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上)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一、基础知识(22分)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A.逋.(b)慢 终鲜(xin)兄弟 星分翼轸 (zhn) 洗(x)马B.睇眄(dmin) 涸(h)辙之鲋 叨(do)陪鲤对 搠(shu)倒C.央浼(min) 酒馔.(zhun) 仓廒(o) 玷(din)辱D.庇(b)佑 不落言筌(qun) 尺牍 (d) 岑(cn)寂2.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汇萃 陶冶 锱铢必校 平心而论B.拮据 窈窕 皇天后土 天高地迥C.拂拭 迟顿 良晨美景 舸舰迷津D.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高朋满坐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C.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汤之问棘也是已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孝廉”“秀才”都是先秦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B.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男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C.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他的代表作。D.“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是“表”中的代表作。5.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也曾出现过。(3)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 ,_。(5)李密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 _。二、古诗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白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5分)(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12分)夕次盱眙县【注】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注】盱眙县:地名,在淮水南岸。10.诗歌中间两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11.诗人未眠的原因有哪些?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三 论述文阅读(9分)古今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节日无论今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由于古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现代节日以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古今节日也注重人们的身心调节。但传统节日主要在干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通过各种节日庆典与仪式取得与自然的沟通。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是否丰收,身体是否康健,事业是否发达,子嗣是否兴旺,都仰靠神灵的荫庇。中国传统节日从其起源看,几乎都与神灵信仰有关,如元日驱山臊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信仰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人们通过传统节俗活动密切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平台”,密切社区成员乃至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很多节日还保留了传统形式,但其民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性质,娱乐是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如壮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都成为欢乐的群众集会。 古今节日还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在传统社会中,节日不仅是民众生活时段切分转换的标志,而且表现为一种新旧的沟通与过渡,节日是一道道隐形的关口,过节与“度厄”成为节日形态的一体两面。诸多节俗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与生理的放松,祈求顺利过关与争取未来的幸运。节日在民众生活中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调节。 而现代,虽然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但节日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人们往往没有了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那样浓烈的情感。现在过春节,在城市中,临近除夕才放三五天假除了比平时的购物热情稍高些外,人们很难有兴奋的感觉。 节日文化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建构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它与当社会的适应与协调,而且也应对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利用有效的传统形式,赋予它新的意义。以公共娱乐项目为中心,给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隔离的社会成员以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人们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一种生命意识的体验。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将使这种新文化确实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12.下列对古今节日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传统节日与自然时序对应,有利于安排生产与生活。B.传统社会中,除了有助于生活时段切分外,诸多的节俗,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抚慰和生理放松的。 C.在古代社会,神灵支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人们希望通过节俗活动密切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D.由于节日已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中,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已经有所淡漠。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古今的节日在民众生活中小皆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B.古今文化节期选择的观念不同:古代节期考虑自然物候变化,现代节期考虑适应社会需要。 C.古代节俗活动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节日活动调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今文化节俗的作用(身心调节的内容)不同。 D.作者认为,挑选和运用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与当代社会适应与协调的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是在现代社会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功能有效的手段。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是( )(3分) A. 社会进步了,人们更加文明理性,人们一般不再有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浓烈情感,但目前也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B,传统的观念中,神灵支配着自然,庇佑人们生产丰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子嗣兴旺。 C,现代节日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开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节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D. 现代节日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它们继承了传统节日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内容。四、文学作品阅读(19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5-18题。沈从文的妩媚卞毓方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个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而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篷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的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啭迎迓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如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 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若干年前,我在三湘四水滞留过九载,其间,也曾两次云游湘西,记忆中绝对没有他的存在。他是水面晃漾的波纹,早已随前一阵风黯然消逝;他是岩隙离披的兰芷,早已被荒烟蔓草遮掩。那年月,山林整日沉默,阳光长作散淡,潭水枯寂凄迷;没有一丝风,因牵挂而怅惘,没有一蓑雨,因追念而泄密。 而今,千涧万溪都在踊跃汇注沱江;而今,大路小路都在争先投奔凤凰。站在沱江镇也就是凤凰县城的古城墙上闲眺,你会惊讶,满街的游人,都是映着拂睫的翠色而来,然后又笼着两袖盈盈的清风而去。感受他们(其时也包括你自己)朝圣般的净化,饶你是当代的石崇、王恺、沈万山,能不油然而生嫉妒,嫉妒他那支纤细的笔管究竟流泻出多少沁心的芗泽?并由此激发感慨:与桃花源秦人洞后那似是而非的人造景点相比,这儿才是真正的别有洞天。 不在乎生前曾拥有什么样的高堂华屋,只要这曲巷仍有他的一座旧居就行;不在乎一生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要这红尘仍有他的文字飘香就行。沈从文自个儿说过: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却尊敬时间。我不大对生活上的得失关心,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好眼力,也是好定力。难怪,当我在从文旧居仔细端详他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相片,发现,镜框里的他一律在冲着你微笑,而且是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那种妩媚的微笑,不管换成哪一种角度看,他的微笑始终妩媚着你。 在旧居小卖部买了一册沈先生的文集。随便翻开,目光落在了一句话大器晚成上。究竟是书上写的有,还是我的错觉?把他说为大器,嗯,肯定没错。说晚成,就颇费思量。从文其实是早熟的,中年未尽就已把十辈子的书都写完。从文当然又算得是晚成的,崛起在他被同代人无情抛弃之后,被竞争者彻底遗忘之后。冷落并不可怕,时髦更不足喜,沙漏毁了时间未废,抽刀断水水自长流。早在1934年1月,从文年甫而立、乳虎初啸之际,他就在返乡途中,写给新婚爱妻张兆和的信中断言:“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 公平自在山川日月。1988年,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 碑的阳面,刻的是他的剖白: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碑的阴面,刻的是他一位至亲的敬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15“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人倾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该段中起什么作用?(4分)16.“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这句话中的“蹦”字用得十分巧妙,请说出它妙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说“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4分)17.第3段写了石崇、王恺、沈万山,还写了桃花源秦人洞,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材料? (5分)18.本文作者写沈从文的照片时,以勾魂摄魄之笔,抓住了他的重要特征“妩媚的微笑”。结合全文看,“妩媚的微笑”表现了沈从文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点概括。(6分)四、语言表达(9分)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让座是道德自律的行为,不能用暴力强求。当一种起码的道德被当做标准来要求甚至规定时,社会的道德基础就岌岌可危.了。B.“海归”中相当一部分人坚持回国创业的梦想,不愿意向优越的生活条件俯首低眉.,他们摒弃周遭的闲言碎语,毅然回国发展。C.经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成功的,所以不能因噎废食,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对待改革的正确态度。D.加拿大一项上民意调查显示:1年级至12年级的家长中,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给子女的功课太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