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thesis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the study of huang zongxithe study of huang zongxi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ought 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ought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二一二年五月二一二年五月 ii 摘 要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亲身经历了明末政治黑暗、清兵入关南下和 明王朝灭亡的全过程。他和当时许多汉族知识分子一样,开始从思想文化层面探 讨明亡的原因。 通过对号称圣学之正脉的程朱之学和陆王之学均未能挽救明朝灭 亡命运的反思,黄宗羲认为这是“圣学不明”的结果。所以黄宗羲对程朱之学和 陆王包括王门后学的本体学说进行检讨,重新构建了哲学本体论思想,他将主宰 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进一步上升至“生生之仁”的道德层面,提出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都应遵循“流行而不失其序”的事物本然存在。进而,他把这种哲学本 体论运用到政治领域, 从而为他提出各种合理的政治制度和具有民主启蒙意义的 政治思想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 本文分为四章论述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 第一章论述黄宗羲政治哲学形成 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封建专制思想的解纽、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 中西文化思潮的激荡促使了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这三个方面。 第二章论述了黄宗 羲政治哲学的立论基础, 从其政治哲学的本体依据和价值依托两个方面介绍了黄 宗羲所推崇的儒者之学何以能实现本体与工夫的合一。 第三章论述了黄宗羲政治 哲学的理论建构,从反封建君主专制、高扬民本思想和提倡法治思想三个方面介 绍了黄宗羲具体的政治哲学理念。第四章论述了黄宗羲政治哲学的实现路径,并 将其归纳为君权的界定与限制、民权的扩大与实现和法制的倡导与建立三个方 面。 在抗清斗争失败以后,黄宗羲开始探讨明王朝灭亡的原因。黄宗羲亲身经历 了晚明政治的黑暗、抗清斗争的艰辛以及清初封建君主专制的残酷,使他对政治 的感受尤为深切。在这一过程中黄宗羲从思想文化方面对汉民族败亡进行反思, 并由此上升至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反思。黄宗羲深刻批判了传统的君本位观 念,指出了君主的种种罪恶,重新定位了君民关系。尽管其时代与历史的局限性 还是比较明显的,但黄宗羲对中国政治体制确实有积极的建树,他对于政治不仅 进行了“理念的反省” ,同时也进行了“制度的反省” ,为近代启蒙思想提供了有 益的启示。黄宗羲政治哲学的最终任务是要寻找一个理想的政治秩序。 关键词:黄宗羲;政治哲学;本体与工夫;民本与专制 iii abstractabstract huang zongxi is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thinker, h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the political darkness, qing and ming dynasty 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he and many chinese intellectuals, starts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level of ming death reason. through the known st. school positive pulse paper science and lu and wang zhixue failed to save the fate of extinction of reflection, huang zongxi believes it is st. school unknown results. so huang zongxi on the school and king s land including my body theory is reviewed, constructs the ontology of philosophy, he would dominate and the prevalence of the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relations further rise to life of benevolence moral level, present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should follow the fashion without losing its orders the original existence of things. then, he put this philosophy ontology applied to politics, which he put forward reasonable political system and democratic enlightenment meaning of political thought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of philosoph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discuss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uang zongxi.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huang zongxis political philosophy, can be broadly grouped into the feudal autocracy solution new, emerging the sprout of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thoughts surging to pragmatism, the rise of three aspects.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uang zongxi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ontology basis and value basis is introduced in two aspects, huang zongxi advocated by the confucian learning how to realize the body and the time together.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huang zongxi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the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high yangmin this thought and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thought is introduced in three aspects specific to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uang zongxi.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uang zongxi, and classifies them into absolute definition and limitation, the expansion of civil rights and realization and legal advocacy and establishment of three aspects. iv after failing in fought against qing dynasty, huang zongxi began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huang zongxi personally experienced late ming political darkness, the hard fought against q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the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brutal, so that his political experience particularly deep. in the process huang zongxi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for reflection, which rises to the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reflection. huang zongxi criticized the traditional king standard idea, pointed out that the monarch of all kinds of evil, repositioning the liege relationship. despite its age and historical limitations are still obvious, but huang zongxi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does have positive contribution, he was not only for political philosophy introspection, but also the system reflection, for the modern enlightening thoughts provided beneficial inspiration. huang zongxi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the final task is to search for an ideal political order. key words:huang zongxi ontology and work god and the people monarchy and minister right 目 录 独创性声明. i 摘 要 .ii 引 言 .1 第一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成因.4 一、封建专制的解纽促进了学术思想的长足发展.4 (一)封建专制形成之前学术思想的发展.5 (二)封建专制解纽之际学术思想的发展.5 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引发了价值观念的变革.6 (一)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6 (二)工商皆本、义利兼顾的新价值观.6 三、中西文化思潮的激荡促使了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7 (一)对宋明理学流弊的纠正.7 (二)西学东传的推动.8 (三)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塑.9 第二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立论基础第二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立论基础.12 一、对王门后学流弊的清算.12 二、对仁义与事功相统一的强调仁义与事功相统一的强调.16 三、对经世致用价值观的尊崇对经世致用价值观的尊崇.18 第三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21 一、“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21 二、“天下为主,君为客”高扬民本思想.23 三、“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提倡法治思想.27 第四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实现途径.32 一、君权的界定与限制.32 (一)对君主专制的抨击.32 (二)对君臣共治的倡导.34 二、民权的扩大与实现.35 三、法制的倡导与建立.37 (一)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38 (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39 结 语 .42 参考文献.v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1 引 言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学识渊博、著作丰富的大学问家之一,在中国 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在哲学、历史、政治等社会科学方面造诣 很深,而且在天文、历法、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也颇有建树。勿庸置疑,黄宗羲 属于儒家学派。黄宗羲在批判吸收张载气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基础上,构 筑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黄宗羲哲学思想乃是对整个宋明理 学的全面总结。综观黄宗羲思想的内容,其主题只有一个:重新确立儒家道德理 想主义。他对张载、程朱、陆王思想的改造过程,即是想通过对上述各家思想之 内在矛盾的克服,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确立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从黄宗羲的一生 经历中,我们可看出他是一位对国家、对民族抱有热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仁人 志士。他自述其一生有三变: “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 其为人也,盖三变而至今。 ” ( 黄梨洲先生年谱卷首自题画像 )所谓“初锢 之为党人”是指黄宗羲早年作为东林党的子弟及复社成员,同党人一起反阉党宦 官的人生经历; “继指之为游侠” ,指黄宗羲投身于抗清活动的人生经历; “终厕 之于儒林” ,是指黄宗羲后期从事讲学和著述的生活经历。黄宗羲从武装斗争转 向学术研究,并不是像一般的知识分子为学问而学问,而是有感于自己同封建腐 朽势力斗争及其抗清活动的艰难历程。黄宗羲通过潜心研读,苦心著述,借助学 问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实现其儒家人格的政治理想:渴望废除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理想社会。这可以从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一览 无遗。可以说,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他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集中体现,也是其 哲学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贯彻。对于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思想,学者多有研 究,但从哲学的层面上探讨其政治思想的却并不多见。只要对前人和时贤关于黄 宗羲的研究成果稍加分析便可发现,他们要么是研究黄宗羲的哲学思想,要么是 研究黄宗羲的政治学思想,却很少把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思想联系起来, 没有很好地把这两者融会贯通。通过研究可以看出,黄宗羲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 学家,而且还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其明夷待访录所体现出的政治思想许多都 具有原创性,在同时代是无人可比的。 在探讨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政治哲学的含义及其与 哲学、政治思想的关系。什么是政治哲学?在人们通常的用法中,政治哲学一词 的含义是相当灵活和含混的。它可以用来指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科学、政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2 治学说等等。对于政治哲学的含义,我十分赞同施特劳斯的观点,他认为政治哲 学作为一个学科是有其特定含义的。他给政治哲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政治哲 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枝,它以寻根求源,广泛而系统的方式探讨人类政治产生的问 题。 ” 按照施特劳斯的观点,对于政治领域中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不持赞成或反 对、选择或排斥、赞美或谴责的态度,所有这些态度都涉及到好与坏、善与恶、 正义与不正义的判断,而这样的判断是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前提的,政治哲学的 努力就是要探讨这些标准,以期获得关于这些标准的真正知识。由此我们可以说 政治哲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起源, 反思既存政治关系和为政治发展提供价 值指向的理论体系。政治哲学本身并不是中立的,它的目的既在于认识政治事物 的本性,也在于认识公正的或好的社会制度。 政治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枝学科,其究竟涵盖了哪些内容,这应该从对政 治哲学的规定性以及两者间关系的分析开始。 政治是通过法律对人与人之间的社 会关系做出的某种特定的制度安排。由于法律的强制性来源于公共权力,因而人 们将权力视为政治的核心内容。 哲学是人类对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本质以及相互 间关系和规律的抽象概括, 所以它的研究对象往往是超越了人的感性经验和有形 体之外的存在。因此,哲学既是一门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同时又具有某种价值倾 向和反思性质。政治活动和哲学思维这种不同的规定性,自然也决定了政治哲学 的理论范畴和学理结构。首先,它要探讨人类社会出现政治现象的根源,即人性 和公共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其次,它要研究公共权力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基 准,也即人们服从公共权力的价值依据。再次,它要寻找建立一种合理的、公正 的社会制度,也即是为政治发展提供价值指向。 政治哲学应同一般的政治思想区别开来。就人们通常的理解而言,政治思想 是对政治观念的反思或阐释,而政治观念是有关政治的基本法则或要素的印象、 意见、幻想等。因此,可以说一切政治哲学都是政治思想,但不能说所有的政治 思想都是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也不同于政治理论,通常所理解的政治理论指的是 对政治状况的广泛反思,它可以导致广泛的政策建议。这样的反思最终诉诸于为 公众意见或舆论主体所认可的原则。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这本书成 为他思想的标杆,在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西波主编: 政治哲学史上册,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 页。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3 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 唤民主政体的名著。 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公元 1663 年, “明夷”是周易中 的一卦,其爻辞有曰: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 言。 ”所谓“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 “待访” ,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 采纳。 明夷待访录文字的特点是,他对于封建的现状,批判很尖锐,而且是 披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 明夷待访录计有论文 21 篇。 原 君 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 实乃 “为天下之大害” 。 原臣指出,臣之责任,乃“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原 法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 学校主张扩大学校 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 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 ,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 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相似于近代社会舆论 中心和议会的机构。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主张君主开 明立宪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 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 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 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明夷待访录文字的特点是,他对于封建的现状,批判很尖锐,而且是披 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宗羲以勇敢的“异端”精神,批判旧 的,设计将来的新世界,是值得称赞颂扬的。他不愧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启蒙思 想家,更是中国资本主义民主第一人。 总而言之,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具有很多进步意义的火花。他在明夷待 访录中指出,君与臣的主要职责是为天下、为民众,在处理政务时应该考虑到 人民的利益,正确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统治才能稳 固,基业才能发展。在现实社会中,君王己经不复存在了,但是领导与群众的关 系仍可以此为借鉴。因为人是自私的、自利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现实利益,所 以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导致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的现 象。为杜绝此类现象,领导者要真正代表和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明确公仆 的职责,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兼顾个人的合理利益的 同时,更好地承担起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4 第一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的成因 但凡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或者思想, 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都是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矛盾运动的产 物。对于黄宗羲来说,他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等客 观环境。他承继儒家的道德理想,提出经世致用之学,为自己政治哲学的展开奠 定了基础。 黄宗羲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显得较为特殊的时期,处于 “传统”与“近代”的交汇地带,经历了社会的大动荡与改朝换代的巨变,给人 大有“天崩地解”之感。用马克思的话说,即是尚未达到“崩溃时期”,但己“能 够进行自我批判” 的历史阶段。 社会历史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进行自我批判, 即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地集中在人嘴门面前,而该社会尚未达到崩溃的时刻。历经 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在明末走向了自我批判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意识形 态等方面的危机充分暴露,为知识渊博、识见卓越的思想家认识现实、历史及文 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这使得明末清初出现了一大批学术上的扛鼎之作,涌现 出了众多的思想家。 他们凭着广博的学识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及其对民族与国家强 烈的责任感,在文化思想的各个领域,对现实社会中的尖锐矛盾进行敏锐地概括 与反思,做出了比较公正、客观、正确的结论,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提升 到一个新的高峰,诚如王夫之所言:“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中国文 化继先秦之后再度繁荣,出现了金秋季节。黄宗羲是这一时代的佼佼者,也是中 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杰出贡献者。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其所处的社会条件及时 代风云的综合产物。客观审视并评价其政治思想,理应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历 史氛围进行有价值的探索,这是我们对历史人物的思想价值做出客观、真实评价 的前提所在。 一、封建专制的解纽促进了学术思想的长足发展 传统思想史上,抑制学术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君主专制制度。专制制度钳 制文人学者的进步思想,并使其中某些人成为封建统治的御用文人,严重阻碍了 学术思想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的学术思想往往是在大一统专制形成之前或解纽之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5 时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相对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是孕育新思想、新思潮的 肥沃土壤。 (一)封建专制形成之前学术思想的发展 封建大一统专制形成之前,也即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学 术思想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 以战,杀人盈城”,诸侯争雄的格局使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处以相对松弛的状 态。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呈现出大放异彩、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蜂起,不同主 张相互碰撞,为中国学术思想的长足发展奏起了壮丽的乐章。先秦诸子的学说史 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播种时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他们的经典著作是炎黄子孙经 常回眸和发掘的对象。自秦汉以降,大一统专制的格局已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 日益巩固。至明代,封建大一统的专制格局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一专制制 度扼杀了学术思想的健康发展,破坏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尽管汉有今文经 学与古文经学的争论,唐有儒、道、佛三教相互辩驳的情况,但同产生众多学派 的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还是要逊色的多。 (二)封建专制解纽之际学术思想的发展 明朝末年,封建君主的昏耽达到了顶点,朝政败坏、党争不绝,其恶劣程度 是史载所罕见的。社会处于极度的动荡不定之中,封建帝王的大厦日趋衰败而愈 显得摇摇欲坠,时人以江海之中行驶的“漏舟”喻之:“方今时势,如御漏舟行 江湖中,风波正急,舵师揖手,兢兢业业,协心共济,犹冀免溺,稍泄玩必无辜 矣,况可袖手而垢淬乎!庙堂隐犹,无大于此。”明王朝这只“漏舟”苦苦挣扎 于汹涌澎湃的社会危机的波浪中,致使四海震撼,败象环生。明王朝到了日暮途 穷的境地,而此时大清帝国的政权尚未建立,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大一统专制的 解纽之际,以往一统人们思想的专制主义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原先的禁锢松懈 了,言论就显得相对自由,这就为新思想的出现提供了各种机会。社会的动荡与 黑暗,迫使有着强烈责任感的思想家们,深刻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力挽狂澜, 拯救时弊,他下门要求变更现状,无所顾忌,各抒己见,不同的学说应运而生, 中国文化继先秦诸子之后再度繁荣。 可以说明清之际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金秋 时节。历来被称为明清之际“三大家”之一的黄宗羲,就是这样一位在封建大一 统专制解纽之际应运而生的思想豪杰, 他深邃犀利的思想言论是与明清之际独特 的社会政治环境分不开的。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6 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引发了价值观念的变革 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然要以同时代的经济发展为基础。社会经济结构 的异动必然会使得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思想家,以敏锐的触觉,得出与经济生活中 的新因素相合拍的主张。这种新的主张蕴涵着新旧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与变革。 明代中后期, 传统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与之相异动的因素, 亦即资本主义的萌芽。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使社会处于一个酝酿着巨大变动的时期。自古重本抑末、重 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市民阶层的工商皆本、 义利兼顾的新价值观。 (一)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 重本抑末的价值观,自秦汉以后,一直到明清,千古如斯地被人们所接收, 成为传统的价值观。汉文帝三年(前 177)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 所恃以生也, 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 故不生遂。 联忧其然, 故今兹率群臣以劝之。 ” 历代统治者都牢固地树立了以农为本的价值观念, 并把以农为本作为一项基本国 策而确定下来,从而维护封建王朝的经济利益并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在经济与政 治的双重作用下, 重本抑末的价值观在意识形态上, 逐渐凝固为重义轻利的信条。 “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 戒之。”意思是说不能做官去务农的人没什么可遗憾的,但经商逐利的却是可耻 的小人。“利不可近,近利则商贾心。世家降为氓隶,其故在此。”在民间流传 很久的“无商不奸”的谚语,是与重义轻利的信条潜伏于人们心灵深处相关的。 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里,不言利或讳言财利,不仅是指导人 布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而且沿袭为士大夫世代洛守的文化心态。这是中世纪农 业文明社会的必然产物,在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即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而不是通过生产与交换来营利的商品经济形态。 (二)工商皆本、义利兼顾的新价值观 任何一种社会文化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或是在这种水平线 上做上下的浮动。 经济形态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意识形态的变革。 正如恩格斯所说: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似门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 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明代中后期,古老烂熟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异常的波动。 “商贾既多,土田不 重”,“末富居多,本富益少”,“金令司天,钱神卓地”即是顾炎武表述的当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7 时一些地区的情况,商业活动在江南、东南沿海一带比较频繁,工商皆本的价值 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社会中重本抑末的价值观。 传统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资本主 义的萌芽。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尽管处于萌芽状态,它却呼唤着与之配套的上层 建筑,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出现反映它的存在、适应它的需要的 意识形态,这些新的要求必然对封建主义的整个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形成挑战。 在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中,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交换价值,即通过相互交 换各自的剩余产品来达到牟利的目的。李贽的“天下尽市道之交”一语恰恰说明 了商品经济有着与自然经济不同的特点,他在论交难一文中详细描述了这一 特点,指出“君子”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在“超然势利之外”与他人结交是很困 难的。 “何也?以天下尽市道之交也是故以利交易者,利尽则疏;以势交通 者,势去则反,朝摩肩而暮掉臂,故矣。”在李贽看来,天下所有的人彼此交往 都是“市道”,以利相交,即处于商品交换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李贽的话道出 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一直被轻视的“利”,在明清之际被前所未有的凸 现出来,人的主体意识与个人权利意识初步觉醒,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即是重 本抑末、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逐渐被工商皆本、义利兼顾的新价值观所取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时代决定了价值观念的发展与变革。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萌芽给人们带来的是思想的自由及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 这在先秦时代 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新思想之所以能够超越先秦儒学的时代契机。在新价值观 的主导下,市民阶级开始关注自身的实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主体意识的 初步觉醒。作为时代先知的黄宗羲,其政治思想自然会反映时代的伟大变革。他 所强调的肯定并尊重人本该具有的个性权利, 正是当时市民阶层及广大人民群 众谋利意向的理论结晶。这是对人们现实利益的积极肯定,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意 义。 三、中西文化思潮的激荡促使了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 (一)对宋明理学流弊的纠正 一个社会的矛盾暴露的愈是充分,人们对它的认识就会愈加深刻,这是一 条客观存在着的规律。黄宗羲生活的明末清初,中国封建社会的自我批判时代来 临了,与同时期持续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相呼应的是,占有统治地位的官方 哲学一一宋明理学的腐朽性异常明显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从李赞开其端, 方以智、 黄宗羲以及同时代南北崛起的许多思想家, 从不同方面掀起了针对封建社会及宋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8 明理学的批判思潮。在阶级斗争激烈、民族危难空前之际,无论是程朱理学的信 徒,还是陆王心学的末流,尚在说玄道虚、空谈心性修养,此种空疏议论和清谈 误国的事实与“落然无与吾事”的态度,说明理学的信御门缺乏社会责任感,是 学问与现实相脱离的表现。因此,当时主张经世致用的一大批学者对空疏不合时 宜的宋明理学及心性之学进行猛力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提倡经世致用、 实事求 是之学。具有敏锐洞察力及高度责任感的黄宗羲,深感理学的衰败与腐朽,尤其 是虚无蹈空的学风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性,深深刺痛了黄宗羲那颗爱国之心。他 说:“言心学者,则无事乎读书穷理;言理学者,其所读之书不过经之章句,其 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从违。”提出了“学贵适用”、 “学问与事功相统一”的原则: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 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之不能达之于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 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也!”正如萧公权所说: “盖梨洲所深恶者,空疏之心性与躁进之事功,而其所欲讲求者,修身治世之实 学。”黄宗羲也说道:“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而后世乃以语录为究竟。仅附问 答一二条于伊洛门下,便厕儒者之列,假其名以欺世。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 间扦边者则目为粗材,读书作文者则目为玩物丧志,留心政事者则目为俗吏。徒 以生民立极,天地立心,万世开太平之阔论,铃束天下。一旦有大夫之忧, 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世道以是潦倒泥腐,遂使尚论者以为立功 建业,别是法门,而非儒者之所与也。”可见,一方面因传统文化逐渐呈现出腐 朽僵滞的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一批新的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而又再次酝酿着 发展与创新,这一特点,就是黄宗羲等思想家们的“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文化 根基。 (二)西学东传的推动 渐进的西学也对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季羡林先生指 出: “在中国历史上外来文化大规模的传入有两次:一次是汉代起印度佛教的传 入,一次就是从四百年前西方天主教,后来又加上了基督教的传入。两次传入, 从表面上来看,都是宗教的传入;但从本质上来看,实际上传入的是文化,是哲 学,是艺术,是技术等等。没有这两次的传入,我们今天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决 不会是这个样子。这是一件事实,没有争辩的余地。”明末清初以宗教为载体的 外来文化即是第二次大规模的传入,那些远渡重洋的传教士挟其广博的世界知 识,来到向来闭关自大的中国人面前,他们在中国不仅只是对教旨教义的传播,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9 而且还对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例如天文历算知识、地理知识、音韵知识等,随 之而传入的是西方科学、民主和开放的思想观念。这些知识和思想观念冲击了中 国人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愚昧无知、盲目自大、封建专制的思想观念受到巨 大冲击。西学的传入对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种种实 用的学问技艺的传入,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科技著作,如熊三拔著的泰西 水法、邓玉函所著的远西奇器图说以及徐光启卓绝千古的农政全书也 是受此影响而著,等等。自此之后中国对于经济社会生活也开始留意,而明末清 初诸儒经世致用的思想亦启发于此,逐渐成为主流思潮。除此之外,黄宗羲独特 的个人经历也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东林党领袖黄尊素的后 代,黄宗羲从小受到反封建和反暴政思想的熏陶;尤其是在东林党惨遭镇压、其 父黄尊素被陷害之后,黄宗羲的反封建激情被推向顶峰。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黄 宗羲痛定思痛,开始冷静地思考社会治乱的原因。明朝末年的腐败政治,使他看 清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陋本质;清兵入关及清初的残酷暴行,更加深了他的这种 认识。明末清初这种残酷的现实使黄宗羲大半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因此,黄宗 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思想之深刻、笔锋之犀利,自在情理之中。总之,黄宗 羲的政治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明清之际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特点,使得黄宗羲的 思想具有特有的尖锐性和深刻性。封建大一统专制的解纽、资本主义的萌芽及中 西文化思潮的冲击, 是其思想形成的重要土壤。 这几种因素相互影响、 相互交织, 终于熔铸成黄宗羲这样的思想巨人。 (三)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塑 抗清斗争失败以后,黄宗羲同当时许多汉族知识分子一样,开始探讨明王朝 灭亡的原因。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从思想文化方面 对汉民族败亡进行反思,并由此上升至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反思。如王夫之将 明亡的原因归结为阳明心学的兴起,他说:“王氏之学,一传而为王歌,再传而 为李贽,无忌惮之教立,而廉耻丧,盗贼兴,中国沦没,岂惟怠于明伦察物而求 逸获,故君父可以不恤,发肤可以不顾。陆子静出而宋亡,其流祸一也。”这是 直斥王学为亡国之学,稍后的颜元则指斥整个宋明理学尤其是王学末流“无事袖 手空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总之,在探讨明亡原因时,阳明学首当其冲被 列为罪魁祸首。黄宗羲不同于王夫之、颜元等人将明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阳明之 学,而是从对整个宋明理学的审视中来总结宋明理学的利弊,以期找出明亡的思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10 想文化根源。 我们知道, 宋明理学长期以来是官方哲学, 在思想上居于统治地位, 理学内部又分为程朱派和陆王派。他们都标榜自己是“圣学” (孔孟之学)正脉, 即直承孔孟的正统儒学,而儒学,在传统知识分子心目中乃为治国平天下之学。 但是, 为什么号称圣学之正脉的程朱之学和陆王之学均未能挽救明朝灭亡的命运 呢?通过反思,黄宗羲认为这是圣学不明的结果。真正的圣学是“经世致用”之 学,是治国平天下之学。( 张子正蒙注乾称篇下)在黄宗羲的著作中, 没有“经世致用”这四个字,说黄宗羲主张“经世致用”,依据是全祖望的梨 洲先生神道碑文中,“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者所经世,方不为迁腐之学”这 一段话。经世的本义是指治理社会;致用,是指治国平天下。一些与经世相关的 词汇,如“经世济民”、“经世之用”、“经世之略”等,常见诸于明清之际启 蒙思想家的著作中。梁启超说: “他们对于明朝灭亡,认为是学者的大耻辱大罪 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做学问而做学 问,是为政治而做学问黄宗羲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提倡做学问要经世致 用。黄宗羲力倡经世致用之学,是有感于宋明理学尤其是明末空疏学风而发的。 朱熹后学倚门傍户,陈陈相因,僵化庸伪,毫无生气,到明末,学风空疏则达到 了极至。黄宗羲痛心地指出:“今夫世之讲学者,非墨守训话之习,则高谈性命 之理。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有其声而无宫角,宁当于琴瑟钟鼓之调乎?” 对此, 黄宗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他从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