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_第1页
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_第2页
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_第3页
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_第4页
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张依裕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摘要:我国中小规模猪场比重大。本文从饲养管理、猪群的防疫、净化猪群技术、卫生(消毒)措施、药物保健、防疫管理制度及其主要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进行阐述。关键词:中小规模猪场;传染病;控制随着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贸易与国际接轨,流通渠道的增多,造成了疫病流行的客观条件,导致一些已控制的传染病如口蹄溃烂疾病、猪瘟(HC)等又重新抬头,传染性新疫病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猪增生性肠病(PPE)、猪断奶后多系统衰渴综合征(PMWS)等不断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疫病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日趋严重,繁殖障碍综合征疫病如乙型脑炎、细小病毒感染(PPV)、猪伪犬病(PR)、衣原体、弓形体等普遍存在,呼吸道病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喘气病、PMWS等日益突出,某些细菌病和寄生虫病如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小袋纤毛虫、疥螨感染等危害加重,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流行性感冒等危害逐渐加大,这给我国养猪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增加了养殖风险和投入,产品质量保障系数较低。而在我国目前的养猪生产中,中小规模养猪场占主体地位,据统计,到2007年末,中小规模饲养场(户)生猪存栏量占全国总存栏猪只数量的50,而中小规模养殖场普遍存在饲养管理较差,技术力量薄弱,疫病防控意识差,药物滥用,未完全做到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等问题,这给传染性病原带来可趁之机,传染性疫病的发生率较高,制约了其经济效益。因此,控制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疫病的发生应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养殖环境、合理定期消毒、选择有效疫苗进行免疫、提高群体免疫力、加强定期检测与淘汰净化等综合性措施以及加强种猪的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可达到减少传染病在一定群体中持续传染风险的目的。净化群体环境,降低发病危害,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母猪产仔率与育肥猪出栏率,将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 (一)科学饲养管理,增强猪群免疫应答能力 保证猪舍温度适宜,一般0-3天,28-30,4-7天,25,8-15天,24,16-28天,22,29-56天,20,仔猪(40千克以内),18-20,育肥猪(40千克以上),15-17,成年公母猪,12-13,分娩母猪,18-22。公猪舍的适宜的相对湿度,公、母猪和仔猪舍为66-75%,生长育成舍为75-80%。猪舍的养殖密度合理,仔猪0.6m2/头,单圈猪8-10为宜;生长猪0.8m2/头,单圈猪10-12为宜;育成猪1.0m2/头,单圈猪10-12为宜;后备猪1.5m2/头,单圈猪5-7为宜;妊娠、空怀母猪1.5m2/头,单圈猪4-6为宜;单圈1头公猪舍内6 m2+运动场6 m2。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氨浓度以低于26毫升m3为宜,硫化氢的含量以不超过10毫升m3为宜,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0.15-0.20%,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得超过5毫克m3为宜,种公猪、空怀母猪及育成猪舍的一氧化碳不得超过15毫克m3为宜,育成猪舍不得超过20毫克m3为宜。光线充足,室内干燥,冬暖夏凉。科学饲养,定期消毒,做好基础防疫,确保猪只健康。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作好猪圈(舍)、用具、车辆、粪便、道路和人员的定期消毒。作好卫生、杀虫、灭鼠工作,同时加强对猫、犬及鸟类在场区活动的控制,减少传染病侵入的危险性。如接种后发生副反应和过敏反应,防疫人员应告知畜主,留心观察,加强饲养管理,对反应较重者可适当给予治疗。(二)猪群的防疫任何猪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制订一个通用的免疫程序,养猪场应根据当地疫情和本场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有效免疫率达85%以上。所用疫苗必须是经国务院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疫苗,避免发生免疫失败现象,杜绝传染源。坚持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1、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0日龄:猪瘟常发猪场,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即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肌肉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3日龄: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7-15日龄:肌肉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兰耳病弱毒苗;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三联苗);25-3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30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30日龄:肌肉注射仔猪水肿病菌苗;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二倍量肌注;生长育肥期肌注两次口蹄疫疫苗。2、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疫苗;配种前20-30天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口蹄疫、兰耳病疫苗。3、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空怀期: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初产猪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以后可不注;头三年,每年3-4 月份肌注一次乙脑苗,三年后可不注;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腹泻菌苗;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产前30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产前2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产前16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4、配种公猪免疫程序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每年3-4月份肌肉注射1次乙脑苗;每年肌肉注射2次气喘病灭活菌苗;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三)净化猪群技术 采取以狠抓种猪群净化、培育健康种群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对种猪定期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检测阳性猪应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的扩散,达到逐步净化的目的。同时加强免疫监测,建立新的无带毒健康种猪群,繁衍健康后代。病死猪、死胎、胎衣等,应深埋作无害化处理。粪尿等要及时清除并经发酵处理,杀灭蚊蝇,定期灭鼠,减少疫病从疫源地造成的严重传播。经过多次反复净化后,逐渐清除带毒种猪,并结合施以其它综合措施,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四)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中小型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防止外来病原侵袭猪场,导致新疫病发生。 如要引种,在引种前,必须对种猪出售场进行疫情调查,包括以往发生过哪些疫病、发生时间、流行情况、诊疗情况、防制措施等。如果种猪出售场曾出现过某些重要传染病,应慎重引种,不要从集贸市场上构种,临床观察引进种猪精神、体貌、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引进后,应针对本场实际情况,对种猪进行疫苗补免和加强免疫。引进种猪须隔离观察 1 个月以上,健康无病、进行了疫苗补免和加强免疫,经体表消毒后的种猪方可引入本场生产区。 对本场生产的仔猪、育肥猪等按类别、栋舍或养殖单元实行全进全出,并做好清场消毒工作。 (五) 卫生(消毒)措施各饲养场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要正确选择消毒药和合理保存,不得任意加大饮用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带猪消毒时雾粒不得过大或过小以及盲目消毒。猪场外部、供应区及猪群生产区必须严格分开,猪场大门、生产区入口均应设立水泥结构的消毒池及相应消毒装置。来往人员、车辆、物品均应采取相应消毒措施。猪场应严格控制人员频繁流动,谢绝参观,如因特殊原因需进场的,征得同意后,需更换经消毒处理的工作服、胶鞋、帽,洗手消毒,经消毒池后方准进入。养殖场工作人员进出场,应更换固定工作服、鞋、帽,使用后应放置于更衣室内,严禁带出场外,并定时将工作服、鞋、帽等薰蒸消毒。猪舍内外、粪道粪沟、运动场、用具、饲槽等必须经常清扫。饲养员应坚守岗位,定时清除舍内粪便送到贮粪池或指定地点堆积发酵。精心护理和观察猪群,如有异常及时有关人员进行处理。猪场应采取全进全出式消毒,饲养员对空栏(包括运动场、仔猪栏等)用 2 4 的烧碱进行严格洗刷消毒,不留死角。空置,用火焰喷枪对不易燃的畜舍地面、墙壁及金属制品等消毒,1 周以上方能进猪。具体消毒措施如下:1、空舍消毒(1)机械清除彻底打扫空舍顶棚、墙壁、地面,清除舍内的垃圾、粪便、污物等并做生物热消毒处理;经常洗刷料槽、水槽、栅栏、笼具等;冲洗地面、走道、粪槽等。(2)化学消毒药喷洒可用0.5%1.0%过氧乙酸、20%石灰乳、0.1%0.2%次氯酸钠、2%氢氧化钠、5%20%漂白粉等喷洒消毒。地面用药量8001 000 mL/m2,舍内其他设施200400 mL/m2。为提高消毒效果,可使用2种或3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进行23次消毒,每次消毒要等到地面或物品干燥后再进行下次消毒。(3)熏蒸消毒每立方米按浓度40%的福尔马林25 mL、高锰酸钾25 g的比例进行熏蒸,密闭2448 h,然后进行彻底通风换气。(4)场舍门口消毒池的消毒可选用2%4%氢氧化钠、1%复合酚、1%过氧乙酸或1%农福,冬天应为饱和食盐氢氧化钠溶液。场区常用3%5%来苏儿或20%石灰水喷洒消毒。池内定时添加消毒液,每隔35 d彻底更换1次消毒液。2、带猪圈舍消毒(1)机械清除每天打扫猪舍内卫生,清除排泄物,料槽、水槽和用具都要保持清洁,做到勤洗、勤换、勤消毒。(2)通风换气根据季节和温度变化适时调节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3)化学药物喷雾选用0.1%0.3%过氧乙酸、0.1%0.2%次氯酸钠、0.015%百毒杀等消毒药,对舍内设施、墙壁、地面每隔35 d喷雾消毒1次。当发生疫情或可疑病例时,对患病猪以及疑似病猪进行隔离,对猪舍及隔离场所可选用0.025%0.05%百毒杀、0.3%次氯酸钠,要求每天至少消毒1次。3、猪体表消毒可选用0.1%0.3%过氧乙酸、0.015%百毒杀、0.1%新洁尔灭、0.2%次氯酸钠等进行猪体表喷雾消毒,要求雾粒直径80120m并均匀撒布,每周1次。4、车辆消毒进出猪场的运输车辆,特别是运猪车辆,首先进行污物清除、打扫、冲洗或洗刷,然后选用2%4%氢氧化钠、0.5%过氧乙酸等喷洒消毒。染疫运载车辆要进行23次反复消毒。5、粪便消毒(1)生物热消毒选择距离人、畜居住较远并避开水源的地方作堆粪场,有条件的猪场可修建发酵池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堆粪前挖一个浅长形沟或浅圆形沟,深度一般为2025 cm,大小视消毒粪便多少而定。先将非传染性粪便或稻草、谷草等将沟填满,上面堆欲消毒的粪便,高达1.11.5 m,在粪便表面覆盖1020 cm厚健康猪粪,最外层抹10 cm厚草泥封表。冬季不短于3个月,夏季不短于3周,即可作肥料用。该法消毒时应注意粪便干湿度,过稀可混合一些其他粪土,过干应洒适量的水,保证含水量在50%70%之间。(2)掩埋适用于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少量粪便,将漂白粉或生右灰与粪便按15比例混合,然后深埋于地下2 m左右。(3) 焚烧此法用于对环境适应性强而不易扑灭的疫病原,如用于带芽孢粪便或能形成荚膜的带菌粪便等的销毁。(六)猪群的药物保健1、母猪产前、产后的药物保健为了防止母猪在产仔、哺乳过程中把过多的病原菌传染给仔猪,必须在母猪产前7天至产后7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如强力霉素、土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利高霉素、氟甲砜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为了增加抗菌素的效果和降低生产成本,可进行适当的药物配合使用,如四环素类配合磺胺增效剂、阿莫西林配合氟甲砚霉素、泰乐菌素配合磺胺药等。2、仔猪的药物保健为了防止或减少仔猪在出生后发生腹泻以及断奶仔猪发生腹泻、发热、消瘦等,仔猪在出生后应采取“注射+饮水加药+饲料加药”的保健方案,即选用长效抗菌药物,如长效土霉素、氟甲砜霉素针剂、第三代头孢等及注射铁剂,提高仔猪铁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初生仔猪生后当天灌服庆大霉素注射液1毫升;生后3天注射生血素1毫升,注射兽医神针0.3毫升;生后7天注射亚硒酸钠1毫升,注射30%复方氟苯尼考或30%复方磺胺间甲氧或抗应激和营养性药物;生后14天再次注射30%复方氟苯尼考或30%复方磺胺间甲氧。诱食期,在饮水中添加可溶性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以防止呼吸系统的早期感染;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利高霉素、氟甲砜霉素等以防止断奶仔猪衰弱综合症的发生。断奶后3-4周需在饲料中添加添加抗菌促生长药物以防止因仔猪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猪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病等。3、后备猪的药物保健配种舍前15天进行药物保健:强力霉素+阿莫西林+磺胺二甲氧嘧啶+TMP按比例混合拌料使用1周。4、公猪的药物保健采用磺中磺+圆蓝克+激活生命肽或替乐健+清瘟大败毒+激活生命肽或氟来健+圆蓝克+激活生命肽等3种保健方案交替使用,每月使用一个疗程,每个疗程5-7天,达到预防各种病毒病,提高抵抗力,提高精子活力;控制呼吸道病、弓形体病、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的发生。5、猪群的驱虫(1)母猪的驱虫 空怀母猪、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驱虫1次,即在饲料中添加阿维菌素2PPM,连喂7天,也可用左旋咪唑按10mg/kg体重进行驱虫;怀孕母猪于产前2-6周进行两次驱虫,即在饲料中添加阿维菌素2PPM,连喂7天,间隔两周后再连喂7天。也可采用伊维菌素针剂进行皮下注射驱虫。 (2)生长育肥猪的驱虫 仔猪在45-60日龄和75-85日龄分别进行1次驱虫,每次在饲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