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兼对部分曲目的补遗.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兼对部分曲目的补遗.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兼对部分曲目的补遗.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兼对部分曲目的补遗.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兼对部分曲目的补遗.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兼对部分曲目的补遗.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指2 0 世纪2 卜4 0 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2 0 世纪2 0 一4 0 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产生、发展到相对成熟的一个阶段,通过青主、 黄自、萧友梅、赵元任等音乐家的不断创作、探索,形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 荣时期,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先河。中 国近代艺术歌曲作为我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在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美声 唱法在我国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声乐教学的基石。本文以中国2 0 世纪 2 0 - 4 0 年代的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概括,并对这一 时期,因各种原因被遗忘的部分艺术歌曲进行补遗整理,以丰富声乐教学曲库。全 文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界定、产生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特 征。 第二章:分别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第三章:对中国近代艺术歌曲部分曲目进行补遗整理。 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研究与梳理,挖掘 其价值、概括其教学特征及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并对部分被遗忘的曲目进行补 遗整理,以丰富声乐教学曲库,为声乐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曲目。以此期 望能够引起声乐教育人士更多的关注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声乐 教学服务。 关键词:2 0 世纪2 0 4 0 年代;艺术歌曲;声乐教学 a b s t r a c t w h a tt h ep a p e rr e s e a r c hi sa r tm u s i co fe a r l yc h i n aw h i c hi sd e f i n e da r tm u s i co f c h i n a19 2 0 s - 19 4 0 s i ti sm a t u r e s t a g e t h ea r tm u s i co f c h i n ai s o r i g i n a t e da n d d e v e l o p e d w h e nb e c a m ep r o s p e r i t ys t a g eo ft h ea r tm u s i co fc h i n at h r o u g hc o n t i n u e c r e a t i o na n de x p l o r a t i o no fq i n g z h uh u a n g z ix i a o y o u m e ia n dz h a o y u a n r e na n ds o o n w h i c hb e c a m es o l i df o u n d a t i o nf o rn e wm u s i co fc h i n a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r e a t e d 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a r tm u s i co fc h i n aa sat r e a s u r eo fm u s i cc u l t u r eo fc h i n a i ti s i m p o r t a n tp l a c ea b o u tv o c a l i t yt e a c h i n ge s p e c i a l ya r tm u s i co fe a r l yc h i n a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p p o r t u n i t yo fw e s t e r ns t y l eo fs i n g i n g t h ep a p e rw a n t st o d i s c o v e ra n ds o r to u ta n da n a l y z ep a r tf o r g e t t e di no r d e rt or i c hv o c a l i t yt e a c h i n g t h e 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d e f i n i t i o na n do r i g i n a t i o no fa r tm u s i ca n d i t sf e a t u r eo f v o c a l i t yt e a c h i n g s e c o n dc h a p t e rs u m m a r i z e si t su s eo fv o c a l i t yt e a c h i n g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h et l l i r dc h a p t e r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a n ds o r to u tp a r ts o n g so fa r tm u s i co fe a r l y c h i n a t h ep a p e ri sb a s e do na c h i e v e m e n to fo t h e r sa n dr e s e a r c ha n dh a c k l ei ta n d d i s c o v e ri t sv a l u ea n ds u m m a r i z et e a c h i n gf e a t u r ea n du s eo fv o c a l i t yt e a c h i n g w r i t e r e m p h a s i z ec r e a t i o ns i n g i n ga n dt e a c h i n gd e p e n d i n ge a c ho t h e ra n dc a nn o tp r o v i d e m a n yo fs o n g sf o rv o c a l i t y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w i t h o u tt h e mt h ew r i t e rw i s ht h a tt e a c h e r s o fv o c a l i t y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i ta n dr e c o g n i z ei t st e a c h i n gu s e t h r o u g ht h ep a p e r s om a k e i ts e r v i c em o d e m v o c a l i t yt e a c h i n g k e yw o r d s :19 2 0 s 一19 4 0 s ,a r tm u s i c ,v o c a l i t yt e a c h i n g i i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彳疋 学住中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釜名:逮因 2 00 9 年占月9 目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住。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i ,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琏:塑 2 0o ,年多月o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釜名:磕量坠鱼三p 2 0d 9 年月o 日 序言 本文中的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指2 0 世纪2 0 一4 0 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在这 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中,艺术歌曲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艺术品位较高的歌曲形式。 以青主、萧友梅、赵元任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在作曲技 法上大胆吸收西洋元素,在中西结合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成绩斐然,为中国新音 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极 度动荡不安的战乱局面,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灾难,以黄自、贺绿汀、刘雪庵、 江定仙、陈田鹤、冼星海、聂耳、江文也、谭小麟、马思聪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 作曲家,带着对祖国民族的极大热情投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继承发展了第一 代作曲家的创作特征,把中国传统音调和民族和声运用的更加成熟,同时又吸收 了欧洲音乐文化的优点,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与同时代 传入中国的美声唱法相结合,成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最好范本,为美声唱 法在我国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声乐教学的基石,开创了中国声乐史上的新 起点。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结构短小、音域适中,适合各个声部演唱,对训练学生 准确的吐字发声、呼吸的自如运用、优雅的音乐修养都有积极作用,因此现在全 国很多艺术院校的声乐老师把它们当作声乐教学所必选用的曲目,这足以证明它 的价值。但在对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演唱与教学中,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了几首经 典曲目,还有一些非常优秀值得欣赏、演唱、教学的曲目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致使这些曲目长期被埋没,没有被充分、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声乐教学。并且,对 这部分作品的教学,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研究手段。因此,笔者进行尝 试性的整理、挖掘,希望能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曲目,以丰富声乐教学曲库。 一、论题的来源与意义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作为我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在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把其作为研究对象,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自身的巨大价值。 近代艺术歌曲的出现开辟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新篇章,确立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形式, 解决了中国音乐创作发展中“诗与“乐”的关系,开创了艺术歌曲发展的先河。 并为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契机,成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最好 范本,奠定了声乐教学的基石。2 、挖掘被遗忘的曲目,丰富声乐教学曲库。近代 艺术歌曲结构短小、内容丰富、音域适中,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广为流传,在声 乐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曲目由于各种原因被大家遗忘了,没有 得到充分的应用。因此对这部分曲目的挖掘、整理,把它们补充到声乐教学中来, 丰富了声乐教学曲库。3 、内心的热爱。艺术歌曲作为诗歌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以 其独特的艺术品质和内涵,被誉为歌曲中的“阳春白雪”。它华丽不失含蓄、严 谨暗含着灵动,那种唯美、内敛的韵味也正是我精神所追求。所以,把中国艺术 歌曲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其教学作用,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二、有关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声乐事业的长足发展,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加,艺术歌 曲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文艺界的普遍关注。对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研究的成果也随 之增加。特别是对2 0 世纪2 0 - 4 0 年代艺术歌曲的研究,内容涉及产生、发展、分 期、创作特征、演唱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成熟。但是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 分析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并对这一时期被遗忘的艺术歌曲进行补 遗整理,以丰富声乐教学曲库的研究,目前是没有的。笔者在收集论文写作资料 中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 ( 一) 艺术歌曲 1 、从整体创作风格上全面概括如:宋丽萍青主艺术歌曲研究山东师范大 学2 0 0 5 年、陈珊赵元任艺术歌曲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 0 0 8 年 2 、从代表作品的演唱进行概括:郑彤赵元任艺术歌曲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2 0 0 6 年陈喜红黄自艺术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研究河南大学何静 谈刘雪庵三首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山东师范大学2 0 0 8 年 2 3 、对艺术歌曲在我国产生发展轨迹研究:岳李2 0 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发展 轨迹初探南京师范大学2 0 0 7 年唐慧霞2 0 世纪2 0 一4 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 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 0 0 5 年郑杰从“引进 、“模仿 到“探索”、“创新”一2 0 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上海音乐 学院 4 、对音乐美学方面的研究:侯瑛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华中师范大学 2 0 0 7 年、徐璐论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山东大学2 0 0 7 年 ( 二) 声乐教学 1 、以某位声乐教育家为研究对象:刁笑萌喻宜萱声乐教学研究南京艺术 学院2 0 0 7 年谢传红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探究湖南师范大学2 0 0 7 年 2 、以哲学、音乐理论为基础进行歌唱教学心理与歌唱技巧的研究:王爱红谈 歌唱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河南大学2 0 0 4 年武霄声乐教学语言河南大 学2 0 0 3 年 3 、以探索声乐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曹登银高师声乐教学评价模式的探究 安徽师范大学2 0 0 6 年胡晓瑛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高师声乐教学研究湖南师 范大学2 0 0 5 年 4 、以艺术歌曲为切入点探讨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姜楠论舒伯特艺术歌曲 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东北师范大学2 0 0 7 年宫妮论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演唱与 教学华中师范大学2 0 0 7 年 综上:目前对艺术歌曲及声乐教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以声乐教学为 切入点把两者相结合来展示近代艺术歌曲的价值并挖掘被遗忘的艺术歌曲,丰富 声乐教学曲库的研究,目前是没有的,因此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三、论题的研究目的、方法、创新之处 研究目的: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展示艺术歌曲的魅力,体现其在声乐教学 中的作用,补遗被遗忘曲目,丰富现代声乐教学曲库。 3 创新之处:挖掘中国近代( 目前教学中不经常用的) 艺术歌曲进行补遗整理, 丰富声乐教学曲库。 研究方法: 1 、文献收集法( 对现有的文献及乐谱资料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 2 、教学实践法( 把这些曲目有意识的应用于声乐教学) 3 、人物采访法( 采访声乐教师,考证这些曲目的教学实践效果) 4 第一章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及其教学特征 本文所要研究的“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指2 0 世纪2 卜4 0 年代的艺术歌曲。 在这个阶段内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产生、发展、到相对成熟的几个阶段,并迅速 发展成为2 0 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近代中国音乐 史上有着开创性意义。本章就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产生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特征 进行论述。 第一节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产生及特征 艺术歌曲的界定 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艺术歌曲是随着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抒情诗歌 的兴起而繁荣起来的,是浪漫主义时期极为重要的音乐体裁。以舒伯特、舒曼为代 表的德奥作曲家,以高超的技法最先赋予了艺术歌曲抒情、浪漫的风格。而后经过 欧洲作曲家的不断努力,艺术歌曲在全世界繁衍起来,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并 历经多个不同音乐风格时期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精品。 这种音乐体裁形式常见于我国各种音乐理论书籍和音乐词典中。这里仅列举 两种: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艺术歌曲”的概念表述是这 样的:“1 8 世纪末1 9 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为艺术歌曲。锄二 是音乐百科词典中对“艺术歌曲 的概念界定为:“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 现为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曲,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 琴伴奏,对演唱技巧也有较高的要求,常供音乐会演唱用。 因此,艺术歌曲就 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加上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特定音乐体裁。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 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1 0 页。 o 缪天瑞编:音乐百科例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7 0 6 页。 5 二、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产生 随着1 9 世纪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形态开 始渗透我国,音乐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音乐形式的变革成为当时的核心,这就使 中国当时的文化艺术阶层开始用一种比较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为 了适应时代特征,也为了维新改良的需要,在中国音乐文化形态下,第一次出现 了以欧美及日本的曲谱,配以中国歌词的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出现,使西洋音 乐文化知识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并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形态。可以这样 说,学堂乐歌是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音 乐的发展和我国近代专业音乐化教育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 9 1 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民主革命,同时也 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重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经过这场革命的洗礼, 中国知识分子在意识观念上发生了重大转变,文学、诗歌、戏剧和绘画等文化艺 术领域相继出现了变革。以胡适、刘半农、黎锦晖为代表的文化工作者大力推行 “白话文 、“新诗、“国语 等文化改革主张,紧紧把握住了“五四”新 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 、“科学的时代精神,高举“反对旧道德、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大旗帜,掀起了中国文化界传播新思想、探 索新知识的热潮。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文学界里涌现出了许多风格清新、自然、 质朴、以侧重表达个人情感及追求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诗歌,为中国艺术 歌曲的产生奠定了文学方面的基础。“人民需要唱新的歌,唱属于他们自己的 歌( 惠特曼语) ,唱比过去的学堂乐歌更加能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的歌,这就要求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歌曲体裁出现。”哪艺术歌曲顺应时代和人们 的呼唤应运而生。 2 0 世纪2 0 年代前后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以青主、萧友梅、赵元 任为代表的留学生纷纷回国,带回了西方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术,并将其同我国 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同时,以上海国 唐慧霞:1 2 0 世纪2 0 - 4 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演唱的初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 0 0 5 年 6 立音乐专科学校为代表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在全国出现,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 实践和表演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音乐院校作为新音乐的推广者, 经常举办音乐会来展示创作成果,给艺术歌曲的发展传播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正是具备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条件和因素,中国艺术歌曲在2 0 世纪2 0 年代初期正 式产生,并迅速成为中国音乐文化活动中重要的音乐体裁。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古代歌曲史上,出现过五种有代表性的歌曲形式:雅乐歌曲、词体歌曲、 散曲、小曲、琴歌,它们多是依曲填词,或与民歌、宗教有着某种联系,或与诗歌传 统息息相关,都强调音乐中的线形思维,注重中国旋律特色。这些音乐形式是我国 音乐珍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数量之庞大, 是各种音乐形式所无以伦比的。但这些歌曲多指的是根据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而 创作的歌曲,大多都是依曲填词,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似乎很少,难以引人入胜。 2 0 世纪2 0 年代,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以青主、萧友梅、赵元任为代表 的留学生纷纷回国,带回了西方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术,在作曲技法上大胆吸收 西洋技法,引进和声体系并将其同我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作出了既有欧美特 征、又兼具中国韵味的中国艺术歌f h j 。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在某种意义上 确立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形式,其突出表现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的布局、和声的 结构与处理等方面,打破了以往中国歌曲创作基本上都是采用单一的调式调性的 形式,积极地把欧洲艺术歌曲中有关调式、调性布局的方式和观念运用到中国艺 术歌曲的创作中,引进并发展了和声学。在调式、调性、和声的运用上,多采用 大、小调转换塑造艺术形象,同时又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例如赵元 任在叫我如何不想他中,就采用了大、小调交替的调式布局,同时也运用了 民族风格的五声调式。旋律上简洁朴素、起伏平稳、音域不宽,例如萧友梅的问, 整首歌曲的音域只有九度,旋律线平稳。进入2 0 世纪3 0 - 4 0 年代的作曲家在对艺 王培喜:( 2 0 世纪2 0 3 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意义,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l 期。 7 术歌曲创作已经逐渐成熟,和声、调式、调性的布局设计己达到娴熟的程度,对 艺术歌曲民族化创作的探索更加深入。 题材上,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在题材内容的选择方面,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 、 多选取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古诗词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如:青主根据 宋代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的大江东去、根据宋代李之仪的名 作卜算子创作的我住长江头、还有黄自创作的歌曲花非花( 唐 自 居易)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词) 等。( - - ) 、以近代 新诗词为题材内容创作的艺术歌曲,如:黄白的春思曲、思乡( 韦翰章 词) 、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词) 等。( 三) 、紧扣时代主题, 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创作背景,深刻的描述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苦难。如:刘雪庵的 长城谣( 潘孑农词) 、聂耳梅娘曲( 田汉词) 、冼星海的黄河谣、 黄河怨等。 艺术歌曲的出现改善了一直困扰着中国音乐文化创作发展的“诗”与“乐 的关系,为中国歌曲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近代艺术歌 曲既具备了欧洲艺术歌曲的特征,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本民族的韵味。 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正是这些优秀艺术歌曲的出现,开创了中国音乐歌 曲发展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歌唱艺术在新时期的音乐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确立了中国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 第二节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教学特征 声乐教学艺术是一门集音乐、文学、 的综合性艺术,需要长时间、循序渐进、 构短小、音域适中,适合各个声部演唱, 医学、心理学、表演等多门学科为一体 严格系统的训练。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结 对训练学生准确的吐字发声、呼吸的自 如运用、良好的音乐修养等基本功都有积极作用,因此现在全国很多艺术院校的 声乐老师把它们当作声乐教学所必选用的曲目。在声乐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这 些曲目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质量与效果,并把握它的教学规律与方法,就必须了 8 解和掌握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教学中的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好地完成 教学与培养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四点教学特征: 一、强调歌词的歌唱性 在浩瀚的音乐世界中,艺术歌曲作为不同与歌剧咏叹调等音乐体裁的歌曲, 在演唱和表现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独特的魅力就在于,艺术歌曲的 歌词大多采用诗词或文学性较强的的词作。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要使音 乐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单凭抽象的声音在实践里的运动还不够,还要加上第二个 因素,那就是内容,即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出的这种内容精 华的表现。这里所说的“内容”就是歌词,它明确讲述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 和情感,使音乐有抽象的音符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这就说明艺术歌曲的歌词 不仅赋予诗意还符合音乐逻辑,特别适合谱写音乐,赋予歌唱性,歌词亦是诗又 为乐。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也延续这一特征,歌词通常取自古今诗作或时代感、文学 性较强的诗篇。这些诗篇一般篇幅不长,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内容,极富诗意和 歌唱性。著名的音乐家青主曾说过:在我的心目中,我国固有的诗词是一种很特 别的声调,我们把它融会贯通之后,很可以发现出一种很特有的节拍。也就是说 艺术歌曲的歌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歌唱性,作曲家在创作中又有意识的使自己的 音乐和歌词诗的意蕴相吻合,使音乐旋律与歌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融合在 一起,体现音乐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突出表现歌词蕴涵的幽雅、细腻、委婉、 浪漫的色彩和意境。如黄自根据韦瀚章的词创作的春思曲,歌词分为上下两 阙,惟妙惟肖的写出了少妇思念丈夫的心情,上半阙以白描的手法直接描写了少 妇“念夫”“为伊消的人憔悴 的神态。下半阚以“杨柳 “双燕 等最容易引 发思亲的事物入诗。歌词流畅、自然、细腻、委婉,赋予歌唱性。因此我们在教 美学黑格尔;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 圆转引自高小欧:青主两首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探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 0 0 7 年。 9 学中应注意强调歌词的歌唱性,以朗诵为基础,有节奏、有强弱的,在演唱之前对 歌词进行朗读,并根据歌曲情感要求适当采用字头的快咬、慢咬,字尾的急收、 缓收、半收、全收,即字头要有准备,富有目标性,字腹保持元音不变,字尾须 在字腹上加进尾音的“混合音素”,又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衔接,朗诵时要赋予 歌唱性的想象,然后把这种想象融入到朗诵歌词的感觉中,高音时好似朗诵中的 激昂之处,中低音时好似叙述一件事情,使字音清晰、声韵兼备,最终达到完美 的歌唱效果。 二、强调演唱与钢琴伴奏一体化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伴奏艺术,是入类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共同创造 的伴奏形式之一,并随着艺术歌曲的产生蓬勃发展。虽然不能独立存在,但在艺 术歌曲中却占有特定的功能和地位,是艺术歌曲所不能缺少的部分。可见在艺术 歌曲里,钢琴伴奏就不只是歌曲的衬托那么简单了,一些重要的音乐思想不只在 旋律上,在钢琴伴奏复杂的和声上也有所体现,并弥补了旋律和人声所不能够表 达的东西。因此作曲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钢琴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出 了精美别致的钢琴伴奏,渲染了歌曲气氛、烘托了歌曲情感、塑造了歌曲的艺术 形象,补充了歌曲未尽之意,使钢琴伴奏与歌曲完美结合、浑为一体,共同实现 艺术形象。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钢琴伴奏方面反映出了中国作曲家们对西洋和声手法的 模仿和运用,作曲家们已经意识到了把钢琴伴奏作为艺术创作整体构思的一部分 来考虑,将和声作为一种表达音乐思想的手段,运用到音乐作品较为深层的结构 之中,用钢琴伴奏的织体与音乐旋律共同塑造艺术形象。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歌曲 我住长江头全区采用流动性很强的八六拍子,钢琴伴奏更是以绵延不断十六 分音符的流动性音型为主,开头的每个音连接成左手的条旋律,与歌唱的旋律 互相呼应,似竖琴般的轻语,时而与旋律相结合,时而游离在旋律之外,形象刻 画出了长江滚滚流水的动人画卷,情感上描述了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殷切思念,同 1 0 | j 我住 f vv 一 k-l-l i-m , 4 i r ri i4 1 di_【iji _ j1 1 4olujlu-i vur-iii_il , , j i ji -i ,i u t :夕uu ,一。一 i il l i 一 l 一- 4 一 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困惑及无限的感慨。这恰到好处的钢琴伴奏织体在 艺术歌曲的演唱中,能使演唱不在单薄,完美的表现音乐,体现着演唱旋律与钢 琴伴奏的一体化,在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下一首完整的艺术歌曲作品就呈现在 听众面前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体会钢琴伴奏的意境,强调 演唱与钢琴伴奏一体化。 三、强调演唱与创作风格民族化 西方艺术歌曲,尤其是舒伯特、舒曼创作的歌曲中,常常采用大小调转换, 离调等调性布局以及各调之间不同的表现力与多彩的和声共同塑造艺术形象,这 一特征以成为艺术歌曲的典型创作手法。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明显受到这一 手法的影响。2 0 世纪2 0 年代前后出国的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以萧友梅、赵 元任、青主为代表的留学生纷纷回国,带回了西方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他们 既是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的引入者,同时又是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民族风格最早 的探索者、开拓者。他们借助西方的音乐理论、作曲技术开创了中国近代专业音 乐创作先河,在他们的创作中并不是一味遵从西方音乐理论及作曲技法的技巧, 而是将西方作曲技术的基本规则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相结合,探索中国式的民 族和声。在这方面,既是作曲家,又是语言学家的赵元任先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即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 加以变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 1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作为美声唱法传入我国的载体,在一定程度推动了美声唱 法在中国的传播,中国近代的艺术歌曲自然也就成为这种唱法的试验品。演唱2 0 世纪2 0 一4 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唱法和声音概念上即不完全和西洋美声唱法相 同,也有别于我国的戏曲、民歌等传统民族唱法。西洋美声唱法的美学追求是明 亮、松弛、圆润、丰满,要求有金属色彩的音质,而我国的传统民族唱法则是追 求声音的“甜、脆、园、亮、水”。鉴于近代艺术歌曲创作风格与时代特点,对 声音的要求应以“圆、甜、水”为主,亮度适中,即以圆润、松弛为基础,刚柔 兼备,以柔为主,并以传统的声情并茂的美学要求为原则,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才能体现出特定的时代风格。这就要求从两个方面来演唱,一方面运用美声唱法 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表现艺术歌曲的西方浪漫主义气质;另一方面还必须用我国 传统戏曲、民歌、民族唱法技巧,表现中国化的韵味。在演唱上笔者认为既要运 用美声唱法尊重、吸收、借鉴西方艺术歌曲演唱中所惯用的技巧和风格,又要结合 我国传统的戏曲、民歌等演唱形式的唱法和技巧,以及中国的语言来唱好本民族的 艺术歌曲。在唱法上应以这些共同的发声方法为基础,同时强调汉语语言的咬字、 吐字及传统的润腔方法,即字音清晰、声韵准确,在语言行腔上特别注意突出“中 国韵味儿”的表现,使之达到完美的歌唱效果。 四、强调演唱艺术歌曲与其它歌曲体裁异同 众所周知,歌曲分为不同的体裁,而各种不同体裁的歌曲均有各自独特的艺 术形式、音乐品质及演唱风格。关于声乐艺术的风格,李凌先生曾很明确的解释: “艺术风格通常指的是艺术的风格和格调,也就是艺术形式所体现的风貌、特色 和气质。从歌唱艺术来说,是歌者的音质、音色、行腔走音的特点,以及共鸣、 力度、语言、语法的应用。圆艺术歌曲不同于歌剧、通俗歌曲、民族歌曲、创作 歌曲,它是一种对歌唱者声音、语言、风格韵味等有较高要求的、具有极高品味、 o 唐瑰卿:简论2 0 世纪2 0 - 4 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及其演唱, 交响1 9 9 5 年第2 期。 留李凌:歌唱艺术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0 年版。 1 2 艺术性极强和较高审美价值的歌曲类型。因此要全面、完整的展示艺术歌曲的魅 力、更好的体现作品的内涵,就应当区分演唱艺术歌曲与其它作品的不同。 具体就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声音的表现不同。艺术歌曲以精巧、清丽、 高雅的音乐风格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在演唱中虽然也运用美声唱 法,但风格却不同于歌剧演唱等。要求演唱者细致、内在、以最大限度地、真实 地表达出诗歌与音乐所创造的意境为追求目标,在声音上注重声音的表现力而不 是炫耀声音的本身或声乐技巧。演唱追求含蓄、自然、朴实、真挚、安静、细腻 的演唱风格。正如德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歌曲演唱家施瓦尔茨科普( e l i s a b e t h , s c h w o r z k o p f , 1 9 1 5 ) 所说:演唱歌剧犹如用大刷子蘸着涂料进行粉刷,演唱艺术 歌曲则象是画“工笔画需用极细均笔来描绘。这话既简括而又通俗地指明了艺 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二) 演唱的场地、伴奏形式不同。艺术歌曲的音乐都较为 精致,抒发了作者独特细微的情感体验,以含蓄、内敛为主,属于阴柔见长的室 内乐风格。因此一般都选择在规模不是很大的音乐厅进行演出,不采用任何扩音 设备、采用钢琴伴奏,有别于歌剧演出有布景、服装、道具等多方面的烘托及大 型交响乐乐队伴奏,也不同于民歌所采用的民族乐器伴奏,更不同于通俗歌曲的 演唱,可以在万人体育馆,也可以在露天的广场,利用现代音响设备进行扩音, 演出随意性、娱乐性很强。因此无论是哪种音乐形式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强 调区分艺术歌曲与其它歌曲演唱形式不同,有助于掌握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特 征。 o 黄伯春:外国著名声乐家,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8 年版。 1 3 第二章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节对声乐教育事业的作用 一、为美声唱法在我国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美声唱法,这种美好传统的歌唱学派最早起源于欧洲地中海美丽的半岛国家 一一意大利,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经过众多歌唱家和作曲家的努力,如 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系统的演唱( 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 和培养歌 唱人才的方法。实践证明:美声唱法对气息的通畅、声音的灵活自如、音色的圆 润明亮等方面的培养卓有成效。美声唱法科学的演唱技巧所表现的歌唱艺术效果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声誉和深远的影响。世界许多国家的 歌唱家、作曲家都在努力寻求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科学途径,为创立本民族的声乐 艺术学派而努力开拓。例如:俄罗斯学派、法国学派、德国学派等学派的建立, 表明将意大利美声唱法与本国语言结合,创立自己民族的声乐学派是可行的并被 世界所承认的。 2 0 世纪初,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纷纷回国,他们不但带回了西方的音乐理 论和作曲技术,同时也把西方科学的歌唱方法一美声唱法和一些经典的外国艺 术歌曲带入国内。最初,这种唱法只是在一些留过洋、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懂外 文的小范围圈子中传唱,并通过留学归来者、外籍传教士在教堂内进行传播。在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没有找到适合其发展的空间,且很难走进大众生活中, 很多的时候是处于被冷落的状态,难以传播。原因在于:一、很多听众听不懂外 文,很难适应这种新的演唱方式。二、对这种音乐形式所表现的内容很陌生,难 于理解和欣赏。三、大众心理上排斥这种唱法普遍认为是与本民族的歌唱方法相 对的。但是随着外籍教师和留学归来歌唱家的影响,西洋美声唱法的声音观念, 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某些发声技巧开始影响着中国声乐的教学,也促进 。王培喜:2 0 世纪2 0 3 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意义, 、- 羁即 强 l n1 j ,_ 一 一 可 瓴 钟。一- i 电l :气:亨堡赢t t 一- m 除j t 鼻i ,j 士e;| 璺叁j 李;亏一一! z i 一一手- ;i 磊- “吲 ijl 8l- jl - i 一一一。:j u 。 pliiv 、 7 pillpp l _i p i l :d 乒= = = = 7 e u 叫 咬捌天色膏渐的 喑了 kl _ _ _ _ i - 1 _ _ - - 一 u 。p l芝 -, l p 一、 、- , 石石确# # ,- 一小m 乒t i ,e ,产牢目1 i 蚓- 。i - i r ” 钟声也 薪 了。耳朵里还像似有 望。i ,昌l ,一丰一i 一寻三拿,一_ i 自t - i _j一-_t一_。 o o 一一i _dri-_i-r1 , - - “ 上r d r9 望rr p ,_ 爿山_ o l k _ 一 j m 一一j、j:=s 食 -霉l4 ,1 1 - e t r 。d i a l 采。在圈一t 上- - t l l l l ,- - t i l i 圣。i :t i i l t t l i i i i i i 睁i t 末- 鼍育。 。号灶- 蔓这样裹盛 4 9 u 一一 l i 属j li i 呋来岐去 零s l - i k - o u 一 _o j1 r 一v 一 u 垢霜羔y i _ 。三r 旃1 工p7 厂厂妒。一耋拿i 舞 蛩:。鲁) 圭蓄 蕞产 忆秦娥 f 】拿台胄 j 一奎善壬f 醛# e # 爿昨、 。 一 zk “l _ 自i bil-i- 一。l 省蠢循琵奄夤辩一偷 煮f d ,一ll 量垒e ,7e ll 鳖茧d,f e 皇型e f 。 ,i l 茸胃 皓多 ? 7 判 一= 育i 辆翻嗣j 7 l i , 。彳鬲蕊彳= 磊蚤 、l j掣 = 皇 p p l且 l 印 l 一l l _ ,一三= , ,!_ 一h 廉p l ,ii 一 lj j i 严f l j j - 一、_ ,_ 一 | :气:j 而融、与等住 、一石石丙泠、 l ,删ir 理 ,j 旧7 p - j 卸 - 3 一 n ,- _ , - ,b 时 l 哥 ; 1 l f 一 v 刷 u f广 一 己| = l 厂丫i叶 f 酉趔哕岁 托# h 一 u 。- r yr r 。 幕芝愿上清杖节,成阳古过音主鲍 。f ! 蔬一产# 钾壬客1 _ 么甜二 一 , 笮千f t r 厂莎 ;。一 鼍 j 屯jj享i,蔷寸 耆 尘 篼尘 绝, 西 风 1 , 0 , 嘻b 巴一,、 一 _ 1 jl一-一jdi - 一 ,- 一一j - r j 一一十 一i。lj 心 苛。li i1 j 。f i p吗: f 、 一 v l il jrr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