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 级 公 开 u d c 单位代码 吉首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 study on soft power of chang-zhu-tan regional culture 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姓名 刘 梓 缘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肖 映 胜 博士.副教授 副指导教师副指导教师 学学 科科 专专 业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研 究究 方方 向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 提交论文日期 年 月 日 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二 0 一一 年 四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目 录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绪 论 . 1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依据 . 1 一、选题意义 . 1 二、理论依据 . 2 三、现实依据 . 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一、国外关于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4 二、国内关于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5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思路 . 6 一、主要研究方法 . 6 二、研究思路 . 7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7 第五节 创新之处和不足 . 8 第一章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出 . 9 第一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 9 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 9 二、文化经济化的必然结果 . 1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 四、区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12 第二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现实依据 . 13 一、丰富城市群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 13 二、树立和平发展理念的城市群形象 . 13 三、凸显城市群文化战略的时代需要 . 14 四、探索“长株潭”城市群科学发展新的增长点 . 15 第三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的重要意义 . 15 一、弘扬湖湘文化 . 15 二、发展“长株潭”文化产业 . 16 三、铸就“长株潭”文化品牌 . 16 四、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综合实力 . 17 第二章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界定 . 18 第一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 . 18 目 录 一、“文化软实力”与“长株潭特色”的有机体 . 18 二、“长株潭”区域文化社会影响力与市场传播力的集合体 . 19 三、“长株潭”城市元素与城市风格的结合体 . 19 第二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内容 . 20 一、一个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20 二、一个关键:构建“长株潭”主流文化 . 21 三、一个支撑:发展“长株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 22 四、三大资源:和谐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 23 五、三大动力:文化需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新 . 24 第三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结构 . 25 一、以湖湘文化为主体 . 25 二、以娱乐文化为品牌 . 25 三、以文化融合为方法 . 26 四、以文化产业为手段 . 26 五、以文化传播为目标 . 27 第三章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效益 . 28 第一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经济效益 . 28 一、“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 . 28 二、“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 . 28 三、“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与资源配置 . 30 第二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社会效益 . 30 一、树立良好的城市群形象 . 30 二、构建良好的城市群秩序 . 32 三、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效应 . 32 第三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生态效益 . 33 一、资源节约型“长株潭” . 33 二、环境友好型“长株潭” . 34 第四章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思路 . 36 第一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目标 . 36 一、以湖湘文化为特色,继承和发扬文化个性 . 36 二、超越“长株潭”地域局限,实现文化大融合 . 37 三、努力塑造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形象 . 37 四、建立合理的文化机制,形成六大体系 . 38 第二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原则 . 42 一、和谐文化与“长株潭”文化相统一的原则 . 42 二、特色文化影响力与文化传播力相统一的原则 . 42 目 录 三、继承文化传统与推进文化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 43 四、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统一的原则 . 43 第三节 “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思路 . 44 一、加强科学规划,提升文化凝聚力 . 44 二、突出区域特色,提升文化影响力 . 45 三、推进品牌建设,提升文化创新力 . 45 四、着眼文化素养,提升文化传承力 . 46 五、整合多元文化,提升文化辐射力 . 46 致 谢 . 48 参考文献 . 50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3 摘 要 第 i 页 摘摘 要要 “软实力”(soft power)又称“软国力”、“软力量”、“软权力”,是美国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 (joseph nye)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的,之后备受各 国学者高度关注。对软实力的研究,近年来逐步衍生出两条思路使其更为精细化, 一是对软实力内涵的细化研究,包括文化软实力、外交软实力、政策软实力等研 究;二是对软实力应用的细化研究,包括国家软实力、区域软实力等研究。基于 这一背景,论文以新兴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及其发展作为 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与前瞻性。 论文从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视阈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提 升其文化软实力具有弘扬湖湘文化、发展长株潭文化产业、铸就长株潭文化品牌 和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综合实力等重大意义。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 认为,“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是指在长株潭区域城市群建立在该区域城市群 文化、政府公共服务、市民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区域政府公信力、区域社会 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对区域外吸引力等力量的总合。具有 显著的“长株潭”区域特色,是“文化软实力”与“长株潭特色”的有机结合体, 是“长株潭”区域文化社会影响力与市场传播力的集合体,是“长株潭”城市元 素与城市风格的结合体。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关键、一个支撑、 三大资源和三大动力”。其基本结构分别是以湖湘文化为主体、以娱乐文化为品 牌、以文化融合为方法、以文化产业为手段、以文化传播为目标。提升“长株潭” 区域文化软实力,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论文在前面分析 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和提升“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思路。 四大发展目标:以湖湘文化为特色,继承和发扬文化个性;超越三市地域局限, 实现文化大融合;努力塑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形象;建立合理的文化机制,形 成六大体系。四大发展原则:和谐文化与“长株潭”文化相统一、文化影响力与 文化传播力相统一、继承文化传统与推进文化创新相统一、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 文化产业相统一。五大发展途径:加强科学规划,提升文化凝聚力、突出区域特 色,提升文化影响力、推进品牌建设,提升文化创新力、着眼市民素质,提升城 市传承力、整合多元文化,提升文化辐射力。 论文的创新之处于在于从区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视角,通过对长株潭两型 社会发展的分析,定义了区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提出了区域城市群文化 软实力的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长株潭 区域文化软实力 效益 两型社会 发展思路 abstract 第 ii 页 abstractabstract “soft power” can be called “soft national strength”, or “soft strength”, or “soft right”.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is put forward by the american professor, joseph nye, in the harvard university at the end of 1980s. later, many scholar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soft power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he scholars there are gradually deriving two ideas which can make the research of soft power more refinement. there are two ideas which li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first idea refers to the refined study of the connotation of soft power, including the culture of soft power, diplomatic soft power, and the policy of soft powe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of soft power. the second idea mainly refers to the refined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soft power, including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regional soft powe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of soft power.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employs th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soft power from the emerging megalopolis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soft power of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author takes this area as the object of survey because these three cities have strong times and prosp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upgrading its soft power of culture whic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hunan culture, developing the chang-zhu-tan industrial culture, casting the culture brand of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academia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oft power of chang-zhu-tan regional culture refers to the comprehensive power that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non-material elements, including the regional government credibility, the cohesive power of regional society, the special culture of charisma, the citizens creativity, and the regional attraction to the outside and other elements. the chang-zhu-tan regional feature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soft power of culture” and “the specialty of chang-zhu-tan”. it is the collection of social influence of chang-zhu-tan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propagation force of regional markets. it is also the combination of chang-zhu-tan urban elements and its urban styles. the main content of chang-zhu-tan regional features can be summarized as “one core, one key, one support, three recourses, and three powers”. its basic structure is made up of several aspects: hunan culture as the main body, the entertainment culture as the brand,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as the method, the cultural industry as the means,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as the goal. promoting the soft power of chang-zhu-tan regional culture has tremendous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and ecologic benefits. from the abstract 第 iii 页 above analysis, the author i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developing and promoting the soft power of chang-zhu-tan regional culture. the four developing objectives refer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personalities with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hunan culture; realizing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beyond the regional boundaries of these three cities; sparing no efforts to shape cultural im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establishing a rational culture mechanism and forming six systems. the four developing principles refer to the unification of the harmonious culture and chang-zhu-tan regional culture, the unification of cultural influence and the force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the unification of inheriting cultural tradition and promoting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the unification of prospering cultural affairs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y. the five development ways refer to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planning, promoting cohesive force of culture and stressing the regional features, promoting cultural influence and improving the brand construction, pushing on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focusing on the citizen qualities, advancing the urban heritage force and integrating the multi-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cultural radiation. the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 is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author analyzes two typ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he soft power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ways of developing and promoting the soft power of regional culture. key words: chang-zhu-tan reg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benefits two types of society developing ideas 绪 论 第 1 页 绪绪 论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依据 一、选题意义一、选题意义 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 奈(joseph s. nye,jr.)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分析美国的政治外交政策与策 略,从其著作软实力:世界政治制胜之道(soft power: the mean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的书名就可窥见一斑。在中国,软实力的思想古已有之,主 要反映在道家哲学之中,如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守 柔曰强”。“尚柔”智慧与倡导“软实力”思想,实质皆为崇尚柔性力量。约瑟 夫奈从政治角度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 达到的目的的能力。”主要讲的是美国在软实力上的成功运用以及在忽视软实力 而只强调硬实力方面的经验教训,其成功的典型范例就是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运 用软实力拖垮前苏联并导致东欧剧变, 这在中国古代叫做 “不战而屈人之兵” ( 孙 子谋攻篇)。从矛盾普遍性来看,软实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竞争主体之中 的精神性力量,是一个超越国际政治领域的更高层次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 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 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软实力是区域性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 包括城市群发展理念、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精神状态以及城市 群的传统、文化氛围,城市群的形象、声誉与品牌等等,最终反映在区域城市群 对社会影响力以及对外界的各种吸引力等方面。软实力在区域性城市群发展过程 中起着某些关键性作用,是测量一个城市群综合实力不可忽视的方面,对内表现 为一种文化的力量,对外表现为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与之前“武汉城市圈”综 改方案得到批复不同的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82020(“长株潭”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我国 2008 年批准亦获准实施的,这意味着在长 株潭三市展开的“改革试验”,将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鉴于在其改革实验的 过程中,文化软实力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提升“长株潭”区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软实力在城市群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包括科技、信息和人才等在内的文化因素,成为决定城市群 绪 论 第 2 页 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最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借助科技武装,形式不断创新,内容 更加丰富,其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群与城市 群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 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 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城市群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根本、更深层、更持久 的竞争力量。 提升“长株潭”区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是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 大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 的全面进步,即不仅要在物质上充分满足人的需求,更主要的是满足人的精神需 要。因此,科学发展观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生存和 发展的文化战略。强健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满足“长株 潭”城市群和谐发展的各种文化需求。 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长株潭”区域城市群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培养人 才。“长株潭”城市群在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生活条件等“硬”实力方面可能 赶不上已经发达成型的城市群,但良好的社会风气、优秀的文化传统、融洽的人 际关系可以吸引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来“长株潭”工作,可以用事业和感情稳定 人才,通过培养务实应用型人才,达到人才兴城的目的。 长株潭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兼具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 展特征。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软实力,响应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既关系到湖南自身发展,也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 需要,是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实践。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发展,能够为全国探索资 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提供示范,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 型城市化积累经验,为全国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做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提出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开发开放政策 日益普适化,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概念逐渐淡化。在此情况下,为了体现发挥 优势、重点开发和区别对待的区域发展战略,国家明确提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的发展战略,旨在深化改革开放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因此,研究“长 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意义。 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物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094 号 绪 论 第 3 页 质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与 物质。城市群的文化积淀、文化素养、文化特色、文化发展方向等都将对其发展 起巨大的能动作用。 2、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长株潭”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 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有区域代表性的、先进的文化必将对区域 的社会和谐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3、普遍联系原理: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运用普遍联系原理,坚持用联系的观 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承 认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 握事物的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在研究“长株潭”区域 文化软实力时应注意三地的相互联系,通过正确把握三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力促 三地文化和谐发展。 4、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关系原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局部,整体和局部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局部也制约着整体,甚 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研究“长株潭”区域文化 软实力时,要求我们既要树立三市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充分认识三地的整体性, 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协调性,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 发挥。 三、现实依据三、现实依据 近些年来,国家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部率先发展、 中部六省崛起的宏观发展战略。针对中部崛起战略,国家明确指出,中部六省要 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为依托,加速发展城市群和产业带,立足自身的自然资源、 地理区位和加工制造业优势加速崛起。中部六省相继提出中心城市群发展战略, 如山西的大太原战略、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战略、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战略、湖南的 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江西的环鄱阳湖城市群战略、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战略。近年 来,中部六省中心城市群建设已经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结构、发展模 式、信息流通、建设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在硬件建设方面相对发达国家的城市群 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尤为重要。“文化软实力”并 不“软”,它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文化软实力”的扩大会促进“硬实力”的增 绪 论 第 4 页 长。“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软实力是可以感知的、潜在的、隐性的力量。文化 软实力重在一个“软”字,这种软的力量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可以超越 时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软实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竞 争力,而且居于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是核心竞争力。硬实力固然重要,会在一定 时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那只是阶段性的作用,而不能居于核心竞争力的位置。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效力是渐进和长久的,而且更具弥漫扩散性,更决定于长远的 未来。 美国的五大湖城市群起步比较早,区域文化软力也比较强,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促进作用显著。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城市经济圈、滨海新 区、武汉三镇等都具自己的区域文化软实力,她对载体的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显 性和隐性作用。由此看来,文化软实力既源于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又是其综合实 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脱离综合实力的文化软实力,只有较弱文化软实力的综 合实力。文化软实力折射出区域城市群的发展潜力与蓝图,文化软实力较弱的城 市群就会缺少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因子。“长株潭”城市群能不能具有较高的社 会期望值,重要的是看她的文化软实力如何。 学术界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多在一国、一省、一市等,如法国文化软实力 战略研究(白锰.2009 年)、提升四川省软实力对策研究(张衔.2007 年)、 陕西电影提升三秦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王坤.2010 年)、 城市软实力分析 (宋芹.2010 年)、地方政府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以安徽毫州市 为例(任远远.2010 年)等。对区域城市群的研究尚不多见,对两型社会城市群 的研究更少。本文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进一 步深化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研究。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一、国外关于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约瑟夫奈 1990 年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软实力一文,首次将国家 的综合国力划分为两种,即硬实力和软实力。这种提法立刻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和热烈讨论,关于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研究随即开始,也形成了一些初步研究 成果,如(美)约瑟夫奈所著的硬权力与软权力、软实力:世界政治中 的成功之道、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法)马特拉所著的世界传播与文 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英)弗雷泽所著的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 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美)柯兰齐克所著的魅力攻势中国的软 实力如何改变世界、(美)考恩所著的创造性破坏: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英)约翰汤姆林森所著的全球化与文化等著作和文章陆续问世,在社会 绪 论 第 5 页 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 国家软实力的重中之重。尤其是“911”事件以后,针对美国软实力衰退和中国 软实力增强的讨论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国外对于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等问 题也存在不同看法,即使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也在不断的修改和 完善的过程中。所以从国外来看,尽管讨论很激烈,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是 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的著作不多。第二,研究的深度不 够,目前还处于一种摸索和探讨阶段。第三,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角度不够广 泛。第四,研究主要是探讨一个国家、省、市的文化软实力,针对区域性城市群 进行研究的很少。 二、国内关于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二、国内关于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在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不久,国内学者就开始关注和研究软实力 问题,并对软实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王沪宁在复旦学报1993 年第 3 期上 发表了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就软实力问题发 表看法。他认为:把文化看作一种软权力,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崭新概念。人们 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 形态等因素看作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实际上这些因素的发散性力量正使软权 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昆明长城中学2026届数学七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运城盐湖区七校联考2026届数学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股权转让意向的协议书
- 江苏省南通市示范初中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鉴定专家考试题库及答案
- 计算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复习试题集及答案
- 2025国家能源国华河北公司笔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中小学生课外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合同5篇
- 泳池管理合同5篇
- 古代希腊工艺美术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02课前小游戏-数字炸弹
- 项目经理职业生涯规划
- 2023年广东生物高考第18题光合作用说题课件
- 6社会体育导论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评课稿
- 中考英语作文预测(范文20篇)
- 选煤厂原煤分级筛技术操作规程
- 方物电子教室q2用户手册
- 消防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表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