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关键词:养老保险体系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 缴费率组合 a加t 份d a b s t r a c t p ensi o n i s sue i s n otouly re l at e d tothe i n t e r e sts o f n a tt 甘 alin divi d uals b utal soto th e so c i aieco nom y . b eca 理 记th e o l dc ann o l o n g er概e i v e in co毗 加mth e iro wn l a bor , th eym ust savefor th emse lves whenth ey are y o ung , 朋 d面s isa v 。 五 c al m edul ationw hi chs p 田 招a g e n e ra t i 0 ilm e an w hi le , asa soci al脚up, the li vi ngstyle 。 f the el d e r l y h asani m p a c t onthe society and 面s isa h o 比 的 n 园m u 仪 坦 】 一d . t b e v e rt i c alm od川 at i on andh o ri 加n tal m u to al 一 ai dto g e th erm ake th e pensi on pro b 1 ein focusnot ouly onin d i v id 回s b utal sothe o 沐 湘 t io n o f the soc过econ omy. in面s pap 汀 , 几 嗽 l y , we anal y ses the c h ar a ct ero f the 喇鱿 加 gb asic pens l on 叮 s t e in,th enwe s etup a m odeltoin te gi at e the in di vi d uals , 即t erpri se s , 9 o v e n 川 . e n t 明 dsoci al伪 引 to isandg ene ratean eqni li 俪叨 口 , w hi c hin cl u d e s all the eco no而c p a n ” 刀 e 把 招即 d poli ti c alp 如 e t ers. f in a ll y , w i 也ai l est如a t e d p ar ame te rswe a r r i ve atthe c o n l usion: 山 e c u n n t b as ic 一 声拙1 0 n sys t e mis也 u 引 泊 in 曲leund e r the c 侧 rr e o t e c 。 加n l i cenv i r d 川 m e n t . t h i sarti c le con st i n 对 es th 代 ep a rt s : ” t h es u n 七 m a n 刀 效 i o nandthe li t 曰 旧 to re re v i e w ” , “ 丁 七 cg ene 司 equl l ibrium m ode l andth ep ar 田 旧 e te r e sl in 恤 t i o n ff and” the concl usi on” . t 五 e firs t p art isfo rmed勿the in tr 冈u 比on and th e 石 r stand th e seco nd c h a p t er . w e in tr odu eethe topic an d b ac k gr o und inthe 1 n s 七 u c t i o n . inth e fi rstc h a pt e r , we in tr odu ceth e pensl o n sy雍mand rr la d e ano ut l i n e o f th e re se 团 茂 h 朗 hi e v e m ent in this ar ca . inth e se condc hap t er , we pre哭 ntthe c uite ntpens in n sy st 曰 旧 助d s u 比 田 田 双 七 纪 i tsma inc h 出 越 cteri stic s . the s e c o n dp aj 飞isc 0 m p 0 se dby th e t hi r dandthe fo rth c h a p t er . 玩th et ni rd cha p t er , we se tup ag ene 司 e q ni l i 俪um m ode lw hi c hin c l ude sin d i v i d ual s , ente rp ri s e s , g o v e n ” 刀 ent and th e soci alutil i ty . i n th e fo u rtll c h a p t e r , we es t l m a t e d all the econ 。 而candpoli ti c aip a iaj旧 e 七 招 , 阴dget the re l atio n shipof ex pell sera t e 比 伽e 即i n d i v i d uals and e n t e rp ri se s . the 面rdp art c o n stit u t e s byth e fi 肋 c h a p ter. l t s u n l n l arize s th e who l e arti c l e and fo 抢 c as t s th e pos si bl e p r o b l e it 肠 1 1 1 ab s t 花c t k 叮 、 v . r ds: t 七 ep e ns i on s y s te m ; p a rt i al 一 a c c 切 m u l atio n sp ensi o ns y st e 切 ; the 伽t i 而ze d expense r a t e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 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 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 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 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 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者 将 口 夕年 r 月 ,石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 5 年 ( 最长5 年, 可少于5 年) 秘密10年 ( 最长10年,可少于 10年) 机密20年 ( 最长20年, 可少于20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 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 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 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日 了了了。 /. 确翻 多气。年 ./勺/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 , 1 . 1 选题背景与依据 养老问 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单个自 然人由 于受到身体条件的限 制,老年时无法像年轻时一样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因此必须通过年轻时候的劳 动剩余获得资金积累,以 形成跨越时间的纵向调节。而老年人作为一个社会群 体,其收入来源和生存方式必然对现行的社会经济运行造成影响,因此要考虑 某一时点的横向互济。 上述的纵向 调解和横向 互济,使得解决养老问题的着眼 点不仅放在单个个体上,还要考虑某一时期经济体系的整体运行状况。养老保 险体系,就是从社会层面解决养老问 题,而不仅仅将养老视为家庭、企业或者 政府的责任。 1 . 1 . 2 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养老保险的保障机制从建国初的国家和企业养老为主逐渐向社会养 老的方向发展。和许多国家的一样,我国现在正在着力建设的养老保险体系由 三个支柱构成,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全体公民 老年期的 基本生存;另一方面 提高有条件个体老年期的生活水平。 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 作为养老保险第一 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我国现行的模式为 “ 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 分积累制度,这一制度尽管具有很多优点,但其操作相对复杂,尤其是个人和 企业两个主体都必须向“ 统筹” 和 “ 个人” 两个账户缴费,需要考虑的经济变 量相对较多。因此,综合考虑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的特征并对基本养老保险进 行一般均衡分析已成为一种必要. 实际上, 近年以来我国养老金制度中个人帐户空帐问题越来越严重,己 经 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 遗憾的是, 国内 学术界对此问 题的 讨论一般都是“ 对 策”式的,缺乏全面、长期的定量分析。许多政策从长远看,在短期具有合理 性,而在长期却可能是荒谬的。因此,本文试图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用 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行养老金制度的长久持续性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一章绪论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分析假设政府不能拖欠老年人的退休金,因此如果 出现资金缺口 只能挪用年轻人的个人帐户。 在此前提下讨论制度的持续性。我 们排除了通过牺牲一代人利益解决制度问题的可能性。 第二节 论文内 容及结论 1 . 2 . 1 论文的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本文在逻辑安排上分三个部分,分别是现状概况与文献回顾、一般均衡模 型与参数估计、结论分析与阐述。首先,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对养老保险体系 的发展进行阐述, 并总结了目 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特点. 其次,通过建立一 般均衡模型并引入估计的参数考察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合理性。最后,根据 模型和测算得出结论, 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 政策建议。 第一部分,由 绪言和第一章、第二章组成。 本部分既是对养老保险制度及 体系的总结,同时也是本论文的立论基础。序论部分通过对选题背景的阐述, 从而提出本篇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章对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做了 系统的介绍,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做了一定的概述。第二章概述 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二部分,由 第三章和第四章组成。第三章中,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 的基础养老保险,设立了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综合考虑个人、企业、政府三个 主体和社会总效用,得出 缴费率与社会经济环境客观因素之间的均衡关系。第 四章中,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出经济环境的参数,测算出个人和企业的 缴费率关系。 第三部分,由第四章构成。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测算缴费率和政策规定的缴 费率数值进行比较,并通过分析得出自己的政策建议.除此之外,作为文章的 结尾,本部分还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1 . 2 . 2 结论、创新与不足之处 本文所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我们通过定量的一般均衡分析发现:在当 前经济环境下,我国养老保险的现行制度将无法持续,个人帐户的空帐问题不 能完全依靠制度本身解决. 第一章绪论 当 然,我们的模型没有考虑技术进步,也许构成了本文模型的一个缺点. 不过这也只能说明必须增加研发方面的投入以提高长期增长率.而仅就养老保 险制度本身,将希望完全放在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上似乎过于乐观。 “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即 “ 部分积累”的养老 保险制度是我国所独有的.尽管该制度的设立综合了“ 完全积累”和 “ 现收现 付”两种制度的优点,却面临着制度相对复杂的尴尬。由于没有历史经验可以 借鉴,关于此制度下企业和个人缴费率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仅仅依靠了一个感 性的估计。 本文创造性地将diamo n d(l 9 65) 的 两期重叠时代模型运用到我国的 基本养 老保险体系中, 假设“ 部分积累”制存在于一个均衡的框架之下。在此方式下, 结合目 前经济发展的客观参数条件,计算出了缴费率之间的内在函数关系, 从 而将对缴费率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 当 然, 任何模型都仅仅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缩影,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对模 型的假设前提作了一定的简化。尽管简化对于结论的影响不一定很大,但一些 更贴近实际的简化可能会具有更大建设性。 第二章 我国 养老 保险制度现状 第二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养老保险( 或养老保险制度) 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 法律和法规, 为解决 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 解除劳 动义务的劳 动年龄界限, 或因 年老丧失劳动能 力退出劳动岗 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第一节 养老金制度发展历程 自 从有文字记载以 来, 人类养老制度的安排经历了几千年。 这段漫长的 历 史大体可以 分为三个阶段, 即家 庭养老阶段、国 家养老阶段和社会养老阶段。 2 . 1 . 1 家庭养老阶段 家庭是老、弱、 病、残特殊群体的最初的、最基本的 保护单位。尤其是在 对老年人的赡养方面,实际上是以代际之间的互惠为伦理基础的。在传统的自 然经济条件下,互惠作用是家庭处理老年和子女关系的一个重要功能。 子女与 老年人之间的援助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帮助、 相互关心、相互依赖的双向关系. 虽然,家庭的这种保护机制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以后被弱化了,但 家庭在养老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将长期存在。 2 . 1 . 2 国家养老阶段 在前工业化社会中, 老年人的赡养几乎全部是靠家庭完成的.工业化及社 会现代化后,客观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使老一代人与子女不在一起生 活的时间延长。这都直接导致了老年脆养责任的变迁。从19世纪末开始,发达 国家的政府开始部分地为老年人的生活负起责任来。 起先是传统的地方济贫法 制度和政府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然后是全国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在这 种制度下,人们不需要缴费。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养老保险是从德国开始的。1889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 养老保险制度,虽然这一制度最初覆盖的范围很窄,但它已 包括了国家养老保 险模式的基本要素。继德国 之后,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建立了 类似的养老保险 制度,其中有些国家将养老金扩展到全体公民,同其是否就业及工资收入无关. 第二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与欧洲国家不同的是, 美国一开始建立的是职业或行业年金制度。20世纪 3 0 年代的大萧条之后, 罗斯福总统开始实施“ 新政”, 颁布的 社会保障法案 是其重要措施之一。美国“ 新政”所建立的养老保险, 是一种部分积累的筹资 模式,在待遇上实行“ 累退式”的与工资收入相关联的 制度,以照顾低工资劳 动者。 2 0 世纪中期, 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承担养老保障的责任。 有一些国家是 头一次建立养老保障制度,还有一些国家提高了待遇水平,或增加了新的待遇 类型。政府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发生了变化。开始的时候,政府的制度只覆盖 小部分人,接着覆盖面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就业者。 需要提到的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曾先后建立了覆 盖范围广泛的由国家承担全部责任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 建立了 类似于前苏联的国家养老保险体系。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养老保 险费用转为由各企业自 行负担,但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并不在乎利润的 大小和效益的好坏,因此,退休者个人在计划体制下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2 . 1 . 3 杜会养老阶段 20 世纪70年代以 后, 发达国家的国家养老保险模式先后遇到问题。 特别是 现收现付模式。由于人类年龄结构的变化,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窘境。国家在养 老保险方面应负什么责任、负多大责任的问题,己出现争论。有些国家的财政 承受沉重的负担, 就业者的劳动积极性却因“ 优厚”的福利而下降。 为了消除国家养老保险模式的弊病,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其中不仅有发达 国家,还有像中国 这样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改革的 方向是:在改革原有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基础上,调动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 建立各种类型的 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 个人自 愿储蓄养老保险等多支柱体系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第二节 养老金制度分类 养老金计划是工业革命以 来出现的向社会成员提供养老金的一种社会化的 制度安排。如果抛开不同国家养老金制度的具体形式,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 养老金计划可以 进行不同的分类, 任何一项具体的养老金计划, 都是这些内 容 中不同方面、不同特征的具体组合. 第二章 我国 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2 . 2 . 1 既定给付和既定供款计划 根据给付的 确定 方法, 养老金计划可分为 既定 给付计划归efin e d b ene 血, 即 d b)和既定 供 款 计划 田efine d con tri b u t i on, 即d c)两类. 其中, 既定 给付计划可 以采取三种基金模式:一是现收现付基金模式。即由 在职职工当期创造的总收 入支付退休金,退休金支付是完全代际转移的.各国 社会保障普遍采用既定给 付的现收现付制度,国 家公务员和军队官兵的 雇主年金 计划一般也采用现收现 付制度. 法国 强制性私人职业年金计划采取现收 现付方式。 二是完全基金积累 模式。根据承诺的退休金水平确定养老基金水平, 养老基金完全能够承担养老 金到期给付的 责任,即 积累的养老基金等于 参加养老金计划成员的未来养老金 给付现值。 工业国的 私人职业年金计划通常是基金积累的。 三是介于现收现付 与完全基金积累之间的部分积累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养老基金, 但积累的养老基金不能满足未来的到期给付,或者说,积累的养老基金小于积 累的养老金权益的价值, 使计划存在净债务, 未来将面临支付赤字。 从理论上 讲,既定供款计划可以采取个人账户和集体账户两种形式。但实践中既定供款 计划通常采用个人账户形式。根据缴费的确定方式,既定供款计划又分为现金 购买计划( m o n e y 一 p 钊 闰 卜 盈 笼pl an) 和利润分享计划口 ro fi t- s hi 幻 n g pl an) 两类。 现金购 买计划预先规定每年雇主为每个职员的缴费额,退休时个人账户额用于购买年 金,不得提前支取。 广义的利润分享计划指雇主每年对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不 固定的缴费预定计划, 雇主拥有完全的缴费 控制权,可以 按公司利润的百分比 或者雇员缴费的某一比例缴费,但通常需要预先决定对个人账户的分配方案。 在雇员退休时,其给付形式可以是公司股票、现金分配或者两者结合。采用公 司股票分配形式时, 在美国 和加拿大又 称为 股票红利计划(s to ckb onuspl an)。 美 国 的4 01k 计划、 储蓄 节俭 计划(s av ings an d thr ift pl ans) 均属于 利润 分享 计划. 2 . 2 . 2 现收现付计划和完全积累计划 资金的运动方式是区分养老金计划类型的又一重要特征。按照不同养老金 计划的资金运动方式, 养老金计划又分为 现收现付方式 ( p ay as 一 you- go) , 或缩写 为pay g和资金储备 方式 (c即i talrese rv e ) 。 现收 现付方式的养老金计划中, 计 划的主办者将处于工作年龄阶段,正在从事工作的 计划成员 所缴纳的资金, 直 接用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人。 这样, 退休人员的退休收入就由当前正在 工作的计划成员来支付。只要有足够的正在工作的人员,以及他们缴纳的一定 第二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比 例的缴费额,退休人员的收人就可以 得到保证。目 前,西方国家由 政府主办 的养老金计划,无论是基本养老金计划, 还是补充养老金计划,一般都采用现 收现付方式。 资金储备方式的养老金计划, 是由 计划成员在工作期间缴纳费用, 这笔费用被储备下来,并用于各种投资活动,当计划成员达到退休年龄,需要 领取养老金收入时,计划的主办者再按照 一定的计算方式.从这笔资金及其增 值额中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人。一般来说, 雇主举办的养老金计划往往更 倾向于采用资金储备方式。 2 . 2 . 3 社会保险计划和商业保险计划 按照运营目 的分类,养老保险计划可以 分为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和商业养老 保险计划。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举办和运营的目 的不同。 政府举办社会养老保 险目的是为了实行公平分配和稳定社会的政策;而商业保险公司举办养老保险 完全为了盈利。社会养老保险的举办机构一般为政府部门,在我国为各地的劳 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这些部门是政府的行政机构或非营利事业单位.商业保险 公司举办的养老保险是其寿险业务的一个种类。 2 . 2 . 4 国家养老金计划、 职业养老金计划与个人养老金 按养老金计划的举办者划分。 养老金 计划一般分为国家养老金计划 ( s ate p ensi onsch 曰 旧 e ,又称公 共养老金计划, public p e ns i onsche m e ) 、 职业养老金计 划 ( o cc u p at lo 耐p e ns i ons ch elne , 又 称 雇 主 养 老 金 计划, e m p l oy er pe ns ion s che m e) 、 个人养老金计划(p e r so n alp ensi ons ch elne ) .目 前, 在西方国家政府举 办的国家养老金计划体系中,一般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金计 划,旨在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这种养老金计划所支付的收入一般比 较低, 而且数量固定.第二层次是补充养老金计划。 这种养老金计划旨 在为计 划成员改善生活条件,使生活水平能够达到或接近社会标准。但是, 在西方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补充养老金计划的 作用并不完全由 政府来发挥,政府也试 图将雇主以 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吸收进来,由 它们提供一部分补充养老金计划。 在上述各种养老金计划中,有着参加原则的区别。 有的是强制性参加的, 有的是自 愿性参加的. 一般来说,国家 举办的养老金计划都是强制性的,它要 求每个符合条件的公民必须参加,并履行缴费义务。雇主举办的养老金计划则 要取决于公司具体的人事政策,它可以是自 愿的。但是,在西方国家的一些公 第二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司里,养老金计划往往和工资收入一起共同 构成劳动力雇佣条件,用以吸引和 保留所需要的 职工.因此, 一般来说,职工往往要参加到雇主计划中,以得到 自 己 应有的 利益。 个人养老金计划是由 个人与商业性保险公司签订协议来建立 的,所以它是自 愿性的。 但是, 在一些西方国家,如英国,政府政策倾向于将 私人部门引入到提供养老金计划方面来,所以,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一些雇 主计划和个人养老金计划也带有了强制性。 第三节 养老金制度的主要理论 世界上1 6 6 个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某种形式的公共老年养老金制度。通过 考察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存 在的 普 遍 特 征 之后, 美国 学 者。 阴 y b . m ullig an和x a v ier s al a- 卜 m arti n 对各种文献中有关养老金制度理论方面的讨论进行了整理归纳, 他 们把这些理论分为三类: 即 所谓养老社会保障政治理论 伽l iti 司the o ri e s) 、 养老 社会 保障效率 理论 伍 ffi ci e n c y theo ri e s) 、 养老 社会 保障非 实 证 型理论 困田 , 时 i ve t b e ories ) 。 下面的内 容主要参考了c 出 记 y b . m ullig an和x 汕 v i e r s al a- i 一 m 剐 rt in的 研 究成果。 23 . 1 养老金制度的政治理论 这类理论主要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研究养老保险的制度起源, 认为政 治因素在养老金制度变迁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一个存在着若干种不同利益集团 的社会中,集团往往通过政治上的斗争相互争夺资源。某一种制度的制定是政 治力量斗争的结果。政治力量强的利益集团 制定规则,而政治力量弱的一方只 能接受规则。如果代表老年人的利益集团在斗争中获胜,养老保险作为一种有 益于老年人的社会制度就得以存在。概括起来,典型的政治理论有多数理性投 票理论 ( m aj o ri tyr at i o na l v oting ) 、 时间 集中的 政治 斗争 理论 (t 而 e 一 i nt ensi ve p o l iti c a l c o m 伴 t i ti o n ) 以 及纳 税 人保 护理论( t axp 叮 e r p r o te 而on) 。 1 . 多数理性投票理论 在多数理性 投票理论中, 公 共决策是由 数量最多的中间选举人 ( m edi anv 。 抚 r ) 决定的。该理论认为,老年人是政治斗争中的获胜者,作为公共决策的养老保 险体系则是对他们的奖励。由于在实际中老年人并不占 人口中的多数,因此将 该理论应用于养老保险体系需要加进一步假设:一种情况假设老年人和穷人组 第二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成一个联盟;另一种情况假设老年人和中 年人组成一个联盟,并且认为一次选 举的结果可以永久持续. 在第一种情况下,老年人被看作是获胜联盟的领导者。 老年人认识到他们 在选举中不占 大多数,为了使得有利于他们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实施而与穷人 结成联盟。 如果老年人和穷人联盟占到选举中的多数就能在政治斗争中获胜。 在 第 二 种 情况 下 , 老 年 人 和中 年 人结 成 联 盟。 b m 铂 n g ( 19 7 到曾 建 立一 个 一 劳永逸的世代交叠模型,说明老年人和中年人联盟是如何获胜的。这里的一劳 永逸是指一次选举的结果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该模型假设经济中有数量相等的三代人: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每一 代人都生活三个时期, 不存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为了便于计算术来养老金 的福利水平和支付的现值,假定贴现率和利率均为零。 假定三代人要在引入一 个可以 永久持续的现收现付养老保险体系上投票选举,政策的规则如下:在每 一个时期,年轻人和中年人的纳税额为t ,老年人的津贴为z t ,容易推断,在 该政策 下, 三 代人的 福利 水 平能 有所改 进( 至 少 也 不 会有损失 ) . 该政策 对任何一 代人来讲都是可行的,并且如果它能长期保持稳定就可以看作是永久性的。 2 . 时间集中的政治理论 m ullig an和s al a- i 一 m a rt in ( 19 9 9) 建 立了 一 个 老 年 人 和 年 轻人 的 政治 斗 争 模型 2 ,以 解 释养老 保险 制度的 存在。 他们 认为 每个 集团 中 重 要的 变量是其 成员的 时 间分配.假设其成员工作时间较少的集团是获胜集团。该假设的理由是,如果 人们不工作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做他们关心的事情。老年人可以因不工作而将精 力用在“ 取得养老金或从其他集团获得转移支付” 上. m ullig an和s al a 一 1 一 m a rt in建 立 了 一 个 标 准的 世 代 交 叠 模型, 将 每 一 个时 期 划 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对其进行了模型描述,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老年人的 劳动生产率低于年轻人,从而老年人的 税前工资低于年轻人的,并导致了 老年 人的政治均衡税率高于年轻人,这就会鼓励老年人多 休闲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 政治斗争中 去。因此政治斗争的结果是引入养老保险制度。 老年人因面临较高 的收入税率而宁愿选择退休,享受来自 于年轻人的转移支付。 b ro w in g . d 笋 民“ w h y 既 5 其 j 目i n 份b 时get万 s l bol 呢c ina d e m oc扭 卿 尸e .n 的i c l n q u i尽1 3 ( 3 入 概 】 9 7 5 : 3 7 3 一 3 朋 p 邹曰.箫 c a 笙 , b明d x aviers 目 a 小m 时in . “ g 引 沈 m 1 ocm cy , r e t i枷 翻 翻d s ocialsec u ri 你. n b e r w 匕 rkjn g ! 空扣_ 第二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3 . 纳税人保护理论 b ec ker和m 川 li gan( 19 98 ) 认为 , 福 利 计 划的目 的 是 保 护 纳 税 人免 受 来自 老 年人的 过多压力。 b ec ker 和m ul li g an通 过 一 个 关 于 老 年 人 和 年轻 人 政治 斗 争 的 模 型 解 释 福 利 计划的存在。该模型假定政府预算是收支平衡的,如果老年人是政治斗争的获 胜者, 年轻人就要纳税支付老年人的 津贴, 年轻人的纳税额等于老年人的津贴 数额。 在斗争中, 双方要想取胜都要花费 一定的资源( 比 如游说立法者、影响投 票人以 诱使他们将选票投向 低税率或者高 津贴的政策) 。 但两个利益集团的目 标 函数是不同的:年轻人的目 标函数是使单个成员所承受的总成本最小;老年人 的目 标函数是使单个成员所得到的津贴与支付的成本之差最大。 b ec k er和m ul li g an引 入了 老 年 人的 福 利函 数、 年轻 人单个 成员的 税收 损失 函数以及老年人单个成员的津贴损失函数,并附加了一些假设条件,建立了年 轻人和老年人的目 标函数,在政府预算平衡的条件下,通过对目 标函数求极值 得出结论:福利计划减少了老年人施加给年轻人的压力,使纳税人的处境变好。 因此,年轻人从自身利益出发是赞成福利计划的. 以上所概括的三种政治理论都认为,养老保险体系是代表不同 利益集团的 政治力量斗争的结果。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力量的强弱是不同的,他们之 间的斗争也是一种博弈的过程。但最终都是代表老年人的利益集团获胜,因此 旨在有益于老年人的养老保险体系就能够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存在。 此外,政治理论也涉及了公平性问题,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解释养老保险体 系.认为老有所养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与这一权利相对应的义务则是个人 在工作时交纳一部分的费用 ( 以工资税的形式)。这种权利与义务的结合作为 一种制度确立下来就是养老保险体系。 2 . 3 . 2 养老金制度的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养老社会保障制度解释是部分或完全解决市场失灵的手段 和工具。 效率理论侧重于进行如下解释:一、市场本身存在着无效性,有些问 题不 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解决, 需要借助于其他的力量,老年人贫困问题即是如此。 , 氏c 纸 g arys . 侧 c as 勺b 6 7 8 9 . no vi 998 c 砚 幽目 团血 51 双ofg ov曰 m m 曰1 ” n b e rw . 由 1 飞p a , , 第二 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这主要是将经济学中的市场理论运用到养老保险 体系中, 将其看作是解决老年 人贫困的最优制 度安排。 二、 引入养老保险 体系的经济比 没有养老保险体系的 经济有更高的效率。 效率理论 按照其阐 述问 题的角度不同 又可以 分为: 老年福 利理论、引致退休提高效率理论、退休保险理论、个人短见和父爱主义理论、 误导的凯思斯主义理论、 长寿 保险理论、 政府管理节约成本理论以 及人力资本 投资收益理论。 , . 老年福利理论 老年福利理论将养老保险体系看作是最优的再分配方式, 认为市场在解决 老年人贫困方面存在着无效性 ( 市场不能形成一种社会可以 接受的收入或财富 再分配机制), 从而需要政 府建立养老保险体系帮助老年人脱离贫困( m ul h g an, 1 999 ) 。 m irr le es (l 97l)建 立 了 一 个 包 括 老 年 人 和 年 轻 人 的 最 优 再 分 配 模 型 解释 养 老保险的存在。 该模型按照劳动生产率来区分工人, 假定政府不能观察到工人 的努力程度和生产率而只能观察其收入,并且认为每个人有相同的效用函数。 m ullig an和s al 卜 1 一 m ariti n( l9 99) 在m 沂 l ee s 模型的 基础 上, 同 时 按照劳 动生 产率 和年龄来区分工人,假定年龄能够被观察到,并且政府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福 利具有不同的偏好。政府的目 标函数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选择工资税率以 最 大化社会福利函数。 政府计划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将其收人在年轻人和老年人 两个集团中进行分配。第二个阶段, 政府分别从年轻人和老年人集团征税。 政 府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效用函数分别赋以一定的权重最大化社会福利函数。如 果政府赋予老年人福利的权重大于年轻人的, 就存在由年轻人向 老年人的转移 支付,从而养老保险体系得以存在。 2 . 引致退休提高效率理论 , mirr . 踢, j 翻esa . “ 声 门 expi 喇 1佣访 阮仆翻 叮of o p t im lnn功 如 e t 旨 x ati on 厂 月 曰 记 , 了 石 之 训 d 成 心单个工人的劳动生 产率和失去劳动能力的概率是不同 的,但能够被观察到,因此可以 根据劳动生产率和老年丧失劳动能力的概率来 区分单个工人.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 最优的 退休保险合同可以 描述为: 在满足 激励相容约束( 表明有工作能力者不会假装丧失了工作能力 ) 的条件下, 使单个工 人一生中的总效用最大。上述问题通过引入养老保险制度对工作人口的收入征 税( 包括工作的老年人) 并给失 去劳 动能力的 老年人发放津贴就能 够解决。 4 . 个人短见和父爱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年轻时目 光短浅,没有储蓄足够的钱以维持他们老 年时的生活,因 此需要有一个养老保险体系关心他们。 该理论又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 ( 没有远见的 浪费) 认为, 人们年轻时缺乏远见, 几乎不 进行储蓄。 di amo n d ( 1 97 7) 推 测了 造 成 这 种 短 视 的 三 个 理 由 2 : 一 、 人 们 缺 乏 必 要的 信 息 判 断 他们退休时的需求。二、人们不愿意面对将来变老的事实,从而不能在长期做 出有效的决策.三、人们在年轻时对未来考虑甚少,从而决策时短视.因此, 政府像父爱般关心他们,并强迫他们工作时储蓄足够的钱也许是一种理想的选 择。 第二种解释( 理性浪费 ) 则 认为, 父辈在年轻时是有远见的, 他们不仅考虑到 了将来退休时的需求,也能预测到下一代人对他们退休需求的反应。他们预期 社会能在他们老年陷入困境时帮助他们,即使这种困境是他们自己 造成的.意 识到这一点,年轻人也不会为老年进行储蓄,因为年轻人知道, 将来他们年老 时, 社会也不会对他们的贫困坐视不管。 在这两种解释下,因为年轻人过多 地消费,经济不会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 实现帕雷托最优的一个办法就是,强迫人们在年轻时储蓄,并在他们年老时返 还给他们,从而说明了养老保险的强制性。 i n i咖on氏p 曰 曰 . an d j ames . m i川 ees. “ m 冈e l o f s 其 ia l l 一cew 汕、 七 1心 1已 r ct i n , ” 翻 l ” 而 吵朋 才 of p ublic 反佩o m 聪. 1 0 ( 3 ) ,dec embe 了 1 9 7 8 :2 9 5 3 3 6 . z d 云 帅on d , p e te 伙f ralnew毗 for锹ialse cu ty 六 刀 a lysis- . i 侧 用 回了 尸 助 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 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 别。因此,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帐户 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 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 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 第五节 我国现行三支柱养老体系介绍 为了使养老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安定社会的作用,又能适应不同经济 条件的需要,在原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我国目 前正在建设三支柱的 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支柱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 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2 . 5 . 1 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即在十四 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 合” 的养老保险制度。它是由国 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保证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 动能力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基本养老金分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养 老金两部分。 社会统筹部分采用现收现付模式; 个人账户养老金采用完全积累 方式。因此可以说基本养老金综合了现收现付和完全积累两种模式,即“ 部分积 累” 的方式。 2 0 00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 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 案对此进行了调整 ( 见表3 . 1) 。 2 0 01年起,我国在辽宁等地进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 试点, 实行统筹基金 与个人账户的分开管理,将个人缴费全部归入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 社会 保险 经办机构统 一管 理, 并实 现运行,目 前己 经积累了 几 十 亿的资 金, 。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网站。 第二章 我国 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2 . 5 . 2 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另由企业为提高本企业职工 的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用自 有资金而设立的一种补充性的养老保险.补充养 老保险由 企业根据其效益情况自 行确定,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表3 .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案( 1 997) 蓦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缴费比例 老人由企业缴费形成的社会统筹资金解决。 中人符合国家规定计算的 连续工龄, 视同 缴费 年限。 新人 企业缴费 三 缴费工资的加%, 用于 社会统筹. 个人缴纳缴费工资的8 %,企 业 缴纳3 % ( 个人 账户规 模将 调整为工资的8 %,企业缴费 不再划入) 。 计发办法 老人仍按国家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调整办法。 中人 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 基础上,确定过渡性养老 金。 新人 个人缴费 年限累 计满 15年的,退 休后每月 基础养 老金标准为省市 上年度月 均工资的20% ( 将调整为 30% ) . 不 满巧年的 , 退休 后不享 受基础养老金待遇。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 退休后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的 1/ 1 2 0 .不满15年的,退休后 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 本人。 统筹层次省级统筹 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或 “ 劳动 保险公司厅 等 资金使用目 前, 资金留 足两个月发放额以 外, 其余留财政部专户储存或购买国 债 资料来源:根据国务院1 9 9 7 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案整理 第二章 我国 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2000年的 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 试点方案 将其规范为 “ 企业年 金” ,是企业为职工建立的养老保险基金, 其费用的 全部或大部分由 企业承担。 20仍年12月30日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 企业 年金试行办法 ( 即劳动和 社会 保障部 第20号 令 ) , 规定了 我国的 企 业年金 实 行 完 全 积累 制, 采 用 个人账 户 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职工在职其间, 企业和个人共同向 个人账户缴费,当职工 达到国 家规定的 退休年龄时, 可以 从本人的 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 一次或定期领 取企业年金。 在企业年金的运作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 即“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3号令”)中明确以 年金基金方式进行,井设立了 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四种机构联合运作,以保证年金基 金的安全性. 2 . 5 . 3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 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 是由 职工自 愿参加、自 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由 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 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 职工个人根据自己 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 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 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 储蓄 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 个人帐户,本息一并归职工 个人所有。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 凭个人帐户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次总付或分次支付给本人。 职工跨地区流动, 个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随之转移。职工未到退休年龄而死亡,记入个 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继承人继承。实行职工个人储 蓄性养老保险的目 的,在于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 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消除长期形成的保险费用完全由国家“ 包下来” 的观念,增强职工的自 我保障意识和参与社会保险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促进 对社会保险工作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 以下称 试点方案 。 第三章 我国 基本养老保险 最优缴费率的分析 第三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分析 由于我国目 前实行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只有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强 制性,且是唯一的旨 在保障所有公民退休以 后的基本生活的养老保险,因此具 有重要的意义。 其运行不仅需 要平衡各个经济体的运作, 还需要做科学的测算。 考虑到我国目 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是“ 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 相结合的 部分积累制,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同时向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缴纳保 险金( 尽管实际 执行时个人缴费 完全记入个人账户) 。 而且, 个人和企 业向 两个账 户的缴费比例必须同时考虑个人的消费和效用、企业的产出和成本以 及政府对 于统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