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1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2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3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4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碱性磷酸酶在点面污染源磷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博t 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磷是导致水体富营 养化的关键因素。流域水体污染物中磷的来源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两种途径。城 镇污水厂和农业生产分别是两种典型的点源和非点源磷污染物的来源。环境中的 磷具有多种形态,不同形态磷的迁移性能和生物可利用性是不一样的,而碱性磷 酸酶在磷的形态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 研究碱性磷酸酶在磷形态转换中的关系,以阐明沉积物中的可生物利用性磷的来 源以及其迁移途径。为此,论文分三个部分展开研究:( 1 ) 各种阴阳离子对活性 污泥中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着重研究和分析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因素,( 2 ) 建 立以s m t 法( 跳n d a r d s ,m e a s u r e m e n t sa n dt e s t i n g ) 为基础的活性污泥形态分析方 法,研究在活性污泥生物除磷系统中,碱性磷酸酶与磷形态转换的关系,( 3 ) 分 析和比较污水厂脱水污泥、农田土壤和水体沉积物等样品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 及磷的形态转换,评估不同形态磷的迁移性能和生物可利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 ( 1 ) 在污水处理系统各工艺流程中均能检测到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浓度为 0 5 o l 】f l i i l o 儿的金属离子对碱性磷酸酶的作用有激活、抑制和无明显作用三种 情况。z n 2 + 、c u 2 + 和a 矿等重金属离子对污泥中的碱性磷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m 9 2 + 、c 0 2 + ,p b 2 + 和c r 6 + 对碱性磷酸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而高浓度的c a 2 + 和n i 2 + 离子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但不显著。大部分常见阴 离子即使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对碱性磷酸酶仍无明显作用,但是磷酸根等含磷物质 对碱性磷酸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c u 2 + 离子对污泥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在低浓 度的时候可能为非竞争性抑制,但在铜离子浓度较高的时候表现为非竞争与反竞 争抑制的混合类型。磷酸根对碱性磷酸酶的作用模式为竞争型抑制。虼豫x 值 可以作为表征污泥中磷酸酶催化能力的有效指标。 ( 2 )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对污泥中磷的浓度和形态均有重要的影响。在污泥 中,无机磷i p 和n a i p 是主要的磷形态。在不同的生物反应器里面活性污泥的 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与总悬浮固体( m l s s ) 相联系。在同一生物反应器中,碱性 磷酸酶活性的升高,往往意味着有机磷的减少和无机磷对磷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 i i 浙江人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减弱。而同时,在同一反应器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磷的形态分布都比较稳定。 ( 3 ) s m t 法也适合分析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农田土壤和水体沉积物中磷的 形态分布。不同性质样品磷的浓度和形态分类差距很大,在沉积物和生活污水为 主的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n 址p 占到i p 的6 0 以上,而在农田土壤样品中, a p 比n a i p 的含量要高得多。在一个封闭的农业试验田中,从农田土壤到附近 水体沉积物,n 触p 的含量会不断升高,这个结果也证实了n a i p 是最容易发生 迁移的磷的形态。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样品中n a i p 的含量比土壤和沉积物样品 要高得多,因此脱水污泥如果农用或者倾倒处置会引起过量的磷流失到水环境 中,会大大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同时,脱水污泥中的碱性磷酸酶显著比土 壤和沉积物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这主要是由于脱水污泥中较高的生物量造成 的。 关键词:富营养化,碱性磷酸酶,磷分级,s m t 法,活性污泥,脱水污泥,土 壤,沉积物。 i a b s t r a c t e u 仰p h i c 撕o ni sap e r s i s t e n tc o n d i t i o no fa q u a t i ce c o s y s t e m sa n da 谢d e s p r e a d e n v i r o 舳e n t a lp r o b l e m p h o s p h o m si so a e nr e g a r d e da st h em a i nc u l p r i ti nc a s e so f e u 舡d 出c a t i o ni nl a k e s 。n e r ea r e 批oc o m m o ns o u r c e so fp b o s p h o m sa 1 1 do t h e r n u t r i e m s :p o i n t 锄dn o n p o i n ts o u r c e s s e 、 ,a g es l u d g ea n da g r i c u l n - a ln m o 行c 锄眵i n g f e n i l i z e r sa r e 哆p i c a le 潮脚p l e so fp h o s p h o r u sp o i l l ts o u r c ea i l dn o n p o i n ts o u r c el e a d t oh u m a n c a u s e de 曲o p h i c a t i o n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n ep h o s p h o r u s 细c t i o ni si i i l p o r t a mt o t h ep h s 叩h o r u s 妇n s 衙a 1 1 d 烈k a l i n ep h o s p h a t a s ep l a y sa k e yr 0 1 et ot h ep h o s p h o m s f r a c t i o n 相n s f o r m a t i o n f o r 也e s ep u 印o s e s ,t h eo b j e c t i v eo fc u r r e n tw o r kw a st 0 ( 1 ) i 1 1 v e s t i g a t et h ei n 丑u e n c eo fm e t a li o i l s ,a 1 1 i o n s ,d 砌d p h o s p h a t e ,p o l y p h o s p h a t ea n d o 玛a 1 1 i cp h o s p h o r u so n 疵a c t i v i 够a n dk i i l e t i c so fa l k a l i n ep h o s p h a t a s ei na c r o b i c a c t i v a t e ds i u d g e ;( 2 ) s 砌yt h e 出a i i n ep h o s p h a t a s ea c t i 、r i t i e s ( a p a ) a n dp h o s p h o m s f 而l c t i o i l si na c t i v a t e ds l u d g ed 嘣n gw a s t e w a t e r 仃e a t i i l e n t ;( 3 ) a s s e s st h ep h o s p h o r u s 触c t i o i l sa i l da l k a l i n ep h o s p h a 协ea c t i “t yi ns e 、) 鸭es l u d g e ,s o i l sa i l ds e d i m e n t s 矗) r t h ee 虢c t i v e l ye v a l 删咄舭i r p h o s p h o n l sm o b i l 时a n d b i o a v a i l a b i i 咄 t h er e s u l t so fo u rs t u d i e ss u g g e s t e dt h a t : ( 1 ) n l e r ew e r e 缸e ei i i l p a c tm o d e l so f h e a v ym e t a l so na l k a l i n ep h o s p h 籼e a c t i v 毋( a p a ) 趾dm o s ti n o 培a i l i ca i l i o l l sw e r er e l a t i v e l yi 姐o c u o u sa t l e c o n c e n 旬眦i o i l s 舶m0 - 5 o 血m h o w e v c r ,p h o s p h o r u se s p e c i a l l yp y r 叩h o s p h a t eh a d a i li i l l l i b i t i v ee 圩e c to na p a ,m er e s i d 砌a c t i v 时o fa l k a l i n ep h o s p h 粕ed r 锄a t i c a l l y d e c r e a s e dt 03 4 8 o ft h ec o n 仃0 la t 雠p y r o p h o s p h a t ec o n c e i l t r a t i o no f5 on l m 1 1 1 e i h l l i b i t i o no fc l i z + o na l 蹦i i l e p h o s p l l a t a s e w a sd e s c r i b e d s a t i s f a c t o r i l yb y i u l c o m p e t i t i v e 够p ea tl o wc o n c e m r a t i o n s ,b u ti i l i x e do f n o n c o m p e t i t i v e u i l c o m p e t i t i v e t ) ,p e a th i 曲c o n c e n t 】枷o i l s 1 1 1 ei i l l l i b i t i o no fd r 砌d p h o s p h a t ew a sf o u n dt ob e c o m p e t i t i v et ) r p e x 墨nr a t i oi sag o o di n d i c a t o rf o rt h ec a t a l y t i ce 伍c i e n c yo f a 墩a l i n ep h o s p ha _ t a s e si nw a s t e w a t e r ( 2 ) ms 切n d 刹s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锄dt e s 曲g ( s m t ) h a r m o i l i z e dp r o c e d u r ew a s i v 浙江人学博l 学位论文a b s t r a c t a d o p t e df o rd e t e m l i n a t i o no fp h o s p h o m s 鲰t i o n s 1 ka l k a l i n ep h o s p h a 妞s ea 幽v i t i e s w e r ed e t e 册i n e db y 锄a l y z i n gt 1 1 ep r o d u c t i o no f p 1 1 i 仃o p h e n o l 丘o m p n p pc a t a j y z e d b yp h o s p h a t a s ei ns a m p l e s o u rr e s u l t ss h o w e d 也a tt h ep h o s p h o m sc o n c e n 仃;a t i o na i l d 纳c t i o i l si l la c t i v a t e ds l u d g ew e r e1 l i g l l l yc o r r e l a t e d 诮t ht l l ec h 锄c t 撕s t i c so f i i l f l u e n t s i n o 毽a i l i cp h o s p l l o r u s ( i p ) a n dn o n a p a t i t ei n o r g 砸cp h o s p h o r u s ( n a i p ) w e r et h en l a i np h o s p h o r u s 纳c t i o n so f s l u d g e al 鹕e rp h o s p h o n l s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w a s f o u n di na c t i v a t e ds l u d g ed u et 0t l l em o r er e a d i l ym o b i l iz a _ b l ea l j l db i o a v a i l a b l e 如册s 1 1 1 ea p ai l l s l u d g ew a sd 沁c t l yc o r r e l a t e dw 池i i l i x e dl i q u o rs u s p e n d e ds o l i d s ( m l s s ) i 玎a c t i v a t e ds l u d g e n l e 触) ai i lt h es l u d g ei si i l l p l i c a t e dt h ed 印l e t i o no f o 穆a i l i cp h o s p h o 九j sf 0 1 m si ns l u d g e ,w h i l s ta l s oi n l p l y i i l gi t sl e s si i l h i b i t i o no f i n o r g 商cp h o s p h o r u si l ls l u d g e 1 1 1 ea p aa n dp h o s p h o m s 筋c t i o l l si nd i 虢r e n t s l u d g es 锄p l e sf r o mm es 锄ew a s t e w a t e rt r e a t m e n tp l 姐t 、v e r eq u i t es t a b l e t 1 1 i s s t a b i l i 够s h o w st h e i rt i g h ti n t e r a c t i o i l si ns l u d g e ( 3 ) 1 1 1 er e s u l t s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a ts e w a g es l u d g ep o s s e s s e d1 a r g e ra m o 岫t so f p h o s p h o m sm a l ls o i l s 锄ds e d i m e n t s 7 i ki n o r g ;疝cp h o s p h o n 塔( 1 p ) 、v a st h em a i n p h o s p h o m s 纳c t i o no fa l lt h es a n l p l e si i l v e s t i g a t e d 锄di ta l w a y sc o n s t i t u t e dm o r e t h a i l7 0 o ft h et o “p h o s p h o n l s ( t p ) h o w e v e r ,t h ed i s 仃i b u t i o no fi pb e 铆e e n n o n - a p a t i t ei n 0 玛a n i cp h o s p h o m s ( n 趟p ) a n d 印a t i t ep h o 等p h o n l s ( a p ) s i g i l i f i c a n t l y v a r i e da c c o r d i n gt 0t h e 够p eo fs a i l l p l e s n a i pa c c o u n t e df - o rm o r et h a n6 0 o fi pi 1 1 s e d i m e n ta n ds e w a g es l u g es a m p l e so b t a i n e d 筋md o m e s t i cw a s t e w a t e r 锨a t m 【e n t p l 觚t s h o w e v e r ,a pw a sm o r ea b u n d a n tt h a nn 趟pi i ls o i l ss 锄p l e s f o rt l l e p h o s p h o r u sf a c t i o n so b a i n e di nac l o s e da g f i c u 】t u r et e s t6 e l d s ,n 越pc o n t e n ts h o w e d a 1 1o b v i o u si n c 陀嬲e sf b ms o i l st 0s e d i m e n ts 锄p l e s ;t l l i ss u g g e s t st h a tn a i pi st h e m o s te a s i l ym o b i l i z a b l e 硒m so fp h o s p h o r u s t h ea v e m g ea l k a l i n ep h o s p h a t a s e a c t i v i 够i l ls e w a g es l u d g es a m p l e s i s s i g m f i c a n t l y 撕曲e r 吐l 觚t h a ti ns o 订sa n d s e d i m e n t ss 锄p l e s ,a n di tm a y b ec l o s e l y 蒯b u t e dt ot t l em g h e rb i o m a s sc o n t e n ti i l s e w a g es 锄p l e s v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k e y w o r d s :e 响0 p 量l i c a t i o n ;a l k a l i n ep h o s p h 她塔e ;p h o s p h o n l s 丘a c t i o n s ;s t a n d a r d s , m e a s u r c m c n t s 锄dt e s t i n g ( s m t ) m e d s ;a c t i v a l c ds l u d g e ;s e w a g es l u d g e ;s o i l s ; s e d i m e n t s 浙江大学博i :学位论文 致谢 致谢 论文完成之际,回首三年半博士生涯的点点滴滴,不由感慨万千。本论文是 在导师徐新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首先,非常感谢导师徐新华教授,为我 提供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和平台。徐老师为人谦和、治学严谨、具有渊博的 学识和敏锐的科研洞察力,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科研上徐老 师竭力为我们创造条件,从论文选题、实验设计到实验结果分析,从科研论文的 修改到投稿定稿都倾注了徐老师的大量心血。他鼓励学生在学业生涯中不断提升 和超越自我,生活中又慈祥如父,细微之处尽显体恤之心。在此,我要向徐老师 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其次要特别要感谢实验室的诸位同门。感谢万先凯等师兄师姐的帮助,感谢 沃静静、吴燕君、张慧、汤婷媚、徐江、傅皓、吕晓书等各位师弟师妹在实验 和生活中的帮助。尤其是要感谢汤洁、陆荣杰、路艳梅和黄岩等师弟师妹在我的 课题中所做的工作。感谢环境工程研究所博士生班各位同学的陪伴。 另外,特别感谢父母和爱人给予的支持和无私付出。尤其是爱人,不仅在生 活中给了我很多照顾,还对我的实验给了很多建议和帮助。 最后,感谢参加本论文评阅、答辩和对本论文提出宝贵意见的所有专家老师。 本课题受到国家水专项中的子课题“入湖口污染物削减及水生态修复技术与 示范课题”子课题( 编号:2 0 0 8 z x 0 7 1 0 1 0 0 6 0 9 ) 和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编号: z 2 0 1 1 2 2 6 6 3 ) 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谢春生 2 0 1 2 年0 1 月 于求是园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l 章绪论 第l 章绪论 1 1 富营养化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就是水体富营养化 1 ,2 】。富营养化 过程是自养性生物( 浮游藻类) 在水体中建立优势的过程。它包含着一系列生物、 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过程,与水体化学物理性状、湖泊形态和沉积物等众多因素有 关。湖泊富营养化的实质是由于营养物质输入输出失衡,而造成湖泊生态系统中 物种分布平衡被打破,导致单一物种( 如藻类) 的疯长,从而进一步破坏了系统 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逐步走向消亡 3 】。在浅水湖泊中, 富营养化爆发的直接后果是藻类( 主要是蓝藻) 的疯长。蓝藻是依靠光合作用产 生能量的水生生物,它既能产生大部分人类需要的氧气也会导致大面积有害的水 华。富营养化的发生会以前一些列严重的后果,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平衡,导致 水体发黑发臭、水体质量下降。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严重,藻类暴发也日渐 成为众多富营养化湖泊和水体面临的巨大挑战【4 ,5 】。然而,对富营养化和蓝藻 爆发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对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有如下几种假说。 1 1 1 营养盐限制假说 ( 1 ) 氮磷限制假说 营养盐假说是目前最流行的解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的假说,而其中氮磷限制 假说是目前最为人们接受的假说。该假说认为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营 养物质过量输入造成的氮是蛋白质合成的必需营养元素,而磷是d n a 、r n a 合成和能量传输必需的营养元素。氮和磷作为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必需的微量元 素,在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引起富营养化的主 要因素【6 9 】。藻类尤其是蓝藻的快速增殖是富营养化爆发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因 此研究氮、磷负荷与浮游藻类生长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爆发 机制的主要策略【1 0 】氮磷限制假说的提出是基于两个理论:( 1 ) 藻类分子式的提 出和利贝格最小值定律;( 2 ) 氮磷与叶绿素a ( c h la ) 的关系理论。s t u i 】 1 n 等人根据 对藻类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藻类的“经验分子式”为 “c 1 0 6 h 2 6 3 0 l l o n l 6 p ”同时,利贝格最小值定律( l e i b i gl a wo ft l l e1 1 1 i n i i i l i 砌) 表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l 章绪论 明: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提供给它的所需养料中数量最少的一种【1 1 1 2 】。因此, 不少学者认为,磷是控制湖泊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13 】。浅水湖泊中藻类生物量 与环境中磷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当环境中供给的磷总量受到限制时,则水体中 的磷浓度降低影响藻类的生物量;相反,当环境中连续不断地增加磷的供给时, 藻类便大量迅速地繁殖。 氮磷比假说是氮磷假说的一种变型形式。氮磷比假说也是十分流行的一种营 养盐限制假说。s 灿o t o 通过分析氮磷与叶绿素a ( c 1 1 1a ) 的回归关系和散点分别, 最早提出了氮磷比假说【1 4 】。他认为t n :t p 1 5 到1 7 时,磷是限制性因子,而 t n :t p 1 7 ) 藻类受到磷限制,氮磷 比较小( t n :t p l o ) 时受氮限制,氮磷比中等( 1 0 n a h c 0 3 可提取磷( o l s e n - p ) 水溶性磷( w s p ) 易解吸磷( r d p ) ,沉积 物细组分对深水湖泊富营养化十分重要。 欧洲发展框架委员会于1 9 9 6 年开始着手建立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分离测试 方法( s m tp r o t o c 0 1 )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f 8 9 l 。在国内,郭建宁等应用 s m t 连续提取法对滇池福保湾柱状沉积物的磷( p ) 形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磷形 态的垂向分布特征1 1 2 7 】。章婷曦等人应用s m t 方法调查了太湖富营养程度不同 的五个湖区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及其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各湖区沉积 物中总磷( t p ) 和磷形态空间差异性较大,活性组分( f e a 1 p ) 分布的差异性要大 于活性较差的组分( c a - p 和o p ) ;总磷( t p ) 含量在高营养程度的北部湖区高于其 他湖区;无机磷( i p ) 是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1 2 8 】。朱兴旺等f 1 2 9 人以天 津于桥水库作为我国北方湖泊的代表,应用s m t 法对于桥水库6 个表层沉积物 样品的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形态磷之间及各 形态磷与沉积物理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沉积物磷素形态以无机磷( i p ) 为主,3 种主要磷形态含量的大小依次为c a _ p o p a 1 f e p ;随着沉积物中有 机磷含量的增加,有机质总量与阳离子交换量也逐渐提高。王超等人将s m t 方 法应用于污泥样品,对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阶段污泥中磷的形态进 行了分析,揭示了污泥中生物有效磷的可利用性和迁移性【1 2 3 】。结果表明,污 泥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 i p ) 的形态存在,而非磷灰石无机磷( n a i p ) 是i p 主要的赋 存形态,污泥中的磷具有较高的潜在生物可利用性。 1 3 3 化学连续提取法的发展趋势 ( 1 ) 首先是对提取法采用的提取剂进行研究,从而使化学连续提取法的效果 更有效、选择性更好,如可较好提取钙结合态磷的类似n a - e d t a 的提取剂。 ( 2 ) 研究优化化学连续提取法的提取顺序。原则是易于提取的先提取,不稳 定性磷先提取。 ( 3 ) 找到能避免提取过程中的“干扰”或重吸附的方法,使预期提取的组分尽 可能分离出来,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1 6 浙江大学博i :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 4 ) 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尤其是生物的方法,分析化学连续提取法得到的不 同形态的磷的可生物利用性,建立更加可靠的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分析方法 1 4 课题的提出 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与其他营养盐物质的来源类似,湖泊水 环境中磷的来源按进入途径可分为外源和内源性磷。外源磷源又可分为2 大类: 点源,主要为来自市政生活污水和处置的脱水污泥;面源,来自流域的农田径流、 水产养殖等污染源。水环境中内源的磷一般就是指沉积物中磷的转换与释放。沉 积物内源释磷可在外源输入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为湖泊水体提供大量磷,从而 增加富营养化危险。因此,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化 学连续提取法分离提取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结合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以寻找水 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方法。然而,大部分的沉积物中的磷是来源于外源中点源或面 源的污染。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外排废水和污泥都是典型的点源污染源。污水处理 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磷素,也可在污泥的后续处理中释放,增加水体中磷 含量。目前对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和生物可利用分析是基于s m t 法。但是其他环 境样品,比如脱水污泥中磷的形态鲜有报道,而土壤中磷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则有 很多种。这个方法上的不统一,导致了研究和分析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来源上 的困难。磷的形态转换和生物可利用性磷的转化不仅在湖泊水环境中存在,在作 为外源点源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外源面源中土壤磷的转化中也普遍存在。而碱 性磷酸酶作为一种独特的水解酶,在磷的形态转换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针对 目前研究的现状,本课题拟围绕沉积物中的可生物利用性磷的来源以及其迁移途 径进行深入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根据3 个方面展开研究: ( 1 )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动力学性质。 ( 2 ) 建立以s m t 法为基础的污泥磷形态测试方法,研究在污水处理处理系统 中,碱性磷酸酶与磷的形态转换的关系。 ( 3 ) 脱水污泥如果农用,研究其到沉积物或从其到土壤再到沉积物的磷迁移 途径中,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分布迁移特征,以及碱性磷酸酶在其中的作用。 浙江人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r e 凳r e n c e s : 【1 】刘连成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分析【j 】灾害学,1 9 9 7 ( 0 3 ) :6 l 一6 5 2 】h a l l e g r a e f rgm ar e v i e wo fh 舢向la l g a lb 1 0 0 m sa n dt h e i ra p p a r e n tg 1 0 b a j i n c r e a s e 【j 】p h y c o l o g i a ,l9 9 3 ,3 2 ( 2 ) :7 9 9 9 3 】邢伟铁对水华蓝藻的生态生理学效应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水生 生物研究所) ,2 0 0 7 4 】孔繁翔,马荣华,高俊峰,吴晓东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 与实践【j 】湖泊科学,2 0 0 9 ,2 l ( 3 ) :31 4 3 2 8 5 】谢平太湖蓝藻的历史发展与水华灾害【m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8 6 】t o u s e kp e t e rm ,r o b e nwh o w 乏i n h n i t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