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doc_第1页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doc_第2页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doc_第3页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doc_第4页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梯曳引机的作用、类型P19作用:电梯曳引系统的功能是输出动力和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曳引机作用为电梯运行提供动力。类型:有齿轮曳引机(蜗杆减速器曳引机、齿轮减速器曳引机、行星齿轮减速器曳引机)、无齿轮曳引机、带传动曳引机曳引绳槽的种类、特点P23在电梯中常见的绳槽形状有半圆槽、带切口槽和楔形槽三种。半圆槽:半圆绳槽与钢丝绳形状相似,与钢丝绳接触面积最大,对钢丝绳挤压力较小,钢丝绳在绳槽中变形小,摩擦小,利于延长钢丝绳和曳引轮寿命,但其当量摩擦系数小,绳易打滑。带切口半圆槽(凹形槽):在半 圆槽底部切制了一个锲形槽,使钢丝绳在沟槽处发生弹性形变,一部分锲入槽中,使当量摩擦系数大大增加。锲形槽(V形槽):槽形于钢丝绳接触面积较小,槽形两侧对钢丝绳产生很大的挤压力,单位面积压力较大钢丝绳变形大,使其产生较大的当量摩擦系数,可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但使绳槽与钢丝绳之间的磨损比较严重。电梯平层时制动器的原理P25: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处于静止状态时,曳引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的线圈中均无电流通过,这是因电磁铁间没有吸引力,制动瓦块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将制动轮抱紧,保证电梯不工作。当曳引电动机通电旋转的瞬间,制动电磁铁线圈同时通上电流,电磁铁芯迅速磁化吸合,带动制动臂使其克服制动弹簧的作用力,制动瓦块张开,与制动轮完全脱离,电梯得以运行。当电梯轿厢到达所需停站时,曳引电动机失电、制动电磁铁铁圈同时失电,电磁铁芯中磁力迅速消失, 电磁铁芯在制动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制动臂复位 ,使制动瓦块再次将制动轮抱住,电梯停止工作。电梯上下跑时超越保护类型、作用:三对开关,终端 终端换速、终端极限P64、73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保护装置:强迫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分别起到强迫减速、切断控制电路、切断动力电源三级保护。强迫换速开关是防止越程的第一层保护,一般设在端站正常换速开关之后。限位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二层保护,当轿厢在端站没有停层而触动限位开关时,立即切断方向控制电路使电梯停止运行。极限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三层保护,当限位开关动作后电梯仍不能停止运行,则触动极限开关切断电路,是驱动主机和制动器失电,电梯停止运转。曳引绳张紧力不平衡时有什么现象,如何调节P31现象:各绳槽的磨损不均匀 调节方法:采用均衡受力装置安全回路开关类型机房:控制屏急停开关、相序继电器、热继电器、限速器开关 井道:上极限开关、下极限开关 地坑:断绳保护开关、地坑检修箱急停开关、缓冲器开关轿内:操纵箱急停开关轿顶: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轿顶检修箱急停开关轿厢顶部检修操作装置(作用、规定)P83作用:控制检修和维护的运行状态规定:检修运行时应取消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操作,轿厢的运行依靠持续按压方向操作按钮操纵,轿厢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0.63 m/s,门的开关也由持续按压开关按钮控制,检修运行时,所有的安全装置均有效,所以检修运行时不能开着门走梯的。 电梯电气安全装置中直接触电防护措施P86直接触电防护。绝缘是防止发生直接触电和电气短路的基本措施。要求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必需大于1000/V,并且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不得小于0.5M;其他照明、控制、信号等电路不得小于0.25 M.在机房、滑轮间、底坑和骄顶,各种电气设备必须有罩壳,所有电线的绝缘外皮必须伸入罩壳不得有带电金属裸漏在外 。罩壳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X,可防止直径大于1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也就是手指不能伸入。控制电路和安全电路导体之间及导体对地的电压等级应不大于250V.机房、滑轮间、骄顶、底坑应有安全电压插座,由不受主开关控制的安全变压器供电,其电源与线路均应与电梯其他供电系统及大地隔绝。门机变频驱动原理P49新型变频同步门机采用同步齿形带传输动力。圆弧齿同步齿形带,与同步门刀、门吊板连接;变频门机的运转带动同步齿形带、门刀及吊板,实现开门动作。交流双速电梯启动过程、制动过程P119 (缺图)启动过程:当SK或XK以及KK闭合时,电动机在定子回路串电抗器LJ情况下启动,此时电动机工作在图所示的人为特性2上。由于启动转矩大于敷在转矩,所以电动机转速由A点沿曲线2上升。随转速n上升,动态转矩增大,加速度也随之增大,当转速时,电动机转矩达到最大值。此后,随转矩n上升,转矩有所下降。当电梯启动延时23s之后,动态工作点移到C点,此时控制电路控制加速接触器1K闭合,将启动电抗器LJ短路,电动机就工作在自然抗性曲线1上。如忽略电动机定子回路的过渡过程,则由于机械惯性,速度不能突变,使动态工作点由C跳到点,再沿特性曲线1加速到Q点,此时动态转矩为零,电动机便以额定转速稳速运行,完成了按时间原则的启动过程。制动过程:当电梯到达停靠站之前,由井道感应器发出减速信号,通过控制电路使快速绕组接触器KK释放,慢速绕组接触器MK闭合。为了限制制动电流的冲击,此时电动机定子回路串入了电抗器LZ和电阻R。电动机进入机械特性第象限,处于发电制动状态,如图所示,由于运动系统的惯性,工作点由特性1的Q点跳到特性3的D点。当工作点沿特性3移到B点时,制动转矩最大。之后,制动转矩减小。当工作点到达E点时,为提高制动效率,按时间原则,先使接触器2K闭合,将电阻R短路,动态工作点随之移动到人为特性4上的E点,使制动转矩发生跳变;当工作点移到F点时,继而使接触器3K闭合,将限流阻抗全部短路,工作点便跳到特性曲线5上的F点,电动机便沿特性曲线5继续减速运行。这一阶段一直将高速时积蓄的能量回馈给电网。直到越过低速时的同步转速n0以后,工作点稳定在Q点。这一阶段经历24s,在运行速度曲线上出现了低速爬行段,如图4-21所示。在Q点稳速运行23s之后,便断电抱闸停梯,实现了低速平层。恒磁通变频调速原理P133矢量变频控制原理P146上行下行客流高峰+顶峰的程序特征及控制策略(群控)P212 上行客流顶峰工作程序(JST)的交通特征是从基站向上去的乘客特别拥挤,需要电梯迅速地将大量乘客运送至大楼各层站;而这时层站之间的相互交通很少,下到底层的乘客也很少。在这个程序中,采用的调度原则是把各台电梯按到达底层(基站)的顺序选为“先行梯”,先行梯设于厅外及轿内“此梯先行”信号灯闪动,并发出音响信号,以吸引乘客迅速进入轿厢,直至电梯启动后声、光信号停止。在运行过程中,电梯的停站仅由轿内指令决定,厅外召唤信号不能拦截电梯。其他程序及其调度方式也是根据某一种交通特征来设计的。 下行客流高峰工作程序(JXD)的交通特征是客流强度很大,由各层站之间到底层的乘客很多,而层站间相互往来以及向上的乘客很少。在该程序中,常出现向下的轿厢在高区楼层已经满载的情况,使低区楼层的乘客等待电梯的时间增加。为有效地消除这种现象,系统将梯群投入“分区运行”的状态,即把大楼分为高楼层区和低楼层区2个区域,同时将电梯分为2组。每组2台电梯分别运行于所属的区域内。高区梯优先应答高区内隔层的向下召唤信号,同时也接受轿内乘客的指令信号。高区电梯从基站向上行驶后,顺向应答所有的向上召唤信号。低区电梯主要应答低区内各层站的向下召唤信号,不应答所有向上的召唤信号。但也允许在轿厢指令的作用下上升至高区。低区梯从基站向上行驶后,如无高区轿内指令存在,则在上升到地区的最高层后即反向向下行驶;如有高区的轿厢指令存在,则在高区最高轿厢指令返回的作用下,反向向下行驶。无论高区梯、低区梯,当轿厢到达基站时,立即向上行驶,当低区梯到达基站时,“此梯先行”信号灯熄灭。电梯布置基本要求P239电梯要设置在进入大楼的人容易看到,且离出入口进的地方。百货商场的电梯最 好集中布置在售货大厅或一端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群控电梯,应在大楼内集中布置,不要分散布置(消防电梯除外)。直线并列电梯不应超过4台,5-8台电梯可排成两排在厅门处面对面设置,8台以上电梯一般排成凹形 。为乘客方便,大楼主要通道应有指引侯梯厅位置的指示牌,侯梯厅内,电梯与电梯之间不要有柱子等突出物,应避免轿厢出入口缩进,不同服务层的2组电梯布置在一起,应在后梯厅入口与侯梯厅内标明各自服务楼层,以防乘错造成干扰,群控梯组除首层可设轿厢位置显示器外,其余各候梯厅不要设置,否则容易引起乘客误解。若大厅出入口设在上下相邻的两层(如地下有停车场、地铁、商店等)则电梯基站应设在上层,不设在地下层。对于超高层建筑电梯一般集中布置在大楼中央,采用分区或分层的方法。医院乘客电梯和病床电梯应分开布置,以助于保持医疗通道畅通,提高输送效率。对旅馆和住宅楼,应使电梯的井道和机房远离住室(井道旁是楼梯或非住室)以避免噪声干扰住室,必要时可考虑采用隔声材料。电梯布置应与大楼的结构布置相协调。候梯厅的结构布置应便于层门防火。电梯PLC自动选向控制过程(看程序 )P185 电梯的自动选项通常是通过设置在控制回路中的方向继电器来实现。为了自动选向,在控制线路中设置了上行方向继电器SFJ和下行方向继电器XFJ。此外,在线路中将各层的楼层辅助继电器常闭触点iFJ1、iFJ2联成串联控制链,接于上行方向继电器SFJ和下行方向继电器XFJ的线圈回路。同时,将各层的轿内指令继电器触点iJ1与本层的IFJ1和iFJ2接成T形电路,如图5-30虚线框所示。 设电梯停在二楼,则2FJ吸合,使2FJ1和2FJ2开断。这时,当有高于二层的楼层指令,即有(2+i)J1闭合时,只能使上行方向继电器SFJ吸合,而下行方向继电器XFJ处于释放状态,则电梯自动选上行方向。例如:操作人员按下三楼内指令按钮,则3J吸合,支路3J13FJ14FJ24FJ15FJ25FJ1XQJ2XC1XFJ2SFJ导通,使SFJ吸合,电梯选上行方向。 当电梯在二楼时,如果既有上选层指令又有下选层指令,例如,4J、5J和1J吸合时,由于在SFJ和XFJ线圈回路中有互锁触点XFJ1和SFJ2,则指令动作在先者,就现行选向。令4J指令早于其他指令,则先选上行,SFJ吸合,使SFJ2开断,XFJ处于释放状态。因此,只带电梯到达五楼,5J释放,使SFJ释放后才能选下行方向。平均间隙时间、平均行程时间的意义P227平均间隙时间(AI):每相邻两台电梯到达门厅的时间差的统计平均值,它在大体上表征了乘客的平均候梯时间。平均形成时间(AP):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