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 .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 .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唐宋诗中的物候学案(无答案)鄂教版 .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 唐宋诗中的物候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譬如()循环()相得益彰()歌咏()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我国唐宋的一些诗人,一方面关心民声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 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志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已。 对于物侯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一经顾况的称赞,这首诗就被传颂开来。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最正确,正有价值的话。( ) 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 4补全下列唐诗。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孤舟蓑笠翁, 。 5将下列古诗句中的对偶上下句连线: 无可奈何花落去雪却输梅一段香 落霞与孤鹜齐飞深巷明朝卖杏花 万里悲秋常作客秋水共长天一色 小楼一夜听春雨似曾相识燕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百年多病独登台 6读完课文后,请给物候下个定义。 7你知道哪些物候知识,请写出一两条。 第二部分: (一)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标志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定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标志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吟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黄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8除了文中所写,春天初到还有哪些特征? 9王诗中的“绿”字写出了怎样的情致? 10从春天的季节特征及区域特征说说王安石诗句的两个妙处。 11黄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主要征象是什么?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12请写出两句古人描写春天的名句。 (二) 气候的威力(节选)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3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14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造福于人类的例子: 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15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16本文第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和,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17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籁籁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8、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 次第: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19、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20、说明文选用生动说明还是平实说明,要依据说明文的内容来决定,选文开头两个段落属于说明,其目的是在于激发读者的。 21、选文第一段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描写、叙述、说明结合在一起,寓于之中,把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写得生动形象。 22、拟声词的运用常给人一种如闻其声、回归自然的感觉。第一段中的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二段摹拟布谷鸟的叫声,既符合,又与联系起来。 23、按要求改写句子: 将“各种花次第开放”改写成“冰雪融化”一样的格式:。 将“布谷鸟开始唱歌”一句改写成“桃花开了种谷子”完全一样的格式:。 24、“年年如是”中“是”的意思为“这样”,它在本文中指代什么? 25、选文第一段的内部说明顺序是先说,后说。如果除开最后一句,前面一部分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