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进展ppt课件.ppt_第1页
预激综合征进展ppt课件.ppt_第2页
预激综合征进展ppt课件.ppt_第3页
预激综合征进展ppt课件.ppt_第4页
预激综合征进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学研究进展,1,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极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束支阻滞和心室肥大或掩盖上述疾病的心电图特征,特别是患者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时更甚,其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心电图中倍受关注的课题。,2,自1930年Wolff、Parkinson和White把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心动过速高发病率联系在一起,做为完整的综合征报道以来,研究者已明确预激综合征解剖基础和心动过速的机制。,3,近年来,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不仅使心动过速患者获得根治,同时对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PR间期、波、QRS终末向量、PJ间期影响及STT改变等都有了进一步认识。,4,PR间期短:PR间期012s。QRS波增宽:QRS波时间010s,初始有粗顿的波,PJ间期正常。STT改变:正向的波导联有STT下移T波倒置。心电图表现有上述三联征,临床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者方可诊断为预激综合征。,5,2、PR间期缩短的进一步认识,吾巴怀三氏(WolffParkinsonWhite,WPW)综合征中房室间除房室正路外还有房室旁路,PR间期是代表两条径路中快的一条径路下传心室的时间。,6,21PR间期缩短,PR间期缩短(012s)是旁路下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此时PR间期代表经旁路下传心室的时间,包括从起搏点到旁路的房内传导时间与旁路下传心室时间之和。在心电图分析中应注意下列两点:,7,(1)当旁路距起搏点较近时(如右侧旁路或靠近旁路的异位心搏),房内传导时间明显缩短,可使波重叠在P波上,PR间期缩短至难以准确测量,此时极易漏掉P波或误认为P波与QRS波无传导关系(图1)。,8,图1房性期前收缩波重在P波上(示)使PR间期无法测量,9,(2)正路如有房室传导阻滞将被旁路传导掩盖(不能依PR间期和P波与QRS波的关系做诊断,图2)。对预做射频消融的患者,术前明确正路房室阻滞尤为重要。,10,图2预激综合征掩盖度房室阻滞心电图上图示典型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0s,下图R14,58为预激间歇时PR间期024s。,11,22PR间期不缩短,PR间期不缩短(甚或延长)不能排除WPW综合征,如隐匿性、潜在性、不完全潜在性(见下文)和少数显性(旁路下传心室时间012s,但仍然快于正路)。,12,3、对QRS波群改变的进一步认识,旁路前传不仅影响初始向量,同时影响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13,31对QRS波时间和初始向量的影响,QRS波时间增宽是最早认识到的预激综合征QRS波改变,当时曾被误认为功能性束支阻滞(1930年);以后逐渐认识到QRS波增宽的机制是旁路预激心室的表现,其增宽的特点是在QRS初始有粗钝的波(有别于束支阻滞),形成了目前共识的旁路传导对QRS波影响。,14,311波的真实含义,波是激动通过旁路较正路预先传入心室,引起部分心室肌提早缓慢除极(心室肌传导速度400mms)的表现,一旦激动经正路传入心室,心室立即开始快速除极(浦氏纤维传导速度4000mms),波结束。,15,312波的大小(时间),波的大小取决于旁路与正路下传心室的时差,差值越大,波越大。大的负向波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正向的波可掩盖心肌梗死;差值小,波不明显,此时为明确诊断和旁路定位可选用抑制正路传导(加大两者时差)的方法增大波;反之当旁路下传不快于正路时无波,无波并不代表旁路没有前传(预激心室),如不完全潜在性WPW综合征(见下文)。,16,313波的结束,波的结束代表正路传入心室的开始,并不代表旁路预激心室的结束(图3A图3B),此时旁路仍在继续缓慢除极心室(预激心室),只不过是被正路下传快速除极心室掩盖。,17,图3显性预激综合征机制示意图A:旁路预激心室形成波;B:正路下传心室开始快速除极,波结束(旁路继续预激心室被掩盖);C:旁、正两路共同除极心室结束,形成单源性心室融合波(在形成波的同时影响波形和终末向量)。,18,32对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的影响,近年研究表明,典型预激综合征的QRS波群实为经旁、正两路下传心室形成的单源性心室融合波。波的开始代表旁路缓慢除极心室的始;波结束代表正路下传心室快速除极的开始,此时旁路下传仍在继续预激心室。显性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心室不仅影响初始向量(形成波),并且影响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图3C)。,19,图3显性预激综合征机制示意图A:旁路预激心室形成波;B:正路下传心室开始快速除极,波结束(旁路继续预激心室被掩盖);C:旁、正两路共同除极心室结束,形成单源性心室融合波(在形成波的同时影响波形和终末向量)。,20,临床早已注意到预激综合征可产生酷似心室肥大样心电图改变,但预激综合征对终末向量的影响直到近年才被临床关注。,21,2004年,有研究者对照分析12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消融旁路术前、术后心电图,观察到129例均有终末向量改变,且终末向量改变与预激向量和旁路的位置有关,提示在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分析中,重视初始向量改变的同时应关注终末向量的变化,在预激波不明显时观察终末向量改变可能成为旁路前传的重要线索。,22,33以终末向量改变为主要表现的预激综合征,当经旁路下传时间等于或略慢于正路时,旁路下传心室虽不快于正路,但仍能使旁路联结心室部位心肌预先(与正常比)除极,形成心室融合波。此时PR间期正常,无波,终末向量和波形改变(通过与心动过速对照)成为旁路预激心室主要表现,暂称之为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图4图5)。,23,图4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机制示意图A:正路下传略快于旁路(PR间期正常,无波);B:旁路传入心室,使连接点处心室提早除极;C:正、旁两路共同除极心室结束,形成单源心室融合波(以终末向量和波形改变为主要表现)。,24,25,图5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心电图A:射频消融术前窦性心律心电图;B: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QRS终末与窦性心律不同(见示);C: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前两组为窦性心搏(QRS终末与A图不同,同B图),第3组(宽QRS)为靶点起搏心搏(提示术前A图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下传有关);D:为消融术前心内电图(纸速100mms):ABL为靶点(距冠状窦口5cm),示靶点V波与体表QRS最早起点(V1导联)同时出现,明显早于希氏束和冠状窦(示旁路与正路几乎同时下传心室)。,26,依旁路前传功能和心电图表现,我们可以进一步将预激综合征分为显性、不完全潜在性、潜在性和隐匿性,详见表1。,27,28,不完全潜在性预激心电图诊断依据:,(1)窦性心律无典型预激心电图表现,但QRS波终末向量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reentranttachycardiaAVRT)发作时不同(应排除差异传导和P影响);(2)用三磷酸腺苷(ATP)抑制正路或做心房调搏诱现波可进一步明确诊断。,29,通过上述讨论我们进一步认识到QRS波终末向量改变是旁路前传心室的标志,波是旁路下传快于正路的表现。,30,4对PJ间期的影响,41PJ间期不延长甚至可缩短预激综合征QRS波增宽是旁路提早除极心室的表现,但不延迟心室除极结束时间,所以预激综合征PJ间期正常。近年来研究证实当旁路使正常形成QRS波终末向量的大量心室肌提前除极时,甚至可缩短PJ间期,31,2006年有人对143例显性预激有旁路传导与无旁路传导(消融后或间歇时)的心电图对照分析进一步证实:(1)预激综合征在正路传导正常时,旁路传导不延长PJ间期,且可能缩短PJ间期;(2)在正路传导异常(房室或束支阻滞)时,旁路前传能缩短延长的PJ间期,甚至可使部分束支阻滞的PJ间期缩短到正常范围。,32,42PJ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预激综合征PJ间期延长是正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常见于预激并正路一度、三度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三者鉴别,详见表2。,33,34,5对STT的影响,51继发STT改变的特点(1)方向与向量相反;(2)改变程度与波大小呈正相关;(3)形态:ST段改变呈非水平型,T波倒置呈非对称形。,35,52合并原发性STT改变的特点(1)波明显时出现与波同向STT改变;(2)ST段变成水平型或T波呈对称样改变;(3)波无明显变化而随临床症状出现STT动态变化,均提示并有原发性STT改变。,36,53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在间歇性预激或消融旁路QRS恢复正常后,由于电张调整作用可一过性出现T波对称倒置,易误诊为心肌损害。其特点为倒置T波出现在预激时以负向波为主的导联,且仅在QRS波恢复正常后一过性出现。,37,6特殊的房室传导现象(1:2房室传导),由于房室间同时存在正、旁两条传导径路,在特殊情况下一次心房激动可先后经旁路和正路下传,引起两次心室激动(称之1:2房室传导)。,38,其产生条件:(1)正路下传心室明显减慢,使正路与旁路下传心室时差大于心室有效不应期;(2)正路未被逆向隐匿除极(如逆向阻滞)。这样就可使一次心房激动(如在正路相对不应期早期的房性期前收缩)可先经旁路下传心室产生第1个QRS波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