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我国民事裁判瑕疵及其规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我国法律赋予了法官审判的权力,也赋予了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侵 犯或者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时进行诉讼的权利,不言而喻,当事人的权 利不仅仅是提起诉讼的权利, 还包括要求法官依法理性裁判的权利。 但是, 司法实践中,民事裁判瑕疵现象不能避免。本文尝试从界定民事瑕疵裁判 的表现类型出发,在详细剖析造成裁判瑕疵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其症结 所在,并且通过借鉴其他国家民事诉讼法对救济瑕疵的规定,并结合我国 国情和实际, 提出了增设瑕疵裁判补正程序, 完善现有规制裁判瑕疵途径, 以求很好的预防、减少民事裁判瑕疵的出现,并对作出瑕疵裁判的法官追 究责任进行惩处。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四大部分,约4万字。主要内容如下: 一、民事裁判瑕疵的界定与分类。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民事裁判瑕疵 的表现形式作类型化分析,重新界定瑕疵裁判的范围。本文民事裁判瑕疵 采广义的解释,是指享有审判权的法官进行民事裁判时因为其不法或不当 的行为造成了瑕疵, 它不仅指裁判上所谓的微小错误, 而且包括重大瑕疵。 既包括程序性的瑕疵也包括实体性的瑕疵,既包括不影响裁判效力的瑕 疵、可撤销的裁判瑕疵,也包括无效的裁判瑕疵。无效的民事判决比如对 以死者列当事人的判决和对没有起诉的案件作的判决,可撤销的民事裁判 瑕疵除了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情况外,还包括适用法律 错误、漏判、多判等不同的情形,不影响裁判效力的瑕疵比如裁判文书的 笔误等对当事人的权利不产生影响的判决。 二、民事裁判瑕疵的原因分析。该部分主要是从法官自身和法官之外 探讨产生民事裁判瑕疵现象的原因。其中,我国法官的人数很多,但是从 事裁判业务的法官却很少,而且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腐败现象严重是其中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司法权地方化,法官隶属的地方化、 经费来源的地方化都导致法官审判收到地方政府的制约,我国司法权行政 化,法院内部管理采取的是类似行政管理的体制,审判委员会的审批,使 审判委员会取代了法官和合议庭而成为大多数案件的权威裁判者,法官的 独立裁判权得不到保证,这是形成裁判瑕疵的重要原因。 三、现有规制民事裁判瑕疵的途径及其不足。该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 来阐述,首先,我国民事诉讼法主要是采用审级制度来救济裁判的瑕疵, 2 但是,这种方式根本没有对瑕疵进行分类,救济形式比较单一。而且也没 有对可撤销的瑕疵裁判除了民事诉讼法规定情形之外的情况、无效的判决 等规定程序救济。错案追究制和案件质量评查制度是司法实践中规制瑕疵 裁判的方式。前者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理论基础的不足,正当性缺失原 因等不但没有起到救济瑕疵裁判的目的,反而影响法官司法独立、司法权 威和办案的积极性。后者对规制裁判瑕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由于其自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评查的主体、范围、方式、结果的转化都 不能保证裁判瑕疵得到充分的救济。 四、我国民事裁判瑕疵规制制度的完善。该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 述。在民事诉讼程序上,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增设裁判补正程序,对于 不能通过上诉纠正的裁判瑕疵, 适用补正程序。 补正程序采用二审终审制, 依据当事人的选择,与上诉采用“双轨制”和“并轨制” 。其次就是从根 本上提高法官的素质,加强司法职业化进程。包括加快法官定额进程,精 简分流现有法官, 完善法官的遴选制度和管理制度, 对法官进行继续教育, 尤其是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减少行政和地方干预,保障法官独立审判 权。第三,完善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制度。建议吸收错案追究制的优势与案 件质量评查制度相结合。明确案件质量评查的性质是法院内部的对裁判的 一种监督制度,评查的主体是临时组成的专家组。专家库由由审判监督庭 人员、业务庭的法官、院外的法学专家组成。评查的对象依据审判独立的 基本要求,只能是生效的裁判。评查的方式笔者推荐四川省宜宾市中院的 做法,分为一般评查、专项评查、重点评查和督办督查案件。最后就是对 法官惩戒制度的完善,法官惩戒制度是对案件质量评查结果的承接。惩戒 的对象不仅包括违法违纪,还包括道德的失职行为以及违反法官职业典范 的行为,建立专门的法官惩戒机构和独立的法官惩戒及法官救济程序。 关键词:关键词:审判权 瑕疵裁判 法官惩戒 1 abstract it is provided by law that the judges has statutory right of adjudicating, while a party is entitled to start a suit when his civil right suffers infringement, or else, is at disputes with other parties. the partys right lies in his complaining in the court as well as demanding a reasonable judgment in the cour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however, in practice, flaws in civil adjudication happen. hereby, the author starts from defining the category of flaws in civil judgments, researching and discovering the reason behind and gives his suggestions for procedures for supplementing adjudications with flaw through consulting the similar civil procedures in remedying the flaws thereof, combined with our present situation in judiciary practices.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ivil judgment flaws, we need to provide through legislation that the judges should be liable for the flawed judgment he made. it is divided in four in this paper with a total of forty thousand words, mainly as: .on definition of flawed civil adjudication and its category. this part probes in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flaw in judgments and redefines its scope. generally, the flawed adjudications refer to those caused for the unlawful or improper act of the judges when deciding a case, including the slight mistakes and the major flaws which may be in the process as well as substantive. further, the flaws may be minor which doesnt harm the effectiveness of judgment such as the pen slips of written judgments, or which may be withdrawn such as the judgments that are overrode and ordered for a retrial by the court of appeal pursuant to our present civil procedures, besides the wrong law application, ignorance of claims and decisions beyond claims, or even invalid judgment such as the judgment on the deceased or the ones with no suits. .on reasons of flaws in civil judgment. this part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asons that produce the flaws from the angle of the judges and the external factors. on the one hand, the number of the judges are huge, while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em are capable of adjudicating and serious corruption happens among those with little professional ethics. on the other, the judi cure is 2 somehow seriously subject to the local authority as usually the judges are local and financed by local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 judi cure is interiorly organized as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therefore the adjudicating committee has largely replaced the judges and the collegiate panel in deciding complicated cases, which has also caused the flaws in civil judgment. . on regulations of the present flaws of civil adjudication and its deficiency. this part falls into three. first, our civil procedure mainly adopts the systems of different judicial levels to remedy the judging flaws. however, owing to the failure of classification in judgment flaws, the remedies have shown highly-unitary in that it doesnt involve the revocable flawed judges except for that provided by civil procedure law, or else the invalid adjudications. practically, we have two ways of the wrong cases blame and the cases review in regulating the flawed adjudications. however, for the former has the deficiency in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incorrect choice of valuation together with the absence of its justification, it has impacted the judges independence and authority and thereby their enthusiasm in cases has been greatly harmed, while for the latter, the problems like the reviewers qualification, reviewing area and methods and so forth has made it difficult to fully remedy the flawed judgment, though it has to some extent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regulating the adjudication flaws. . on perfection of remedying flaws in our civil judgments. first is to adopt the foreign advanced methods, supplementing the remedying process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flaws in the cases that cant be appealed at a higher court. this process comes to the final decision at the second-level court. second is to improve the judges qualification, enhancing the judi cure, which calls for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perfecting the profession through seriously selecting the professional judges and reducing the present judges group. we should particularly ensure the independence in the judi cure, minimizing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third is to perfect the reviewing of the cases. we could combine the system of wrong cases blame with reviewing of the cases, confirming that reviewing the cases is an interior method of the court, and the reviewers thereof is formed of temporary experts which can be supervising 3 personnel in the court, adjudicators, or law professors. the object subject to review is the decisions that have come to effect, an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the reviewing methods, like the operation with yibin intermediate court in sichuan, could be general review, special review, concentrated review and supervisory review. last is to perfect the institutions of punishment on the judges part. for this, a special organ should be formed and an independent blame and redress process should be stipulated concerning the judges act. key words: judicial right; flawed decision; judges blame 1 目目 录录 引引 言言 . 1 一、民事裁判瑕疵的界定与分类一、民事裁判瑕疵的界定与分类 . 3 (一)民事裁判瑕疵定义 . 3 1.我国民事裁判瑕疵的定义 . 3 2.国外关于裁判瑕疵的立法及学说 . 4 (二)民事裁判瑕疵的类型 . 6 二、民事裁判瑕疵的原因分析二、民事裁判瑕疵的原因分析 . 11 (一)我国裁判法官数量少,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 11 1.我国裁判法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 . 11 2.我国法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司法腐败严重 . 13 (二)法官裁判受地方和行政干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 . 15 1.司法权的地方化:法官独立得不到保障,裁判受限严重 . 16 2.司法权的行政化:法院对法官内部的干预 . 17 三、现有规制民事裁判瑕疵的途径及其不足三、现有规制民事裁判瑕疵的途径及其不足 . 19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裁判瑕疵的救济及不足 . 19 1.对于判决本身微小瑕疵的救济 . 19 2.适用法律错误的判决的救济 . 19 3.漏判问题的救济 . 20 4.多判问题的救济 . 21 (二)错案追究制对民事裁判瑕疵的救济及不足 . 21 1.“错案”的概念界定不清 . 22 2.错案追究制影响独立法官行使审判权 . 23 (三)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对民事裁判瑕疵的救济及不足 . 24 1.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对裁判瑕疵的救济作用 . 25 2.案件质量评查制度救济民事瑕疵的不足 . 26 四、我国民事裁判瑕疵规制方式的完善建议四、我国民事裁判瑕疵规制方式的完善建议 . 29 (一)吸收国外经验,增设裁判补正程序 . 29 2 (二)提高法官素质,加快司法职业化进程 . 31 1.加快法官定额进程,精简分流现有法官 . 32 2.完善我国法官的遴选制度和管理制度 . 32 3.完善我国法官的继续教育制度,尤其是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 . 33 4.减少行政和地方干预,保障法官独立审判权 . 35 (三)对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的完善建议 . 35 1.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的性质认定 . 36 2.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的实施主体 . 37 3.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的对象范围 . 37 4.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的实行方法 . 39 (四)对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完善建议 . 40 1.惩戒事由扩大化、法定化 . 41 2.建立专门的法官惩戒机构 . 41 3.完善独立的法官惩戒及法官救济程序 . 42 结结 语语 . 4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5 附附 录录 . 49 后后 记记 . 56 1 引引 言言 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出发,社会成员认识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集合 起来通过彼此之间的默契,把自己的权利交给国家。国家应担负保护社会 成员的义务,社会成员享有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诉权就是其中一项重要 的权利,当事人因自己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为其解决 纠纷时,裁判法官就应该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冲突,吸收诉讼不满,定纷 止争。如果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裁判瑕疵,而且这些瑕疵又不能及 时纠正, 就不但不能完满的解决纠纷, 反而会导致社会成员对司法的怀疑, 造成法律信仰的缺失。因此界定瑕疵裁判并做类型化分析,找出产生瑕疵 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完善规制机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研究意义,也能给予 法院一些实际且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民事裁判瑕疵是指享有审判权的法官进行民事裁判时因为其不法或 不当的行为造成了瑕疵, 作广义的解释, 它不仅指裁判上所谓的微小错误, 而且包括重大瑕疵。既包括程序性的瑕疵也包括实体性的瑕疵,既包括不 影响裁判效力的瑕疵、可撤销的裁判瑕疵,也包括无效的裁判瑕疵。对于 可撤销的民事判决,其中一部分比如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三款 和第四款规定: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 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原 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 审人民法院重审。这种瑕疵民事程序是采用审级制度来救济。但是可撤销 的民事瑕疵裁判不仅仅这两种,还包括比如适用法律错误、漏判、多判等 不同的情形,无效的民事判决比如对以死者列当事人的判决和对没有起诉 的案件作的判决等,这些瑕疵的救济民事程序有些设计不合理,有些根本 没有设置救济程序。对于这些问题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其的研究都很 少,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和了解的信息,民事诉讼法学界还没有学者 完整地对民事裁判瑕疵进行研究, 实践当中采取的纠正措施也仅限于错 案追究制和案件质量评查制度,但是,这两种制度自身就没有统一科学的 操作模式,实际作用有限。 本文立足于仅有的资料,提出了规制民事裁判瑕疵的建议,遏制瑕疵 裁判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提高法官素质,加强司法职业化进程,并且设立民 事瑕疵裁判补正程序从诉讼上提供救济,并对裁判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对 2 评查结果向法官惩戒制度转化。从而形成一整套的规制民事裁判瑕疵的制 度模式。国家赋予审判权的法官合法理性的对受理的民事案件进行裁判, 完满的解决纠纷,定纷止争是本文探讨民事瑕疵裁判要达到的目标。 3 一、一、民事裁判瑕疵的界定与分类民事裁判瑕疵的界定与分类 (一)民事裁判瑕疵定义(一)民事裁判瑕疵定义 1.1.我国民事裁判瑕疵我国民事裁判瑕疵的定义的定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 定,我国的人民法院享有民事案件的审判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 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 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 体和个人的干涉。 ” 审判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是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行为, 是法律和当事人共生互动的结果。审判行为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审 理行为、裁判行为、制裁行为、调解行为、决定行为等,本文仅仅研究裁 判行为。 裁判行为是指法院依据审判权对本案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纠纷作 出最终判断的行为,它是法院主要的诉讼行为。法院裁判行为必须建立在 根据事实并依据法律进行公正裁判的基础上。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其适用的 范围和方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一般而言, 判决行为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 其内容是对案件事实及权利义务关系予以确认和评判,是法官对具体案件 事实的认定和适用法律的动态过程,判决行为的静态结果体现为民事判决 书。这种行为建立在法律强制的基础上,最具强制力和权威性。裁定行为 是人民法院对有关民事诉讼程序问题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裁定事项有的 是完全的程序问题,比如:是否驳回起诉、是否准许撤诉、发回重审等。有 的裁定事项虽然涉及实体内容,但因其不是最后解决实体问题,所以仍然属 于程序性质,如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 瑕疵一词在汉语中仅指微小的错误。在学界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对法官 裁判瑕疵是指根据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裁判的瑕疵是指法律文 书误写、误算、诉讼费用漏写、误算和其它笔误。对于这些笔误,由法院 1 参见田平安主编: 民事诉讼法原理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41 页。 4 以判决予以更正。 2但是本文对民事裁判的瑕疵作宽泛的解释。 即民事裁判 瑕疵是指享有审判权的法官进行民事裁判时因为其不法或不当的行为造 成了瑕疵,它不仅指裁判上所谓的微小错误,而且包括重大瑕疵。既包括 程序性的瑕疵也包括实体性的瑕疵,既包括不影响裁判效力的瑕疵、可撤 销的裁判瑕疵,也包括无效的裁判瑕疵。具体的类型下文将详细阐述。 2.2.国外关于裁判瑕疵的立法及学说国外关于裁判瑕疵的立法及学说 国外许多国家都对裁判瑕疵作出了有关规定, 与我国相比德国、 日本、 法国、美国更完善一些。所以,有必要参考这些国家的法律来检视自身, 从而寻求规制裁判瑕疵的途径。 (1)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瑕疵类型的规定不仅仅包括判决 中的误写、误算或类似的错误,还包括判决的事实、提出的请求和裁判的 费用等。 德国民诉法法第319条规定: “判决中如有误写、误算或类似 的错误,法院得依职权随时更正之;更正可不经言词辩论裁判之;对于驳 回更正申请的裁定, 不得上诉。 对于宣誓更正的裁定, 可以提起即时抗告。 ” 第 320 条规定: “判决的事实部分由错误、脱落或矛盾之处时,可以在两 周期间内提出书状申请更正。申请后,应即指定言词辩论期日。法院裁判 时,无需调查证据。 ”第321条规定: “如果当事人一方在最初提出的或以 后更正的事实所主张的请求或附带请求的全部或一部,或者在裁判时的费 用的全部或一部,有脱漏时,可以申请作出追加裁判对原判决予以补充。 当事人提出追加裁判的请求,应当在原判决送达后两周的期间内向法院提 出书状。当事人提出申请后,法院应立即指定言词辩论期日。在为该期日 而传唤申请人的对方当事人时,应同时送达提起申请的书状。关于补充判 决的言词辩论只以诉讼中未终结的部分为标的。”3 (2)日本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对于更正裁判的时间和方式作出了详细的规 定。第256条第(1)款的规定: “当法院发现判决有违反法律时,限于宣 布判决之日一周之内,可以变更判决。但是,判决已确定或为变更判决而 对案件有必要进行重新辩论时,则不在此限。 ”第 257 条第(1)款规定: “判决如有误算、 误记或其它类似明显的错误时, 法院根据申请或依职权, 2 参见常怡主编: 比较民事诉讼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470 页。 3 参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谢怀栻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年版,第 79 页。 5 随时可以作出更正规定。 ”第258条第(1)款对丁法院作出裁判遗漏请求 的一部分时,对于该请求部分的诉讼,仍系属于该法院;第(2)款还规 定法院遗漏诉讼费用负担的裁判时,根据申请或依职权,应以裁判对该诉 讼费用的负担作出裁判,对此当事人可以即时抗告。4 (3)法国 法国新民事诉法典第 462 条规定: “判决在具体表述事实方面有 错误或有遗漏时,即使其已经产生既判力,仍可由作出判决的法院进行补 正,或者依据案卷所表明的问题或依道理,由已接受案卷的法院补正。 ” 第463条规定,法院对某一诉讼请求之要点漏于作出审理决策时,亦可对 其判决加以补充,但对其它请求要点而言,不得损及判决事由,但如有必 要重新确定各方当事人对各自诉讼主张所作的真正说明以及所提出的理 由, 不在此限。 法官作出补充判决后, 应当在原判决的原本或副本上载明。 补充判决与判决的法律效力相同,当事人对补充判决不服,只能像对判决 的不服一样,通过提起上诉的途径解决。此外,判决的补充还适用于两种 情况,即法官对当事人并未请求的事由已作裁判宣告,或者法官给予当事 人的裁判超过了当事人的请求,对此当事人可以通过提出补充判决申请予 以救济。5 (4)美国 美国民事诉讼规则第 60 条规定,对判决或命令的救济,及法院可以 依职权或任何当事人的申请并由法院命令作出通知后,随时更正在判决、 命令或法院记录其它部分的笔误和由于疏忽或遗漏出现的错误。 6在上述期 间,如果上诉被主诉法院在案件记录簿上登记之前,可以按上述方式更正 错误;如果已进行登记且在上诉中,可在上述法院同意后更正错误。第61 条对无害的错误进行了规定,证据的采纳或排除中的错误,以及裁定或命 令中的错误或瑕疵,或者法院或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作为或者不行为事项中 的错误或瑕疵,都不应成为允许重新审理的理由或撤销陪审团裁决的理由 或者撤销、更改以及中断判决或命令效力的理由。7 通过以上对外国民事裁判瑕疵的介绍,可见其范围明显大于我国。在 4 参见日本新民事诉讼法 ,白绿铉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第 56 页。 5 参见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 ,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年版,第 92 页。 6 英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则第 40012 条规定了判决和命令错误的补正,即法院可随时补正判决或命令中存在 的非故意错误或遗漏。 7 参见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 ,白绿铉、卞建林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年版,第 99 页。 6 我国,判决的瑕疵只限于判决的误写、误算等错误。例如,把原告的姓名、 住址写错等等。但是,在德国,还有对事实的更正、请求的漏判和诉讼费 用的分担等,在日本则有对判决违背法律的更正。另外,德国和日本还分 别对判决的补充作了规定,在我国则一般是通过二审程序给予调解,即一 审法院漏审了一审当事人的请求,当事人在二审中提出的,由二审法院予 以调解, 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在判决更正的程序方面, 德国、 日本的民诉法的规定,法院可以依申请或依职权更正错误的判决。在时间 上应当没有限制,可以随时更正,但是这种更正不同于通过改判行成的判 决。前者不涉及已有判决的既判力,而后者改判则影响一审的判决,是对 已有未生效判决的重新审理行成新的判决。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这个问题没 有作出明确规定。 (二)民事裁判瑕疵的类型(二)民事裁判瑕疵的类型 对于民事裁判瑕疵的类型,刘荣军学者 1999 年指出,法院诉讼行为 的瑕疵,可以分为裁判外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和裁判诉讼行为的瑕疵。 判外 的法院诉讼行为,包括诉讼文书的送达、 证据调查等。 这些行为一旦出现瑕 疵,就有可能影响到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实施以及权利的实现。例如,判决书 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当事人,将可能影响当事人上诉权利的行使,如果再以当 事人的上诉已过上诉期间等理由驳回上诉,就等于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 显然不仅违反程序法的规定,甚至也违反宪法的基本规定。 裁判的瑕疵是指 违背程序法规的规定而成立的裁判。除了裁判本身违反程序法的规定能够 引起裁判瑕疵的发生外,当事人诉讼行为以及法院在裁判外实施的行为如 果出现瑕疵,都可能成为引起裁判瑕疵生成的原因。8 这种划分显然属于简单的归类研究,刘荣军教授不是专门的讨论民事 裁判瑕疵,是讨论法院诉讼行为时做的阐述。法院的诉讼行为不仅仅包括 裁判行为,还包括诉讼指挥行为、证据调查行为等。 2004年,祁若冰、卢玉振学者吸收并发展了刘荣军学者的观点,提出 民事判决的瑕疵在理论上有两类: 一类是判决本身的瑕疵,另一类是作为 民事判决基础的诉讼行为的瑕疵而导致的判决的瑕疵。 判决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判决书本身的瑕疵包括四个方 面: 第一是判决书中有关技术性的错误。 如,判决书的打印和诉讼费用的计 8 参见刘荣军:“民事诉讼行为瑕疵及其处理”,中国法学,1999 年第 3 期,第 113 页。 7 算等。有关技术性的错误包括计算错误、笔误及其其它类明显的错误。第 二种是适用法律的错误。民事判决过程就是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真相的基 础上适用实体法的过程。在大陆法系的国家中主要表现为对有关民事制定 法的遵守,而在普通法系国家中则是对先例的遵守。由于,民事判决的作出 关系到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及纠纷的彻底解决,所以,适用法律 的错误必然使民事诉讼的目的得不到实现。第三种是判决的脱漏。判决的 脱漏,系指法院就应为裁判之事项,漏未裁判而言。第四种是超出当事人请 求范围的判决。9民事判决应该在当事人请求的基础上作出,不得超出当事 人的请求范围。 法国民事诉讼法第5条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法官应当对所 有的请求事项并且仅对所请求的事项为裁判宣告。10 民事判决的瑕疵除了判决本身违程序法的规定能够引起判决瑕疵的 以外,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以及法院在裁外实施的行为如果出现瑕疵,都可能 为引起判决瑕疵生成的原因。11在民诉讼中法院的行为和当事人的行为相 合共同构成了民事诉讼的基础,其中何一方发生错误, 都可以导致作为诉行 为结果出现瑕疵。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瑕疵。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中出现的瑕 疵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事人诉讼行为能力存在着欠缺; 诉讼行为内容 违法;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有瑕疵。当事人的意思瑕疵表现为欺诈、胁迫和 重大误解。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12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主要是指法院的 审理行为,即在审判程序中,法院就程序事项和实体事项进行审查核实的 行为。13法院的诉讼行为瑕疵将直接影响判决的执行,诉讼目的的实现, 所以相对于判决本身的误写、误算瑕疵更影响当事人的利益。 同样在 2004 年,鲁千晓、吴新梅诉讼程序公正论一书在论述程 序瑕疵时,提到了有关瑕疵类型划分的问题。书中观点认为瑕疵的类型依 所要求遵守的程序规则的要素不同可以分为: 违反期间和时限的程序瑕疵,是指诉讼法规定了严格的期间(如法院 内部关于流程管理制度规定的各个流程的操作时限和诉讼法规定的答辩 期、审判期、公告期、开庭通知及其它法律文书的送达期限和当事人准备 参加庭审的期限) ,限定法官操作程序必须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但由于 9 参见祁若冰、 卢玉振: “民事判决的瑕疵”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 第 4 期(总 第 62 期),第 86 页。 10 罗结珍,同前注 5,第 4 页。 11 参见廖永安: “法院诉讼行为要论” , 法学家 ,2003 年第 1 期,第 49 页。 12 祁若冰、卢玉振,同前注 9。 13 参见江伟: 民事诉讼法学 ,北京:中国人大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21 页。 8 法官主观方面的原因违反了这些规定而使得程序超时运作,但未造裁判不 公,对当事人的实体利益无损的,仅为程序瑕疵。如果法官取消答辩期、 公告期等法定期限以至剥夺了当事人的某项诉讼权利,则构成程序违法。 违反操作方式的裁判瑕疵,是指法官在具体环节的程序操作未按照规 范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造成的裁判瑕疵。如法官或法官允许其它诉讼主体 重复发问; 该当庭认证未当庭认证; 应当当庭举出的证据当事人提前提供; 法官调查取证违反“两人以上”的原则,当事人双方对该证据认可但该证 据对案件事实定性及裁判结果没有影响的;法官引导诉讼对抗过于消极 等,这些都是违反操作方式的裁判瑕疵之类。 违反操作主体要求的裁判瑕疵,是指各方诉讼主体相互在程序运作中 越俎代庖,交换位置实施本不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职责的诉讼行为,造成裁 判结果不当。如法官代替律师发问,应当由当事人亲自实施的对诉讼结局 没有重大影响的诉讼行为却由其诉讼代理人代为的,法官接受当事人要求 在法律文书上代签名字,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宣读的诉讼材料由法官或者书 记官代读等, 均为违反主体要求的裁判瑕疵。 法官与当事人进行对抗辩论, 也应属于广义的裁判瑕疵。 违反审判场合要求的裁判瑕疵,是指由于客观原因,法官进行某项诉 讼活动没有在诉讼法规定的特定场合,导致事实认定和裁判结果的不公。 如开庭审理未在审判法庭而在不规则的办公室进行,进行不必要的庭外调 查取证等。14 该观点也不是从民事裁判瑕疵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类的,而是程序瑕 疵的角度论述,但是依据本文的观点民事裁判的瑕疵不仅仅存在程序方 面,实体问题的裁判中同样存在瑕疵。15 2006年,曹书瑜在论民事瑕疵裁判的补正程序一文中提出,瑕疵 判决的表现类型,可以从三个方面区分:一是从瑕疵的表现形式方面,区 分为判决的笔误、程序方面存在瑕疵但又没有达到严重违反程序法规定应 该发回重审的程度、遗漏当事人诉请形成漏判或者超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灯塔有声课件报送
- 灯具种类介绍课件
- 濒危物种保护知识培训课件
- 京沪铁路考试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简单机械》定向攻克试卷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温度》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 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电与磁》定向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滚动电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专项测评试题(含解析)
- 2025护理规培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医理论培训课件大全
- GB/T 19024-2025质量管理体系面向质量结果的组织管理实现财务和经济效益的指南
- 纪检案件模拟方案(3篇)
- CJ/T 225-2011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
- 2025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单词(默写版)
- 酒店物品转卖协议书
- 工地禁酒免责协议书
- 肺癌健康医学科普
- 职业技术学校《酒店数字化营销》课程标准
- 2025年四级保健按摩师(脊柱按摩师)资格理论必背考试题库(附答案)
- 大学英语四级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