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生命周期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青春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生命周期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青春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生命周期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青春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生命周期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青春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生命周期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青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摘 要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 教师的职业状态不仅对教师个人身心的发展和 职业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影响, 而且对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教育组织的生存与发 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调整和保持好教师队伍的职业状态是办好教育的根 本,是学校工作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借助于职业生命周期理论、职 业生涯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积极教师职业状态 教师职业青春进行理论诠释并对教师职业青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以揭示教师 职业成长的过程与规律,进而提出促进保持教师职业青春的对策。通过教师职业 青春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明确的目标, 为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模式来实现其 职业目标,促进教师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并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 教师职业状态的更多关注,从而在教师个体保持和经营职业青春的同时,教育组 织也能顺利实现自身的管理目标,提升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教师职业青春;职业生命周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影 响因素 abstract teachers principally lead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hose state of occupation crucially not only inferences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their professional life, but also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association. on this point,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to adjust and keep their state well which also is an ever-lasting subject.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occupation life circle、the theory of career development stages、the theory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give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nd analyses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youth state of teacher occupation,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ule of the teacher profession,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 of keeping the youth state of teacher occupation. researching the youth state of teacher occupation may help teachers establish clear target and provide a referring model to achieve their career objective, forcing them to grow and develop during this process; and may attract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the whole society about state of teacher occupation. while a teacher keeps and manages his occupation youth, education association will also complete its management target simultaneous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the youth state of teacher occupation;occupation life circle;career development stage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fluence factors 漳 州 师 范 学 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漳州师范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绪 论 1 绪 论 一、选题缘由 在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追求和保持积极的教师职业状态是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们常说教师这个职业是和青春联系在 一起的,因为教师职业所面对的永远是活跃的生命,是渴求知识的年轻人。既然 教师职业是一个和学生共同成长的“青春”职业,那教师自身又该如何追求和保 持职业青春状态的确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在日常的学校教育环境中,我 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教师与教师之间职业状态的不同, 很多教师在自己的从业 过程中常常感受到很多乐趣,乐观自信,拥有激情,他们积极的职业状态让身边 其他人也深受感染;而有的教师则正好相反,得过且过,情绪低落,缺乏热情和 动力,他们使周围的其他教师也提不起干劲。还有一些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 程中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在积累了大量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成长发 展的极限问题。正因为如此,不少教师也为寻觅自身积极的职业状态不断进行着 反思和努力,他们也开始意识到只有保持积极的职业青春状态,才不会在日复一 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消磨掉超越和创新意识, 才能使自己成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 的真正主宰。 虽然从事相同的职业,但教师之间往往呈现出各异的职业状态,这种差异不 能不让人引起思考。 什么才是积极的教师职业状态?教师积极的职业青春状态又 是怎样实现的?有哪些规律可循?鉴于此,此研究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涉及到:如 何理解教师职业青春的内涵与特征?教师职业青春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影响教 师职业青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师个人以及教育组织和部门如何创造条件促 进教师保持职业青春等等。 本文拟就教师职业青春的研究希望借此管窥积极教师 职业状态的面貌,同时也为改善教师的职业状态寻找契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 供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设计各种支援型介入活动提供理论参考。此外,希望借 助教师职业青春的研究帮助教师个人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职业青春状态, 让每位教 师都有意识地去主动追求和保持这种积极的职业青春状态,并能直面改变,突破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停滞,追求教育教学职业生涯的美好,这些是本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职业生命周期发展的研究成果, 对于职业生命周期中 不同职业阶段的表述也异彩纷呈。关于教师职业状态的研究也为数不少,但大多 是站在心理学角度从消极教师职业状态方面进行研究与干预,如对教师职业倦 怠、教师心理压力、教师职业滞涨等问题的研究。 对于教师职业生涯和职业状态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教师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的探讨。其中,国外比较成熟的是费斯勒(fessler)的 “教师生涯循环论”和司德菲(steffy)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费斯勒将教 师职业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司德菲将教师职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费斯勒 在 1985 年提出了“教师生涯循环论”:他提出了整体、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 论。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历“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 心和成长阶段、 生涯挫折阶段、 稳定和停滞阶段、 生涯低落阶段、 生涯退出阶段” 。 特别是他对教师发展的阶段描述, 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纵贯教师生涯的理论架 构,而无论是对完整的教师生涯进行规划,还是依据教师各个发展阶段,对其提 供辅助支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而司德菲在费斯勒等人的研究成果基 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预备生涯 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这一理论 非常清晰明确地反映出了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发展的特性。不仅如此,他所提 出的“更新生涯阶段”,对于费斯勒的研究无疑是一种超越,他弥补了费斯勒理 论中的不足, 即当教师处于发展的低潮期时, 如果给予适时、 适当的协助与支持, 教师是有可能度过低潮期而继续追求专业成长。 2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白 益民以“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为指标,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把教师专业发 展过程分为“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五个阶 段。 3王俊生和陈大超根据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的特征,把教师个体职业 生涯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学知、引导阶段(1-7 年)。这个阶段属于教师教 1 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6):36-41 2 饶从满,杨秀玉,邓涛.教师专业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1-64 3 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2,(5):57-60 绪 论 3 育中的职前培养和教师个体任教的前 2-3 年, 通常在师范院校或其他综合性大学 进行培养。成长、成熟阶段(8-12 年)。在进入教学的 4-8 年间,教师个体 的知识较为丰富,逐渐适应了课堂教学,对教师职业较为投入。稳定、发展阶 段(13-26 年)。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个体已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巧, 能在自我的工作、 生活中激发潜能, 实现自我价值。 “高原” 、 停滞阶段 (26-30 年)。在这一时期,教师的成就暂时会停滞不前,出现倦怠感,教师的表现不是 最好也不是最坏,容易被忽视。绝大多数教师都能顺利渡过,但少数人心理上会 出现问题。超越、专家阶段(30-35 年)。度过“高原”阶段之后,教师个体 在教育教学、生活和事业成就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对教师工作充满自信,已成为 本专业的专家或行家里手。夕阳、退出阶段(36-39 年)。即教师个体职业生 涯发展的终结,此时的教师个体失去了专业发展的热情和精力,其兴趣在于“做 自己的事”或继续追求生命的第二春。 4 其次是将管理学中“产品生命周期”引入教育领域,称之为“教师职业生命 周期”,并将其界定为个体从成为教师到离开教师岗位所经过的时间,并划分为 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5。生命周期的概念应用很广泛,特 别是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经常出现,其基本涵义可以通 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对于人类来说, 生命周期可以分为 人生生物生命周期和人生社会生命周期。 人生生物生命周期是从生理变化的角度 看人的发展, 其特征是单向性 (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 和不可逆性 (生 理上的“返老还童”是极个别情况) 。人生社会生命周期是从参与社会活动的角 度研究人生,其特征是多向性(多种选择)和可重复性(重新回到某一阶段) 。 6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在生物生命周期的限定制约和社会生命周期的相对开放的 双重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教师职业青春的研究既需要现实的自然生命基础,又需 要理想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的人格完善,不仅要遵循生命周期理论的一般发展路 径,而且要依靠自身和教师组织的主动调整和发展,实现达到积极职业状态的目 标,从而永葆职业青春。 通过分析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其职业发展是 4 王俊生,陈大超.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4, (12):67-69 5 高竟玉,余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2):95-97 6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3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一个有着阶段性特征的十分复杂的学习过程, 这些专家学者大多是依据教师的工 作年限严格地划分教师职业发展阶段, 这样的划分大都是从人的生物生命周期的 角度来考虑职业的生命周期和教师职业状态, 同时这样的划分也只是出于教师培 养和管理制度建设的需要,它们没有更多地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不能完全解释 为什么有的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就产生职业倦怠, 而有的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 始终怀有工作热情, 其本身无法保证每一位教师职业知能和职业状态的不断改进 和提高。 在人生短暂的生命旅程中, 职业是个体一生将其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上面的工 作,对于一个职业人而言,职业生命周期的长短和职业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 度上要受制于自己职业状态的好坏。现代教师的职业生涯一般发展周期相对缩 短,阶段性分界特征模糊,是一个渐进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辩证统一、可持续 发展的过程。 7鉴于对超越个体的生理生命周期,保持和延长积极教师职业状态 的研究较少, 本文试图探讨的教师职业青春侧重从人生社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研 究教师的发展状态,仅把教师体能、健康等生物属性类的因素作为物质前提,重 点通过分析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影响教师职业青春保持的因素和相关对策研究 来探讨教师职业青春问题。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从职业生命周期理论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及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的视角来探讨教师职业青春。教师职业青春的保持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笔者从一种职业发展的角度去审视教师职业青春的保持与延长, 重点分析了影响 教师职业青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对策。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 搜集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 文字资料, 利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和多学科的知识对教师职业青春问题进行理论分 析,找出影响我国教师职业状态的相关问题,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保持和延长职 业青春进行对策研究。 四、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职业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实现自我之途,它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大的 7 程振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9 绪 论 5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选择了一种职业状态也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状态。 职业青春虽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但它在人生中所占的位置,却怎么估价也不 过分。一个人如缺乏职业青春,就会对生活乃至人生都感到乏味,相反一旦拥有 职业青春,就会卓有成效地工作,并且会把乏味的工作当作乐趣。如何在自己的 职业生涯中保持职业青春是每个职业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对所有职业状态重要性的分析来看, 教师的职业状态更是事关民族发展和 国家振兴。因此,教师职业青春研究对教师个人和教师所在的组织以及教师所生 活的社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职业青春状态研究是 新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组织机构发展和教师群体或个人发展的共同要求, 具有很 强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青春的因 素,努力寻找有利于保持教师职业青春的一些规律,为教育组织进行教职专业引 领以及教育工作者自身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青春问题概述 一、从职业青春到教师职业青春 (一)职业的含义(一)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对于职业的学术定义,各种不同学派的专家和学者 着眼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阐述了对于 “职业” 的不同理解,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观点。所谓职业,从其科学含义上看, 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 有收入的、 专门类别的工作。 它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性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 义务、权力、职责,从而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由此,也可以说,职 业是人的社会角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8对于个体而言,职业活动是个体在 社会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活动,它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存在价值和意 义的见证,选择一种合适的职业,度过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职业人的 追求与向往。 对于职业组织而言, 不同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活动要求具有不同能力、 不同素质的人从事,只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组织才能持续和谐 健康地发展。 (二)教师职业的含义(二)教师职业的含义 所谓“教师”是指肩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神圣使命,承担人类科学文化传承 任务的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则是由这样的专业人员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所从事的藉 助于文化培养人并实现文化承续与发展的连续性活动。9教师是职业人,是以精 神为业的人,与其他职业人相比,教师职业更具有内隐性和精神性的典型特点, 因此需要教师在长期与教育教学环境的互动过程中, 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和 价值取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表现出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相 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 8 姚裕群.关于职业社会学的几个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1990,(2):34-36 8 叶澜,白益民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0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青春问题概述 7 (三)青春的含义(三)青春的含义 对于青春的含义,有许多不同的表述,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于青春不同的 理解角度,同时也体现了青春的广义性和发展性。 辞海对“青春”有本义与 引申之解:一是“因春季一片草木青葱,故称青春 。还举楚辞大招为 例,道是: “青春受谢,百日昭只” 。又列杜工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 还乡”一句佐证。二是“指青年时期,指青春期,亦指少壮的年龄。 ”并举潘尼 “予涉素秋,子登青春”一说,加李善的注解,为“素秋,喻老;青春,喻少也” 。 生物学意义上的青春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 心理学意义上的 青春,也是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由此可以看出,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 青春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 它们与从社会方面划分出的 人生阶段有重叠。青春是一种模糊的概念,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但它却在我们 的观念或心灵深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青春是个体生命活力的一种象征,它也是 个体直面生活的一种状态和境界。 (四)职业青春的含义(四)职业青春的含义 当今社会,职业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职业人的一生 一般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 而人的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长也可以短。什么是职业青春,如同青春之于 个体一样,职业青春之于职业,同样表现为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状态和境界。职业 青春,不能简单等同于职场新人的自然状态,它就如同“老人箴言”并不是具体 某个年长老人的经典话语,而是集无数长辈智者生活实践和人生经验的提炼。因 此职业青春通常并不直接与生理年龄、工作年限、层次级别相关联,它更多的是 指一种职业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往往表现为不懈的干劲,丰富的创造力、强烈的 好奇心和饱满的工作激情。在本文中,我们的目的不是探寻有关职业青春的唯一 定义,而是要更好地理解职业青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五)教师职业青春的含义(五)教师职业青春的含义 “教师职业青春”并不是一个单一现象,要说清楚它绝非易事,它之所以 未受到大部分教师个体和教师组织机构的充分重视, 往往就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清晰可辨的问题。教师职业青春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相对内隐的积极状态,故 此更让人难以清楚地加以界定和解决。它不是教师生理年龄阶段的概念,而是一 个相对意义上的状态描述, 并且经常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各 个阶段。根据我们对于职业青春的理解,可以把教师职业青春理解为:教师职业 青春,它既是指一种职业发展过程,也是指一种职业发展状态。 “过程”是从动 态角度而言,指教师职业青春是教师个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逐渐发展的过程, 说到底就是一个蕴含着职业内容的动力激发、定向、维持和不断强化过程;是一 个持续发展的以专业化为目标和归宿的动态过程。 “状态”是从静态角度而言, 指教师职业青春是从属于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理念, 指教师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 中最富激情活力的稳定上升状态和达到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 拥有高度的工 作责任感和不断追求进取的境界和状态。它是所有教师个体追求的目标,也是教 师教育研究追求的目标。教师职业青春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积极状态,往往显示 出高昂的士气、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坚定的教育教学志向。 二、教师职业青春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师职业青春的研究,是一个既涉及文艺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又涉 及人的精神心理状态的复杂课题。因而需要综合吸取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学科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 (一)职业生命周期理论(一)职业生命周期理论 职业生命周期是人力资源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师职业生命周期也同样具 有一般职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性和特点。在学术上,职业生命周期理论,即职业生 涯发展理论的概念起始于本世纪 60 年代。下面列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来介 绍,以作为本文对教师职业青春研究的理论依据。按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 (super)的理论,人一生中的职业发展可划分为 5 个大的阶段:成长阶段、探 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其中探索阶段 15-24 岁,是择业和 初就业阶段。探索阶段还可细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试验期,从 1517 岁,是 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 试的时期。第二是过渡期,从 1821 岁,是查看劳动力市场,或者进行专门的 职业培训时期。第三是尝试期,从 2224 岁,是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青春问题概述 9 职业的时期。10 职业生命周期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划分方法也各不相同,但从时间维度来 说,不同职业生命周期还是有共性可言。具体到“教师职业生命周期” ,从时间 这个层面来看,应该是教师入职以后至退职以前的一段时间,教师职业生命周期 并不是指教师作为生命体的生命属性,而是在教师生涯中,在学校组织中教师担 任教学科研任务时其属性、状态与学校组织具体管理目标的功能和价值。如果说 产品生命周期表述了产品在市场中的未来预测, 界定价值对于企业销售的实现的 周期性规律,那教师生命周期则试图总结出“教师生命”教师状态的功用与价值 与学校组织、教育事业特定管理目标的周期性规律。11 与生物生命周期不同, 教师职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划分并不完全具有时段 上的意义,只是描述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同的行为变化,不像生物的生命周 期那样能描述其运动变化的进程。通过分析职业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教师职业 生命周期定义为:教师职业生命周期并不是指教师作为生命体的生命属性,而是 指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到离开工作岗位所经过的时间历程。 它以教育教学时间为 主线,以教育教学内容为载体,具有动态性和延展性。 通过研究个体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 职业生命周期理论为教师专业发展 阶段的划分和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命周期理论通过 分析一些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联的生活或生命进程中的因素, 从而将教师的专业 发展置于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之中进行考察, 这也为我们认识教师职业青春开 辟了新的视角。 (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源起于美国 20 世纪初的职业辅导运动,经过近百年尤其 是近三四十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一系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模型,取得了大量的理 论研究成果,为个人做出有关职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组织进行员工职业 生涯规划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12很多专家学者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过 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将人们生命周期中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假 设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任务,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任 10 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 11 商静儿.教师的阳光表现力及其培植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85-86 12 程振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务的方法和对策。实际上,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是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 差异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及人格理论的有关原理,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个体的职 业行为的。 13 在现有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中,主要有金兹伯格(ginzburg)的三阶 段理论,即幻想期(11 岁以前)、尝试期(11-18 岁)和实现期(18 岁以后); 利文森(levinson)的六阶段理论,即拔根期(12-22 岁)、成年期(22-29 岁)、 过渡期(29-32 岁)、安定期(32-39 岁)、潜伏的中年危机期(39-43 岁)和 成熟期(43-59 岁);萨帕(super,d.e.)的五阶段理论,即成长期(1-14 岁)、 探索期(15-24 岁)、确立期(25-44 岁)、维持期(45-64 岁)、衰退期(65 岁以上);德斯勒(gary dessler)的五阶段理论,即成长期(1-14 岁)、探 索期(15-24 岁)、确立期(25-44 岁)、维持期(45-60 岁) 、下降期(60 岁以 上) 。美国的施恩(schein)教授立足于人生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 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 9 个阶段。即成长、幻想、探索阶段 ;进入工作世 界;基础培训;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职业中期;职业中期危险阶段;职业 后期;衰退和离职阶段;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需要指出的是,施恩虽然基本 依照年龄增大顺序划分职业发展阶段,但并未囿于此,其阶段划分更多的根据职 业状态、任务、职业行为的重要性。正如施恩教授划分职业周期阶段是依据职业 状态和职业行为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又因为每人经历某一职业阶段的年龄有别, 所以他只给出了大致的年龄跨度,并且在职业阶段上所示的年龄也有所交叉。格 林豪斯(greenhouse)研究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以此将职业 生涯划分为 5 个阶段。即职业准备、查看组织、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 职业生涯后期。 14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从个体的入职顺序角度来看 虽然可以涵盖个体的整个职业生涯,但这样的划分流于简单概括,不能细分职业 生涯的具体阶段与问题。 中国也有学者意识到这些西方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问题, 对职业生涯发展阶 段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 15,也有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的阶段划分理论,如有 13 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 14 罗双平.职业生涯阶段划分j.中国人才,2000,(2):35 15 聂婷.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与开发策略的本土化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6):91-93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青春问题概述 11 学者提出了五阶段理论模型,即基础教育阶段(7-16 岁)、职业初探阶段(17- 23 岁)、立业阶段(24-45 岁)、维持阶段(45-55 岁)、退离阶段(55 岁以后), 其中立业阶段有细分为三阶段,即职业确立阶段(24-26 岁)、稳步发展阶段(2 7-45 岁)、职业中期危机阶段(35-45 岁) 16。其理论以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自然比前面几种西方理论更适合中国人的具体情况。虽然结合了中国国情,但始 终是以西方的理论为模型。 在以上的几种阶段划分中,都以生理年龄为其划分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都 有其道理,当然也有其局限。至于为什么要以这个年龄为划分依据,而不用那个 年龄为划分依据,也大多都是其理论提出者的一种观察和一种思维结果而已,没 有实质上的更具说服力的依据,这也是导致各种理论异彩纷呈、各持其说的重要 原因之一。但可以看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体系,是通过细致地研究个体 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特点,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的理论。把职业生命周期理论和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运用到研究教师职业青春状态的研究, 可以动态地理解教 师职业状态,以及他们在不同职业状态中不同的身心特点、需要、不同的职业任 务和职业发展障碍,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促成教师积极职业状态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尽管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比较早,相对来说也较为成熟,但是研究 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并不一致,仍然是众说纷纭。我国学者将国外主要 的观点梳理后概括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归纳起来有两种基本观点: 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 。 17 就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第二种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第三种兼含以上两种理解。第三种理解, 即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 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创新、 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种目的,它帮助教师在受尊敬、支持、积极的氛围中促进个 人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还是一种成人教育, 增进教师对工作和活动的理解。 它关注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的持续探究本身, 关注教学工作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 中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获 16 段炜,张光旭.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规划与管理j.科技与管理,2006,(1):133-136 17 蒋竞莹.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综述j.教育探索,2004,(4):104-105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得成功。 18 教师职业青春的研究必须放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理论背景下进行, 没有 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青春就无从谈起。只有当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 一定程度并得到全面保障时,他才有可能获得和保持真正的职业青春。正因为如 此,研究教师职业青春,不可能不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问题。 (四)积极心理学理论 (四)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 发起者是美 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an.m) 。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 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 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 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 幸福彼岸。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 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 更要帮助那些 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从传统心 理学研究生命中最不幸的事件变化到研究生命中最幸福的事件,它研究三个主 题:首先是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看起来相 对离散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强在某一时刻的思想和行为能力。 积极心理学还对主 观幸福感这一积极情绪进行重点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 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其次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赛里格曼(seligman.m)用 “解释风格”来对人格进行描述, 他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 解释风格”。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包括好奇、乐观等在内的 24 种积极人格特质, 认为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 验。再次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怎样建立积极的社会、 家庭和学校等系统, 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 福 。 19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关心人的优质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理论,它为 我们研究教师积极职业状态提供了新的视角, 让我们在关注教师职业状态的过程 18 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论的阐释与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11 19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青春问题概述 13 中更多地考虑到教师积极心理因素。 为不论是从个体层面还是从组织层面构建有 利于促进保持职业青春状态的研究都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教师职业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职业,教师职 业的发展也是一个与人生意义密切相关永无止息的过程。 我们对教师职业青春的 研究是一种基于积极职业状态的研究,综合了职业生命周期理论、职业生涯发展 阶段理论、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理论及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进而对积极的教师职 业状态做出阐释,是一种可以指导教育组织部门和教师个人改善教师职业状态, 提高教师从业质量的研究。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第二部分 教师职业青春的特征、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特征分析 教师职业青春状态是一个教师能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教学工作, 积极地掌握了 教育教学主动权,各方面都相对成熟的状态。正常情况下,教师在其职业生涯发 展的过程中或早或晚都会进入职业青春状态。 教师职业青春的特征可以结合教师 职业的劳动特点进行分析,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性(一)独特性 教师劳动特点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劳动的独特性。 教师的教育对象都 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也不是千篇一律;教师的教育教学 情境也是千变万化;教师的个人条件和心理情绪,尤其是知识技能也千差万别、 时时变化;所以教师个人必然要形成一整套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教育教学方法,必 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性地教学。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必须根 据教学对象进行安排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构 建,然后才能科学地、独特性地传授给学生。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及教师的发展过程中, 教师的发展虽然每个阶段都有其生 命周期,但由于个体的差异,各个阶段的长短也因人而异,教师职业生命周期中 的教师职业青春往往与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努力程度、专业情意等因素紧密相 关。因此教师的职业青春也有其独特性,它并不与工作年限绝对挂钩,工作年限 对于教师职业青春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个体的行为经历而非资历,它只是教 师发展阶段划分的参考因素之一,而不是划分的唯一依据。教师职业青春状态也 同样并不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填充统一的内容,设定同样的一个目标,因为 保持职业青春的动力源泉在于教师自身,不同的教师由于其年龄、成长经历、生 活背景等的差异,对教育教学的感悟也会有种种不同,再与个人的思维方式、行 为特征相结合,往往会形成极具个性化特点的职业状态。每位教师的职业青春的 形成及外显都是时、空、人等诸多复杂因素交错影响的产物,所以每位教师的职 业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职业青春在本质上是高度个性化的,没有完全相同的职 第二部分 教师职业青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 业青春,每位教师的职业青春都会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 (二)传承性 (二)传承性 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事业,也是人类文化薪火相传的事业。教师作为一个重 要的载体,在人类文明的传承过程中,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在每一个人的 成长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他们担负着传递历史和现实的人类文明成 果的任务,工作目的是在创造、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不 只是因为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担负 着培养下一代,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好人的重任。对教师而言,教育的神 圣性就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应持一种敬畏的职业态度, 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始终以神往的心情去追求和探索。教师在人格与学业方面将会终身影响学生,是 与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可以收获超越时空限制的巨大成就和 积极向上的职业青春状态。 教师的职业青春状态的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教师个体或教师群体长期 积淀、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强调的教 育情感、教育信念等等,两千多年来,教师积极职业状态中的关键要素已成为我 们教育界宝贵的财富。 在教师职业中, 虽然作为个体的教师其职业生涯是有限的, 但是以教书育人以及人类文化传承为职业的教师群体的职业生涯却是永无止境 的。因此对于整个教师群体而言,教师职业青春又具有传承性。 (三)内隐性(三)内隐性 由于教育周期长,学生素质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而教师劳动对 教育者所起的作用,往往在教育过程结束后的较长时间内才能逐渐显示出来,有 较长的潜伏期,即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内隐形式存在的,而且教师职业劳动成果 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在学生的素质发展上,是通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个性、品性等诸方面的提高来体现,某个教师的直接教学效果不易看到明显的成 败效应,所以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通常当教师们谈到职业青春的时候,总觉得有太多的不可把握性和未知性。 因为它往往是隐性地存在着,而且还浸透着教师的能力性向、认知品格等成分。 教师职业青春也不是冷冰冰、纯客观的东西,而是一种具有情感、审美价值特征 的状态和境界,只有教师个人努力寻求它时,它才可能存在。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四)动态性 (四)动态性 就教师职业而言,其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在不同的社会 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对教师职业青春的要求和理解 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 教师发展的每个阶段职业青春的保持与经营都有不同的任 务,而每一阶段的积极构建都在为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积蓄力量,因此教师职业 青春的保持和经营也同样是一个逐渐成熟和不断积累的动态发展过程, 是一个长 期的、复杂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的动态过程。此外,教师职业劳动特 点也决定了教师职业青春状态会随着教师自身努力程度和发展状况等因素而有 所变化,有些教师可以通过一生持续的学习、思考、实践,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 的自我更新与突破,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其职业青春状态贯穿于 其整个职业生涯。 教师职业青春的动态性特征指由于教师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的社会背 景、不同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要求教师职业青春适应动态变化的需求,即教师职 业青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师职业青春状 态的形成与保持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需要有一个经验积累和知识技能内化的 动态发展过程。 (五)专业性 (五)专业性 教师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机械重复之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知识的 更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就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提升 自己的教育水平,以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较之过去,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更 多地成为教师职业命脉的一部分,教师干与不干、努力与不努力、应付地干或创 造性地干,都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是否有专业自觉,取决于教师是否愿意不断更 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观念,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师的职业青春研究必须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其核心理念, 使之贯穿于教 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处于职业青春状态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理特 征、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范围等都深受专业影响。职业青春同样较 为突出地体现为教师在知识、态度、技能、观念等方面符合专业的规范和标准。 第二部分 教师职业青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7 (六)示范性 (六)示范性 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俗话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表率、影响和教育作用,因此 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较强个人个性示范作用的社会职业。 当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 活动时,自身知识的渊博精深与否就作为学生的样板而影响学生;尤其在进行思 想政治、道德教育活动时,自身的个性更将作为样板影响学生。教师劳动的示范 性以难以计量的力量来增大所传授内容的作用,并丰富这些内容。教师劳动的这 一特征,需要教师注意自己的人格、道德方面的修养及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并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注重自己人格因素和行为习惯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 教师职业青春的很重要一个特征就是示范性和感染性。 处于职业青春状态的 教师言行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 精神、 业务能力, 使学生感到亲切和信任, 从而形成凝聚力; 教师要求学生做的, 自己率先垂范,使学生感到崇敬和佩服,从而形成制约力。教师职业青春的示范 性决定了教师在人格、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素质对学生具有不可替代和 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标准分析 教师职业青春状态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及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不同,对教师职业青春的评判标准及对 教师职业青春状态是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程还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一段时间这 些问题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怎样调整和保持自己的职业状态,什么样的职 业状态才能称得上是职业青春状态?当前仍是困扰不少教师和教育组织的一道 难题,衡量教师职业青春的标准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值得肯定的是, 以职业青春状态的标准和规律去培养和要求教师的从业状态, 对于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