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职业化理念下的美国法学教育——兼论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职业化理念下的美国法学教育——兼论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职业化理念下的美国法学教育——兼论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职业化理念下的美国法学教育——兼论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职业化理念下的美国法学教育——兼论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职业化理念下的美国法学教育——兼论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内容摘要要 在中国法学教育跨世纪发展、 改革之时, 借鉴和学习其他法学教育发 达国家的经验是尤其重要的。 审视法学教育发展历史悠久、 制度完备的美 国, 我们对其法学教育制度中错综复杂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我 国模仿美国的法律博士(juris doctor)教育制度,设立了法律硕士教育制 度, 但是对于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机制却不尽了解, 各种观点对其学术等 级价值以及它与其他学位的内在差别也存在着争议。 我国的教育评估制度 与美国法学院的专业认证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一致的, 但是运行后的成果却 不尽相同。 在寻求相对完善的中国法学教育制度的时候, 我们应该注意向 国外学习, 促成国外先进法学教育制度与本国国情的结合, 探求这样一种 结合即成为本文的目的所在。 当中国的法学院开始面对挑战, 改革法学教育体制以便适应法律发展 中的当代问题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之时,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 题。 对于这些问题, 只有通过认真思考那些发达地区如何创立其法学学位 课程并使其得以发展的过程,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要达到改革的目标, 中国的法学院不能仅简单地模仿或移植国外的法学学位课程, 更关键的是 从理念的层面上去理解美国的法学教育, 为法学学位课程的设置与培养目 标定位给予有意义的指导。 本文审视了中国和美国法学教育体制, 对两国 法学教育中的缺点都给出了客观、 公正的讨论, 以便在日后的改革中选择 性地吸收和借鉴美国的经验。 本文约 35000 字,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从法律职业培训、 大学法学教育及法学教育现状三个方面回 顾了美国法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职业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始终是美国 100 多年法学教育发展中的主线。 第二部分审视分析了美国的法学职业教育, 即法律博士的教育。 本部 分阐述了法律博士学位在美国的创设过程及分析了它的学位等级及国外 法学界的相关争论, 强调了中国法学院对美国模式模仿的可行性。 相关的 问题是美国法律博士学位的等级与相应的法学学位。 本章对一些问题, 例 如法律博士学位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学位、 美国以外的法律界是如何 看待法律博士学位,做出了解答。 2 第三部分审视分析了职业化理念下美国法学教育的例外, 即美国的法 律科学教育。 本部分指出, 职业化的法律博士学位在美国的法律实践和学 术职业界具有垄断性的地位。 因此提出一个问题: 美国的法律科学学位的 作用如何?对于美国法学硕士(master of laws)和法学博士(doctor of judicial science) ,学术标准的差异被突显出来,引起全球对于美国法学硕 士和法学博士学位可信度的严重关注, 展示出美国对于职业化法学教育的 倾向。 第四部分探讨了美国法学院的行政管理体系, 涉及到认证制度的形成 及其运行机制, 说明法学专业的认证制度在美国的兴起是由于其宪法对教 育权的支配以及教育立法与教育行政的间接性, 也是由于认证制度的实施 保证了美国法学教育的质量与发展。 排名制度的分析详细列出了在制定排 名时要考虑的相关问题, 列举了常青藤联合会的大学以及美国位居前列的 法学院。 大学的排名不仅仅反映了院校的实力的强弱, 而且与院校之间的 竞争机制密切相关。美国大学排名更多地又反映出了排名中的经济因素。 第五部分则是对中国现行法学教育制度做出了客观、 公正的评价, 暴 露了其中的缺点并提出了职业化改革的方向, 从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与教 学方法以及行政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政策的考量。 美国的法学教育制度的完善是确保美国法学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重 要因素, 也为美国社会的法治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析美国法学教育 制度, 了解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法学制度的态度与见解, 总结美国的先进制 度构建, 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坐而论 道,然后起而行之。明晰境况,认清方向,相与辩论,乃是正确行动的前 提。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对法学教育制度中 出现的热点问题与争议进行了分析,运用历史、文献及最新的数据,对美 国法学教育制度中的几个突出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总结其经验, 最后 得出了我国推行和借鉴美国的一些法学教育制度的必要性与基本构想。 对 美国法学学位的辨析也是本文的一大重点。 美国的法学学位设置与中国一 样也是错综复杂的, 但是其法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理念却是一元的职业素 养主义, 学生在针对自己的倾向与意愿选择学位时目的性比较明确。 从美 国国内的具体情况入手, 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国的法律职业教育与法律科学 教育的差别以及法学院的行政管理体系, 将美国法学教育的轮廓呈现在大 3 家眼前, 针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以及管理体制方面的问 题给予了相关的经验借鉴。 在论证的视野上,本文有所创新,从国际化的视野来研究问题,浏览 了大量的美国法学院、 政府机构与行业协会的网站,从美国内部为起点收 集观点和资料。 在资料的引用中, 本文较多的借鉴了国外的最新观点以及 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法学教育在很多国家都既是该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一国 高等教育的一个方面。由此可见,法学教育的先进与落后,代表着一个国 家在法律和社会两方面的发展程度。 中国的法学教育承载着时代的期许与 历史的责任, 其发展之路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通过 对美国的法学教育制度的研究, 将美国本土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引入中 国,对中国的法学教育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美国 法学教育 法律博士 职业化 1 abstract it is increasingly accepted that study on other countries developed in legal education would b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form of chinas legal edu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however, by now there has not been sufficient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intricate aspects of legal education in us where the legal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with a long history. to imitate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juris doctor in us, china has introduced juris master degree program, but with inadequate knowledge of american j.d. system. also controversies are focusing on the academic ranking of j.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j.d. and other academic degrees. although chinas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s originally similar to the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system of american law schools, the outcome of their operations are not the same. it is important for china to study on other jurisdictions in founding a comparatively optimized legal education system. moreover, special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overseas developed legal education system and domestic situations. this dissertation , subject to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jurisprudence, endeavors to explore such way of integration. as chinese law schools undertake to confront with the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their legal education systems in an effort to addressing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he law and the advance of globalization, they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many problems that could only be best understood and solved by pondering critically upon how some developed regions have initiated and improved their law degree programs. to achieve that goal, it is crucial for chinese law schools to understand legal education in the u.s.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rather than to merely imitate or transplant models of law degree programs from overseas, which would be the guide to the setting of legal degree program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objective. this dissertation, by examining legal education systems in china and u.s., offers an objectively balanced discussion on weakness and strengths of legal education systems in china and us, aimed at selectively learning and 2 adopting american experiences in the upcoming reform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with a total of about 35,000 words. chapter on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egal education from aspects of legal profession education, leg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ization has been the motif for leg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centuries. chapter two examines leg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usajuris doctor education. this chapter explains how the juris doctor (jd) degree was introduced in the us, with an analysis of its academic ranking and worldwide controversies on it, highlighting the great need for chinas law schools to imitate american pattern. a relevant issue here is the academic ranking of the american jd degree, in relation to comparable law degrees. the chapter answers questions such as is a jd degree a doctorate degree in the real sense, and how is the jd degree viewed by the legal community outside america. chapter three examines an exception to the american legal education under the idea of professionalizationdegrees in the science of law. the chapter identifies the professionalized jd degree as the primary and dominant qualification to practice law and enter academia in us. a question is hereupon posed that what to do with those degrees in the science of law? disparities in academic standards on american llm and sjd programs are accentuated, raising serious global concerns on the credibility of american llm and sjd degrees. it show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trend in the legal education in the us. chapter four examines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law schools in the u.s., which involves the development of accreditation of law schools and its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dicating that the accreditation system for legal major was introduced in the us mainly because of the control over education by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indirect relations between education legislation and education execution. it could also be attribu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creditation system, the very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s legal education. it examines the role of university league tables, listing vital issues that deserve adequate consideration when formulating league 3 tables.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ivy league universities and identifies some of the best ranked law schools in the us. university league tables show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a university and are in close relation to competitions among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league tables in the us demonstrate some financial factors in the rankings. chapter five gives an impersonal and fair estimation to the chinese current legal education system , analyzing its weakness and giving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orientation for professionaliz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eanwhile, it also provides policy consideration on education goal, program set-up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leg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u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legal education, which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american society. it would be of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as well as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egal education when analyzing legal education system in us, understanding other jurisdiction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s american legal education system and summar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s. advanced mechanism. analysis and argument before actions would turn out to be the prerequisite for correct measure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as the main method,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amine the hot issues and argument concerning leg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newly-released data analyzing some notable features as well as functions in the american legal education system, summarizing its experiences before finally explaining the necessity and fundamental ideology for chinas introducing and implementing american legal education system.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rgument and analysis of law degrees in the u.s.; law degrees in the us is as intricate as those in china in program setup, but much clearer in education objective or values when compared to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s. in other words, students in the us may have a clearer goal for professionalized legal education in selecting degrees according to their will and inclin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is matter by presenting administrative systems in 4 american law school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between legal profession education and legal academia education, which provides some lessons for china in establishing education goals, program settings and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of legal education. this dissertation adopts some innovative discussion methods to explore this issue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collecting argument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by visiting a host of websites of us law schools, government bodies and professional societi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cites the up-to-date opinions and results in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academic communities.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leg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gal system as well as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uch sense, the development of law and society is usually reflected in the advancement of legal education.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think about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it shoulders both historic responsibility and expectation. this dissertation , with a purpose of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egal education, endeavors to introduce some practical systems into china through study on leg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us. keywords: u.s. legal education juris doctor professionalization 1 目 录 引 论 . 1 一、问题由来 . 1 二、研究现状 . 2 三、研究方法 . 3 第一章 美国法学教育历史回顾 . 4 一、法律职业培训历史 . 4 二、大学的法学教育 . 5 三、美国法学教育现状 . 6 第二章 美国的法律职业教育 . 8 一、法律博士学位的创设背景 . 8 二、法律博士的定位 . 8 三、法律博士:学位称号的通货膨胀 . 10 四、美国以外的法律界对法律博士的评价 . 13 第三章 美国法律职业教育的例外 . 16 一、美国法学教育思维的局限 . 16 二、法律博士对法律职业的垄断 . 17 三、法律科学学位的价值的分析 . 20 四、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辨析 . 22 第四章 美国法学院的行政管理体系 . 25 一、法学院的认证制度 . 25 (一)认证制度的历史 . 25 (二)法学院认证制度的运行机制 . 25 2 二、排名制度 . 26 (一)排名制定的标准 . 26 (二)常青藤大学联盟(ivy league)及美国法学院排名 . 28 三、法学院排名与评比标准 . 29 第五章 中国法学教育职业化走向的政策考量 . 31 一、明确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 31 二、符合职业化走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 32 三、科学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 33 结 论 . 35 参考文献 . 38 1 引引 论论 一、问题由来 中国自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进行改革开放以来, 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 革。在短短的 20 年里中国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与 此相伴随的是初步实现了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 法律作为推动社 会变革的最为重要的力量在社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与之相伴的是法学教 育的蓬勃发展。到 2006 年底,中国大陆在教育部登记的设立法学本科专 业的高校己超过 600 所。而在 30 年前,1976 年,这个数字仅仅是 2 所(北 京大学和吉林大学)。 法学教育制度在此 20 年也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逐渐 完善,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法律教育体系1。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 大陆法系的影响教深, 法学教育的重心一直是理论素养的培养, 表现为对 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是满足法律职业的需求,即培养法官、检察官、律 师等法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侧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造就 涉及法律、政治、管理等多方面的通才的教育。随着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要逐渐与社会的需求接轨, 要求法律职 业者不仅要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 更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才能。在法学教育 朝着新的发展方向转变时,怎样面对挑战,改革传统的法学教育理念、制 度与模式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美国作为世界上法制较健全的国家,其法学教育有着一百多年的历 史,法学教育制度较为完善与成熟,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职业定位, 学位设置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相比较而言,我们短短的 20 年法学教育的确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其发展与完善还需依赖日后总结反思 自身的经历与借鉴学习别国的经验。因此,通过了解美国的法学教育,可 以给我国法学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但在吸收国外的教育经验的同 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考量,因此,对美国法学教育制度的研究与借 1 中国法学教育的多层次和多种类现象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实施法学教育的机构不仅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法学院 (系)、成人高等院校(含继续教育学院和远程或网络教育学院、党校),还有各种研究机构(研究生院、社会科学院), 甚至还包括省市一级的司法学校(性质为中专)。 上述机构一般进行法学学历教育, 其颁发的学历层次包括研究生(博 士和硕士)、高中起点本科、专科升本科、专科、中专。法学的普通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一般采取全日制(脱产) 的学习形式,少数研究生的学习采取半脱产的形式。成人法学教育既有全日制(脱产)的学习形式,也有半脱产(如 函授教育)和全在职(如夜大学)的形式。采用远程(如广播电视大学)和网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一般实行全在职(不 脱)的形式。上述法学教育类型还不包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法律专业自修和公、检、法、司系统内部的法律职 业培训。 2 鉴其制度在中国的复制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现状 1978 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加快了对外开 放的步伐。邓小平的基本观点:“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 借鉴外国经验”,2“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 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 括资本主义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 管理方法”, 3逐步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一轮学习、吸 收和移植外国法的活动得以更广泛的开展。 美国的法律自传入中国以来, 就潜移默化的对中国法学教育的传统内 容产生了影响,对于这些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 传统上, 中国法学教育所教授的内容是成文法或制定法, 成文法也是 中国法律院校主要的教学内容。 在英美法系国际, 判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美国法学院会将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写进教材,作为法学院教育的主 要内容。 虽然中国不承认判例法, 但在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以及复杂多变的 社会条件下,案例逐渐进入了大学课堂成为了法学教育内容中的一部分。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实体, 轻程序的国家, 而美国对程序法的重视是超过实 体法的, 认为程序是实体的基础。 正如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在其著名的 法 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一书中所说的:“历史表明,几乎是有人类建立 了政治或社会组织的地方, 他们都曾努力防止不可控制的混乱现象, 也曾 试图建立适于生存的秩序形式”4。英美法系这种重程序的思想逐渐传播到 世界各地, 也影响到了中国的法制教育, 程序法也成为了中国法学教育的 重要内容。 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中国受 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较深,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系统清楚地说明一般法律原理与原则, 使学生对抽象的法律 概念有完整的了解。 但随着实践的发展, 讲授教学法也逐渐暴露出其固有 的一些缺点,如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内容抽象枯燥,对学生的实践技 能训练不够等。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 人们开始关注英美法系中的判例教学 2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2 页。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373 页。 4 美e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5 页。 3 法, 并进行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判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活跃的课堂 气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 能力等。其次,因为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法学教育的目的不仅 仅是培养一批优秀的法学家,同时也要培养大批的立法、执法、司法以及 大批的法律中介服务人才。 中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纯理论的教 育,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此相反,美国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开 始了法律实践方面的探索。近 20 年来,美国各个法学院校流行一种“诊所 教育”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己办案,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从而使学生 尽快适应社会。这种“诊所教育”也在近年被介绍到中国,并在国内的一些 院校中进行初步实验。 学生们对这一教学方法情况的反馈普遍教好, 也证 实了这一教育方法的实效。 以上是中国目前对美国法学教育研究在内容和层面上的成果。 本文在 研究时避免了照本宣科按照课程设置讨论其教育制度的那种论证法, 也没 有遵循教学方法的研究方式例如单纯地研究美国大多数法学院采用 的苏格拉底式的法律教学方法或美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方法。 本文首先提 供一个对于美国法学院学位课程的国际性、 比较性研究, 分析美国职业化 法学教育下的学位设置及其国内机构对于法学科学教育的态度与法学科 学学位的现状都表明了法律科学在美国只是法律职业教育的补充与例外。 然后, 分析了美国法学教育运作制度中的认证和排名制度, 提供制度的介 绍与运行机制分析, 最后分析中国法学院应该在哪些制度上借鉴和学习美 国的经验。 三、研究方法 本文探讨了在中国法学教育的理念转化和制度创建上, 在何种程度上 可以借鉴美国法学院的经验。 文章首先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美国 法学院的学位设置与现状, 目的在于确定中国的法学院是否能够仅仅移植 照搬美国的学位设置模式。 然后通过介绍美国法学教育运作制度中值得我 们重视和学习的认证制度与排名制度来为我国目前的专业评估与院校排 名提供相应的借鉴, 使制度建设能为教育发展服务, 最后提出中国政府在 法学教育职业化走向过程中的理念转变与政策考量。 4 第一章 美国法学教育历史回顾 一、法律职业培训历史 美国法律和英国法律存在一定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美国法是 英国法的本土化,是对英国的法律选择性的继承。因此,在法律职业和法 学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在殖民地时期,法律职业并不受欢迎,律师人数很少,许多人在遭遇 纠纷的时候宁可选择非法律专业的朋友帮忙, 也不愿聘请律师。 此时的美 国, 法律职业尚未形成, 许多有志于法律学习的人只能到英国的法律学院 学习。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职业需求量不断上升,美国也开 始了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教育活动。 由于美国没有法学院校的传统, 无法集 中地对学生进行培训, 渴望从事法律职业的大多书人则只好通过到律师事 务所学习的“学徒制”方法学习法律。 “学徒制”的内容主要是在一个开业律师的办公室里当一名书记员, 见 习日常的工作, 同时阅读大量的法律理论著作, 如布莱克斯通和科克的著 作,复印各种法律文件,在律师的带领下进行法律训练,学办各种案件, 最后自己开业当律师。几乎到 20 世纪中期,这种实习经历一直是批准新 进律师的前提。5随着律师业务的壮大,有志于加入法律职业的人越来越 多,使得一部份律师事务所以培训新律师为主要任务。如在 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一批律师事务所,如来姆埃尔 夏(lemuel shaw,1781-1861 年)的律师事务所几乎成了一所小型的培养律师的学校。6在美国,最早 的一些法律学校就是从这种律师事务所诞生的, 它们使用了与律师事务所 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技巧。第一所这样的学校是 1784 年由法官塔宾 里弗 (tapping reeve)在康涅狄格州的利兹菲尔德(litchfield)创立的。在利兹 菲尔德法律学校, 已采用讲课的方法来教授法律, 讲义计划模仿英国法学 家布莱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me,1723-1780 年)的英国法释义的 体系,每天的授课为 1 小时 15 分钟或一个半小时,全部课程为 14 个月, 包括 2 个各 4 周的假期。 学生必须认真记笔记, 余下的时间就是阅读。 7利 兹菲尔德学校在当时大获成功, 该校一直存在到 1833 年, 共有 1000 多名 学生从这里毕业。8 5 美彼得 哈伊: 美国法律概论 ,沈宗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2 版,第 245 页。 6 l. m. friedman, a history of american law, new york, 1973. p.279. 7 同上注 8 何勤华: 西方法学史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2 版,第 359 页。 5 二、大学的法学教育 在美国的历史上,第一个设立法律教授职位的是威廉 玛丽学院 (william and mary college) 。在学院院长杰佛逊的指示下,第一次被任 命为法律和政治学教授的是怀特(g wythe) 。他在任期间,把讲授英国 法律的基础理论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他之后,担任此工作的图克(st george tucker)于 1803 年出版了布莱克斯通的英国法释义的美国版, 并将其作为学生用的一种教材。在此以后,从 18 世纪末起,弗吉尼亚大 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马里兰大学等,也都纷纷开设了 法律讲座。教授的职位不仅由著名学者担任,更有许多法官也加入其中。 这些法官对法学教育的参与, 为大学的法学教育增加了新鲜的血液。1816 年, 哈佛大学设立了第一个法律讲座, 首任教授是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的 法官帕克(i. parker) 。1829 年,哈佛大学又设立了“戴恩(nathan dane)法 律教授讲座,并聘请当时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著名法学家斯托里 (joseph story)担任该讲座的教授。在工作中,他确立了哈佛大学法学 院教学改革思路9和美国近代法学院的发展方向,把法学教育定位在研究 生的层次之上 ,使得哈佛法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全美最有影响 力的法学院。斯托里大法官则成为美国早期法律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图图 1:不同时期对学徒期的要求:不同时期对学徒期的要求 9 具体而言,斯托里大法官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思路,主要将美国法学教育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法学院入学的学生 必须曾在大学的文科毕业。 0 10 20 30 40 50 1800年1840年1860年 要求学徒期的州 数 美国州总数 6 从图 1 显示的数据来看,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成功,使得大学法学教育 在 19 世纪最终取代了私人法律学校,并使学徒制的要求逐渐弱化。 美国法学教育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规模改革发生在 1870 年美国 著名法律教育家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 兰德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1826-1906 年)就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后。他上任后,开始 着手一系列的改革。如扩大教师编制、提高入学学生的学历层次、创办法 律杂志以及创立有名的“判例教学法”等。 尽管案例法并非兰德尔首创, 10但 却是由于他决定性和系统性的运用才使这一方法众所周知。这些改革, 经 过其后继者埃姆斯(j.b.ames,1846-1910 年)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到 19 世纪末,使美国的法学教育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美国法学教育现状 20 世纪以后,美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法 学院的规模也得到迅速发展。 在法学教育的方面, 现代时期美国的法学院 教育已取代律师学院而占据了统治地位。 在教育程度上采取了研究生院教 育,只有学习了本科课程者才可进入法学院学习。1900 年,美国有 102 所法学院,到 1933 年发展到 180 余所,目前已经超过了 300 所。 在当代美国法学院,法律博士入学的竞争相当激烈。在报考方式上, 属于美国法学院协会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law school) 的大部分法学 院都要求申请入学人参加全国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