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摘摘 要要 i 摘 要 空间问题是一个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古至今,人类的空间认识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体看来,经历了从古希腊的自然空间观念、近代的物理空 间观念、再到现代的社会空间观念,每一次空间观念的转变与发展都与每个时代 人的宇宙图景、科技水平以及生活体验密切相关。 关键词:自然空间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 作 者:张 贺 指导教师:陈向澜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ii western logic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space abstract the space problem is a problem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fe since ancient times, human space awareness occur tremendous changes, in general it seems, through the ancient greek concept of natural space, modern concept of physical space, to the modern social concept of space, and each time the concept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pace picture of the universe and every ag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life experiences are closely related. key words: natural space physical space social space written by: zhang he supervised by: cheng xianglan iii 目 录 引言 . 1 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 2 一、当代语境下的空间概念 . 2 二、自然哲学视野下非几何化的空间概念 . 3 第二章 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 . 12 一、近代宇宙图景 . 12 二、绝对空间观 . 13 三、非欧几何与相对论空间 . 15 四、从物理时空观到认识论时空观 . 17 第三章 社会哲学空间概念 . 21 一、个体性空间 . 21 二、社会空间 . 22 三、生产空间 . 25 总 结 . 27 参考文献 . 28 致 谢 . 29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引引 言言 1 引言引言 奥古斯丁曾经说过: “时间是什么?如果无人问我则我知道,如果我欲对发问 者说明则我不知道” 。空间问题也属于这种无人问则知,问则不知的问题。在哲学 史的视野内,空间问题一直是历代哲学家思量的想要给出一个确切回答的问题, 同时各个时期不同学派的哲学家也给出了不同的思维向度,近年来,随着世界资 本主义的发展,以列斐伏尔为代表一批学者则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给予了空间以新 的诠释。有学者认为,列斐伏尔对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除了具有自然形态的存 在方式和属于人的先天直观的存在方式之外,还以第三种形态存在着,这第三种 形态即社会关系的外化。列斐伏尔指出,空间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以简单的地理 学或者几何学的形式存在,在对资本批判的基础上,列斐伏尔也指出,空间并不 意味着固定的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的体现,他认为,空间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 程,同时,空间和土地、资本等具有同质性的特点,也可以产生剩余价值,空间 既可以作为人类在其中生产的场所,其本身也是可以再生产的。 由于受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在人们的日常体验之中,人们通常会把这个 问题归结为物理学问题,然而,但在其实质上空间问题又是历代哲学家所思考的 问题,所以空间问题又是一个哲学问题,并且对空间的哲学观照的历史与哲学产 生发展的历史几乎同长。因此可以被视为是一个既古老但是又随着时代在发展的 问题。它是一个最为日常的存在,无形而无相,但却又无时无刻不与人的存在息 息相关,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空间在是一个科学概念的同时更是一个哲学概念。 由此,本文问题意识所由产生的学理依据在于,从最早的米利都学派到列斐 伏尔之一历史维度之中,空间概念从产生之初到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之间经历了何 种的转折及其转折的缘由和线索,本文以“空间”这一概念作为了历史勾连的线 索,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为立足点,从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社会哲学三 个维度来考量和反观“空间”这一概念的历史传承及其演变的线索。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2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一、当代语境下的空间概念 马克思在研究人类社会问题中提出了商品、货币、资本、列斐伏尔空间观念 与以往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与资本等的同质性,也是可以被生产的,与马 克思的核心概念阶级、生产、消费一样,空间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列斐伏尔空间 观念的基础。在他看来,虽然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在客观存在的自然空间或者说物 理空间中进行,但是现代人类生活的场所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对自然空间的依 赖和认识,自然空间的首要地位早已被生产空间所取代,所以说在现代社会空间 问题的认识中,处在首位的是由于人们关系外化所产生的社会空间。列斐伏尔说: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与之相关的生产方式,包括那些通常意义上被我们所理 解的社会,都生产一种空间,它自己的空间。”那么列斐伏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 看待空间问题,即从资本批判的角度对空间问题进行了新的视角的思考,在列斐 伏尔看来,空间问题虽然具有自然空间的属性,但是这一属性在现代社会下已经 退居次要的地位,更为主要的在于人为属性,即空间是社会关系的外化,另一方 面,由于空间与资本、土地等的同质性特征,那么空间生产必然会伴随着剩余价 值,所以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空间无疑也具有实践性,同时列斐伏尔指出,通过 对人类生产的分析我们发现,现代人类的人类的生产已经由原来的在空间中进行 的事物的生产转化为了对空间本身的生产 空间作为生产资料:它与生产力、知识和技术都是相关联的,同时,由于不 同的空间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其与文化背景相关联的一系列事物,因此,它 是独特的,因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也可以产生剩余价值,这也是其促成被消费 的原因。由此,空间与生产构成了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第一部分。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研究社会生产时的一个核心概念,同 时,剩余价值也从实质上区分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但在马克思的研究视野中, 其主要用作商品的生产、交换等领域。那么在列斐伏尔将剩余价值引入到了空间 领域,认为空间和资本、土地等具有同质性结构,也是可以被消费的。由此不难 理解,一旦空间同样可以产生剩余价值,在空间领域,权力也相应而生,所以空 杨小彦.城市生长的隐喻.读书.2006 年,第 2 期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3 间不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具有了权力的属性,也就诞生了空间政治学。所 以现在看来,空间绝对不是单纯的背景化的客观存在,而是和人们的社会活动、 社会关系紧密相关,也权力紧密相关,因为有剩余价值必然会产生剥削的问题, 只是空间的这一特性被隐藏在其自然属性和历史属性之下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而 已。 当社会空间被列为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其再生产的一部分的时候, 空间的生产和任何类型的商品生产并无不同。并且,商品的生产和空间的生产紧 密交织,正因为有着空间的生产,使得占有空间的私人可以经营并产生剥削关系。 由此空间与权力构成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的另一部分。 在社会哲学的现代语境之下, “空间”这一概念和生产以及权力有着密切的联 系,然而,在这一概念产生的初期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诠释。 在列斐伏尔的视野中,空间不是抽象的自然物质或者是处于人类活动的静止 的“平台” ,它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产生于有目的的社会实践, 。空间具有某种内 涵的意蕴,从来不曾以单独的形态出现。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不同于以往,他将 空间看做是社会关系的外化,空间具有两方面的意蕴,一方面是其自然属性,是 人类赖以生存以及活动的环境及场所,另一方面,就是由于人的存在,所以才会 产生的空间的另一方面的属性即社会属性。从早期看来,由于生产力的原因,人 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在空间的自然属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的运作, 空间的社会属性越来越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取代了自然属性的地位,所以现代 社会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已经不再是自在的、客观的自然空间,而是由于人际 交往才产生的社会化的空间。 站在列斐伏尔的理论角度反观人类文明的初期,不难发现当时主宰人类生活 的正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的自然,古希腊的先哲面对着客观的世界,从本 体论的角度对“空间”到底是什么进行了哲学性的思考和探索,他们眼中的空间 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抽象的思索的存在,与近代意义上的背景化的空间和现代意 义上的生产的空间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直到新柏拉图学派才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 空间概念。 二、自然哲学视野下非几何化的空间概念 从严格的哲学视角来看,自然哲学应该是属于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在本 论文中,出于论文的整体论述的需要,笔者从一个大的视角将古希腊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4 统称为自然哲学,也是基于古希腊各位先哲所研究的对象是从一个本体论的角度 来看待整个自然世界。 对经验的科学化概括被称之为概念。那么在不同的时期的人类具有着不同的 宇宙观念,而各时期的宇宙观念必然对所处时期的人类的空间观念产生着巨大的 影响。在希腊文明的前期,古希腊先哲面对自然界的时候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囿 于科技的发展程度,所以在面对浩瀚的星空和自然界的时候,前古希腊时期的先 哲用一种神话的视角进行了描述,用神话的方式对宇宙进行了图解,认为有一位 太阳神,每天乘着马车从东到西的运动,由此才会有太阳的东升西落,虽然这一 描述在现在看来未免有其谬误之处,但是在当时却对早期的空间观念产生了巨大 影响。 在谈及古希腊时期的“空间”概念时,需要指出的是“空间概念”这个词在 不同的语境及环境下不同的含义。所谓的概念是对日常经验的高度的概括性的总 结,是对现实存在的抽象化反映。在面对同样一件事物的时候,不同的时代的人 们所产生的经验不尽然相同,所以,所得出的概念也未必相同。从古希腊至今, 我们面对的客观的自然世界没有改变,但是人类的对于大自然的经验性认识却有 了天壤之别,而且, “空间”这一概念化的解释是在近代之后,由于宇宙观的改变 尤其是牛顿绝对相对论的巨大影响,我们在谈及空间这一概念时大多把空间当做 我们生活起居的场所,是一种背景化的存在,这是近代空间观念的一个主要标志, 那么在古希腊时期,虽然面对的是同样的客观自然,但笔者认为当时还不具备产 生现代意义的“空间”概念的条件。 近代牛顿的时空观对当时以致现代人类认识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绝对时 空观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空间的背景化特征。即空间像一个巨大的容器一样,世间 万物在其中运动,以空间为参照物,同时这一时空观也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经验。 在古希腊时期,科技尚未发展到如此高度,所以即使面对同样的客观自然,在笔 者看来,古希腊先哲能否达到“空间”这一高度也值得商榷。有一点可以相信, 就是古希腊先哲在面对客观自然的时候必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在众多表述空间 的概念中,高尔基亚有一种关于“无限”的表述值得我们参考,高尔基亚认为无 限不会在任何地方,因为一个事物在一个地方,就必然会被他物所包围,如果无 限存在的话,那么必然有一个比无限更大的存在包围无限,以此已至无穷,所以 他认为无限不存在。不难看出,希腊先哲认为一个事物的存在就必然被一个更大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5 的物体所包围,而这个更大的物体是相对于存在物而言,所以可以看出,希腊先 哲还没有近代意义上背景化的空间概念,在思考空间的时候更多还是一种物体所 处的位置的概念。在这里就产生了希腊空间观的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理解:处所。 面对客观自然,希腊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给出了自己的思考。米利都 学派的第一位先哲泰勒斯有两个很著名的观点,第一个是水本源说。泰勒斯认为 水是万物的本源,万物复归于水;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则是“万物有灵论” 。他曾 反复说过整个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而使得这一切都生机盎然的主要因素就 是灵魂,而万物吸收养分的一个主要来源和中介则是水,地球也是一个巨大的生 命体, 浮在水面上, 吸收养料。 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源是 “无定” , ” (英文:apeiron 或 boundless) 。这是一个很抽象化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中万物都出于 一种简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 他的实质。它是无限的、永恒的而且无尽的,而且一切世界由它所包围。关于无 限,阿那克西曼德有一个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开端,而“无限”没有开端。世界从它 产生,又复归于它。他还认为,地球是一个自由浮动的圆柱体,人类处于圆柱体 的一端表面之上。所以,从阿那克西曼德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认为的自然或者 说地球是一个球状结构的存在。阿那克西美尼则提出了与泰勒斯水本源说相反的 观点。他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 的,而这一观点也和早期希腊文化认为“灵魂有时候是生命的呼吸”这一观点不 谋而合,他认为气体是一种自然的材料,能在任何地方被找到,包围着整个地球。 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西美尼的相关论述中不难看出,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认为 地球是一种球状结构,水或者气体包围着整个地球,而万物都是有灵魂的存在, 所以这样一种隐含意义上的球状结构的宇宙观反映了早期哲学家在面对客观自然 的时候所得出的结论。宇宙观念对一个民族的空间概念有着巨大地影响,希腊人 信奉的宇宙概念则是天球地球两球宇宙模型,这一宇宙模型也决定了一个有限 的空间图景。 如果说米利都学派还是在一种隐含的意义上表示宇宙的球状结构,那么其后 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则第一次明确表述了这一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秉承数本源说, 他们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而构成 和谐的秩序,而“和谐”则是最高的美。以此为出发点,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 物都按照一定的数的比例和谐的运动和存在,天体的运行秩序也是一种和谐,各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6 个星球保持着和谐的距离,沿着各自的轨道,以严格固定的速度运行。毕达哥拉 斯学派坚持着对美的追求,在对数学的研究发现中,他们认为圆是最完美的存在, 由此他们认为日、月五星都是球形,浮悬在太空中,这是最完美的立体,这也是 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以明确的形式论述了地球的球状结构,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古希腊的先哲在面对客观自然地时候还不具备现代 意义上背景化的空间的观念,他们认为可见的万物处在自己的位置,而另一方面, 他们也发现到两个可见的物体之间没有物的存在,那么这样一个无物存在的位置 当给予如何的定义也引起了希腊人的思考,而这一无物的位置的定义最早在爱利 亚学派那里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克赛诺芬尼是爱利亚学派的先驱,他批判了早期古希腊人对于神的观点,但 是他依然认为有神存在,只是在克赛诺芬尼的表述中,他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神, 不过他所说的神不是许多神,而是只有一个神。这个神在形体和心灵上都不像人, 它根本不动、不呼吸,但它能看,能听,也能知。它甚至能用心灵的思想力使万 物活动。而现代的很多学者认为,克赛诺芬尼这里所说的神就是宇宙。 从克赛诺芬尼对于神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宇宙是球状结构,这一点与 毕达哥拉斯学派相同,但是他否定了宇宙间气的存在,因为他认为神不动、不呼 吸,不需要气的吸入。 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巴门尼德深受克赛诺芬尼神的观念的影响,在这一影 响之下,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 他认为存在是 永恒的,是一,连续不可分;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可以被思想。巴门尼德 关于空间的思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秉承了克赛诺芬尼的神的观念, 肯定了宇宙的球状结构,认为宇宙各部分之间是同质的,各部分都由存在做充斥, 而存在在这个球状结构内保持各方面的一致性,第二,就是巴门尼德否定了“虚 空”即无物的位置的存在。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永恒的,连续不可分的,充满了 一切,存在和存在联系的一起。从巴门尼德的表述中可见其空间观念可以归纳为 两个方面,一个是宇宙的球状结构,第二个则是宇宙之间没有虚空。 爱利亚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芝诺,以“动”和“静”为出发点推导出多组悖 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悖论就是关于处所的问题。芝诺认为如果存在物都在某物 之中,即存在物都在处所之中,那么处所又会在哪里存在?如果处所存在在一个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7 更大的处所之中,那么这个更大的处所必然处在一个比其更大的处所之中,以致 无穷。以此,芝诺否定了处所的存在,但是这一否定却为空间观念打开了一扇新 的大门。 从爱利亚学派的诸位哲学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们持球状的宇宙观念,否 定了宇宙之中有虚空的存在,认为宇宙中的存在是一个连续地量,不可分离。 与爱利亚学派否定性的虚空概念不同,原子论者发展了肯定性的虚空概念。 原子论者对待存在的看法与爱利亚学派相同,主张存在是充实的,存在以有 形物体的形式存在,存在是不生不灭、不变、不可分、均匀、有限,在原子世界 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新东西产生和消亡,而现象界的变化只不过是原子之组合的变 化。 在西方空间观念的发展史上,原子论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第一 次从一个明确的角度论述了“虚空”的存在。原子论的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指出, 原子和虚空构成了世间万物的本源,而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微粒,不可分割,充实 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事物由原子所组成,而不同的原子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 是在形状以及序列、体积上有所差别。每个原子内部都是充实没有空隙的。而原 子和原子之间的空隙则是虚空,原子在其中运动,虚空为原子的运动提供了场所。 而原子论者在空间问题上最大的贡献在与将存在和非存在等同。在存在与虚空的 关系上,原子论者并不认为原子占据虚空,在他们看来,虚空只存在于原子不在 的地方,原子不可分是由于内部没有虚空,所以,虚空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空隙。 原子运动的场所“虚空”是非存在,原子论者将原子和虚空同等看待,即认为“非 存在”者亦具有存在的属性。虽然这一论点具有逻辑上的矛盾之处,但是应该看 到的是正是这一看似矛盾的论述为后期的重要空间观念“广延”的产生打下了基 础。 原子论者在西方空间观念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次将存在与虚空 看做同等的存在,但是,原子论者所主张的虚空的存在并没有后来的容器的思想, 而是指的是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空隙。 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第一个赋予处所以哲学内涵。当很多人还在讨论是不 是存在处所的时候,柏拉图却已经开始聚焦何为处所了。柏拉图认为世界是被创 造出来的,他把存在物分成两个等级,一是有界定的,一是无界定的,这两者结 合就会导致第三者的出现。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第一个赋予处所以哲学内涵。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8 柏拉图的宇宙观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认为宇宙由五种元素组成,分别是 火、水、土、气以及第五种元素,这第五种元素他称之为“以太” 。柏拉图认为宇 宙是一个球形结构,因为圆球各点相同,是最完善和对称的图形,太阳、月亮、 和星星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在地球周围,同时,宇宙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在按 照圆周做运动的运动状态。 由于宇宙是活的是不断运动的,所以这几种元素也并不稳定相互之间不断发 生转化。所以整个宇宙是一个动态而不是一个常态,而这些变化背后的不变者, 也即这些变化所发生的场所,柏拉图认为这一场所既不是现象,也不是形式,而 是他们之间的中介,也就是第三者,而柏拉图把这第三者称之为所有变化的接受 者。 柏拉图将空间比作“接受者”的观点比前期哲学家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柏拉 图还曾将接受者必做母亲,即一切事物发生变化的温床,也就是比作容器,这已 经有了某种程度上近代空间观念的影子,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柏拉图意义上的 空间观念就是指接受者。 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明确地把处所作为自然哲学的基本概念加以 研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界面理论,一个是天然处所。 亚里士多德关于处所的理论前后期之间有着不同的论述,在最早期,亚里士 多德认为处所是连续的量,但是在后期的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又否定了这一论点, 因为后期他认为连续的量是质料,但是质料既不能与事物相分离,同时也不能包 围事物,处所却具有这两方面的属性,所以处所不是连续的量。在后期的著作中, 关于处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点,一个是边界,一个是天然处所。 关于处所的边界理论,亚里士多德曾以河和船做比,船在流动着的河水里移 动,河水就是船的容器而不是船的处所,整条河不动,是处所。这个比喻也反映 了亚里士多德处所观念的两个特性,一个是处所是静止不动的,第二个是处所可 以与物体相分离,与物体大小一样,但是不是物体本身的界限,而是物体的直接 包围者的内面,那么这个也构成了亚里士多德空间观念的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即 “与事物分离” 、 “静止不动” 、 “包围事物” 。 亚里士多德关于空间的第二个论述则是“天然处所” ,这是和亚里士多德的天 然运动理论有关。他认为事物的运动有两种,一种是被动,一种是天然,而天然 运动即是事物根据其不懂得天然本性朝着天然处所的运动,天然处所达到了,事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9 物的运动也就停止了,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天然处所。比如说轻的东西会上升, 重的东西会下沉,天然运动的方向有上下左右等六个方向,如果说没有阻碍物阻 碍天然运动的发展的话,每个事物都会达到属于它的处所。他认为火、土等自然 物具有典型的位移,这些位移就可以说明是有处所这个东西存在的并且还产生了 某些影响,如果这些自然物没有受到阻碍的话,那么他们就会位移到上、下等属 于自己的处所,这就产生了处所的类别和区域。 在宇宙观上,亚里士多德秉持的是有限论的宇宙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 球形的,处在地球的中心位置宇宙作为一个整体,包含了所有的物质,宇宙是独 一无二存在的,是一,是一个完善的存在,所以他认为宇宙之外没有虚空,也没 有时间,宇宙没有之外,因为宇宙不在任何处所之中,是一个有限的存在。 在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处所的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早期的连续的量 到后期的事物的边界再到天然处所,表明他的处所观念逐步在成熟,他的宇宙有 限论思想也对其后的斯多亚学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斯多亚学派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把宇宙看成是一个连续整体的思想。他们认为 世界就是由普纽玛创造的。最初在无限虚空中,只存在火元素,后来火浓缩变成 气,气又变成水;一部分水再浓缩变成地,另一部分水就留在地的表面上。火、 水、气、土四大元素混合产生了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物体。而普纽玛充斥于宇 宙的各个角落,所以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是理 智的存在,是一个最为高级的大一体,也就是说,宇宙是一个严格意义上无所不 包、紧密内在关联的理性生物。 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斯多亚学派认为宇宙之内不存在虚空,他们认为宇宙是 一个连续的整体,如果虚空存在的话会破坏宇宙的这种整体性,所以说虚空绝对 不会存在于宇宙之内,这是斯多亚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宇宙观一致的地方,但是斯 多亚学派的空间观念相较于亚里士多德也有所发展,具有自己的观点,即他们认 为虚空不存在于宇宙之内,但是存在于宇宙之外。宇宙之外的虚空从各个方向延 伸以至无限,任何物体必定在某种东西之中,被占据者必定与占据者和充填者不 同,它是无形的也即乏味的。可以接纳物体且被物所占据的实在,我们称为虚空。 同时,斯多亚派的学者认为,宇宙有可能化为火,其体积会成千倍的膨胀,那些 将被占据的处所此刻就只能是虚空,相反,当宇宙收缩时,此刻的处所就将变成 虚空。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10 古希腊时期关于空间的三个最为重要的观念之一的虚空在斯多亚学派这里第 一次以最为肯定的形式出现,这是空间观念继处所之后的有一个重要的发展,斯 多亚学派第一次明确将处所与虚空等同,认为虚空是未被占据的处所,处所是已 被占据的虚空。处所没有固定的形状及状态,其最大的属性就在于接纳其他的物 体,这一论述虽然还有其朴素的一面,但是和近代意义上的空间观念有了极大的 相似性。 希腊空间观念的发展历程中有三个最为重要的概念,即处所、虚空和广延, 三个概念分别对应于处所经验、虚空经验和广延经验,处所的概念产生于希腊早 期,即认为空间是事物所占据的位置,虚空这一概念在原子论学派那里第一次被 同等的看待,直到斯多亚学派这里才将第一次明确地将处所与虚空等同,但是斯 多亚学派没有提出明确的广延的概念,这一概念直到新柏拉图学派才有了近似的 概念即“空隙”这一近代意义上的空间概念,完成了古希腊空间观念向近代空间 观念的转变。 从古希腊时期的空间观念走向近代空间观念的关键性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 处所与虚空的等同问题,这一问题在斯多亚派的宇宙论中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解决, 第二个问题即处所与广延的等同问题,即处所与物体能否分离的问题还没有很好 的得到解决,虚空虽然被看做和处所同等的存在,但是虚空始终被看做是物的缺 失,和物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问题在新柏拉图学派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新 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家区分了两种位置,一种是天然位置,比如说头上脚下,另一 种是偶然位置,如人有时在屋内有时在户外,即一种处所随着个别物体的运动而 运动,而另一种处所则不随着物体运动而运动,是一种可分享的处所。而这种可 分享的处所的概念极大地推进了希腊空间观念向近代发展的步伐,因为这一概念 既包含了物体的直接处所,同时也包含了更广阔的处所,其空间的可分享型已经 具有了近代空间观念的一些属性。 最终完成了从古希腊空间概念到近代空间概念过度的是菲罗波努,他接受的 是新柏拉图学派的教育,在他看来,处所有这样的定义“处所不是包围者的界 面它是某种间隔,在三个方向上可测量;它本质上是无形的并且与被包围的 物体不同;它是缺乏任何形体的纯维度。的确,就迄今所谈及的而言,处所和虚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哲学空间概念自然哲学空间概念 11 空基本上是同一个东西” 。 这一定义基本上就是近代的空间概念:它是纯广延, 为物体提供处所但又可以在思维中把它与物区分开来,虽然没有现实的虚空存在。 在对亚里士多德空间概念批判的基础之上,菲罗波努整合了处所经验,虚空经验 和广延经验,彻底回避了古希腊空间概念所面临的一切困难。 不难看出,在古代世界结束时,广延、处所、虚空三种概念都已经出现,但 是由于古代的有机自然观的影响,人们依然是从一个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客观的 自然,将客观自然看作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在存在,虽然一个确切的独立的空间 概念虽然还没有产生,但是也已经为期不远。 古希腊时期的空间观念和近代空间观念虽然有了理论上的承接关系,但是二 者之间也有区分,古希腊时期的空间观念虽然已经具备了近代空间观念所具有的 处所、虚空、广延的属性,但是空间的这一属性大多是古希腊先哲朴素的猜想的 结果,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证明,那么随着近代科技尤其是物理学的发展,从科学 的角度对空间的属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吴国盛: 希腊空间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 60 页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12 第二章 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 一、近代宇宙图景 如果说古希腊的先哲对空间的认识还处在早期朴素的猜想之中,那么随着近 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视野大大的开 阔,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人类对 于空间的认识依托于科技有了极大的进步。 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的宇宙图景影响着该时代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古希腊时 代的时空观还是宇宙有限论下的宇宙观,还是在宇宙之内的,到了近代,随着欧 氏几何学的发展和宇宙无限论的产生,空间开始超出宇宙的界限,向着欧氏几何 化和背景化的方向发展。 亚历山大柯瓦雷曾对近代宇宙观做过相应论述,在他看来,近代宇宙观和 古希腊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早期宇宙观的打碎和空间的欧氏几何化。古希腊时期 的宇宙观是一种有限论宇宙观,整个宇宙是一个有限、有序的整体,且宇宙内部 有着完善的等级结构,深受亚里士多德宇宙观的影响,宇宙内按照一定的顺序被 划分;而近代随着欧氏几何的发展,一个完整有序有限的宇宙观被打碎,取而代 之的是一个无限的、不确定的宇宙观念,近代宇宙没有必然的联系,其本质是均 匀而且无限,近似于世界的实际的空间。 这番话勾勒出了近代科学革命所带来的宇宙论和世界观变化的主要特征,即 宇宙无限和空间的几何化。 近代空间的几何化以空间的无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的证明为前提,在引入虚 空的概念之后,这一证明就很简单了,布鲁诺曾证明过这个问题,他证明的过程 就是思考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宇宙之外是什么?如果宇宙外面一无所有,则 就是无,无就是虚空,是一个没有量度没有界限的虚空状态的存在,布鲁诺认为 这比想象一个无限大的宇宙更加不可想象,而且如果宇宙外面是虚空,没有任何 物质的存在,则必然是一个没有任何质的差别的区域,而这样一个虚空是连任何 物质都不存在的,所以不难得出结论,宇宙之外没有虚空,从而证明了宇宙的无 限性。这一证明也就为空间的几何化打下了前提。 近代以来,虚空、广延等概念开始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这实现了空间的几何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 13 化。欧几里得几何空间的基本特征是无限、平直、三维、均匀各向同性,但是近 代空间几何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则是将物质宇宙与空虚空间相剥离,空间独立出来 作为事物在其中运动的背景和容器。由此,虚空必须是无限的,而且虚空内的也 必然是均匀的,同一的。空间的几何化在笛卡尔那里以数学的形式确立了。在西 方哲学史上,与“虚空”这一概念相对应的一个问题是“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对 于这一问题,哲学史上有不同的解释。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哲学家不认为物质 是无限可分的,存在最小的不可分粒子,称为“原子” ,而两个原子之间的空隙称 之为“虚空” ,所以在原子论那里,虚空与原子是两个并列存在的概念;而亚里士 多德则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物质是连续的,物质和空间无法分离,这一思想 直接导致了“物质空间”的产生,而笛卡尔是最明确的把“物质空间”这一思想 给表达出来的。笛卡尔否定了虚空的存在,他认为空间一定包含物质的存在,而 空间和物质的区别只是概念上的差别,物质的本性是广延,所以宇宙不包含虚空, 宇宙是连续的、充满的,其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也使得空间的几何化得以确立,由 于笛卡尔否认虚空的存在,所以他不说宇宙是无限的,而只是说宇宙是不确定的。 在其著作哲学原理中他曾写到“有关无限,我们不必议论分分,也不必一味 寻求其意义,只需把那些诸如世界的广延、物质各部分的可分性,以及星宿的数 目等等无界限的事物,当做是不确定的即可” 。 亨利莫尔对笛卡尔的空间观念持否定态度,他不认为空间中必须有量的存 在,他将空间与上帝等同,认为空间是不动、永恒、非物、不可度量的、无界不 朽的存在而这一思想直接导致了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 二、绝对空间观 牛顿从低速力学现象中抽象出来形成了自己的绝对时空观,在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中他认为时间是自身流逝着的,真正的、数学的和绝对的时间无一例 外,这种流逝状态是均匀的且与外界无关的,所以又可称其为“延续性” ,我们通 常用以代替真正时间的年、月、日、小时等度量是通过延续性的一种可感觉的、 外部的通过运动表现的。也就是说,时间在宇宙中均匀流逝着,而空间好像一个 容器,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不与物质运动发生关系。牛顿曾经设计了经典的水 桶实验来证明绝对空间的存在,他转动一只装满水的桶,在开始转动的时候,水 和桶保持静止状态,随着转速的加快,在摩擦力的作用之下,水面发生了弯曲, 笛卡尔,哲学原理,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第一章第 26 节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14 这时候即使将水桶的转动停止,水面依然保持着弯曲,牛顿想以此证明水面变弯 曲不是由于相对于桶的运动,而是相对于绝对空间,他认为这个实验证明了绝对 空间的存在。 这种空间与几何学空间是一致的,它有五个基本特征:它是连续的它是 无限的它有三维它是均匀的,即它的所有点都相互等价它是各向同性的, 即通过同一点的所有直线相互等价。 一般情况下,牛顿的理论可以解释我们日常生活所经验的空间。罗素曾说, 在牛顿看来,空间与时间一样,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它可以看成一组点的集合, 每个点都是物理世界的最小组成部分,而不再有其内在的结构。每个点都是永久 存在而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它可以被一个物体所占据,或者被另一个物体 所占据,或者完全是“空”的,没有被任何东西占据, 这种空间具有排他性,这样 一个稳定而统一的空间可以用欧几里得几何学来描述,并且因为符合我们的日常 生活经验而被大多数所接受。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在当时成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但是其中也存在着某 些缺陷,就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只适合物体在较低速度下的情形,或者说牛顿只 考虑到了物体的绝对的运动而没有考虑到运动物体的参照系,即惯性抵抗加速度, 但是加速度又相对于什么呢?在古典力学的框子里,惟一的答案是:惯性抵抗那 个相对于空间的加速度。这是空间的一种物理性质空间对物体发生作用,但 是物体却不对空间发生作用。这也许就是牛顿所说的空间是绝对的这一断言 的较深一层的意义。但是这一论断遭到了莱布尼茨的反对。 莱布尼茨认为时空并不是物质之外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他否定空间是独 立存在的,认为空间是事物的一种性质。在莱布尼茨看来,空间是某种纯粹相对 的东西,是存在着的事物之间的一种秩序,这种秩序与事物的存在方式没有关系, 他认为只要事物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人们就能感觉到这种秩序的存在。 马赫继承了莱布尼茨关于空间是物的存在秩序的观点,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提出了否定性意见,马赫对牛顿借水桶实验来证明绝对空间的存在持否定态度, 他认为牛顿的实验仅仅能证明水不会动水桶产生向心力,而只会对质量大的地球 产生向心力,但是如果水桶的质量足够大的时候,没有办法证明水不会相对于桶 产生向心力,所以,马赫认为牛顿的水桶实验没有办法证明绝对空间的存在,只 彭加勒. 李醒民译.科学与假设.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第 49 页 罗素. 张金言译.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年,第 333 页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 15 是证明了具有巨大质量的天体对惯性系产生的作用,而马赫的这一观点为爱因斯 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打下了基础。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使得人们在经验层面上对空间的认识有了极大的丰富,日 常经验中那些含混、模糊、未曾明确意识到的空间表象获得了概念化,它已经与 三维、各向同性、直观等概念结合起来,成为在哲学体系中可以继续探讨的对象。 在这种空间体系中,空间是恒定不变、绝对静止的空间,万物做着机械式运动, 而这一切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产生之后变得不再确定。 三、非欧几何与相对论空间 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空间具有平直、无限、各向同性的特点,而非欧几何 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特点。 19 世纪初,罗巴切夫斯基和波耶发表了新几何学观点,他们用“过直线外一 点可以做无限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代替了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平行公理“过直 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 , 建立了非欧几何中的双曲几何。 1854 年, 黎曼用“同一平面上的任何两直线必定相交” 代替平行公理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 大于两直角等结论建立了非欧几何中的椭圆几何。非欧几何的出现改变了欧几里 得几何学独步天下的局面,为否定宇宙空间欧式无限特征的同时也为经验的物理 空间创造了可能性。 1905 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建立起了新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狭 义相对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一是相对性原理,也就是选择参照系与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无关;二是光速不变原理,即是无论选择何种参照系,光速 均相同。爱因斯坦在这两个基本假设中,舍弃了经典物理学中的“以太”和绝对 的时空观。以两个基本假设作为起点,爱因斯坦又推出以下结论:(1)长度收缩, 就是运动着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长度会发生缩短的变化; (2)时钟变慢,即时钟在 运动着的物体上会变慢; (3)光速极限,即所有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会超过光速; (4)同时性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在一个惯性系中会同时发生的现象在另一个惯性系 中便不会同时发生; (5)如果物质运动的速度远远小于光速,那么相对论力学就变 成牛顿力学,所以相对论比牛顿力学具有更普遍的意义。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和 统一性,是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思想。狭义相对论则从数学关系上精确地揭示了空 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所谓孤立的空间和孤立的时间在自然界是根本不存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自然科学中空间概念 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逻辑 16 在的。 爱因斯坦对于 1905 提出的相对论并不满意,因为其中只涉及了相对做匀速运 动的参照系,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