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pdf_第1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pdf_第2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pdf_第3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pdf_第4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社会学专业论文)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山西医科大学部分在校学生发放 大学生闲暇生活调 查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以及特点,尤其是关注了贫 困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闲暇生活现状。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 生的闲暇生活出现的问题更多,围绕这些问题,本论文逐层深入进行 剖析:并从闲暇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到思考解决贫困大学生闲暇生活 问题的方法,呈现出一条思路,具体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对有关闲暇、闲暇时间、闲暇生活的概念作了界定, 并根据回收的 307 份 “大学生闲暇生活调查问卷” 的真实客观的数据, 归纳出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特点,即:闲暇时间利用率欠 缺、闲暇生活质量有待提高、闲暇活动形式多样、自我满意度一般。 第二部分,本文根据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 题,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主客观因素。在客观因素中, 经济条件又成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 由此使得在校大学生的闲暇生 活分成了两个层次,即非贫困生的闲暇生活和贫困生的闲暇生活;在 主观因素中, 大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其对闲暇生活也会产生的重要的影 响。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闲暇生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在第三部分提出 了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区别了贫困生与 非贫困生在闲暇生活中存在的差异, 而贫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是本文 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 生活环境和他们自身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对他们的闲暇生活 ii 产生了更多的影响。 第四部分, 就解决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 些看法和建议:一方面,通过开展闲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闲 暇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行动上的帮助,使他们养成正确 的闲暇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闲暇技能,社会和学校要同 时参与,培养他们支配闲暇时间和支配闲暇活动的能力。特别注重为 贫困大学生群体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使他们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 下也能够与非贫困大学生一样,有机会、有条件参与到同样品质的闲 暇生活中去。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贫困;闲暇生活;研究 iii abstract based on part of students in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released college students leisure life questionnaire,survey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life, especially college students concerned about the poor status of leisure life of this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n-poor students, poor students more leisure life problems around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pth step by step: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leisure and related to the leisure lif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oor students approach presents a thought, specifically by the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leisure, leisure time, leisure defines the concept of life and receiving 307 under the college student leisure life questionnaire real objective data,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life, namely: utilization of the lack of leisure time, leisure needs to be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leisure activities, forms, self-satisfaction in general. the second part according to students leisure life and discuss issues of concern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quality of life in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objective factors, economic conditions has become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which makes leisure life iv in college students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namely, non-poor students and poor students in leisure life leisure life; in the subjective factors,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ability of their leisure liv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influence.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factors leisure life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students in the third section the problems of leisure life an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oor students and non-poor students in the leisure life there are differences, and poor students leisure life is a major concern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we can see that poor students because of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ir own personality, ability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ir leisure life had more impact. the fourth part of the leisure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one hand, through leisure education, leisure guide students to form a scientific values, ideological and college students to help guide and action, so that them develop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s life of leisure; the other hand, students of leisure skills, social and schools should also participate,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disposable leisure time and leisure activities.particularl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overty college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hardware environment, economic conditions so that they v can also be limited as non-poor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conditions to participate to the same quality of leisure liv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poverty; leisure life; research 承诺书 48 承 诺 书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 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 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文献资料外, 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成果。 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49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 编学位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人们履行社会职责所需要的社会 劳动时间大为减少,人们享有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闲暇使人们的工作压力和心 理压力得到放松,保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闲暇生活能够促进人际交往,构建和 谐社会,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工作者相比,大学生群体的闲 暇时间更多, 能否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休闲活动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然而,刚刚步入象牙塔的他们突然间拥有了宽裕的闲暇时间,反而觉 得无所适从, 不知该如何利用。 充裕的闲暇时间, 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的闲暇生活方式会促进他们个性成熟、人格完整;而消极的方式则有可能损 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人格的发展形成障碍。因此,闲暇生活方式的正确与否, 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影响他们自我发展状况。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 在校大学生中会出现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两个群体,由此,他们的闲暇生活也会产生差异。目前,国内 的相关研究侧重于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整体研究, 而对于贫困大学生这一更为特殊 群体的闲暇研究相关文献很少。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界定还没有统一 的标准, 学生基本生活费用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学校 学生日常平均消费水平。 本文以学生家庭年收入为标准, 认定家庭年收入在10000 元以下为贫困大学生。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的闲暇时间的利用及闲暇方式差异, 重点关注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休闲,从少数人的消磨时光,到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进而成为一种研究对 象,形成一门休闲学科。 ”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2000 多年前就 出现在西方社会中。亚里士多德是著名的希腊哲学家,同时我们可以将他看做休 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第 237 页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 2 闲之父,他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 条件之一” 。休闲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理想。 但是,真正把休闲放置在学术层面加以考察和研究,并形成科学体系则是人 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逐步形成的。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高度发展,人被 作为机器的一部分参加生产劳动,其结果造成了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亚里 士多德的传统休闲观念受到了挑战。同时, “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使人们丧失了自 由时间,人如同被拴在了一列快速奔跑的列车上,被各种欲望所吞没。消费主义 成为一个中心的范畴。 ”人们把自由时间等同于无度的消费,误解了休闲的真 正含义。 马克思在揭露“人被异化了”的现实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时,认为: “休闲” 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 ;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 的时间” 。 “休闲”就是“非劳动时间” , “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 。马克 思认为: “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拉开了自由王国的序幕。人们有 了充裕的休闲时间,也就有了自我发挥和自我实现的广阔天地, “个人的充分发 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 。 马克思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学者的休闲理念,20 世纪以来,哲学家和 社会学家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休闲问题。法国哲学家列菲伏尔指出: “迄今 为止,总体的人尚未形成,人还处于异化的、非人的状态之中。这种异化存在于 人的劳动、思想、需求、交往等一切生活领域。 ”同时他还认为人的生活质量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但是人们却比以往更加苦恼。这是因为“它到处都充满着异 化” 。休闲:文化的基础的作者皮普尔认为,休闲有三个特征:第一,休 闲是一种精神的态度,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 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 人类的“礼物” 。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休闲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认为休闲将成为未 来社会的中心。 著名休闲学者杰弗瑞 戈比在北美休闲学会 2000 年年会上提出了 “休闲:经济的新中心”观点,使休闲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 于光远,马惠娣.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第 227 页 马惠娣.关于“闲暇”与“休闲”两个概念的对话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9,第 87 页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926 页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225 页 列菲伏尔赫勒.论日常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第 1-4 页 于光远,马惠娣.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第 60 页 第一章 绪论 3 织和国际社会学还先后成立了闲暇问题研究委员会和研究中心, 大学生的休闲和 休闲教育成为研究热点。 1.2.2 国内研究综述 休闲学在中国是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 但休闲作为一种观念却有着悠久的历 史。老子认为:人应该“致虚极,守静笃” 、 “清净为天下正” ,体现了他重在追 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追求生存理想的境界。 “宁静致远”则表达了人类追求 的精神境界。 20 世纪 80 年代伊始,我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于光远先生就倡导科学健 康的休闲方式,并首先提出进行休闲理论研究。他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一文 中指出:争取有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 同步的。此后,在他和龚育之、成思危等学界泰斗以及著名休闲社会学研究学 者马惠娣等人的推动下,相继成立了中国休闲研究会等学术机构。随之有一大批 学者进入了休闲研究领域,翻译出版了多部西方休闲理论著作,召开了一系列学 术会议,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2000 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西方休 闲研究译丛”五本书标志着休闲学在中国逐步深入和普及。目前,我国休闲研究 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休闲研究文献十年间增长了 16.3 倍。 我国休闲学研究的著作主要有: 于光远、 马惠娣的 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 , 马惠娣的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 、 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以及休闲 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 ,李仲广、卢昌崇的基础休闲学 ,王雅林的闲暇社 会学 、 城市休闲等。休闲研究的项目主要涵盖了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利用、 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休闲问题、中国妇女休闲的状况和变化、青少年闲暇时间的 利用、休闲消费和休闲产业的开发等领域。近几年,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闲 暇生活, 学术界对大学生的休闲或闲暇问题引起了注意, 但研究的成果相对欠缺。 笔者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从 2006 年到 2010 年,有关大学生休闲 或闲暇的研究的文章共有 225 篇。其中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较多,实证性的研究 较少。关于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文献研究只有 25 篇,多是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 进行分析和探讨;探讨大学生闲暇生活与他们“成为人”和社会化的研究较少, 而关于贫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研究更为少见。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今日中国家长的习惯性 思维。导致很多大学生从孩提时期学业负担不断地加重,本应丰富多彩的闲暇生 于光远,马惠娣.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第 136 页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 4 活被淹没在繁杂的多种学习活动中,使他们迷失了自我。他们一方面在生理上趋 于早熟,心理上趋于晚熟,身心发展并不平衡;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 不清,很容易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因此,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彻底解放 人性;教育应该是是立人教育,教人成为人的活动。关注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对 他们进行休闲教育,给予创造能力、学会体验、学会审美、使他们热爱生活、热 爱生命、坚定人生信仰、追求崇高。 在校期间正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习知识技能 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对他们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学会灵活的扮演多 种社会角色,增加人际交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实现社会化具有广泛的影 响。 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关系到他们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以及他们的人生价值能 否实现。 本文试图以山西医科大学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为例, 对大学生闲暇生活与他 们“成为人”和社会化进行探讨,特别关注了贫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并通过对 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1.3 大学生闲暇生活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闲暇生活时 间,大学生们也得以共享这一成果。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富创造力、最有发展 潜力的时期,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关注他们的闲暇生活,意味着关注未来 社会的主流的闲暇生活。近年来,社会大变革带给大学生心理上较大的冲击,他 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些影响几乎渗 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尤其是在社会变革中,不同家庭的不同经济收入, 导致了大学生们的闲暇生活有了较大的区别,也产生了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生 活目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范围和活动的群体性上。笔者通过对山西医 科大学部分在校大学生发放“大学生闲暇生活调查问卷”进行随机调查,发现贫 困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比非贫困生更为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 贫困大学生的基数大,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每年受资助的贫困学生比例超 过总数的 25%,这也很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学生间的层级隔阂是一个明显 现象;另重要的一个现象是: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他们比普通大学生承受着更大 的身心压力。贫困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单调,不能融入集体,缺少集体归属感,产 生自卑感,对其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和日后走向社会的自我实现十分不利。 目前国内有一些关于大学生休闲以及闲暇时间安排利用的论文与资料,然 第一章 绪论 5 而,对于贫困大学生休闲状况的社会学研究几乎是个空白。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 更科学,更合理的安排和利用闲暇时间,缩小与非贫困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闲暇 活动、闲暇心态等方面的差距,对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 作用。 本文拟选取山西医科大学学生闲暇生活方式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在第一手资 料中获得大学生闲暇时间利用状况, 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 状况,以求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改善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方法和假设 1.4.1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对于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基本状况以问卷调查法为主。 对于大学生进行闲暇时间利用状况的分析采用比较分析法, 将贫困大学生与 非贫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现状和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对于建议和对策的提出采用文献资料法,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 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对策。 1.4.2 研究假设 第一、大学生闲暇活动有利于他们“成为人”。 第二、大学生闲暇活动有利于他们实现社会化。 第三、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与家庭经济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影响他 们闲暇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 6 第二章 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闲暇生活基本状况调查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要研究闲暇生活, 首先就必须对闲暇及有关概念做好界定, 统一标准和认识。 2.1.1 休闲与闲暇 英文中 “leisure” 一词, 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 在希腊语中休闲为 “skole” , 拉丁语中为“scola” ,意为休闲和教育;再译成中文就是“休闲” 、 “闲暇”的意 思。认为发展娱乐从中得益,并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leisure”一 词的来源告诉我们: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关注到了个人的休闲问题。 时至今日, “leisure”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人们定义它的角 度,也变得五花八门,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解释。 其一:从闲暇的角度定义。柏拉图认为: “闲暇即空闲 ;即从活动中获得 自由;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休闲状态。 ”他的理解比较全面,接近现代 人对闲暇的看法,而且已经挖掘到闲暇中“自由”的本质特点了。德国学者杜马 泽德(j.dumnzdier)则这样形容闲暇:“所谓闲暇,就是当个人从工作岗位、 家庭、社会所赋予的义务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为了休息,为了散心,或者为了培 养并无利害关系的知识和能力,自发地投身社会,发挥自由的创造力而完全随意 进行的活动的总体。” 其二:从休闲的角度定义。美国学者、教授托马斯古德尔和杰弗瑞戈比, 在他们的代表作品 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 一书中, 是这样定义休闲的: 它是 “从 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对自由的生活, 它是个体能以自 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的行为,并为信仰 提供一个基础。 ” 我国著名休闲社会学家马惠娣认为:休闲可以是一段“时间” ,可以是一项 “活动” ,可以是一种“生存状态” ,还可以是人的一种“精神态度” 。休闲的“时 间”含义,通常被我们称为“自由时间”或“闲暇时间” 。可以“自由支配的时 间”是每个人共同拥有的。每个人的时间形态提样,绝对量也一样,但每个人的 于光远,马惠娣.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第 47 页 黄凤珍.闲暇闲暇教育与素质教育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第 125 页 日荫山庄司、邵道生译.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第 93 页 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 11 页 第二章 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闲暇生活基本状况调查 7 时间质量、内容和在这段时间里产生的感受却不一样。休闲的“活动”含义,它 可以是在尽工作、家庭与社会的职责之后,让自由意志得以尽情发挥的事情,它 可以是休息,是自娱自乐,是非功利性的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是满足自我的业 余爱好,也可以是对社团活动的主动参与。休闲的“生存状态”的含义,是恢复 和增强体能所必需,为了扩大自我多方面的能力和进行各种创造,进行体验和欣 赏所必需得状态。休闲的“精神态度” ,强调心灵和精神感受,获得一种驾驭自 我的内在力量。休闲的心态,一般不受外界环境的制约。这个定义清楚地表述 了休闲的基本特点和本质。 综上所述,无论从什么视角去看,要给闲暇或休闲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困难 的,综合上述各种定义和概念,笔者认为:闲暇的范畴更为广泛,它包括闲暇时 间和闲暇活动两个要素。闲暇时间是进行闲暇活动的必要基础,闲暇活动既可以 是带有积极意义的,也可以是带有消极意义的;既可以是娱乐消遣型的,也可以 是自我发展型的。 而休闲则是在闲暇时间中从事具有积极意义的, 带有审美成分、 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活动。休闲并不只是外在的客观的时间概念,更重要的是 它的内在的主观心理体验,在人们心里,休闲更多的是感受它带来的那种自由自 在的心境。 科学合理的休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教会我们知识、技能;同时使 人们学会沉思,学会欣赏,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2.1.2 闲暇时间 根据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的描述, 闲暇时间是指所有规定的其他基本要求, 诸如应付工作睡眠、社会义务和社会约束之外,个体的一段自由的、无责任的或 娱乐性的时间。 ”也就是说,人们每天的时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作 时间,如工作、学习、做家务、购买生活用品等;第二部分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时 间, 包括睡觉、 吃饭、 上厕所等归为此列; 第三部分是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在这三部分里,最后一部分就是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 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智力 的时间。 因此,笔者认为:闲暇时间就是指完成了个人的责任、义务与生活必要的事 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第 3-4 页 瑞典托尔斯泰,胡森译.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第 654 页 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第 43 页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 8 情之后,感到最自由、最个性化的一段时间。闲暇时间的长短,已成为衡量一个 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远古生产力低下的时候,为了维系生存,人类不得不终日劳动,极少有闲 暇时间来进行思考、娱乐,生产力的发展极其缓慢。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一部分 人创造了社会的绝大多数物质财富,同时为另一部分人留下了大量的闲暇时间, 也给自己争取到了多一点的闲暇时间。现代社会中,欧美发达国家职员的周工作 时间,通常是 35 小时,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又建立了带薪休假制度,全年在 20 至 40 天之间。我国于 1995 年实施了每周五天工作制,每周工作时间也仅为 40 小时;到 1999 年,国务院修改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把一年的法定 节假日增加到 11 天,这样计算下来,职工一年的闲暇日就成了 104 天(双休日) +11 天(法定节假日)115 天,接近全年总时间的三分之一。闲暇时间的增加, 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为人们创造出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反 过来,人类利用闲暇时间,又创造了更先进的科技,从而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 展,闲暇时间进一步增多。 闲暇时间按其长短,可分为工作之余的零星时间、周末的时间、法定节假日 三种。在三种闲暇时间中人们的休闲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合理安排闲暇时 间已成为相关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马惠娣在我们为何要学会休闲一文中指 出: “懂得休闲是一种智慧。休闲的核心在于休 ,能否聪明地用闲 ,关键 在于我们对休闲价值是否有正确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休闲观,才能有效地开 发闲暇时间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源与财富。 ”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一天的生活分为上课时间、课后作业时间、参加学校 规定活动的时间、完成个人事务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和空闲时间六部分。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应该是:完成了规定和必须的事情之后的、发展自 我和享受生活的时间。 2.1.3 闲暇生活 闲暇生活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内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闲暇时间是闲暇生 活的基础,没有闲暇时间,就没有闲暇生活。闲暇生活包括闲暇时间及在其间进 行的活动。 由于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越来越长,闲暇生活对个人的整体生活的影 马惠娣.我们为何要学会休闲j.小康.2006.1,第 23 页 第二章 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闲暇生活基本状况调查 9 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如何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让工作与闲暇并重,或者说让 工作为闲暇更好的服务,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闲暇的关系的看法,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 变。曾经,“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样的信念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不工作就 没饭吃,工作狂被看做人类的精英而受到人们追捧。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以来,人们的观念逐步发生了改变。日本曾作过一次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工 作闲暇并存”的人占了大多数,持“劳动中心”观的人逐步减少;持“闲暇中心” 观的人逐步增多。不管人类的思想教育如何冠冕堂皇,终究抵不过人们心中对闲 暇的追求。目前,无论生产力还是人们的思想境界,都还没有发展到不用辛勤劳 动,就可以过上舒适生活的水平,但是,如果有一天,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 的那样:“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 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 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 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工作与闲暇还有什么分别呢?那时的工作 就是闲暇,闲暇也就是工作,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不正是人类所追求的 吗? 在尚未达到这一生活水平的今天, 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正视闲暇生活对整体 生活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马克思说过:“闲暇时间是人生真正的财富:一是 用于娱乐和休息;二是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然。”可见,闲暇时间已经 成为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爱因斯坦曾这样说: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由于闲暇生活具有自由化、 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学校不同生活圈的 影响下,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发生消极的作用;既可以成为人们完善 自我、发展人生的乐园,也可能成为人们玩物丧志、虚度光阴的泥沼。在闲暇时 光里,有人广泛阅读、发展特长、锻炼身体、增长才干,为自己的身心全面发展 铺就道路;有人沉迷游戏、贪图享乐,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这种庸俗、无聊的 闲暇生活,很容易使人思想混乱、道德堕落、行为失范,不仅危害自己,也危及 社会。因此,虽然闲暇是个人的事,但是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社会 的一分子,当个人在如何度过闲暇生活上,没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对自己、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85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第 3 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年,第 281 页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 10 社会都不会是一件好事。因此,闲暇生活虽然属于个人生活领域,但是,它不仅 表现了个人的精神品位和心灵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一个社会或民族的 文明程度。所以,有人说: “改变了某个民族的闲暇品性就可以改变这个民族的 整个个性和这个民族的效率。 ”或者说: “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身的 前途,检验这种能力的有效办法之一是看它如何处理闲暇问题。 ” 闲暇时间如何度过,闲暇生活的质量和方向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品德、 人格甚至创新能力的发展。 这一点, 国外的一些大学、 企业已远远走在我们前列, 著名的剑桥大学历来有“喝咖啡”和“下午茶”的传统,正是喝茶、聊天、吃点 心这么不起眼又很随意的休闲交流方式,给教授、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融合智 慧的平台, 不经意间造就了剑桥学生极强的创新能力, 事实证明 “咖啡馆” 和 “下 午茶”正是剑桥大学滋生创新火花的温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其创意就萌生于 此。亚力克.布罗尼校长曾戏言: “瞧,喝下午茶我们就喝出了 60 多位诺贝尔奖 获得者” 。无独有偶,著名的谷歌公司最大成功之处也在于把工作休闲化,最大 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灵感,使公司具备了强大的持续创新能力,从而创造了 一个公司发展史上的奇迹。 2.2 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在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 不容忽视并最具活力的群体。 大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正处于形成时期, 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他们的闲暇生活本应丰富多彩,并可以利 用闲暇时间或纵深发展自己的专业,或拓宽自己的人际交往,或进行体育锻炼, 或修身养性抑或发明创造。 然而,大学对学生的管理强调自治,学生不再像中学时期那样被严加管束。 而自我管理的能力良莠不齐,导致了他们的闲暇生活质量差异显著。 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的问题是, 虽然有一部分同学参加了一些有益的活 动,但是由于种种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有不少同学的闲 暇生活现状不够理想,甚至出现逆向发展的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这样大的 反差, 说明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普遍处于无规划、 无目的, 急需引导的现状。 所以, 针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现状,做一次调查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 英 斯 宾 塞 .胡 毅 译 .教 育 论 m.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1962 年 , 第 30 页 美 斯 金 纳 .超 越 自 由 与 尊 严 m.贵 州 人 民 出 版 社 .1988 年 , 第 178 页 第二章 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闲暇生活基本状况调查 11 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所调查的山西医科大学是一所多专业、 多学科、 多层次的综合医学院校, 招收博士、硕士、七年制临床医学和普通本科等各层次专业的学生。学校生源来 自全国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截至 2006 年 8 月,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 校生 8738 人,其中,本科生 6169 人。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本科生,调查内容由个 人基本情况、 闲暇的时间、 闲暇的状况、 闲暇活动的媒介、 闲暇活动的经济消费, 以及对闲暇生活的看法六部分组成。对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 320 份,回收 有效问卷 307 份,有效回收率为 95.9%。在这 307 位作答的同学中,282 人来自 医学专业,22 人来自文科专业,有 3 个同学没有回答自己的专业情况。从这 307 份调查问卷的回答中,我们归纳出以他们为代表的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的几个特 点,即:闲暇时间利用率欠缺、闲暇生活质量有待提高、闲暇活动形式多样、自 我满意程度一般。 2.2.1 闲暇时间利用率欠缺 我国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具有假期多、平时少的特点。除了和普通人一样的节 假日,还有寒、暑假。总体来说,大学生每年的寒、暑假约为 60 天,各地各校 略有差异。这样一来,大学生每年就有 170 天左右的闲暇时间,除此之外,正常 的教学活动安排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少。以本科生为例,文科学生的总课 时为 2600100 学时,约有 60%安排在第一、 二学年,每天的授课时间约为 4 小时; 医学生的总课时为 2800100 学时,约有 68%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每天的授课 时间约为 5 小时,除了必要的课堂教学与其他一些必要的活动之外,大学生具有 大量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但是平时在校期间的闲暇时间并不是很多,我们在 问卷中对此进行了调查。 表 2.1 大学生闲暇时间状况 您在上周一至周五 平均每天闲暇时间 2-3 小时 3-4 小时 4-5 小时 6 小时以上 人数 126 105 34 42 百分比 41.04 34.20 11.07 13.68 当问到“您在上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闲暇时间”时,41.1%的人回答 2-3 小 时,34.20%的人回答 3-4 小时、也就是说,超过 70%的人平均每天的闲暇时间不 超过 4 小时,只有 13.68%的人每天会有 6 小时以上的闲暇时间。另外在周末两 天的时间里,也有超过一半的人闲暇时间不到 8 小时,占总比例的 54.8%。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 12 表 2.2 大学生双休日闲暇时间状况 您在最近的一个双休日 平均每天的闲暇时间 4-6 小时 6-8 小时 8-10 小时 10 小时以上 人数 84 83 74 66 百分比 27.36 27.03 24.1 21.5 从调查来看,很多大学生对闲暇时间的利用率并不高,价值发挥得也不够充 分。首先表现在:第一、闲暇时间缺乏计划。在调查问卷的第四点中,提出了这 样的问题: “您对闲暇时间的安排情况:有计划,随意。 ” 表 2.3 大学生闲暇时间安排情况 您对闲暇时间的安排情况 有计划 随意 其他 人数 88 215 4 百分比 28.66 70.03 1.3 此问题原本只有“有计划”和“随意”两项选择,但是有 4 名同学在后面标 注了答案,这里的“其他”是指有时会有安排。其余 69.7%的同学选择了随意, 只有 28.66%的同学选择了有计划。之所以有这样的回答,有一部分原因是因 为有 32.55%的人认为“利用闲暇时间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发时间” 。 (表 2.4) 表 2.4 大学生从事闲暇活动的目的 您对闲暇时间 的利用目的 打发无聊 时间 深入专业 学习 拓展知 识视野 发展多种 兴趣 丰富社 会经验 结交朋 友 其他 人数 99 39 47 53 40 22 7 百分比 32.25 12.70 15.3117.26 13.037.17 2.28 上述调查可见,一部分同学没有意识到闲暇时间的作用,也很少有人给予他 们这方面的指点,因此他们在闲暇时不知道该安排什么活动,又如何去安排这些 活动,只好采取随性的方式。第二、对待闲暇时间比较消极被动。有 67.1%的同 学觉得校内的设施不能满足自己的休闲需要, 但是也很少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 闲暇时间过得充实。 表 2.5 校内闲暇设施满意度情况 校内设施是否能满足您 的休闲需要 能 不能 基本能 人数 25 206 76 百分比 8.14 67.1 24.76 第二章 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闲暇生活基本状况调查 13 由表 2.5 可见,多数大学生意识到闲暇也是一门值得花时间去研究的科学。 体现在问卷中,有 73.94%的同学认为开展大学生休闲生活引导工作“十分必要” (表 2.6) 。 表 2.6 大学生对闲暇生活引导必要性的态度 您对开展大学生休闲生 活引导工作有什么看法 十分必要 无必要 无所谓 人数 227 17 63 百分比 73.94 5.53 20.52 2.2.2 闲暇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大学中的闲暇生活,与高中时期的区别很大。同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生活相 比,进入大学后突然变得自由了许多,并拥有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很多大学生对 此很不适应,少部分同学甚至变得不知所措。从大学生对待闲暇时间的行为与态 度可以看出,他们对待闲暇时间的主体意识比较差,没有用心思考,自然闲暇生 活的品质也不会很高。当他们有在时间,又不知道可以去做什么的情况下,第一 选择往往是睡觉。大学生中睡懒觉的现象十分突出。 (表 2.7) 表 2.7 大学生闲暇活动内容 您在上周闲暇时间里 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计 看小说 50 25 26 46 8 29 184 听音乐 9 45 21 55 21 28 179 艺术活动 8 12 7 4 2 1 34 睡觉 82 60 50 34 17 15 258 谈恋爱 13 3 17 12 7 20 72 发明创造 1 1 4 3 0 1 10 上网 51 27 28 25 24 26 181 体育锻炼 12 27 13 20 38 25 135 学习知识 35 54 13 16 21 8 147 人际交往 3 4 8 24 21 42 102 逛街 25 15 41 39 59 35 214 社会实践活动 13 28 12 3 7 6 69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个案 14 调查问卷的第五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您在上周闲暇时间里主要从事什么 活动” ,结果在所列出的十二项活动中,有 82 人把“睡觉”排在第一位,占到总 数的 26.71%,高居榜首;选择它为第二位的也有 60 人,占 19.54%,两者相加, 选择“睡觉”居前两位的比例竟高达 46.25%,几乎占到总数一半。而这里的“睡 觉” ,已不再是以生理需要为目了,而是无事可做,主动选择的消磨时间的方式。 与此相反,选择“创造发明”放在第一位的仅 1 人,艺术活动 8 人,人际交往 3 人。这样的反差说明大学生们对于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是盲目的。他们闲暇时间丰 富, 却又不知道闲暇时该做什么, 于是选择诸如睡觉、 看小说等方式来消磨时光。 另外,即便当他们心有所想时也未必能做到。这是因为,闲暇活动的参与常 常需要一定的技能,闲暇知识和闲暇技能的匮乏,都会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按照休闲社会学的观点,个体进行闲暇活动时,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定量 的闲暇时间、必须的闲暇设施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