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pdf_第1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pdf_第2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pdf_第3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pdf_第4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作为我国戏曲艺术经典剧种的京剧,与当代人的审美 距离逐渐加大,观众锐减,上演剧目萎缩,京剧艺术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形势十分 严峻,引起了国人的深深忧虑和广泛关注。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是京剧保护振兴、发展繁荣的关键。 2002 年2007 年,国家实施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推出 50 部具有时代 精神和民族气质的精品剧目,特别是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 、京剧廉吏于成 龙 、京剧贞观盛事 、京剧膏药章 、京剧华子良和京剧藏戏文成公主 等舞台艺术精品,以极强的艺术震撼力、观众感染力和票房号召力赢得了很好的市 场效益和社会效应。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代表了当代戏剧戏曲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它进行全面、系统、 深入的研究,对于探索戏剧发展规律,引导中国戏剧发展方向,促进戏剧发展繁荣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体现着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包含着创新内容、创新方 法,是创新的典范、创新的结果。本文作为系列研究之一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 的创新研究,对其剧本创新、导演创新、表演及音乐创新、舞台美术创新等方面进 行深入研究,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情节线索、人物性格、音乐唱腔、程式表演、 舞台设计等角度入手,通过与传统京剧的比较区别,分析研究其在传承基础上的创 新与成功之处,旨在为从事京剧创作、表演的艺术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为从事中 国传统戏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为京剧改革创新和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舞台艺术精品;京剧;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king opera , as one classic type of our opera arts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distance between peking opera and comparative peoples esthetic conception is becoming further and further. and its audience is decreasing greatly together with the fast drop of its plays on show. hence, the future of peking opera art is not optimistic, and its situation is serious which brings the whole nations deep worry and broad attention. accordingly how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ages, satisfy the audiences esthetic needs, and make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our tradition is the key to protect and develop peking opera and its further prosperity. in 2002 to 2007, our nation carried out “the project of nation stage artistic treasures” presenting 50 fine plays and operas with age sprit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quality, esp. peking opera “minister liu luoguo”, “the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yu chenglong”, “zhenguan grand event”, “plaster zhang”, “hua ziliang” etc. stage artistic plays. produce good market and social effect with strong artistic shake, infectious power to audience, box-office appeal. the national stage art fine works represent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lays. thus,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deep research of these national stage art fine works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and meaning of this ag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exploring the rules of play development, lead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hinese plays, promoting its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national stage art fine works of peking operas are the results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models, reflecting innovation thought, innovation spirits, including innovation content and approaches. this thesis is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f peking opera which is one of a series of studies, making deep research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ought, artistic features, plot clu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vocal music, stylized performance, stage design etc. introducing from theses above aspect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peking opera , it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and success of national stage art fine works of peking opera in its basi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s, in order to supply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artistic workers engaged in creation and play of peking operas, reference for theoretical workers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lays, and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king operas. keywords: stage artistic treasures; peking opera; innovation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 言 作为“国粹”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京剧,已有 200 年历史。京 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 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 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中国最大 戏曲剧种京剧,是融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早在 19 世纪末,京剧日趋成熟。老生演员谭鑫培就以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被誉 为“四海一人” 。到了 20 世纪,京剧迅速发展,步入鼎盛时期。特别是 2030 年代, 京剧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起。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被誉为剧坛“四大 须生”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被称为“四大名旦” 。众多流派把京剧表 演艺术发展得淋漓尽致,丰富了京剧表演艺术的欣赏层面,观者爆满、赏者叫绝, 呈现出群体性狂热和痴迷的景象。京剧表演流派的繁荣使京剧进一步走向世界,京 剧艺术由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当代人审美观念的变化,京剧艺术的鼎盛与辉煌已成 为过去,上演剧目萎缩,观众锐减。深入研究京剧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承基础上开拓创新,是京剧艺术繁荣发展的关键。有鉴于此,从 2002 年起,国 家实施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在五年内由国家出资两个亿,选拔、打磨一批 留得下、立得住、传得久,能够真正体现民族特色、代表国家水准的舞台艺术精品。 截至 2007 年,先后推出 50 部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的精品剧目。这些作品虽题 材不同,风格迥异,但在思想内涵、艺术造诣、创新力度和观赏价值方面均代表了 当前我国舞台艺术创作的最新成就、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 为此,我们对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的剧目进行系统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精 品剧目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舞台表现等。本文作为系列研究之一,以国家舞台 艺术精品剧目中的京剧为研究对象,特别是对京剧宰相刘罗锅 、 廉吏于成龙 、 贞观盛事 、 膏药章 、 华子良和京剧藏戏文成公主等舞台艺术精品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由于这几部精品京剧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的 基础上,适应时代潮流,大胆革故鼎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以 极强的艺术震撼力、观众感染力和票房号召力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较大的市场 效应,为京剧在新时代的改革创新和发展繁荣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具有里程碑 意义。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 2 改革创新是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本研究采用比较、归类、类比、综合归纳 等研究方法从剧目思想内容、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导演艺术、音乐唱 腔、程式表演和舞台美术等方面入手,分析这几部京剧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 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在众多京剧剧目中脱颖而出。倘若能起到为从事京剧创作和表 演的艺术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为从事中国传统戏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提供借鉴与 参考,为京剧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指出方向,为京剧的发展传承奠定理论与 实践基础,推动京剧走出困境,在继承中获得发展的作用,既是本研究的初衷,也 是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 精品京剧剧本创新 3 第一章 精品京剧剧本创新 戏剧剧本是编剧心血的结晶,是戏剧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一度创作, 其导演、表演、舞美等的二度创作就无从谈起,它是戏剧艺术的“蓝本” ,为演员表 演提供脚本,故素有“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之称。 这六部精品京剧具有一个共同 特点,即编剧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传统道德的重轭,顺应时代潮流,迎合当今审美 需求,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改革,着重于创新,在剧本创作中拓展题材、丰富内容、 挖掘思想,取得了很好的创新效果。 1.1 题材深刻明晰 思想内容展现人性光辉 题材的拓展是戏剧创新的前提,是赋予古老传统艺术新鲜血液的第一步,是刺 激剧种新创造,吸引观众重回剧场的重要措施。 1.1.1 对经典名著、影视剧及各类艺术形式的改编 利用名著、影视剧和各类艺术形式的原有声誉,使新创京剧既能在创作过程中 寻求新意、在文化市场上占得流通消费的先机,又能以其原有的熟知性赢得观众的 喜爱。京剧华子良改编自红色经典小说红岩 ,据此改编的艺术作品不胜枚举。 歌剧江姐一出,满城竞唱红梅赞 ,50 岁以上的观众至今记忆犹新;赵丹在影 片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许云峰形象脍炙人口;话剧红岩在专业、业余剧团 更是遍地开花,上海复旦剧社演出的话剧红岩还成为该剧团引以自豪的代表剧 作; 1999 年何群导演摄制的电视剧红岩也颇受观众喜爱。然而京剧华子良 的主创人员将在小说中着墨不多的华子良推向主角,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合 理的发挥和大胆的突破,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情的人物。刘罗锅这个被老百姓 欣赏的人物经过同名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演绎,早已从历史走向民间,刘 罗锅人物的平民性、故事本身为百姓熟知喜爱的程度以及炒红的品牌效应为京剧连 台本戏宰相刘罗锅的搬演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借力打力的作用。在藏汉民族关 系和文化史上,文成公主是一个不朽的话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改编,表现的艺术 样式也多姿多彩。如,西藏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文成公主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改编 的传统藏戏 文成公主 、 青海省藏剧团的 藏王的请婚使者 等; 搬上荧屏的有 2000 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和西藏自治区宣传部联合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文成公 徐冬艳.戏剧文学的文学意蕴与舞台性. 戏剧文学.2008 年第 04 期.p85 曹树钧.京剧现代戏的一部力作华子良审美特色浅析.上海戏剧.2003 年第 10 期 p21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 4 主等。这次把京剧与藏族结缘,联合打造的文成公主是最具艺术挑战的创举。 京剧廉吏于成龙改编自王永泰的小说清官于成龙 ,同时又多少受电视剧一 代廉吏于成龙的影响。借助观众对名著、影视剧作品的厚爱,吸收其有益成分和 经验,使精品京剧在观众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1.1.2 对新编历史题材和革命题材的拓展和挖掘 六部京剧中贞观盛世 、 廉吏于成龙 、 宰相刘罗锅和文成公主属于 新编历史题材, 膏药章和华子良虽讲述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一个是辛 亥革命,一个是解放战争,但都属于革命题材。新编历史题材和革命题材相对来说 都是传统题材,不算创新。然而老题材或同类题材,另辟蹊径,在还原传统的同时, 挖掘现代精神,也是一种对题材的拓展。 新编历史剧创作题材丰富、创作思想自由,能使剧作家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实现借鉴历史、反思现实、观照未来的创作目的。这些新编历史剧呈现了多种多样 的形态:有的立足于对历史人物的重新剖析、对其潜意识的深层开掘,如贞观盛 世和廉吏于成龙 ;有的着眼于对历史事件的个体解读、对历史意蕴的现代营造, 如文成公主 ;还有的以戏说调弄来玩味历史,对历史人物进行“戏谑”似的评价, 对剧中人物关系、情感纠葛、矛盾冲突、情节发展以“游戏”的方法加以组织营构, 将戏曲本身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宰相刘罗锅 。但总的来说,这些创作 现象大概可归纳为两点:一是破除了“以史写人” ,代之为“以人写史” 。剧作家们 摈弃了从政治意图出发对圣君贤相进行历史功过的评价,而是审视历史事件中人的 情感世界表现人生的、文化的内涵,并将其与自己的艺术构思和审美把握融合在一 起,使剧作具有较为深厚的社会和人文价值。二是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历史人物, 从下层人物的立场出发,来重新分析和评价历史。新编历史剧的魅力和审美意义, 不但包含了纯粹的表演艺术和文本美学,而且还应该有“新”意,即让观众在舞台 演绎的历史故事中产生超越历史的某种激情,引申出对当代意义的严肃思考。 革命题材的两部京剧也是寻求新颖的叙述角度。 华子良讲述的是在特殊的年 代和环境中,华子良以装疯的独特方式与敌人周旋战斗的故事,通篇充斥着浓郁的 革命斗争色彩。其独特之处在于剧作将小说红岩中的次要人物推向舞台中央作 为主角推演故事,同时又淋漓尽致地表现其疯与装疯的双重人格。比较而言, 膏药 章的革命性更多地体现在创作背景和线索上,该剧讲述的是发生在被卷进辛亥革 刘志群.亲缘剧种联袂吟唱民族团结赞歌 优势互补升华打造高精品牌奠基初评京剧藏戏 文成公主 . 西 藏艺术研究.2005 年第 4 期.p12 张泓.浅谈新编历史剧中“人”的构建.上海戏剧.2005 年第 01 期.p3233 第一章 精品京剧剧本创新 5 命风暴的一位以制卖祖传膏药为生,胆小怕事而又善良的底层小人物的故事,揭示 和批判了封建制度长期重压下国民性的消极面,触摸到辛亥革命的软肋。 1.1.3 主题内容从不同角度呈现人本意识和民本思想 戏曲的文学性,体现在剧本所承载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上。在传统剧目中,戏 曲人物往往是作为道德的载体而出现的;而人的自我价值往往伴随着道德评判的展 开而黯然消解。祝肇年曾言: “戏曲的人物,就其精神面目而言,非近于神,即近于 奴(当然还有鬼) 。关羽、岳飞神也;秦桧、严嵩鬼也;三娘五娘奴也。惟独缺少人 类命运闪光的那一部分人。 ” 基于此,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剧作家们在创作时, 从传统道德的重轭下解救出活的人性,并重新定位和反思,成为自觉的创作追求。 戏曲的思想力量源于对人性、生存、欲望、理想、信念的观照和探索,源于剧作家 对历史、生命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一是通过释放宫女体现对人性的关爱。 对人的生命、人的命运、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怀、爱惜、珍重,是人文精神和人 本意义的核心所在,这一点在京剧贞观盛世里表现地淋漓尽致。李世民和魏征 的故事多次搬上戏剧舞台,在不同的时代氛围和写作环境下, “明君贤臣”这一知识 分子传统理想模式能阐释出不同的文本意义。以往,在讲述和演绎魏征时,总是寄 托了知识分子忠于道德使命、通过明君皇权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期望;在李世民身上 寄托了统治者能够兼听则明、善于纳谏、以保江山社稷的理想。然而,京剧贞观 盛事中并没有出现“居安思危” 、 “载舟覆舟”这样的传统关键词,没有简单地把 盛世“戒奢倡廉”这一严肃的命题演绎成政治官场戏,而是巧妙地将其化解到有关 女性命运的情节事件中,蹴鞠比赛后国舅爷将从西域采来的一个美女作为赌注输给 皇上,这个不和谐之音打破了祥和与喜庆,引发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打开了 一个新的意义空间、提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在统治者的盛世中普通老百姓是不是 也应该有作为人的尊严?另一条线索中的苌娥与卖炭哥的爱情悲剧被赋予了新的意 义,这一头牵着宫内无尽的哀怨,点化着李世民封存已久的平常情怀;一头连着民 间的苦难,撩拨着魏征的平民意识。这一对普通人的爱情故事置于魏征直谏李世民 遣散三千宫女的中心,已超越了所谓“怨之所积,乱之本也”的统治方略,表达了 普通人对过正常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幸福向往。从人该不该作为赌注,到苌娥与卖炭 哥能不能团圆,在一系列的剧情发展中,人本思想愈益明晰和强烈。 祝肇年.建立以人为主体的戏剧观念.祝肇年戏曲论文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10.第一版 陈思和.贞观盛事的文本解读.剧本.2000 年第 09 期.p3435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 6 二是通过对清官廉吏的抒写体现人本意识。 “清官”寄托着黎庶的希望,清官戏也成为舞台上的一部常演的大戏。几百年 来的清官戏,多为两种模式,即为民申冤、惩治贪官的包拯型和为民请命、敢顶皇 威的海瑞型。然而,京剧廉吏于成龙的作者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 与往常模式迥然不同的新路。全剧没有正面撰写一个作为主要对立面的贪官,对皇 权也不是一味地硬顶,而是集中笔力抒写于成龙和康王爷这一组既有矛盾性又有同 一性的对立人物,通过二人比酒的情节,把重大的官场矛盾,宗室亲王同中层新官 之间权力悬殊的对抗巧妙的呈现出来。编织冲突,推演剧情,深化主题,完成了一 出独具特色的“清官戏” 。全剧塑造了清代官吏于成龙清正廉洁、爱民为民的形象。 剧中于成龙的甘于清贫和克勤克俭的自律,因生活困窘不得不典当衣物和以水代酒 的细节,为官十八年转任各个治所时留下的一包包泥土,以及他收留孤儿、呵护流 浪艺人等行为,体现了将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系之于官吏廉洁奉公的朴素情感,应 和了当代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心理需求,在深层意义上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与民众社 会理想共赢的范本。正如于成龙的扮演者尚长荣所言: “这个戏其实不完全是倡廉的 主题,它更多的是人本、人文的东西。 ”而贞观盛事剧即将结尾李世民夜访魏宅 时“想不到我大唐名臣的府邸,竟是这样顶不遮漏、梁无修饰、居无正厅、院无高 墙” ,一方面与长孙无忌的“这官邸雕梁画栋多堂皇,这家设富丽精巧非寻常,更 有那奇珍盈室供玩赏,国舅府真个是金碧辉煌” 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侧面描写 了魏征的为官清廉。 三是通过细节刻画体现丰富的人情。 这五部京剧都突出了一个“情”字,有激情、有豪情、有深情,最主要的是有 人情。 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爱民如子。上任伊始,一不拜上司,二不访官绅,三 不会宾客,一头扎进案卷堆;不顾鞍马劳顿,亲自勘察东、南、西、北四座牢狱, 不顾前任官吏的定案、刑部的批文,不理险诈勒春的威胁讽嘲,不怕权倾朝野康亲 王的淫威,重审复议通海案,毅然释放无辜平民和案犯亲属。于成龙视仆如亲,惜 老怜贫,扶危济困。于成龙爱妻怜子,心系故乡。对含辛茹苦的结发之妻充满了感 激和愧疚,对十八年未曾谋面的子女无限思念。于成龙有如一缕晴光,穿透万丈阴 霾;有如一把利剑,斩断荆棘榛莽;有如一阵清风,吹拂着八闽大地;有如一片祥 云,洒下雨露甘霖。全剧浸透着深刻而强烈的官民之情、主仆之意、夫妻之爱、父 戴英禄、梁波.贞观盛事(演出本).上海戏剧.2000 年第 09 期.p47 戴英禄、梁波.贞观盛事(演出本). 上海戏剧.2000 年第 09 期.p41 第一章 精品京剧剧本创新 7 子之怜,感情至深,颇为动人。 贞观盛世中苌娥与卖炭哥挚烈忠贞的爱情,宛如 那首凄美的山歌“妹在崖上唱山歌,哥在崖下赶牛车,阳婆婆爬到山墚墚上,哥哥 接我来” 穿透大墙,回响在皇宫内外。魏征因不顾及生命大胆进谏一百多条, 使大唐由昔日马上征战的光荣步入如今盛世治国的现实,李世民将心爱的“飒露紫” 三彩陶马赠与魏征,因政见不同而大闹朝堂、辗转未眠的李世民夜访魏宅,一句“谁 说卿狰狞,朕看卿妩媚”的心里话,将君臣之情显露无疑。 华子良中深厚的战友 情、无尽的夫妻情、浓烈的父子情也通过特定的时代、危险的环境层层展开。 膏药 章中膏药章与小寡妇的邂逅、相救以及由坎坷境遇萌生的情意在情节的推演中层 层剥离、流露、展现。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以经典的叙事、感人的形象,绘声绘 色地将一曲汉藏民族和睦亲情的赞词和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英杰巾帼天缘爱情的歌 谣重现于舞台。 四是通过与恶劣环境的搏斗体现人的坚强意志。 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文成公主,作为一个久居深宫大院、香闺绣阁的金 枝玉叶,出于对父辈的关爱,身负和亲使命,毅然踏上了漫漫西行征程,历时三载 有余,克服无数艰辛,超越生命极限。期间她面对苍茫大地、皑皑雪山、狂风骤雨、 飞沙走石,是前进,还是后退,人物的境界在这种生死抉择中得以升华,性格不断 完善。 正是文成公主在父女之情上合情合理的分担, 在国家大义上毅然和亲的抉择, 以及一旦离家西行后所面临的生命与信念的艰苦挑战,才使其在情感上引起观众深 深怜念和同情。这种对文成公主的细致刻画和描写,既避免了“英雄主义”的呆板 化、绝对化述说,又充分体现了人的坚强意志。 五是通过帝王将相争风斗弈体现人的世俗性情感与欲求。 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中的主人公虽然是帝王将相的传统身份,但展示 的是将他们的身份降格为普通人之后的庸常状态,反映的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 在这部戏中,看不到乾隆、和珅、刘罗锅等文功武治的历史作用;看到的是他们的 欲望、情感、脾气、小性子,如声色之乐、口腹之娱、性情之事,为女人争风吃醋, 为面子明争暗斗等。整部戏以民间文化的形式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性中情感和欲求 的张扬,展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世俗性情感的复活。 六是通过不同人物的生活境遇体现对人生自由的向往。 京剧华子良 ,第一次将配角作为中心进行舞台艺术呈现,在特殊的环境里, 戴英禄、梁波.贞观盛事(演出本). 上海戏剧.2000 年第 09 期.p46 贾志刚.剧种联姻新探索文成公主三人谈.2006 年第 07 期.p26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 8 用装疯的独特斗争方式与敌人战斗周旋、为党传送情报、营救难友,坚定不移地完 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夺取最终的胜利。与石榴树的对话,既是人物孤独的写照,又 是人性对生命的渴望与对自由的向往。京剧膏药章通过对膏药章这一小人物人 生际遇、悲喜传奇的演绎,大写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下层百姓的悲惨处 境和精神状态,寄寓了深邃的历史反思和人文观照,以深厚的人文蕴涵、悲剧精神 震撼每一位观众的心灵。所塑造的边缘式的小人物膏药章从社会的底层走来,他不 高、不大,但十分眼熟;他对激进近于麻木,却让激进的思绪翻滚;我们会心于他 的机智、世故,感动于他的勤劳、善良和正直。全剧在喜与悲、笑与泪中体悟人生 况味、生命价值,呼唤健全人性的自由舒张。 综合比较六部京剧的主题,他们在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上,都具 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然而从人性角度而言, 贞观盛世 、 宰相刘罗锅 、 华子良 、 膏药章的人性主题挖掘得更有深度, 文成公主因线索的单一性其人性主题有 待进一步挖掘,但华子良如果单纯从反映国共争斗、解放战争等历史内容来看, 其立意和思想内涵并不深刻,在寻求国际和平的今天,经典性也会随着不迎合时代 要求和观众的审美需求而大打折扣。 1.2 情节典型跌宕起伏 矛盾冲突尖锐激烈 亚理士多德说,希腊悲剧中最重要的是情节,情节是戏剧的基础,而性格是第 二位的。他曾把戏剧的情节比之于绘画中勾勒成象的素描,把其他成分比作色彩, 以说明情节是戏剧最本原的要素。那么,跌荡起伏的情节,制造冲突的足够张力, 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在冲突中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部精彩纷呈的 好戏。 1.2.1 通过多种表现方式体现情节跌宕 一是通过适度夸张的京剧表演体现尖锐的矛盾冲突和起伏的情节。戏剧文学不 止是“案头文学” ,更重要的是“场上文学” ,正如李渔所说: “填词之设,专为登场。 登场之道,盖亦难言之矣。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 暴殄天物。此等罪过,与裂缯毁璧等也。 ” 为此,剧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 舞台表演。 廉吏于成龙的成功,在于选择了适宜于京剧表现的情节与场面。 “斗 酒” 、 “半酒论”和“验廉”是全剧最精彩的地方,它充分发挥了京剧表演适度夸张 的特性。于成龙与康亲王两次对饮,斗智斗勇,一波三折,饶有趣味,平添了戏剧 李渔.闲情偶寄.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2). 第一章 精品京剧剧本创新 9 性和文化意蕴。同时,将两人的性格对比导致的冲突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于成 龙的刚正不阿而又通达干练,豪气凛然而又豁达幽默,康亲王的骄傲任性而又明理 识人,统终习性与责任意识,这种性格的冲突不仅表现得极其充分,而且成了推动 情节发展的动力。 “验廉”是全剧结尾时的一幕,然而在开场时就埋下伏笔,提出悬 念:山牛挑着箱子秘不宣人,说是“老爷十八年积攒的宝贝” ,随着情节的发展一层 层像剥茧一样,最后将包袱抖开,是于成龙积攒的一包包彩色的泥土。 “它来自于成 龙为官十八年所到之处,取自百姓脚下、村野小路、广原通途。这是广西罗城的山 泥,饱含着苗胞谣民的心意;这是四川合州的黑土,寄寓着巴蜀父老的情愫;这是 湖北黄州的红土,渗透着荆鄂赤子的热血;这是武昌江畔的流沙,记载着世代平民 的甘苦让这些滋养过我的泥土哇,永远伴随着我,为的是永远记住那里的山水, 记住那里的百姓,记住那里的友情,记住那里的悲欢,心怀坦然地走完人生之路! ” 这种具有戏剧性且略显夸张清官形象既符合于成龙一生清廉的历史真实,又充分体 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清官”意志和理想寄托。 华子良亦是如此,它借鉴了传统 京剧表现疯狂题材的手法,进行程式化表演和舞台再现,将情节不断推演。 二是通过从容不迫的语言递进不断体现情节的跌宕起伏。 贞观盛事的戏剧情 势是由魏征的进谏和李世民的纳谏构成的,谏议大夫魏征的不依不饶和唐天子李世 民的忍耐有限使君臣二人间多生波澜,而编导从容不迫地推波助澜更使这出戏显得 耐人品味,情趣盎然。第四场魏征奏谏尤为出色。秉性忠直的魏征,看到官场奢糜、 颓风蔓延,心忧如焚。金殿之上,一不顾打扰唐天子对自已奖掖之兴致,直言提出 “一日纵欲,数世之患,更不可用人作赌注。 ”二不顾唐天子心中不悦,痛陈官场腐 败,官宦奢糜,进一步提出皇宫采选淑女属扰民之举。三不顾唐天子神色尴尬,斗 胆让皇上“匡正世风” ,将西域女子送回西域,释放后宫宫女。四不顾唐天子面上烦 恼,悉说“安不思危、治不念乱、存不虑亡,其亡不远矣! ”之警语。五不顾唐天子 震怒,争辩“大唐国运虽昌盛,蚁穴之患休看轻”之道理。六不顾唐天子盛怒,在 “飒露紫”暴死,皇上要斩御马监时喊出“万不可重马轻人”之诤言。 三是通过众多三角关系刺激读者和观众的兴奋点。 宰相刘罗锅剧紧紧围绕刘 墉这一主要人物,在展开情节、构架矛盾冲突的基础上,不断呈现一个又一个“三 角关系”的冲突:如乾隆皇帝和刘墉、和绅之间;皇帝和刘墉、格格之间;刘墉和 六王爷、和绅之间;甚至皇帝和刘墉、老翰林们之间等,大冲突套小冲突,小冲突 梁波、戴应禄、黎中成、王涌石.京剧廉吏于成龙.上海戏剧.2003 年第 03 期.p48 谭静波.精雕细镂写“盛事”感言贞观盛事的舞台呈现.中国京剧.2002 年第 01 期.p3334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 10 孕育大冲突。这样的处理,使观众产生了不间断的兴奋点,也成功塑造出“宫廷众 生相” 。 四是通过出人意料的矛盾和悬念引出传奇的情节。京剧膏药章中没有主观 意念的生硬表达,没有对观众的耳提面命,没有对人物的践踏强暴。有的,只是引 人入胜的传奇故事,轻松快乐的消闲与愉悦,在种种出人意料的矛盾与悬念中不断 被引出。 五是通过种种疑问的不断被解答推进情节的发展。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吐蕃 大相禄东赞如何一显身手“丝线穿珠”?文成公主为何仰慕松赞干布而主动请求和 亲?唐太宗与文成公主骨肉情深如何舍得将她远嫁他乡?入藏之路自然条件险恶, 公主一行如何克服生死难关最终到达吐蕃?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正是在不断解答 这些疑问又不断引出新的疑问中展开剧情的。在正面与反面的多回合冲突中,将社 会历史的演进看作是好与坏、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等一系列截然相对 的二元对立中,超越并构成种新的生命形态,既表现文成公主昂扬高迈的一面, 又体现她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和苦闷低沉情绪的丰富性,进而向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开 掘,使历史富于立体感。然而六部京剧比较来看, 文成公主的情节相对平直,缺 乏波折,事件之间也比较松散拖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2.2 在不同类型的戏剧冲突中表现尖锐矛盾 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剧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就失去了戏剧的张力,缺乏张 力的戏剧情节就很难爆发出震撼心灵的力量。最早注意到戏剧冲突的法国戏剧理论 家布伦退尔就在戏剧规律一书中指出: “戏剧的一般规律是由意识到自己意志的 行动来界定,戏剧的种类也由这种意志所遇到的阻力的性质而加以区别。 ” 这种有 意识的行动和它的阻力,就构成了冲突。这六部京剧在不同人物的性格冲突、内心 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即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 它是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交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要按照自 己的意志和愿望生活行动,但是却受到来自对立面的阻碍和打击。为消除这些阻碍 和束缚,他就要积极地行动起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一系列的动作去进行反击。 正如黑格尔所说: “情境在得到定性之中分化为矛盾、障碍、纠纷以致引起破坏,人 心感到为起作用的环境所迫,不得不采取行动对抗那些阻碍他的目的和情欲的扰乱 杨菁.不信春风换不回从宰相刘罗锅的创新看戏曲改革之路.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5 年 5 月 布伦退尔.戏剧的规律.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年版 秦俊香.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 年 3 月 p128 第一章 精品京剧剧本创新 11 和阻碍的力量因为引起冲突的动作破坏了一个对立面,它在这矛盾中也就引起 被它袭击的那个和它对立的力量来和它抗衡,因此动作与反动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 的。 ” 贞观盛事剧中魏征与李世民在遣送宫女问题上的争执, 廉吏于成龙剧 中为复审通海一案于成龙与康亲王的郊宴斗酒, 宰相刘罗锅剧初试中乾隆与 刘墉的争锋吃醋、 夜审中刘墉与乾隆、和绅的斗智斗勇都在彼此对立和抗衡中, 尽展性格,推演情节。 膏药章一剧中主人公在坎坷人生中遭遇的种种对抗和阻碍 无不体现出强烈的冲突。本不是革命党,却被捕快兵丁作为革命党追踪;和小寡妇 清清白白,却因风化案押上公堂;别人杀了人,他成为幕后主使,背上了斩条 种种矛盾冲突完全是由膏药章善良而窝囊的性格造成的。 二是人物内心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即主人公在分析、判断、选择等问题上的 种种心理矛盾所造成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使人物受到“自我”与“他我”的情绪 左右,在主观意识上陷于不易摆脱的境地。 华子良剧中主人公和传统戏如失子 惊疯 、 敬德装疯 、 孙膑装疯 、 宇宙锋装疯等的主人公一样,经受肉体与 精神上的双重摧残和折磨,然而华子良之疯的内涵要更深刻、更崇高,他不仅要忍 受刑场上敌人枪弹的震撼,现代化刑具的肉体撕裂,在精神上还要忍受眼见耳闻同 志们血溅刑场、肉体戕害的考验, 更要从内心承受同志们误解和蔑视,与亲人相见 而不能相识的苦痛,这是何等剧烈、复杂。 三是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即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冲突。狄德罗指出情境和人物性格发生冲突,才能产生强有力的戏剧情境。黑格尔 提出人的意志和环境之间的不平衡构成的冲突是戏剧性动作的推动力量。文成公主 入藏和亲这个被载入史册的辉煌壮举其实并不适合用戏剧艺术再现与表现,最根本 的原因就是这一题材缺少一条完整而有序的矛盾冲突线,主要人物的命运早已被历 史锁定,并深深植根于当今观众的内心土壤,从而变得不容置疑。然而京剧藏戏文 成公主却紧紧抓住了人的意志与其环境的冲突,即在剧情推演中展现文成公主是 如何闯过生命禁区,如何克服无数艰辛,超越生命极限,以令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意 志跨越死亡边缘的,也正因此,才使人们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 1.3 人物塑造丰富典型、栩栩如生 关于典型性的论述,1888 年恩格斯就曾在评价英国女作家哈克耐斯的小说城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p275 谭慕平.新奇独异华子良. .剧影月报. 2002 年 第 01 期 p13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 12 市姑娘时,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刘叔成在文艺学概 论中谈到怎样理解“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时提出进行文艺创作或 文艺批评,要注意人物、人物的关系与时代三者的统一。 “凡是描绘人物形象的文学 作品,一般说来总要再现人物所生活的具体人物关系;要是离开了对具体社会关系 的刻画,人物形象就失去存在的依据。但是,如果在文学创作或文学批评中,仅仅 强调作品里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统一,而忽略了这种统一的现实基础,不去考虑 作品里的人物、人物关系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统一,那就不可能创造出具有高度 典型性的作品来。 ” 这六部京剧中的主人公按照所处时代的社会地位可分为上流人物和底层人物两 大类型。编剧在创作中特别注重了人物塑造与刻画,使剧本中的各类人物展现了不 同的思想、性格、言语和行为,反映了自身特征,使每一位人物更具有典型性、代 表性和个性。 1.3.1 细腻地刻画了古代上流人物 这六部京剧中有四部以描写中国古代社会的上流人物为主。如,尚书左丞魏征、 宰相刘墉、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室女文成公主。 一是在巨大的身份反差中体现人物特征 这些人物在我国古代社会,位居上流阶层,然而他们不是游手好闲、贪得无厌 的纨绔子弟、奢侈贪官,也不是骄蛮霸道的皇家小姐、闺中女儿;他们是忧国忧民、 为民请命的廉吏清官,是心怀天下、意本坚强的大唐公主。上流社会丰腴的资产、 优厚的待遇原本可使他们足不出户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穿不烂的绫罗绸缎,吃 不完的山珍海味,而事实上他们住的是“顶不遮漏、梁无修饰、居无正厅,院无高 墙”的“梨园魏宅” (魏征) ;吃的是青菜萝卜,喝的是凉水半酒 ,穿的是旧鞋破 袄,甚至有时靠典当为生(于成龙) ;文成公主为了国家统一、民族融和,翻山越岭、 风雪交加,远嫁西藏,其间艰苦程度可想而知。正是在与所处时代的上流社会地位 的巨大反差中才形成了他们的独特个性,才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性,才吸引了众多观 众并得以肯定。 二是在细节描写中尽情展示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 人物性格是通过细节来体现的。 如果说主题是作品的 “灵魂” , 情节是作品的 “骨 骼” ,那么细节则是作品的“血肉” 。细节往往是在举手、投足、微笑、蹙眉中尽展 陆贵山等.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09 许建平、杨小丽. 试论文学形象典型意义的现实基础.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年 03 期 第一章 精品京剧剧本创新 13 主人公独具个性的情感,在叹息、吟唱、独白中表现人物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 魏征忠直 秉性忠直的魏征,看到官场奢糜、颓风蔓延,心忧如焚。不仅在国舅爷的孙儿 满月宴上不顾国舅的尴尬之色,解救月娟、引见郑仁基,而且在金殿之上,不顾唐 天子的神色渐怒,要求皇上将西域女子送回西域,释放后宫宫女,重视人之本性, 可见其秉性忠厚正直。 于成龙重情 于成龙爱民如子,到任后发现由于前任官员草营人命,酿成一起涉及万人的冤 假错案,导致田园荒芜,社会混乱,因此他不顾及前任定案、刑部批文,不理会勒 春威胁,勇敢应对康亲王的淫威,与其郊宴斗酒,救民于水火之中。于成龙视仆如 亲,将无家可归的老弱妇孺收留在衙中,自己则布衣素食、一贫如洗,唯有一筐泥 土相伴,在辞呈离任之前,认真安置仆人,将有情有义的翠妹和山牛、阿福和翠妹 娘牵线搭桥。于成龙爱妻怜子,心系故乡。对含辛茹苦的结发之妻充满了感激和愧 疚,对十八年未曾谋面的子女无限思念,感情至深,颇为动人。剧中从不同角度刻 画了于成龙的豪情、真情与柔情,立体鲜活形象。 刘墉机智 其貌不扬的刘墉在揶揄调侃中尽显其心地刚直和机智敏慧。分寸恰当地表现了 乾隆不失其明智又难脱君临一切、唯我独尊的专断独行,既想掠艳又要维持天威的 矛盾与尴尬;而对于贪鄙腐败、纵凶作恶的和绅、叶国泰之流予以痛快淋漓的鞭打 和揭露。 文成公主坚强 文成出身皇族,聪颖智慧,又充满爱的柔情,然而毅然做出西行和亲的抉择后, 面对赴藏途中苍茫大地、皑皑雪山、狂风骤雨、飞沙走石,不顾山高路险、鞍马劳 顿、步步为艰,最终以坚强的意志克服无数艰辛,超越生命极限, 来到松赞干布的 身边,文成公主,作为唐代汉族文化的交流使者,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善良美丽的 心灵,获得了藏族同胞的尊敬与爱戴,并与藏族人民一起谱写了一曲汉、藏两族团 结友善的嘹亮颂歌。 三是主要人物的对应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不仅主要人物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刻画得丰富典型,而且主要人物的对应人物 雷小蓉. 文学作品细节的艺术魅力.文学教育. 2008 年 02 期 黄维钧.好听好看好玩有意味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的启示.艺术评论.2004 年第 03 期.p55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京剧的创新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 14 也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栩栩如生。 李世民礼贤下士、性情中人 贞观盛事与文成公主都有对唐王李世民的生动刻画,虽情节产生的年 代不同、面对的主要人物不同、针对的具体事件不同,但两部剧作都将李世民的礼 贤下士做了具体描写,丰富了唐王的形象。 贞观盛事中面对魏征的次次进谏,李 世民真诚接受,即便在金殿之上流露天威,但也在事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 认。 文成公主中,面对松赞干布的和亲之举,怜惜女儿使他无法做出决断,当文 成公主大胆做出西行决议时,李世明又充满了无尽的不舍和相思。 康亲王性情高傲、勇于纠误 从开始对于成龙的心存猜忌到郊宴斗酒,再到康亲王穿便服轻车简从暗查访, 得出“于成龙堪称得大清栋梁”的结论,并且在看到于成龙将为官十八年转战各地 收藏的一包包泥土视为珍宝时, 不禁感动不已, “君子品性坦荡荡, 廉吏风操正堂堂, 大清国遇良才福祉天降,从今后尊为师共振朝纲” 。 康亲王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