血种类不同,红细胞比积减低的程度并不与红细胞计数值完全一致。,26,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参考范围(显微镜计数法):成人(百分数):0.50-1.50(1)网织红细胞增高1.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2.大量出血;3.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27,4.各型贫血均可增多,溶血性贫血增加尤为显著;5.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28,(2)网织红细胞减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29,血小板,血小板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EDTAK2抗凝。血小板的参考值为:(100350)109/L。危急值50109/L,30,临床解读(1)血小板数增高:1.骨髓增生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2.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3.其他:脾切除术后。,31,(2)血小板数减少:1.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2.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等。,32,600109/L属于病理状态应考虑有无高凝状态1000109/L常有出现血栓的可能40109/L有自发出血的危险,33,红细胞平均指数,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x1015/每升血液红细胞数(个)参考范围:80-100flMCH(平均红细胞HB含量)=每升血液中HB浓度x1012/每升血液红细胞数(个)参考范围:26-34pgMCHC(平均红细胞HB浓度)=每升血液中HB浓度/红细胞比容参考范围:320-380g/l,34,临床上将红细胞3个平均测定的指数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见表1。表1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类型MCVMCHMCHC常见原因或疾病正细胞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大细胞贫血增高增高正常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的贫血单纯小细胞贫血减低减低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减低减低减低缺铁性贫血及铁利用不良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35,血常规影响因素,1.标本采集: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应采取静脉血。2.采取静脉血时,不能在输液滞留针或输液静脉同侧血管采血,以免稀释。3.仪器校准4.标本存放时间,36,尿常规结果解读,37,尿潜血参考值+临床解读: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1)肾源性血尿:鉴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非肾源性血尿:1)生理性:如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女性注意是否月经期污染尿2)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石、创伤、肾移植,38,排斥反应、先天畸形。(3)其他: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性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障和白血病合并血小板减少、DIC、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热,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注:强氧化剂或尿中含有对热不稳定的酶或菌尿可致假阳性,39,尿潜血参考值+临床解读: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1)肾源性血尿:鉴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非肾源性血尿:1)生理性:如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女性注意是否月经期污染尿2)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石、创伤、肾移植排斥反应、先天畸形。,40,(3)其他: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性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障和白血病合并血小板减少、DIC、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热,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注:强氧化剂或尿中含有对热不稳定的酶或菌尿可致假阳性,41,尿白细胞参考值+临床解读:有助于泌尿系统及临近器官感染或炎症的诊断:(1)见于肾盂肾炎、膀肮炎、女性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肾移植排斥反应(2)其他: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注:高比重尿、淋巴细胞尿、高葡萄糖尿及室温较低时或先锋霉素或四环素可造成结果偏低或假阳性。,42,尿蛋白参考值+(1)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后、发热、寒冷刺激、精神紧张、过度兴奋、站立时间过长、行军性蛋白尿。其他生理因素如摄入性蛋白尿、偶然性蛋白尿、老年性蛋白尿、妊娠性蛋白尿。(2)病理性蛋白尿:1)肾前性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肾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如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炎、肾衰竭。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妊娠中毒症。肾小管性蛋白尿如肾小管间质病变、重金属中毒、药物中毒、器官移植等。,43,尿糖参考值+临床解读:(1)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摄入性糖尿、应急性糖尿、其他内分泌异常如甲亢、支端肥大症等(2)血糖正常性糖尿:家族性肾性糖尿、新生儿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注:vc浓度过高或强氧化性消毒剂造成假阳性,44,尿酮体参考值+临床解读:(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应激状态、剧烈运动、饥饿、禁食过久、饮食缺乏糖类或为高脂肪、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腹泻、呕吐包括妊娠性反应、全身麻醉后等。(3)中毒:如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注:假阳性偶见含大量左旋多巴代谢物的尿液中,45,(3)肾后性蛋白尿: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炎症反应: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邻近器官疾病等。注:高比重尿、高缓冲尿、碱性尿、消毒剂或清洁剂的污染可致假阳性注:高比重尿、高缓冲尿、碱性尿、消毒剂或清洁剂的污染可致假阳性,46,尿胆红素参考值+临床解读:(1)阻塞性黄疸: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滞等。(2)肝细胞性黄疸: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败血症等。(3)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阴性。(4)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尿胆红素阳性注:低ph情况下,一些代谢性药物可致假阳性vc浓度过高造成假阴性,47,尿胆原参考值+临床解读:尿胆原检查结合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和粪胆原等检查,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48,尿比重参考值1.0051.030临床解读: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降低,见于慢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49,尿液酸碱度参考值59临床解读:(1)生理性:进食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含碱性物质过高的蔬菜水果。剧烈运动、饥饿、出汗、应激等(2)病理性:PH减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热、糖尿病、痛风、低血钾性碱中毒、白血病等PH增高见于呼吸性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利尿剂等。,50,尿亚硝酸盐参考值+临床解读:阳性常见于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如膀肮炎、肾盂肾炎等。注:VC浓度过高时造成假阴性,51,维生素C参考值+临床解读:维生素C的高低对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糖及亚硝酸盐可产生严重的负干扰。维生素C检测的作用在于提示其他检测项目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假阴性的存在,使各项干化学检测结果更真实。注:尿中存在其他还原剂时可造成假阳性,52,尿汞参考值0.02mg/L临床解读:尿汞含量可以反映人体接触共得情况。由于汞的自然排出不规律,临床上常须进行驱汞试验。尿汞可作为汞中毒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由于尿汞含量不稳定,故不能单凭尿汞的多少确诊为汞中毒与否。,53,尿砷参考值0-50ug/L临床解读:轻度中毒头晕、恶心、腰痛、尿色为深褐色,UROBLD阳性;中度尿色为酱油色血红蛋白尿巩膜深度黄染、贫血、肝大。重度持久酱油色尿、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54,尿氟参考值2.87mg/L临床解读:尿氟是氟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55,血铅参考值200ug/L临床解读:内有金属味道、恶心、呕吐、剧烈腹绞痛、便秘或腹泻、贫血苍白面容、头痛、血压升高、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状感觉、肌肉萎缩及肌无力,严重者发生铅麻痹(即垂腕垂足状)急性严重者出现少尿或者肾功能衰竭,56,生化结果解读,5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方法:速率法标本采集:生化管静脉采血2ml,避免溶血。正常参考值:040U/L,58,临床解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全身各组织,以肝组织含量最高,肝细胞受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从细胞中溶解释放出来,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增高,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增高见于:生理:剧烈运动后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增高。,59,病理:增高:(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和胆管炎等(2)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是肝淤血和脑出血等(3)药物和毒物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乙醇,铅、汞、有机磷等引起升高降低:磷酸吡多醛缺乏症,60,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测定(AST)方法速率法标本采集:生化管静脉采血2ml,避免溶血。正常参考值:040U/LAST在心肌细胞含量较多,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有2个同工酶ASTS和ASTm。肝脏轻度损伤时ASTS显著升高,严重损伤时ASTm大量出现在血清中。,61,临床解读升高见于:1.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坏死,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2.心肌梗死时在发生后612h开始升高,2448h达高峰,35d可降至正常。,62,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脐压性肌肉损伤时AST也可升高。4.测定AST和ALT的活性,观察其病程中比值观察变化,对肝病的鉴别诊断和了解病情变化有一定意义: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ST/ALT比值1,肝硬化和肝癌时常1,原发性肝癌时常3。,63,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TB,DB)测定方法钒酸盐氧化法参考值总胆红素020mol/L直接胆红素08mol/未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64,(1)判断有无黄疸(2)根据血清胆红素分类,判断黄疸类型。(3)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或肝癌、肝内或肝外胆道堵塞、溶血性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肝细胞损害(特别是疾病后期)。,65,临床解读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均有升高现象。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可使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3.其他新生儿黄疸,败血症、溶血性贫血、恶性疟疾、严重大面积烧伤或因输血不当引起溶血等可引起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增高。,66,碱性磷酸酶(ALP),参考值范围:50-136U/L生理:妊娠期、绝经后妇女、新生儿、儿童、青少年都会比成人高,67,病理:常作为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升高。如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68,-谷氨酰转肽酶(GGT),参考范围:7-50U/L生理:嗜酒、口服避孕药会使其升高20%、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替比林者也会升高病理:(1)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梗阻性黄疸、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2)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患者可轻度增高,69,总蛋白(TP),参考范围:60-80g/L生理:长久卧床者血清总蛋白比直立活动时约低3-5g/l。新生儿比成人低。60岁老人比成人低。病理增高:(1)血液浓缩时相对增高、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2)血浆蛋白质合成增加:主要见于球蛋白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0,降低:(1)血液稀释时。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2)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加。(3)蛋白丢失:严重烧伤时、生病综合症时、溃疡性结肠炎时肠道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71,白蛋白(ALB),参考范围:34-48g/L,病理:升高:严重脱水降低:同总蛋白,72,球蛋白(GLO),参考范围:26-32g/L病理:升高: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和肿瘤。(1)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急慢性感染:结核病、麻风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2)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降低:见于血液稀释、严重的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等。,73,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参考范围:1-2/1临床上常用此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当其比值1时,称比值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74,甘油三酯(TG),参考范围:0-1.71mmol/L病理:升高:甘油三酯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还可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通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降低:监狱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75,总胆固醇(TC),参考范围:3.1-5.7mmol/L生理:升高: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可升高。降低:女性月经期可降低病理: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不特异、不敏感,所以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只能作为评价的危险因素)还可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降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76,高密度脂蛋白HDL,参考范围:0.78-2mmol/L病理:升高:可用于评价患冠心病危险负相关.HDL升高还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降低: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77,低密度脂蛋白(LDL),参考范围:0-3.36mmol/L病理:升高:LDL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还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恶性肿瘤等。降低:-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78,肌酐(CREA),参考范围:44-110umol/L生理:进肉食、剧烈肌肉活动,妊娠妇女不同程度升高病理: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通过肾小管排泄。在肾脏疾病初期,血清肌酐值通常不升高。直至肾脏实质性损害,血清肌酐值才增高。在正常肾脏流量的条件下,肌酐值如升高至176-353微摩尔每升,提示为中度至严重的肾损害。所以,血肌酐测定对晚期肾脏病的临床意义较大。,79,尿素(UREA),参考范围:44-110umol/L生理增高:高蛋白饮食、男性大于女性、年龄、妊娠妇女比非孕妇低。病理:升高:(1)肾前性失水、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2)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3)肾后性疾患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降低:血液中尿素减少较为少见,昌表示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性肝坏死。,80,尿酸(UA),参考范围:135-425umol/L病理:(1)血清尿酸诊断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尿酸增高,但有时也会呈现正常。(2)核酸代谢增高时,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清尿酸值亦常见增高。(3)肾功能减退时,常伴有增高。(4)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均可引起增高。,81,切变率:是层流流体液层之间彼此位置移动或滑动的速度,也就是说流体在流动时剪切变形的速度。高切变率(200s-1):男:3.53-4.65女:3.36-4.32主要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此时一般无聚集)的血液粘度,82,中切变率(30s-1)男:4.66-5.98女:4.26-5.45主要是反映红细胞既已明显变形又无明显聚集的血液粘度。,83,低切变率(1s-1,5s-1)男:7.95-9.95女:6.75-8.71主要反映红细胞聚集条件下(此时无变形)的血液粘度。,84,红细胞压积(HCT)男:0.40-0.49女:0.35-0.45是影响血液粘度的最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HCT增加而迅速升高。另有报道提出当HCT小于0.45时血液粘度于HCT呈线性关系,当HCT超过0.45以上时,血液粘度随HCT以更大的幅度增加。,85,血浆粘度:男:1.26-1.70女:1.26-1.66血浆蛋白是一项血浆粘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血液粘度的一个影响因素,血浆蛋白对血浆粘度的影响决定与血浆蛋白的含量,分子的形成和大小,蛋白的含量越高,血浆粘度越高,故纤维蛋白原对血浆粘度影响最大。此外还有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与粘度呈正比,血糖过高或白血病患者,血液粘度液增高。,86,影响血流变的因素:1、温度因素:温度对血液粘度的影响非常重要,温度升高将导致红细胞聚集增高,使低切变率升高,而血浆粘度和高切变率血液粘度都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突然下降,使四肢血液温度降低,血液粘度增高。同时寒冷性刺激,使水分丢失,红细胞压积增高,大量出汗也导致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聚集增多,使粘度增高。,87,2、PH及渗透压:低渗状态可是红细胞球形化,变形性降低。高渗可是水分内水分外流,细胞内粘度升高,这些因素都可使低切变率下粘度降低,高切变率下粘度升高。3、吸烟、饮酒及应激反应,88,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肺心病、恶性肿瘤等。降低主要见于:各类型的贫血。血沉增高主要见于:主要见于各种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等。血沉减慢见于:真性或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DIC、肝病、肿瘤,89,免疫常规及肿瘤标志物,90,甲型肝炎病毒抗体(HAV),参考范围:阴性临床解读:抗HAV-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HAV,结合临床可作为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9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参考范围:阴性临床解读: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CV感染后,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多种肝脏疾病。,92,戊型肝炎病毒抗体(HEV),参考范围:阴性临床解读:HEV属杯状病毒科,所致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都与甲肝相似。抗HEV-IgM通常滴度不高,持续时间短,部分患者感染HEV后,抗HEV-IgM始终为阴性。,93,甲胎蛋白(AFP),参考范围:0.00-7.00ug/L临床解读:1、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94,4、如果甲胎蛋白500ug/L,时间持续1个月,甲胎蛋白200ug/L,时间持续2个月,应该高度怀疑肝癌。5、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ug/L,与肝细胞癌症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95,6、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7、肝硬化,多数病例正常,少数增高。甲胎蛋白的合成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和病变活动的程度,大多数低于300ug/L-400ug/L,如果持续大于400ug/L-500ug/L,则要考虑癌变的可能8、转移性肝瘤,甲胎蛋白正常或轻度、中度升高,大于500ug/L。其他消化系肿瘤无肝转移时大多数为阴性,仅个别胃、胰、大肠癌病例甲胎蛋白可为阳性9、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