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点 和难点问题之一,在我国,中央银行已经把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作 为一项首要的工作来抓但是,由于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缺 乏深入的定量研究,使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因素以及各因素的相 对重要性缺乏量化的、精确的认识,因此,在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时往往把握不住重点,抓不住其中的关键因素,找不到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 险的主要监控指标,使中央银行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效能大大降 低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同时将逻辑演绎与 实证检验、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所谓从理论到实践,是指从流动性风 险管理的抽象理论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与实践。所谓从一般到 特殊,是指从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具体类型,从一般意义 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到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情况的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具体 内容包括:首先,在对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流动性 风险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由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和 不规则性,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导致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 中必然存在着流动性问题。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产负债结构、银 行业监管政策、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信用风险和利率变动等方面。然后根据国 内外商业银行现有的衡量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体系,构建适合于我国商业银行的 流动性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完整的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资产流动性的 监控指标;对负债流动性的监控指标;综合反映资产负债流动性状况的指标;其他 一些侧面反映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一些反映银行市场信息的指标。用层次分析法 对它们赋予各自的权重,以便对流动性风险做出整体的评价。最后,用我国国 有商业银行某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主要从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 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手段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外部环境改善等几方面 入手,针对指标体系的监测内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化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问题,并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各生成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定量判断, 对几个样本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化解商业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对策。因此,本研究对于我国建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控 体系、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有很重要 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 浙江人学硕上学位论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l i q u i d i t y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i s s u eh a sb e e naw o r l d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o nr i s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t h ea r e ao fo n eo ft h ek e ya n d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 s ,i no u rc o u n t r y ,t h e c e n t r a lb a n kh a dt oc o n t r o lb a n k i n gl i q u i dr i s k sa n dp r e v e n t i o na sap r i o r i t yt a s k h o w e v e r , c h i n e s eb a n k i n gi n d u s t r yr i s k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r e a s o n sf o r t h el a c ko f i n - d e p t hq u a n t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s ot h a tc h i n e s eb a n k i n gi n d u s t r yr i s kf a c t o r sa n d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r e l a t i v ei m p o r t a n c eo fv a r i o u sf a c t o r sl a c ko fq u a n t i f i a b l e ,a c c u r a t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r e f o r e ,t h ec o n t r o la n dp r e v e n t i o no fb a n k i n gl i q u i dr i s k s ,o f t e n c a nn o tg r a s pt h ek e y ,u n a b l et og r a s pt h ek e yf a c t o r sp r e v e n t i n gt h eb a n k i n g i n d u s t r yr i s kc a nn o tf i n dt h em a i nr i s km o n i t o r i n gi n d i c a t o r s ,t h ec e n t r a lb a n kt o c o n t r o la n dp r e v e n t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b a n k i n gi n d u s t r yr i s kg r e a t l yr e d u c e d t h er e s e a r c hf o l l o w st h ec o n c e p t sf r o mt h e o r yt op r a c t i c e ,a n df r o mg e n e r a lt o s p e c i f i cb yc o m b i n i n gl o g i cd e d u c t i o n s 谢t i l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w i t h q u a n t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t h e o r yt op r a c t i c es t u d ys t a r t sf r o mt h ea b s t r a c tc o n c e p t s o nl i q u i d i t y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t ot h es p e c i f i co p e r a t i o na n dp r a c t i c eo fc h i n e s eb a n k s i n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g e n e r a lt os p e c i f i cr e s e a r c hs t a r t sf r o mt h eg e n e r a lt h e o r y o f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t ot h es p e c i f i cm o d e l so fl i q u i d i t y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f r o m l i q u i d i t y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i ng e n e r a lt ot h es p e c i f i cp r a c t i c e so fl o c a l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si nl i q u i d i t y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p a p e rm a k e st h e o r e t i c a l m o d e l i n ga n dl o g i c a ld e d u c t i o n sb a s e do ni n f o r m a t i o ne c o n o m i c sa n dt h et h e o r yo f g a m e s ,a n dm a k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a n dp r a g m a t i ct e s t so nr e l e v a n tp r o g r a m s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 t h ea r t i c l ef i r s tr e s e a r c h e st h ec a u s a t i o n a n d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 b e c a u s eo ft h eu n c e r t a i n t yo ft h es o u r c ea n dt h eu s i n go f f u n d s ,a n d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l i q u i d i t ya n di n t e r e s t ,l i q u i d i t yr i s ki sc e r t a i nt o e x i s ti n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l i q u i d i t yi n c l u d ea s s e ta n dd e b t s t r u c t u r e ,t h ec e n t e rb a n kp o l i c y , d e g r e eo fm o n e ym a r k e td e v e l o p m e n t ,c r e d i tr i s k a n df l u c t u a t i o no fi n t e r e s tr a t e t h e nt h ea r t i c l es e tu pa no r i g i n a li n d i c a t o rs y s t e m b a s e do nt h ee x i s t i n gi n d i c a t o r s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b o t hi nc h i n aa n di n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i e s t h ec o m p l e t ei n d i c a t o rs y s t e mn e e d st h ef o l l o w i n gf a c t o r s :a s s e tl i q u i d i t y i v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i n d i c a t o r s ,d e b tl i q u i d i t yi n d i c a t o r s ,i n t e g r a t i o nl i q u i d i t yo ft h et w oh a n d si n d i c a t o r s , o t h e r si n d i c a t o r st h a t r e f l e c t sf i n a n c i a lm a r k e t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m a r k e t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d i c a t o r s t h ei n n o v a t i o nl i e sw i t ht h es t a t u t o r yl e v e lo f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t os t u d yt h e r i s ko fc h i n a s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t h e b a n k i n gi n d u s t r ya n dr i s k f a c t o r so f p r o d u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r e l a t i v ei m p o r t a n c eo faq u a n t i t a t i v ej u d g e m e n t ,a n ds e v e r a l s a m p l e st ot h er i s ko f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o nt h i sb a s i s ,t op r e v e n ta n d r e d u c et h er i s ko ft h eb a n k i n gi n d u s t r ym e a s u r e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s t u d yf o r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c h i n a sb a n k i n g l i q u i dr i s k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g u a r da g a i n s ta n dd e f u s e b a n k i n gl i q u i dr i s k s ,p r o m o t i n g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s t a b i l i t yk e yo p e r a t i o n ,a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k e yw o r d s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l i q u i d i t yr i s k ;p r e v e n t v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姿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钥瑶嗡签字日期: 砌7 年弓月阳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姿盘鲎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姿盘堂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胡蓬旗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叼年弓月加日 朔谚 l 签字嗍:1 和胪同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 致谢 回首这些年来学习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从心里感激师长及单位领导、同 事给予我的指导帮助以及家人在生活上的细心关照。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和辛 勤付出,才使我能顺利完成研究生进修课程的学习和学位论文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维安教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学术洞 察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谢 本人学位论文评阅专家的细心指导。籍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以及评 阅专家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单位领导,为我参加课程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同时也感 谢我的同事同学们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他们专家般的才干和无私的帮助使我 受益良多。 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精神上自始至终的关爱和 支持,使我没有后顾之忧。 最后,我还要向浙江大学2 0 0 3 级金融学专业进修班的各位同学表示感谢, 他们在整个学习期间曾给予我的帮助和关心,令我倍感亲切而难以忘怀。 尽管我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花费了大量心血,受本人水平所限,仍有疏漏 不当之处,恳请有关专家和同学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胡爱娟 2 0 0 9 年3 月于浙大玉泉校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1 绪论 1 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 1 论文选题背景 长期以来,在国家信用的坚强后盾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一直 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随着金融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逐步转轨,我国商业 银行在量上快速扩张的同时,在质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渐渐暴露出来,其中 不良资产膨胀、经营管理不善、资产种类单一及筹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已在不同 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沉积。但迄今为止,国内对于我国银 行的流动性风险的系统研究还不多流动性风险目前在我国很少被关注,主要 有两大原因:第一是在我国国有银行体制下的政府隐性担保,金融机构一般很 少破产或发生流动性危机。第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流动 性过剩,银行可自由调配的资金偏多,使得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紧迫感不 足。特别是近几年,从指标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大都表现良好, 甚至出现过剩,于是人们开始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已摆脱了流动性风险,对商业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的关注逐渐降温。但由指标体系反映出的我国商业银 行的流动性状况表现良好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已经不存在发生流动性短缺的可 能性。从根本上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的大小是由宏观层面银行体 系的流动性状况与微观层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所处状 态的比较共同决定的。从宏观上看,近几年银行体系虽然出现了持续过剩,但 是,仍然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从2 0 0 7 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 被纳入全球化的竞争格局和游戏规则,面临全方位的挑战。流动性风险问题解 决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破产清算,丙且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甚至整个 国民经济的瘫痪。 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点 和难点问题之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形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金融与经济的 相互联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紧密,其相互作用与影响也更为深远。 浙江人学硕上学位论文绪论 d i a m o n d 和d y b v i g ( 1 9 8 3 ) 指出:银行的实质是实现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和高流动 性的负债之间的转换,从而为整个社会创造流动性。但与此同时,银行集中了 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冲击,使得流动性风险成为银行体系的内生性问题,银行的 其他风险( 如信用、市场及操作风险等) 最终都可能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表现和 爆发出来。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我们看到开放经济下,汇率、国际资本流动 等因素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冲击是巨大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国 内经济和金融环境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程度必定会越来越深。尤其 在当前我国入世面临外资金融机构的强大竞争和我国资本项日逐步放开的情况 下,这种过程更有加速的可能。从长远看,培养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是国家对商业银行进行改革的最终目标。尽管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低资 本充足率以及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世人皆知,但国家的信用担保使得商业银 行并未发生实际的流动性风险,随着国家信用的退出,经济形势的变化,商业 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深入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 风险形成的原因,寻求适应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方法,就成为 当前我国金融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1 1 2 本文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 风险已经累计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中央银行已经把控制和防范银行业流动性风 险作为一项首要的工作来抓。但是,由于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 因缺乏深入的定量研究,使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因素以及各因素 的相对重要性缺乏量化的、精确的认识,因此,在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 风险时往往把握不住重点,抓不住其中的关键因素,找不到防范商业银行流动 性风险的主要监控指标,使监管机构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效能大 大降低。 本研究将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化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并对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各生成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定量判断,并对几个样 本行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预警。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流动 性风险的对策。因此,本研究对于我国建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控体系、防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范和化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有很重要的现实意 义。 1 2 本文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 2 1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在逻辑上是采取从理论到实证,从实证到结论的方法,逐 步深入地阐述、分析、验证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 议。在论证方法上,本文采取理论与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图表与 分析相结合、模型构建与应用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全面地、多角度地、多层次 地论述文章主题,从而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1 2 2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在深入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定量研究我国商业 银行的风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基本理论分析。主要介绍商业银行资产理论、 负债理论、资产负债理论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和特征,然后进行理 论述评。 第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一般生成机制以及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形成的特殊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有助于从理论的高度,从更深入的层次 和系统化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银行业的风险问题。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及其评价。主要针对我国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单一风险的定量评价、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它商业银业比较进行 评价分析。 第四,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 险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是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综 合评价模型,并对样本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第五,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主要包括国际银行业流动 性风险管理的新趋势及其借鉴,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框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架,消减外部环境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负面影响和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 险的防范与化解对策。 1 3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 3 1 研究创新 本文选择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研究流动性问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 第一、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特殊,同时将逻辑 演绎与实证检验、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了 系统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所谓从理论到实践,是指从流动性风险 管理的抽象理论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与实践。所谓从一般到特 殊,是指从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具体类型,从一般意义的 流动性风险管理到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情况的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 第二、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化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 问题,并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各生成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定量判断, 并对几个样本行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1 3 2 研究不足 当然,文章在创新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商业银行数据的缺失, 只能选取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四个静态指标,简单考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状况。这些指标不可能全面、真实反映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在对于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仅仅从商业银行存款角度对于我 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外生影响因素做出分析,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内生 性影响因素没有进行实证分析,比如信贷状态、资产转换市场对于商业银行流 动性的影响,这也是一个遗憾。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流动 性风险方面的定量研究。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综合评价和预警方法作了很 多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方法。本章分别从国内与国外进行文献回 顾与分析,最后进行评述 2 1 国外流动性风险理论研究述评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为满足存款者兑现,清偿到期债务或满足借款人正 当贷款需求时,银行以合理价格及时地将资产交现或从外部融资的能力。与流 动性的概念相对应,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因无法及时足额地兑现客户 提存、偿还到期借款等即期负债的支付和无法满足现存贷款协议及新增贷款需 求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的危害极大,它不仅会给银行在信誉和经济上造成损 失,严重时甚至会致银行于死地。而一旦这一问题在银行系统乃至生产、流通 性企业中扩散开来,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整个国民经济也将陷入流动性 危机之中。巴林银行破产案、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的流动性危机都与流动性风 险直接相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是随着银行风险管理实践的发展而 发展的,其演变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三个发展阶段。 2 1 1 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最早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它侧重于从资产的 角度考虑怎样满足银行的流动性。资产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 “资产转换能力理论”、“预期收入理论”等。 一战前,银行业深受商业贷款理论的影响。商业贷款理论是一种确定银行 资金运用方向的理论,它来源于亚当斯密17 7 6 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 及其原因的研究一书。商业贷款理论认为,银行的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 贷款,不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该理论的理论根据是:商业银行的资金 来源大多是吸收的存款,其中大部分是活期存款,只有发放短期自偿性贷款才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能保证银行资产的高度流动性,从而不出现挤兑风险。 一战后,随着政府借款的需要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理 论有了新的发展美国的莫尔顿在其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 行及资本形成”一文中提出了资产转换理论。该理论认为,保持银行资产流动 性的最好办法是购买那些需要现款时可以立即出售的资产。也就是说,银行能 够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否转让变现。只要银行掌握的证券 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只要银行的贷款有可以拍卖的抵 押品或可以转让给中央银行,那么银行资产就无必要一定局限于短期商业贷款。 这样做既可以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同时还可以实现流动性与营利性的双赢。当 时,凯恩斯主义盛行,政府发行的债券大大增加,这种“金边债券”在二级市 场很容易以合理价格转卖变现。同时,由于贷款的二级市场的发展,长期贷款 也能在到期前在市场上转让。这些都使资产转换理论在2 0 世纪3 0 4 0 年代得到 广泛推行。 1 9 4 9 年,美国学者普鲁克诺在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中提出了关 于资产投向选择的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把银行的流动性和借款人的未来收入 联系起来,认为银行资产能否到期偿还或转让变现,归根到底是以未来的收入 为基础的。只要预期的未来收入有保障,通过分期偿还的形式,长期贷款项目 和消费贷款都会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反之,如果未来收入没有保障, 即使短期贷款也有偿还不了的风险。 2 1 2 负债管理理论 2 0 世纪6 0 年代初出现了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与资产管理理论不同,主 要从负债的角度考虑怎样满足银行的流动性。该理论认为:银行在保持流动性 方面,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存储大量的流动性,如果 需要周转资金,可以通过负债解决,只要市场上能借到资金,就可以大胆放款 来获取高额盈利,甚至扩大贷款规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这样,银行 就可以抽离更多的资金用于增加收益。负债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银行券理论”、 “存款理论”、“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等。 银行券理论认为:作为银行的负债,不必以十足的金银资产作为后盾,银 6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行券就可以超出金银准备多发放,持券人一般不会同时来要求兑现。于是,以 票据贴现方式多发行银行券便成为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手段,同时银行券也构 成了银行的基本负债。而存款理论认为: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和经营 活动的基础,它是存款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一种选择,无论出自保值还是盈利 的动机,存款的意向总是决定存款能否形成的主动因素,银行只能顺应这种意 向,是被动的。同时,存款对于存款者和银行来讲,前者最为关心的是存款能 否如期兑现,或者兑现时存款是否贬值;后者最为关心的是存款者是否会同时 来挤提,以致引起毁誉或破产事件。所以,存款的稳定性是银行经营的客观要 求,银行的资金运用,尤其用于长期性贷款和投资,必须限制在存款稳定性沉 淀额度之内,否则便会造成流动性危机。 2 0 世纪7 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滞胀,这时“购买理论”的兴起, 该理论认为:银行对于负债并非消极被动、无能为力,完全可以变被动的存款 观念为主动的借款观念,变消极的付息负债为积极的购买负债。该理论强调: 银行购买资金的基本目的是增强流动性,银行在负债方面的购买行为比在资产 方面的购买行为要主动的多;除了一般公众可以既作为存款者又作为金融债券 持有者之外,同业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乃至财政机 构等,都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购买对象;购买负债是适应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需 要的积极行动,面对着日益庞大的贷款需求,银行通过主动购买行为,摆脱了 存款数额的约束。 销售理论是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负债理论。其主要内涵是: 客户至上,金融产品多样化和全方位服务。该理论不再单纯着眼于资金,而是 以服务为立足点,通过创造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最 终达到吸收资金的目的。 2 1 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2 0 世纪7 0 年代末,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靠负债维持大量的贷款和投资 来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其风险越来越高,因此,单一的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已 经不再使用。1 9 7 7 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提出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该理 论强调对资产业务风险、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资产结构、负债结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的共同调整,在保证商业银行一定盈利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商业银行风 险的最小化,以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包括对称性、替代性和分散性三个原理。 其理论含义是: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规模、类别和期限的基础上,保证其在结 构上平衡;同时对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进行统筹考虑,合理选择,使其相 互补充和替代。除此之外,应根据不同的资金流向恰当地构造资产和负债的内 部比例,保证在业务多元化的同时,避免因业务拓展不力而导致的银行流动性 风险。 综上可知,资产管理理论过于偏重安全性,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以牺牲盈利 为代价;而负债管理理论虽然能够较好地兼顾流动性和盈利性,但更多地依赖 于外部条件,使银行的风险增大。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克服了以上两种理论 的缺点,强调有效的银行流动性管理应该是资产和负债并重,根据经济环境的 变化,动态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极其复杂,要考虑所有的 存款流入流出可能性以及利率变动对其的影响,考虑银行对外筹措资金的方式、 途径和成本,考虑资产组合的最佳匹配,以及实现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该 理论还处于进一步发展中。 2 2 国内相关研究及其评述 由于国家隐形担保的存在,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问题长期以来被掩盖 和缓和了,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国内的学者到目前为止关注的 较少。总的说来,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和金融体制的具体 情况,重点分析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一些管理风险的方法, 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2 2 1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影响因素及特点的研究 姚长辉( 1 9 9 7 ) 认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 运用的不确定与不规则,另外还源于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而影响流动性风 险的因素有:资产负债结构、中央银行政策、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利率变动等。 童频、丁之锁( 2 0 0 0 ) 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现状、特征与制约因素,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指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同于国外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不是一 种流动性管理策略。王维安、王旭祥( 2 0 0 3 ) 认为,原因还包括我国商业银行自 身发展效率低下温坷( 2 0 0 3 ) 比较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际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 理方面的区别。郑振东、王岗( 2 0 0 4 ) 分析了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长时间没有激 化的四个前提条件:国家信誉的担保、存款增长速度大于贷款增长速度、行政 性的金融垄断、居民的金融选择权的相对稀缺。郭少杰、杨洁( 2 0 0 6 ) 认为, 不良资产膨胀、经营管理不善、资产种类单一及筹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已在不同 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王萃( 2 0 0 7 ) 认为,商业银行所面 临的流动性风险的大小是由宏观层面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状况与微观层面商业银 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所处状态的比较共同决定的。 2 2 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对策研究 王文华( 2 0 0 0 ) 提出从客户提款,新增贷款需求和周转资金需要量三个方面 对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进行预测。葛奇、霍团结、黄小军( 2 0 0 1 ) 较为深入地分析 了美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论、策略和主要方法。许枫( 2 0 0 2 ) 认为中 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采取资产为主,负债为辅的平衡流动性管理策略。 李启成( 2 0 0 2 )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衡量进行了研究,指出流动性风险管理 的首要环节是做好流动性需求及缺口的预测。刘宗华( 2 0 0 3 ) 1 ) 1 0 认为我国商业银 行应通过制定流动性计划、科学运用资产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流动性负债多 样化等来加强流动性管理。张维、蒋东明等( 2 0 0 4 ) 通过对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进 行实地调研,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研究设计 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决策程序的模式。其他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 论文还有杨瑾、王烁( 2 0 0 5 ) ,胡江芳( 2 0 0 6 ) ,刘广伟( 2 0 0 7 ) 等。 此外,目前国内的相关文献还有:许建华( 2 0 0 0 )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进 行了国际比较。陈建梁( 2 0 0 2 ) 研究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计量- 9 管理,并分 析了我国某部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 9 管理现状。楼铭铭( 2 0 0 4 ) 提出了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三个层次,重点研究了制度层次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并 利用流动性指标比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杨凯生( 2 0 0 6 ) 指出可 以利用金融创新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相对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牟怡楠( 2 0 0 7 ) 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指出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 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2 3 述评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综合评价和预警方法作了很多 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方法。在银行业单一风险的评价方面,国内 外学者对银行业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 都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定量评价方法,比如信用风险评价的专家方法、评级方法 和信用评分法,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流动性缺口分析法、净流动性资产分析法 和融资缺口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多数是统计理论在银行业流动性风险领域研究 中的运用。此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就银行业的风险提出了特有的定量评 价方法,即对不同类型的贷款给予不同的风险权重,据此计算一个银行机构的 风险大小。以上定量评价方法都有几个共同的缺点:一是缺乏系统性,没有对 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因素作系统的分析,不能从总体上、全面的把握银行 业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二是部分西方学者提出的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定量 分析方法的数学过程过于复杂化、抽象化,实际运用的效果差;三是巴塞尔银 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风险权重分析法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并国家和地区,同一 类别贷款的风险权数有可能不一样,这就使得其运用的普遍性存在问题。 西方国家也提出了一些系统化的银行业流动性风险评价方法,比如美国的 监管当局运用了c a m e l 银行评级体系,意大利银行运用了p a t r o l 年度银行 评级体系,法国银行委员会采纳了o r a p 银行评级体系。但是,该体系的评估 结果只能维持相对较短的时间,其次,银行评级并不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它 们提供的是银行机构现有问题的事后说明。 西方国家为了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进行科学的预警,提出了统计模型。该 模型以数据分析为主,通过运用先进的定量分析技术,以反映银行经营状况的 各种指标为基础来预测风险。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识别银行未来倒闭的可能 性。统计预警模型建立在严密的定量分析基础上,因此,诸如管理水平、内部 控制和其他方面等定性因素在模型中得有到很好的表达。此外,统计模型容易 l o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犯两种错误:一是误将虚弱银行认定为健康银行,二是将健康银行误认定为虚 弱银行或可能破产银行时,使其应用受到影响。 中国银行监管当局于1 9 9 9 年出台了新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 综合平均法来评价金融机构风险值的大小。该方法的局限性:一是指标不够完 善,仅1 5 个指标来反映金融风险的生成因素;二是指标方面的联系缺乏系统性; 三是各指标的相互重要性也是人为给定,没有通过专家判断、或统计分析的办 法来确定一个指标的权重,这就使得这些指标的权重与客观实际有较大的偏差, 从而使测量值不够精确。因此,2 0 0 4 年又先后出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 价体系( 暂行) 、外资银行风险评价手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 预警指标体系( 试行) 等若干个风险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 加强风险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同 质化的特点和风险的共性因素不断增多,整合和统一监管评级体系的外部条件 逐渐成熟。同时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及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投入使用,即 通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 况和市场风险状况等六个单项要素进行评级,在此基础上加权汇总得出综合评 级,并结合其他具体因素的性质及其对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对综合评 级结果做出精细调整。科学评分和分类,使评级结果能准确反映各个机构风险 状况及其管理水平,更好地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和改进识别、度量、定价和转移 风险工作,提高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水平。 2 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前面论述的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研究的现 状和未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 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理论研究,全面深入的论述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含义、特 征及其一般生成机制,论述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生成的特殊机制,并在对国 内外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定量评价进行介绍和评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层次 分析法来建立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综合评价和预警模型,得出同一层次不 同风险类别的权重,这样就可以清楚地找出影响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最重要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指标和相对不重要的指标,为监管当局确定监控的重点提供依据。利用层次分 析法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样本行的历史统计资料,可以对样本行的风险 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本行风险的演进过程,并找到样本行风险变化的主要原 因。这样,监管当局防范和控制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措施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效率。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建立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预警模型, 预测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未来走势,使我们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既有一个全面 系统的了解,又对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又有一个深度的认识这样提出的对策就 更具可操作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生成机制 3 商业银行- 的流动性风险生成机制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一种风险,是银行所有风险的最终表现 形式,任何银行在任何时刻都面临流动性风险。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表现各异, 生成机制也多种多样:有的内生于银行制度本身,有的来自于银行其他风险的 转化,也有的来自于其他银行的风险传染。本章将从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性根源、 银行其他风险的转化、外部的风险传染及国家担保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四 个方面对流动性风险的生成机制进行理论阐释。 3 1 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机制 银行为存款人提供活期存款合约,同时向借款人提供非流动性的贷款,这 实质上是一种流动性转换与创造,即把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高流动性的负 债,从而为整个社会创造流动性。垌时,也为面对流动性冲击的存款人提供了 一种流动性保险。但与此同时,银行在提供这种服务的过程中集中了整个社会 的流动性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自身的流动性问题,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银行 遭到挤兑而破产。也就是说,银行流动性风险是由资产与负债流动性的不匹配 所决定的,流动性风险的根源在于银行制度本身,这就是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性 根源。 商业银行之所以存在流动性风险,归根到底是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不 相匹配,当流动性需求远远超过流动性供给时,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客户提取存款、申请贷款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存款人恐慌性地提兑存 款,从而使流动性风险诱发挤兑风波、流动性危机,最终将使得银行破产。流动性 风险是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日常的现金支出表现为 流动性需求,现金收入表现为流动性供给,这意味着日积月累的现金收支情况决 定着商业银行在某个时点的流动性净头寸与流动性风险程度。商业银行在t 时 点的流动性净头寸l t 则可表示为:l t = 流动性供给流动性需求= ( 存款流动+ 客户 贷款偿还+ 资产出售+ 出售并存款服务的收入+ 货币市场借款+ 其它货币收 入) ( 存款提取+ 可接受的贷款申请+ 偿还同业借款+ 支付股东红利十其它货币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生成机制 支出) 在任意时点t 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净头寸l t 为零的可能性不大,商业银行 必须不停顿地处理流动性剩余( l t o 的部分) 或流动性不足( l t q ,即a 对于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