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滔诗歌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滔诗歌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滔诗歌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滔诗歌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滔诗歌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黄滔诗歌研究(1).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晚唐五代时期,闽地偏于东南一隅,政局相对稳定,当地官员广纳贤才,发展文化 教育事业,闽地文学盛极一时,莆田人黄滔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黄滔作为晚唐五代时期 重要的文学家,为福建的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诗歌、散文、律赋及文学 理论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被后世闽人尊为“文章初祖” 。 文章中采用了文史互证的方法,依据黄滔文集、 十国春秋黄滔传 , 、历史文献, 考其生平、交游。黄滔与同时代诸多文人、官员有过往来酬唱。交游考部分详细考证了 黄滔与三十九人的交往情况。由此,我们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黄滔的生平经历,从他的 交游经历中可看出这些交往对其诗歌创作,特别是其诗风形成的影响。 黄滔诗歌主要创作于晚唐咸通至后梁开平年间,多为干谒、唱和之作,从中可以看 出他的漫游、求仕经历,为我们了解晚唐五代政治、文化、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 黄滔诗歌的题材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悯时伤乱、揭露黑暗 ,羁旅乡思、寄 情山水, 酬唱赠别、吟咏情怀,仕途艰辛、感叹世态。这些诗歌不仅带有黄滔本人羁 旅不遇的悲凉感叹,更包含乱世文人迷惘、痛苦、失望的普遍情绪,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唱酬诗歌是他诗歌的一大门类,表达了黄滔对亲人朋友的深厚情意,也是其干渴求仕经 历的真实写照。在对自然山水的关照中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佛理的思索,以 及对自身功名得失的心灵咏叹。 黄滔的文学思想,从诗功用、诗的审美、创作构思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继承了白居 易讽喻的特点,讲求真情实感。在艺术上表现出对杜甫诗歌艺术的继承与借鉴。 关键词 晚唐 黄滔 生平 诗歌 abstract ii abstract during the late tang and the five dynasties, fujian areas political situation have been relatively stable. the local official has engaged and seized talents, have developed culture and education. fu jian literature has appeared prosperous aspect. huang tao who he was a putian people was a distinguished representative among them. huang tao occupies an important space in the late tang,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 he has got higher accomplishment in the field of poetry, prose, form of literary style and literature theory who was called “article first ancestor” by future fujian people. based on the corpus of huang tao and shi guo chun qiuhuang tao zhuan,through the method of the mutual testifying of culture and literature ,took the relating poetry anthology ,history literature as reference, this paper makes textual criticism to huang taos life and his association.huang tao had association with a great many contemporaries literators, officers. the portion of this textual research investigates huang taos association and making friends with 39 persons. then we can understand huang taos life experience more detailedly, meanwhile we can also know the influence on his poetics and style from his association huang taos articles were mainly created form the late tang dynastyxian tong to the late dynastykai ping, and most of them were about petition and responsory. from them we can know his experience of exanmination and tour. this is important material that we know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al condition. the poems contents, which includes four aspects which includes four aspects: worrying about the country, being sad for the current time, and exposing the dark reality; nostalgia for hometown and charming and gentle scenes; singing for deep friendship;having a plaint for no chance and intoning his affection. these poetries not only have the dismal sigh which he does not meet sparse, contains the tumultuous times writer to be at a loss, painfully, the disappointed universal emotion, has the very strong lyricism. the poems of singing for deep friendship ,huang tao expressed to the family member friends deep cordiality, is also it earnestly seeks the true picture which exanmination experiences. to scenery looking after, has displayed the poet to the natural deep love, to the buddha principle thinking, as well as sings to own academic honor successs and failures mind. huang tao the literature thought that from the poem function, the poem esthetic, the creation forms in ones mind three aspects to launch the elaboration, has inherited the bai juyi parable characteristic, emphasizes the true feelings , displays in art with uses for reference to du fu poetry art inheritance. keywords: later tang dynasty huang tao life poem 引 言 1 引 言 黄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是唐末五代与韦庄、罗隐、杜荀鹤并列的著名文学家, 著述颇丰,其诗、文、赋皆被后人称赞。 “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 “御史公之诗尤 奇” 。 “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 ” “其文赡蔚 典则,策扶教化。祭陈、林先辈诸文,悲怆激越,交情之深,不以昼夜死生乱离契阔为 间断。马嵬,馆娃,景阳,水殿诸赋,雄新依永,使人读之废卷太息,如身生是时,目 摄其故。为文若是,其亦可贵。 ” “滔善律赋,如明皇回驾经马嵬赋云: 日惨风 悲,到玉颜之死处;花愁露泣,认朱脸之啼痕。褒云万叠,肠断新出于啼猿;秦树千层, 比翼不如于飞鸟。 风调不在徐寅之下。 ” 此外,黄滔还对闽地的经济繁荣和文学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唐天复元年(901)起, 黄滔应主持闽政的王审知征聘并得到重用,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历时 八年。黄滔在辅佐王审知治理闽地期间,使这一方土地成为唐末乱世之中较为安定的区 域。其时,北方战乱频仍,中原名士李洵、韩偓等人纷纷来闽避难,依附王审知,黄滔 对这些文士以礼相、和诗论文。这些入闽名士多以黄滔为宗主,一时间闽地文风大振。 此外,黄滔还把闽人自唐高祖武德至昭宗天佑近 300 年间写下的诗作辑录为泉山秀句 集三十卷。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得黄滔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深刻的反映了唐末的社会 风貌。 但就是这样一位晚唐时期较为重要的作家, 在当前学术界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和 重视,目前专门研究黄滔诗歌的文章很少,更没有系统的专著问世。 华南师范大学林金强的黄滔诗歌用韵考是从语言学角度对黄滔诗歌的用韵情况 进行考察。认为黄滔的诗歌“是研究晚唐语音的重要语料。对其诗韵进行穷尽式调查的 基础上略作分析,能证明王力先生晚唐五代音系的可靠性,而其自身的特点也真实反 映了当时实际口语的面貌。黄诗对于考察研究晚唐五代语音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 华中师范大学李国栋的黄滔诗文系年在研读、注释黄滔文集的基础上完成的。 杨万里.诚斋诗话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743. 黄滔.唐黄御史公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同上书 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1983.p1374. 林金强.黄滔诗歌用韵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它以文史互证的方法,并通过稽考文集、历史、地理等著作中涉及黄滔的有关信息,着 重考察黄滔一生行事,并对其现存诗文作系年考订,意在知人论世,为进一步究黄滔的 生平、思想、文学成就提供参考。 除此之外,专门对黄滔诗歌做出全面梳理分析的文章目前还没有出现,基于这个原 因,本文试图全面整理黄滔的诗歌创作,探讨其思想主题,分析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并 对黄滔的文学思想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些努力,希望还原黄滔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 位。 第一章 黄滔生平与交游 3 第一章 黄滔生平与交游 1.1 黄滔家世与生卒年 (1)家世 黄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 莆田古称莆阳,据福州府志外纪引路振九国志云: “永嘉二年(308) , 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 ” 据莆阳黄 氏通书记载,中原八族衣冠入闽,黄姓为黄彦丰,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官居晋安太 守,卜居福州乌石山,地号“黄巷” 。其后人黄元方,字竹岩。元方有子黄冲,黄冲生 子黄岸。黄岸,字宗极,天宝十二年(753)登进士,历任弘文院编修、徐州牧、广西 桂州刺史。有惠政,封开国公,进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后居于莆田延寿里 黄巷山(今涵江区国欢镇黄巷村) 。黄岸为黄氏迁莆的始祖。黄岸生三子,分别为黄瑶、 黄典、黄乐。黄谣生子黄华,黄华次子黄昌朝生黄山周,黄山周即黄滔之父。黄滔从莆田延 寿里黄巷山迁居乌石山东的延福里,后称东里。 黄滔从兄黄璞,为黄华长子黄昌岭之孙。黄璞,字德温, 艺文志作字绍山。少 与欧阳詹齐名,大顺二年中进士,官至崇文馆校书郎,昭宗时归隐杜门,自号雾居子。 著有闽川名士传及文集二十多卷。黄巢入闽以璞儒者戒毋毁其居。 黄璞对子女教 育非常严格,后辈人才辈出。次子仁渥为太子正字,三子仁潘为御史中丞,四子仁藻为 著作郎,七子仁渭也为著作郎,父子五人同任馆职,后人称“一门五学士” 。 黄滔之子名珦,字玉卿。 黄滔之孙,黄珦长子,名仁愿,字福禄,号吉庵。 黄滔后世子孙也名贤辈出,如: 黄公度,黄滔八世孙。字师宪。绍兴八年(1138)赐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高 宗时任考功员外郎。著有知稼集二十卷。 黄仲元,黄滔十二世孙。字善甫,号四如。咸淳七年(1271)进士,授国子监 徐景熹福州府志m.福州:海风出版社.卷七十五 参见黄鸿恩等莆阳黄氏通书m.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编 2002 郝玉麟福建通志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卷五十一. 同上书. 卷四十四.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簿,不赴。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著作颇丰,有四 如讲稿 、 四如集传世。 黄仲昭,黄滔十八世孙。名潜以,字行。成化丙戌年(1466)进士。授编修。 所著有未轩集若干卷,所修有八闽通志 、 延平邵武府志 、 南平县志 。 (2)生卒年 黄滔的生平事迹, 除见于 十国春秋 本传外, 在记录唐代诗人资料颇为翔实的 唐 才子传中也无法考得。由于无明确的史料记载,只能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推测其生卒 年月。 黄滔集中附有明代黄崇翰所撰写的年考 , “御史公生卒之年不载于谱,今所知唯 四月初三,讳日尔,夫自乾宁乙卯迨今辛酉六甲十三周,计七百八十七年矣,失于前而 核于后,诗所云劳心忉忉非耶,谨按公华严寺碑云愚冠扣师关,壮而随计,乾宁 二年忝登甲科,东还荐造金地,岁周三纪 。三纪者,昭宗之乾宁乙卯溯懿宗之咸通元 年庚辰也,冠则二十矣,通计五十六年。意公之生其文宗开成庚申岁乎?或谓冠不必皆 二十,安知非十九十八乎?愚曰然,公之扣华严也,必读书东峰时。据灵岩寺碑 , 葺斋东峰在大中中。大中,宣宗年号也,起丁卯,止巳卯,自庚申至巳卯,公年二十, 若其葺斋也在丙子岁,则公年十七,在丁丑岁,则十八,戊寅岁则十九,融四年而虚遡 之,总不离庚申为是。 ” 根据年考所说,黄滔大约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 。今人多采取以上说法, 把黄滔的生年定于该年。如:周祖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记黄滔生年为(840?) 据资治通鉴卷二六八所记载: “乾化元年(911)三月(后梁开平五年)清海、 静海节度使兼中书令、南平襄王刘隐病极,表其弟节度副使岩权知留后。丁亥卒,岩袭 位。 ” 黄滔代王审知作祭南海南平王 (题下注:代闽王) ,此为黄滔生平可考的最后 一篇作品。 年考云: “公讳以四月初三。 ”那么,黄滔最早卒于本年,年七十二。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卷三十三. 郝玉麟.福建通志m.卷四十四. 黄滔.莆阳黄御史集m.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p96-97 周祖譔.中国文学大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p679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6.p8740 第一章 黄滔生平与交游 5 据明一统志卷七十七: “黄滔墓在莆田县东隅。 ” 据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二 十七: “黄滔墓,在莆田县北一路招福寺后。 ” 福建通志卷六十二: “御史黄滔墓, 在府城西北招福院后。 ” 1.2 黄滔的人生道路 黄滔生平的记载,主要见于黄御史集后所附的年考及明代吴源所著莆阳 名公事述 ,从黄滔的一些诗文中我们对其生平也可有所了解。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 出,黄滔一生的轨迹较为明晰,大致可以分为读书、逐贡、辅政三个阶段。从生平中我 们可以发现,黄滔一生适逢多事之秋,在其晚年,江山易主,黄滔经历了唐末和五代两 个时期。大部分文学史上把黄滔归为五代诗人,但笔者认为,黄滔在文坛上活跃的时期 是值唐末,黄滔于光化三年(900)归闽辅政,卒于乾化元年(911)三月(后梁开平五 年) ,而唐朝亡于 907 年,可见黄滔一生的绝大部分是在唐朝度过的。并且在黄滔辅政 时期,王审知“终身为开国节度,不为闭门天子” , 并未与唐朝形成对立。这时期的闽 地与北方的其他地区还是有区别的。黄滔生于闽地,晚年归于闽地,对闽地的政治、文 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许是有的文学史把其直接归为五代十国诗人的原因。 1.2.1 十年苦读 黄滔的故乡福建地处祖国的东南海隅,远离中原文明,在中唐以前,福建在文化上 尚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唐德宗初期,常衮为福建观察使,发现“闽人未知学” 。常衮到 福建后“为设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家讲导,与为客主钧礼,观游宴飨与焉,由是俗一 变,岁贡士与内州等。 ” 黄仲昭八闽通志序云: “闽虽为东南僻壤,然自唐以来, 文献渐盛。至宋,大儒君子接踵而出,仁义道德之风,于是乎可以不愧于邹鲁矣。 ” 福建最早登科及第的为薛令之,贞元八年,欧阳詹登进士第,与韩愈、崔群同年, 号为龙虎榜。从此开始,闽地不断有士人登第。 “盖七闽之地,自欧阳詹、王棨倡首, 相继登上第。 ” 随着福建的开发,闽地文风日盛。文人群集,读书风气兴起。林藻、林蕴、欧阳詹 李贤.明一统志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630 和珅.大清一统志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548 郝玉麟.福建通志m. p237 黄滔.莆阳黄御史集m. p189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一五零 p4810. 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卷一八七 黄璞王郎中传.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读了李成公新学碑上“缦胡之缨,化为青衿”的文字后引以自惭,相约发奋读书, 结誓考科第。唐僖宗文德元年(888 年)登上薛贻矩榜进士第的陈峤, “与高阳许龟图、江 夏黄彦修居莆北之北岩精舍应诏诸侯,求试宗伯” 。 ( 司直陈公墓志铭 )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黄滔仿效前贤,在山水灵秀的莆山灵岩寺,与陈蔚、黄楷、 欧阳碣葺斋东峰,读书习业十年。与传统文人一样,青年时代的黄滔,读书修身,志存 高远,希望以自己的才学报效朝廷。黄滔动员三位学友,效仿三位先贤,联袂进京赶考, 但遭到了陈蔚、黄楷、欧阳碣的反对。黄仲昭八闽通志中说: “唐以同榜取人,未 流滋敝,咸通、乾符之际,公卿贵游相为汲引,而怀才抱艺者遐遗草泽,是以三子率不 西迈,惟滔独随计吏奋迹考场。 ”于是,黄滔于咸通十三年(871) ,只好只身背负行囊, 奔赴长安,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逐贡生涯。 1.2.2 蹭蹬科场 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这样说道: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缨望之 继世。孤寒失之,其族绥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登科及第 不仅为公卿贵族子弟保住豪门地位的提供了途径,也成为了寒门士子改变命运、平步青 云的唯一选择。黄滔作为一介寒士,不甘“他人折尽月中桂” ,于是,从三十三岁起, 开始了的漫长的科举之路。 黄滔生活的唐末时期,正如司马光说道: “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 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 兴,赋敛日急,骨肉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 ” 政治上的昏聩,导致科场上陋习 频生,请托干谒之风泛滥, 正如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中所说: “唐末举人,不问士 行文艺,但勤于请谒,号为精切。 ”那些贵族子弟往往因为家族地位显赫而轻易折桂。 再加之权贵之间互相勾结,逐渐把持了科场。他们的子弟往往“秋风八月,鞍马九街, 神奇扬扬,行者避路。取富贵如咳唾,事州县如仆奴。 ” (牛希济贡士论 ) 在这样的情形下,踌躇满志的黄滔,初入科场便名落孙山。于是,伴随着漫长的科 举生涯的就是诗人不断地干谒投贽。诗人“昏投哲匠,神拜先哲”(薛推先辈启), 希望“许垂名手,拯上重霄。 ”但命运之神始终不肯眷顾。咸通十四年(873)黄滔第二 次下第,乾符二年(875)第三次下第,乾符三年(876)第四次下第,乾符四年(877) 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p97. 司马迁.资治通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p2271. 第一章 黄滔生平与交游 7 五举不中。诗人这样总结自己这段相对集中的逐贡经历, “哀某昔年五随计吏,刖双足 以全空” ( 翰林薛舍人启 ) ,沮丧之情,溢于言表。 黄滔反复思考自己落第的原因, “两榜驱牵别海涔,佗门不合觅知音” ( 投刑部裴 郎中 ) ,认为不是自己的文辞拙劣,而是不合时宜。时局的动荡也使得诗人的梦想再一 次受阻,广元元年(880) ,黄巢攻入长安,僖宗奔蜀,黄滔入京求试不成。 “易生唯白 发,难立是浮名。 ”尽管仕途艰辛,诗人还是义无反顾,期许科场折桂,他还寄希望皇 帝能有所作为,国家得以中兴。 正是在这种矢志不渝的追求下, 黄滔在经历了 “二纪飘零, 三朝困辱”( 赵起居启 ) 之后,终于在乾宁二年(895)及第。 “唐乾宁二年,崔凝知贡举,得及第进士张贻宪等 二十五人,昭宗复试于武德殿,黜落选者甚众,而滔被留。 ” 黄滔华严寺碑云: “愚 冠扣师关,壮而随计,乾宁二年忝登甲科。 ” 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四载黄滔为本年进 士。 1.2.3 归闽佐政 科举及第后,黄滔在长安候选,本以为会被委以重任,等了四年,得到的仅是四门 博士的闲职。 这对于满怀报国之心的黄滔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再加之光化三年 (900) , 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幽禁昭宗皇帝于少阳院,立太子德王裕为帝,光化四年五月,刘季 述被杀,昭宗皇帝复位,改元天复。十月,朱全忠兵至河中,请昭宗迁东都,长安百姓 逃散,百官皆不入朝。又同年十一月,昭宗被韩全诲、李茂贞等劫持往凤翔。在这样的 国势中,黄滔满心失望,终于光化三年毅然归闽。 在闽期间,黄滔为王审知所倚重,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时值乱世, 四方窃据,有人劝王审知称帝,但一旦称帝,便会为众矢之的,闽地的和平环境就会被 打破。黄滔力劝王审知打消念头,保境安民。明吴源莆阳名公事述称: “御史乃从 容进退,为闽藩上幕,又能专长史之任,规正闽王审知,使终身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 天子,君臣之义终不废者,御史之力也。 ” 黄滔以其一生的积累,在其辅政期间,为福建文化和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极大 的贡献,成为闽中诗坛的领袖。闽地“金石志铭及国中大著,多为滔所属草” 。黄滔 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 1983.卷九十五.p212. 黄滔.莆阳黄御史集m.p189. 吴任臣.十国春秋m.p21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所作的碑记中,不仅反映了王审知的治闽思想,而且保留了闽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料。 时中原板荡, “方镇擅移国柄,睥睨缙绅,一时清流陨命浊河” ,中原名士纷纷避祸闽 中。这些入闽名士多以黄滔为宗主,闽地文学空前繁盛。 “中州若李绚、韩偓、王涤、崔 道融、王标、夏侯淑、杨承休、杨赞图、王倜、归傅懿避地于闽,悉主于滔。 ” “值海 内云扰,名士之亡走闽者,皆主滔与福安王岳。滔皆授馆馆之,为之储待,未尝慁宾, 于是诗人韩偓、罗隐、崔道融、赵观文辈,皆与滔交,称滔文章为闽始祖云。 ” 此外, 黄滔还将闽人自唐高祖武德至昭宗天祐 290 多年留传下来的诗篇辑录成集,为泉山秀 句30 卷。 1.3 黄滔交游考略 黄滔一生交游甚广,与许多文人交往甚密,明吴源莆阳名公传称黄滔“居常与 罗给事隐、陈侍御峤、翁谏议承赞、陈明经黯、徐正字夤、林明经乔为莫逆交,见于唱 酬诗集” 。他还在其逐贡的过程中与许多过官宦有过往来。此外,黄滔归闽后,时值中 原板荡,大批中原文士赴闽避乱,黄滔都给予了礼遇。他和这些人士的交游在其诗歌创 作中均有反映。本文把黄滔诗文中有姓名可考的对象予以考察。 (1)陈黯 陈黯,字希孺,泉州南安人。少有文名,累举不第,未仕而终。 新唐书艺文志 著录陈黯集三卷。今存诗一首, 自咏豆花 。黄滔在与罗隐郎中书中称陈黯为 表丈,在颍川陈先生集序中自称是陈黯内侄。 黄滔归闽后,将搜集到的陈黯诗文,按时间顺序,编订成册,分为文、赋、诗、笺、 檄五类。黄滔的对陈黯诗文倍加称赞,其颍川陈先生集序云: “先生之文,词不尚 奇,切於理也。意不偶立,重师古也。其诗篇词赋檄,皆精而切,故於官试尤工。 ” (2)徐夤 徐夤,字昭梦,号钓矶,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于乾宁元年(894)进士及第, 授秘书省正字。后客游汴梁朱全忠幕府两年,归闽,王审知辟为掌书记。后归隐延寿溪, 泉州刺史王延彬召入幕府,凡十余年,卒于延寿溪别墅。著有钓矶文集十卷、 徐 黄滔.莆阳黄御史集m. p188 黄滔.莆阳黄御史集m. p188 陈鸣鹤.东越文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p421 第一章 黄滔生平与交游 9 正字诗赋二卷、 雅道机要一卷。今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黄滔与徐夤同乡,徐夤及第,即授秘书省正字。黄滔诗中有寄徐正字夤 : “美人 隔千里,相思无羽驾” ,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在酬徐正字夤中,黄滔对徐夤的才 能加以赞许,认为他必定会被委以重任。 徐夤于昭宗天复三年入王审知幕,为掌书记。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二“后唐二十 条”有黄滔命徐寅代笔 ,云:“黄滔在闽中,为王审知推官。一旦馈之鱼,时滔方与 徐寅对谈,遂请为代谢笺。寅援笔而成,其略曰: 衔诸断索,才从羊续悬来,列在琱 盘,便到冯驩食处 ,时人大称之。 ” 从此段记载可以看出,黄滔有意荐拔徐夤。 (3)林嵩 “林嵩,字降福,福宁人,唐僖宗乾符二年(875)进士,除秘书省正字,转度支 使,在军旅不忘俎豆,后除毛诗博士,官至金州刺史,善词赋,载唐书艺文志。 ” 新 唐书艺文志著有林嵩赋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有林嵩诗一卷,已散佚。 今存诗一首,赠天台王处士 。 林嵩与黄滔为福建同乡,素有交往。黄滔集中有寄越从事林嵩侍御 ,对林嵩的 才能给予了赞许,并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4)陈峤 陈峤,字延封,莆田人, “光启三年登进士第,释褐摄京兆府参军。太祖兄弟入闽, 辟为大从事,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已而又奏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 黄滔集中有陈侍御新居 、 和陈先辈陪陆舍人春游曲江与其唱和。光启三年, 陈峤登进士第,黄滔作喜陈先辈峤及第诗贺其及第。光化二年,陈峤卒,黄滔在光 化三年先后作祭陈侍御峤文 、 司直陈公墓志铭 、 祭林先辈 。 (5)张蠙 张蠙,字象文,郡望清河(今属河北)人,家居池州(今安徽贵池县) 。乾宁二年 (895)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后避乱入蜀,王建称帝,拜为膳部 员外郎,官终金堂令。张蠙与许棠、郑谷、张乔等人号称“咸通十哲” 。 新唐书艺文 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m.(第四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p1369 郝玉麟.福建通志m.卷四十八 p640. 吴任臣.十国春秋m. p137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志著录张蠙诗集两卷,已散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黄滔诗中有贻张蠙 ,诉说自己的科举路上的艰辛,并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 (6)吴融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龙纪初(889) ,及进士第。韦昭度 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乾宁二年(895)坐累去官,流寓荆南,依节度使成汭。 乾宁三年冬,召为左补阙,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 ,迁 户部侍郎。是年冬,昭宗逃奔凤翔,融不及从,留寓阌乡。天复三年,召为翰林承旨学 士。 ”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吴融诗集四卷、 制诰一卷。现存汲古阁本唐 英歌诗三卷。 全唐诗编诗四卷。 黄滔集中有和吴学士对春雪献韦令公次韵 ,与吴融唱和。 (7)林宽 林宽,侯官(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与唐末诗人李频、许棠、黄滔等友善。曾 入习太学,漫游过边塞。约咸通末及第,曾任职于御史台。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林 宽集一卷 。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黄滔集中有寄林宽 、 送林宽下第东归 ,分别表达了对朋友的挂念及送别时的 依依惜别。 (8)翁承赞 翁承赞,字文尧,福唐人。昭宗乾宁三年(896)进士,擢博学宏词科,任京兆府 参军,累官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天佑元年(904) ,受诏赴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 再迁户部员外郎。开平三年,复为册礼副使赴闽封王审知为闽王。 新唐书艺文志 著录翁成赞诗一卷,已散佚。今存诗三十八首编为一卷。 天佑元年四月,翁承赞赴闽,奉旨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黄滔作送翁拾遗 、 辄 吟七言四韵攀寄翁文尧拾遗赠之, 据粤闽巡视纪略卷五: “承赞,乾宁间进士也, 尝以右拾遗奉诏册王审知为琅琊王,假金紫以行。梁开平中又为闽王册礼使,黄滔赠以 诗,有衣锦还乡翻是客,回车谒帝却为归之句。 ” 陈贻焮.增订注释全唐诗m.(第四册).p1314.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卷二三.p5792 陈贻焮.增订注释全唐诗m.(第四册).p408 吴任臣.十国春秋m. 卷九十五.p1378. 杜臻.粤闽巡视纪略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1081 第一章 黄滔生平与交游 11 黄滔与翁承赞交情笃厚,唱和之作颇多,集中东山之游未遂,渐逼行期,作四十 字, 奉寄翁文尧员外 、送翁员外承赞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 、奉 酬翁文尧员外驻南台见寄之什 、 奉和翁文尧十九员外中谢日蒙恩赐金紫什 、 奉和翁 文尧员外文秀光贤昼锦三首 、 奉酬翁文尧员外神泉之游见寄嘉什 、 奉和文尧对庭前 千叶石榴 、 奉和翁文尧戏寄等诗,为开平三年翁承赞出使闽地时作,这些诗作或表 达了与朋友的惜别,或表达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其中也不乏借唱和之余吟咏性情。 (9)罗隐 罗隐,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 乃更名隐。咸通十一年(870)年,投湖南观察使于瓌,授衡阳县主簿,冬十月辞归。 又游历怀、润,皆不得意。光明(880881)中,避黄巢乱,寓居池州。光启三年(887) , 东归投钱鏐,官钱塘县令,拜秘书省著作郎、镇海军节度掌书记。天祐三年(906)转 司勋郎中、镇海节度判官。开平二年(908) ,授给事中,世称罗给事,三年,迁盐铁发 运使,是年卒。 全唐诗录其诗十一卷, 全唐文录其文四卷。 十国春秋卷九十五黄滔本传: “天复元年,受太祖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 节度推官,旋使钱塘,与罗隐相得甚欢。 ” 黄滔集寄罗隐郎中 ,作于该年出使钱塘 之际。 (10)陈鼎 陈鼎,福清县人,大顺二年崔昭矩榜进士, 是黄璞同年,授校书郎。 黄滔集中有和陈先辈陪陆舍人春日游曲江与其唱和。 祭陈先辈鼎作于陈鼎 去逝之后,洪迈黄御史集原序中称黄滔“祭陈、林辈诸文,悲怆激越,交情之深, 不以昼夜死生乱离契阔为间断” 。 (11)卢瞻 卢瞻,黄滔同榜进士。 黄滔集中有寄同年卢员外 ,诗中描述了卢瞻奔波十年,终登科第,并藉此对卢 瞻表示祝贺。 (12)催仁宝 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m.p859 吴任臣.十国春秋m.卷九五 p1373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卷二十六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催仁宝,字国华,武宗朝宰相催珙孙,御史大夫崔涓子。与黄滔同榜进士。 黄滔集中有寄同年崔学士仁宝 ,对其才能表示赞美,并祝愿其能宏图大展。 (13)卢鼎 黄滔同榜进士。 黄滔集中有寄少常卢同年 ,对卢鼎的隐士情怀表示赞美。 (14)李龟祯 京兆(今西安市)人。乾宁二年(895)进士及第。后入蜀,乾德末年官知制诰。 黄滔集中有寄同年李侍郎龟正 (题下原注作李龟祯)与其唱和。 (15)封渭 封渭,字希叟。 旧唐书卷二十哀帝纪 : “ (天祐二年五月)甲戍,敕中书舍人 封渭贬齐州司户。 ” 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四记有封渭登第。 黄滔与封渭同榜登科,集中有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前辈渭 ,表达了对笃厚友 情的珍视。在寄同年封舍人渭(时得来书) 中,表达了对聚少离多的朋友的思念之 情。 (16)赵观文 桂州人,黄滔同榜进士。 黄滔集中有和同年赵先辈观文 ,与其唱和。 (17)罗衮 罗衮,字子制,昭宗时任左拾遗。 “天复三年(903) ,昭宗诛宦官韩全诲等,衮上 言为刘蕡申冤,哀帝天祐二年(905)为右补阙,迁起居郎。入后梁,官至礼部员外郎。 ”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罗衮集两卷,已散佚, 全唐诗存诗三首。 黄滔集中有遇罗员外衮 ,追述了与罗衮的交往经历,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18)崔道融 崔道融,自号东瓯散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岭南节度使崔表子。唐末避乱, 寓居永嘉。昭宗时,出任永嘉县令,后避乱入闽,依王审知。约天祐四年(907) ,召为 右补阙,未赴任而卒。 新唐书艺文志及直斋书录题解著录申唐集三卷、 东 浮集十卷。已散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p795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卷六十.p1606 第一章 黄滔生平与交游 13 十国春秋卷九十五黄滔本传: “道融素与黄滔善,其卒也,滔为文祭之。 ” 黄滔 集中有祭崔补阙(道融) 作于开平元年,写道“识通龟策,耀握灵珠。国风骚雅, 王佐谋訏。袁安之涕泣泫然,刘氏之宗祧莫扶。 ” (19)王涤 王涤, “字用霖,琅琊人。景福中擢第,累官中书舍人,天祐(898-901)中,避乱 入闽,后终于闽 。” 全唐诗存诗一首, 和三乡诗 。 黄滔集集中有和王舍人崔补阙题福州天王寺 ,崔补阙当为崔道融,该是作于天 祐二年(905)左右,这类和诗正是黄滔与归闽文人交往的体现。 (20)韩偓 韩偓,字致尧,小名冬郎,晚年自号玉山樵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及第。 入河东节度使王重盈幕,召为左拾遗。乾宁四年(897) ,由刑部员外郎出凤翔节度掌书 记。光化中(898900) ,入为司勋郎中兼御史知杂事,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光 化三年, (900) ,参与宰相崔胤定策,平宦官刘季述之乱。天复元年(901) ,从昭宗奔 凤翔,授兵部侍郎,进翰林学士承旨。天复三年 (903)春,以不附朱温,贬濮州司马, 再贬荣懿尉,徒邓州司马。遂弃官南下。哀帝天祐三年(906) ,至福州依威武节度使王 审知。后梁开平四年(910) ,移居南安(今福建南安) 。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金 銮密记五卷、 韩偓诗一卷、 香奁集一卷。现有玉山樵人集传世。 全唐诗 编其诗四卷。 陈鸣鹤东越文苑 “值海内云扰,名士之亡走闽者,皆主滔与福安王岳于是诗 人韩偓、罗隐、崔道融、赵观文辈,皆与滔交,称滔文章为闽始祖云。 ” (21)杨赞图 杨赞图,乾宁四年状元及第,曾任弘文馆直学士。 十国春秋卷九十闽太祖世家 : “天祐三年秋七月乙丑,铸金铜佛像一,高丈 有六尺。冬十二月丙申,迎像于开元寺寿山塔院。天祐四年春正月乙未,设二十万人斋 于开元寺殿,号曰无遮。 ” 黄滔奉命作丈六金身碑 。当时杨赞图为宾客,黄滔作寄 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1983.卷九五 p1372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卷七二六 p8399 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m.(第四册). p1090 陈鸣鹤.东越文苑m. p421 吴任臣.十国春秋m. p130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杨赞图学士 ,赞美了杨赞图的才华,并对其平日里的提携表示感谢。 (22)陈樵 陈樵,泉州(今福建泉州)人。官至校书。与黄滔、林宽、曹松友善。林宽诗有酬 陈樵见寄 ,曹松诗有送陈樵校书归泉州 。 黄滔集中有送陈樵下第东归 ,表达了恋恋不舍得惜别之情。 (23)陈磻隐 作者友人。 黄滔集中有寄陈磻隐居 ,赞扬了陈磻隐的才干,在答陈磻隐论诗书中黄滔 针对当时文坛出现得诗道衰颓现象,提出了反对“今体变调”的文学主张。 (24)谢观 谢观,咸通三年至五年(862864)入慈州刺史。 黄滔集中有经慈州感谢郎中 , “金声乃是古诗流,况有池塘春草俦” ,赞美了谢 观的诗才。 (25)韦荷 韦荷于僖宗乾符元年五月至四年(874877)镇岭南东道。 “乾符元年五月,以吏 部侍郎韦荷检校礼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使。 ” 僖宗乾符元年(874) ,黄滔通过广州州试,受到韦荷奖录,作南海韦尚书启致 谢,黄滔写道:历数除书,少闻再命。朝廷不欲止于鸳省,便入凤池;今者遽持幽 贱,获观旌幢,竞营方添于拂尘,奖过旋叨于荐赋。尚书亲回严重,庭赐褒贬称。 ” (26)郑諴 郑諴,字申虞,福州闽县人。会昌二年(842)进士及第。唐宣宗大中年间任国子 司业。 “咸通四年(863)为郢州刺史,同年十月任邓州刺史。乾符三年(876)七月, 任金部郎中。九月任刑部郎中。乾符四年出任安州刺史。同年八月,王仙芝攻陷安州, 郑被削职,保留郎中称号。 ” 黄滔自乾符元年(874)在邓州结识郑諴,卢携在本年十一月入相,黄滔作代郑 郎中上静恭卢相启 。郑諴任刑部郎中,滔作刑部郑郎中二启祝贺。自乾符元年开 郁贤皓. m唐刺史考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7.卷八二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十九 p691 同上书.僖宗本纪 第一章 黄滔生平与交游 15 始,黄滔依郑諴门馆,深受其恩,唐僖宗乾符四年,黄滔落榜,作下第东归留辞刑部 郑郎中辞别, “万里家山归养志,数年门馆受恩身。 ” 大顺二年春,黄滔落第,后南 归故里,夏季启程入京,过安州时作经安州感故郑郎中二首悼念郑諴。 (27)郑畋 郑畋“字台文,滎阳(今属河南)人。元和十五年据擢进士第。咸通十一年九月任梧 州刺史,十四年七月,僖宗立,内徙畋为郴、降州刺史,以右散寄常侍召还。乾符元年 十一月由吏侍迁兵侍同平章事。 ” 新唐书艺文志录其玉堂集五卷, 凤池草 稿三十卷,已散佚。 全唐诗今存其诗十七首。 黄滔结识郑諴后,授郑諴托付到绛州干谒郑畋,黄滔集中有绛州郑尚书 。郑諴 与郑畋有同年之谊,郑畋、卢携同时拜相不久,内迁郑諴入朝为金部郎中。黄滔受郑諴 之命,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启向郑畋致谢。 (28)高骈 高骈,字千里,幽州人。祖崇文,元和初功臣,封南平郡王。 “家世禁卫,幼颇脩 饬,折节为文,与诸儒交,踁踁谭治道,两军中人更称誉之。 ” “乾符二年正月至五年 正月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 ,黄滔落第后曾入蜀,作西川高相启 ,干谒。 (29)卢浔 乾符三年(876) ,黄滔下第后在长安干谒,作诗上刑部卢员外 。在致卢员外 启中,黄滔写到: “昨辄以近试赋轻黩门墙户部郑员外伏话员外大仁恩,大赐奖 录。 ” (30)崔沆 崔沆,字内融,博陵(今河北蠡县南)人。 登科记考卷二三,乾符三年(876) : “知贡举:礼部侍郎崔沆。 “登进士第,官至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坐事贬 循州司户。乾符初,复拜舍人,寻迁礼部侍郎,典贡举。选名士十数人,多至卿相。乾 符末,本官同平章事。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 p5402 同上书.p6391 司马光.资治通鉴m .卷二五二 p8195 徐松.登科记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卷二三 p873 刘昫.旧唐书m.崔沆传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据登科记考 ,崔沆,乾符二年、三年连知贡举,乾符三年九月任尚书右丞。黄 滔于唐僖宗乾符四年, 参加礼部试, 落第之后有东归的念头, 崔沆劝其羁游, 黄滔作 崔 右丞启 : “某献赋命奇,食贫计尽,难安挂玉,须逐浮萍。期当杏苑烟晴,柳沟风 暖,陌上而群英得意,尘中而衰发伤离。 ”其间抒发了自己仕途上的艰辛,并表达了对 崔沆的谢意。 (31) 蒋德山 黄滔大顺二年(891)游江陵,得到时任江陵校书蒋德山奖录。 黄滔集中有蒋先辈启 : “伏蒙校书先辈惊人奖录,越等褒称” ,对蒋德山的 提携表示感谢。黄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