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掌握基本概念。了解各历史时期代表著作、学术成就。了解中药的产地、采集、加工与药效关系。熟悉中药的炮制目的、炮制方法。,目的要求,.,第一节中药的有关概念ConceptsofChineseDrugs,中药ChineseDrugs,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部分药物出产于中国;二是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中药。,中药学TheChineseMateriaMedica,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草”Herbs,由于中药来源以植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第二节中药的起源与发展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ChineseDrugs,认识过程:植物动物矿物,起源,药食同源,TheOrigin,发展TheDevelopment,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嘉祐补注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神农本草经ShenNongsHerbalClassic,总结了汉代以前的用药经验,按药性分为上、中、下三品,在序录中概括了关于中药性味、制剂、用法、配伍、禁忌等基本理论。为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历代奉为经典。,成书东汉末年,约公元二世纪。载药365种。,神农本草经集注VariorumofShenNongsHerbal,陶公以神农本草经原载药品365种为正品,又增入魏、晋以来200余年名医常用药365种名医别录,共收录药品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在药物的鉴别、采收及制法上,也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是我国古代药学上的第一次整编。,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年)载药730种。,新修本草TheNewly-RevisedMateriaMedica,唐朝公元659年,载药844种。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著作。传入日本,并广为流传。其价值有三点:除能继承前人的成就之外,更广泛征集各种资料,对药物功效进行详细探讨,多方考订。有文有图,开创了图文对照药学著作的先例。新增药物114种,记载了外来药,如胡椒、安息香、诃黎勒等丰富了我国药学内容。是我国药学上第二次整编。,嘉祐补注本草,宋代1060年本草图经1061年。载药1082种,图900多幅。本书经过三次修订,鉴于新修本草图经亡佚,宋仁宗命苏颂编绘新图21卷图经本草。是我国药学上第三次发展和整编。,经史证类备急本草ClassicClassifiedMateriaMedicaforEmergency,宋代唐慎微(1108-1116年),载药1500种。本书大观二年发表,简称大观本草;政和六年重加整理,称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政和本草。在药物上是又一次整编和充实,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来已经亡佚,赖此书的引用得以保存。这部著作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载药1892种。李时珍,以政和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有关书籍,长期深入民间,向群众请教,三易其稿,历时27年(1552-1578年),完成了这部近200万字的药学巨著。,全书共52卷,其中新增药物374种,按其属性分为16部60类。绘制插图1160幅,附方11000多首,是一部前所未有,搜罗广博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杰作。是我国药学的第五次发展和整编。本书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在17-18世纪先后流传到日本、法国,目前已有拉丁、英、法、德、朝、日、俄等文字的译本。为国际上有名的药学文献。,本草纲目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中药大辞典ChineseMateriaMedica,1975年由江苏新医学院编纂。分上、下两册及附编,载药5767种。是一部综合性中药学专著。,中华本草,1999年10月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本草文献。集2000年中医药整理研究之大成,是代表当代研究最高水平的本草巨著。是继本草纲目后本草学发展的一次划时代总结。全书计30卷,2800万字,遴选收录中药8980味,配置描绘插图8534幅。,其他较有价值的著作和发展时期:,雷公炮制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南北朝刘宋时,公元420-477年。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疗效,减低毒性或烈性。炮制大法明代缪希雍著,为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其他较有价值的著作和发展时期:,食疗本草唐代孟诜原著,最早的食疗专著。海药本草唐代李珣著,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及南药。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编撰,补充修订了本草纲目不足。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有本草纲目未载的药物716种。,金元时期,1.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为药物记述中的重要内容。2.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名医辈出,百家争鸣,民国时期,1.(主流)出现了一股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中医药学发展受到了阻碍。2.汇通学派的形成,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西方文化及西方医药学在我国进一步传播,对我国的医药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节中药的产地、采集ProducingAreas,Collection,产地对药物质量的影响,地道药材的概念,采集对药材的影响,产地对药物质量的影响InfluenceofProducingAreasonDrugQualities,中国土地辽阔,各地生态环境有所差异,甚至相差很大。因此,必然对动植物药特别是植物药的生长、产量、质量有重大影响。具体来说,因产地不同,各地的土质、水质、气温、光照、及微量元素也各有不同,势必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治疗效果。所以历代医家都特别重视中药的产地,并集中体现在“地道药材”方面。,地道药材的概念ConceptofAuthenticMateriaMedica,前人在长期地观察比较中,发现某些药物以某一特定地区出产的质量最好,就把这一地区出产的这些药物称为“地道药材”,或“道地药材”。,如东北的人参、鹿茸、五味子;,河南的地黄、山药、菊花;,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宁夏的枸杞子;山东的阿胶;广东的地龙;云南的三七等。,地道药材有其两重性,一是药材的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二是受地区所限,产量供不应求。,异地引种:因中药材需求量日增,很多道地药材生产周期长,产量有限,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栽培,称为“异地引种”。,道地药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外域的西洋参在国内引种,人工培育牛黄等。,广三七(广西)滇三七(云南),天麻(贵州)陕西,采集对药材的影响InfluenceofcollectiononDrugQualities,植物类药物的采收,动物类药物的采收,传统采收规律,植物类药物的采收,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菊花、旋复花、红花等。,植物类药物的采收,花类,1.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金银花、槐花、辛夷等,2.刚开放时采摘。,3.花正开放时采摘。,月季花,植物类药物的采收,乌梅、青皮、枳实等,果实和种子类,瓜蒌、枸杞等,多数在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少数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植物类药物的采收,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集。,根和根茎类,大多“春宁宜早,秋宁宜晚”。,少数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树皮和根皮类,树皮: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植物类药物的采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积累是不相同的,甚至会有很大区别。,生长年限,小檗碱增高趋势至第6年。,甘草,生长3-4年者甘草酸的含量比一年的高出一倍。,黄连,人参,生长6-7年者人参总皂甙含量最高。,丹参7月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月份变化,黄连7月小檗碱含量最高,金银花上午9时采摘最好,时辰变更,曼陀罗早晨叶子含生物碱量高,晚上根中含量高。,动物类药物的采收,斑蝥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如:,桑螵蛸三月中旬采收,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驴皮冬至后剥取,皮厚质佳。,第四节中药的炮制PreparationofChineseDrugs,炮制的目的,炮制方法,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Toreducetoxiceffects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Toenhancecurativeeffects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Tochangepropertiesofdrugsandexpandtheiruses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Touseandstore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