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审级制度研究.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审级制度研究.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审级制度研究.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审级制度研究.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审级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审级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审级制度是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院制度的支柱性制度。作者以审级制度 的功能和价值为视角, 通过对国外审级制度的宏观考察和对我国审级制度运行现状的审 视, 就我国现行审级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 本文分为四部分, 约六万字 (含脚注) 。 第一部分为审级制度基本原理。作者首先对刑事审级制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 刑事审级制度指一国法律所规定的刑事审判机关在纵向组织体系上的层次划分以及刑 事案件在经历几级法院审理后始发生裁判效力的诉讼制度。其次,对审级制度的功能进 行了剖析。认为审级制度具有纠正裁判错误、统一法律适用、吸收当事人不满和程序制 约功能。最后,对审级制度蕴含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刑事审级制度内含公正和效率 二大价值。文章对这二大价值在刑事审级制度中是如何彰显作了阐释,并就如何协调这 二大价值间的冲突作了分析。 第二部分为域外刑事审级制度的考察。文章从审级制度的静态(法院的纵向设置) 和动态(主要是刑事上诉程序)两个方面考察了英、美、法、德四国的刑事审级制度, 总结并分析了英美和大陆法系审级制度的差异与共同之处。 作者认为西方各国以审判独 立为理念的法院设置制度、两审终审与三审终审相结合的多层次审级制度、由高审级法 院只针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审查的制度很好的实现了审级制度诸功能和价值间的平衡, 适合现代司法的要求,值得我国借鉴。 第三部分为中国刑事审级制度的审视。 作者首先对中国审级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了 考察。指出我国在清末改制至建国之初曾对审级制度的改革做过积极的探索,这一期间 确立过不同形式的多元化审级结构。其次,对我国为什么在建国后采用两审终审制的原 因作了分析。认为建国之后我国之所以最终确立两审终审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成 因。再次,对我国现行的刑事审级制度进行了审视。作者从我国刑事再审的频繁启动为 切入点, 以审级制度的基本原理为考察基点对我国两审制审的刑事审级结构逐一进行问 诊,认为我国现行的两审终审制已经走入困局,改革已刻不容缓。 第四部分为刑事审级制度的改革。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指出我国 刑事审级制度改革面临价值平衡和审判独立两大难题。其次,对我国学界审级制度改革 的争点进行了归纳和简单分析。作者在评析几种学说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观点,认为 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建构的基本思路分为两个方面, 在法院纵向组织设置层面应以现行的 基本结构为支撑,在案件的动态运行上宜采两审制为主体、三审制为辅的多元化审级模 式。最后,对具体如何改革我国的刑事审级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这是本文的落脚点, 也是其重心所在。 作者认为改革的步骤应该循序渐进: (1)对法院司法功能和审判管辖权进行重新定 位。三审制下初审和上诉审法院间可以尝试进行事实审和法律审这样的职能分层,把高 ii 级法院和最高法院的一审管辖权剥离出来并将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的一审管辖权予以 重新配置。 这样的重新定位将有助于高审级法院顺利完成上诉审程序的功能从而实现法 律的统一适用。 (2)完成多元制审级结构下上诉审程序的改造。上诉审程序在审级制度 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因此对上诉审程序的改造成为刑事审级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 一环。为此,作者主要从上诉案件的数量控制、上诉审的审理范围、上诉审的审判方式、 死刑案件的上诉审程序四个方面对刑事上诉审程序的改造进行了分析。 (3)做好刑事审 级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刑事审级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改革关联到法院制 度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做好相关的制度配套。作者言及的配套措施是:建立司法经费 的全国统筹制度为审判独立支招,取消内部请示制度、改革法院审判委员会、完善错案 追究制度以还原上诉审程序的正常功能并为法官的个人独立扫除障碍, 改革刑事再审制 度使当事人(采广义)的救济回归到正常的审级制度之内,建立中国式的判例指导制度 为法官的办案提供知识积累并使法律的统一适用成为可能。 关键词:审级制度;法律审;三审制 iii abstract the trial leve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litig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the court system. in view of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the trial level system,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preliminary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present trial level system of china after a macro-perspective on trial level system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an analysis into the status of the trial-level system in china.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 about 60,000 words. part one i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trial level system. firstly, the author defines the conception of the trial level system, pointing out that the criminal trial system is a litigation system which concludes the hierarchy division of criminal judicial organs in the vertical organizations in the law of the state and a judgment of a criminal case becoming effective after trial of several tiered court. second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functions of the trial-level system, insisting that the trial level system has the functions of correcting errors in judgments, unify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w, absorbing the dissatisfaction of parties and procedural restriction. finally, the author claims that the trial-level system contains the great values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displaying of these two values in the criminal trial system and analyses how to co-ordinat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se two values. part two is the research into extraterritorial criminal trial level 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and commonalities between the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and civil law system by investigating the criminal trial-level system of four countries of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and germany by analyzing the static (the vertical settings of courts)and dynamic (criminal appeals procedures mainly)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ial-level system. the author claims that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ourt system under the concept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multi-level trial system that combines two-tiered and three-tiered system and the system that superior court only reviews into the issues of legal application have all achieve balances between the values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trial level system, all of which are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justice and worth our learning. part three is the examination into chinas criminal trial-level system. firstly, the history of the trial-level system of china is studied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china has actively explored ways to reform the trial level system from the late-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days and has established different forms of diversified trial structure during the period. secondly, the reason why new china adopts two-tiered system has been analyzed, including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auses. then, taking the frequent starting of the criminal retrial iv system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two-tiered system in the criminal trial structure one by one on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trial-level system ,thinking that chinas current two-tiered system is in dilemma and the reform brooks no delay. part four, which discusses from three aspects, is the reform of the criminal trial level system. firstly, the author point out the two difficult problems on the balance of all the values and judicial independence that the reform of chinas criminal trial level system confronts. secondly, the academia disputes on the reform of chinas trial level system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author has established his own view by analyzing these disputes. the basic idea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conclude two aspects, namely the vertical organizations of the courts should be set up in the support of the current fundamental structure and in the dynamic operation of cases the diversified trial mode in which the two-tiered system is the main one and the three-tiered system as assistant is more suitable. finally, the article has provided the specific plan of reform of chinas criminal trial-level system, which is the final goal and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sists that the reform should be gradual: (1) re-positioning the judicial function of courts and the jurisdiction rights. under the three-tiered system the functions of trial of facts and trial of law could be divided between the courts of first instance and appeals trial, stripping the first instance jurisdiction out of the high court and the supreme court and re-configurating the first instance jurisdiction between the intermediate court and the grassroots court. this will help the high-level trial court to realize her function of appeal trial procedures and to achieve the uniform application of the law. (2) comple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ppeal trial procedures under the multi-trial level structure. as the appeal procedure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trial-level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ppeal trial procedures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step in the criminal trial system reform. therefor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riminal trial system, the author mainly analyses from aspects of the number control of the appeal cases, the scope of the appeal trial procedure, the trial mode and the death penalty case in the appeal procedures. (3) do well in the related measures of the criminal trial system. the reform of the criminal trial level system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relevant to all aspects of the court system, so a good job should be done in the related system. measures that the author has talked about are as follows: establishing a co-ordinate system of judicial funds in the whole country to supply ways to realize trial independence; abolishing internal referrals system, reforming the judicial committee of the courts, improving the misjudged case investigation system , restoring the normal function of the appeal procedures to remove the obstacles of the personal independence that the judges confront; transforming the criminal retrial system to realize the v normal relief to parties, and establishing a case guidance system of china to provide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for judges to handle cases and make the uniform application of the law be possible. key words:番茄花园5 level system;law trial;three instance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引 言 刑事审级制度是一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 到司法的统一性、正义性、终局性和权威性的实现。刑事审级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受制于 特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反映出特定的司法观念和司法正义的实现途径。 我国现行刑事审级制度普遍实行两审终审制,主要考虑了几个因素:其一,诉讼效 率,试图以两审终审尽快终结审理,以提高诉讼效率,因而没有采取许多国家三审终审 的做法;其二,三审制的成本过高,我国不具备实行三审制的现实条件;其三,我国再 审制度发达,弥补了两审制的不足,可以保证裁判的公正。但是,现行的两审终审制是 否真的能体现公正和效率,是否符合我国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日益成为学术界和司法界 所关注的焦点。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以及法治理论水平的提高, 学界加快了对刑事审级制度研 究的步伐。 学者们, 尤其是一大批年轻的学者在前人基础上对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比如傅郁林博士、顾永忠博士、尹丽华博士,他们的研究已经 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提出了有关建构刑事三审上诉程序的设想。应该说,是否需要建构 三审制是正常的学术之争,但敢于向权威质疑和挑战本身就是一种勇气,而且学术也只 有在坚持这样的信念下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笔者曾经对刑事二审程序做过一些思考, 发现我国刑事上诉程序中的诸多制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 这导致上诉审程序流于形 式,严重有损于裁判的公平与正义,而且当事人不断上访导致再审的频繁启动也使得诉 讼变得低效率,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笔者发现这些制度,诸如法院内部案件请示制 度、全面审查制度,尤其是再审程序的滥用不能不说与我国现行的四级两审制有关,或 者换言之,现行审判制度中很多弊端都可从我国审级制度中找到“痛苦的”的根源。 为此,笔者以“刑事审级制度研究”为题,首先从刑事审级制度的概念入手,探究 了审级制度的基本原理,接着考察了两大法系典型国家审级制度的基本情况,并对我国 现行四级两审的刑事审级制度进行了审视, 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基 本设想。 2 第 1 章 刑事审级制度基本原理 1.1 刑事审级制度概念的界定 “概念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工具,没有界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和理 性地思考法律问题。没有概念,便无法将我们对法律的思考转变为语言,也无法以一种 可以理解的方式把这些思考传达给他人。 ” 因此,对概念的准确界定意义重大。关于 审级制度的概念,我国学者看法各异。其中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以下几种:陈光中教授 认为, 审级制度是指法律所规定的审判机关的级别以及案件应经过几级法院审判才告终 结的制度。 樊崇义教授认为,审级制度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审判机关在组织程序上 分多少等级, 以及诉讼案件经过几级法院审理后, 其判决或裁定才发生法律效力的制度。 程荣斌教授认为,审级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审判机关在组织体系上设置的等级,当事 人可以上诉几次或者检察机关可以抗诉几次,一个案件经过多少级法院审判后,判决、 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诉讼法律制度。 不难看出,这些概念都大同小异。但归结起来,笔者认为,对审级制度的理解可以 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法院在纵向组织上的层次划分,即在一个国家主权范围之 内从地方到中央设立几个等级的审判机关以及各审判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法院 所作的裁判经过几级审理后产生既判力,即案件在经初审法院审理后,还需经过几级审 判机关的审理才告终结并发生终局的效力。 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 14 条第 5 项规定, “凡被判定有罪者, 应有权由一个高级法庭对其定罪和判刑进行复审” 。可见,刑事审级制度首先是作为对 被定罪人的一种救济制度而存在的,并通过被定罪人行使上诉权来实现。另一方面,刑 事审级制度也体现为一国刑事审判机关的层级设置和各自权限的固定模式, 并决定着该 国司法制度对公正和效率这对价值的实现能力。 循此, 笔者给刑事审级制度下一定义: 指一国法律所规定的刑事审判机关在纵向组织体系上的层次划分以及刑事案件在经历 几级法院审理后始发生裁判效力的诉讼制度。 这一概念包括静态(法院的组织结构、形态)和动态(案件通过上诉审程序在法院 的实际运作)两个方面的内涵:其静态方面决定其动态方面,而动态方面是静态方面的 意义所在。形象点说,静态方面是审级制度之骨,动态方面是审级制度之肉,两者构成 了完整的刑事审级制度。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486 页。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7 页。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85 页。 程荣斌:审级制度研究 ,载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年第 5 期,第 4 页。 参见俞亮、喻玫:对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反思 ,载法学评论2007 年第 3 期,第 69 页。 3 从刑事审级制度的静态结构即法院组织体系的纵向关系分析,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法 院的设置有四级法院和三级法院之分,也有单一制法院和多系统法院之分,还有初审法 院和专门上诉法院之分。法院的层级设置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不同法院的管辖范围和功 能,也决定着当事人的上诉权的行使范围和方式,更决定着法院裁判的既判效力。因此 法院审级制度的静态结构是审级制度动态结构的基础。 而刑事审级制度的动态结构方面,突出的反映在上诉审程序上,审级制度通过科学 划分上下级法院的职能分层和规范上下级法院之间的权力制约机制来保障当事人(广 义)的上诉权及法院的裁判权以实现社会正义。其中法官的裁判权和当事人的上诉权在 审级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正因为这样,审级制度又被认为是上诉程序的载体,或者说 它是上诉程序得以生存的空间。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审级制度实际上为法院制度所特有。这可以与行政机 构的比较中得出结论。在通常情况下,行政机构存在着明显的上令下从或者权力依附关 系,上下级行政机构之间也具有服从和指挥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行政机构的高效率运 转。法院制度则与此不同,它更注重社会的公平,并且作为解决纠纷的终极裁判机构。 这就有赖于一个高效、独立、权威的法院系统来保证司法的运行,并以此排除外界的干 扰从而作出公正的裁判。而司法独立的核心是裁判者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只服从法律的 要求及其良心的命令,而不受任何来自法院内部或者外部的影响、干预或控制。体现在 审判机构纵向组织体系上就是上、下级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关系,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只能通过上诉审或再审程序进行。正因如此,我 国有学者把现代型法院制度看作是一个“等级分化严密,以司法方式主要是审级关系互 相关联并进行上对下控制的整体系统。 ” 必须指出, 一国的刑事审级制度一般仅指正常情况下被定罪人能够获得司法救济的 次数,因此又被称为普通救济程序。而部分国家规定的刑事再审程序则只是针对一些例 外的案件所设置的特殊救济程序,通常没有专门固定的再审法院,因此不属于一国正常 的刑事审级制度的范围。下面,本文将以刑事审级制度的概念为中心,逐一展开研究。 1.2 刑事审级制度的功能 “刑事诉讼是一种直接威胁公民基本人权、影响到政府刑罚权力的程序。为保障这 个程序的公正进行由中立的司法官对控辩双方有关实体问题或程序问题的争议作出裁 判成为它的基本原则。然而,不管司法官素质多么高、程序设计如何合理、当事人的参 与权多么广泛,裁判不当或程序违法在所难免。一旦出现审判错误,当事人可能不满, 从而产生救济的愿望;国家的法律也可能没有得到统一的实施,因而有必要通过一定的 左卫民、周长军著: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1 页。 本文的论证,是以刑事审级制度的概念为中心展开的。之所以这样论述是因为,在笔者看来,刑事审级制度研究 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论述横跨初审、上诉审两个阶段,而初审、上诉审之下又包含许多子问题,但本文的论述 不可能对各种具体制度都谈到,所以只得有所取舍并紧扣一个主题。 4 程序纠正这种错误,以维护司法的权威。” 审级制度及相关联的上诉制度首先就是为 了适应这两方面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将(刑事)番茄花园7审级制度置于整体的诉讼程序中进行考察,它主要有以下功 能: 1.2.1 纠错功能 理想的审判制度是通过公正的诉讼程序获得公正的审判结果, 达到实体与程序的公 正。但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因为“许多外界因素会欺骗那些最认真、最谨慎的法官。 不确切的资料,可疑的证据、假证人以及得出错误结论的鉴定等等,都可能导致无辜者 判刑。” 而“由于法官的思维视角、深度及广度的限制,及法官的主观偏好、情感取 向等因素的影响, 加之查明证据的技术力量、 技术手段的有限与犯罪手段的狡猾等原因, 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法官对案件事实真相认识的偏差甚至错误。 ” 正因为在初审中不可避 免会存在实体上的错误或者程序上的瑕疵, 所以通过更高级别的法院进行纠错就顺理成 章:只有这样才能还程序或/和实体以公正,从而防止错误裁判损害当事人的权益,进 而实现社会正义。 事实上, 通过审级制度配置下的上诉程序纠正下级法院的裁判也符合哲学上认识论 的基本原理。从哲学角度,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即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 的循环往复过程。在当事人提出上诉的情况下,由上级法官通过法定的程序对案件再次 审理的过程,也是对案件的事实再次认识的过程,这就可能会克服下级法官认识案件事 实上的局限性,确认案件事实的正确性的概率也就会增大,误认事实的可能性会有所降 低。另外,与初审程序相比,上诉审法官在审判案件时间上的优势和审判组织上的优势 也更有利于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裁判。正如一位前美国司法副部长曾评论说: “宪法和常 识都不能说明上诉法院的决定可能比地区法院的决定更正确。”但他也承认, “常识可 能反映审判法院在紧张的时间压力和缺乏与同事考虑和讨论的机会的情况下作出决定 的准确性,确实可能不及上诉法院经过考虑作出的决定。上诉法院决定的作出具有两个 显著特征:具备考虑的时间和以集体的方式进行。 ” 不难看出, 审级制度设立的首要功能即是对错误的矫正, 正如我国学者季卫东所言: “实体法起源于消弭纠纷的实践, 最初是由审判者根据习惯、 道德和理性来宣誓法律的。 但这样做具有极大的恣意性。因此,人们设计出两种基本方式来限制:一是审级制度, 在审判者之上设立审判者, 以资补救” 美国学者爱伦 豪切斯泰勒 斯黛丽南希 弗 兰克也有类似的论述: “尽管抗辩式诉讼程序建立了许多防范和控制措施,但错误还是 孙长永著: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46 页。 转引自王洪俊主编:中国审判理论研究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3 版,第 217 页。 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73 页。 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黛丽、南希弗兰克著,陈卫东、徐美君译: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02 页。 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 15 页。 5 会发生,有时极为严重,甚至造成审判不当。因此,各州均设立了复审刑事有罪判决的 程序。这些程序的目的是通过纠正判决的错误,维护同一辖区内各法院司法实践的一致 性,对审判法院进行监督。 ” 1.2.2 统一法律适用 司法统一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其基本理念为“国家主权的统一系于法 制的统一,而法制的统一则系于司法的统一” 。要实现司法统一,法律首先应当是确定 的、统一的,同时法律还要被平等、公正地适用于个案中的当事人,公平、一致地适用 于整个管辖权范围内的每一个人。 然而, 徒法不足以自行。 离开法官的裁判活动, 法律永远只能是纸面上的文字符号, 不可能真正成为人们的行动准则。汉密尔顿就认为: “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详细说明和 解释其真正意义和作用,就是一纸空文。 ”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法治的社会从其操作 形态来看又是由人治理的社会,而这些人又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超人,而是“寸 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凡夫俗子。无论承认与否,法律规则的固定性与案件事实的各异 性的矛盾,使得法律规则的具体适用必然要受到裁判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司 法过程中每一位司法者都是以其自身对法律的理解、 以其自身的情感偏好与所持的正义 观来对待特定的案件来,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化色彩。加之,社会中 存在着许多干扰法律实施的因素,比如行政机关、舆论、民意及地方保护主义,等等, 这些都会影响法官对法律的价值判断并作出合乎法理和情理的取舍。 所以法律实施不统 一的局面终难避免。 另外,为了应付社会的变化,立法者往往给法律以高度抽象和概括的语言, “以法 律的弹性应付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变动不居性和连续性,造成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法 律效果。 ” 但成文法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法律的语言并不具有数学的精确或逻 辑的严密,这就使得法律具有一种“开放性质”或者“空缺结构”。当法规条文出现歧 义时或者同一法律规范的语意引起不同的理解时,法律就会出现不确定的状态。另外, 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体系是由许许多多调整不同的法律规范并列构成, 这些规范共同承 担调整社会关系和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的任务,但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多变性,往往出现 许多立法者未能预见的交叉和矛盾。 立法程序的缓慢及法律要求的安定性使得无法甚至 也不宜出于价值之间的权衡,快速并及时跟进,弥补法律之不足。但遇到这种情况,法 官的职责又决定了他不能回避断案,于是产生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法官秉承其良心、 理性作出合乎法律正义公平的决断。但这种决断无疑有很大风险,因为“即使有深厚的 法学理论的帮助,每个法官在对照具体案件事实进行法律解释时,也会出现因人而异或 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黛丽、南希弗兰克著,陈卫东、徐美君译: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99 页。 美汉密尔顿等著: 联邦党人文集 ,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 1995 年版,第 111-112 页。 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9 页。 6 者前后不一致等现象,表现在审判活动中,比如不同的初审法院常常会对相同的争执作 不同的处理,对相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规则。 ” 法官可能会因此而成为一位“随意漫 游、追逐他自己美善理想的游侠” 。 这种对法律适用的不一致不仅直接侵害当事人的权 益,违背公平和正义,而且会使刑事判决的正当性受损,破坏法治的统一性,由此使公 众失去对司法的信任。因此,为了保障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限制法官的恣意,通 过逐级的司法层级来统一管辖区域内法官的法律见解就成为加强法律统一适用的必要 之举。审级制度的存在正好担此重任。 1.2.3 吸收当事人的不满 司法救济和审判可以成为吸收社会不满的海绵和社会机器运转的润滑剂, 发挥着减 压阀和平衡器的重要作用。正如“诉讼为真实的或想象的不满者提供了精神宣泄”的作 用一样, 审级制度对于化解和吸纳当事人对法院裁判不满和安抚受不利裁判的当事人具 有积极意义。 虽然上级审的裁判,未必就比原审正确,因为从形式上看,只是增加了一次审查。 但审级制度的存在毕竟为当事人进一步声明主张与意见提供了机会,通过上诉审,当事 人的意见被听取的次数与人数增多,而且管辖范围扩大,法院级别提高,这样当事人易 于对上诉审级的裁判形成信服。 正因为当事人可能更容易信服上诉审级法院裁判的正确 性,上诉审程序的设置本身就具有了稀释和消饵当事人心理上不满情绪的功能。如果当 事人对一审法院的裁判结果不满,通过上诉达到了目的,自然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即 使没有达到目的或者败诉, 由于上诉审程序已为其提供了再一次陈述和表达自己意见的 机会,也可能因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由于案件已经过两次或者第三次的审理仍然被维 护,就会促使当事人考虑自己在认识上是否出现了偏差,自己所坚持的观点也许有所偏 激或者错误,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甚至,即使还不能认罪服法, 但也“死了心” ,转变态度,争取在服刑中努力改造,获得减刑和假释,尽管不能排除 个别的“固执”分子他们“为权利而斗争到底”继续申诉下去。 不难看出,审级制度的巧妙在于,通过上诉程序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寻求向上级法院 寻求重审救济的通道,满足了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从而缓解和消除当事人对法院裁 判的不满情绪。这也是各国一般对当事人的第一次上诉确定为权利性的上诉,而不管当 事人提出的上诉理由如何,二审法院都会予以接受和审判的重要原因之所在。也正是因 为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司法为什么会起到一种“社会平衡器”的作用。 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 ,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79 页。 美本杰明卡多佐著:司法过程的性质 ,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88 页。 “”“王亚新教授在谷口安平的名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对这种社会平衡器的功效阐释到: 社会中发生的几 乎任何一种矛盾、争议,尽管经过各种各样的决定仍不能得到解决并蕴含着给政治、社会体系的正统性带来重大 ”冲击的危险时,最终可以被诉讼、审判所吸收或中和 。 参见谷口安平著: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 ,王亚新、刘 荣军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9 页。 7 1.2.4 程序制约功能 法官是审判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各国对法官的资格和任职条件都有较为严格的 规定。但由于人的本性和内外因素的影响,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上的偏私与偏好也就不可 能完全避免,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能够控制法官偏私和恣意的程序装置,即在审判者之 上设立审判者,通过上下级法院的程序运行,由上级法院的法官审查审判法官作出的裁 判的公正与否,以形成法官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其偏私与恣意受到约束和控制。审 级制度正是这样的一种约束与控制装置。 因为权力自身缺乏自制力而容易被误用或者滥用, 程序便成为防止偏私和权力滥用 的有效手段,审级制度通过上诉审程序,对法官的偏私形成制约:这不仅是因为审级制 度保证了当事人能够将裁判上诉于更高一级法院予以审查, 还在于它的存在本身就构成 对下级法院审判程序上的监督,有利于促使下级法院的法官认真履行审判职责,并严格 依法地裁决案件,从而减少了下级法院判决出现错误的几率。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并非所 有案件都进入二审或者三审程序, 但是法院制度的审级结构的设置无形中构成对下级法 院法官行为的拘束作用, 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很难不考虑案件进入二审或者更高审级法院 而被撤销或者驳回的可能。 审级制度配置下的上诉审程序使得审判者处于一种隐性的被 审判状态,法官受到了程序的约束,从而强化法官审判案件的责任心,促使其认真对待 权力严格依法判案,防止和减少了错误案件的发生。 当然,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制约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规则,它是在审级独立 的前提下,在程序范围内对下级法院审判活动的制约,超越法定程序之外的制约,则构 成对下级法院审判行为的干涉。因此,上审级法院必须遵循司法被动性原则,只有在下 级法院裁判作出后,当事人依法行使上诉权后,才能依法行使复审权。上审级法院也只 能通过诉讼程序而不是行政命令对下审级法院的裁判行为进行制约, 复审权只有在案件 进入上诉程序之后才具有动用的正当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程序的制约作用并不是单向的,下级法院对于上级法院也应该 有约束作用。这就要求上级法院应该给予下级法院的裁断以必要的 尊重,因为在事实真 相发现方面,上级法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审级制度至少在纠正裁判错误、统一法律适用、吸收当事人不满、制约程 序的恣意上有重大功效。限于文章的篇幅,审级制度的其他功能笔者没有触及,比如强 化法院裁判的权威、促进司法整体的独立,等等。可以这么说,以上功能都在某种程度 上提升了司法及其程序的正当性,因此我们又可以将审级制度的诸功能整合为“提升了 司法的正当性” ,尽管这一概括未必确切。 参见尹丽华博士论文: 刑事上诉制度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第 50 页;刘振宇博士论文: 比较与借鉴: 刑事第三审程序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第 6567 页。 8 1.3 刑事审级制度的价值考量 价值是制度和规范的灵魂,刑事审级制度中蕴涵的价值取向对其具体功能的设计、 制度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刑事审级制度原理部分的研究离不开刑事 审级制度价值的探讨。为了与前面论及的“功能”相区分,这里,有必要对价值和功能 的语义作一番厘定。 功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 ” 而价值 一般是从哲学上来界定的,即主体对客体的需要或者说是客体对主体的满足。因此,从 概念上看“功能”与“价值”有交叉之处,都强调“有用性” ,但两者毕竟又不是同一 个范畴,一般认为价值一词相对功能来说要更加抽象与宏大。就法律价值而言,它是指 “在主体人与客体法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也就是说,只有当 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人与法之间形成价值关系,法律才有价值。 ” 因 此,对于法律功能与法律价值的关系可以大致这样来表述: “法律价值的现实表现主要 是通过法律的不同功能显示出来的,同一个法律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法律功能去实现, 反之,同样的法律功能也可能实现不同的法律价值。 ” 在刑事审级制度中,审级制度的 功能和价值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价值是从宏观层面上的指导性目标,而功能则影响着 价值目标的实现,它们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