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俗学专业论文)中国本草传说的分型、叙事特征及价值.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oas y s t e mh a v i n gg i v e na na c c o u n to fs o m ek i n d o ft r a d i t i o n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i nl e g e n d m e a n w h i l e ,a m o n gt h es t o r y , i ts a i dt h a tt h i sh e r b a l m e d i c i n e so u t w a r da p p e a r a n c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p r o p e r t yo r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 h a v i n ge x p l a i n e dd i r e c t l yo ri n d i r e c t l y t h et h e s i sd r a f t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v a l u eo ft h i sk i n do fl e g e n d sa n d m a k e sm u l t i a n a l y s i so u t ,s t r i v et os u mu pi nl a w sa m o n gt h e mt ot h i sk i n d o fl e g e n dn a r r a t i n g c h i n e s eh e f b a ll e g e n d si so n ek i n d o fs p e c i a lt y p el e g e n d f o l k 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p a s ts t u d i e sh a v en o th a db e i n ge n o u g ht ot a k es e r i o u s l yt oi t t o g e t h e r s c h o l a r i nt h ef i e l ds t u d y i n gi n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o fc u l t u r e ,p a y s c e r t a i na t t e n t i o ni n t h i s p o i n t b u tt h er e s e a r c hi so n l ys t a y o nt h e s u r f a c e ,w h i c hi sm a i n l yt oa r r a n g ei ns p i c i l e g i u m ,o rt i e ro fc a s es t u d y f a c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g r o u n d so fd a t ag r a s p e db ya u t h o r ,t h e r ei sl a c ko f l e a r n i n ga r t i c l ea d d i t i o n a l l y , a n a l y s i n gc h i n e s eh e r b a ll e g e n d sa n ds e t t i n g f o r t ha sas p e c i a l i t yt y p e c h i n e s eh e r b a ll e g e n d s a sf o l k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t r a d i t i o nm e d i c i n ea n dp h a r m a c o l o g yi n t e r m i n g l e ,s t i l lb e i n gt h a tl i t t l eo n e p e r s o nm a k e si n q u i r i e s c h i n e s eh e r b a ll e g e n d sa st h er e s e a r c h h a v ev e r ys t r o n ga c a d e m i c m e a n i n g o n e ,t h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i sp r o p e rf o l kl i t e r a t u r et y p e ,g oi n t ob e i n g a b l et or i c ha n df e r t i l i z e do ff o l kl i t e r a t u r er e s e r c h i n g t h a ti t st w o , e x c a v a t i n gb yb e i n g h i t b y m e d i c i n ea n dp h a r m a c o l o g y ,b i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t oc h i n e s e h e r b a ll e g e n d sa r r a n g e i sh e l p f u lt ot h eg oi n t ot o t r a d i t i o nm e d i c i n ea n dp h a r m a c o l o g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sg o o df o rt h er e a l m e d i c a lt r e a t m e n tp r a c t i c ea c t i v i t y t h r e e ,a n t i q u i t e dm o d eo ft h i n k i n ga n d c o g n i t i o nw a yb ya n a l y s i n gw h a tc h i n e s eh e r b a ll e g e n d sr e p o r t so u t ,b e c o n d u c i v et ou st h o u g h ti sp a t t e r nt ot r a d i t i o nc u l t u r em a k eo f f o u r ,t h e v a l u ee x c e p tl e a r n i n ga s p e c ti nl i t e r a t u r e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c u l t u r e ,c h i n e s e h e r b a ll e g e n d sh a sm u c hk i n d s o fv a l u e i fi nt h es c i e n c eo fh i s t o r y s o c i o l o g y ,p h i l o s o p h y ,f i e l d ss u c ha ss t u d yo fr e l i g i o n ,e t h i c sa l lh a sv e r y s t r o n gv a l u e s t u d ym e t h o da d o p t e db yc h i n e s e h e r b a ll e g e n d si st h r e ek i n d sm e t h o d 3 p h a r m a c o l o g yc o m p a r i s o n ,c h i n e s em h e r b a ll e g e n d sc o m p a r i n gw i t ho t h e r d a t aa n dt h ek n o w l e d g ec o m p a r i s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l a wd i s c o v e r i n ga n d s u m m i n gu pi naf e wa m o n g t h e m b u tf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sr e s e a r c h ,i m p r o v e s 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t w ok i n d sm e t h o dc o m p l e m e n t t h et h e s i sc o n c l u s i o ni s :c h i n e s eh e r b a lk n o w l e d g er e l a t e dt ob ya l l c h i n e s eh e r b a ll e g e n d s ,m a yf i n d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n f o r m i n gt ot h a ti n t r a d i t i o nm e d i c i n ea n dp h a r m a c o l o g yt h e o r ye q u a l l y n a r r a t ei nc h i n e s e h e r b a ll e g e n d so ro d do rf a n t a s t i cs u p e r c r u s tt ob ec o n t a i n i n gt h er a t i o n a l k n o w l e d g ec o r ea tt h eb a c k k e yw o r d sc h i n e s eh e r b ,l e g e n d ,t r a d i o n a lc l l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4 第一节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8 一基本概念8 二研究缘起9 三选题意义1 0 第二节研究理论和方法1 0 一研究理论1 0 二研究方法1 l 第二章本草传说的分类1 1 第一节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对本草传说分类1 2 一古典神话传说中的本草1 2 禹余粮的传说1 2 赤小豆的传说j 1 4 蕨的传说1 5 二小说、戏曲、曲艺中的本草1 6 封神演义 中的升麻1 6 白蛇许仙故事中的雄黄1 7 三史籍中的本草,1 9 后汉书中的薏苡仁故事1 9 南史中的刘寄奴故事2 0 三国志) 中的当归故事2 l 四民间传说中的本草2 2 5 :i :q i :1 5 一解释本草名称的传说( 本草释名传说) 2 6 蛇衔来历故事2 6 使君子来历故事2 7 二解释本草外形的传说( 本草释形传说) 2 7 忍冬( 金银花) 来历故事2 7 杜鹃花故事:2 9 三解释本草特性的传说( 本草释性传说) 3 0 含羞草故事3 0 四解释本草疗效的传说( 本草释效传说) 3 l 粥三棱故事3 l 五释名、释形、释性、释效的混合型传说3 1 枸杞故事3 2 第三章本草传说的叙事特征3 2 第一节直陈本草的各种特点3 3 第二节对本草特性做夸张、变形描述3 3 第三节对本草特性做隐喻性描述3 5 第四节以本草名称构成文字游戏3 6 第五节叙事特征中的共性3 8 第四章本草传说的价值3 8 6 3 8 3 8 3 9 3 9 3 9 二反映节日民俗 三反映其他民俗事项“ 第三节史学价值“ 第四节文学、文字学价值4 7 一文学价值4 7 二文字学价值5 l 第五节社会学价值5 2 第六节其他价值5 3 第五章结语5 4 参考文献:5 6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5 9 后记印 7 第一节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一基本概念 在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何为中国本草传说。 本草,是指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的各种药物。 中国本草传说,是指情节中涉及一种或几种本草的中国传说故事。 虽然,“本草 二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植物,但“本草 并不单指植物类中 药而言,通常包括植物、动物和金石三类药物。所谓金石药物,是古书的习惯称谓, 换为现代的词汇,就是矿物类药物。 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医药学,主要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中医中药学,但并不仅仅 局限于中医中药学。中国的传统医药学,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中医药学之外,也包括 其他民族的医药学。而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中国的汉族还是其他民族的医药学,都 可以看做是广义的中医药学。这些医药学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法于自然”。在 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基本上都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这与现代医药学( 即通常所说 的西医学) 的理念和手段是迥异的。 应该知道的是,以植物、动物、矿物来划分本草类型,只是现代人容易接受的 划分方式。在中国传统医药学典籍中,还有其他一些分类方式。例如,在经典的本 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收录本草3 6 5 种,然后分为上、中、下三品。实则 每一品中都包含动物、植物和矿物。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在本草的分类方式上,使 用植物动物矿物的划分方式。 此外,在古人看来,世间生物( 动物、植物) 皆可入药,那样的话,会导致一 个问题:会不会所有涉及动、植物的传说都是本草传说呢? 因此,对中国本草传说 8 再者,传说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传奇性或虚构性。这也是判定一个传说 是否为本草传说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些直接讲述本草药用功效的事例,如医学书籍 中大多数医案故事,没有明显的传奇或虚构特征,所以不能将其视为本草传说。 而另外一方面,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来看,一般习惯于把民间传说定位于口头叙 事文学。如有学者主张“凡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风物、社会习俗有 关的那些口头作品,可以算是传说。 1 而本草传说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 古老的本草口头传说能够保存至今,常常要依赖于书面的记录。而书籍中记载的一 些本草故事,也会依赖于人们的口耳传播。几千年来,中国的本草传说的流传,或 是从口头到书面,或是从书面到口头,循环往复,本身就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状态 之下。所以,本文所提出的本草传说与以往对传说的定义相比较而言,可能是一个 更具开放性质的概念。 二研究缘起 本草传说是笔者关注很久的一个课题。因为笔者本科所学专业为中医学,也曾 从事过医疗工作,所以对与医学文化,特别是与传统医药文化相关的文化话题一直 比较关注。本草传说就是属于医学文化的一项内容,以往,我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 常会看到一些趣味性很强的本草小故事,也偶尔从一些老医生、老药工、民间人士 那里听到有关本草的传说。起先,我对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在意。不过,随着了解 到的本草故事越来越多,同时联想到我国的传统医药学理论( 以中医药学理论为主, 也包括中国其他民族的医药学理论) 、医学临床实践以及医学文化学知识,我发现, 在这些传说离奇甚至是荒诞的外表之后,却往往包含着合理的内容。这主要表现在, 本草传说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的本草知识往往都是比较准确的。本草传说同专门的 传统医药学知识相比,差异很少,相契合之处却非常之多。本草传说和专门药学知 识的差别仅在于,中医药学著作用的是说明性语言,用的是专门化的语言,统一、 1 钟傲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8 第2 4 5 页 9 三选题意义 在中国古代典籍和民间传说中存有大量本草传说,但是,以往对于此类传说的 研究,学者们只停留在搜集、整理、简单评述的层面。民俗学和文化学学者大多关 注的是本草传说的个案,以及某个本草传说在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的价值。而中医 文化学者则是在研究中医文化的课题中,略有涉及。至今,尚缺乏把本草传说作为 一个整体,给予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研究。 收集本大量草传说,并有简单述评的相关书籍主要有何银堂、胡作亮著本草 名释与传说故事。在夏纬瑛著植物名释札记,赵春义、赵春塘著本草名考 中也有所涉及。 因此,本论文尝试以民俗学和中医药学的双重视角,对大量本草传说进行归类、 分析,探求此类故事的叙事特征,进而归纳总结出本草传说各方面的价值。 第二节研究理论和方法 研究理论 研究主要以两方面的理论作为支撑。 一方面是综合运用民间文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如传说学理论、民 间文学隐喻夸张等表现手法理论。 1 0 药学理论。 文献梳理法: 即对古代典籍中的本草传说做初步的整理归纳。 比较研究法: 将古籍之中、民间流传的本草故事同中医药学知识做比对性研究。 所选取的古籍基本为汉文古籍。 口述史法及田野调查法 采访对中医药从业者,如中医师,药工等。采访能讲述本草传说的普通百姓。 通过与中医药学实践,加以比对、印证。 第二章本草传说的分类 在分析本草传说之前,有必要对大量本草传说的分类做一番梳理。通过对本草 传说的分类,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本草传说的来源,本草传说的一些基本特征,以 及本草传说和中医药学的关系。 关于对故事、传说怎样分类,一直就是一个存在各种观点的话题。法国人类学 家、神话学家莱维一斯特劳斯曾说过:“通常的分类有实用的功利性,它们总是遭到 同样的反对,即总可以发现一些归入几个门类的故事。无论这种分类是根据故事的 类型还是根据所采纳的主题,这一点还是真的。 1 他还特别指出,根据故事主题分 类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观性和随意性。“诚然,主题的描写是随意的;它并不 基于实际的分析,而是基于每个作者的直觉或者理论观点。”2 因此,可以这样说,对传说故事的分类,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性,从不同的 角度和理解方式出发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那么,就本草传说的分类而言,与其陷 入对故事丰题理解的泥沼,倒不如从如下两个角度来分类更为清晰,也更容易让我 们比较客观地观察绝大部分本草传说。 1 克洛德莱维一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 第二二卷) ( 俞宣孟,谢维扬,自信才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 9 9 第1 2 9 页 2 同上 第一节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对本草传说分类 一古典神话传说中的本草 分类。 知识的方式来分类。 草传说加以分类的同时, 更透彻地理解每一门类本 这一类的本草传说是指在汉文典籍记载的神话传说中出现了某种本草,并直接 或间接说到它的功效。此类本草传说大多叙事行文古雅、简约。 禹余粮的传说 ( 1 ) 本草简介 禹余粮,又称为太乙余粮或者太一余粮,是一味矿物质本草。明代李时珍本 草纲目载:“禹余粮,乃石中黄粉,生于池泽,其生于山谷者,为太一余粮。一现 代科学认为,禹余粮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 禹余粮,性平,味甘涩。本草纲目言禹余粮:“性涩。入脾、胃、大肠经。 禹余粮的功效为涩肠止血,可以用于治疗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等 症。 此外,禹余粮还可以服食。本草纲目引抱朴子语:“禹余粮丸日再服, 三日后令人多气力,负担远行,身轻不极。” ( 2 ) 有关传说 “禹余粮 一名,即因传说此物为大禹所遗之粮而来。有关神话传说散见于很 多古籍。 晋张华的博物志载: “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 又,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河图括地象 “八年水厄解,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大哀之,行旷山中,见物如豕人立,呼 禹日:尔禹来岁大旱,西山土中食,可以止民之饥也。禹归,以问于太乙,日: 腥腥( 猩猩) 也,人面豕身知人名也。禹乃大发民众所食之西山土中食,即 所谓太乙余粮,为禹余粮之精者,谓可以药用,亦可救饥。一 据说,盛产禹余粮的地方为浙江嵊州。 嘉泰会稽志云: “了山在( 嵊) 县东北一十二里,南有余粮岭,其地产禹余粮。一 宋代学者高似孙编撰的剡录记载: “禹治水止于此。山中产药,称禹余粮,盖余食所化。 宋王十朋余粮山诗云: “禹迹始壶口,禹功终了溪,余粮散幽谷,归去锡元圭。 本草述钩元不但说明其产地,而且说明了其外形特点: “今惟会稽王屋泽路诸山有之,外裹若甲,甲中有自,白中有黄似鸡子黄,而 重重如叶子雌黄,轻敲便碎如粉。一 本草纲目“太一余粮”条,既说明其产地又说明了它的神奇特性: “会稽有地名蓼,出余粮。土人掘之,以物请买,所请有数,依数必得,此犹 有神,岂非太一乎? 至于禹余粮为什么又称“太一余粮一,那是因为在神话中,太一是大禹的老师, 故有此称谓。证类本草:“太者大也,一者道也,大道之师,即禹之理化。神君, 禹之师也。师常服之,故有太一之名。一 按,如果对禹余粮和太一余粮细加区分的话,那么前者指产于河流溪谷海岛中 的这种矿物药,而后者指产于山地的这种矿物药。本草纲目说:“别录言禹 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太一余粮生太山山谷。 除了像古代典籍记载的神话传说中讲述了禹余粮的来历,一些民间传说也讲述 了禹余粮的来历。 如在嵊州流传着两则关于禹余粮的传说。 其一,当年大禹入剡治水,把妻子涂山女安置在今里坂一带的高山上,垒灶做 饭,他自己率领治水队伍去蚂山脚下的清风岭凿山开溪。大禹治水很少回家,涂山 女思夫心切。一日清晨,她蒸好馒头,亲自送饭到清风岭。到得岭边,见一只大猪 在使劲撬山。涂山女觉得好奇,往猪屁股上一拍:“畜生,撬什么土! 这一拍,猪 受了惊,猛地一拱,岭霍然裂开,洪水奔腾直泻。那猪用力过猛,一冲冲到了山上。 看着哗哗的流水,大猪兴奋不已,忘记了化回人身。涂山女寻不见丈夫,只看见大 猪在山顶上手舞足蹈。她吆喝几声,想把猪驱走。谁知那大猪见了涂山女,摇身一 变,原来是丈夫大禹。妻子吓了一跳,手中竹篮落地,馒头滚落山坡。馒头落地的 山,后来就取名了山。这滚落的馒头,就变成了奇石禹余粮。1 其二,大禹在剡治水成功之时,沿溪巡视。传说到了今八里洋东面的一个临江 小山上,用馒头祭神,散发在山岭幽谷中。馒头入土后,化为禹余粮。今八里洋的 农民在耕作时,常常会从地下挖到这种奇石,所以当地农家很多都藏有此物。2 ( 3 ) 简析 按博物志和河图括地象两则记载,一说,禹余粮是大禹丢弃于江中的 没吃完的粮食。一说,禹余粮是大禹经猩猩和仙人太乙的提醒,在西山发现的一种 可以食用的土。 两则记载,情节虽不尽相同,但都讲到禹余粮与神话传说人物大禹有关,且都 明言禹余粮可以作为药物使用。河图括地象还提到,禹余粮也可为救荒充饥之食 物。而在嵊州乡下百姓,称禹余粮为。石馒头 ,亦可资对照。 以古籍中禹余粮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对照,可以发现民间传说也把这种奇特 的石头和大禹、粮食联系起来。所以,禹余粮的本草传说,无论是古典神话还是民 间传说都有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 再对照本草学理论,会发现禹余粮治疗包括女性崩漏带下等下焦不固之症,这 和大禹治水神话的象征意义之间又有所联系。 赤小豆的传说 ( 1 ) 本草简介 赤小豆,即通常所说的红豆或红小豆。其药性平,味甘、酸。功效为利水消种, 解毒排脓。多用于治疗胀满、浮肿、痈肿疮毒等症。 一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一 吴世铠本草经疏载:“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 湿,故主下水肿胀。 ( 2 ) 有关传说 路史后纪二注引岁时记: “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厉,畏赤豆,故作赤豆粥以禳之。” 1 “大禹治水,毕功了溪”关于大禹与剡溪的传说嵊州新闻网网址链接: h t t p :s z n e w s z j 0 1 t o m c a s z n e w s s y s t e m 2 0 0 9 0 3 1 0 0 1 0 9 4 9 1 4 1 s h t m l 2 同上。 1 4 朱氏集验方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取赤小豆七 十粒为末,敷之而愈。 ( 3 ) 简析 路史所言赤小豆传说讲,共工氏有一个品行恶劣的儿子,死于冬至日,化 身为厉鬼。他最害怕赤小豆,故民间会在这天做赤小豆粥来禳除这个鬼怪。神话和 民俗常以恶鬼来象征疾病,故赤小豆驱除恶鬼,实为去除疾病之隐喻。 共工氏本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淮 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滔洪水,以薄空桑。 故共工氏之不才子为邪恶 之水神,赤小豆治疗水肿利小便等人体水症,与此恰可对应。一方面神话传说中说 赤小豆是水神邪恶的儿子,一方面中医药学说赤小豆可以“主下水肿胀,赤小豆的 本草传说之内涵居然与中医药学理论非常契合。由此可见,这个神话传说有着强烈 的隐喻色彩。 而宋仁宗赵稹的故事,既是一段医案故事也是一段野史,可以作为赤小豆古典 神话传说的一个补充。宋仁宗1 3 岁即位, 朱氏集验方讲他在东宫时的事情,即 他还当太子的时候,则此故事发生在他1 3 岁前。且痄腮一病,d , j l 多犯,如此看来 叙述是合理的。 痄腮,为腮部胀满、痈肿、疮毒之症,恰好是赤小豆主治的疾患。所以宋仁宗 服用赤小豆后痊愈了。此外,道士给宋仁宗治病,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认 为皇帝( 当时还是太子) 染上不详之气,要为之禳除灾殃。赤小豆有“驱鬼”的功 效。治病与驱鬼,两个目的靠一味良药赤小豆即可兼得。 至于冬至日与赤小豆关系的话题,详见后面本草传说与论。 蕨的传说 ( 1 ) 本草简介 蕨,性味甘,寒。主治清热利湿,消肿。可用于治疗发热,痢疾,湿热黄疸等 症。 ( 2 ) 有关传说 搜神后记卷三载: “太尉郗鉴,字道徽,镇丹徒。曾出猎,时二月中,蕨始生。有一甲士,折食 一茎,即觉心中淡淡,欲吐。因归,乃成心腹疼痛。经半年许,忽大吐,吐出一赤 蛇,长尺馀,尚活动摇。乃挂著屋檐前,汁稍稍出,蛇渐焦小。经一宿视之,乃是 1 5 一茎蕨。犹昔之所食,病遂除。一 ( 3 ) 简析 此传说讲,一个士兵在二月时吃了蕨菜,遂成腹痛之症。半年后居然吐出一蛇, 晾干后发现竟然是那根蕨菜。 此神话体现了本草传说中多见的夸张本草特性的叙述手法。士兵之病由吃蕨而 起,后来又因吐出一条赤蛇而愈,晾干的赤蛇慢慢又变成那根蕨菜。故事虽为荒诞 之至,但细究却也并非完全虚妄之语。因为神话本来就有夸张变形的特征。 本草纲目说“蕨人食之,多腹胀。思邀日:久食成瘕。 瘕,即 是腹内的肿块。且在此书中转录了搜神后记这段传说,还说。遂明此物不可生 食也”。两相对照,可见,搜神后记说蕨导致心腹疼痛,吐又吐不出来,这一点 和中医本草学的说法是一致的。 古代神话传说典籍中提到的禹余粮传说,无论是在医学书籍还是在地方风物传 说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呼应、相印证的内容。此传说所传本草功效与医书、地方 传说基本一致。 赤小豆传说,与中医学、民间节俗信仰等都有对应关系。 蕨的传说,虽有夸张幻想色彩,但和蕨的本草学特性亦相对应。 古典神话传说中的本草故事大多行文简约,所以其隐喻之义往往晦涩艰深。不 过,如果将它们与中医本草学知识、民间传说、民俗信仰相互参照,仍然可以理解 其深层含义。 二小说、戏曲、曲艺中的本草 在我国古代丰富的小说、戏曲、曲艺类文艺作品中,也大量含有本草传说。这 类本草传说,有的记叙简约,有的记述详尽,它们往往是夹杂在一个大的故事当中 的一个情节段落。小说戏曲曲艺中的本草传说,情节往往曲折生动,描述得非常详 尽。 封神演义中的升麻 ( 1 ) 本草简介: 升麻,性味辛、微甘,微寒。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多用于治 1 6 疗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等症。 ( 2 ) 有关传说 在神怪小说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子牙潼关遇痘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截教仙人统领殷商军队与武王、姜子牙率领的周兵对阵。截教仙人余德施展妖法, 和他的四个兄弟一起,踏在五只颜色各异的手帕上,每人各持一个大斗,斗中装满 痘毒。飞至周营上空,从空中向周营倾洒痘毒。一时间,“三军人人发热,众将个个 不宁,子牙在中军也自发热;武王在後殿自觉身疼。六十万人马俱是如此。三日後, 一概门人众将浑身上下,俱长出颗粒,莫能动履,营中烟火断绝恹恹待尽,至 呼吸以难通,旦夕垂亡,虽水浆而莫用。 侥幸逃过此劫的周将杨戬,在仙人的指示 下,去火云洞去找伏羲和神农求救。杨戬见到两位仙人后,问道: “不知此疾何名? 伏羲曰:此疾名为痘疹,乃是传染之病;若救稍迟,俱 是死症。杨戬又启日:倘此疾後日传来人间,将何药能治,求赐指示。神农曰: 你随我至紫云崖来。m 随后,神农带着杨戬来到紫云崖,从崖间拨下一草递与杨戬,告诉杨戬: “你往人间传与後世,此药能救痘疹之患也。一杨戬又跪恳日:“此草何名? 一 神农日:“你听我道来,此草有诗为证:紫梗黄根八瓣花,痘疮发表是升麻;长桑曾 说玄中妙,传与人间莫浪夸。 ( 3 ) 简析 这段故事虽事涉神怪,荒诞不经,但却明确提到了升麻对痘疹的治疗作用,甚 至连升麻的外形特征都描写得十分详尽。由此可见,这个关于升麻的本草传说的内 在含义和中医本草学是吻合的。 白蛇许仙故事中的雄黄 ( 1 ) 本草简介 雄黄,又名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性味辛,温;有毒。功 效为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多用于痈肿疗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 疟疾等症。 ( 2 ) 有关传说 在有关白蛇与许仙故事的戏曲、小说和民间传说中,都有这样一段情节:端阳 节之日,化成美女的白素贞( 白蛇) 因误喝雄黄酒,显现蛇型。许仙( 或名许宣) 受到惊吓后昏死。 1 7 【滴溜子】此际难支困顿,( 浪介) 阿哟阿哟,奈他强逼奴金樽共饮。哎哟哎哟, ( 浪介) 咳,坐卧难宁,起无端垢衅。 阿哟。( 睡介) ( 生持杯上) 【滴滴金】看他如痴似醉心怜悯,特把一盏香茶来问讯。 不知可曾睡熟,娘子起来请茶l ( 掀帐介) 阿呀,惊死我也! ” 再如,京剧 双断桥中的唱段: “端阳节用药酒原形出现,吓死了许官人命染黄泉。长寿山盗灵芝白鹤交战, 雄黄阵险些儿一命难全。 ( 3 ) 简析 许仙( 或许宣) 以雄黄酒令白蛇现原形的故事广为流传,而在现实中,雄黄恰 有杀毒,治疗蛇毒咬伤之功效。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 谓之雄黄酒。黟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 又,抱朴子日:“带雄黄入山林,即不畏蛇。若蛇中人,以少许敷之,登时 愈。本草纲目:“焚之,蛇皆远去。 即古代医家认为,雄黄确实是可以制服蛇 并解除蛇毒。 两相对照可知,雄黄的这个本草传说与中医本草学知识确实有着对应关系。 此外,饮用雄黄酒为端阳节之民俗,这又涉及本草神话与民俗之间的联系,详 见后论。 封神演义虽为荒诞神魔小说,但其中的升麻传说却准确说明了这种本革的 外形和功效。 有关白蛇的小说、戏曲传奇虽事涉鬼神,但其雄黄( 酒) 的传说也与民间习俗 和中药原理非常贴合。 此两例虽然不能代表全部小说戏曲曲艺中的本草传说,但以此为例证可说明, 1 8 对我国古代虚构文学作品中的本草传说故事,并不可视为无稽之谈。它们与中医本 草学的知识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 宋人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对古代小说有过这样一番评价:“小说纷纷皆 有之,须凭实学是根基。开天辟地通经史,博古明今历传奇。博蕴满怀风与月,吐 谈万卷曲和诗。辩论妖怪精灵话,分明神仙达士机。涉案枪刀并铁骑,闺情云雨共 偷期。世间多少无情事,历历从头说细微。一 古小说古戏曲中出现的本草故事很好地印证了对这段话。所谓“须凭实学是根 基 ,中医药学这门“实学 正可谓是小说和戏曲中出现的本草传说的根基。 三史籍中的本草 传说在于记叙虚构和传奇,而正史在于记录真实事件,故本草传说于正史中不 太多见。但是,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繁,本草传说在正史中也偶尔可以见到。 后汉书中的薏苡仁故事 ( 1 ) 本草简介 , 薏苡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湿,温中散寒,补益气血的功能。主治胃寒 疼痛、气血虚弱等症。 本草图经:“为饮香,益中空膈。”琐碎录:“暑月煎饮,暖胃,益气血。 薏苡种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可做成粥、饭、各种面食供人们食用, 对老弱病者尤为适宜。 ( 2 ) 有关传说 后汉书马援传载: “初,援在交陆,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 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士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 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於陵侯侯昱等 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 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 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 3 ) 简析 1 9 薏苡仁的功用,主要在于健脾补中益气。后汉书载“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 省欲,以胜瘴气。可见交趾一地的瘴气,最可能对马援士兵的消化功能造成影响, 而服食薏苡仁可以达到调理身体,抵御瘴气的效果。 此史书所载本草传说,叙述平直真实,所言薏苡特点也和本草学知识相符。只 是在民间传说中,我们才看到了这个故事的铺陈和夸张。 南史中的刘寄奴故事 ( 1 ) 本草简介 刘寄奴出自唐本草:“刘寄奴,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 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一 性味苦,温。功用主治破血通经,敛疮消肿。多用于治疗经闭症瘕,胸腹胀痛, 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掀肿等症。 ( 2 ) 有关传说 在南史宋本纪中记录了南朝时代宋武帝刘裕和一种本草之间有趣的故事: “( 刘裕) 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 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日: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 散傅之。帝日:王神何不杀之? 答日: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 皆散,乃收药而反。 又经客下邳逆旅,会一沙门谓帝日:江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帝先患 手创,积年不愈,沙门有一黄药,因留与帝,既而忽亡,帝以黄散傅之,其创一傅 而愈。宝其馀及所得童子药,每遇金创,傅之并验。” 1 何银堂,胡作亮本草名释与传说故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 9 9 8 第2 7 4 页 ( 3 ) 简析, 此本草传说中,刘寄奴用一个僧人留下的黄色药粉治疗好了自己长年不愈的手 创。同时,他好好保存着青衣童子们留下的草药,每在战场中受到外伤,就用余下 的僧人药粉和青衣童子的草药敷上,伤口也就痊愈。那种青衣童子留下的草药,自 此就以刘裕的小名“刘寄奴 命名。 略微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个故事里提到了两种药,其一是青衣童子捣的草 药,其二是和尚留下的黄色药粉。两者同时出现,但并没有指明二者有何关联。 不过,从上下文来看,这两种药很可能就是一种药,或者说一定有联系。先前, 刘寄奴见到青衣童子不只是采药,而且在捣药,说明那种草药需要加工之后才可治 疗外伤。而后来,僧人带来的药物是一种要药粉,即是一种经过人工加工的药物。 所以,此传说的含义好像是说,刘裕在僧人的指点下,才知道他从青衣童子处获得 的草药,可以在加工之后,有治疗金创和其他创伤的功效。对照有关本草知识,可 知干燥的刘寄奴草及蒸后呈黄色,而僧人所赠药粉的颜色恰好是黄色的。 中的当归故事 ( 1 ) 本草简介 当归,又名文无。性温,味甘、辛。功效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多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 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症。 ( 2 ) 有关传说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 3 ) 简析 曹操闻听东吴将领太史慈的好名声,给太史慈寄去一封书信。太史慈打开一看, 其中并无文字,只放有药物当归。史书虽未明言曹操寄送太史慈当归的用意,但揣 度之,当为曹操爱惜天下贤人,且当时还以拥立汉室皇帝而自居正统,乃劝太史慈 归顺朝廷之意。因此书信中除当归之外,再无一字。故此有传说,当归的别名“文 无 即是由此典故而来。 此段记载,没有讲到当归的特征和疗效,但是却提到了当归别名“文无”的来 历,所以也应看做是本草传说。 综观以上三例,马援与薏苡事,虽有少许传奇色彩,但基本属于纪实性事件。 2 1 而在民间传说中,此事已经改变面貌,并和某地的风物关联在一起。 而刘裕与草药刘寄奴事,虽然载于史书,但却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曹操寄送太史慈当归事,表面虽为一个真实事件,但当归又名文无,而民间亦 将当归别名文无的来历归因于此事。 因此,有些本草故事虽然见于史书,也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真实事件,常常是 史实与虚构事件相互掺杂,同样具有虚构色彩和传奇色彩。这种情况即是所谓历史 被传奇化了。 对于历史的传奇化,有学者指出:“但历史被传奇化的过程中,传说与历史所注 意的侧重点不同。历史所记的人与事,大抵在政治上比较重要。传说的侧重点不只 在那些大人物,还涉及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和事件,即使是大人物大事件,也不注 意那些大事,只是涉及一般的生活琐事。1 就出现在史书中的本草传说而言,此说还是非常贴切的。不过与其称史书中的 本草传说为“生活琐事 ,倒不如说它是一些和大事件息息相关的、富有传奇色彩的 细节。 四民间传说中的本草 民间传说中本草故事,可以说是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叙述最为详尽的 一类。因为属于民间传说,所以各种变文很多。 英雄树木棉的故事 ( 1 ) 本草简介 木棉,也叫英雄树,攀枝花、红棉、吉贝、古贝等名。 其性味,花:甘、淡,凉。树皮、根:微苦,凉。功能主治:花:清热利湿, 解暑。用于肠炎,痢疾,暑天可作凉茶饮用。还可以治疗疮毒,金创出血。 木棉树皮: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木棉根:散结止痛。胃痛,颈淋巴结结核。 ( 2 ) 有关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五指山有位英俊的黎族抗敌英雄,名叫吉贝。有一次,敌人进 攻五指山,吉贝带领黎族相亲与敌人战斗。后来吉贝因叛徒出卖,被敌人围困在山 中。他身中数箭,屹立于山间,化身为一株木棉树,树上开满了鲜红的木棉花。黎 1 参见:程蔷中国民问传说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2 3 8 - 2 1 2 页 族人喜欢用木棉花果的棉絮织成黎锦,即称之为吉贝,以示对英雄吉贝的怀念。1 木棉可做保暖衣物,苏轼贬谪海南岛时候,曾留下诗句“遗我吉贝布,海风今 夕寒。一( 苏轼:和陶拟古九首) ( 3 ) 简析 从木棉传说,即可见其英雄树一名的来历。吉贝因中箭而亡,化身为木棉树, 而木棉花恰又可以治疗外伤金疮,自然也就包括箭伤,其功用当然在于拯救战斗中 负伤的英雄或战士。故而,此传说的隐喻即在于此。 二郎神和马齿苋的故事 ( 1 ) 本草简介 马齿苋性味性寒,味甘酸。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适用于热毒血痢, 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本草经集注说马齿 苋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利水通淋、抗菌杀虫一,因此可治热毒下痢、痈肿恶疮 和一些妇女病。 ( 2 ) 有关传说 传说上古之时,赤日炎炎好似火烧,田原中的禾苗全部枯焦。这时,有个叫杨 戬的二郎神来拯救黎民。他力大凶猛,肩挑着两座山,只追得太阳无处躲藏。无路 可逃的太阳向下一看,发现马齿苋一片绿色,便急中生智藏在马齿苋下面,总算逃 脱了二郎神的追赶。太阳有心,为了答谢马齿苋救命大恩,每逢大旱无雨之年,它 始终不曝晒马齿苋。因此,田野、荒地、路旁,随处可见马齿苋的踪迹。所以,人 们常以马齿苋作饭度过荒年。2 另,二郎神与马齿苋传说的变文之一,是后羿和马齿苋的故事。比如流传在北 京门头沟地区的一个传说: 远古十日并出,天下干燥炎热,人民不堪其苦。后羿欲射日,十日均化为乌鸦 躲藏。后羿追之,连续射下九只,一只躲于马齿苋内,后羿未能射下。所以,留下 的这个太阳为答谢马齿苋救命之嗯,说好以后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晒死马齿苋。3 ( 3 ) 简析 无论是二郎神和马齿苋的传说,还是后羿和马齿苋的传说,都说到马齿苋是抗 日晒抗干旱的一种植物。而在马齿苋的现实价值,不但可以作为度过干旱荒年时候 1 何银堂,胡作亮本草名释与传说故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 9 9 8 第4 8 页 2 何银堂,胡作亮本草名释与传说故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 9 9 8 第3 6 页 3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北京:中国i s b n 中心,1 9 9 8 第6 3 0 页 五医案传说中的本草 草故 本草 草学 医案,即是指医学临床病例。自然多见于古代医书。因大多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剧院导演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云数据库优化面试题集
- 水陆运输考试题及答案
- 水管实操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银发消费市场养老服务需求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三马车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药技术策划创新与合作研发协议书
- 2025年设备维修服务合作合同
- 2025年机场施工队伍分包合同范本
- MySQL数据库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六年级美术《木版画》课件
- 检验指导书SIP样板
- 第七届全国“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卷
- GB 35574-2017热电联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催化重整装置大赛题库(技师、高级技师)
- 意外伤害急救常识及绷带包扎法课件
-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 柴油供货合同范本模板
- 陈琴《经典素读课程分层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