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将军花园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将军花园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将军花园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将军花园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将军花园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分类号:密 级:毕业设计(论文) 将军花园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THE GENERAL GARDEN RESIDENTI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全套图纸加扣3012250582 学生姓名学院名称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给水排水工程指导教师2013年 5 月31 日 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摘要本设计为北京市将军花园住宅给水排水工程,该建筑的给水排水工程为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主要完成以下设计工作内容: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主要是室内外冷水系统;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包括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包括生活污水系统和废水系统。给水系统采用分区供水,低区地下一层到四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高区五到十一层,采用水泵变频供水。排水系统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立管设伸顶通气管,污废水通过地下室排污管排出室外。消防系统分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其中消火栓系统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给水干管、立管采用衬塑钢管,卡箍连接;表后及户内冷、热水支管采用 PP-R管,热熔连接,暗装。消火栓泵出水管至减压阀前主干管采用无缝钢管,卡箍连接;其余消火栓管均采用给水热镀锌钢管。排水立管拐弯部分以上一层起至顶层采用UPVC双壁消音管材,承插粘接口;排水立管拐弯部分以上一层起至底层及排出管采用柔性铸铁排水管;各层排水支管采用普通的UPVC排水管。设计过程进行了各系统方案的确定、平面布置和计算,以及各种设备的选型,并做工程概算和Excel宏编制程序。最后用CAD绘制了各个系统的平面施工图和系统轴侧图。关键词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热水系统IIAbstractThis design is a general of Beijing gardens residenti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for the graduation design topic, mainly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design work content: building water supply system design, mainly indoor and cold water systems; Building fire water supply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fire hydrant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Building drainage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sewage and waste water system.Water supply system using water rationing, low area into four layers, the underground layer directly by the municipal pipe network water supply; High area five to eleven layer, use water pump frequency conversion water supply. Drainage system USES the sewage, waste water confluence system, the underlying emissions alone, set and roof ventilation tube drainage riser, polluted waste water in the basement top outdoor, side by side to check well the septic tank. Fire protection system fire hydrant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fire hydrant system adopts the pump tank joint water supply. Water supply system USES the pp-r water supply pipe; Hot water pipe using PP - R tube; Fire hydrant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automatic sprinkler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adopts the seamless galvanized steel pipes; Drainage riser using PPI spiral pipes, drainage branch pipe of each layer USES the ordinary UPVC drainage pipe.Carried out the scheme of the system design process, layout and calculation,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make the project budget and Excel macro programming. With CAD drawing for each system finally plane construction drawing and system shaft side of the figure.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system Drainage system Fire protection system Hot water systemIII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 录1绪论11.1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发展历史11.2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水工业中的地位11.3国内外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研究的状况和主要内容11.3.1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法21.3.2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31.4总结42设计任务书52.1工程概况52.2 设计依据52.3 设计基础资料52.4设计内容62.5 设计要求62.6 设计成果63 设计说明书73.1给水系统设计73.1.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概念73.1.2给水系统的分类73.1.3室内给水系统给水方式73.1.4系统组成93.1.5管道的布置、敷设、保护与管材、接口的选型93.1.6 给水系统计算公式的采用113.1.7 增压和贮水设备143.1.8 贮水设备153.2排水系统设计153.2.1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分类153.2.2排水系统的选择153.2.3系统的组成153.2.4卫生器具,管材与附件163.2.5 排水管内气水流动规律及解决措施173.2.6 排水系统管道的布置183.2.7 通气系统的布置193.2.8 污废水提升和局部处理213.3 消火栓系统设计243.3.1系统的选择243.3.2系统组成253.3.3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253.3.4消防给水系统的布置263.3.5管道敷设、保护及管材的选型263.3.6消火栓系统计算公式的采用263.4 室内自动喷淋系统设计273.4.1自动喷淋系统的选择273.4.2系统的组成283.4.3 管道的布置283.5热水系统设计283.5.1 系统的选择283.5.2 系统的组成294 设计计算书304.1给水系统的计算304.1.1用水量计算304.1.2水池、水表的计算314.1.3 给水系统水力计算324.2 消火栓系统的计算384.2.1消火栓管网计算384.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计算404.3.1相关参数确定404.3.2 喷头的选用与布置404.3.3 自动喷淋系统水力计算404.3.4 选择喷淋泵424.3.5 局部增压设施424.3.6水泵接合器424.4 排水系统的计算434.4.1排水秒流量计算434.4.2 排水横支管的计算434.4.3 排水立管的计算464.4.4 集水坑排污管的确定以及设备选型474.5建筑热水系统的计算474.5.1热水量和耗热量计算474.5.2热媒耗量计算484.5.3 常用设备的选择494.5.4配水管网的水力计算过程494.5.5 热水支管水力计算494.5.6 热水管网水力计算514.5.7热水回水管水力计算524.5.8 循环水泵的选择计算52结论53致谢54参考文献55III1绪论1.1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发展历史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自1949年至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2)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进而形成和确立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 3)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自1986年至今。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1.2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水工业中的地位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水工业中有着其自身特有的地位,它是水工业总循环线路的环节。建筑给排水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工业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每人每天大约需要2L水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存;加上饮用和清洁卫生方面的需要,至少需要50-200L水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当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用量更大,每人每天约需400-500L水,最高的超过800L。所以,没有足够的生活用水,人们不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更谈不上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筑给水工程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建筑内部的生活、生产、消防用水问题,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建筑排水工程的任务,主要是把建筑内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废水)及时地排到室外排水系统中去,同时解决屋面雨水的排除问题。建筑室内热水工程的任务,主要是将冷水在加热设备内集中加热,用管道输送到室内各用水点,以满足生产和生活使用热水的需要。总之,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中心任务是为建筑提供方便、卫生、舒适和安全生产、生活环境。1.3国内外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研究的状况和主要内容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一般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相比,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但因高层建筑层数多、建筑高度大、建筑功能广、建筑结构复杂,以及所受外界条件的限制等,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无论是在技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超过了低层建筑物的给水排水工程的范畴,并且有以下一些特点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备的使用人数多,瞬时的给水量和排水流量靠的水源,以及经济合理的给水排水系统形式,并妥善处理排水管道的通气问题,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排水通畅和维护管理方便。下面就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主要特点介绍如下:1)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给水系统及热水系统中的静水压力很大,为保证管道及配件免受破坏,必须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加设减压设备以及中间和屋顶水箱,使系统运行完好。2)高层建筑的功能复杂,失火可能性大,失火后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及扑救困难。为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各类消防的要求,而且消防给水的设计应“立足自救”,方可保证及时扑灭火灾,防止重大事故发生。3)高层建筑对防噪声、防震等要求较高,但室内管道及设备种类繁多、管线长、噪声源和震源多,必须考虑管道的防震、防沉降、防噪声、防水锤、防管道伸缩变位、防压力过高等措施。以保证管道不漏水,不损坏建筑结构及装饰,不影响周围环境,使系统安全运行。1.3.1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法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法也有了不少的改进和更新。1.3.1.1高层建筑生活给水首先,对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的研究,一直不断地在进行。经验法,概率法,平方根法等计算方法不断地被修正和改进。用科学的概率法取代现在仍在使用的平方根法,研究人员在此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其次,变频恒压调速供水技术日益成熟,加上减压阀的使用,改善了原来高层建筑“水箱一水泵联合供水”和“水箱减压”方法中出现的“水质二次污染”和“水箱占用大量建筑面积”的状况,同时也达到了节能效果。再次,在贮水方面,合建水箱的设计方式己越来越少的被采用,取而代之的是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建的设计方式,其中,生活水池也大多倾向于采用不锈钢板等组合式水箱。1.3.1.2高层建筑消防给水首先,因为高层建筑的消防特点是“立足于自救”,因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更加受到重视,新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己于2001年7月颁布执行。新的规范对设置场所危险等级、设计基本参数、管道水力计算等方面都作出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都是注入了广大设计人员近年来工作研究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以及借签了国外工程设计经验的结果。其次,消火栓给水系统也在变频分级供水方面进行的有益的尝试和应用。另外,为保障高层建筑火灾初期消防水压及水量而设计的稳高压系统,先从上海地区得到应用,然后逐步在各地推广开来,其计算及设计手段逐渐成熟,乃至有人建议将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单独列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区别原有的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和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1.3.1.3 高层建筑排水排水的输送已不限于重力流和压力流,虹吸流出现在压力(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排水塑料管的噪声防治问题上,或采用改变水流状态的方法、或采用改变管道结构型式、或兼用两种方式,都有一定效果。1.3.2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也迅猛发展,各项工程设计内容丰富。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给水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设计、消防工程设计、热水工程设计。1.3.2.1 给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高层建筑给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用水量计算,给水方式的确定,管道设备的布置,管道的水力计算及室内所需水压的计算,水池、水箱的容积确定和构造尺寸确定,水泵的流量、扬程及型号的确定,管道设备的材料及型号的选用,施工图的绘制和施工要求。1.3.2.2 排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高层建筑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排水体制的确定,排水方案的确定,排水管道系统的布置,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及排水通气系统的计算,卫生设备的选型及布置,局部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选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确定,排水管材的定型,排水系统施工图的绘制和施工要求。 1.3.2.3 室内消防设计的主要内容高层建筑室内消防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现已不让采用),蒸汽灭火系统,烟雾灭火系统等。以水作为灭火剂的主要有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又分:闭式系统(有湿式、干式、预作用、重复启闭预作用四种系统),雨淋系统,水幕系统,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系统。其中闭式系统中的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为常用。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包括消防用水量的确定:消防给水方式确定:消防栓的位置、消防栓的个数和型号确定;消防水池、水箱的容积确定;消防管道的水力计算及消防水压的计算;消防水泵的流量、扬程、型号和稳压系统的确定;消防控制系统的确定: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施工图绘制及施工要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包括:方案确定;供水方式确定:喷头布置;喷头型号的确定;管网水力计算;报警阀、水流指示器的选型;自喷水泵的流量、扬程、型号和稳压系统的确定;自动控制系统的确定;自喷系统的施工图绘制及施工要求。1.3.2.4 热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高层建筑热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热水供应方式的确定,热水供应管道系统的布置,热水系统的管材的选择,热水管道的水力计算,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要进行设计冷水加热设备(如锅炉)以及阀门和附件的选用,和最后的施工图纸的绘制。1.4总结住宅给排水系统看似简单,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经济性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给排水设计方案,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要求。2设计任务书2.1工程概况该建筑位于北京市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是集餐饮、住宿、娱乐及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1500m2,建筑总高度为49.2m,地上11层,地下1层,此楼设有生活给水、消防、排水、雨水系统。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的分类标准,本工程应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2.2 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专业提供的设计图纸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资料。2)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及规程:(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T50045-95(2005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3 设计基础资料该住宅位于北京市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是集餐饮、住宿、娱乐及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1500m2,建筑总高度为49.2m,地上11层,地下1层。地下1层为洗衣及设备用房,13层为餐饮、娱乐、会议及商务用房,411层为客房。公共用房每层设公共卫生间,内设蹲式大便器、洗手盆、污水盆等。客房卫生间内设浴盆、洗脸盆及坐式大便器,要求有完善的给排水设施及全天候的热水供应。共设2台冷水机组,冷却水量分别为360m3/h,12h运行,补充水按循环水量的1%计算。未预见水量:按日用水量的15%计算。该建筑以城市给水管网为水源,两路供水:一路距东墙15m,接管点埋深1.5m,管径为400mm;另一路市政给水管道距主体建筑西面20m,接管点埋深为1.4m,管径为600mm;分别引入2条给水管供应本建筑。管材为铸铁管,常年所提供的资用水头为0.26Mpa。城市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室内粪便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室外排水管道位于主体建筑北面,埋深3.0m,管径500mm,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该大楼以区域集中锅炉房提供的蒸汽为热源,蒸汽压力为0.6Mpa。建筑附近有足够压力的蒸汽热源。2.4设计内容完成建筑给水、排水、热水、消防系统设计的初步设计。要求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书、说明书。应包括: 给水、排水、热水、消防管网的布置方式选择及对比论证,详细设计计算。具体包括以下设计内容:1)布置各卫生间卫生器具;2)初步确定给水、排水、热水、消防管网的布置方式;3)布置各层给水、排水、热水、消防管道;4)绘制给水、排水、热水、消防管网的计算简图,并列表进行计算;5)根据计算结果,最终确定给水、排水、热水、消防管网的布置方式;6)计算选择各种设备;确定设备间的位置;确定技术层的平面布置方式; 7)计算室外给排水管道。2.5 设计要求1)通过毕业设计,熟悉并掌握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学会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 具备设计一般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初步能力。2)每位同学按毕业设计任务书,结合各自的题目要求,独立完成设计说明(计算)书(字数1万到2.5字)及设计图纸一套(不少于10张图纸,按1号图计)。3)毕业设计说明(计算)书撰写必须符合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4)设计说明(计算)书应包括与设计有关的分析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计算准确,言简意赅,准确、完整地表达设计意图及过程,书写规范工整、图文并茂,装订整齐。5)设计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内容完整,布局合理,正确清晰,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2.6 设计成果说明(计算)书一本;设计图纸一套。图纸绘制包括以下内容:1)给水排水平面图; 2)给水、排水、热水、消防系统图;3)卫生间大样图。3 设计说明书3.1给水系统设计3.1.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概念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将城镇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给水管网的水引入室内,经配水管网送至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设备,并满足用水点对水量、水压和水质要求的冷水供应系统。3.1.2给水系统的分类根据用户对水质、水压、水量、水温的要求,并结合外部给水系统情况进行划分,有3种基本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1)生活给水系统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饮用、烹饪、盥洗、沐浴、洗涤衣物、冲厕、清洗地面和其他生活用途的用水。近年随着人们对饮水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在某些城市、地区或高档住宅小区、综合楼等实施分质供水,管道直饮水给水系统已进入住宅。2)生产给水系统供生产过程中产品工艺用水,清洗用水、冷饮用水、生产空调用水、稀释用水、除尘用水、锅炉用水、等用途用水。由于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的不同,这类用水的水质要求有较大差异,有的低于生活用水标准,有的远远高于生活饮用水标准。3)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灭火设施用水,主要包括消火栓、消防卷盘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等设施用水。消防水用于灭火和控火,及扑灭火灾和控制火势蔓延。消防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但必须按照建筑防火规范要求保证供给足够的水量和水压4)组合给水系统上述3种基本给水系统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合并共用。如:生活生产给水系统、生活消防给水系统、生产消防给水系统、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3.1.3室内给水系统给水方式1)由给排水设计手册可知:内部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在外部管网水压不能满足整个建筑或建筑小区的用水要求时,则建筑物的下层或地势较低的建筑,应尽量利用外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上层或地势较高的建筑设置加压和流量调节装置供水。2)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知:建筑高度高于或等于24m的公共建筑或高于或等于10层的住宅称为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生活给水系统由于其层数多、竖向高度大,为避免建筑低层配水点静水压力过大,需要进行竖向分区。合理的确定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关系到给水系统的运行、使用、维护、管理、投资节能等情况的效果,是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首要环节。3)给水系统划分的原则: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设备材料性能,维护管理条件,建筑层数和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等,合理而定。一般最低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处的静水压力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旅馆饭店公寓住宅医院和功能类似相似的其它建筑:300350Kpa;其它的建筑:350450Kpa。本建筑层数为11层,建筑标高42.4m,市政给水最小压力为2.6公斤,所以初步根据经验公式,1.15*层高加一公斤压力来估算,故负一层至四层的生活给水由市政给水管道直接供水,为市政直供区;五到十一层为加压区。4)生活区的给水可以用三种方式:由增压水泵直接加压供给的下行上给式;由高水箱供给的上行下给式;有上述两种方式结合的复合给水方式。方案一是:低区负1-4层利用市政管网水压供水,高区5-11层利用高位水箱供水。方案二是:低区负1-4层利用市政管网水压供水,高区5-11层利用高位水箱供水。在中间设置减压阀进行减压。方案一的优点是供水可以随时间变化,水泵的流量由变频控制,自动改变水泵的转速,使水泵经常处于高效状态,能量损耗小。缺点是需要一套较贵的变速水泵及其自动控制设备,且维修较复杂。方案二的优点是减压阀不占楼层的房间的面积,使建筑物的面积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其缺点是减压阀宜损坏,有较大的能量损耗。5) 经方案比较,该建筑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减压阀,本设计应该采用第二方案。室内给水系统宜采用分区给水方式分为高,低二区。低区即为低区是负1-4层直接由市政供水;高区是5-11用城市管网地下贮水池水泵屋顶水箱各用水点。6)高位水箱给水方式供水原理图(如图3-1);变频给水方式供水原理图 (如图3-2):高位水箱的不足是增加了建筑物的负荷,平时应加强管理,防止生活用水受到第二次污染;同时变频设备需要频繁的启动,对泵的控制和泵本身的性能要求较高。但是考虑到用水水压的稳定该供水方案是可行的。 图3-1高位水箱供水原理图 图3-2变频供水原理图7)本建筑物的给水系统(如图3-3)是: 图3-3给水原理图区为-1至4层,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即城市管网直接供低区各卫生洁具;区为5至11层,采用上行下给供水方式, 用高位水箱供水,中间设置减压阀,即城市管网地下贮水池水箱泵屋顶水箱区各卫生洁具。3.1.4系统组成区、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和附件组成,区由引入管、水表节点、贮水池、水箱泵、屋顶水箱、给水管网及附件组成。3.1.5管道的布置、敷设、保护与管材、接口的选型3.1.5.1管道布置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基本要求是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力求经济合理;保护管道不受损伤;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便于安全和维修,不影响美观。进行管道布置时,不但要处理和协调好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还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基本要求(1) 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管道应尽可能与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简短,以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但不能有碍于生活、工作和通行。(2)保护管道不受损坏,给书埋地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穿越沉降缝时采用金属波纹管,穿越结构梁时预埋大两号钢套管,穿越地下室外墙时预埋大两号刚性防水套管等。(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管道不能从配电间通过,不得穿越变,配电间,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有屏蔽要求的X光、CT室、书库、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一般不宜穿越卧室。(4)便于安装维修,布置管道时其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要求,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的最小净距见下表3-1: 表3-1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之间的最小净距 给水管道名称室内墙面(mm)地沟壁和其它管道(mm)梁、柱设备(mm)排水管备注水平净距(mm)垂直净距(mm)引入管1000150在排水管上方横干管10010050且此处无接头500150在排水管上方立管管径(mm)32253250357510050125150602)布置形式给水管道的布置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支状和环状两种形式,前者单向供水,供水安全可靠性差,但节省管材,造价低;后者管道相互连通,双向供水,安全可靠但管线长、造价高。考虑安全性问题,确保房内能安全供水,本工程给水部分采用环状管网。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又可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和中分式三种形式。本工程给水方式采用下行上给式。3.1.5.2管道敷设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暗装两种形式。本工程给水管道支管全部暗装,室内安装于找平层内或者墙体内,详见施工图。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层高小于5m,每层设一个。 PP-R管的安装:见 11S405-2. 屋面上的水平管段,在阀门、三通、弯管及直线管段适当间距的下部应设支墩,可用钢支架或用C10#混凝土捣制。钢管、给水塑料管、复合管以及铜管的支吊架最大间距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中表3.3.8、3.3.9、3.3.10施工,支吊架制作安装按国标03S402施工。部分要求见下表3-2 表3-2 给水管预留孔洞、墙槽尺寸 管道名称管径(mm)明管留孔尺寸(mm)长X宽暗管墙槽尺寸(mm)宽X深立管25100*100130*1303250150*150150200200*2002根立管32150*100200*130横支管25100*10060*603240150*130150*100引入管100300*2003.1.5.3管道的保护所有埋地金属管应进行防腐,管道除锈后,先刷红丹防锈漆二道,再刷环氧沥青漆(或氯磺化聚乙烯漆)二道,总厚度应达到3mm。明装金属管道除锈后,先刷红丹防锈漆两道,再刷醇酸磁漆二道。 管道支吊架除锈后,先刷红丹防锈漆二道,再刷醇酸磁漆二道。屋顶明露管道、设备保温均采用橡塑制品,保温层厚度30mm。管道的保护层采用玻璃布缠绕,外刷二道调和漆,设备的保护层采用玻璃钢,按国标03S401施工。3.1.5.4管材、接口的选型给水干管、立管采用衬塑钢管,卡箍连接;表后及户内冷、热水支管采用 PP-R管,热熔连接,暗装。3.1.6 给水系统计算公式的采用3.1.6.1 给水系统所需水压因为要满足建筑内给水系统各配水点单位时间内使用时所需的水量,给水系统的水压(自室外引入管七点管中心标高算起)应保证最不利配水点具有足够的流出水头,所有必需要计算来确定所需水压,应采用公式 式(3.1)式中 建筑内给水系统所需的水压,kpa; 引入管起点至配水最不利点位置高度所要求的静水压力,kpa; 引入管起点至配水最不利点的给水管路即计算管路的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kpa; 水流通过水表时的水头损失,kpa; 配水最不利点所需的流出水头,kpa。3.1.6.2 给水系统所需水量建筑给水用水量时选择给水系统中水量调节、贮存设备的基本依据。 式(3.2) 式中 Qd最高日用水量,; m用水人数,cap; qd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 /(cap)*d 。 根据最高日用水量,进而可以算出最大小时用水量: 式(3.3)式中 Qh最大小时用水量,; T建筑物内每天用水时间,h; Qp最高日平均小时用水量, Kh小时变化系数,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最大小时用水量一般用于确定水泵流量和高位水箱容。 由于本工程为综合楼,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表3.1.10,故客房定额取300L每床位每日,小时变化系数取2.0, 使用时间为24小时。3.1.6.3 设计秒流量的确定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不仅是确定各管段管径,也是计算管道水头损失,进而确定给水系统所需压力的主要依据。建筑内的生活用水量在一昼夜、1h里都是不均匀的,为保证用水,生活给水管段的设计流量应为建筑内,卫生器具按最不利情况组合出流时的最大瞬时流量,又称室内给水管网的设计秒流量。为了计算方便,采用卫生器具当量这一概念,即以污水盆上支管公称直径为15mm的水嘴的额定流量0.2L/s作为一个当量,其他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均以它为标准折算成当量值的倍数,即“当量数”。采用当量法计算计算原理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采用公共建筑采用当量法 基本计算公式 式(3.4) 式中 qg 计算管段的给水设计秒流量(L/s) Ng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宾馆取2.53.1.6.4 给水管网管径的确定在求得各管段的设计秒流量后,根据流量公式,即可求定管径: 式(3.5) 式中 qg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m3/s; dj就算管段的管内径,m; v管道中的水流速,m/s。当计算管段的流量确定后,流速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管道系统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流速过大易产生水锤,引起噪声,损坏管道或附件,并将增加管道的水头损失,使建筑内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增大。而流速过小,又将造成管材的浪费。考虑以上因素,建筑物内的给水管道流速一般可按下表3-3选取。但最大不超过2m/s。 表3-3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度 公称直径(mm)152025405070大于或等于80水流速度(m/s)小于或等于1.0小于或等于1.2小于或等于1.5小于或等于1.83.1.6.5 给水管网水表水头损失给水管网水头损失的计算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两部分内容。 1)给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采用的公式如下: hi=i*L 式(3.6) 式中 hi沿程水头损失,kpa; L管道计算长度,m; i 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a/m,按下式计算i计算公式如下: 式(3.7) 式中 i 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 kpa/m dj管道计算内径,m; qg给水设计流量,m3/s ch海曾威廉系数,塑料管、内衬(涂)塑管ch=140; 铜管、不锈钢管ch=130; 衬水泥、树脂的铸铁管ch=130; 普通钢管、铸铁管ch=100。设计时,也可直接使用由上列公式编制的水力计算表。2)给水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采用的公式如下: 式(3.8) 式中 hj 管段局部水头损失之和,kpa; 管段局部阻力系数; v 沿水流方向局部管件下游的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m/s2。本工程的局部水头损失按照沿程水头损失的百分数估算法来取值,本工程局部水头损失取沿程水头损失的30%. 3)水表和特殊附件的局部水头损失 (1)水表水头损失的计算水表水头损失的计算是在选定水表的型号后进行的。水表的选择包括确定水表类型及口径。水表类型应根据各类水表的特性和安装水表管段通过水流的水质、水量、水压、水温等情况选定,当用水较均匀时水表口径应以安装水表管段的设计秒流量不大于水表的常用流量来确定,因为常用流量是水表允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通过的流量。当用水不均匀,且连续高峰负荷每昼夜不超过23h时,螺翼式水表可按设计秒流量不大于水表的过载流量确定水表口径,因为过载流量是水表允许在短时间内通过的流量。水表的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 式(3.9) 式中 hd水表的水头损失,kpa; qg计算管段的给水设计流量,m3/h; Kb水表的特性系数,一般由生产厂提供,也可按下式计算: 旋翼式水表; 螺翼式水表,Qmax为水表的过载流量,m3/h。表3-4水表水头损失允许值(kpa) 表型正常用水时消防时旋翼式24.549.0螺翼式12.829.4 (2)特殊附件的局部阻力 a管道过滤器水头损失一般宜取0.01MPa。 b管道倒流防止器水头损失一般宜取0.0250.04MPa。 c比例式减压阀阀后动水压宜按阀后静水压的80%90%选用。3.1.7 增压和贮水设备3.1.7.1 增压设备水泵:水泵是给水系统中的主要升压设备。水泵的流量、扬程应根据给水系统所需的流量、压力确定。由流量、扬程查水泵性能表(或曲线)即可确定其型号。不论是恒速泵还是调速泵其流量均应以系统的高峰用水量即设计秒流量确定。有水箱调节时,水泵流量可按最大时流量确定。若水箱容积较大,并且用水量均匀,则水泵流量可按平均时流量确定。本工程于地下一层设有设备用房,生活给水,消防泵的选型及设计详见计算书。本工程地消防电梯底、自行车坡道以及地下室内设有集水坑,拟用小型潜水排污泵中的自动搅匀系列泵排水,安装及选型参考图集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08S305)。水泵扬程的计算采取下公式: HbH1+H2+H3 式(3.10) 式中 Hb水泵扬程,kpa; H1贮水池最低水位至最不利配水点位置高度所要求的静水压,kpa; H2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至最不利配水点计算管路的总水头损 失,kpa H3最不利配水点的流出水头,kpa。3.1.8 贮水设备本工程中设有消防水池,消防高位水箱及生活贮水箱。3.2排水系统设计3.2.1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分类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包括粪便污水、生活废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含酸、碱性污水)、生产废水(冷却废水)、工业废水(生产污水与生产废水合流排除)、屋面雨水(雨水、雪水)等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用来排除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盥洗、洗涤的生活废水和粪便污水。生活废水一般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道,而粪便污水通常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工废水排水系统:用来排除工艺生活过程中的污(废水)。由于工业生产门类繁多,污废水性质极其复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