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剂的使用方法介绍.doc_第1页
柔软剂的使用方法介绍.doc_第2页
柔软剂的使用方法介绍.doc_第3页
柔软剂的使用方法介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柔软整理剂1.柔软剂定义:柔软剂是一种能吸附于纤维表面并使纤维表面平滑、改善手感或触感的物质。柔软剂除能使织物柔软外、往往还兼有抗静电、防再污染、提高平滑性、撕破强力和提高缝制性等效果。2.柔软剂的要求: 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平滑性、蓬松性。 对纤维或织物的白度或染色牢度影响小。 在各种柔软加工条件下(浸渍、浸轧、温度、PH变化等),工作液要有相当的稳定性。 柔软整理后的纤维或织物不宜受热变色,在贮藏中不应产生色泽、气味、手感的变化。 柔软剂若是乳液,其乳液稳定性要好不破乳。 人体皮肤接触后无不良影响,符合环保要求。 按不同的处理要求:能具有适当的吸水性、拒水性、防静电性等性能。3.柔软剂的分类:3.1按化学成分分类:3.1.1. 非硅柔软剂:长链脂肪族类:如软片、软油精等。为脂肪酰胺类、特殊的脂肪酸酯、特殊烷基胺基甜菜碱类、高级脂肪酰胺类季胺化合物。3.1.2. 含硅柔软剂: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等如表。3.1.3 天然油脂和石蜡:3.2按应用性能分类:1. 亲水型:聚醚氨基改性硅油等亲水硅油。2. 拒水型:氨基改性硅油。 3. 平滑型:4. 柔软型:5. 蓬松型:6. 复配型:软片(软油)与硅油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柔软剂,达到特殊要求。 软片软油精硅油4.2有机硅柔软剂是一类应用最广泛的性能好、效果最突出的纺织品柔软剂,可分为 非活性、活性 和 改性型 几类 。4.2.1.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属第一 代产品他自身不能交联不和纤维发生反应、因此不耐洗,且手感弹性均不理想,甲基硅油的氧原子向着纤维表面定向,甲基则在纤维外侧定向排列甲基能自由饶者硅原子旋转,以产生较好的平滑感。4.2.2.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羟基硅油或含氢硅氧烷属第二带产品他能和纤维发生交联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增加弹性,具有一定的耐洗涤效果,但存在易飘油,不耐剪切,手感有油腻状等缺点。4.2.3.改性型有机硅柔软剂:是新一代(第三代)有机硅柔软剂,包括氨基改性硅油、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等,其中以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最多,他可以改善硅氧烷在纤维上的定向排列增加对纤维的亲和力,大大改善织物的柔软性,手感具有丰满、蓬松、柔软、滑糯的综合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亲水性下降,抗污性不够,高温易黄变,回修重染时剥除硅油困难,改色也困难。 我公司开发的多为氨基改性硅油、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类的柔软剂,亲水性氨基硅油,低黄变氨基硅油,超柔软氨基硅油、超平滑氨基硅油,是我司主推的产品。5.柔软剂也可按如方法下分类 : 阳离子长链脂肪族 阴离子 非离子 两性型天然油脂及石蜡聚乙烯乳液类高分子聚合物 有机硅类5.1.有机硅柔软剂分类:非活性有机硅:(第一代有机硅)聚二甲基硅氧烷,国内称甲基硅油。 含氢有机硅油, 活性有机硅(第二代有机硅): 羟基硅油(第二代有机硅) 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具反应性基团的有机硅(第三代有机硅): 氨基改性硅油 氨基有机硅微乳:粒径在0.15um以下的微乳有机硅为稳定的分散状态,耐热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储存稳定性、渗透性极大提高,微小的粒径,表面积大提高与纤维接触几率,表面吸附量增大均匀性提高,能渗透到纤维微结构中,用量可以减少1/21/3,克服飘油的缺点。5.2.各类有机硅柔软剂的特点:A. 甲基硅油:有较好的平滑性,由于不能自身交联,也不能与纤维交联,所以耐洗性较差。B. 羟基硅油: 有阴离子或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手感平滑、有弹性,相比甲基硅油提高了耐洗性。如SAH-288A,F-3C. 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具有亲水性和抗静电性能。如CGF 、CGF-343、SM-18D. 氨基改性硅油:优良的柔软平滑效果,由于氨基官能团改善有机硅在纤维上的取向度增加对纤维的亲和力达到超级柔软的效果,提高织物的弹性,耐洗性高。5.3. 氨基硅油的表征:(1) 氨值:一般为中和1克氨基硅油所消耗1mol盐酸的毫升数,以mmol/g表示。氨值越高,手感越柔软,氨基官能团的增加,大大增加对织物的亲和力,形成规整的分子排列,赋予织物柔软平滑的手感,但氨基的氢易于氧化形成发色团,泛黄也越重。一般氨值在0.30.6之间。(2) 聚合度:以黏度大小来代表,直接反映了氨基硅油主链的长度,聚合度越大粘度越大,在织物表面的成膜性越好,手感越好,织物处理后的平滑性和弹性越好,但乳化困难,对强捻织物紧密织物及细单织物难渗透到纤维内部,因此控制粘度和氨值来平衡在织物上的柔软性。市售氨基硅油大多分为0.8-10 Pas(3) 反应性:主要指氨基改性硅油分子链端基的反应性。反应性的氨基改性硅油整理时产生自交联,交联程度的提高将增加织物的滑爽感柔软度和丰满度。端基可以是羟基、烷基、烷氧基等。5.4. 氨基硅油柔软原理:氨基聚硅氧烷由于氨基的极性强,与织物的羟基、羧基等相互作用, 在纤维表面形成非常牢固的取向和吸附。Si - O 键主链的柔顺性和硅原子上的甲基使纤维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下降,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纤维之间开始滑动, 从而让人有柔软、平滑、活络、丰满等丰富的感觉。硅油进入纤维内部反映到织物内是蓬松柔软;硅油在纱线表面成膜反映到织物上是活络弹性;硅油在织物表面上成膜反映到织物上是平滑性,成膜越好滑度越好;小分子一般进入纤维内部,基本不成膜。 6.柔软后整理工艺流程和设备:6.1.间歇式处理:一般指浸渍法整理6.1.1什么是浸渍法:按织物的重量投入一定量的助剂(柔软剂等),在一定温度下处理(浸渍)一定时间后,脱水、烘干/定型的一种整理方法。用量表示单位 X % o.w.f6.1.2使用设备: 织物用设备: Q113 绳状染色机,常温染色机(拉缸),卷染机等纱线用设备: 常温喷射式绞纱染色机,全充满式绞纱染色机(柜缸)筒子纱染色机等散纤维用设备:罐式染色机6.1.3工艺流程:前处理染色水洗浸渍柔软液(PH值4-6、常温40、保温1530min) 脱水烘干、定型(车速)6.2.连续式处理:浸轧法6.2.1.什么是浸轧法:浸轧法是织物在轧槽内几秒钟内 快速 浸渍柔软工作液后 快速通过两只辊筒挤轧 压力一般2-4 Kg/Cm2 再进行烘干或定型,赋予织物一定的手感6.2.2使用设备: 轧水烘干机或热风拉幅定型机等 6.2.3工艺流程:前处理染色出缸脱水烘干浸轧柔软剂(40以下、PH值4-6、带液率60%-120%) 烘干、定型(车速按织物厚薄、克重 灵活掌握一般30-40m/min)6.3.溢流机专用硅油: 8.印染厂做硅油柔软整理时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8.1应用中常见问题 8.1.1碱性问题: 棉织物前处理时通常要用较高浓度的碱处理以去除织物杂质(尤其丝光碱用量更大),碱进入纤维内部不容易洗净,染色时(活性还原染料)也要加碱,因此在后整理时布面有可能呈碱性。而化纤织物在染色完成后都要经过还原清洗,目前印染厂还在使用保险粉和烧碱清洗,如果后面清洗不干净,也会造成上柔软前布面带碱。而普通硅油是不耐碱的,在碱性条件下会破乳,这也就是工厂在做浸轧柔软时通过几千米后发生粘辊的原因。因此柔软前布面必须洗净碱剂或在工作液加入醋酸,保持轧槽PH5-68.1.2凝聚问题: 在含有短纤维的织物上(棉布、T/R布、绒类),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部分短纤掉落下来 ,布上掉落下来的短纤在轧槽中累积,与普通硅油产生粘聚,随着整理液上行至轧辊,与被挤压破乳的硅油黏结在一起,形成粘辊或硅斑。而水质比较差时,也会与普通硅油凝聚产生粘辊,另外绒毛织物也会存在类似情况,开车前做好清洁工作,发现花毛随时清理 。8.1.3电荷稳定问题: 棉布所用染料、增白剂大都为阴离子型,而棉增白基本都是在定型机上完成的。另外染色布当色光不对时需要微调修色,修色通常都在上柔软整理剂时追加少量染料或涂料,而工厂一般使用普通硅油(弱阳离子)会产生阴阳电荷吸引反应,造成凝聚而粘辊,而阴离子硅油手感软度又达不到要求,造成工厂的困惑。加工中必须考虑电荷一致性。 8.1.4温度问题: 棉长车染色出来的布都要经过烘筒烘干,大卷装或堆在布箱中,如果未充分冷却,特别是大卷装的布,在上柔软时织物表面温度有可能较高,造成轧槽工作液温度升高(尤其是夏天),有时能到60以上,而普通硅油耐热性不好时也会造成粘辊。在轧槽中的温度不超过40 为好。8.1.5定型车速问题: 工厂在做一些薄型面料时,定型车速非常快,有时可以达到60米/分的车速,普通硅油由于渗透性不好,造成硅油在辊上倒流,而造成粘辊。注意更换轧槽中工作液,勤擦轧辊 8.1.6沾缸问题: 很多工厂在做浸渍柔软时,普通硅油会沾到缸壁上,时间久了,缸壁上会形成一些黑色的油斑,沾到布面上形成硅油斑。加强清洁工作 8.2手感问题 由于现在市场上对织物的手感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种面料由于季节不同、客户要求不同,需要展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风格要求,有要求滑爽悬垂感的、滑而活络的、蓬松柔软的、单纯弹性的等等。一种硅油一般只能体现一种风格。因此造成很多工厂要使用很多种硅油,造成生产比较混乱,有时找不到适合客户要求的硅油,只能放弃生意,造成损失。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氨值不同的氨基硅油端基控制分子量及分子分布来合成氨值粘度及反应有差异的氨基硅油满足各种纤维再柔软平滑弹性方面的要求8.3成本问题 目前对印染厂困惑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问题,由于水、电、汽价格在不断上涨,而印染加工费却在降低,造成很多印染厂忙了一年,利润却基本没有,因此成本控制是印染厂要解决的问题。后整理助剂费用是印染厂的一个大头,因此后整理助剂成本降低是印染厂急需解决的问题。8.4泛黄问题热泛黄:在运转中较长时间的停机造成织物滞留泛黄而氨基硅油的氨基氢易于被空气氧化氧化形成发色团,而泛黄。产品变成棕色,棕色使白色织物看起来像失去了最基本的白色或简单地变黄。pH太高,烘干时温度太高棉织物的伴随物质变黄。加强工艺控制。储存泛黄。贮存中污染气体引起8.5荧光退化:8.5.1阴离子增白剂/阳离子柔软剂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凝聚,应分为两个工艺加工8.5.2泛绿:增白剂对酸敏感或增白剂过量,应该选择耐酸荧光加白剂。8.5.3光损伤:荧光增白剂光牢度较差,光效应使织物变成棕色,合理选择荧光加白剂8.5.4水质影响:微生物、海藻等杂质含量过高,可过滤沉淀去杂10.80% 硅油稀释方法n10.1向桶中先加入一定量的水,加入微量冰醋酸(0.5%),再加入计量好的80%硅油,用专用手枪钻常温搅拌,然后将余下的水加入,再搅拌均匀为止。(注意:先加入水,再加入硅油。)n10.2取样,检测外观,合格产品为蓝光微乳液(最好在玻璃杯内观察。)n10.3过滤(用160目丝网),出料,包装。10.4注意事项:10.4.1气温较低时将水温升到50左右,以使开料更方便。10.4.2稀释用水先用酸调节pH可保持乳液更稳定。n10.4.3硅油斑产生的原因:10.4.3.1.硅油与乳化剂配伍不好,硅油乳液不稳定,容易破乳漂油。n10.4.3.2乳液耐工况太差,布面的染料、碱、无机及有机杂质都可能导致硅油破乳漂油。n10.4.3.3硅油乳液对温度太敏感,在稍有温度下可能破乳漂油(高于60)。n10.4.3.4硅油在碱性条件下最容易破乳。所以不能在乳液中调节PH至碱性,在使用时将PH值调整到5-6。n10.4.3.5.绝对不要在高温条件下加入硅油。(普通的氨基硅油:乳化剂在高温下快速超过浊点破乳?n10.4.3.6.布面其他杂质:阴离子助剂及染料等残留。n10.4.3.7.缸内不干净,长时间不洗缸可导致沾染到布面产生硅斑。n10.4.3.8.硅油乳液使用时如用量太大,也可能导致硅斑产生。11.柔软整理注意事项:11.1.柔软整理织物布面PH最好酸性,布面温度越低越好。浸轧槽温度小于60。11.2.软片和软油精化料非常重要水质不含腐败有机物、开稀温度时间严格控制,开稀液中不能有没化开的小颗粒,用前必须过滤。11.3.有机硅柔软剂浓缩液开料,开料温度40-50,最好温度低于60一定要搅拌均匀,其中不能有微小颗粒物,。开料后应搅拌冷却,用200目丝网过滤后备用。11.4. 配制工作液时温度以室温为好,搅拌均匀。11.5. 工作液中PH应保持5左右,最好不加柠檬酸,用HAC调节。加工织物布面PH 尽量偏酸性,特别注意厚重织物布面碱性要低,上柔软前中和要彻底。因为有机硅不耐碱遇碱易破乳,形成硅斑。11.6. 浸轧有机硅工作液后应采用无接触烘干,不要在打底机上加工,尽量不用烘缸,可用红外线烘干,如果不得已用烘缸烘干时可在前4只烘缸包布或包聚四氟乙烯,温度降低些,避免布面急骤遇热反沾到烘缸上造成斑渍,因此加工设备选用M751定型机为好。11.7. 因有机硅工作液为弱阳离子性,一般不要与阴离子型染料、涂料混合。若加入涂料修色应选用非离子型,涂料溶解要充分,而且溶解稀释水量要大,已风干的涂料必须研碎、分散,否则溶解不好也会出色点。涂料加入到化料桶内,防止涂料沉淀,要经常搅拌。发现粘辊及时停车处理。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