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的雅俗之争摘要:宋词以雅为尚,与“雅儒”精神相关。“雅”的内涵包括语言的雅洁,作品政治内涵的“正”,具有特殊的民族意义。宋词在以雅为宗的同时,又呈雅俗结合的变化,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化消费促使了俗词的发展;其接受效应影响了雅词的创作思想,使之转向了雅俗结合。宋代文人既能接受俗词,又有意于改造传统雅词,努力探讨雅俗结合的创作道路。关键词:宋词;雅俗走向;文化成因从词的内部来看,到底是具有怎样的审美特征与角色功能,使其成为雅词或是俗词?从词的外部环境来看,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俗词的兴盛?又是什么样的文化原因造成了雅词和俗词迥然不同的命运处于由雅趋俗转折点的宋代,不单是孕育了后世的俗文学样式小说、戏剧的萌芽,连正统的诗歌也出现俗化,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在雅俗的对立斗争中蓬勃发展,体现出雅俗双重质量,一方面,作为一种抒情性文学样式,与诗文一起同属雅文学,如王灼碧鸡漫志云:“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王若虚淳南诗话亦云:“盖诗词只是一理,不容异观。”都把词等同于诗;另一方面,词固然脱胎于诗,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上与不尽相同。宋人论词严辨雅俗,如宋末元初陆辅之在词旨中就曾强调“凡观词须识古今体制之雅俗。”雅俗之辨不仅是宋代词论的主导倾向,在整个词学批评史上也是常辩不休的重要论题,如清代陈廷悼白雨斋词话曾强调“入门之始,先辨雅俗。”李昌集先生北宋文人俗词论一文认为构成俗词的三个标准乃是:“1、把秦楼楚馆如实地引入词作,多把妓女作为词的主角,词中充溢着一股市井气息;2、不着比兴之意,将男女心境真切、直率地表露;3、运用世俗的语言词汇。”也就是说,俗词主要是以青楼妓女为表现对象的咏妓类俗词; 赵义山先生论宋金俗词及其对元散曲的影响认为俗主要是“题材内容和语言风格的自然通俗”,宋代文学以雅为主 ,但又有雅俗分流或雅俗结合的现象。而“雅”属意于语言。贾谊新书道术云:“辞令就得谓之雅,反雅为陋。”此处的雅”即高尚、文明之意。其次,“雅”具有对文学作品内容的要求,尤在于政治内涵的“正”。我国占代文学受到政教观的制约,诗大序就是从这一角度阐释“六义”的,其中对“雅”的理解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夕难_雅者.不剔言下政夕所由废兴巾。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宋代文学的运行,总体呈现从以雅为宗到邪俗结合之势,后一变化亦与文化密切相关。首先经济发达,城市繁荣,造就出可观的市民队伍,文让消费促使了俗文学的发展。同时,作为文化传承与创造的主体构成在宋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寒门庶族士子构成了宋代权力核心的主体成分,官僚、文士与学者三位一体成为他们的总体特征。这一具有平民文化与淑世精神的新的宋代士大夫群体即时代的文化主体,使宋代士人心态与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既亲和认同又疏离悖反的矛盾互补现象,最终影响并塑造着宋代文学的基本面貌和文学思想。一方面他们仍深受传儒家正统思想的浸润,努力恪守封建政教规定的伦理道德,文道合一成为文学家的共同要求,对品行、节操、人格极为推重。再加上宋代文化的高度成熟与宋代士大夫的极度学者化,宋代美学思想日益追求雅致。而在崇文重教国策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诱导下,文士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新变,娱乐享受成为士林的合理要求和自觉追求,不同程度上显露出从流媚俗的情趣,与传统美学相对立的俗化倾向应时而生。宋代士人在文化人格上都尚雅忌俗,而在文学艺术上却多主张“以俗为雅”或雅俗兼融,如苏轼说“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在宋代这个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兴起和繁荣的词体文学,则更是充当了雅俗两大文化传统结合的媒介,宋型文化那种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雅俗两种文艺价值观的交流和融合的最基本特质,正是在词体文学上表现得最为直接。北宋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当筵填词演唱。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语言明白浅露,少有意外之旨。南宋词作,多文人墨客间相互酬唱或结社应酬的结果,他们匠心巧运,意内言外,传达词人的曲折心意,多用比兴寄托之手法,接绪风骚,归之诗教,喻托传统,重现风雅,逐渐成为文人案头的雅致文学。尤其到了南宋后期,词的雅化达到了极致,清雅、古雅、淡雅、骚雅等词汇成为人们褒扬词作的常用语言,并受到广泛的认同和大力的推崇。总体上看,从柳永到苏轼,再从周邦彦到姜夔,词明显地表现出从俗到雅的发展进程,多种文体并兴而见雅俗分流;就一体而言 ,则从严辨雅俗而至二者结合。究其原因 ,当是受制于宋代文化。因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精英文化已从唐代的进士文化成为此时的士大夫文化 ,而城市经济的发达 ,文化消费的产生 ,促使了大规模市民俗文化生成词学集成卷五引用雅正思想来规范词的创作成为南宋以后词学家的主流声音宋词的发展经历了由正统文学的对立物到以儒家诗教解说改造词,再到在词中自觉地贯彻诗教的过程。这个过程用雅俗之辨加以辨析评说无疑具有文学史家的深刻性宋代词坛创作以雅相尚,不仅词集多名雅词,如张孝祥有紫薇雅词,赵彦端有介庵雅词,程正伯有书舟雅词,而且词论家也是不遗余力地倡导雅化,打击批判词的俗化,两宋词坛大量存在的俗词在词史的地位黯淡无光,可谓遭人抛弃的“弃儿”。然而“凡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凡是理性的就是合乎存在的”,两宋俗词也有其存在的合理缘由与价值,深受儒家影响的正统文人又对无法拉人儒家轨道的词人词作予以猛烈的批评。如柳永词就因“俗”而招致名。陈师道说他“作新乐府,影骸从俗。”后山诗话黄说“奢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但俗,故市井人悦之。”花庵词选柳永之“俗”之所以要受到批评,是因为他背离了雅正的方向。猜世陶村则说明了这一点“柳永徒以绮语柔情,竞夸艳治,从而效之者加厉焉。遂使郑卫之音泛滥于六七百年,而雅奏几乎绝矣。”吴曾谓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都是以儒家诗教观为批判的武器对俗词作出的价值否定;而从艺术风格的角度出发,站在纯艺术的立场,俗词更是毫无价值可言。这两种评判标准究其实际都是以文人的趣味与好恶为转移的,虽有其合理之处,但问题也不言而喻,那就是对民间价值取向与审美标准的鄙视检视全宋词,俗词占了大量比重,无论是词坛名家苏轼、黄庭坚、秦观、辛弃疾等人,还是在词史上居二流地位的词家,诸如赵长卿、杨无咎、石孝友等,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俗词如苏轼将士大夫的个人抱负引入词作,辛派词人将政治感受、爱国之情引入词作,使词具有了像诗文一样抒发政治抱负与遭遇的特征,表现出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倾向时,他们所指的仍然只是文人雅词,仍然等于以偏概全。诗歌有相同性,在美学风格上也是传统诗歌美学追求的继承与延伸,但词与诗毕竟异质,它是市井文化的产物,具商品的属性,尤其是俗词更是为适应和满足市民阶层的欣赏口味与兴趣创作的,这显然有别于传统的诗文,与当时以及后代勃兴的俗文学样式小说、戏剧等反而同质。两宋俗词相对于深受好评、倍受关注的文人雅词虽处于非主流与边缘化的地位,但它与雅词一起共同构成了宋代整体文化的繁荣兴盛,也参与了对“全社会图景”的展示,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面与文人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上完全可补雅词之网,雅和俗只是相对而言的概念,我们很难确定其确切的定义和范围,因而人们在用雅俗这一对立概念来进行诗词评价时,或因二者不同的文体特点、发展进程、功能和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不太一致的标准,或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而混为一谈。这种雅俗观念评价标准的不同常常会导致人们对文体认知的区别或不公。词在宋初才开始定体,人们对它的认识尚不太明晰,在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一个摸索、定型和发展的过程,经过北宋诸家词人的多种尝试,词的文体特点彰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士大夫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欣赏口味等,促成了词体整体面貌的改变,词遂由通俗的音乐文学逐渐变成了士大夫抒情言志的一种文学形式,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至南宋中后期,以雅化为主要内容的尊体之风几乎贯穿始终,在姜夔及格律词派的努力下,词最终成为一种可以与诗相提并论的文学体裁,至此词亦成为体现雅文化的一种文学样式。宋以后,整个文化环境趋于世俗化,中国文体的发展也开始日趋通俗,戏曲、小说等受众群体繁多的文体逐渐走上舞台,以其雅俗共赏的优势渐渐地占据了前沿位置,文学的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得到了高度重视。虽然受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制约,在观念上文人们依然轻视这些所谓的俗文学,但事实却是这些文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日益繁荣。由雅趋俗,即从贵族走向精英,从精英走向大众,文学文体越来越通俗化,文学消费越来越大众化,这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向。宋型文化的产生,不仅引起传统文化结构的内在变革,而且为以后明清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四 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
- 阀门销售员工合同范本
- 绿化经营批发合同范本
- 2025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易错题分析卷
- 2025年农学类土壤学重点突破试卷(含答案)
- 贷款汽车转让合同协议
- 牡丹苗木购销合同范本
- 维修设备购买合同范本
- 牙签机器购买合同范本
- 辞职签劳动合同协议书
- 光伏储能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基坑施工冬季施工技术及管理方案
- 儿童故事狼和小羊
- 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MOOC】《人工智能通识基础(社会科学)》(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 2025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工厂化学品管理知识培训
- 期货基础知识(期货入门)
- 房产公司施工图设计标准
- GB/T 19685-2005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