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手机电视初探.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手机电视初探.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手机电视初探.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手机电视初探.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手机电视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 摘摘 要要 本论文对新兴的手机电视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阐明了手机电视的概念,介绍 全球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现状;其 次介绍了目前手机电视的几种实现技术和运营模式:国外流行的手机电视技术是数 字电视多媒体广播与移动通信的有效融合,国内开展的手机电视业务则必须依托移 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文章还通过大量事例分析了手机电视发展中遇到的障碍,诸 如管制问题、资费问题、画面质量问题、流媒体手机电视的配置要求问题等。针对 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对策建议:制定手机电视发展的行业标准、大力发展手机电 视技术、降低终端费用及收视费用、提供丰富多样的手机电视节目、整合多方力 量,打造手机电视业务产业链、制定政策,规范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并对其发展 前景做出预测。 本文认为,手机电视马上得到普及是不可能的,但认为手机电视不可能得到发 展,也是不对的。现有的手机电视业务,可以视为 3g 手机功能的预演,还没有进入 大规模盈利时期。在即将到来的 3g 时代,手机电视一定可以成为一种流行的大众媒 介形态。 本论文是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对手机电视这个新生事物进行研究的一个初步尝 试,为进入手机电视这一市场领域的媒体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 考和借鉴。 关键词: 关键词:手机电视 流媒体 运营模式 数字多媒体广播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study on mobile phone television which is developed recently. firstly, the conception of mobile phone televi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global mobile phone television were introduced,such as u.s.a, europe, japan, south korea. secondly, three kinds of techniques and operational models were analyzed. mobile phone tv business abroad is the effective mergence of digital tv & broadcasting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e mobile phone tv business in china is based on wireless cell network and has to depend on the network. thirdly, the obstacles in development of mobile phone tv were analyzed by many examples, such as policy problem, cost problem, quality problem, technique problem,etc. whats more, the solution and suggestion were given, that is, to make the stand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phone tv, to develop the technique , to lower the cost, to supply abundant tv programs, and to make the policy , then the prospect was also forecasted.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is that, it is impossible for mobile phone tv be soon populated, and it is also wrong to say mobile phone tv can not be develop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obile phone tv can be viewed as the preview of functions of 3rd generation mobile phone, which can not get much profit now. therefore, mobile phone tv will be a popular mass media pattern in area of 3g. the thesis is an important attempt for using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theory to study on mobile phone tv, which can give some good suggestion to research person who enters the field of mobile phone tv. key words: mobile phone tv flow-media operational mode dmb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1 选题与意义选题与意义 1.1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研究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这一课题,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择其要者,可列为五点: 1.1.1 可以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对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运作,“内容为王”几成定论:从当今的传播实践来 看,技术创新对增强传播效果的决定性影响也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印刷技术、无 线电技术的新发展极大影响传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传播形式的新颖度和吸引 力的事实,有目共睹。数字技术的运用对因特网、数字出版物、数字广播、数字电 视、数字移动通信终端等新媒体的诞生以及它们的传播内容、形式、效果的影响是 决定性的。数字技术使新闻传播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催生新的媒体产业,使媒体 产业实现前所未有的领域拓展和效益提升。在媒体产业竞争中,抢占数字传播技术 创新的制高点,就能赢得先机和发言权。本课题的研究,结合目前国内外手机电视 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审视数字技术的既往历史轨迹、当下进展趋势、未来发展前 景,理性认识数字技术引发的传播革命,对目前我国新媒体产业的传播技术的创新 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1.2 可以促进新媒体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促进新媒体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 息,而是注意力。”数字传播技术使人们能越来越便捷地接受信息和参与传播,使 媒体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数字传播技术使计算机网络无处不在,获得任何 媒体难以匹敌的注意力,带来全新的媒介景观,使曾经风光无限的报纸、广播、电 视面临最直接、最正面的挑战,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媒体,导致数字报刊、数字广 播、数字电视、包括手机电视的诞生,又使传统媒体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数字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本课题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大发展,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 数字传播技术带来的新媒体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数字时代手机电视新的盈 利模式,旨在促进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进一步焕发生机和活力,不断创 新,高速发展。 1.1.3 促进手机电视的创新和发展促进手机电视的创新和发展 手机电视作为一项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业务,在现代市场经济 条件下,在竞争空间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必须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 市场营销管理,要充分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制定计划,合理有效配置资 源。通过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赢得竞争优势,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的同时,努 力建立与完善手机电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 1.1.4 建构媒体产业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媒体产业的学科理论体系 媒体产业理论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数字传 播技术对传统媒体产业的冲击和对媒体产业领域的拓展,为媒体产业理论的建构提 供了良好的契机,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1.1.5 丰富和创新媒体管理理论丰富和创新媒体管理理论 数字传播技术的运用,诸如手机电视之类的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媒介管理学理 论,面临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媒体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媒体的现代企业 制度的建立、数字媒体盈利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数字媒体的特色传播业务的运作、 数字媒体的资本运营、数字传媒的融合与集团化建设这些问题的表现状态和解 决方式,与传统的媒介管理比较,特色鲜明且更具挑战性;通过艰苦研究,正确回 答这些问题,必将丰富和创新媒介管理理论,使其实现突破性进展。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国外数字媒体发展研究现状国外数字媒体发展研究现状 以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希尔曼的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著作为代表,国外在数字传播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颇 为丰富。到现在,来自传播学杂志(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大 众传播季刊(journal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大众传播 研究(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信息传播与社会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国际媒介管理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等重要刊物上发表的属该 研究领域的论文已有数百篇,论文作者,除了美国学者外,还有加拿大、日本、韩 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地的学者。 国外关于本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如下三个方面:一使关于手机电视的实现技 术;二是手机电视在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研究;三是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在 世界各地的普及与应用的研究。 这些研究有如下特点:一为研究课题处于数字传播技术前沿;二为研究内容细 化,即学者们已经关注数字技术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把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角落;三为研究方式多样,既有综述性研究,又有个案研究;实地调查法是采 用得最多的方法。 1.2.2 国内数字媒体发展研究现状国内数字媒体发展研究现状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学者在这一领域发表了数百种著作及论文, 研究内容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关于数字传播技术及其运用的介绍性与描述性研 究;二是将数字传播技术与特定的传播形态、或特定的媒体产业结合起来,探讨特 定的理论或实际问题。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学者们对数字传播尤其是新媒体传 播的发展问题积极展开了研究。2002 年,陆群、张佳的新媒体革命技术、资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 本与人重构传播业紧紧把握网络高潮后的媒体投资热,深入浅出地阐述新经济环 境下文化媒体产业中技术、资本与人才三者的关系。同年,李希光、孙静惟主编的 著作下一代媒体通过细致地对新媒体个案研究和综合分析,多层次、多角度、 多方位地研究问题。此后,喻国明当前中国传媒业发展客观趋势、田四初第 五媒体:从通讯终端到信息终端的演变、屠忠俊网络多媒体传播媒体进化 史上新的里程碑、陈怀林的著作中国传媒新论先后问世,新媒体传播成为热 门的研究话题。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媒体制度上存在差异,我国学者对传媒产业的研究视角与国 际主流的媒体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也有所区别。我国的研究者注重就媒体产业的宏观 发展方向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主要进行描述性研究。西方主流的媒体经济学 在成熟的市场制度背景下,针对媒体产业的特殊性进行经济学分析,其研究趋向有 两种:一种是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学理基础的研究,探讨的基本问题是媒介产业中的 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方法有理论思辨和统计检验,偏向于实证分析;一种是从政治 经济学批判视角出发的研究,追问媒体产业的所有权、媒体垄断对社会、文化的影 响。 考察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业务及产业的相关研究现状,可以发现:涉及 此类新媒体业务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有限的研究论文多来自于科技工作者 与管理工作者。新闻与传播学者涉及此问题的文章的视角和研究基础鲜有共通之 处,基本上没有使用共同的概念。新媒体营销管理已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只是少 见实证研究成果,不能形成一个框架。 1.3 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实证研究的路线实证研究的路线 对目前国内外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现状及走向进行实证研究,包括进行数据 统计、进行考察访谈、收集个案资料等。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5 1.3.2 理论思辨的路线理论思辨的路线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运用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剖析研究对象,抽绎深层规律,指导数字传播技术环境下 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实践。 1.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手机电视的营销管理的研究是一个缺乏现成理论,却又急需理论指导的课 题。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要扎根于国内外手机电视传播技术与发展的鲜活实 践,另一方面又需要从科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汲取 理论营养。只有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紧密的结合中,才能实现本研究的预期目 标。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6 2 手机电视的发展进程与现状手机电视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随着科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器件的体积日趋变得“迷你”。人们开 始考虑将许多种不同功能的电子产品融合在一个手持终端中,由于携带方便,手机 也成为其中的一种终端选择。 2004 年 4 月,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视讯新干线”移动流媒体业务,拉 开了手机电视业务的序幕。随后,广州移动也正式开始向“全球通”gprs 用户提供 手机电视服务,诺基亚、索爱、西门子等公司的 6 款手机,首先开通此项增值服 务;几个月间,北京、四川、苏州等地移动公司先后宣布通过与相关软件商和内容 提供商合作向 gprs 用户开通手机电视服务,并借奥运东风实行免费收看;同年 6 月,上海文广和中国移动签署了开发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的合作,通过向手机用户 提供收看中超比赛服务。 各省通信公司和广电机构联手展开的各种尝试已经把手机电视推到了受众关注 的焦点。2004 年 12 月初,天津联通开通基于 cdma 手机的掌上电视(gogotv),利用 cdma 移动通信网络,在手机上成功实现流畅清晰的视音频传输效果,轻松收看天津 卫视、中央电视台其他省市电视台节目,近 20 套丰富多彩的各类移动视音频节目 的消息热传于坊间。12 月 23 日在中国首映的周星驰新作功夫也现身手机,影 迷通过手机这一终端看到 10 个拆分的电影片段通过手机看电视、电影正逐渐 “飞入寻常百姓家”。 2.1 手机电视的概念与特征手机电视的概念与特征 2.1.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作为媒体业务个性化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手机电视正在逐渐成为一 种独特的新媒体形态。所谓“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7 资讯服务。 【1】手机电视业务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 业务,自 2004 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推出了基于蜂窝移动网络的手机 电视业务;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是利用手机终端观看包括电视在内的音视频节目的 一种业务。 提起手机电视,人们很自然想起备受关注的“3g” 3rd generation 的缩 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 gsm、tdma 等 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 【2】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 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 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 支持至少 2mbps、384kbps 以及 144kbps 的传输速度。 手机电视业务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基于移动运营商的蜂窝无线网络,实现 流媒体多点对多点传送,将电视信号压缩成视频流之后,传输到手机上解压缩观 看。支持流媒体手机电视的移动网络有 gprs、edge、cdma 1x 以及未来的 3g 网 络;另一种是利用数字广播电视频谱上的数字多媒体广播(dmb),实现点对多点传 送,即数字电视多媒体广播与移动通信的有效融合。dmb 技术分为地面 dmb 和卫星 dmb。为了表述方便,笔者将第一种方式称作流媒体手机,第二种方式称作手机电 视。 目前,国内运营商推出的电视手机业务基本上采取前一种方式,例如联通所推 出的“视讯新干线”,要求必须依托 cdma2000 1x 网络,通过无线数据通道传输流 媒体,并通过 cdma 手机观看电视节目。后一种方式相当于将手机和电视的功能合 二为一,手机电视能够直接接收无线广播电视信号,并能免费收看电视节目。在国 外,手机电视的概念为第二种方式,并且由于实现简单,价格便宜,图像质量高等 特点,在欧美日韩等地风生水起,颇具发展前景。 【1】浅谈手机电视黄国琳 董建丽 广播电视信息2006.1 【2】手机电视媒体产业的新机遇董年初 范洁 中国记者2006.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8 2.1.2 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手机作为新的传播终端,因其高效、便携、及时、互动等特性,使人们随时随 地发布、接收、处理和加工信息成为可能,公众互动参与型的文化消费样式,正借 助移动数字化交流空间的崛起而发展起来,这将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向传统媒体发 起挑战的全新的文化生产样式。 2.1.2.1 手机终端的移动性决定了受众观看的移动性手机终端的移动性决定了受众观看的移动性 手机电视可以让人们不再局限于家中的电视机前观看节目,还可以让人们随时 观看节目,不必受时间的限制,同时将更多地发生在各种活动间的短暂间歇之中, 比如在乘坐公交和地铁时,手机电视用户也可以收看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手机电 视比传统电视更优胜的地方,是能延长传统电视的“黄金收视高峰”时间。传统电 视的收视高峰期一般为晚上七点到十点,但手机电视的用户可以随时观看自己喜爱 的节目。手机终端的这种移动性也决定了播放的内容必须是更加个性化、灵活、参 与性较强,传统的节目内容以半小时或小时为单位的时间规划已经不再适合,片 段式的节目(如花絮、宣传片)将适合于手机电视环境下的播放。 2.1.2.2 手机电视拓展了内容提供商、广告商的增值渠道手机电视拓展了内容提供商、广告商的增值渠道 手机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便于受众对节目的参与,同时也便于计费,这样付费节 目的收入将有较大的拓展。因为手机电视用户是以个人为单位,而不像传统电视以 家庭为单位。在手机电视环境下,具有高度交互性的各类业务将会不断开发。在手 机设备上集成电视业务,将对用户提供很大程度的便利,从而可以实现更为复杂而 有趣的节目形态。从长远来看,手机电视将可能最终导致全面交互的节目形态的诞 生,这些新的节目形态,将因用户的充分交互和介入,而产生新的增值业务。手机 电视在本身成为新的独具特色的广告载体的同时,由于用户反馈的便利性,可以使 广告为其受众量身定做,而用户信息的反馈也将使广告商受益匪浅。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9 2.2 国外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国外手机电视发展现状 对于手机电视,国外倡导的方案与国内大相径庭,他们采用数字广播电视网络 +移动网络的方式。该方式采用下传信号通过高带宽的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传输,而 上传信号则利用现有的移动网络,这样既实现了高清晰电视节目的传送,同时也可 利用现有的移动网络实现视频点播等多种增值业务。 2.2.1 美国美国 目前美国的手机电视业务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利用流媒体的方式来实现的。 2003 年 11 月,美国 idetic 公司推出了 mobitv(移动电视系统)。通过这一系 统,用户可以用手机收看包括 abc 新闻台、cnbc、探索频道和 msnbc 等电视节目。 虽然 mobitv(移动电视系统)实现了通过手机看电视的目标,但是效果非常不理 想。常规电视机每秒钟可以显示 30 帧画面,人的眼睛和大脑不会感觉到其中的停 顿,但是 mobitv(移动电视系统)只能每秒钟显示 1 到 2 帧画面,因而画面不够连 贯。2005 年,这一系统已经在运营商斯普林特(sprint)公司的网络上得到了应 用,注册用户可以观看包括三个音乐频道在内的手机电视节目。 【3】 2005 年 4 月,美国智能视频技术有限公司(smartvideo technologies)利用 微软影像压缩技术windows media 9 开发了向手机实时发送电视影像的系统。 该公司在采用微软 windows mobile 操作系统的手机上安装 windows media 9 解码 软件,即可实现通过手机播放电视节目。据称传送影像时对通信线路的速度要求只 有 812kbit/秒,帧速率为 1215 帧/秒,这使得画面的连贯性大大提高。 此外,一些公司也在考虑在美国采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提供手机电视业务,其 中最主要的是英国的广播电视运营商冠城国际公司。美国的微波数字广播采用 的是 atsc 规范,而 atsc 无法进行移动接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联邦通信委 员会(fcc)开放了 1670mhz1675mhz 的 5mhz 频带,以提供面向移动终端的多媒 体服务。冠城国际获得了该频带的使用授权,所以在提供此类手机电视业务方面取 【3】手机电视,未来何时来计算机世界网站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0 得了主动。2004 年,冠城国际公司已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建成 dvb-h(手持 数字视频广播)试验设施,并已经于 2005 年在全美构筑了广播电视网络。 【4】 电讯营运商威利逊公司(verizon)于 2005 年初推出付费手机电视计划,每月 收费 15 美元。其对手斯普林特公司(sprint)更早于 2004 年已推手机电视业务, 至今已有数十万用户通过其手机观看直播新闻、体育节目和其它短片。至于美国最 大的无线营运商 cingular 公司则推出了手机服务套餐,月租费 9.99 美元,订户可 以通过这套餐享用 22 个频道的电视节目。2005 年底美国的手机电视用户已达到 130 万户,据估计,2008 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千万。 2.2.2 欧洲欧洲 欧洲的数码手机电视业务还处在试验和实施的过渡阶段。实际上,部分运营商 已经推出了利用手机观看电视节目的业务,但即时性未如理想,和普遍认为“看即 时电视节目”的概念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会采用 dvb-h 数字手机电视标准。目前正在进行的最大的 试验性项目有泛欧的 instinct 计划、法国 tdf 集团在芬兰进行的 fin pilot 计 划,而另一个项目移动广播整合(bmco)计划也在柏林进行。颇为引人注目的 是,芬兰诺基亚在新加坡举行的“nokia connection 2004”上现场演示了 dvb-h 标准的设备。这是诺基亚在太平洋地区的首次 dvb-h 设备演示。 【5】 实际上,欧洲的一些运营商也推出了利用手机观看电视节目的业务,但实时性 就要差一些。比如,芬兰的 radiolinja 公司就采用 wap 技术,通过建立与 elisa. tv.移动媒体网站的连接,即可收看视频业务,视频内容包括卡拉 ok、音乐视频、 喜剧片段、脱口秀和卡通节目等等。2003 年,波兰的 polska telefonia cyfrowa(ptc)公司在波兰推出了“video era omnix”业务,用户通过手机可观看 流行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4】全球手机电视业务发展透视人民邮电报2004 .3 .6 【5】 手机电视:3g 时代的娱乐“新贵” 吴真真传媒2006. 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1 2.2.3 日本日本 2004 年,日本的广播电信企业联合宣布,他们在 4 月后推出专门针对手机的数 码广播电视节目。有鉴于此,日本手机制造商正联合研发能够收看数码电视节目的 手机。日本最大移动电信企业 ntt docomo(日本电信电话移动通讯国营公司)和日 本第二大电电信运营商 kddi(日本第二电报电话国营公司)更从 2003 年开始,就 推出了各自的手机电视计划。 2003 年 5 月,日本第二电报电话国营公司(kddi)和日本放送协会(nhk)就已 经开发了一款数字电视手机,但是该款手机没有配备接收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调谐 器,而是采用卡式无线 lan 模块虚拟接收数字信号,手持终端的外观类似 pda。 2005 年 5 月,kddi 与 nhk 以已经上市的手机“w11h”为原型,除了安装 bml 浏览 器、具有影像播放功能外,还集成了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调谐器及 ofdm 解调电路的 小型模块。这款手机不但可接受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还可以通过网络点击方式选择 电视节目。 【6】 鉴于用户并不会长时间地利用手机终端观看电视节目,而更愿意在特定的时间 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为了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ntt docomo 推出了 onq 手机终 端,并提出了“元数据”的概念,并声称只有这样的手机终端,才是真正的把数字 电视和移动通信融合在一起的终端。这种手机终端可以通过下载和描述节目场景的 数据(元数据)等方式搜索感兴趣的场景,并对各个场景进行随意切换。另外,ntt docomo 还和卫星电视公司sky perfect communications 公司合作,联合对数 字电视手机的性能进行测试。 【7】 2.2.4 韩国韩国 韩国正在大力推动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利用卫星和移动网络向公众传送视频和 音频节目的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dmb)。如果该业务付诸实施,用户可以通过移动 终端或者车载终端享受通过卫星提供的多种数字多媒体广播服务。 【6】 手机电视业务市场渐热 庾志成 人民邮电报.2005(3) 【7】 上海文广播放手机电视胡天舒 南方周末 2004.6.1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2 韩国 dmb 业务的主要推动者是韩国 sk 电讯。sk 积极推进 dmb 业务的原因,主 要在于韩国移动通信市场环境的变化。由于韩国移动通信市场正在接近饱和,市场 竞争不断加剧,sk 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务收入来源。dmb 业务被 sk 看作是下一步 需要力推的核心业务。为此,sk 建立了一个新的合资企业 tu 媒体公司,并牵头组 成了由 19 个手机制造厂商参加的“手机开发协议会”,旨在开发多样的类型、功 能及价格的终端产品。 为了建设 dmb 业务系统,sk 电信公司于 2004 年 3 月史无前例地发射了专用卫 星。该卫星是 sk 和日本的移动广播公司共同拥有的,价值 3.1 亿美元,在美国的 佛罗里达发生升空。sk 投资了 945 亿韩元,占 34.66%,剩余的资金由日本的移动 广播公司提供。该卫星在赤道上空 35785 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主要的功能 是向移动电话、手持通信设备或者车载设备发射电视节目。 【8】 sk 已经于 2005 年开始 dmb 移动广播业务的商业运作,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电 视节目。dmb 移动广播业务到 2006 年可以拥有 220 万的用户,到 2008 年用户数有 望可以达到 600 万。在接下来的 10 年中,dmb 业务将会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国外还对手机电视所需要的芯片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04 年 6 月,三星电子开发出用于数字电视广播的核心芯片,将处理视频的多媒体芯片和收 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芯片合二为一。而在此之前,德州仪器和飞利浦半导体也为优化 电视手机,开发出低功耗硅调谐器、低功耗频道解码器和低功率基带解码器等产 品。早在 2003 年中旬,日系厂商分别开发出多种数字电视调谐器,普遍做到“邮 票”大小,功耗在 150mw 以下,低功耗和小型化已经成为各国芯片厂商攻克电视手 机芯片难题的主要目标。目前,东芝、nec 和 lg 电子等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电视手 机。据专家推测,2006 年之后将有 70%的手机内置有数字电视接收器,其给手机带 来的成本增加不超过 10 美元。 【8】 中国数字电视 日期:07-27 01:2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3 2.3 国内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国内手机电视发展现状 2.3.1 移动通信部门主导的手机电视业务移动通信部门主导的手机电视业务 2005 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推出了基于蜂窝移动网络的手机电视业 务,在我国广州、四川、苏州、北京等地逐步推进。2005 年 3 月底,广州移动向全 球通 gprs 用户提供了手机电视业务。5 月“银色干线”作为移动的数据业务正式推 出。广州移动通过免信息费试用、“手机沙龙”活动等方式宣传推广该业务。同 时,广州移动还向西门子、索爱等厂家集中采购数千台“电视手机”,大力拓展市 场。为了丰富手机电视业务的频道,广州移动还与电信增值运营商 sp 合作,整合 手机电视的内容资源,联合专门的 sp 进行播放软件的开发以及视频资源的组织和 优化工作,收益按照移动梦网的既定比例进行分成。作为“移动梦网创新业务”的 移动增值服务项目,首部手机动漫连续剧大闹西游于 2005 年 10 月在深圳推 出,该剧由深圳数字鱼通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和制作,用户可以从移动梦网或 者中国移动网站上直接下载,也可以通过信息转发的形式获得。收费采取按流量来 收取手机电视费用,中国移动收费标准为每小时 100 元。 【9】 中国联通在 2005 年推出了“视讯新干线”。这是中国联通与中央电视台新闻 频道、央视 4 套、央视 9 套以及凤凰资讯台等 12 个电视频道联手推出的手机视频 服务。联通手机电视业务依托于 cdma 1x 网络,用户用支持流媒体的手机,通过手 机无线下载一个流媒体播放软件,设立一个缓冲区就能在线看电视。2005 年 3 月, 广东联通在赞助雅典奥运会亚洲区拳击预选赛的同时推出了手机电视赛事直播,这 是在国内运营商进行的首次公开商用测试。目前联通视讯新干线的内容页面已经超 过一万屏。首部手机电视剧约定于 2005 年 3 月开拍,已经播出。收费采取按 流量来收取手机电视费用,联通收费标准为每小时 135 元。 【10】 【9】 手机电视业务市场渐热 庾志成 人民邮电报.2005(3) 【10】 中国 3g 创造手机电视绚烂舞台李静芳 电子技术 2006.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4 2.3.2 广电部门主导的手机电视业务广电部门主导的手机电视业务 2004 年 6 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成立了专门运营手机电视的公 司上海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负责手机电视的内容集成和节目编辑制作, 及相关的增值业务运营、市场推广等具体工作。2005 年 3 月 22 日,smg 获得国家 广电总局颁发的手机电视全国集成运营许可。2005 年 5 月 13 日,smg 与中国移动 达成战略合作,smg 作为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内容唯一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手机电 视业务。 2005 年 9 月 28 日,上海文广集团手机电视全网业务正式上线运行。东方龙公 司提供电视节目的转播和在线点播两种服务方式。 在内容方面,东方龙公司专门拍摄了手机电视短剧。2005 年 2 月初,制作播出 了手机电视第一部短剧新年新事。2005 年 6 月白骨精外传正式开机,这部 反映都市白领一族生活的互动情景喜剧,使用高清格式拍摄和后期制作,采用网 站、wap、短信等业务形式,在拍摄、播出过程中实现与用户进行全程互动。用户 可直接参与电视剧情的进展,通过机 wap 站点,用户一边看电视一边可以玩短信游 戏,还可以发表实时评论,对剧情进行预测。集成内容合作方面,上海东方龙已经 与环球音乐、中影集团、香港 tvb、星美集团等大的影视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将电 影青红改造成手机版,并计划每月推出一部手机电影或电视剧,如果爱、 搭错车等影视大片都将在手机上播出。东方龙除与北京的七岩等多家制作公司 合作之外,还引进了迪斯尼的动画节目,其他如新加坡的媒体机构,美国的 24 小 时电影台的节目内容都有望登上移动用户的手机电视。 【11】 资费方面,目前上海地区尚属于试商用阶段,为了培养用户,东方龙的内容服 务费是 10 元包月的信息费,中国移动的 wap 业务的包月费用是 20 元,共向用户收 取每月 30 元的费用。全网业务上线约 3 周时间内,共计有 35 万用户访问了手机电 视栏目,超过 62000 名用户使用了该业务。手机用户点播、下载节目数量超过 40 万条(次)、节目播出时间(用户通过手机播放的时间)约 2200 小时。用户数量 【11】 上海文广播放手机电视胡天舒 南方周末 2004.6.1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5 以每天约 2000 人的速度增长。文广集团东方龙公司与中国移动于 2005 年 9 月 28 日正式开通手机电视“梦视界”,提供下载点播和直播等形式的手机电视节目。手 机电视全网 wap 门户和三个地区门户(上海、广东、福建)站点,开通的包括 7 套 直播频道(频率),cctv-1、第一财经、东方卫视、炫动卡通、生活时尚、新闻综 合及一套广播电台直播,手机电视直播频道与电视频道播放基本同步。8 个点播栏 目,包含新闻、财经、体育、时尚、音乐、娱乐综艺、影视等分类,每天更新的节 目数量达到 60 多条。专设的版块“每周看点”介绍下周手机电视各大栏目将要播 出的内容提要。 【12】 2005 年 11 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东方明珠投资 2 亿元成立合资公司运 营 dmb(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项目,dmb 是将实时的电视节目经过压缩编码 之后,通过发射网络,把信号以无线的方式传输到用户的手机上。在原有的电视频 率上,一个波段经过数字技术处理之后就可以传输 5-7 套电视节目,10 套音频信 号。该项目计划采取包月收费模式收取手机电视费用,每月为 30 元。同时,上海 文广还直接与手机终端厂商合作,例如与多普达合作,在多普达手机上可直接收看 东方龙移动信息公司集成的所有电视节目。 2005 年 12 月,山东移动与山东广播电 视总台联手推出了山东省首家手机电视媒体“广视无限”。 【13】山东移动手机 客户可以通过手机收看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等 6 个直播电视节目,收听山东人民 广播电台等 3 个直播频道广播,还可以通过点播方式观看影视剧场、娱乐大派送、 音乐无极限等多个视音频节目。广视无限还编辑制作了每集 5 分钟、以水浒 高山下的花环为代表的优秀电视剧节目 50 多部(集),供客户选择。 2.4 手机电视的政策支持手机电视的政策支持 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 简称意见)和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 法)。在意见中,广电总局表明了积极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立场,要求 【12】 2005 年中国通信市场环境分析,通信信息报 2005.2.5 【13】关于手机电视与移动流媒体的现状及发展王力 广播电视信息2006.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6 “积极跟踪广播影视科技和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大力开发对广播影视产业未来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产业,如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宽频电视等”, 这些新媒体也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增长点。 可以说,办法是目前在移动电视和电视手机领域相关度最高,针对性最强 的一项监管政策。虽然其具体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还有待检验,但已经表明新生 的移动电视市场不再是监管的空白地带。 2.5 传播学视野中的手机电视传播学视野中的手机电视 现在的手机,随着功能的多样化,一步步突破单一人际通信工具的界限,进行 多种传播样式的综合传播。手机电视的出现,不是手机功能多样化的结束,而是媒 介综合传播时代的新的开始。如果说电脑拉开了媒介综合传播时代的帷幕,手机的 多样化功能和手机的综合传播是网络功能在手机上的延伸。 2.5.1 受众分析受众分析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 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手机电视受众与大众传播的受众不同。它目前的用户群定位于经济条件较好、 商务高端用户和追求时尚一族,因为其高费用的移动终端与资费等问题,使用手机 电视来收看节目,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利”。 人需要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是无限的,但受众接受信息的多少和方式因人而 异,个体对信息的需求是有限的,而且各不相同。个体受众对信息内容以及传播方 式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与他们的自身生理和社会特征有关,也与路径依赖有关;受 众对信息内容、数量和传播方式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的。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是突变的。因此,一夜之间,人人都通过手机来 娱乐自身的梦想是不现实的。因为不会突变的需求,产生不了突变的市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7 2.5.2 传播内容分析传播内容分析 手机电视与大众传播在内容上不同。从欧洲开展的手机电视业务来看,手机电 视节目内容多以娱乐为主,如电视剧、电影、音乐 mtv 等的点播等。其次由于技术 上的障碍,目前,要让手机电视的质量达到广播级的效果,已经成为手机电视的应 用瓶颈。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技术能力,同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节目内容不 足以及内容传播的无规律的问题。在现阶段手机电视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 方面是传统电视内容的流媒体播放;一方面是自制节目的手机再现。前者受限于节 目上游传统电视供给商;后者受限于资金及创造力。手机电视将在很长一段时 间里延续着与传统电视内容同质的现状。 当前的手机电视仍处于试验阶段,还未形成一个有组织的传播。手机电视是未 来流媒体增值产业的核心。为了占领这一领域的制高点,手机制造厂商、电信运营 商、广电运营商多方在混战的状态中。其次,手机电视多方参与的模式与传统电视 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手机电视的运营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 2.5.3 传播效果分析传播效果分析 与传统的视听媒体相比,手机电视在传播模式上的突破突出表现为由单向到双 向,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同步到异步。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由单向传 播向双向互动发展,摆脱了传统视听媒体线性传播模式的网络媒介,正是在自主选 择和互动性上给了用户在传统媒介接收上所最缺乏的东西。手机电视不仅可以像电 视广播等媒介一样,实现影音节目的实时直播和各种形式的视频点播,同时结合了 网络所特有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从而弥补了电视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种种缺陷。用 户不仅可以控制整个视听过程,又可以与传播方随时进行沟通交流,由“我播你 看”的线性传播模式转变为“自点自看”的互动传播模式,改变了以往在收看电视 广播节目时不得不与播出保持同步的局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新技术催生下媒介品种空前繁荣的时代,前有传统的报纸、杂 志、广播、电视,现有户外、楼宇、地面、校园、列车、地铁、公交等众多的媒介 提供商并存。我们走在路上,被户外媒介包围,处处皆是媒介,液晶电视将我们的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8 眼球从一个介质引向另一个介质,身处这样一个无所不在的媒介世界里,个体犹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