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一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ab s t r a d 人 。 t i 刁 ump in g litig ationisa collective翻 比 l one 裂 记 ntial l y and b asn a t 功 reofcol l e c t l v e 朗石 oil l b e p r 叼u c t 场 lb i 比it p ro v l des axe col l e c t i v e 五 lt e re s tsw 肠 c h can bes b 趁 e d b y ai l the e x 加d吧 n 忱 中 ri s e s in阮 义 口 l eof e x p o rtc o 训tr y.t b e路 soij 叮 c 七 sw hic hneed p r o t e c t 山 g a 了 e s h 肚 e d r e s o ” 比 c e s ofe x pode n te 印ri s esin比 e 困 ” n e in d 理 劝 ryofe x po找伪. 吐 口 . 切 七 p ay a tt ent i on toantl -d utnp in glitig ation bec a u e of阮 挤 曲l em 一 u 日 e ofs h ar e d ir桃 t h l n k邝 sou 比 c e s under q u o tas y st em ass b 叮 e d re sourcesinall the e x p o rt e 川 c rp n 洲 of此 5 别 刀 ei n d 四即 ofexportco山 劝 ry , 吐 屹 r e posi ti on ofo v e r- h 0 1 d in gando v e r- u 旧 加 gs h ar e d i sac o l lective 朗t i o ndiffi u l t “ f r ee 一d i n g ” p r o bl em e x i sts. t 五 e p aperu e s i n d 四卿 a s s o ci 毗。 n add a obs e rva b l e 川 u l ti 叫泊 g esd yn恤i c g aj m e todi s cus s 由ee x p o rte n t e rp ri ses坷 山 c irbest to liti g a t eor p 仙l s h m e n t o f i n d 图lry associ 葫。 n o r d 0 t .t 五 e di s c u 51 o n 卜d deun d e t s u g gests, 山e s u p e r v lslon und e r 加n- s u 军 rv l s i on and n o n . p u n l s 知 旧 ent. b utth e yp r e fe r l iti g al m g tmd er 阴 d p u ni s 加 m ent. f i n a l lv,d 廿 o u g ll a nal yzin g s e v e r a l an t i 一 d u m p i ngcollect ive l iti g a t i o n cas es, t h e s isv 以 i dat e s t h e conclu sion w hi chl 1 asbeend m w 恤int h e mo del kc y w o r d s : c o l l e c t i v e act i ond i ffi cuit p o s i t l o 氏 冉 刀 t l . d u m p i ngl iti g ation, f re e 又d in g , i n d u s n 了 associ ation n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 本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 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 历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研究生签名: 李 娟烟 户 润 年 7 月 6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 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可以向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对 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究生签名: 皇业暇- 润年 了 月 日 硕士论文 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1 引言 1 ,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 . 1 . 1 研究问题的背景 自1 9 7 9年欧盟第一次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和机械闹钟反倾销以来,至今己有40 多个国 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 的几百种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 我国是目 前世界上遭受反 倾销次数最多的国家。2 0 04年下半年,中国大陆出口产品共遭遇反倾销调查24 起, 被实施反倾销措施25 项; 2 0 05年上半年, 印度、 墨西哥、 澳大利亚、 南非、 哥伦比亚、 美国等n个国家( 地区) 对我国发起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21起, 涉案金额约2 . 96亿美 元. 2005 年下半年, 中国再次成为遭遇反倾销制裁最多的盯0 成员国, 共受到反倾销 调查33 起, 被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22 项。 并且在2 0 05年, 我国与欧盟、 美国的纺织 品贸易纠纷空前激烈,经过多轮贸易谈判分别与欧盟和美国达成新的纺织品贸易协 定,从而使得2 0 05年1 月旧 贸易壁垒取消的进口国配额制度,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经过改头换面又重新登场,影响将至2 0 08年。 另一方面, 随着多哈谈判的无限期中止, wto 多边贸易体制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局限 影响, 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前景不容乐观。 在对华陶瓷反倾销案中,2 0 01年7 月,印度对中国抛光砖反倾销案开展调查,结 果应诉的只有一家,遗憾的是仅有的一家企业却因印度有关法规而不具备应诉资格, 结果使我国陶瓷产品在印度被征收2 47% 的惩罚性高额关税, 以佛山为主的中国瓷砖基 本上退出了印度市场。 紧随印 度之后, 墨西哥、 菲律宾发现了 契机, 相继对中国陶瓷 实施反倾销措施。2 0 03年2 月,埃及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餐具采取反倾销措施,开始 征收高达3 05% 的关税,同样遗憾的是: 47天无一企业应诉。 2 0 04年,陶瓷的外贸出口 又亮起了红灯。在对华反倾销案中,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至少有一半企业不去应诉, 直接导致了8 既反倾销案件的败诉. 反倾销应诉本质上是一个集体行动。我们关注反倾销中共同应诉问 题, 是因为这 里存在有共享资 源的使用问 题。 如果我们把配额下的资源看成是出口国同 一行业内出 口 企业的共享资源, 那么这里就存在有出口企业过度占有、 使用共享资源的而导致的 集体行动困境问题. 因为出口企业会有足够的动力, 甚至用恶意的低价格过度地占有、 使用共享资源, 其结果必然会侵占或影响到进口国自 给率部分的利益。 在大量的对华 的反倾销案中,不难看出,企业的搭便车,不积极应诉都是反倾销败诉的原因之一 大量的贸易争端背后都存在着出口国 行业自 治困境的难题。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一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1 . 1 . 2 问题的提出 反倾销共同 应诉中,理性的个体会积极地选择 “ 不合作”或者是 “ 搭便车” ,就 是因为集体行动中 所提供的集体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使用或者消费上的共同性。 如果 同一个行业中涉案企业多, 潜在 “ 搭便车”的人也就越多。 与公共物品 。 不同的是, 由于共享资源所具有的竞争性或者说是资源的可减少性, 理性的企业就会用尽各种手 段更多地挤占份额,很容易侵占到进口国自 给的部分。 这样, 不仅n 个企业无法摆脱 “ 囚徒的困境” ,出口国相关行业整体还会面临退出该国市场的威胁;一旦退出该国 市场, 共享资源的枯竭也就在所难免。 由 于出口 份额的供给并不能排除其他人的占 有 和使用, 因此, 个体“ 搭便车” 等机会主义行为极易导致共享资源的供给不足, 直接 影响到对共享资源的维护和治理。 因此, 如何能够成功地推进共享资源自 发治理的集体行动问题就成为本文关注的 焦点。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多阶段可观察行动博弈模型, 讨论行业协会组织在没有实施 监督与惩罚、 以及实施了监督与惩罚的不同条件下, 企业在反倾销应诉的集体行动中 是积极性得应诉还是选择搭便车。 1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 2 . 1 行业自治理论 关于行业自 治问 题, k l e i n 和h ollingsworth等人把行业协会看作是一种治理方 式。 “ 国外学者应用最新的博弈论工具对古老的“ 基尔特” ( 中世纪欧洲商业革命和城 市复兴过程中产生的行业组织) 等行业组织之生发衰变进行分析, 阐述其对中世纪海 外商业扩张的积极作用, 或者把现代行业协会组织视为并列于市场、企业、国家、 非 正式网络或门阀的第五种经济制度或社会秩序,并一道参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治 理” 11 。 份eif (l 9 93 ) 121 分析了n世纪 地中 海区 域的 马 格里布 商人联盟. 他分析了 行 业协会这种组织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保障合约实施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及这种组织 本身是如何维持的。 他的研究强调了 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行业协 会制度的 存在及其稳定性的解释,大量的来自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而中国有关行业协会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尽管早在明 清时期中国就曾出现过“ 同 业公会” 、“ 行会” 、“ 商会” 等组织, 并有过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 由 于种种原因, 行业协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数十年间几乎停止了活动。20 世纪80 年代, 伴随着中国 。 公 共物品 的 概念最早 是由 休澳 “ 73 9) 提出 并由 萨缪尔 进 ( 珍 弘) 加以 规 范的. 护缪尔进认为, 公 共物品 有 如 下两个 特征: 1 )非排他性。即不能把未满足公共物品供给者提出的条件的潜在使用者排除在使用者的范围之 外。( 2 )非竟争性。即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公共物品数t和质t的减少与降低。 2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一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的改革, 各种行业协会开始产生, 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而 得到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随着行业协会发展空间的扩展, 作用的显现, 理论界 也加大了对行业协会的研究力度。 就行业协会存在的 原因 看, 余晖(2。 。 2)侧 提出了 社会治理和私序的概念, 提出 了行业协会的制度动力学原理, 分析了行业协会的内部激励机制, 指出了其激励约束 的边界在于相对其他社会治理结构来说其交易成本较低。 就行业协会的性质看, 张新 文, 谢焕文 (20 04) 141 从组织性质的 角度出 发来考察行业协会, 尝试从四 个理论视角 对行业协会的性质进行初步探讨。就行业协会的功能看,董利娟 ( 2 0 0 2) 151 从反倾销 及应诉角度阐述了行业协会的功能:1 . 可以代表国内产业作为反倾销的发起人。2. 行业协会作为我国某个产业的代表, 决定其在反倾销主体资格的确定中, 扮演着动员 与宣传者的角色。 3 . 与企业一起建立反倾销预鳌预报信息系统。 4 . 行业协会在反倾销 过程中的作用: 与政府建立信息互通机制, 代表企业及时准确地反映行业情况; 建立企 业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机制, 应对外方的各种调查: 有组织地在倾销或反倾销国家进 行活动; 组织协调企业配合律师事务所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与出口企业的关系上的确有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反倾销调查中具有政府及企业不可替代的规范和协调作用: 通过规范本行业企业行 为, 尽可能减少败诉案件的发生; 通过组织本行业涉案企业应诉, 尽可能减少败诉案件 的发生。 1 . 2 。 2 搭便车的治理机制 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关注“ 搭便车” 问题的重点在于设计出一套机制, 使个人能 够显示出其对公共物品的真实需求, 这就是激励相容性问题。 于是, 他们讨论了两种 情况,即在有集权结构政府和无集权结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 “ 搭便车”问题。 奥 尔森伽 . o lson, 1 9 6 5)161 从 集体 行动中 个 人的 选择 角度来分析, 并让 它与 组织理论 相联系。 她分析了三种规模的集团下的个人选择行为, 认为无论集团规模的大小, 都 存在着倾向 于采取“ 搭便车” 行为的理性的个人。 因此, 奥尔森认为, 除了应有的外 部激励以 外,强制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少“ 搭便车” 行为的方法。 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 问 题, 属于所谓社会困境 (soci a1 d i l e 呼 )问 题 。 的一种。 产生这一问 题的原因 在 于, 集体行动中所追求的利益是一种集体物品 。 。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为了解决之 一问 题, 就必须从成本收益框架之外, 引进第三个变量。 最终, 他们认为这第三 个变量就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作为一套价值观念或认知学识, 是每个人都有的。 它 .有 关 社 会 困 境问 且的 种 类, 见e 山 盼0 蛇 门 低a e 七 抽 洲 , . 目a p p , a c h to奴r 川 沁 . 目 伪01 “伪翻 叮ofc oll。 比 1, e a 口 1 叨, t 七 a m 闭c anpolit i c 目 sc蕊.ccr 曰褚 袱1 99民 3 , vol 92. no i , p . 1 -2 2 。 .里 瑟尔 . 奥 尔 森, 集体 行 动的 逻 辑, 上 海 三 联 书 店, 上 海 人民 出 版 社, 2003. 3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一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的存在能导致人们限制他们的行为, 以 致他们不会作出像“ 搭便车” 那样的行为. 其 目 的 在于促进个人不再按简单的 成本、 收益计算来行动。 针对个人预期与行动后果之 间缺乏较强的联系,布坎南认为, 个人的任何决策都是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进行的, 因此, 如果可以 通过适当的制度改革, 在个人行为与行动后果之间建立较为密切的关 系, 那么 “ 搭便车”行为就可能减少。集体还可以 通过对其成员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使其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感增强, 从而增加他们对集体行动的参与能力。 黄少卿、 余晖 (2 005)门 利用声誉机制, 解释了 为什么中 等规 模集团可以 实 现提供集体物品的 集体行 动。 他们认为, 如果一个集团能够给成员提供较大的声誉收益, 那么集团成员愿意承 担 集 体 物品 供 给 成 本的 可 能 性 越 大。 朱 林可( 2 0 o 5)阅 了 榜 样 示范机 制 模 型, 他 认为 人 们的搭便车行为是相互依赖的,搭便车的人越多,则人们的 “ 搭便车”倾向就越强, 反之亦然。 榜样示范机制起作用的前提是至少要有一个带头人, 而这个带头人本身不 是由其他榜样带动的,对于带头人存在着诸如荣誉、追求自 我实现等激励机制. 1 . 3 研究定位与结构安排 本文关注的是反倾销集体应诉问题,通过构建一个多阶段可观察行动博弈模型, 讨论行业协会组织在没有实施监督与惩罚、 以及实施了监督与惩罚的不同条件下, 企 业在反倾销应诉的集体行动中是积极性应诉还是选择搭便车。 本文构造出 个体在不同 情况下的效用值和期望效用值, 通过个体在不同情况下: 偷徽, 不偷懒, 惩罚后有配 额和惩罚后无配额几种不同情况下的期望效用值的比较, 来说明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的 不同选择。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 研究背景、 问 题的提出 和国内外研究现 状。 第二部分介绍本文分析研究运用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是一个行业协 会与企业间动态博弈的可信性分析, 通过建立模型, 分别讨论协会组织在有无监督和 惩罚之下偷徽与否的效用比较。 第四部分用案例来进行检验, 进一步验证模型分析的 结果.第五部分是结论。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梢应诉为背景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 . 1 集休行动的理论 2 . 1 . 1 集体物品与搭便车 2 . 1 . 1 . 1 物品的分类和特征 具有排他性且具有竞争性的物品为私人物品 ,即通过市场交换而提供的商品和 劳务。 这种产品是满足个人需要的, 其产生的效用不具有扩散性。私人物品具备的 特 征为: 1 . 私人物品的享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如某人对某一私人物品的享用, 就排除 了其他人同时享用该产品; 2 . 私人物品的效用具有内在性, 即效用不具有扩散性, 谁付 款谁受益, 其他不付款的人不能同时感受到该种利益或效用;3 . 私人物品的受益具有 可阻 止性, 即不付款则不能享用, 而且享受人可以 拒绝享受, 如饭菜不好, 可以不买, 从 而拒绝享受它的效用。 无排他性且无竟争性的物品即为公共物品,关于公共物品含义的最早表述,是 由 保罗 a 。 萨缪尔森 ( 1 9 5 4) 给出的, “ 每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 其他人消费的减少”。例如: 国防、公安、司法、宇宙空间探索、环境保护和公共卫 生、社会安全、灯塔等。公共物品具备的特征为: 1 , 公共物品的享用无竞争性和排他 性, 即同时为人们所享受, 无利害冲突。如公共路灯、改善污染而提高空气的质量等。 2 . 公共物品的效用具有扩散性, 即是满足公共的、 社会的需要的, 不限于某个人或集团 享用。3 . 公共物品的受益具有不可阻止性, 即任何人都有享受的义务, 不得拒绝, 如法 院、公共卫生等, 一经违反, 可予惩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完全具有排他性且完全具有竞争性的私人物品和完全具有排 他性且完全不具有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并不多, 大多数公共物品介于两者之间, 要么具 有排他性而不具有竞争性, 要么具有竞争性而不具有排他性, 我们称前者为俱乐部物 品, 如电影院、游泳池等, 我们称后者为公共资源, 如草地、地下资源等,我们也将后 者成为集体物品。“ 所谓集体物品, 就是一旦被提供出来, 其使用不具有排他性的物 品( 这与公共物品不同, 后者不仅不具有排他性, 同时具有非竞争性, 而集体物品是 可以 有竞争性的) ” 。 2 . 1 . 1 . 2 反倾销应诉中的物品 反倾销共同应诉作为一种集体行动, 所提供的物品是同一行业中所有企业共同分 享的利益:即如果共同应诉成功, 整个行业退出进口国市场的风险大大降低, 企业们 可以继续在进口国分享所拥有的份额; 如果共同应诉使反倾销税费下降, 每个企业都 陈 林可. 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问 压和行业协会. 2 005经济学年会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一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能分享到税费降低带来的好处 因此, 从物品性质上看, 共同应诉所提供的共同的或 集体的利益具有非排他性和共用性, 类似于公共物品, 即只要有人供给这种资源, 任 何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并且当个体在使用或者消费这种资源时并不排除其他个体使用 或者消费. 换句话说, 那些没有为共同 应诉付出 一点代价的企业是不会被排除在对这 种物品的消费之外。 在这种前提下, 共同应诉所提供的共同的或者集体的利益不会因 为企业数目的增加而使单个企业的福利水平减少。 而另一方面, 共同应诉所要维护的 资源是出口国n 个企业的共享资源, 所谓共享资源是指具有非排他性与共用性不可行 ( 或竞争性) 的资源, 类似于公共池塘资源。 把份额说成是共享资源, 是因为它对该 出口 国的n 个企业来说,只要它不为0 ,占 有一定份额的企业都有可能从中获得利益 ( 效用) ,即份额作为共享资源并不具有排他性;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即 一个企业多占 有一定的份额, 其他企业势必会减少其中相应的份额, 因此, 这种资源 在使用或者消费上的 共同性是不可行的。 在这个前提下, 共同应诉所要维护的集体利 益,很可能就会因为企业总体数目 的增加而使单个企业的福利水平减少。 2 . 1 . 1 . 3“ 搭便车”问题的提出和原因探讨 英国哲学家休漠( 1 7 4 0 ) 早就意识到了 人性中舍远图近的致命错误不利于公共目 的的实 现, 两个人可以实现的共同 行动但对于多个人而言就是很难甚至不可能的, 因 为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 人们对于有关共同 利益的复杂计划难以同心一致。 随后, 亚 当。 斯密发现自由 市场的基本供给规律, 提出 个人行为决策的成本 收益原则, 其 “ 经济人” 的人性假设就广泛应用于经济学中, 并逐渐扩张到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其他 社会科学领域。 而这种理性人假设的应用却普遍产生了对“ 搭便车”问题的置疑, 尤 其是在集体决策和公共物品的生产方面。 奥尔森 ( 1 9 6 5) 在 集体行动的逻辑 中正 式提出了 “ 搭便车” 理论。 所谓 “ 搭便车” ,又名 “ 免费搭车”或 “ 坐享其成” , 是指 在集体行动中, 一个人或组织从公共产品中获益, 但却既不提供公共产品也不分担集 体供给公共产品的成本, 从而免费从其他人或组织的努力中受益。 它反映了个体自 利 的 经济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为人类共同生活所造成的困境。 奥尔森在 集体行 动的逻辑 中分析小集团时认为, 集体行动是很难达成的。 即使是小集团, 其公共产 品的供给往往在达到最优水平之前就停止了。 所以 说, 一 “ 搭便车” 理论是集体决策活 动中经常可见的现象, 也是公共选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道 格拉斯 . 斯诺认为, 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已经不足以解释集体决策活动 中的 个人行为。 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中, 所有信息是公开的, 免费的, 个人在选择 其行为时, 可以通过理性的计算自己 所付出的 成本和即将得到的收益来决定自己的行 为, 是行动还是不行动。 可是, 在集体决策过程中, 个人的理性计算却可能导致一种 普遍的不决策行为,那就是“ 搭便车” 现象9 经济学上认为, 造成“ 搭便车” 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在个人行为与行 6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裕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动后果之间缺乏较强的联系, 如果一个人预期另一个人或另外一些人不管怎样都会为 他提供利益, 那他就不会自 愿而主动的采取行动。 第二 个原因就是个人在行动之前很 难估计其收益, 而成本却是较为明显和直观的为了解决“ 搭便车” 现象, 使集体决策 和集体行动成为可能, 经济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探索。 新古典主流经济学认为,“ 搭便 车” 的实质就是为了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 个人必须显示其对公共物品的偏好 程度。 也就是说理性的个人可能通过低报需求以 逃避分担相应的成本。 正如萨谬尔森 所说,“ 正是个人的自 我利益使其给出 虚假的 信号, 假装从某种集体消费活动中获得 比实际情况更小的利益”。 2 . 1 . 2 集体行动的困 境 从概念上来讲, 合作指 “ 为共同的目 的而一起行动” ,从社会实践来看,合作往 往是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有时又是令人难以捉摸的。 主流经济理论认为, 单独的个人 往往是为了追求他们个人的利益而行动。 按此逻辑推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有着共 同利益的个体被期待着会为他们共同的或者说是集体的利益而采取合作的或联合的 行动。 然而, 那些试图采取联合行动的个体, 在理性的和寻求自 身利益的前提下, 一 个个却走入了“ 囚徒的困境” ,陷 进了哈丁的“ 公用地悲剧”( h a r d in,1 9 6 5 ) .和集 体行动的逻辑.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 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 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 而忽视公共的事务; 对于公共的一切, 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务。 2 . 1 . 2 . 1公共地的悲剧 1 968 年英国科学家哈丁在美国著的 科学 杂志上发表了 公用地的悲剧 一文, 此文描述了理性地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行为是如何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恶果。 哈丁 设想古老的英国村庄有一片牧民可以自由 放牧的公共用地, 每个牧民 直接利益大小取 决于其放牧的牲畜数量, 一旦牧民的放牧数超过草地的承受能力, 过度放牧就会导致 草地逐渐耗尽, 而牲畜因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就只能挤少量的奶, 倘若更多的牲畜加 入到拥挤的草地上, 结果便是草地毁坏, 牧民无法从放牧中得到更高收益, 这时便发 生了“ 公用地悲剧” 。 同时, 尽管每个牧民决定增加饲养量考虑到现有牧畜的价值的 负效应, 但他考虑的只是对自己牧畜的影响, 并非所有牧畜的影响。 于是, 最优点上 的个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 纳什均衡总饲养量大于杜会最优饲养量。 正如哈 丁所说:“ 这是悲剧的根本所在, 每个人都被困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 无节制地 增加牲畜的制度中。 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 的地, 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中, 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2 . 1 。 2 . 2 “ 囚徒困境” “ 囚 徒困 境” 博 弈 模型 说明 了 :在一次博弈的情况下扩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自 身 7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 -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利益最大化,而博弈结果对于集体来说往往并非帕累托最优状态。 囚徒b 囚徒a 图2 . 1 假设两个合谋犯罪的嫌疑犯被等察抓住, 分别被关在两个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间进 行审讯。替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刑5 年: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抗拒, 则坦白 者立即释放而抗拒者重判8 年;如果两人拒不认罪,则他们会被以 较轻的妨碍 公务罪各判1 年。 如果我们用一 1 , 一 5 , 一 分别表示罪犯被判刑1 年、 5年、 8 年的得益, 用0 表示罪犯被立即释放的得益, 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特殊矩阵( 图2 . 1)将这个博弈表 示出来。 对该博弈中的两个博弈方来说,各自 都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即:坦白或抗拒。 共有四 种可能结果, 其中,最好的 得益是0 ,最坏的得益是一 8 。假定a 选择的是坦白, b的最优选择是坦白 :假定a 选择的是抗拒,b 的最优选择同样是坦白。事实上,( 坦 白,坦白) 不仅是纳什均衡,而且是一个占优战略选择。而( 抗拒,抗拒) 不是纳什均 衡, 因为它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 订立攻守同盟也没有用,因为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 协定。因此, 两个囚徒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 标, 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 甚至较大利益。 2 . 1 . 2 . 3 集体行动的逻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 m . o lson,1 9 6 5)的 集体行动的逻辑说明个人理性 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其原因是理性的个人在实现集体目 标时往往具有搭便 车的倾向。 她在 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详细地分析了三个相关性的问题:1 . 集体 行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达成?2 . 集体产品的最优提供水平能否实现? 3 . 集体产品的 提供所发生的成本如何在不同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奥尔森认为, 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 成的集团通常总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利益, 这一点至少在涉及经济目 标时被认为是理 所当然的。 但是认为从理性的和寻求自 身利益行为这一前提可以逻辑地推出集团会从 自 身利益出发采取行动, 这种观念事实上是不正确的。 如果一个集团中的所有个体在 实现了集体目 标后都能获利, 由 此也不能推出他们会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 或集团的目 标, 即使他们都是有理性的和寻求自 身利益的。 奥尔森批驳了传统的集体 行动观, 即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体是要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动的, 认 为“ 除非甲 个集团中 人数很少, 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特殊手段以 使个人按照他们 吕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的共同利益行事, 有理性的、 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 集团的利益” 。 在奥尔森看来, 集团的共同利益实际上可以等同或类似一种公共物品, 任何公共物品都具有供应的相联性与排他的不可能性两个特性。 公共物品的两个特点 决定集团 成员在公共物品的消费 和供给上存在搭便车的动机, 即使个人不为公共物品 的生产和供应承担任何成本也能为自 己 带来收益, 因为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不承 担成本者的消费。 与囚徒窘境描述的一次博弈所导致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稍有不同奥尔 森阐述的 是n 人存在的场合下,重复博弈所导致的 集体非合作性结局:与哈丁叙述的 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过程稍有不同,奥尔森阐述的则是存在共同利益的情况 下, 理性的 个体不会为 共同 利益采取合作性的集体行动。 尽管如此, 三种分析模型在 本质上仍然是一致的. 集体行动困境所需要解决的三个问 题, 使新制度的供给、 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的 问 题( 奥斯特罗姆, 1 9 9 0), 其中 制度的供给是最基本的问 题。 诺斯把制度定义为“ 博 弈规则” 。 g rie f( 1 9 9 6) 从博弈均衡角度定义制度: 在博弈论框架里, 两个互相联系 的制度要素是预期和组织, 组织是非技术因素决定的约束, 它们通过引入新的参与人 ( 即该组织本身) ,改变参与人所得的信息,或者改变某种行为的报酬来影响行为。 而这里的组织就是指行业协会。 青木认为制度是关于博弈如何进行的共有信念的 一个 自 我维系系统。 制度的本质是对均衡博弈路径显著和固定特征的一种浓缩性表征, 该 表征被相关域几乎所有参与人所感知, 认为是与他们策略决策相关的。 这样, 制度就 以一种自 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 并反过来又被他们在连续变化的环 境下实际决策不断再生产出来。 2 . 2 行业协会及其共享资源 2 . 2 . 1 行业协会及其组织功能 行业协会组织是由独立的经营单位所组成的、 为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的合理合法 的 利益的组织。 从具体的组织形态而言, 包括 “ 行业商会、 同 业公会、 行业协会” 等。 这 些组织的 共同 特征有: 1 . 商品 经济发 展的 产物: 2 . 有一批自 愿或非自 愿的 成员:3. 组织的存在在于维护和增进会员共同利益;4 . 组织的相对自治性和自 律性。 行业协会的自 主治理, 是行业内 成员企业个体或组织在面临共同的问 题时所寻求 的自 我解决的途径。 行业协会组织之所以是一种自 主治理的组织机制, 首先应该从它 的功能 优势上来看。 国内曾有学者把行业协会的功能归纳为自 律、 发展、 协调、 互助、 服务、 交流、 调解和制衡, 实际上信息服务和惩罚性的协调行动是协会组织两大理论 上可分而现实中却不可分的功能。 1 . 信息服务。 行业协会在信息提供服务上主要有三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种 功能: 信息库功能。 一 个管理 优良 的 协会组织所收 集到的 信息可以 满足它的 成员 企业需要, 例如交易者的不良 记录。 中介组织的功能。 一个信誉良 好的协会组织可 以 受委托去调查违约投诉的真实性, 以免冤枉 “ 好人”。 这时的 协会组织扮演的是一 个信誉评价中介和投诉甄别中介的角色。 预测及个体性服务。 协会组织可利用其专 业化职员或共同使用外部知识资源, 为本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提供预侧, 当然也可以 为成员或成员群体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这三种功能所提供的正式交流渠道, 都能 够在很大 程度上克服 信息 在个体间 传递 过程中的失 真问 题, 从而节约协 会成员 和其潜 在交易者的信息收寻成本。 2 . 惩罚性的 协调行动。 协会组织在惩罚性的协调行动方面 有着两种更加密不可分的机制, 即协会组织协调对外行动和实施内部惩罚。 个体之所 以自 愿加入协会组织, 不仅仅是为了分享协会组织的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 即除了享 受上述信息服务和成员身份特有的信用声誉外, 个体还能从协会所组织的一致性集体 行动中得到直接和间接的好处, 如在反倾销应诉的集体行动中, 通过协会组织的政策 游说、 抵制不正当竞争、 联合诉讼等, 可以享受到降低交易成本、 共享税收优惠和政 府补贴等集体利益。 行业协会在开展集体行动上, 除了拥有充分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协会组织在培养 成员诚实意识和克服搭便车方面具有一种天然的优势。 首先, 协会组织的存在使得组 织与个体成员企业之间的长期交往形成了 一个无限次可观察的重复博弈。 当缺乏一种 法律外的惩罚机制时, 合作或集体行动有时会因某些个体成员企业的搭便车行为而被 削弱或者失败。 协会组织通过制定规约和处罚程序, 能够对那些过于放任个体成员实 施处罚, 从而抑制那些只顾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行业整体利益的损失。 在这 里, 组织从个体合作与不合作行为的选择中采取惩罚或不惩罚策略, 个体成员也会从 组织惩罚的可信性上采取约束自己 机会主义行为策略, 因此这种重复博弈的均衡是建 立在组织惩罚威胁之上的长期合作。 其次, 这种优势是建立在自 增性预期上的不合作 均衡。 因为, 如果每一个参与人都料定其他参与人会不守信用, 那么自己也不会讲诚 实和守信用, 这样就使得参与人之间长期稳定的 合作面临一个障碍: 即除非你相信其 他所有参与人都诚实经商, 否则你也不会诚实经商。 因此为了 规避不诚实均衡, 就要 求每一个人都改变对他人的看法, 同时也改变自 身的行为。 这种协调性变化是无法在 个体与个体之间自 动发生的, 这就需要组织的形成, 协会组织将这些相互交叉的贸易 网络组织起来,并在组织内培养和强化相互信任的意识。 2 . 2 . 2 行业的共享资源 共享资源 ( 或共用资源、 共有资源) 是对一种资源具有公共性质的多种描述。 其 中, “ 共享” 之 “ 享” 在于强调因该资源给个体所带来的效用, 或者说若干个体对产 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功能效果; “ 共用” 之 “ 用”主要侧重在个体在日 常活动中对资源 硕士论文集休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一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一 的操作、 使用或几个人利用的过程及状态, 即从消费活动的行为动作层面上, 表述个 体之间相互的行为限制或者在什么程度范围上相互允许的情况, 这种行为动作过程及 状态的限 制或允许程度的情况, 可以 用文字条款形式明确表述, 也有可能难以 用确切 文字表述的情况。 “ 共有”之 “ 有” 主要是现行法律法规对资源的产权界定及其相应 的有效法律文书的 标示。一般的, “ 共有” 一词多见于政策、法规等规定条款用语。 行业的共享资源在任何行业内都存在, 特别对于出口行业, 在这里, 本论文把生 产并出口 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一群利益相关的企业界定在一个行业内。 在行业内 部, 他 们除有拥有在其它行业内都拥有的技术、 信息、 质量标准、 营销能力以 及其他对行业 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资源和要素等外, 他们涉及到的共享资源更多地需要相关当事人的 合作生产才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和发展。 例如进口国对来自 某出口国同一行业产品占本 国市场份额的数量限 制 ( 类似于配额资源) , 这是同一行业内企业共同享有资源。本 论文将进口国某种产品市场上能够容纳来自 某个国家同一行业中n 个企业的出口总 量称为共享资源, 是因为它对出口国同一行业中的n 个出口企业来说同样具有非排他 性与可竞争性的 特质, 类似于公共池塘资源。 但是, 与公共池塘资源不同的是, 公共 池塘资 源多指的是有形的自 然资 源, 如地下水资 源、 渔场、 公共牧场, 由 于这些共享 资源无法从技术上实现排他, 且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所引起的资源可减少性, 常常会 引起负的外部性。 在这里,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福利的影 响, 是指直接的利害关系, 外生于市场交换机制以外的特定分配方式, 而不是指通过 市场价格变化或竞争关系发生的影响。 而出口企业所面对的共享资源虽然不是以一定 物质形态 ( 自 然资源) 出 现的, 但其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属性同样具有公共池塘资源的 非排他性和资源的可减少性。 更为重要的是, 出口国企业的低价行为对进口国相关企 业的影响, 严格说来是内生于市场交换机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外部性是不予考虑 的。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 在国际贸易中, 虽然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基于市场机制, 但是 在现实社会中, 更多的国 家在涉及到国内相 关企业或利益集团的福利水平将会因为进 口竞争而受到影响时, 总是会采取非市场手段或措施来限制竞争, 如配额制度、 保障 措施等等, 这些限制市场竞争的手段与措施导致类似外部性问题的出 现。 在这里, 如 果出口 方无法从 技术上实现排他性 , 市场需求在短期内又不可能有大幅度地增加时1 那么就会出 现一个企业占 有的份额越多,其他企业的 份额就会减小,在这个前提下, 理性的企业们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在进口国市场上挤占更多的份额, 甚至不惜用恶意的 价格竞争手段, 其结果导致进口国相关垄断企业的配额租金收益下降, 从而招致进口 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抵制。 作为共享资源, 又具有俱乐部物品的性质。 俱乐部物品是指那些由 于供给量限制 怡 计划 经济 条 件下。 由 第 三 方 ( 政府) 实 施的 许可 经营 权 方式 就可以 成功实 现排他。 但是, 在价0 框架下, 由 第三方对一般商品实行许可经营的制度安排是与盯0 的基本原则相背离的。 l l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一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有可能发生拥挤的准公共物品。 它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是因为它无法实现排他性, 即 只要有人提供这种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但是另一方面, 在公共物品供给量受 到限制前提下, 如果出口国多个企业的需求量并没有超过供给量, 资源的竞争性通常 不会表现出来,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国际贸易中除了 配额限制的产品 外, 有很多产 品并没有受到进口国反倾销、 反补贴以 及各种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的影响, 这说明出 口国同行业中多个出口 企业在共享资源下还没有出现拥挤的场面。 但是一旦对共享资 源需求的人数超过拥挤点的人数,竞争性就显现出来。 例如欧盟 199 5 年在修订的反 倾销法中规定,如果从某国进口的某种产品的总量累积超过一定比 例 ( 如 3 %) ,只 要欧盟体内有人起诉,欧盟委员会就会立即立案。显然这个3 %就如同共享资源r, 如果无法实现排他, 必然会出现“ 僧多粥少, 的拥挤局面, 导致每个理性企业都想过渡 占 有从而使进口国配额租金下降, 由 此所带来的贸易壁垒诉讼案有可能会使整个行业 退出该国市场。 因此这里存在有一群理性个体基于合作如何来分配这个资源, 从而避 免配额下资源枯竭 ( 整个行业退出该国市场)的问题。 行业的共享资源还体现在行业针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壁垒、 知识产权诉讼等集体 行动中。事实上,集体行动的结果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物品,无法从技术上实现排他, 理性个体的“ 搭便车” 往往会使应对进口国贸易壁垒等集体行动无法成功, 正是这一 点促使本论文想从行业自发治理这个角度来讨论克服 “ 搭便车”机制的问题。 2 . 3 动态博弈的理论基础 2 . 3 . 1 博弈论及其均衡思想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包括参与人,行动、 信息、策略、支付、结果与均衡, 其中参 与人、 策略和支付是描述一个博弈所需要的最少的要素, 而行动与信息则是建筑材料. 参与人、 行动和结果统称为 “ 博弈规则 ( ro leofth e g a m 百 ) . 对建模者来说, 博弈分 析的目 的就是运用这些博弈规则来确定或者是预测均衡。 在博弈论中均衡概念有很多, 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均衡, 即著名的纳什均衡: 完 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均衡, 即子博弈精练纳什均翻 而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均衡都可以归 在贝叶斯均衡的概念框架下。 虽然这些均衡概念都有不同的内 涵, 但其共伺特征都表 示 为 博 弈 的 所 有 参 与 人的 最 优 策 略 组 合, 一 般 记 为扩二 (s 了 , 5: 一 式 ) , 其中 , 5: 是 第 1 个参与人在均衡情况下的最优策略,它是第1 个参与人在他所有可能的策略中选择 的能够使自 已的效用水平或者期望效用水平最大化的策略。 在博弈论中, 均衡概念与 我们经济学其他领域中讨论的 均衡概念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般均衡模型中, 均衡指的 是由 个人的最优化行为所导致的一组价格, 但是在这里, 这样的一组价格被称之为均 衡的结果,而均衡则是指所有参与人如何买卖的规则 ( 策略组合) 。 l 2 硕士论文集体行动中克服搭便车的机制研究-以反倾销应诉为背景 以上文所举的囚徒困境博弈为例。 在囚徒困境中, 两个囚犯是被隔离审查的。 若 两个囚犯都选择坦白, 则每人被判监禁八年: 若两个都抵赖, 则每人都被判监禁一年; 若两个中一个坦白另一个抵赖, 则坦白的立即释放,抵赖者被判监禁十年。如图 2 囚徒困境博弈的支付矩阵。 从两个个体之间建立的非合作的、 理性假设出发求解博弈, 两个囚犯都存在有一个占优策略,即不管对方选择什么,我都选择“ 坦白. ;因此 ( 坦 白, 坦白) 是双方唯一稳定的解, 即纳什均衡。按照均衡概念,这一个策略组合 ( 坦 白,坦白)应该是双方最佳策略组合,即给定对方选择“ 坦白. ,没有人有足够的动力 选择“ 抵赖” ,因而,双方以“ 坦白” 为均衡结果,就成为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 均衡。如果把博弈均衡看作是博弈各方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