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汇票承兑若干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汇票承兑若干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汇票承兑若干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汇票承兑若干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汇票承兑若干法律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汇票承兑若干法律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汇票承兑是票据法所规定的附属票据行为,在汇票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关系到持票人付款请求权的确定及汇票终止流通后的最终付款问题。但是 我国票据法对汇票承兑的相关内容规定的不够完善也不够明确,实务中存在 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有些规定与国际法相违背,我国票据法虽然是国内法但 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交流的加强,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规 定,从而使票据行为人用国际通行的规则行事,这样将有利于更好的参与国际经 济交流。 论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汇票承兑制度的概述。承兑是远期汇票所特有的一种票据行为,具 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特征为:附属性、独立性、要式性和单方性;从学理上 可以将承兑分为正式承兑和略式承兑、单纯承兑和非单纯承兑、完全承兑和一部 承兑等种类,但是按照我国票据法的规定,仅认可正式承兑、单纯承兑和完 全承兑,这种设置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很好的发挥票据的作用和保护权利人 的利益,因而有必要将承兑的种类扩大化;汇票制度中设立承兑制度的主要意义 在于确定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并最终实现票据上的权利。 第二部分我国汇票承兑的原则。本部分在解析我国汇票承兑的三大原则之后, 对三大原则逐一进行评析,认为自由承兑原则具有不全面性,除了承兑人自由承 兑外,还包括提示人自由提示承兑;单纯承兑原则和完全承兑原则法律规定过于 严格,以致把实务中很多情况视为拒绝承兑,有悖票据促进流通的宗旨。总的来 说,因为我国汇票的承兑原则规定的太过于绝对化,许多情况不考虑当事人的利 益而直接规定为拒绝承兑,使票据流通过程复杂化,不利于票据的流通和使用, 应该向国际法上的通行承兑原则靠拢。 第三部分我国汇票承兑的程序。本部分在论述我国汇票承兑的法定程序之后, 对我国承兑实务运作中存在的多种程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其与票据法原理 的冲突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ii 第四部分我国汇票承兑的记载。本部分首先论述了我国法定承兑的记载事项, 并通过与国外的比较,分析我国立法关于承兑记载事项规定之不足;然后论述法 定的承兑记载方式,并对于实务中的承兑记载其他方式,如汇票复本承兑、信用 证电传承兑等进行探讨。 第五部分我国汇票承兑的效力。本部分首先论述了承兑行为对于付款人、持票 人以及出票人和背书人分别产生的一般效力;然后总结实务承兑的特殊情况并对 其效力问题加以探讨, 提出立法建议。 第六部分完善我国汇票承兑制度的建议。本部分提出若干完善我国汇票承兑 制度的建议:全面规定自由承兑原则,舍弃完全承兑原则,取消单纯承兑的限制; 汇票承兑的程序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规范化;增加承兑涂销制度和参加承兑制度。 关键词: 承兑;提示承兑;自由承兑;参加承兑;涂销承兑 iii abstract draft acceptance is an attached action in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raft systems. it relates to the bearer s right to determine the payment request. but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of our country are not perfect, not clear enough and have some obvious practical problems. some of the provisions go against international law. although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is domestic la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economic exchanges, it is necessary for our country to learn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from other countries. behavior of people is to with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rules and is conducive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part i is overview about draft acceptance system. acceptance is a unique instrument behavior and has certain specificity. its main features include subsidiary, independence, format and unilateral nature. acceptance is into the formal acceptance and slightly- style acceptance, the simple acceptance and acceptance of non- simple, full acceptance and acceptance from academic. but our coun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only recognize the formal acceptance, the simple acceptance and full acceptance. the classification must have limitations and should not play instruments very well the role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right owner, so it is necessary to accept the type of expansion. bill of exchange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significance of acceptance system is to determine the bearer s right to payment requests, and ultimately realizes the right on notes. part ii is about the principle of acceptance of our country. after analysis of three principles of draft acceptance, this part analyses each principle .we think that free- acceptance principle has limitation, including the free of acceptance of acceptor and the free of prompt acceptance of holder. pure- acceptance principle and acceptance principle are provided strictly, against to the intention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iv because the provisions of our law are too absolute, many cases are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to refuse acceptance. it will make the process of circulation complicate and be detrimental to the flow and use of instruments. we should close to the general of international law. part is about procedure of draft acceptance of our country. after discussing legal procedure of draft acceptance of our country, this part carries out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f many problems of procedures in practice, point out the conflict to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and submit some suggestion about improvement. part iv is about the recorded matters of draft acceptance of our country. firstly, this part has discussed legal recorded items, by the comparison with abroad, analyses our country legislation has deficiency about recorded items. and then discusses legal recorded ways, and analyses other ways in reality, for example copy acceptance and electric- acceptance letter of credit. part v is about the effect of draft acceptance. firstly this part has discussed the general effect of acceptance for the payer, the bearer as well as the drawer and the backer part. and then sum up the special case and discuss its effect. part vi is about the perfection of draft acceptance. this part bring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erfect draft acceptance. we should stipulate free- acceptance principle, abandon completely- acceptance principle and cancel restricting to pure- acceptance principle. the procedure of draft acceptance ought to normalize according to legal rules; our law should increase acceding acceptance and revocation of acceptance. keywords:draft acceptance; prompt acceptance; free acceptance; acceding acceptance; revocation of acceptance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47 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 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 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 任。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 言 汇票是票据法规定的三大票据之一,在票据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远期 汇票是汇票中的一种,这种结算方式主要用于企业单位先交货后付款或延期付款 的商品交易。因为它的这种延期付款的特有方式在市场交易中倍受企业青睐,但 是因为付款时间较长且付款人与出票人的不同,使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处于不确 定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票据法规定了汇票承兑制度。汇票承兑制度在整个的 汇票制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制度规定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持票人的切 身利益及票据流通问题。自从我国票据法实施一来,它在票据实务中发挥了 重要的指引和规范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展及国际交流的增强,其出现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如汇票承兑中存在的 承兑程序违反法律的问题,付款人承兑时审查内容违反票据无因性原则的问题, 承兑的种类、承兑的记载事项、承兑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未规定承兑涂销制度和参 加承兑制度等相关问题。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找出问题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希望能够为我国票据法的立法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第一章 汇票承兑制度概述 第一节 承兑的概念、特征与意义 一、承兑的概念 所谓承兑是指远期汇票的付款人在票面记载和签章,并将票据交付请求承兑 之人,承诺承担付款的义务,即于付款到期日时,将对提示的汇票无条件支付票 据金额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 1简言之,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 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2 承兑是远期汇票所特有的一种票据行为,远期汇票需要承兑,而即期汇票、 本票和支票则不需要承兑,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处于不 确定状态而后者的付款请求权是确定的。如即期汇票,它的承兑之时也是付款之 时无须承兑;在本票关系中出票人出票时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 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所以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是确定的,无须承兑;在支票关 系中,出票人委托办理支票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 持票人,该种委托与汇票中的委托是有本质不同的,支票关系中的委托是以出票 人与付款人之间所存在的特殊资金关系为前提的,付款人所承担的付款义务以在 付款人的存款足以支付票据金额为条件,所以支付是见票即付无须承兑。相反, 远期汇票一方面付款期限较长,如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如果不进行承兑则不能 确定最后的付款期限;另一方面,出票人与付款人不是同一人,而且两者之间的 委托关系对付款人来说并不具有强制力,付款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承兑,进而关 系到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而任何一个持票人在得到票据时都希望能及时获得票 款,因此汇票设立了针对汇票特殊情况的承兑制度来保证权利人付款请求权的实 现。 1 邢海宝编著: 票据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22 页。 2 我国票据法第 38 条之规定。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二、承兑的特征 承兑作为票据行为的一种,除具有票据行为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所 特有的一些特征。总结起来承兑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承兑的附属性 承兑行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票据行为,但是承兑行为与背书、保证等票据行 为一样是以出票行为为前提,都依赖于出票行为的存在。 “先有汇票的出票行为后 才可能有承兑行为,没有出票行为也就谈不上承兑行为” 。 1 “如果汇票的出票行 为因欠缺法定形式要件无效,那么在该汇票上进行的承兑行为也无效。 ”2但是, 承兑的附属性仅指的是其形式意义上的附属性而非实质意义上的附属性,也就是 说承兑人的承兑行为不因为票据实质要件的欠缺而无效, 这正体现出票据行为的 文义性,只要票据行为的外观符合法律的规定即是有效的法律行为,付款人因此 依据有效的文义做出的承兑也是有效的承兑。 (二)承兑的独立性 承兑作为票据行为的一种,独立于其他票据行为而存在着。承兑的独立性主 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付款人承兑与否的独立性,承兑行为是独立于其他票据 行为的一种票据行为,出票人在出票时票面上已记载了付款人,但是付款人并不 负担必须付款的义务,付款人是否承兑承担付款责任完全取决于自己独立的意思 表示,依自己的独立意思决定是否进行承兑而不受出票人规定其为付款人的限制, 出票行为与承兑行为并无必然的联系;承兑效力的独立性,即承兑行为的效力 不受其他行为的影响,承兑人不能以票据欠缺实质要件无效而主张承兑行为的无 效。即使承兑人承兑了的汇票是伪造的,承兑人对持票人负有绝对付款的责任, 不 能以实质要件的欠缺作为抗辩事由。 (三)承兑的要式性 我国票据法第 1 0 9 条规定: “汇票、本票、支票的格式应当统一。票据凭 1 叶东文主编: 票据法 ,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22 页。 2 高子才主编: 票据法研究 ,法制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73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证的格式和印制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 ”第 4 2 条规定: “付款人承兑汇 票的,应当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和承兑日期并签章;见票后定期付款的 汇票,应当在承兑时记载付款日期。 ”票据交易的程序,是票据签发、背书、承兑、 保证等票据行为的程序。票据债务人在实施这些行为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方 式进行,并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否则票据行为则会因为形式要件的不合法而导 致无效。因此,承兑人在进行承兑时,首先必须在票面上进行,而后依据票据 法的规定在提示承兑的票据上记载“承兑”字样并签章, 我国票据法仅承认 正式承兑,所以既要有承兑人的签章还要有承兑字样。 (四)承兑的单方性 单方法律行为是根据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成立的法行为,其特点是不需依 赖他人的意思即可成立。虽然承兑须以持票人的合法提示行为为必要前提,但就 行为内容而言,承兑仅由付款人的单方意思表示记载、签章和交付行为构成,而 无须有持票人或出票人的意思表示合致,因此承兑是付款人的单方法律行为。 三、承兑的意义 承兑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因为在汇票关系中,出票人 委托付款人的付款委托具有单方面性,该委托并不能直接产生付款人支付票据金 额的义务而只产生出票人自己担保该票据金额支付的义务。有句古话曾经说过: “一个人不能自由地为他人设定一种债务,除非他人同意。 ”1承兑人是否承兑取 决于个人意愿,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具有期待性,持票人只有通过承兑的方式来 知晓承兑人的意愿,从而得以确定自己的付款请求权。虽然票据的主要功能在于 流通,但是票据权利人的根本目的是要取得票据上的金额,票据长期的处于不确 定状态也不利于票据的流通,法律规定持票人应当在一定时期内承兑票据确定票 据上的付款请求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票据权利的实现。 1 赵新华主编: 票据法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34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第二节 承兑的学理分类 一、正式承兑与非正式承兑 按照承兑方式的不同,承兑可以分为正式承兑和非正式承兑。所谓正式承兑, 又称完全承兑,是指付款人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文句并签章。即该种承兑方式不 仅要有承兑人的签章,而且还要有表示承兑含义的文句。所谓非正式承兑,又称 略式承兑是指付款人仅在汇票正面记载签章,而没有承兑文句。 日内瓦统一票据 本票法第 2 5条规定: “承兑应于汇票上记载承兑或其他同义字样,由付款人签 名,付款人仅在票面上签名者构成承兑。 ”该规定认为可以略式承兑即只有付款人 的签章即可承认承兑的效力,我国票据法第 4 2 条规定: “付款人承兑汇票的, 应当在汇票下面记载“承兑”字样和承兑日期并签章。 ”可见,我国票据法不承认 略式承兑。 二、单纯承兑与不单纯承兑 依据承兑是否有限制,将承兑分为单纯承兑和不单纯承兑。单纯承兑是指付 款人完全依照票据上所载明的文义而进行的承兑。不单纯承兑,又称附条件承兑, 是指付款人并非完全依照汇票所载的原有文义进行的承兑。一般包括一部承兑、 附条件承兑、指定付款人的承兑、变更到期日的承兑及多数付款人中一人或数人 而非全体承兑人的承兑。 1纵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规定来看,对于不单纯承兑的效 力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否定说也并非是完全的拒绝承兑,而是依赖于持票人 的选择。我国不承认不单纯承兑。 票据法第 4 3 条规定: “付款人承兑汇票,不 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 三、全部承兑与一部承兑 依据承兑人是否承兑汇票的全部金额,将承兑分为全部承兑和一部承兑。全 部承兑是指付款人对汇票所记载的全部金额所进行的承兑。一部承兑,又称部分 承兑,是指经持票人同意,付款人仅就汇票的部分金额进行的承兑。对于一部承 1 谢怀栻著: 票据法概论 ,法律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43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兑并未像附条件承兑两大法系采取两种不同的观点,而是两大法系中都有不少国 家和地区肯定一部承兑的效力。如否认附条件承兑的日本票据法第 2 6条第 1 款规定: “承兑之记载事项为无条件的,但付款人得就票据金额之一部为之。 ”我 国台湾地区票据法第 4 7条第 1款规定: “付款人承兑时,经持票人同意,得 就汇票金额之一部分为之。但执票人应将事由通知其前手。 ”我国票据法没有明确 规定有关部分承兑的问题,从我国票据法第二章关于承兑和付款的系列规定 来看,我国不允许就汇票金额作部分承兑。 上述有关承兑的分类是票据法理上的分类,也是国际法上认可的分类方法并 对相关内容和法律效力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我国票据法规定只有正式承兑、 单纯承兑和全部承兑是法律规定的有效的承兑方式,否则不认为是有效承兑。在 我国的票据实务中存在大量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承兑方式而被认为是拒绝承兑的 情况,从某些方面来说具有不合理性,增加了票据流通的复杂程度,相关具体内 容将在下文承兑记载和承兑效力方面作具体论述。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第二章 我国汇票承兑的原则 第一节 我国汇票承兑的基本原则概述 承兑原则是持票人和承兑人都应遵循的准则,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总结我国 票据法的规定及实务中的具体做法,有关汇票承兑的原则大体可分为如下三 大原则: 一、自由承兑原则 承兑自由原则是指汇票上所载付款人可以依自己的独立意思决定是否进行承 兑,而不受出票人指定其为付款人的限制。承兑人虽然在汇票上表现为付款人, 但是其并没有必须付款的义务,在承兑以前并非是票据的债务人,不具有票据义 务和票据责任,他可以以自己的意愿进行承兑与否。自由承兑原则除了包括承兑 人承兑自由之外,还包括提示承兑人的提示自由,即提示人作为票据的权利人, 他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提示承兑或不提示承兑,但他要承担因此而发生的法律后 果。票据行为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应该体现出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 二、完全承兑原则 完全承兑原则是指付款人对汇票进行承兑时,应该对汇票的全部金额进行承 兑,而不能仅就其部分金额承兑。承兑的标的必须是票据所记载的全部金额,不 允许部分承兑,否则视为拒绝承兑。完全承兑是对于票据上的金额来说的,即票 面上表明的票据金额为承兑时的金额,承兑人不能将其拆开来承兑,只能是全部 承兑或者拒绝承兑。 三、单纯承兑原则 单纯承兑原则是指付款人对汇票进行承兑时,完全依照票据所载文义内容承 兑,不得再附加任何条件。单纯承兑即是不得附加条件,附条件承兑在票据实务 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承兑人在汇票上记载担当付款人( 代理付款人) ,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或将出票人已指定的担当付款人涂销;承兑人指定付款地点;对承兑附有生 效条件或解除条件,如“若收到出票人资金,则到期付款” , “到期日后三日内不 请求付款者,承兑失效” ;对持票人行为做出限制,如“汇票承兑后禁止背书” 等等。票据法中对于附加此种文句的则视为拒绝承兑。 第二节 对我国汇票承兑原则的评析 对于上述汇票承兑的三大原则,学界评价不一,笔者认为,我国汇票承兑上 述三大原则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进行具体评析: 一、对承兑自由原则的评析 承兑自由原则包括承兑人承兑与否自由决定以及持票人的提示承兑与否自由 决定两方面。 (一)承兑人承兑与否自由决定 我国有的学者对承兑人的这一自由承兑原则提出了质疑,认为付款人如拒绝 承兑,势必严重损害发票人的利益。首先,发票人发出的汇票被拒绝承兑,发票 人的商业信用将受到损害;其次,汇票被拒绝承兑后,发票人则成为被追索的对 象。因被追索的金额往往大于汇票金额,则发票人经济上将受到损害;再者,汇 票被拒绝承兑,也使票据便捷、迅速、安全的功能丧失。1总体来说该观点认为绝 对的票据承兑自由将不利于票据人利益的保护和票据功能的发挥。 笔者认为,承兑自由原则是基于票据行为的性质是单方法律行为,即使出票 人与付款人之间有付款的委托,付款人也没有必须付款的义务,他完全可以依照 自己的意思进行承兑与否的票据行为,如果因此而违反了其与出票人之间的付款 委托义务,法律只能追究其相应的民事责任而非票据责任。如果为了某部分人的 利益而违反法律的规定是不可取的,只会使法律的权威受到挑战。 (二)持票人提示承兑与否自由决定 我国票据法第 3 9条规定: “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 1 龙英锋:关于票据承兑及票据期限的思考,载当代财经2004 年第 4 期,第 39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第 4 0 条规定: “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 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 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 从我国的票据法规定 来看,持票人提示承兑是其应当履行的一种义务,是必须进行的票据行为。但是 其他国家票据法都规定了提示自由原则,即承兑自由不仅包括承兑的自由还包括 提示承兑的自由。持票人是否提示承兑,何时提示承兑,均是持票人的权利,持 票人可依其权利在汇票到期日前做出决定,持票人不提示承兑并不排除其于汇票 到期日直接提示请求付款人付款的权利。 1有学者认为,从票据关系来说,提示行 为是票据权利人为行使票据权利而进行的行为,并非其履行义务的行为,因而在 一定意义上说,作为提示行为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义务。 笔者认为,提示承兑是否适用自由原则应该主要从持票人提示行为的性质来 看,即持票人的提示承兑行为是其享有的一项权利还是其履行的一种义务。如果 是持票人的权利,则是因为该行为的行使与否仅关系到其个人利益的得失而不影 响到其他人或整个票据的流通;如是持票人的义务,则是因为提示承兑与否不仅 关系到个人利益,还关系到他人甚至社会的利益。对于定日付款和出票后定期付 款的汇票,因为付款日期已经确定,所以提示人可以不经承兑直接请求付款,付 款人可以付款也可以不付款,是个人自由,因此发生的没有提示承兑的不利后果 由持票人自己承担。但是,对于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则因为关系到付款人见票 后付款日期的确定,所以持票人应当将其作为一项义务进行承兑,否则影响到票 据的流通和最终票据权利的实现。因此,从两方面来说,持票人提示承兑既是其 权利,又是其义务。国际法只所以将提示承兑规定为提示承兑自由,应该是从票 据法是私法的范畴来看,多规定行为人的自由少限制权利,对于这样的立法宗旨, 值得我国法律学习借鉴。 二、对单纯承兑原则的评析 关于付款人能否附条件承兑,各国立法一般都规定无条件承兑原则,但对于 附条件承兑的效力规定则是不同的。大致有两种立法例(不含我国) : (一)英美法规则 1 刘家琛主编: 票据法原理与法律适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21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英美法国家允许付款人以明示条款改变所开立的汇票,但其后果是:如果持 票人拒绝,则附条件承兑视为拒绝承兑;如果持票人接受,而出票人和背书人不 同意的,那么出票人和背书人可解除汇票责任。 英国票据法第 4 4 条第 1 、2 款规定: “汇票持票人得拒绝接受保留承兑, 如未取得无保留之承兑,可视汇票为因拒绝承兑而退票。 ” “如保留承兑被接受, 而出票人和背书人未明示或默示授权持票人接受保留承兑,在其后又未予以同意, 出票人及该背书人可解除汇票责任。 ” 美国统一商法典第 3 - 4 1 2 条第 1 、3 款分 别为: “如受票人提供的承兑对所提示的汇票条款有任何变更,持票人得拒绝接受 承兑,并将汇票视为已退票,在此情况下,受票人有权取消其承兑。 ” “在持票人 接受变更汇票条款的承兑后,每一未予确认的出票人和背书人都被解除责任。 ” 可见英美法系的规定是视持票人的意见而定, 原则是附条件承兑视为拒绝承 兑, 但是如果持票人同意所符条件的, 则承认该承兑的效力, 承兑人依所附条件承 担责任,而且出票人和背书人因此而免除汇票责任。 (二)大陆法规则 大陆法系国家则规定附条件承兑的视为拒绝承兑。但所附条件如成就,则承 兑人仍应按其承兑条件承担责任。 德国票据法第 2 6 条第 2 款规定: “如承兑声明与汇票规定有任何出入, 承兑被视为已遭拒绝;但承兑人对其承兑声明的内容仍应负责。 ”法国票据法 第 1 2 6 条第 4 款规定: “对汇票所列事项作更改的承兑,视为拒绝承兑,但承兑人 仍须对其承兑条件负责。 ”日本票据法第 2 6 条第 2 款是: “依承兑而对汇票记 载事项所作的增加或变更,有拒绝承兑的效力。但承兑人依其承兑文句负责。 ”我 国台湾地区票据法第 4 7条第二款为: “承兑附条件者,视为承兑之拒绝。但 承兑人仍依所附条件负其责任。 ”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 2 6 条第 2 款规定: “承兑变更汇票之主旨者,视为承兑之拒绝。但承兑人仍依所附条件负其责任。 ” 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第 4 3 条第 1 款规定 承兑必须是无条件的 , 但第 2款规定: “如受票人在汇票上规定他的承兑须受条件限制时:( a ) 他仍应按 照其有条件承兑的规定而受约束;( b ) 汇票不获承兑时即遭退票。 ”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可见大陆法系的规定是附条件承兑为拒绝承兑,但是持票人向承兑人主张责 任时,承兑人仍依所附条件承担责任。 笔者认为,英美法国家的规定与大陆法国家的规定, 本质来说是一致的, 即都 是由持票人来决定附条件的有效与否, 同意所附条件的都将失去对前手和出票人 的追索权。我国法律虽然属于大陆法系,但是我国票据法对附条件承兑规定 为拒绝承兑的作法既不同于英美法系的也不同于大陆法系。立法者这样的规定, 可能是为了统一票据承兑的格式,但是将附条件承兑一律规定为无效的作法过于 果断且不利于持票人的保护。像对于付款人仅将付款地点这样的事项做出变更就 视为拒绝承兑,然后由持票人要求付款人做出拒绝证明再向前手行使追索权,这 们的过程无论是从对票据关系的复杂程度上还是从是否有利于票据的流通上都会 起到负面的影响。 三、对完全承兑原则的评析 学界从我国票据法第二章关于承兑和付款的系列规定,总结出我国汇票 完全承兑的原则,即不能仅就其部分金额承兑。但在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 以及很多国家票据法上则允许汇票部分承兑。 关于部分承兑的效力,从各国票据法的情况看,存在两种不同的立法例: 肯定说。票据法明文规定肯定、承认付款人的一部承兑发生法律效力。日内瓦统 一汇票本票法第 2 6 条第 1 款规定: “承兑应为无条件,但付款人承兑时得就汇 票金额之一部分为之。 ”英国票据法第 1 9 条中允许“部分的,即仅对汇票上 开立之部分金额承兑付款” 。德国票据法第 2 6 条第一款规定: “承兑须是无条 件的,但付款人得仅承兑部分的汇票金额。 ”法国票据法第 1 2 6 条第 3 款规定: “承兑应为无条件的,但付款人可对汇票作部分金额的承兑。 ”日本票据法第 2 6 条第 1 款规定: “承兑应为单纯承兑。但付款人得仅承兑汇票金额之一部分。 ” 附条件肯定说。付款人为一部承兑得到持票人同意的,发生承兑的效力;持票 人对一部承兑不同意的,视为拒绝承兑。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第 4 7 条第 1 款 规定: “付款人承兑时,经执票人之同意,得就汇票金额之一部分为之。但执票人 应将事由通知其前手。 ” 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第 4 3 条第 3 款: “仅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对部分应付金额进行承兑,是有条件承兑。如持票人接受这种承兑,则该汇票因 不获承兑而遭退票的只涉及该所余部分。 ” 笔者认为,附条件肯定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合理作法,因为在我国的 实务中存在很多这样的案件,如果完全否定该种承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很多 的成本付出。例如这样的案件: a 公司于 2 0 0 1 年 7 月 8 日签发了一张定日付款的 汇票,汇票金额为人民币 1 2 0 ,0 0 0 元,收款人为 b 公司,付款人为 c 银行,付款 日为 2 0 0 1 年 8 月 8 日。b 公司收到该汇票后,于 2 0 0 1 年 7 月 2 3 日拿着这张汇票 去 c 银行提示承兑,要求 c 银行对该汇票进行承兑,c 银行经审查后,仅对该汇票 金额中的 8 0 ,0 0 0元进行了承兑,对其余的 4 0 ,0 0 0元拒绝进行承兑。这就是典 型的部分承兑,按照我国票据法的规定,该种承兑即为拒绝承兑。在视为拒绝承 兑的情况下,持票人则要求付款人做成拒绝证书就票据的票据金额进行期前追索, 数额比部分承兑情况下的剩余数额要多,这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债务人的付款金 额;而如果同意一部承兑,对持票人来说,持票人仅需要就剩余金额追索即可, 数额小有利于权利人利益的实现;对于付款人来说,其依据与出票人的委托协议 承兑了部分金额不致于导致其它责任的产生;对于被追索人来说,因为部分金额 已经得到承兑,从而减轻了他们所负的责任,也有利于其义务的履行和权利的实 现。因此,笔者认为,在持票人同意的情况同意一部承兑对各方当事人来说都是 有重要意义的,我国票据法有必要将其加以规定。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第三章 我国汇票承兑的程序 第一节 法定汇票承兑的基本程序 一、 提示承兑 (一)提示承兑的概述概念 承兑以持票人的提示承兑为前提,提示承兑是承兑的一个程序。提示承兑是 汇票持票人向汇票上所载付款人出示汇票,请求其承诺付款的行为。请求承兑汇 票的人是提示人,提示人是指向付款人出示汇票的人,即汇票的持票人。提示承 兑不仅是票据权利行使的方式,也是票据权利保全的手段。如果持票人未提示承 兑则会丧失对前手的追索权,这里的前手不仅包括直接前手,还包括直接前手以 前的一切债务人。当然,持票人仍有权对出票人行使权利,但是严格意义上说, 已不是票据权利而是民事权利。 提示承兑的提示人可以是汇票的真正权利人也可以是形式上占有该票据的 人。被请求人称为被提示人,被提示人又称受提示人,是指接受汇票承兑提示的 人,即汇票的付款人。即使汇票上有担当付款人,也由付款人进行承兑,担当付 款人只是代替付款人付款而已。汇票上记载有参加承兑人的,在付款人拒绝承兑 时,参加承兑人为被提示人。 (二)提示承兑的基本规则 1 持票人应于法定期间内提示承兑。提示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持票人为承兑 提示的期间,提示期间有法定提示期间和约定提示期间之分。有法定或约定提示 承兑期间的,持票人负有按期提示承兑的义务,如果持票人不按规定的期限提示 承兑,就会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各国的规定基本如此。但是,理论上也有过 期承兑之说,所谓过期承兑是指在持票人超过提示承兑期限后向付款人进行提示 承兑的,如果付款人仍进行承兑即为过期承兑与到期承兑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持票人提示承兑汇票是为了确定付款请求权,避免票据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态,各国票据法都规定了法定的提示承兑期间,其中主要是针对见票后定期付款 的汇票,因为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只有承兑人见票才能确定付款日期,所以一 般从法律上规定持票人提示承兑的日期。我国票据法第 3 9条、第 4 0条也规 定了法定提示承兑期间,承兑人必须在此期间内提示承兑。持票人没有在法定期 间内提示承兑的,将丧失对前手的追索权。我国票据法没有规定当事人之间 的约定承兑问题,也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规定,对于定日付款或出票后定期付款 的汇票,在没特别约定提示承兑日期的,持票人可以自由承兑。 2 持票人必须将汇票实际出示给付款人。票据具有文义性,承兑作为票据行 为必须在票据上做出记载。持票人只有将汇票交付给付款人,付款人才能在上面 作出承兑。关于承兑的方式,两大票据法系的规定有不同,日内瓦统一票据法系 规定较为简单,即由持票人向付款人进行即可,我国票据法也是这样规定的。在 特殊情况下,持票人可以免除提示,我国票据法第 6 1条第 2款规定: “汇票 到期日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票人也可以行使追索权:承兑人或者付款人 死亡、逃匿的;承兑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的或者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 务活动的。 ” 3 持票人取得付款人出具的回单。我国票据法第 4 1 条第 2 款规定: “付 款人收到持票人提示承兑的汇票时,应当向持票人签发收到汇票的回单。回单上 应当记明汇票提示承兑的日期并签章。 ”回单具有两个作用:证明提示人已进行 了承兑且持票人即为权利人;回单上的日期可以作为承兑日期或拒绝承兑日期, 因为承兑日期并非是承兑的必要记载事项,所以在承兑人未记载时可以推定回单 上记载日期的第三日为承兑日期。此外,在付款人即不承兑也不交还票据时,可 以推定回单上记载日期的第三日为拒绝承兑之日,持票人可行使追索权。因此, 承兑回单对持票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持票人应当从承兑人处取回回单。 二、同意或拒绝承兑 (一)在承兑期间内做出承兑 承兑期间,又称为承兑犹豫期间或承兑考虑期间,是指票据法所规定的, 付款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人在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后, 可以考虑决定其是否承兑该汇票的准备时间。1汇票 中的付款人仅是汇票关系中的关系人,在承兑以前不承担任何票据上的责任,一 旦进行了承兑即成为汇票上的债务人承担票据责任,是否承兑关系重大。付款人 收到请求承兑的汇票后需要一定时间考虑以决定是否承兑,因此票据法赋予付款 人一定的考虑期限,在此期限内做出的承兑是有效承兑。我国票据法第 4 1 条 规定: “付款人对向其提示承兑的汇票,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三日内 承兑或者拒绝承兑。 ” (二)拒绝承兑 汇票的拒绝承兑是指付款人对持票人提示的远期汇票依法所作的不同意到期 付款并签署拒绝承兑证书的意思表示行为。在我国目前的法制条件下,拒绝承兑 是汇票承兑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付款人除可依据票据法的形式合法原则,对于违 反出票规则、背书规则、持票人提示规则的远期汇票拒绝承兑之外,我国付款人 还可以对不符合资金关系和原因关系的远期汇票拒绝承兑。根据票据法第 6 2 条的规定, 持票人提示承兑被拒绝承兑的,“承兑人或者付款人必须出具拒绝证明, 或者出具退票理由书。未出具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的,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 民事责任。 ”持票人在取得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后,可以行使追索权。 三、交付票据 付款人收到持票人欲进行承兑的汇票后则占有了汇票,我国票据法规定 了三天的承兑时间,付款人应在该期间内做出承兑,并且将作好承兑的汇票交给 持票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将票据交还给持票人后才发生效力。 付款人承兑后是否需要交付票据?涉及到票据交付的效力问题,理论上有不 同的观点。对于票据交付是否为票据行为成立的形式要件有不同主张,具体分为 创造说和发行说。票据行为创造说认为,票据行为人完成票据记载井签章,票据 行为即成立,而无需交付票据;2票据行为发行说则认为,票据权利义务的发生, 不仅须票据行为人完成票据记载并签章,而且须将票据交付给相对人,否则不发 1 邢海宝编著: 票据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28 页。 2 赵新华主编: 票据法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8 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生票据行为的效力。1我国票据法采用的是发行说。 笔者认为发行说符合票据的特征,承兑行为人做出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