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诗人谈诗》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诗人谈诗》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诗人谈诗》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诗人谈诗》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诗人谈诗》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人谈诗学案诗人谈诗学习目标:1、品析原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2、理解评论,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学习重难点:1、阅读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2、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课前预习:1、了解文学的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2、了解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一种最为精粹的文学种类,它是文学之王。在文学的大家族中,它的历史最为悠久,它的传播范围也最为广泛。只有学会了领会、感受、体悟诗歌,才算是学会了欣赏文学,才算是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3、借助资料了解作者曾卓。曾卓,当代诗人。其诗富有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醇厚。代表作有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尤其老水手的歌为作者的抗鼎之作。鲁蔾,现代作家。历任天津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鹅毛集、红旗手等,还发表过小说、寓言等作品。4、给加点字注音。门槛()曙光()乍然()眺望()旷野()弓弦()山峦()笼罩()5、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身处黑暗的他对光明的渴求。师生双边活动:1、反复诵读诗歌。2、先不看作者的评价,把自己对诗的感受、体会、心得甚至困惑,用随文批注式写在书旁。3、小组交流。同学之间把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换,互相评价。把你们组的集体智慧展示给同学们。4、有没有那位同学的意见在小组内未得到认同,但现在心里仍然有些不服气的?可以将你的观点说给大家听一听吗?5、小结:对同学的评价做出点评归纳总结。6、读曾卓的评论。把你认为与作者的见解不同的可以拿来共同鉴赏。将自己的见解与作者的评价比较,看看自己与作者相差多少,相同的是哪些,哪些不及作者,哪些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加以纠正。说一说他的评论比我们的分析丰富深刻的地方有哪些?7、联系原诗,说一说曾卓的评论为何会如此深刻透辟?抓住要旨,体味意境;展开联想,丰富内涵;联系时代,深化主题。8、小结: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这篇对鲁蓠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却以其精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学习诗歌评论的一些常识做出了榜样。9、再读原诗,品味涵咏小结:领略了诗的意境之美,今后在赏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与作者近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宁静深沉的、也许是冷清肃杀的、也许是喧闹盎然的,我们要通过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10、尝试赏析,学写评论自读余光中的乡愁,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写一篇评论中学生谈诗。要求:1、对诗的理解要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2、要进入诗的意境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联想,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3、要做到简练明晰。板书设计:宁静月光沉睡动中有静意境深沉深夜压静中有动教学反思:巩固提高:一、新课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曙光()(2)乍然()(3)弓弦()(4)山峦()(5)旷野()(6)笼罩()(7)门槛()(8)眺望()2、填空。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作者是当代诗人。本文是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对的的评论。代表作有。二、阅读提升:3、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回答问题。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不久,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1)诗歌善用虚实并用的手法,从诗中找出一处虚写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诗歌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认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3)说说下面形象的深刻含义。深夜:黎明:(4)指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月光流进门槛()有星流过旷野去()河岸被山影压着()4、下面这首泥土也是鲁藜的作品,试揣摩该诗欲借泥土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泥土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5、文章开头写道:“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对这句话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一般人不很了解这一首诗。B、说明这一首诗的表现手法比较特别。C、说明这一首诗的主题思想比较深沉。D、说明我对这一首诗有独特的感受。6、下面一段话描述了诗歌中的一些诗句的意境,说说加横线的句子,描述的是哪一句诗。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的山峦的巨大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对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7、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从门槛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认为是霜。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1)作者说“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认为是霜”,这里指的是哪一首诗?请默写在下面。(2)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文中提到李白和鲁藜都对月光产生了错觉,但又有些不同,你能说说不同在哪里吗?8、你能说说评论者曾卓为什么会偏爱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吗?十五、诗人谈诗参考答案:1、略。2、曾卓鲁藜一个深夜的记忆3、(1)略。(2)略。(3)深夜:既指自然界的深夜,却又颇含深意,指的是当时中国还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黎明:指的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4)“流”字以动写静,表现了月光的柔美。“流”就是“划”的意思,以动写出了夜的宁静,也写出了星星的美,告诉我们,夜虽深,但在行进,黎明终将到来。“压”有一种沉重感和压抑感,表现出山峦黑影的巨大和夜的宁静,体现诗人对黎明的渴望。4、这首诗是告诫人们要甘于做普普通通的人,做实实在在的事,不要孤芳自赏,不要自视太高。5、D6、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7、(1)略。(2)李白误以为月光是霜,鲁藜误以为月光是阳光;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对家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