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情境化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初探王莉.doc_第1页
二年级数学情境化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初探王莉.doc_第2页
二年级数学情境化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初探王莉.doc_第3页
二年级数学情境化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初探王莉.doc_第4页
二年级数学情境化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初探王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情境化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初探摘要:二年级的学生较一年级学生心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逻辑思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方式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重要阶段,还未能完全抛却形象思维进行学习与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境化的方式手法,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本人通过对发展心理学和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多年研究,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课进行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探究,并取得了良好收效。本文重点在于总结二年级数学的情境化教学方法。关键词:数学 情境化 策略研究情境探究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情境,努力真实、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1.结合发展心理学实施情境化教学的意义1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为,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1:(1)儿童正在经历思维上的质变过程,即从幼儿期的形象思维逐渐转变成为逻辑思维方式;(2)逻辑性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暂无法摆脱形象思维,尤其是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同时使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3)10岁左右的孩子,正是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折的最佳时期,约为小学2-4年级。由此可见,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时期,因此仅仅凭借抽象逻辑性的授课,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融入带有形象性的情境化教学,提升学生对课业内容的兴趣与好奇心理,更容易引导学生们同时应用逻辑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更易于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渗透。12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首先,能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其次,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积极参与。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突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无论利用何种情境、利用那些情境进行教学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针对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我以为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13情境化教学研究目前,情境化教学模式已经获得了部分学者的认同,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实践与检验,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与方法。如海南农垦红田家场八队小学的高海玲老师,曾撰文情境教学模式在小语教学中的使用就曾提到:结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中卫市镇罗中学葛群芳也曾在情感情境教学中的最重要因素中指出: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有效学习3。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情境化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语文和英语学科,较少体现在应用逻辑思维比较广泛的数学方面。本人通过对众多情境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研读,创新性地将这一教学方法应用于二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总结出教学方法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收获。2二年级数学情境化教学的方法21故事式情境二年级的孩子还活在童话的世界里,他们很喜欢听家长教师给他们讲生动的小动物故事。我们可以把上课枯燥的内容进行编写简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而不是灌输式的平铺直叙。比如我教授学生分辨方向的时候,我创设了一个情境:一天小松鼠、小老鼠和小山羊去外面游玩,他们看到太阳高高在上,小松鼠灵机一动说:我们比比看谁聪明吧,通过我们的影子看谁能说出正确的方向?于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太阳位置以及小动物的影子,让同学们充当小动物开始猜方向,并且说出自己猜的理由。而后继续利用故事式看树轮等辨别方向比赛。这样简单的小故事式引导中,把我们要教授的内容和问题寓于其中,可使学生产生相互比较的心理,培养他们不服输的性格,同时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简短的小故事,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主动性被激发,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22生活化情境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不可以脱离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决定我们当今的教育,在生活中有着许多的教育资源,有些早已存在,有些正在发生,而有些则稍纵即逝,如果我们放着这些资源不管,而去挖空心思地“编造”虚拟情景。也许,开始还能“唬”住学生,有点新鲜感,时间久了再好的方法都会失效。他们学习热情有可能因为这些虚拟情境而日渐消褪,自主学习的愿望不会迫切,那你的辛苦就白费了4。而生活中的数学每天都在发生,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这些背景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听了一节吴英老师的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引入的:她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这样,教学情境是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学习是“情不自禁”的,是“兴趣盎然”的,同时也解决了学生遇到的一些困难,何乐而不为呢?23活动式情境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二年级既好奇又爱动的特点,上课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手、眼、耳等多种感官,大脑的积极思考,获取知识5。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的挂历纸。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让学生再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剪一剪、折一折,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6。24游戏式情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末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能叫学生向美向善向真,在课堂教学的厚半部分,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二年级学生上课规律,基本上二年级学生能上前三十分钟,而后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这就补充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通过学生的活动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各种器官合作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例如在教“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08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08年有多大吗?全班一下子讨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18个生日的原因时,老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原因,使学生带着炙热的追求随教师进入了认识过程情境之中。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结语情境教学方式还有很多,但情境创设是否有效,是否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7,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不能一味的为了情境而情境。我们在一些新课程的展示中也发现有的数学老师在创设情景中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一味地为了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出现了一些情景的设计牵强附会;有的数学老师一提起“情景”,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景”是多媒体的代名词,是脱离实际的卡通形象,童话故事,好多情景创设显得画蛇添足,有些多媒体课件看上去绚丽多彩,但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条件水平、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好操作等方面去考虑。要注意每一个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要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多途径、多形式创设情境,善于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结合运用。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绽放。参考文献1 (美)谢弗等著,邹泓等译.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万千心理) M,第八版,2009,7:32-34.2 高海玲. 情境教学模式在小语教学中的使用J. 新教育,2005,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