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专业论文)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pdf_第1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pdf_第2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pdf_第3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pdf_第4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道家思想内容涵盖法律、政治、哲学、养生等等诸 多方面,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天下。以老子为首的先秦道家学者在中国历史 上首次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理论,主张顺应天道、效法自然,以内容丰富、 哲理深邃的自然法思想和精神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到了战国时期,道家虽然 形成不同的派别,但他们在崇尚自然法方面却是一致的。在先秦道家自然法思 想的发展过程中,从老子到庄子,和从老子到稷下黄老,代表了我国古代自然 法思想发展的两种趋势,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针 对先秦时期道家形成的这种自然法思想,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从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入手,从先秦时期动荡 混乱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开始介绍道家自然法形成,继而说明道家的自 然法思想并非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它与先秦的尧舜、夏商周乃至春秋时期的 道术思想及反天命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先秦道家所持有的自然主 义和人性自然说、自律、节欲的价值观,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自然法 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阐述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道法自然”与西 方自然法概念的区别,说明继老子创立“道法自然”论以来,建立在以“天道” 为核心的自然主义基础上的自然法思想的到了道家各派的普遍认同。但是,先 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内容在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依据 “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律运作观和对人定法的态度的变化,先秦道家自然法分 化为不同的流派,一派以庄子为代表,另一派以宋钘,尹文为代表,被称为稷 下黄老学派。从思想的发展过程来看,由老子到庄子,由老子到稷下黄老,代 表了中国古代自然法思想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 第三部分,分析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特征。道家的自然法思想自老子创 始以来,为先秦众多学者学习和继承下来,虽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各自有所 发展,但仍然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都是以“道”为核心,主张顺应自然、无 为而治,崇尚自然法。先秦道家的自然法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自然法发展的 ii 重要起点。与西方的自然法相比较,道家自然法同样具有最高性、普遍性、永 恒不变性,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具有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上和谐 的自然观,呈现出从崇尚自然法、批判人定法逐渐走向自然法与人定法结合的 趋势。 第四部分,以老子为首的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也具有不可 忽视的重大影响。主要分析了其对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古 代社会立法和司法产生的重大影响。 自然法作为一种正义之法、理性之法和道德之法,在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确 立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西方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 是由自然法学说塑造而成的。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课题的提出,让我们更加关 注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相处。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 程中,也可以为现代化法制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尤其是自然和谐的观念可以为 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的动力。反之,和谐社会的建构,同样在世界新时期的 背景下,可以为中国自然法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社会环境。因此,对先秦 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研究对于推动现代中国法制思想的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 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自然法;道家;法自然;自然主义;天人合一 iii abstract in the chinese theoretic and cultural history, the taoism is well-known to the world for its erudition, since it covers from law and politics to philosophy and health preserve, etc. leaded by lao-tzu, the pre-qin taoism scholars brought forward the idea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that the ways of tao are guided by nature. those scholars insist that men must follow and learn from natural rules, and the highest guideline for human activity is the erudite and philosophic idea of natural law. later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taoism scholars fell into different wings, but they shared the same adoration for natural law.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qin natural law, the inheritance from lao-tzu to zhuang zi and from lao-tzu to huang lao school in jixia town represent two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natural law theory, and the two trends have undeniable influence on ancient chinese law theory. as to the natural law theory formed in pre-qin period, my thesis will discuss from the following points: the first part will start with 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formation of pre-qin taoism natural law. by introducing the turbulent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for taoism natural law, we can testify that taoism is not water without source, or a tree without roots. the taoism has unbreakable connection with tao art and anti-fatality theory in pre-qin age like yao, shun, xia, shang, zhou, and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naturalism, humanity naturalism, the values of self-discipline and temperance, and the world view of nature-human integration held by taoists formed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natural law theory. 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the main contents of pre-qin taoism natural law theory. it also analy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ory of tao is to follow nature and western conception of natural law. it shows that after lao-tzu created theory that the way of tao is to follow nature, the natural law theory based on naturalism and natures rule was commonly agreed by different wings of tao. though the pre-qin taoism theory iv wa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it also underwent gradual changes. according to changes in the law operation view of inaction leads to all actions and in the attitude to human beings decide law, the pre-qin natural law fell into different wings: the first wing is represented by lao-tzu, and the second is represented by songxing and yinwen, who are also known as huang lao school in jixia tow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qin natural law, the inheritance from lao-tzu to zhuang zi and from lao-tzu to huang lao school in jixia town represent two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natural law theory. the third part shall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qin taoism natural law. after lao-tzu created natural law theory, it was learned and inherited by many scholars. the taoism natural law fell into various wings and they developed separately, but they still have a lot in common. for example, they were all based on tao. they protested that human beings must follow natural rules and reach harmony through inaction. they also shared the same adoration to natural law. the pre-qin taoism natural law theory could serve as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natural law theory. compared with western natural law, the taoism natural law has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like supremacy, universalism, and immutability, but it also has its own specialties like the harmonious natural view based on nature-human integration and the trend from adoration to natural law and criticism to manmade law to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al law and manmade law. the fourth part explains that taoism natural law theory headed by lao-tzu has great influence to the chinese ancient society. i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law theory to the cre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and to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as a law of justice, rationalism and moral, the natural la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undation of western law system. its safe to say the western law system is mainly formed from natural law. with 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we need to focus more on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nature, society and v human beings.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gress of chinese law system, pre-qin taoism natural law can provide spiritual resources. especially, it can provide spiritual drive for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contrarily, the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and the new era of the world can also provide good systemat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ural law.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pre-qin taoism natural law has great practical meaning to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legal theory. key words: natural law;taoism; follow the natural; naturalism; nature-human integration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道家是以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一个学派,其以“道”为 世界万物的本源,以自然无为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法则,与儒、墨、法各家鼎足 而立,既对立相斥又相辅相成。道家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法律、政治、经济、 哲学、养生、等等诸多方面,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上重要的一脉。而自然法 本是源自西方的一个概念,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自然法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 条主线,可以说西方法律文明的一切细节的展开都是自然法思想的基本体现。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自然法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直 到现在,仍未退出历史舞台,它已经积淀为西方法律文明的基本精神,在现实 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否认的,自然法在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确 立的过程中,以不同的面目和理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西方法律 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法学说塑造而成的。先秦道家法文化中也存在着 一系列类似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理念,如“道法自然” 、 “天道” 、 “天人合一”等等,也同样体现了对理想法、应然法和正义秩序的追求。在先 秦春秋战国这样一个社会局势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各家学说争相辩论,学 术上呈现百花齐放,空前繁盛的状况。以老庄为首的先秦道家学者赞颂“天道” 和“圣人之道”,强调人类社会应该顺应“天道”,效法自然,以内容丰富、 哲理深邃的自然法思想和精神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虽然道家形成不同的派别, 但他们在崇尚自然法方面却是一致的。在先秦时期的道家自然法思想的发展过 程中,从老子到庄子,从老子再到稷下黄老,代表了我国古代自然法思想发展 的两种趋势,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今天,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现代中国正面临着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 构建良好的法律秩序是达成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而现代自然法思想的精髓是 构建良好法律秩序的有力支柱。在二十世纪西方自然法复兴和中国法治现代化 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化是多元的,道路是多样的,现代和传统不 能截然分开,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可以为现代的法制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并且“和 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研究 2 谐”的秩序本身就是自然法的不懈追求和崇高的理念。对历史的研究,目的总 是为现代制度的发展而服务的,对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研究,必然也是为了 现代中国法制思想的进步而寻求历史支持。在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构 建和谐社会课题的提出,让我们更加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相处。自然法 作为一种正义之法、理性之法和道德之法,尤其是先秦道家追求自然和谐的观 念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律思想动力。反之,和谐社会的建构,同样在世 界新时期的背景下,能够为中国自然法的发展乃至复兴提供更加良好的制度和 社会环境。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古代自然法,在法律全球化和西方自然法 复兴的浪潮下,也必然会对中国乃至世界法治现代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自然法思想,儒、墨、道、法究竟哪一家才拥有真 正的自然法思想,百年来,众多学者就这些问题深入的从法理学、法哲学、历 史学的角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讨和研究,争议不断,有人说有,有人说无。 总的来说,认为先秦道家法律思想中有自然法思想的学者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 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认为道家及儒家的“法自然” 、 “法天” 、 “无为” 、 “天命” 、 “天理”等思想都是“自然法”思想,如中国学者夏勇、崔永东、马建新、美 国学者金勇义等,崔永东在其论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的第五章“中西法律 自然主义比较”中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自然主义理论,通过与西方自然 法的比较来证明中国古代儒家、墨家、道家丰富的自然法思想的存在;美国学 者金勇义在中国与西方的法律观念一书中对“中国传统中的自然法概念”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道家和儒家是以“天” 、 “道” 、 “性”等词语来表述自 然法的概念的,进而认为中国古代对某些人格化的神的信奉而产生的“天命” 观与西方“自然法”观念完全可以相提并论。第二种是认为道家“法自然”思 想就是中国的自然法思想,以程维荣、张国华为代表,程维荣在道家与中国 法文化一书中,通过对老子的思想的详细研究,认为老子全书所体现的 就是中国的自然法思想。 张国华在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中则倾向于认为只 有道家思想才是真正的自然法思想,儒家的法律思想并非自然法思想。还有一 些学者如认为道家的法律思想中的自然法思想并非完全同于西方,严格上只能 程维荣著: 道家与中国法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6 页。 引 言 3 称之为“半截自然法思想” 。对于中国自然法思想的研究探讨,多数学者始终关 注于争论道家“法自然”与“自然法”的差异,或者致力于证明儒家、墨家的 自然法观念是否存在,然而很少有从历史全局的角度,对先秦道家的自然法思 想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在先秦这样一个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思想文化却又极度 活跃的时代,先秦道家学者们出于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极端失望和极度愤怒,提 出顺应天道、效法自然的主张,逐渐形成了自然法思想理论。然而,自然法的 概念源自西方,先秦道家的“法自然”观自成体系,形成的这种可以与西方相 提并论的自然法思想有其特有的历史原因。对一种法律思想的研究,必然要对 其形成的背景进行分析,探寻其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继而对其主要内 容和特征进行分析,阐释这一思想带来的影响。本文对先秦道家的自然法思想 的研究与分析正是从它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其顺应天道、效法自然的思想内 容、特征和影响,以期达到对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初步了解。 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研究 4 一、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早在先秦时期并无“道家”这样一个概念,由于热衷于从天地自然之道的 角度来讨论人间世俗之道的论道者们层出不穷, 后世西汉司马谈在他的论著 论 六家之要指中,将先秦时期以“无为”、“阴阳”、“无名”、“因循”等 概念阐释道的学说的学术流派统称做“道家”或者“道德家”。 道家及其法律 学说的产生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真正的确立 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末期,由老子始创。当时,整个社会处在“社稷无常 奉,君臣无常位” 的动荡和变革之中。诸侯割据、战乱频繁,周天子的至上权 威一落千丈,等级秩序极度混乱,犯上和僭越的现象频频发生。在这样一个新 旧交错的时代,天命和天神原有的神圣庄严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逐渐受到人民的 怀疑甚至否定。一些民众对自身的力量慢慢觉醒,开始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 地发出抗争,努力寻求自然万物的本源和自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找社会 人事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虽然守旧的宗教信仰者和执事者仍在顽固 宣扬和重复着神灵权威,但是人们的理性逐步获得解放和新生的时代已经悄然 到来。旧的体现天神意志的周代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情 况,周礼作为旧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最高原则也正在土崩瓦解,中国古代 社会正在经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大过渡。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 决定性因素,这一时期政治上的表现则是经济的集中反映。由于铁器和耕牛的 推广使用,手工业技术和商业水平逐步提高,各地之间经济联系日益频繁,甚 至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市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关系的变化,不断 增加的私田加速了对“井田制”的破坏,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最终冲垮了原来 的奴隶制土地所有制。针对这种“礼崩乐坏” ,旧制度濒临崩溃的情况,一些执 政者采取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如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楚国的白 公胜等等,直到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改革,有的成功,有的失 败,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变更与发展。社会经济的 史记 太史公自序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一、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5 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导致“周道衰而王泽竭,利害兴而人心动” ,道家自然 法思想就在这样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应时而生。 然而,道家的自然法思想并非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它与先秦的尧舜、夏 商周乃至春秋时期的道术思想及反天命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先秦 道家所持有的自然主义和人性自然说、自律、节欲的价值观,以及“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为自然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自然主义和人性自然说(一)自然主义和人性自然说 先秦道家的法律思想中有着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从本质上来说先秦道家 的自然法思想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自然主义理论具有着丰富 的内涵,是伦理学、哲学、美学和文学所使用的一种反对矫揉造作、提倡自然 的理论或者思想观点。先秦道家学者从这种自然主义出发对人的本性进行观察, 提出人性自然说,为自然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首先,以老子为首的先秦道家学者以“道法自然”为思想的起点和基础, 并且在他们的自然法思想理论中,始终贯穿着这种基本精神。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在道家看来,不论是人、地、天还是道,都是 自然存在的,人取法于地,地则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最终道却是顺应自 然。道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道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自然而然的,道孕育了 万物却不占有万物,一切都顺其自然。宇宙万物都以道为法则,也就是以自然 为法则。先秦道家的一系列思想,如自然无为、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等等都是 围绕着“道法自然”这一核心而展开的。其次,先秦道家学者认为万事万物都 在自然而然的变化发展,不论是宇宙本源还是事物的运行规律,都是自然的产 物,包括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份。因此,人类应该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顺应自然天性来行事。道家学者认为,道是普遍存在的并具有永恒性,自然界 是一个自然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万事万物都在其中自然而然的运行,而不会随 着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因此,人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破坏 这种自然秩序,带来混乱和灾难的后果。先秦道家学者从这种自然主义思想出 老子 第二十五章 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研究 6 发,认为不论是世界的本源、事物的发展规律,还是治国、为人、处事的方法, 都贯穿着自然无为的基本精神。 先秦道家学者始终运用自然主义来观察人性,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喜爱自然 的,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自然说。对于什么是人性,老子说: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意思是,最完美的政治管理,是一种无形的驾 驭,统治者很少发号施令,民间的事务很少受到政府的干涉,基本上处于自治 的状态,等到有了成果,百姓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顺应自然而办事的。先 秦道家学者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喜爱自然、质朴无私的,人为的干预百姓的生活 是违反自然天道的。在这种人性自然说的影响下,老子提出“绝圣弃智” 、 “绝 仁弃义” 、 “绝巧弃利”的主张,而要做到这三项,就要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 即保持朴素的本质,减少内心的贪欲,抵制礼教文化的灌输。 总而言之,以老子为首的先秦道家学者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上,从人性自然 的观点出发,极力推崇自然无为的天道,将其作为世界万物必须遵循的根本法 则,为自然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自律、节欲的价值观(二)自律、节欲的价值观 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建立在一种律己简约、少私寡欲的价值观念基础上。 老子说: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 以老子为首的道 家学者以自律和节欲为价值,认为一切人际纠纷和社会冲突都是因为人的欲望 太多,过度的欲望是罪恶的根源,贪欲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灾难。其实,人生来 就有欲望,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何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使之保持在 合适的限度之内,则是先秦道家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这种自律、节欲的思想 为先秦道家学者形成“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和“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律运 作观提供了价值观念上的理论基础。 在道家看来,人是需要名利的,但如果把名利作为人生的唯一动力和至上 目的就是十分可笑而又荒谬的行为了。 “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 老子 第十七章 老子 第四十六章 一、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7 满腹。 ” 鸟雀在山林中筑巢,所需要占用的不过是千万树木中的一枝,老鼠去 河里喝水,也只需要喝饱肚子就可以了。人和其他动物一样,维持生存所需要 的条件非常简单,即便是帝王将相或者是富可敌国,能够享受的东西也是有限 的。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与其为了功名利禄而疲于 奔命,到不如恬淡漠然的对待名利。然而世俗之人总把得到富贵功名当做快乐, 生怕口中得不到美食,身上穿不到华服,耳中听不到弦乐,时时处处为欲望所 累,这种行为在道家看来,简直就是太愚蠢了。真正的快乐应该在于纯任自然、 清净无为的生活,知足而常乐。因此,在这样的思想下,道家主张圣人“抱一 而为天下式。 ” 将“道”做为天下事理的范式,而“道”的本身就是自然的, 它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而不需要人们过分的追求物欲,否则会破坏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秩序。只有节欲自律、少私寡欲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 黄老学者宋钘、尹文说: “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 ”道家学者 强调对超出“道”所允许的范围之外的欲望进行限制,首先就要遏制统治者的 物质欲望。俗语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统治者处于社会的强势地位, 他们奢靡的追求物欲的行为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比如为向民众 索取更多而加重赋税,为满足自身私欲而劳民伤财。因此, 老子 第二十九章 说,圣明的君王常常是“去甚,去奢,去泰。 ”即主张统治者的行为不可极端、 不可奢侈也不可过分。倘若统治者能够做到律己简约、少私寡欲,其统治下的 普通百姓也会受到影响,实现见素抱朴、谦下不争的良好品德,整个国家都会 树立良好的风尚。先秦道家这种律己简约、少私寡欲的价值观念,为其形成道 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然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三)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先秦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从对宇宙的本源、运行规律以及自然 造化精神的认识中逐渐发展而来的,是道家自然法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 宇宙观以观物取象和普遍联系的抽象思维方法,帮助以老子为首的先秦道家学 者逐渐发掘出对世界的本源“道”的认识。 庄子 逍遥游 老子 第二十二章 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研究 8 1、观物取象与普遍联系的思维方法 周易作为一部最古老的闪烁着先民思想光辉的著作,有着深邃的思想 内涵,而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同时也对道家自然法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 响。 周易又称易经 ,在世界文化史上被视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大约 形成于商周之际,长期被作为探测天意、沟通天人的一种占卜工具。 易经的 内容综合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概况,阐述了总体循环变化的道理和阶 段性的辩证发展,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形成提供了思想的源泉。先秦 道家从易经中主要吸取了以下思想: 第一,观物取象的抽象思维方法为老子“师法自然”提供哲学思辨方法。 观物取象是易经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八卦”就是古人观物取象所得的认识 成果。 周易 系辞中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 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做八卦,以通神 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种感性的取象方法为道家所继承,老子就非常注重 观物之法,强调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反省自身,观察别人的家庭来比照自己 的家庭,观察别的国家来思考自己的国家,以及通过观察古之天下来审视当今 的天下。老子说: “我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就是通过这样对比观察的认识 方法,在不同层次的实践范围内取长补短、参较借鉴,来增进对事物的认识。 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可以说正是运用了观物取象 的方法得出的认识。 第二,普遍联系的宇宙观为道家所继承和发展。从易经可以看出,其 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整体系统,占卜者相信任何事物的产生、发 展和变化都会显示为一定的卦象,他们运用象数和卦爻符号来预测人间祸福, 宇宙间的一切关系包括自然与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相联系。 易经不仅 看到了事物恒久静止的属性,而且也看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属性,认为变化依 然是有规律可行的。 易经 系辞指出“一阴一阳之为道” ,古人解易经 , 以为有变易、简易和不易三种含义。就“不易”而言,指的就是恒常的客观法 则,这种客观法则就是道。桓谭说: “伏羲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 ” 。易和道 新论 闵友 一、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9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在易经当中,道已经指的是客观规律,认为 人们要取得成功就要认识规律并且按照规律行事, “复自道,何其咎。 ” 就是指 按照规律复归,就不会出现差错。而老子吸收了这一积极的认识成果,并且进 一步的将“道”从宇宙规律扩展到了世界万物的本源。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界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普遍联系的事物 之间才可能相互转化。先秦道家在易经的启迪下,把“道”作为宇宙万物 的根本,展现了宇宙生命相反相承、自然运化的秩序。 2、“道”是宇宙本源 在道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老子 开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被视为是孕育天地万物的本 源或者母体,并且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渊兮,似万物之宗”,道是至高无上 的宇宙存在,存在于万物之上、万象之中,是永恒的存在,道可以造物,却不 可以被造。老子认为在“道”的作用之下,才有了宇宙万物。有了对宇宙本原 的认识,认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在于“道”,那么“道”是如何化生万 物的呢?以老子为首的先秦道家学者又开始了对宇宙运动变化的规律的思考。 老子 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 抱阳,冲气以为和。”所谓“一”就是矛盾的统一体,统一之中对立的双方就 是所谓的“二”,阴阳两极就是“二”所包括的对立双方,阴阳相冲就是对立 双方的矛盾的不断冲突,打破原有的均衡机制,从而产生了新的事物。从包括 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共性来看,它们都是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相互影响而形 成的和谐体。整个宇宙发展变化,都是互相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道”是 一个动态的概念,既指运动变化着的实体,又代表着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是 人与自然共同存在的基础。老子的这些思想后来为庄子所继承和发展,庄子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把天地万物视为是统一的,人类和天 地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到人类的生命也是自然整体发展的结果。在 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响下,道家学者认为人类的行为应当法天则地。 由于天地皆从道中孕育而来,都以“道”为运动变化的法则,而“道”是顺应 周易 小畜初九 齐物论 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研究 10 自然、效法自然的。那么人类的行为也必须遵守自然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 为自然接纳和认可。 另外,人的精神也要与自然相统一。人的本性是自然的, 回归自然,顺应自然,“顺物自然而无私容焉”是人生最明智的选择。 与儒家所推崇的“天人合一”不同,先秦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更加 重视和强调自然的力量和作用,主张“道法自然”,反对人为改变自然,有尊 重和保护自然的思想含义。而儒家则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力图使自然能够 为人所用。如果说儒家置重的是自然的人化,那么道家置重的就是人的自然化。 “天人合一”就是人不擅自作为而与自然的合一,体现了对自然的推崇。 (四)古之道术与反天命思想(四)古之道术与反天命思想 庄子说: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 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阅之。 ” 这“古之道术”可以说就是道家 自然法思想的先驱,一方面是古人治理天下的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包括古 人与天地沟通之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代表人物的思想为老子创立道家自然法思 想提供了基础: 第一,夏禹。尧舜时代黄河泛滥,由于原始社会落后的生产力,人们为洪 水困扰多年。在这种情况下,大禹奉命治水,他吸取其父鯀九年治水失败的教 训,以 “采用顺水之性,不与之争势”的策略和“相地势之高下,定疏凿宣泻” 之方案,变“堵”为“梳” ,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经验。舜帝任命禹为治水大司空, 后来禹踏遍神州大地,率领天下人民开通了江、河、淮汉平息了水患。据尚 书 大禹谟记载,曾经舜想让位于禹,禹却谦让不受而推荐皋陶,于是舜说: “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 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能与汝争功。 ”可见,禹 功成而不自居,勤俭而不争名利,讲求柔弱谦下,最终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 的效果。大禹以疏导的方法治理水患,顺应水的自然本性,从根本上启发了老 子的自然主义哲学观,所以老子尚水,常常以水喻道,认为“上善若水” 、 “水 几于道” 。夏禹的处世思想与治水实践成为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渊源之一。 王泽应著: 自然与道德道家道德伦理精粹 ,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45 页。 庄子 天下 一、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11 第二,姜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其先祖被封于吕地,故又称之为吕望。 姜尚效法三皇验时事的治道,受到后人的世代推崇。在他的治道思想之中,顺 天道合民情是其核心观点。 六韬 发启中记载到,文王问姜太公讨伐殷商的 事情,姜尚回答说: “天道无殃,不可先倡。 ”又说: “王其修德,以观天道。 ” 意思是天道顺应自然,如果没有祸事灾难显现,人就不可以违逆天道而先行, 否则反而会招致灾祸。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要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观察“天 道” ,等待合适的时机。这里的“天道”一般指某种客观规律。在周朝建立受封 齐地之后,姜尚顺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及社会风俗民情,因地制宜,简化礼仪制 度,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从而使得全国各地百姓多来归顺,迁至齐地,齐地很 快发展成为一个繁盛的大国。姜尚的顺应天道,效法自然的治国思想对后世老 子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齐国的繁盛也成为了法自然以达 到社会大治的佐证。 第三,管仲,名夷吾,匡助齐桓公争霸天下,使之成为一代霸主。管子的 思想对后世道家自然法思想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书 艺文志中道家类收录 管子八十余篇,管仲的思想多载于其中。 他说: “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 也;时之长短,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变化也。然则阴阳正也。虽 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天也,莫之能损益也。 ” 就是说天地按照自 己的规律和客观法则发展变化着,日夜更替,阴阳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不会 受到人的影响而改变,也不是由天神的意愿所决定的。天就是指自然的天,道 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人们处事必须按照这个必然的规律进行,所 谓得道者多助,失道寡助,顺应天道就会得到成功,反之逆天则必然失败。管 仲认为天不但是自然之天,同时也强调要“以百姓为天” ,否认存在可以支配自 然与人类的天神。管子的这种天道思想与老子的“道”论有一定关联,继而为 道家的自然法思想创立也提供了渊源。 另外,老子创立“道法自然”论,西周以来的反天命思想也给予了他莫大 的启迪。在夏商时代,人们相信是天神创造了一切并主宰着世界万物,统治者 管子的作者问题较为复杂,通说认为其中有些篇章是管仲所写,有些则是战国时期稷下黄老学者所 撰写,但认为仍可以代表管仲的思想。 管子 乘马 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研究 12 的权力乃至所作的一切都被认为是天神的授权和指示,王者被说成是“受命于 天” 。然而,夏朝和商朝的相继灭亡, “天命縻常” ,让人们对政权更替现象的原 因产生了怀疑。到了周代,人们一方面承袭了前朝的天命观,另一方面对商朝 统治者自称秉承天命却遭到覆灭的命运感到疑惑,逐渐认为人的行为与天命的 改变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周人提出敬德的要求,表现在刑事司法领域就是“明 德慎罚”思想指导, “明德”是要求各级官吏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注意培养自 己的道德观念,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慎罚”则是要求谨慎用刑,定刑公 正严明,量刑轻重适当。 “明德慎罚”是对盗用神力、滥施酷刑的殷商末年残暴 恶政的一种反动,它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一大进步。 促进了中国古代的自然主义 刑罚观念的形成。而远离中原王朝的荆楚一代总体上处于一种尚未开发的自然 状态,因此楚人之中流传着认为日月星辰、山川大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 风雨雷电等都由鬼神所管辖的泛神论,但是有关天神至上的观念却一向比较淡 薄,而是非常崇拜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自春秋以来,楚人的这种观念又 受到北方传来的上述反天命思想的影响,两者相互交融,逐渐孕育出一种新的 思想,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不以某种主客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自然的产生发 展更加明确地否定是天神的意识在制造和主宰万物。这种怀疑或否定至上天 神的意识对老子的自然法思想的形成也具有莫大的启迪作用。 崔永东著: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8 页。 二、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内容 13 二、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内容二、先秦道家自然法思想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军事战乱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精神观念 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和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之 下,道家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派,逐渐形成。继老子创立“道法自然”论, 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救世之法以来,建立在以“天道”为核心的自然主义 基础上的自然法思想的到了道家各派的普遍认同。但是,先秦道家“道法自然” 的天道观和“无为无不为”的法律运作观在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发 生了变化,随之分化为不同的流派。到了战国时期,道家大体上分为两大流派: 一派以庄子为代表,另一派以宋钘,尹文为代表,被称为稷下黄老学派。从思 想的发展过程来看,由老子到庄子,由老子到稷下黄老,代表了中国古代自然 法思想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 (一) “道法自然”的天道观(一) “道法自然”的天道观 道家创始人老子究竟是何许人,自西汉起就一直为众多学者所争论,世间 也流传着不同的说法。通说常采用司马迁在史记 老子列传中的记载: “老 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即认为老子就是春秋时期的老聃, 老子一书是后世对老子思想的记录与发 挥。这一说法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动荡和不断激 化的阶级矛盾导致自称受命于天的周王朝摇摇欲坠,这种情况极大的震撼了老 子的思想,困惑中的老子辞官退隐,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与普通百姓朝夕相处, 对他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给予深深的同情。出身史官的老子对历史和 社会问题的看法比普通百姓更深刻,他以丰富的社会阅历,广阔的视野和敏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