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_第1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_第2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_第3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但愿人长久解读一情感“补白”,宣泄作者的情怀“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有时作者将这种情感蕴藏在字里行间,有时作者将这种情感欲言又止,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空白。我们只有挖掘出这个空白,把情感点化出来,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笔者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在品读“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这段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想像苏轼兄弟俩小时候读书、玩耍的情景,然后进行情感诱发:“是啊,在这中秋之夜,苏轼看到别人合家团聚,而自己却与弟弟天各一方,于是他月下遥望远方,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有的学生说:“我的好弟弟呀,小时候,都是哥哥我来照顾你,可是你在他乡过得还好吗?”有的学生说:“贤弟,还记得我们当年一起去踏春寻觅、一起去河边垂钓、一起来吟诗作对的情景吗?”此时,学生已分不清自己是课文中的角色还是现实生活的我了,从而进入“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心,即为我之心”的境地。既然言语作品提供的只是一个意义框架,既然作品意义在文本中只是一种潜在和可能,那么,对课文的解读就要发挥我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认识课文的召唤性,寻找课文意义的“空白”与“未定点”。当然,我们的学生无论是生活的体验还是知识的积淀都尚有欠缺,“补白”还需我们加以引导与扶助。我们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发掘文本所蕴涵的资源,“补白”文本对我们昭示、期待的内容,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生命的桥梁,才能让这一个个抽象的、无生命的铅字化作一个个跳跃的、灵动的音符。解读二四月间,我来到了杭州西湖,漫步苏堤,拂柳依依,鸟语花香。一派烂漫中倾听导游讲述当年苏轼率众筑堤之事,一时神游干年,对苏公一腔跳跃的热情感慨不已。真个是不知我觅苏公,还是苏公顾我,不经意间,又一次邂逅课文但愿人长久,让我再一次与之相近,相亲。于是,阅读此文,成为一种快乐的接受,成为一种心智的感怀。感怀一:手足之亲情切切纵览一番古今文史,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的手足情谊是能让我们的目光久久凝伫的。他们自幼“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手足情深”自不必说。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运更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罹难。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1074年,苏轼由繁华的杭州调到荒凉的密州(今山东诸城),目的就是为了能与弟弟相距更近一些。当时的苏辙在济南为官。原以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弟弟,一叙愁肠,哪知,苏轼来到密州时,面对的是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惨淡景象。凭借文人的良知,他无暇嗟叹命运多舛,也顾不得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等外界的一切归于平静之后,那一个“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圆夜,不由自主地成为了苏轼情感喷发的出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皓月,这欢聚的场面怎能不让诗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触景生情,情动辞发,挥笔写就水调歌头,一泄思亲的惆怅与伤怀。这种思亲的伤感穿透了字里行间。看呐,“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一个“又”字几多无奈,一个“!”几许情伤。“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恼月、怨月、质月怎样的放肆才能释解满腔的思念呢?再看第五自然段,那一个接着一个的“!”呀。纵然是在求解脱,求豁达,却又如何说解便能解得了的。子由呀,就让我们把彼此的思念藏在心底,让这一轮明月无声地传递吧。 像这样的情深意长,苏轼兄弟的许多诗词中都有咏叹。和子由渑池怀旧、戏子由以及“兄唱弟随”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及再后来的西江月,无不生动地表现了苏轼兄弟亲密无间的手足情。最为感人肺腑的是“乌台诗案”后,苏轼被囚,在狱中写下的绝笔。那是两首七律,诗中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没有对冤屈的喋喋抱怨,萦绕不散的唯有那浓浓的亲情和对子由的留恋:“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再给来生未了因。”沉甸甸的忧伤与沉甸甸的情谊交织在一起,让人猝然心碎,不忍再读。 一千多年前的这一段兄弟真情,正如我的兄弟姐妹中所说:“兄弟姐妹本是天上的雪花,谁也不认识谁;落在了地上,就融在一起,化成了水,永远不分开了。”感怀二:词境旷达意悠悠解读但愿人长久,便离不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观苏轼一生,高潮和低谷相伴而生。有过春风得意,做过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也有过命乖运蹇,屡遭贬谪,甚至还有过“乌台诗案”的株连。可以说,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品尝过,人生各个层次的心境他都感受过。人生万象融会在他那聪颖的心田里,福祸无常的人生际遇又给他隐隐约约的暗示。于是,他便默默地领悟到什么。这不仅仅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政治阴谋的倾轧,不仅仅是“朝为朝中郎,暮为田舍翁”的官场沉浮,而是对生命意义的询问,是对人生在世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究竟为了什么的怅惘。就如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思考的那样,多少豪杰,雄姿英发,如公谨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灰”,何等潇洒,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切都化为泡影。苏轼以他那敏慧的心灵,触摸到了人生的终极命题。这是人类的司芬克斯之谜,苏轼自然无法作出解答,他迷茫,顿觉人生的空漠。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就是这种心曲的独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词咏月怀人中,寄托了苏轼对生活的感喟和思考。想乘风归去,超越尘世,但又暗自彷徨,担心难耐那份清冷和孤寂。重又与月默默对视,愁绪又起,月真是不解人意,“无情”得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让人徒生遗憾与惋惜。有什么办法呢?惟有“转念”,自我解脱而已:“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既然如此,那就用坦然的态度来对待自古难全的事情,祝福天下人“美好的感情常留心间”。此时心绪似乎归于宁静达观,但那份自我排解下的苍凉依然能感受出。这的确是人类一段最迷茫最深厚的感情,他使苏轼摆脱政治层面和仕途层面,凌驾于宇宙万象之上,在一个更高的支点上来审视人生,感受到先觉者的幽冷和孤独。然而,他能以坦然的态度来审视人生的空漠,以天真的乐观悟化这份凄凉,这是苏轼的本事。人,可以逃离政治,但人不可逃离人生,不可能逃离人生的悲欢,既如此,不如坦然地平静地接受。这便是苏轼,便是千古名篇空漠叹惋而又旷达飘逸的魅力所在,便是中国古典文化久远的精髓所在。 感怀三:千古名篇浅显出在阅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在走近苏轼的这一段心路中,我会常常忘却眼前摆着的是一篇小学四年级的教材。待从遐想中将目光收回到但愿人长久一文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赞叹改编的人。首先,题目好。“但愿人长久”,从词中化来,既是苏轼对子由的心愿,也是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福。待细细读过一遭后,谁又能不为苏轼折服,谁又能说,“但愿人长久”不是后人缅怀这一千年文化的伟人而在真诚地祈福?其次,构思好。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后“宽慰”,以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更把叙述的重点落在思念弟弟的有感而发上,无论是前半部分的介绍,还是后半部分苏轼的心灵独白,以及最后词的撷要呈现,都显得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而有关这首词其他所要表现的、反映的,都简去、略去。这样删减的用意,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可接受度出发,顺承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以使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名篇在这一年龄段得到更好的诠释。那么编者在编撰此文时,是不是就只取此枝叶而弃其他于不顾呢?非也。教材中有几处细节,颇值得深思。一是两处“”。“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苏轼怨月,还会感慨些什么呢?如果对苏轼的经历了解的更多,他又会生发什么样的感叹呢?这是一处。另一处在文末,“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吟诵的诗句文中只取了最后两句,那么省略的部分是什么Z学生一定有求解的渴望。从这两处省略号,就能看出编者作此文余外的匠心,它们是引领学生继续探究的契机。 第二处细节是文中的几个词。一是“心绪不宁”,思念弟弟到“心绪不宁”,“怎么也睡不着”,转而要埋怨月亮,可见这一份情感的深厚非一般能比。这该是怎样的一份手足情呢?二是“转念”一词,古往今来,浩渺的诗词流中,有几人能与愁肠百结中倏忽一转念,而旷达、彻悟?惟苏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