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早期华裔美国诗歌研究——评《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早期华裔美国诗歌研究——评《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早期华裔美国诗歌研究——评《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早期华裔美国诗歌研究——评《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早期华裔美国诗歌研究——评《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呈翅垡查差垦进塾硒究= 证筵金出塾 篡滏量矍篡金透塞滏 )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 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 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研l 口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毖氆 指导教师签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是美国华裔学者从2 0 世纪早期美国华人创作的汉 语诗歌中挑选、编译成的中英对照诗集,目前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学者对两部诗集的 研究资料较少。 金山歌集的作者金山客在诗集中塑造了一群华人“单身汉 的形象。笔者 针对他们“畸形 生活中的梦想、勇气、悲哀、婚恋和欲望等,分析诗人的心理和 文化状态,以及诗歌中体现的华人形象。埃仑诗集中塑造了一群被囚华人的形象, 他们将失望、悲愤和理想写进诗歌,用大量的历史典故借指自己的处境。 本文以两部诗集为中心文本,结合时代与文化背景,应用文本细读理论与形象 学理论研究2 0 世纪初期跨文化语境下的华人诗歌创作,分析诗集中的华人自塑形 象。从离散文学与翻译文学角度出发,突出文化交流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两部诗 集塑造的早期美国华人形象真实、立体、有血有肉,颠覆了以往外国作家笔下木讷、 无知、丑陋不堪的华人形象。 关键词汉诗英译华人“单身汉”天使岛文化交流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o n g so fg o l dm o u n t a i na n di s l a n da r et w ob i l i n g u a l ( c h i n e s ea n de n g l i s h ) c o l l e c t i o n so fp o e m sw r i r e ni nc h i n e s eb y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 si nt h ee a r l y2 0 “c e n t u r y , b u ts e l e c t e da n dt r a n s l a t e db y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s c h o l a r s t h e r ei sc u r r e n t l y n o tm u c h 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 s et w oc o l l e c t i o n sb ys c h o l a r sb o t hi nt a i w a na n dm a i n l a n dc h i n a t h ea u t h o r so fs o n g so fg o l dm o u n t a i n ,m e nf r o mg o l dm o u n t a i n , c r e a t e dt h e i m a g e so fag r o u po fc h i n e s e “b a c h e l o r s ”i nt h e s et w oc o l l e c t i o n so fp o e m s i nd e a l i n g 研t l lt h e i rd r e a m s ,c o u r a g e ,s o r r o w s ,l o v e sa n dd e s i r e si nt h e i re c c e n t r i cl i f e ,t h ew r i t e r a n a l y z e s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 s t a t e so ft h ep o e t sa n dt h ec h i n e s ei m a g e s e m b o d i e di nt h ep o e m s i ni s l a n dt h ei m a g e so fag r o u po fc h i n e s ew e r ec r e a t e d ,w h o w r o t et h e i rd i s a p p o i n t m e n t ,a n g e ra n di d e a l si n t ot h ep o e m s ,a n ds h o w e dt h e i ro w n s i t u a t i o n sb yu s i n gag r e a tn u m b e ro fh i s t o r i c a la l l u s i o n s t h i sp a p e r , 、析t l lt h et w oc o l l e c t i o n so fp o e m sa si t sc e n t r a lt e x t sa n d 、 ,i 吐la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b o t ht h et e m p o r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s ,b yu s i n gt h e o r i e so fc l o s e g e a d t n ga n dt h e o r i e so fi m a g es t u d i e s ,d o e sr e s e a r c hw o r ko nt h ec h i n e s ep o e t i cw r i t i n g w i t h i na n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x ti nt h ee a r l y2 0 mc e n t u r y , a n a l y z e st h es e l f - c r e a t e dc h i n e s e i m a g e si nt h ec o l l e c t i o n so fp o e m s t h i sp a p e r ,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d i a s p o r i c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l i t e r a t u r e ,h i g h l i g h t st h er o l eo f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i n t h ep r o c e s so f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t h ei m a g e so fe a r l y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 sc r e a t e di nt h e s e t w oc o l l e c t i o n so fp o e m sa r er e a l ,c u b i ca n do ff l e s ha n db l o o d ,s u b v e r t i n gt h ei n a r t i c u l a t e , i g n o r a n ta n du g l yi m a g e so fc h i n e s e i nt h ew r i t i n g so ff o r e i g nw r i t e r so ft h e p a s t k e y w o r d s c h i n e s ep o e m se n g l i s ht r a n s l a t i o n c h i n e s e b a c h e l o r s a n g e li s l a n d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i l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2 0 世纪初期,金山客和“纸儿子”的汉语诗歌真实的反映了美国排华法案下华 人的生存与文化状态。解读金山歌集,可以看到早期美国华人对生活强烈的渴望。 他们既希望在美国创造巨额财富,又希望能够早日回到久别的故乡。离开故土、寓 居他乡的状态使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国外生活的艰难让他们生发 出各种感慨,创作出一首首华人“单身汉”的悲歌。“天使岛诗歌”写于1 9 1 0 1 9 4 0 年间,华人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来到美国,被囚天使岛的遭 遇激励他们用写诗的方式抒发心中的悲愤和哀愁,创作出大量的汉语诗歌。 诗言志,作者在诗歌创作时的心态是激越的。金山客与“纸儿子”的诗歌是感 情积聚到极限的体现,透过诗歌,可以看到他们当时的心理和文化状态。华人后裔 出色的英语翻译使其具有了完美的表现形式,详细的背景介绍使诗集具有浓厚的文 化内涵。埃仑诗集与金山歌集,这两部中英对照诗集,既真实再现了早期美 国华人的精神状态,又为原汉语诗歌增加了文化含量,扩大了读者群。在以下几个 章节的写作中,笔者首先向读者介绍国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状况,指出华裔美 国诗歌研究的不足。第二、三章重点分析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中的华人形 象。第四章对两部诗集进行比较,结合离散文学与翻译文学的特点,突出文化交流 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有针对性的介绍了华裔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当前汉语界在华裔美国文 学文类层面的研究情况,指出华裔美国诗歌研究的重要性。在诗歌作者与诗集介绍 中,结合1 9 世纪下半期、2 0 世纪初期华人移民美国的情况,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汉 语诗歌创作群与华人后裔学者的写作历程。分析以往的不同版本,以中英对照本为 中心文本展开论述。文献综述与选题意义部分,谈及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学者对 “天使岛诗歌 与金山歌集的研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 不足,阐明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目的。 第二章主要分析金山歌集中华人“单身汉的形象。华人“单身汉 的美 国生活经验是诗人创作的源泉。家庭生活的缺失使他们在闲暇时间有机会接触中国 古典诗歌,写诗娱乐。几乎每个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或上过私塾的华人在得到一定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指点后都能创作出简单的诗歌。在第一节中,介绍了作者的社会身份,分析了他 们诗歌创作的社会环境。涉及黄遵宪、张荫桓等清朝官员对华侨的保护和诗歌创作 的指导。清朝官员鼓励华人进行诗歌创作,帮助他们修改诗词,创建文艺社团等。 在他们的帮助下,华人从诗歌创作的自发状态走向自觉,为唐人街汉语诗集的出版 发行创造了条件。第二节中,笔者紧紧围绕华人“单身汉的“畸形 生活这一主 题,对“单身汉 的梦、勇、悲、恋和纵等展开详细的论述。不健康的生存环境使 华人“单身汉”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悲凉的色调。金山客对金钱狂热的追求、对美国 风俗习惯的鄙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婚姻生活的向往和对恶习的唾弃等表现了 他们的社会地位身处边缘。区别于以往外国作家笔下华人愚昧、无知、不开化 的形象,诗歌真实反映了华人“单身汉 的生活状态,塑造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早 期美国华人形象。从诗歌中,我们看到早期美国华人为生活奔波的孤单身影,也看 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世界。 在第三章,笔者突出“天使岛诗人”被囚的处境,围绕他们的心理活动,从三 个方面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突出诗人对理想、苦难、愤怒和友情的描写,展现华 人激烈的心理斗争、理想受阻后的失望情绪、对美国种族歧视政策的愤恨等,还原 被囚期间华人的真实形象。诗歌记录了华人的声音,再现了早期华人移民的文学修 养与精神面貌。在本章小结中,笔者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 在第四章中,笔者认真比较了两部诗集内容与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诗集进行的分析和评论。诗集的离散文学特色与翻译文学特色使 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离散的状态为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素材,英文翻 译为原作品提供了广大的读者群。离开文化交流,两部诗集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结论中,指出诗歌中塑造的早期美国华人的形象颠覆了以往外国作家笔下华 人单调、无知、木讷、愚昧等的丑陋形象。附录部分是对1 8 4 8 1 9 4 3 年间华人移民 美国的情况的介绍。从早期美国华人的移民目的、美国对华政策和影响等方面介绍 诗集产生的时代背景,使读者更好的了解诗集的内容。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 据美国研究者考证,华裔美国文学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产生了,但是华裔美国 文学的命名和研究却是近晚的事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历史的原因,华 裔美国文学一直遭受冷遇,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更不为世人所知。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文化也是移民构成的文化,从“w a s p 文化n 3 到“民 族熔炉”瞳1 再到“多元文化主义”1 ,美国文化不断发生着变化。华裔美国文学产生 并发展于多元文化主义时期。2 0 世纪6 0 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掀起了文化多元 主义的浪潮。“多元文化主义不仅唤醒了美国非洲裔、美国土著、美国墨西哥裔等少 数民族的族性意识,同时催生了亚裔美国人作为亚裔的族性意识,引发了2 0 世纪 6 0 年代末至7 0 年代的泛亚运动h 功陆1 。正是在“泛亚运动 的催生下,亚裔美 国文学和华裔美国文学才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 按照文学文本所涉及的主题为标准可将华裔美国文学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 段( 1 8 5 0 1 9 4 3 ) 、“转折 历程( 1 9 4 3 - 1 9 8 0 ) 、繁荣阶段( 1 9 9 1 ) 。1 8 5 0 是华人“淘 金客 大规模到达美国的开始,此时的“文学 只是异乡淘金的“金山客”口耳相 传的歌谣和故事。1 9 4 3 年是美国废除“排华法案 的年份,在此之前的华裔美国文 学,我们可以称之为“愤懑、抗议”之作,表达了华人在美国所遭受的压抑、排斥 和打击。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虽是2 0 世纪8 0 年代后出现的中英对照诗集, 但是它们来源于早期华人创作的汉语诗歌,从诗歌言说内容上看,仍将其归为起始 阶段的早期华裔美国诗歌。 今天,华裔美国文学已逐渐成为- f l 显学,越来越多的学者热心于对它的研究。 两部诗集仍然不受重视是什么原因呢? 这与华裔美国文学的整体研究状况有关。对 小说的研究是华裔美国学者所钟爱的,诗歌与戏剧尤其是诗歌,则遭到冷遇。单德 i l l “是英文w h i t e a n g l o s a x o n p r o t e s t a n t 的缩写,意为盎格鲁一萨克逊白人新教徒文化,其含义是美国人认 定自己的民族是以白人、英裔人、新教徒这3 个特征为标志的。”“w a s p 文化曾长期占据美国文化的主流地位” 引自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1 月:第2 3 页。 【2 】“正式明确地使用熔炉( m e l t i n gp o t ) 这个词是从美国犹太作家以色列赞格维尔( i s r a e lz a n g w i l l ) 1 9 0 8 年的戏剧熔炉开始的,自此以后,该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引自董小j l i 美国文化概论北京:人民出版 社,2 0 0 6 年1 月:第3 0 页。 1 3 m u i t i c u l t u r a l i s m ,也可译成c u l t u r a lp l u r a l i s m 和c u l t u r a ld i v e r s i t y 它早在1 9 世纪时就初露端倪,2 0 世纪初期 已经形成,2 0 世纪7 0 年代时多元的内容更加丰富,到了2 0 世纪9 0 年代,它已成为美国学术界的热门问题。 【4 】“p a n - a s i a nm o v e m e n t 。指的是2 0 世纪6 0 年代末期到7 0 年代初期,以华裔、日本裔、菲律宾裔等为首的 亚裔美国人为争取自己在美国社会的地位而广泛联合所有亚裔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文化斗争”引自蒲若茜族 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6 年3 月:第3 页。 【5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6 年3 月:第3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兴认为:“就华裔美国文学内部而言,研究者偏食现象严重,主要集中在少数走 红的作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长篇作品,对短篇作品关注少;从文类上讲,台 湾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重视小说,而对诗歌、戏剧等关注不够。 n 3 中国大陆的研究 情况与台湾相似,已出版的华裔美国文学方面的研究著作中,很难找到几篇华裔美 国诗歌研究的文章。因此,对两部诗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2 诗歌作者与诗集介绍 奴隶贸易废止后,欧洲各殖民国家劳动力短缺,这些国家在海外殖民地的发展 使他们急需寻找合适的劳动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盯住了中国这个具有大量劳动力市 场的国度。清朝政府与欧洲各国签订的相关条约口1 ,使苦力贸易得以合法化。当欧 美各殖民国家来到素有以出洋打拼为生的中国东南沿海一代招收苦力的时候,闽粤 族群的人们纷纷响应,与各殖民国家签订了合同,带着发财的梦想开始了海外谋生 的生活。1 9 世纪中后期,美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荒地、从 事制造业和家庭服务业的中国劳工。自1 8 4 8 年加州发现金矿以来,先后有大批中国 东南沿海一代的人以契约劳工的身份前往美国淘金。早期华工在美国西部是受欢迎 的,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 献。“到1 8 7 5 年,美国西部的华人劳工已增至1 0 5 万人,几乎占加利福尼亚州所有 身强力壮的男性劳工的四分之一。d 3 华工的出洋打拼必然带来闽粤方言的海外传 播,金山歌集( 1 9 1 1 ) 、金山歌二集( 1 9 1 5 ) 都是用日常粤语所作,而它们的作 者“金山客 ( m e nf r o mg o l dm o u n t a i n ) 是东南沿海一代的劳动人民。 1 9 世纪7 0 年代,美国经济衰退后,华人成了白人劳工和美国政府排斥的对象。 美国政府开始出台排华政策,严格限制华人入美。1 8 8 2 年,排华法案颁布,这 一法案一直延续到2 0 世纪4 0 年代,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政府拒绝华人 入境。但这并不能阻止闽粤族群追求财富的理想,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以各种途径 f ”2 0 0 4 年l o 月2 7 日上午,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单德兴研究员应北外英语学院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主 任吴冰教授之邀,在英语学院为师生作了题为“r e p r e s e n t i n g c h i n e s e 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i nt a i w a n ”的讲座。 h t t p :2 0 2 2 0 4 14 2 2 9 s e i s e o n t 2 豁p ? n 2 2 5 4 【2 】中英北京条约( 1 8 6 0 ,1 0 ) :第五款一、戊午年定约互换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 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 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省大吏亦宜时与大英钦差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会定章程,为保 全前项华工之意。中法北京条约( 1 8 6 0 、1 0 ) :第九款亦戊午年定约互换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 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法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法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 或愿携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法国船只,毫凭禁阻。该省大吏亦宜时与大法钦差大臣查照各口情形,会定 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 1 3 】彼得邝新唐人街一当代美国华人社区杨立信,寿进文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 0 0 2 9 :第1 6 页。 第1 章绪论 ( 包括偷渡等非法途径) 进入美国。美国历史上出现了两大奇怪现象华人“单 身汉社会”( c h i n e s e “b a c h e l o rs o c i e t y ”) 与大量“纸儿子”( p a p e r - s o n ) 的出现。这些华 人“单身汉”与“纸儿子把美国生存经历写成诗歌,成为汉语诗集的主人公。2 0 世纪8 0 年代,随着“天使岛诗歌”的发现,华裔美国学者麦礼谦有感于“天使岛诗 歌的特殊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不遗余力的将原本零散呈现的汉语诗歌编译成中 英对照诗集。而1 9 8 7 年出版的金山歌集则向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早期美国华人 移民文学生活的窗户,向读者提供了真正的关于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历史转折 时期美国华人移民生活经验的知识。 金山歌集( s o n g so f g o l dm o u n t a i n :c a n t o n e s er h y m e s f r o ms a nf r a n c i s c o c h i n a t o w n ,1 9 8 7 ) 是谭雅伦( m a r i o nk h o r n ) 从两部汉语本的金山歌集中选 出2 2 0 首翻译成的中英对照诗集。金山歌集( j i n s h a ng ej i ,汉语诗歌8 0 8 首) 和 金山歌二集( j i n s h a ng ee r j i ,汉语诗歌8 3 2 首) 收录了2 0 世纪头十年美国华人 创作的早期诗歌,是旧金山唐人街一家书商分别于1 9 1 1 年和1 9 1 5 年出版的汉语诗 歌集。本文所指的金山歌集为1 9 8 7 年出版的中英对照诗集。 1 9 1 0 - 1 9 4 0 年,华人移民到达美国后被关押在天使岛移民拘留所,等待长达2 周甚至2 年的审判。在此期间,一些华人先后在拘留所墙壁上刻下自己心声。中国 移民郑文舫( s m i l e yj a n n ) 于1 9 3 1 年被拘留在天使岛,期间他抄录了墙上的9 2 首 诗文,出版了一部名叫秋蓬集集弱者之心声卷的诗歌集。后来他为上海的 “人世间”期刊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他被囚期间的遭遇并引用了抄白天使岛的5 首诗歌。余明达( y e ed a t - - m i n g ) 于1 9 3 2 被囚天使岛,他从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墙 壁上抄录了9 6 首华人移民的诗歌,其中有7 8 首n3 诗歌与郑文舫抄录的诗歌相同。 1 9 7 6 年,王灵智在杂志上发表了余明达抄录的诗歌。1 9 8 0 年,麦礼谦、林小琴、杨 碧芳( h i mm a r kl a i ,g e n n yl i m ,j u d yy u n g ) 将“天使岛诗歌”进行了整理、校勘、 翻译、注悉,出版了中英对照的埃仑诗集( i s l a n d ? p o e t r ya n d 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 i m m i g r a n t so na n g e li s l a n d ,1 m 萨0 9 4 0 ) ,收入13 5 首诗。有人将诗集直译为那 岛1 9 1 0 年至1 9 4 0 年天使岛华人移民的诗作和历史,编者直接将“i s l a n d ”这 一单词音译成“埃仑”,取其象征意。埃仑诗集中有1 3 首诗歌被收录到劳特主编 的希斯美国文学选集( t h eh e a t ha n t h o l o g yo f a m e r i c a nl i t e r a t u r e ) ,占诗歌篇的 十分之一,标志着早期华裔美国诗歌已经被典范化,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的殿堂。 【1 1 此处参考麦礼谦编译的埃仑诗集,第2 3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歌与碑文:翻译与诠释( 肋p 砂a n d i n s c r i p t i o n s :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 a n a l y s i s ) 一书 是天使岛工作小组n 1 对“天使岛诗歌”的专题研究报告,长达7 5 0 多页。书中不仅 有旧的已经被编辑成书的埃仑诗集中的诗歌,还有一些近来新发现的诗歌,并 配有几百幅诗文照片。本文以1 9 8 0 年出版的埃仑诗集为研究对象。 1 3 文献综述与选题意义 自2 0 世纪8 0 年代两部中英对照诗集出版以来,先后有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 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张子清在华裔美国文学的先声: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 一文中认为,华裔美国文学诗歌的特色是:“诗人用以表现的载体是英文,而他们的 感情里有着中国情结:他们继承的文化传统是欧美的,也有中国的。 埃仑诗集 与金山歌集“这两部诗集收入了华人移民在美国发表最早的华文诗篇,是华裔美 国诗歌的先声,被译成英文之后,成了华裔美国诗歌的一部分。 唐海东在跨文化 交流中的母题变异阅读( 金山歌集) 的一种方式一文紧紧抓住诗歌母题的“变 异 这一特点,突出华人与美国社会接触时产生的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及对文学的 影响,对歌集中与中国本土境内相同母题的些微变化做了分析。薛玉凤在“单身汉 社会 的幽灵兼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 骨) 瞳1 、华人“单身汉的悲歌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分裂家庭 和华人“单身汉社会”的渊源三篇论文中探讨 了华人“单身汉”社会形成的原因和“单身汉”的生活。 台湾学者单德兴在“忆我埃仑如蜷伏 :天使岛悲歌的铭刻与再现一文中围 绕“铭刻 与“再现 的主题,从诗歌的三个不同版本:汉语诗歌版本、中英对照 诗歌版本、希斯美国文学选集对“天使岛诗歌”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结合文化多 元、东方主义、女性主义、版本学等多种文学理论,将诗歌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起 来。笔者认为他的研究并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做系统的论述,而是将研究的重 点放在理论上,忽视了诗歌的感性研究,使文章显得艰涩难懂。 美国学者王性初的诗的灵魂在地狱中永生美国天使岛华文遗诗新考以 “天使岛诗歌 为研究对象,突出其华文遗诗的特点,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 内容、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身处美国,是“天使岛诗歌” 工作小组的成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些诗歌,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较为全 面、细致的向读者阐释诗歌的概况,并对华文文学寄予很高的希望。 【1 见王性初的诗的灵魂在地狱中永生 羡国天使岛华文遗诗新考一文 口】选自美国文学研究 ,郭继德主编( 第三辑)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9 月。 第1 章绪论 关于“天使岛诗歌”,还有很多媒体方面的报道。2 0 0 6 年8 月1 3 日,c c t v - 4 的华人世界栏目播放了刘咏嫦:寻找真实n 1 节目。刘咏嫦是出生在美国的 华裔,在她成为一名电视导演后,她将父母在天使岛上度过的刻骨铭心的经历拍摄 成了一部纪录片,取名刻骨铭心。除此之外,她还先后拍摄了唐人街、我父 亲的国土等多部反映美国华人移民历史的纪录片。互联网上关于天使岛诗歌的资 料很多,在g o o g l e 上输入“天使岛诗歌 后,会出现相当多的有关资料。其中有血 泪纽约天使岛:破译”米袋”旗上的华人移民故事、美国天使岛记述一部华人移 民的屈辱血泪史、“天使岛”上华人泪等对天使岛移民事件的报道,揭露了 当时美国移民当局对华人的迫害:美华裔王燕怡因保护天使岛华人历史遗迹获表 彰等则是介绍当代美国华裔为保护天使岛移民博物馆做出的努力。 关于两部诗集的研究资料少而珍贵。如若没有这些研究成果,笔者的写作将举 步维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资料,笔者才能展开自己的硕士学位 论文写作。但是学者们的观点中也存在着让人产生疑问的地方。比如,张子清将埃 仑诗集看做是华人进入美国本土之前的作品,金山歌集是早期华人到达美国之 后的作品,这种观点容易使读者产生误会,以为“天使岛诗歌 早于汉语本的金 山歌集。诗集的原作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事实却是有金山客的加入美 国籍乜1 ,才有“纸儿子”的赴美与被囚口3 。从汉语诗集的写作时间和诗作者群之间的 关系来看,金山歌集应该放在埃仑诗集的前面讲述。此外,几位研究者都将 华人的出国动机归结为“国弱 与“家贫,忽视了闽粤族群以出洋打拼为文化传统 的历史因素。认为诗歌的作者是华人移民中的知识分子也是欠妥的,从诗歌的内容 和文学艺术上看,诗歌作者大部分是来自中国东南沿海一代的普通劳动人民,其中 l 】1 h t t p :n e w s c c t v c o m s o c i e t y 2 0 0 6 0 8 0 4 1 0 31 4 8 s h t m l 口】1 9 0 4 年,旧金山发生地震。地震引发的大火将旧金山政府大楼的文件全部毁坏,包括全部的移民文件。很多 人开始钻法律的空子,自称是美国公民却无法得到移民当局的辩驳,他们可以自由出入美国,回乡省亲,还可 以想办法在公民权益范围下办理子弟来美。 【3 】1 8 6 8 年的第十四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所有美国本土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拥有宪法保护的权益与义务。 “买纸儿子是美国1 8 8 2 年到1 9 4 3 年间的排华法案( e x c l u s i o nl a w ) 的产物。该法案在头l o 限制中国劳工进 入美国,之后是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限制华人移民入籍。在排华法案下,只有有公民身份的华人才可以自由出入 美国。那个时候,中国政府腐败,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众多的华人男子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存不惜代价奔往 美国的金山。在排华法案期间,进入美国最有效渠道是买纸,即购买证明自己是美国公民的儿子或女儿的 文件( p a p e r ) 。据推测,最早的美籍华人可能是1 9 世纪5 0 年代美国的华人铁路工人的孩子。他们在成人之后 回国结婚然后返回美国。之后再向政府报告在中国的妻子生了自己的孩子,为在中国出生的孩子申请入境美 国,政府根据报告发给准许在中国出生的美国公民进入美国的批件,这些孩子是否真的存在另当别论。买纸儿 子手续的关键是,有些拥有这些批件或文件( p a p e r ) 的人把获得的批件卖到中国的黑市上去,黑市上的中间 人转手把批件卖给想到美国淘金的中国人,买者最后便以美国公民孩子的身份进入美国买纸的价钱以孩 子的年龄计算,每1 0 年1 0 0 美元。”引自( 买纸儿子) 成纽约大学必读书 h t t p :“梢c h i n a c o f l l , c n z h u a n t i 2 0 0 5 t x t 2 0 0 3 - 0 8 2 6 c o n t e n t 一5 3 9 2 1 6 9 h t m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只有极少数的知识分子。在仔细阅读文本、翻阅大量相关历史、文学资料的情况下, 笔者利用文本细读理论和形象学理论对两部诗集展开系统研究,弥补前人研究中的 不足。 第2 章旧金山唐人街叙事( 1 9 1 1 一i g l 5 ) 第2 章旧金山唐人街叙事( 1 9 1 1 19 15 ) 自1 8 4 8 年淘金热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一直不允许华人女性( 商人 的妻子除外) 进入美国,也不允许华人与白人女子结婚n 1 。“1 8 9 0 年,华人男性与女 性的比例为2 7 :l 川羽,华人男性长期过着单身汉”的生活。这种极不健康的生存 方式,摧毁了华工的正常生活,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他们拼命为 美国资本家干活,得到的工资却仅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发财梦破灭了,华工 看到摘掉金光闪闪的面纱后的美国是一个充满歧视、压榨与敌意的国度。他们在这 里倍受欺凌,做别人不愿做的最脏最累的活,却拿最少的工资。残酷的体力劳动与 极为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很多人倒在了异国他乡,成为漂泊的魂灵。幸存下来的人为 了能够生存下去,不得不跑到赌馆、烟管、妓院等地方用宣泄的方式麻痹自己的灵 魂和肉体,以期取得短暂的快乐,刺激自己生发新的希望,继而回到美国资本家的 铁鞭下劳动。 长期以来,美国人眼中的早期中国移民是文盲,美国没有留下任何与他们生活 有关的文字材料,而金山歌集( 1 9 1 1 ) 与金山歌二集( 1 9 1 5 ) 却彻底结束 了这种看法。它们是旧金山华人移民与清朝官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融合了早期美国 华人的生活经历与清朝官员的心血。早期美国华人崇尚祖国传统文化并热衷于书写 诗歌,他们在清朝官员的帮助下成立诗歌组织,创作了大量的古典汉语诗歌,并请 清朝官员修改,他们积极言说与踊跃表达的欲望仿佛今天争夺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华人社会的性质跟中国社会有很大区别。十九世纪的中国是一个 正在走向崩溃的封建社会。社会支配权基本上还是在地主阶级手里。土地 的占有是这权力的源泉,所以地主阶级分子一般不会自动放弃这基地移居 海外。出洋的大部分是破产村的农民、商人以及小市民和手工业者。这些 人移居到美国,多数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里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少数成为小 生产者或搞小本生意的商人;个别人也沦为当地的流氓地痞。口1 【l 】为了保持种族的纯正,美国政府不允许华工娶美国女子为妻,白人开的妓院更不许为华人开放。为了安抚华 工的正常生理需求,减少抵触心理和犯罪活动,美国政府甚至鼓励中国人开自己的妓院,直到妓女问题给美国 社会带类的极其严重的后果,导致许多白人男性也沉溺于此,美国政府才不得不严加管理。 【2 l 彼得邝新唐人街一当代美国华人社区杨立信,寿进文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 0 0 2 年9 月:第 1 7 页。 【3 】麦礼谦,从华侨到华人= 十世纪美国华人社会发展史,香港:三联出版社,1 9 9 2 年1 月:第2 7 2 8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不是文人出身的人,因为离开了祖国而获得了澎湃的创造动力与丰富的创 作资料,他们利用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书写他们在别国的故事,离散的处境使 怀乡、思亲、伤别离等主题的诗歌占据了歌集的绝大多数。 2 1 清朝官员与旧金山区域的华人文艺社团 海外华人数量的增长,无论是通过契约劳工还是自由移民,都给清政 府带来了一些问题。许多人在异乡受到虐待或被杀死,到1 9 世纪7 0 年代, 他们的遭遇已成为国际丑闻。清政府对华工本来没有什么感情,然而,这 些丑闻不仅损害了它的尊严,也有损于它的国际地位。这个新的现实迫使 清政府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以保护海外华人。1 3 对于美国的排华运动,清政府的反应一直非常谨慎,1 8 7 8 年首任驻美公使陈兰 彬赴任,他到达美国后在旧金山逗留了一个月,加州的排华运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他奏请朝廷派遣领事加强对美交涉。清政府虽然也派遣了官员,但是因为国 势衰颓,这些官员在维护华人的权益方面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陈兰彬向美国 政府提出的抗议也收效甚微。 1 8 8 2 1 8 8 5 年间黄遵宪担任驻旧金山总领事,他为保护华侨做出了自己不懈的 努力。他对外展开抵制行动;对内聚合当地华人力量,促成中华总会馆的成立,使 旧金山华人会馆面貌为之一新。虽然黄遵宪采取的各项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华人 的处境,但是他尽其所能为侨胞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华人的称赞:“中国历来驻美 外交官中唯一能做保护华侨工作之人。 髓1 黄遵宪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也是 一名杰出的诗人。他的逐客篇较全面的反映了华人被美国政府排斥的事实。“呜 呼民何辜,值此国运剥! 轩顼五千年,到今国极弱。鬼蜮实难册,魑魅乃不若,岂 谓人非人,竟作异类虐,茫茫六合内,何处足可托? 川3 1 道出了旧金山华人无辜遭 污蔑、排斥和迫害的艰难生活。纪事描写了1 8 8 4 年美国大选过程中的种种丑行, 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民主 与“平等 的虚伪。除此之外,黄遵宪还组织 起华人诗社,鼓舞华人的写作热情,得到旧金山华人移民的积极响应,其他国家的 ( 澳大利亚) 颜清湟著出国华工与清朝官员粟明鲜、贺跃夫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 9 9 0 年1 2 月:第1 2 页。 埘黄增章,陈志雄杰出的诗人外交家:黄遵宪,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 0 0 6 :第6 8 页。 纠黄遵宪著刘世南选注黄遵宪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9 月:第1 2 页 第2 章旧金山唐人街叙事( 1 9 1 l 一1 9 1 5 ) 华人也通过信件的形式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寄给诗社,参与到其中来,与旧金山的华 人形成了很好的交流与互动。 1 8 8 5 年张荫桓接替郑藻如担任驻美国、秘鲁和西班牙的公使。虽然对美国的排 华问题没有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但是他却活跃在美国华人文学社团中,对提高美国 华人的中国文学素养、促成各国华人社团的友好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旧金山 的日子里,张荫桓积极奔走于各华埠之间,应邀题匾,。题楹联,为侨民中的文士修 改诗词,对他们崇尚中国文学的热情给予很大的鼓励。1 8 8 6 年春,“小蓬诗社 口】 成立了,诗人们纷纷将自己的作品拿给张荫桓修改,将他的认可看作是无比的光荣。 后来建立的其他文学社团,如“同文社”和“文华社 等也都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 蓬勃发展起来。“同文社”组织的对联竞赛超越了旧金山海湾,1 8 8 8 年,“同文社 将写作的诗歌、对联寄给出使秘鲁的张荫桓,请他进行修改。1 9 1 1 年,“同文社 正式提出在美国、加拿大、秘鲁、墨西哥、古巴等五国的唐人街乜3 ( c h i n a t o w n ) 举 行对联写作的竞赛活动,为华人移民提供了更大的交流空间。与“同文社 相比工- “文华社”的影响力和规模则更为巨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 1 9 0 0 年之后的唐人街华人文学社团因为有杰出文人的出现得以持续发展。1 8 9 8 年康有为、梁启超逃亡维多利亚和洛杉矶,虽然没有去j 日金山,但是康梁的追随者 却因此在旧金山成立了一个社团,之后以康梁为首的保皇党在这一文学社团陆续发 表文章。随后的几年里,此文学社团开展了很多竞赛等活动,文学种类也扩大到包 括古典诗歌、散文和政论在内的多种形式。 旧金山唐人街的华人传承了中国文学的精华,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用写 诗的方式排解心中的压抑,在闲暇时间建立文学社团,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汉语 言文化引以为自豪。1 9 1 1 年,旧金山的华人出版了汉语诗歌集金山歌集, 1 9 1 5 年金山歌二集也问世了。 2 2:金山歌集赏析 这些来自中国东南沿海一代的华人“单身汉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旧金山大 埠华人住房条件有十苦,最苦是华人每人限地八尺,不足尺寸者被随意抓往警署, 个人财产因此得不到保障,常常被洗劫一空;洗衣房有六不近情,最令人气愤的是 在没有法律条文的情况下华人被迫拆毁木屋改建砖铁门,耗费巨资;更不用说大小 【1 】此处与下文出现的“同文社”和“华文社”等多处,均参考谭雅伦编译的金山歌集第2 8 - 3 8 页 1 2 】又称华埠或中国城,是指除两岸三地以外的其它国家大城中华裔人士聚居区。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埠的七难。美国的排华政策和歧视制度,让这些早期美国华人饱尝了开拓者的艰 辛,金山歌集中的大多数诗歌抒发了华工对祖国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国艰难生活的 悲叹。华人被看作是美国的异类,被排斥在边缘之外。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华人 用不懈的努力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也用真实的声音书写着他们“畸形”的生活。 诗歌用日常粤语创作、适宜于吟颂和吟唱。谭雅伦将诗集的内容归为l l 类,从 不同则面反映了早期华人在旧金山唐人街独特、多彩的生活,表现了华人从艰难中 奋发、于逆境中求生存的境况。笔者将这l l 类主题的诗歌再分为华人“单身汉”的 淘金、抗争、难堪重负与两地相思、婚嫁、纵欲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从这五个方面 来具体分析“单身汉的美国唐人街生活。 2 2 1“单身汉 之梦淘金 “忽然变作富家郎。即刻开银庄。置田纳妾起楼房。 对于海外谋生的 华人来说,发财后回归故乡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在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下,华工拿 到的工资不到白人工资的一半。他们把这些血汗钱源源不断的送回祖国的家乡,为 亲人贴补家用。剩余不多的钱仅够华人勉强维持生活。梦想总是被现实的残酷打破, 美国华人甚觉生活的艰辛,经济窘迫成为他们普遍存在的情况。“花旗霜雪重。非裘 莫御冬。出外居家总不同。衫少岁寒肩膊耸。远方旅客念相同。衫少怎当霜雪重。 “欲购狐裘银又少。此际御冬真无术。这些来自中国南方的华人忍受不了美国北方 的寒冷气候,缺衣少食的问题困扰着他们,但是肩上的重担却让他们不得不咬紧牙 根,继续淘金的路程。 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熏陶下,金钱观念和竞争观念逐渐在某些华人的头脑中占 据了首要地位,钱的重要性使他们的发财梦愈演愈烈。“钱高见。胜使钱方便。从 这句诗可以看出,国外的生活经历加深了他们对金钱的看法,使他们深切的感受到 了钱的力量,体会到强大的经济基础是自由和尊严的保障,口袋里没有金钱撑腰, 就没有权力谈自由和民主。而“子费父钱诚弗鲜。子钱父怕枉垂涎。 这一句又道明 了国外生活影响下“孝为先 美德的丢弃。 美国广泛的商业投资机会使很多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愿,即使遭遇了多次挫折, 也始终不忘发财的动机。“财星一朝好。财白自然到。财主扬名称阔佬。财成穷 汗变富豪。 连连遭受打击的华人仍然希望有一天否极泰来,赚足金钱回到故乡。“真 得意。恭辞众知己。囊橐丰盈还故里。快看父母笑开眉。”养家糊口是他们的初级梦 想,衣金还乡、娶亲纳妾、起楼买田,过财主阔佬的生活则是他们的终极梦想。如: 第2 章旧金山唐人街叙事( 1 9 1 l 一1 9 1 5 ) “旋过个边就富豪。移步何难财主佬。 “立宅置田千万倾。家肥屋润显门廷。 “富 足荣旋真系爽。置田纳妾起楼房。” 2 2 2“单身汉 之勇抗争 华人跋山涉水到异国他乡求生存,是一种莫大的生活勇气。“移民蓝调一组 诗歌记录了旧金山唐人街华人在天使岛遭遇的耻辱。与“天使岛诗歌不同的是, 它们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不公平待遇的抗议,而且批判美国当局的移民政策与美国立 国原则的相背,揭露了美国当局对中国移民的不公平政策,指明了中国移民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