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中文摘要 农民工是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独特群体,是时代的产物,其正以巨大的力量 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影响着我国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对农 民工群体生存状况的关注也日渐升温,社会各界对农民工问题也进行了多视角的研 究。本文则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把研究视角落定于法学视角上,而后主要运用法 哲学分析方法,对农民工的权利进行了综合性的法理分析。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章实现了由对农民工的社会学研究视角到法学视角的转 换。农民工的社会学视角主要对农民工的概念、特征及社会地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 阐述,在农民工的法学视角分析中,笔者首先对法学视角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和限定, 法学视角就是权利视角,从而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最终转换到了权利的分析路径之 上。 第二章对农民工权利保护的实质分别从本质、价值和保护手段三个不同层次进 行了深入的分析。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本质是对农民工利益的保护;农民工权利保护 的价值是对平等权利的追求;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农民工权利是最为有效、最为有力 的保护手段。 第三章为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正当性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对农民工权利保护 的理论基础不仅可以从我国的民本思想、和谐社会理念等本土资源里寻到踪影,而 且更加得到了人权理论、公益政治理论、社会公正理论等西方资源理论的有力证明。 第四章为农民工权利保护提供了充分的路径和机制选择。共有两种盖然性的保 护机制,即内在机制( 农民工自身机制) 、外在机制( 法律运行机制) ,这两种机制 并非孤立运行,而是处于密切配合的状态。 通过此文的论述和分析,不仅增进人们对农民工的了解,也使农民工对自身的 性质和地位有了清醒的认识,农民工应以深厚的法理底蕴为基点,寻求自身权利的 全面保护。 关键词:农民工, 权利,社会分层,保护机制 l e g a lt h e o r ya n a l y s i so nm i g r a n t w o r k o r s ,r i g h t sp r o t e c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m i g r a i l tw o r k e r si sas p e c i a lc 0 1 0 n yu n d e r 血es p e c i a l ll l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i nc h i n a ,w h o a r et h ep 】o d u c t0 ft i m e s t h e ya r ei m p a c t i n gt h et r i l d i t i o n a l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a la n ds o c i a l s y s t e mg r e a t l y 锄di i l f l u e i l c i n gt l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0 u rn a t i o n h e n c e ,e l n p h a l s i sh a sb e e n1 a i do n t l l e i r l i v i n gs 觚sa i l dr e s e a r c h e sf r o mn m l t i p l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h a v cb e e nc 删e do u t t h r o u 曲 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t h i s 枷c l ec h o o s e s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l a w ,a r i dt h e ne x e r t sp h i l o s o p t l i c a l a i l a l y s i st 0c a n yo u tc o r n p l e xl e g a lt l l e o r ya i l a l y s i so n 而莎m tw o r k o r s r i 曲t s 弧i sa n i c l ec 柚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o n er e a l i z e sm ea l t e m a t i o no ft h e r e s e a r c h e so ni n j 鲫l tw o r k e r sf r o ms o c i 0 1 0 9 yt ol a w 1 1 1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s o c i 0 1 0 9 ym a j n l y d i s c u s s e sm ec o n c 印t i o n ,c h a r a d c e r i s t i c ,s o c i a lc l a s so f 嘶g r a n tw o r k e r s w h i l ef 而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0 fl a w ,吐l ea u t l l o re x p l a i n s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i t s e l ff i r s t l ya l l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i s p e r s p e c t i v ei sj u s tm ep e 哪,e c t i v eo fr i 曲t b a s e do nt 1 1 i se x p l a i l a t i o n ,m ea u m o ra l t e r st h e r e s e a r c ho fm i g r a n tw o r k e r st 0r i g h ta n a l y s i s 矗n a j l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s e st h ee s s e n t i a lo fm i g r a n tw o r k e r s r i 曲t sp r o t e c t i o nd e e p l yf i o m m r e em f k r e n tl e v e l s :e s s e n t i 址,v a l u ea n dp r o 眦t i n gi n c :t l l o d t h ee s s e n t i a lo f 血铲a n tw o t k e r s r i 曲t sp f o t e c t i o ni st h ep m t e c t i o n0 ft t l e i ra d v a n t a g e s ,也ev a l u eo fi i l i 铲a i l tw o r k e r s r i 鹞t s p r o t e c t i o ni s t l l ed e m a l l d so fe q u a l i t y ,a i l dl a wp r o t e c t i o ni st h em o s te f ! l 锐t i v ea n dp o w e d - u l p r o t e c t i n gm e m o d t h e 也i r dc h a p 鼢p r o v i d e sp r o f o u n d 也e o r e t i c a ls u p p o r tf o rt h ej u s t i c eo f 而黟a n tw o r k e r s r i 曲t sp r o t e c t i o n 1 1 1 et l l e o r e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p r o t e c t i o nn o to n l yc 趾b ef o u n di i lm e p e o p l e - b a s e dt h o u 曲t s ,t h es o c i a lh 聊l o i l i o u sb e j i e f0 fo u rn a t i o n ;b u ta l s oc a i lb ep r o v e db y s o m eo c c i d e n t a lm e o r i e s ,s u c ha st h et h e o 巧o nh u n 协l 五曲t ,t l l et l l e o 毋0 nc o m m o n w e a lp o l i t i c s , 锄dm em e o 巧o fs o c i a lj u s t n e s s t h ef o u r n lc h a p t e rp r o v i d e sa :b u n d a n tp a m s 硒dm e c h a n i s m sf o rm i 铲a n tw o r k e r s r i g h t s p r o t e c t i o n i i lg e n e r a l ,p e r h a p sm e r ea r et w om 缸np r o t e c t i o nm e c h a n i s i i l s :i 衄e rm e c h a n i s m ( s e l fm e c h a m s mo fm i 伊a i l tw o r k e r s ) a i l do u t e rm e c h a n i s m ( f u n c t i o nm e c h a l l i s mo fl a w ) t h e ya r en o te x e n i n gt t l e i rf u n c t i o ni s o l a 也1 y ,b u ti na s t a t e0 fc l o s e l yi i l t c r a u c t i o n t i u d u 班蚰sa r t i c l e ,p e o p l ec a nl e 锄1 1 1 0 r ea _ b o u t 武铲a n tw o f k e r s ,a n dc a nr e a l i z em e c h a r a c 衙a i l dc o n d i t i o n0 ft l l e m1 e v e l - h e a d e d i i l i g r a mw o r k e r ss h o u l d p u r s u ea l l 一醐d u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sf o rt h e m s e l v e sb a s e do np r o f o u n d1 e g a lm e o 巧f o u n d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 砒g r a n t - o r k e r s ,r i g h t , s o c i a lc l a s s ,p r o t e c t i o n 鹏c h a n i 鲫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么颦 嗍红星:么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 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乏垒逐 日期:丝叠:么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引言 农民工,中国目前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称;农民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阶层; 农民工,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下造就的特殊群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形成了农民 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2 0 世纪8 0 年代末还出现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i 甚 至有学者称“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继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 民的又一次解放,它宣告了中国农民的第三次解放。虽然是新兴的群体,但他正 以迅猛的势头逐步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农民工已是仅次于农民而又多于传统工 人的第二大劳动群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然而,当你踏上城市的这片土地,农民工的生活场景却是那么的另人触目惊心: 他们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从事的是城市居民不愿干的工作; 他们的工作时间最长,获得的报酬却最低;他们居住在最脏、最简易的房子或工棚 里;他们没有干净的饮用水,也没有卫生设施,还没有他们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在城市,农民工不仅遭受物质上不公正的差别待遇,同时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凌辱与 折磨,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尽管如此,农民工们仍然忍受了这一切,勤勤恳恳 地工作着。 他们是伟大而又悲苦的群体,他们是坚强而又温和的群体。他们的卓越贡献却 与他们的生活遭遇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公道何存? 天理何在? 法网何张? 这不得不 成为一个引人深思、引人发省的问题,任何一个有意识、有良知的人都不应该袖手 旁观,视若无睹。 于是,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不仅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也成了国内外许多理论工作者学术视野内的热点、焦点问题。农民工问题首先是一 个社会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社会学 视角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颇多,可是从法学视角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却相对较少。 笔者拟从法学视角对农民工问题作一法理上的分析。笔者认为,法学视角就是 权利视角,权利是法学的内蕴,法学是权利的外显。因此,与其说本文是从法学视 角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不如直接说是从权利的视角对农民工权利问题的论述。本 文中,笔者首先实现了对农民工问题从社会学视角到法学视角的转换,其次对农民 工权利保护的实质作了相对精细深入的分析,而后为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正当性提供 了理论依据,最后对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机制提出了一己之见。祈望通过此文为农民 工权利的争取和保护以献绵薄之力。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第一章社会学到法学视角的转换 一、农民工的社会学视角 ( 一) 农民工概念诠释 农民进城务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农民工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时 期新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一词最早在1 9 8 3 年被社会学家张雨林教 授提出并运用,随后也为学界和实务界广泛地吸收和运用。在此前后,虽然也出现 了对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的不同称谓,如有的称之为“民工、“外来民工 、“外来 工,有的称之为“打工妹”、“打工仔、“城市移民 、“城市流动人群”、“农民工 人、“进城务工农民 ,甚至一度有人称之为“游民 、“盲流”等。随着对农民工 这一社会群体研究的深化,最近还有人称之为“新市民 、“合同工、“新城市人 等。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对这特殊社会群体的称谓如何“缤纷多彩,它们毕竟 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仍采用目前较为大众化的称谓,即“农 民工 。 目前,关于农民工概念的界定,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经过整合分 析现归结如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工是指常年或大多时间在城市务工,但 其户籍仍在农村的一个社会群体;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工是指在我国农村实行了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承包土地的个体农民进入城市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工人;还有 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工指的是被雇佣去从事非农活动,属于农业户口的农村人口。从 以三种观点可以看出,虽然存在着不同角度的界定,但仍然体现了对农民工这个特 殊群体认识的共通性,也从不同的侧面深化了我们对农民工的认识。首先表现在身 份上,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不具有城市户口,仍然保留着原有的农村户籍, 也就是说农民工的身份还是农民;其次表现在职业上,农民工已经不再依靠土地生 产等第一产业的收入过活,而转向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职业,与城市工人所 从事的职业相类似。这两种表现突出了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与农民相区别,主要 从事工人职业;与工人相区别,又具有农民身份。因此我们可以把农民工概念界定 为:“农民工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 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此概念不仅突显了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也对其职业做了 清晰明确的定位,农民工是农民身份和工人职业的一种不对称的独特结合。 上述是从内涵上对农民工概念的分析,但是使一个概念得以完整的诠释,不仅 要对其内涵进行分析研究,而且对其外延也要有一定的把握。一个概念的外延也就 是概念所指的范围。“农民工是一个及其宽泛的概念,包括在城镇就业的不同发 1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页。 2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展归属、不同职业类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就业方式的各类没有城镇户口的农村 人口。由这个群体构成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确定农民工的概念的外延确实不易, 不过采取分类的方法可以使农民工概念的外延相对清晰明鉴。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 把农民工分为不同的种类,笔者认为根据农民工与城市关系的亲密度这一标准来划 分农民工的种类是一种最为典型且合理的分类标准,由此可将农民工分为以下两 类:“一是已经城市化了的农民工,这一群体已经完全脱离了与土地的关系,他们 有稳定的职业、稳定的生活来源和相对固定的住所等;二是农业、打工两者兼顾的 类型,这一农民工群体虽然来到城市务工,但仍依附于农村,流动性相对较大,工 作也不稳定。一吲 ( 二) 农民工在我国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定位 1 、社会分层理论解析 社会分层不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表现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马克 思主义哲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在社会关系交往 中,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丽使得社会资源占有不均,最终导致层化和差异现象, 这种层化和差异现象明确体现了社会成员的不同社会地位,同时“社会地位作为具 有社会意义的属性,是分层研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分类标准及研究出发点 。【3 】然而, 由于社会分层、社会地位的差异现象涉及到每一社会成员、每一社会群体的切身利 益,尤其在平等、公平观念风行天下、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自己的社会 地位和所处的社会层次倍加关心,对社会分层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也成为一个令人敏 感的话题,从某种意义讲,社会分层问题就是关于差异与平等的问题。 社会分层理论主要有三个理论渊源,分别是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分层 理论,但是在此三者中马克思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更具有开创性、经典性地位, 被学界誉为社会分层的理论范式,马克思和韦伯的影响表现在“当代的著作在这两 位思想家所开创的传统中继续着【4 】这一事实上。 “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建立在阶级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的,对马克思来讲, 人类历史主要是阶级间斗争的历史,这样,分层的理论实际上便被归结为对社会阶 级的形成和阶级斗争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川5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 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而经济基础的雄厚与否又是以生产资料 的拥有量作为衡量的尺度和评价的标准。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的理论,与地位相联系,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少不仅决定了他们的经济地 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同时占有生产资料的不均也是人们地位 不平等的根源所在,于是社会中便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即不同的阶级,从而也 2 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载社会学研究,2 0 0 2 年第6 期。 3 郑航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 修订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7 2 页。 4 p e t e rs a u n d e r s ,s o c i a lc l a s sa n ds t a r t f i c a t i o 咀 m ,r o u t l e d g e ,1 9 9 0 ,2 4 5 法让卡洋纳弗著:社会学十大概念,第1 2 5 页。 3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产生了阶级的对立。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正是在不同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发展 的,因此马克思视野中的社会分层蕴涵着冲突和革命,构成了其独特的冲突型社会 分层理论范式。 与马克思的冲突型社会分层理论相比,韦伯建构了自己的三位一体的多元分层 理论体系。韦伯认为不平等现象的引起,不仅要考虑物质等客观方面的因素,还要 考虑社会主体的观念、意图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同时韦伯在承认马克思的以经济地 位划分社会层次理论的前提下,还提出地位和政党两个方面对社会分层的重大影 响。于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体系便由经济差别基础上的阶级、荣誉基础上的地 位和权力基础上的政党所组成。韦伯与马克思二者的理论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马克 思从生产出发来论述自己的分层理论,而韦伯则是从市场出发来论述他的分层理 论,他相信“一个人的市场地位强烈地影响着他的整体生活机遇 。【0 1 马克思和韦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重点论证并构建了自己的社会分 层理论,对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状况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由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我们认识到,阶级、阶层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只 要社会中有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现象的生存空间,阶级、阶层就必然存活于任何 一段历史进程之中。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消除了阶级对立,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是我 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定的背景下,实现绝对的平等还需要我们长期为之奋斗,因此因生产资料占有不 同而形成的阶级和阶层仍然存在于我国社会进程之中。由韦伯的分层理论可知,市 场经济是推进我国目前阶层分化的动力,经济因素并非是决定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 唯一因素,我们还要考虑到经济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力的影响。 2 、农民工在我国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地位 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对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指导意义。农民工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 一种特殊身份标识,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传统的二元户籍制度逐渐被打破,大 量农民涌入城市,开始了他们的城市寻梦之路。据统计,1 9 9 4 年全国大约有4 0 0 0 万农民工外出打工,今天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 8 亿。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群体,他 们在我国目前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何种位置,由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可以 得到恰如其分的定位。 首先,根据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可以分析农民工的阶级属性问题。中华全国总工 会主席王兆国在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报告中,首次提出。一大 批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有学者也认为尽管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 农民工仍被认为是农民,但事实上已经从农民中分化出来,大多时间不在从事农业 生产,不同程度地融入城市社会,从而得出农民工已是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的 6 英 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学,第3 6 0 页。 4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结论。f 玎的确,从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特征上来说,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相比较,农民工群体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是农民工绝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职业选择范围狭小,难以进入高科技领域;二 是农民工职业不稳定,常具流动性;三是大部分农民工仅限于内部交往,与社会外 界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并不享有与城市工人阶 级同等的生活待遇。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农民工群体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工人 阶级,他们正处于由农民身份向工人身份缓慢转化的过程中。换句话说,他们是形 成、转化中的工人阶级。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他们只能以农民工特定的身份存在, 成为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个独立阶层。 其次,由韦伯的三元一体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更能全面透视我国农民工群体 的社会地位。在经济上由于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我国城市与农村长期处于彼 此隔离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策向城市倾斜,城市经济飞速发展,而农村 经济却停滞不前,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于是农民工来到城市讨生活,先天地就 处于城市的边缘地位。除此之外,在城市更不能得到经济上同等的待遇,工资、报 酬低下,同时工资被克扣和拖欠严重。在政治、政党上,由于各种制度、政策的排 斥和自身组织的松散,农民工在城市并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话语权缺失, 民主权力难以实现。在声望方面,有学者进行的社会实证调查显示,在全部1 0 0 种 职业的排位中,排在最后十位的职业,都是主要由农民工从事的职业。由以上分析 可见,农民工群体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政党、声望等各方面均表现了明显的 弱势地位,“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社弱势群体。【8 】 总之,透过社会分层理论,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我国社会分层体系中也 得到准确的定位,其社会地位属性综合体现以下特质:是农民又是工人的事实,使 其具有客观性;是农民阶级但却正在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使其 具有阶级性;作为一个日益壮大的群体,又使其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同时农民工又 是城市生活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使其具有“弱势性和“边缘性。【9 】 二、农民工的法学视角 德国法学家坎特诺维茨称“法学是关于价值的科学,社会学是关于事实的科学, 并指出:没有社会学的法学是空洞,没有法学的社会学是盲目 。【1 0 】社会学研究主 要是描述性的,即主要是对农民工群体现象和特征的描述,描述性社会科学不涉及 对规范和制度的研究,因此缺乏可操作性。在农民工群体这一问题上,社会学能够 发现问题,但对如何通过制度加以解决就无能为力了,而法学因其研究对象的规范 7 安徽省社科联课题组:城市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载学术界,2 0 0 3 年第2 期。 8 陈安民:农民工群体弱势特征分析,载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6 期。 9 关彬枫:关于农民工以及对农民工实施事实上双重劳动标准的问题与思考,载劳动法实施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暨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 0 0 4 年版,第3 9 0 页。 1 0 张文显:二十一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3 3 页。 5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性恰恰能够弥补社会学研究的不足,法学研究农民工群体的独特性就在于以权利为 视角、以权利为线索分析农民工群体的相关问题。对于农民工群体问题,在社会学 研究的基础上,纳入法学的视野,运用法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 一) 法学视角就是权利视角 之所以把法学视角定位于权利视角,是由法学这个学科自身特质决定的。法学 从属性归类上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那么如何才能从庞大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把法 学这门学科识别出来,这就需要判定出法学的特质,而人们通常习惯于从研究对象 或研究范围上来解说一门学科的特殊性,其实,“不同的学科的真正区别不在于研 究对象或研究范围,而在于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方式,虽然同一个问题可能同时由不同的学科研究,但由于不同的学科思考 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方式、方法不同,就有不同的回答或结论”。【1 l 】法是以权利和 义务为机制来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律现象逻辑联系的 各个环节、法的一切部门和法律运行的整个过程。因此,法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特色 就在于从权利义务的角度,以权利义务为重心来观察和研究问题,并且在权利与义 务这对概念中,许多法学家更为强调权利概念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他们将法学称 为“权利之学”。的确,权利是法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前苏联法学家马图佐夫 说得好:“权利是法律体系的核心,该体系的许多组成部分由权利派生出来,由它 决定,受它影响,权利在法律体系中起关键作用。在对法律体系进行广泛解释时, 权利处在准确的位置,权利是法律体系的主要和中心环节,是准则的基础,是基本 因素。【1 2 】 另外,“法学对权利的关注程度表明一个社会对法律和权利的信念程度。因为 权利理论说明一个社会的信念,或相信作为自己信念的信念。这个信念既 是法律的,也是权利的。因而注重对权利的研究无疑既有助于法律信念的树立,也 有利于权利观念的增强。如果法学不关注权利,就难以建立起政府和民众的权利观 念,引起政府和民众对权利重视,正确指导他们对权利的认知、尊重和实践;如果 它不导向和督促法律对权利的捍卫,那就难以建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依赖;如果 它不致力于权利的呼唤和追求,它将因泯灭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难以立足社 会。同时,“权利是法学与现实社会连接的纽带,因而研究权利既是法学关注现实 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法学使命和价值的集中体现。社会本身是人的关系的网络, 而人的关系往往又是基于权利或以权利为内容而衍生。虽然构成社会关系核心要素 的权利不可能都在法律的调整范围内,属于法学所涉猎的对象,但是社会最基本的、 最实在的权利无不受法律的调控和保护,属于法学研究对象。因此,关注权利既是 法学本身的职责,也是社会赋予法学的使命。同时,法学注重对权利的研究也是法 1 1 黄文艺:“法学”释义,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0 年第3 期。 1 2 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5 页。 6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法学的立身之本。因为在权利的探索中,法学不仅能获得社 会的信赖和支持,而且将获得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能量。总之,关怀权利和捍卫权 利不仅是法律永恒的目标,也是法学研究永恒的主题”。【1 3 】 从法学视角来分析农民工问题,本质上就是探讨农民工的权利问题。反之,只 有从权利视角来分析农民工问题,才能凸显法学研究的特色所在。 ( 二) 农民工权利的界定 权利是法学范畴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法学体系中最具有魅力的词汇,究 竟何为权利,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比较认同这样一种权利的解释,即权 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 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1 4 】“按照权利的存在形态划分,权利可分为 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应有权利是主体认为或者是被承认应该享有的权 利,它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而产生出来的在权利上的要求,往往 表现为一种道德上的主张;法定权利是根据实在法律予以明确规定的权利,是主体 权利的主要存在形态;现实权利是主体实际享有与行使的权利,它是法定权利的实 现状态。【1 5 ,“应有权利说明了权利的正当性,它虽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构 成了法定权利的价值基础;法定权利说明了权利的合法性,国家确认的法定权利应 具有真实性,国家在立法的时候不仅要以保障人的尊严为立法的价值取向,而且还 要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现实权利说明了权利的现实性,它是权利实际价值的 最高表现形式,一切权利的追求与向往都是为了权利的实现,一个国家的现实权利 与法定权利之间的差距越小,说明这个国家的法治化水平越高。要认真对待权利, 我们就应该关心应有权利,重视法定权利,追求现实权利,使权利内化为一种普遍 性的力量以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 【1 6 】 因此农民工权利是指农民工依据法律的规定,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 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不仅指农民工作为公民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 也包括法律对农民工所享有权利的许可与保护。具有以下属性:第一,农民工的权 利必须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或者是可以从法律规范的精神中推定;第二,法 津规定的农民工权利是一种普遍意义的权利,不仅农民工群体享有,我国其他公民 也共同享有;第三农民工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寻求保护。 , 在中国,农民工参与社会生活,必然会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 作为不同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农民工所享有和应享有的权利应是广泛而又复杂 的,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民工应当享有其他公民共同享有的各种政治、经济、 文化等权利,其应有权利、法定权利、现实权利都应受到认真的对待。 1 3 汪太贤:法学视野中的权利问题,载理论与现代化,2 0 0 1 年第2 期。 1 4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0 9 页。 1 5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1 3 页。 1 6 程燎原、王人博: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3 1 4 3 4 3 页。 7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第二章农民工权利保护的实质 一、农民工权利保护是利益保护 在西方法学发展史上,对权利本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始终没有停息,因视角的 不同,对权利本质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格老秀斯把权利看作品质,霍布斯和斯宾诺 莎则根据自由来界说权利,康德认为权利是意志自由的行使,黑格尔则把权利解释 为自由的定在。而德国法学家耶林从利益的层面来论述权利的本质,从而颠覆和改 变了整个权利理论,他认为权利就是受到法保护的种利益。目前关于权利的本质 人们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即利益是权利的核心,马克思也讲“人们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也就是说权利的本质在于利益,在于和人们现实生活息息 相关的利益,人对权利的主张和追求实际上就是对某种利益的主张和追求。 权利与利益联结的观念和实践由来己久。早在1 8 世纪初,以边沁为代表的功 利主义学派已经开始认识到利益与法律及权利的关联性,认为法律是对各种利益的 衡定以及权利和义务的功利主义基础。随后奥斯汀甚至明确地指出:“权利之特质 在于给所有者以利益。【1 7 】但是能够把权利背后隐藏的利益明确而清晰地透视出来, 并将利益作为权利法学概念体系中一个范畴来研究的人,非德国法学家耶林莫属。 这种学说认为,“权利的基础是利益一一权利来源于利益要求,权利乃法律所承认 和保障的利益。不管权利的具体客体是什么,上升到抽象概念,对权利主体来说, 它总是一种利益或者必须包含某种利益。而义务则是不利、负担或实现权利主体之 利益的工具。撇开利益去谈权利,权利必定是空洞的。【l8 】我国学者沈宗灵先生认 为“权利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者利益 ,【l9 】李步云、徐炳先生认 为“权利是国家用法律明确规定并用国家的力量保障公民享受的某种利益 。【2 u 】 利益说认为权利的本质是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利益,是人们认识权利本质的一 个新视角,也是对权利本质认识的深化。人们对权利的主张和需要本质上就是对满 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物质性和精神性需求,这也正是权利的价值和目的所在,也 体现了唯物主义权利观。通常,利益包括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其中财产利益是指 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资源与则富,而这种资源和财富不仅限于客观存在的有体物; 人格利益是指不直接体现物质财产性,而是人们通过从道德、伦理和哲学角度对人 的人格以法所产生的观念利益。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指出,利益说的最大价值就是 “通过使人们注意权利背后的利益,而改变了整个的权利理论 。心l 】可以这么说, 1 7 王人博、程燎原: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3 5 页。 1 8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0 0 页。 1 9 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0 页。 2 0 李步云、徐炳:权利与义务,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l 页。 2 1 李肇伟:法理学,中兴大学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4 6 页。 8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在当代世界法学中,几乎无人否认利益说是影响最大的权利和义务理论。 权利是人们利益需求的外在法律表现,利益是人们实实在在的物资或精神需 求,只有当人们的现实需求达到一种极其强烈的程度,确需以法律的形式调整和干 预时,利益才能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手段上升为权利,即法定权利,得到法律的有效 保护。无论是享有权利还是行使权利,都是基于利益目的,利益关系经过法律的调 整就转化为权利义务的分配与衡平关系。 农民工的生活是现实的,他们的需求也是现实的。生活在城市底层这一特殊群 体,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和其他公民一样也有着自己的物质和 精神需求,和市民们一样也有着自身利益的追求,也应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利 益。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改变自己社会弱势地位 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尤其是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认同重点开始转向城市,这突出 表现在当前农民工的利益诉求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上: 1 、公正自身价值的寻求 劳动的付出和收入的不对等,使得自身价值不能得到公正的实现,他们不再停 留在内心的愤慨和冲动上,而开始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在一些城 市出现的“民工慌 现象,正是农民工群体寻求自身公正价值的表现。究其原因除 了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劳动力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 农民工对工资待遇过低、与市民同工不同酬、发展空间狭小等现象抗争的结果。 2 、同等公民待遇的期盼 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权利的平等意味着待遇的 同等,农民工作为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应享有同等的公民待遇。然而农 民工目前虽然能够在城市寻求生存和发展,却无法摆脱农民身份的枷锁,无法享受 到与市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受到来自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领域的限制及市 民的冷眼和歧视。随着他们权利意识的提高和利益意识的觉醒,农民工便产生了非 常强烈的城市社会认同愿望,期盼在城市中能得到同等的公民待遇。“通过调查, 农民工对于他们的自身待遇,只有0 8 的人认为公平,1 6 的人认为比较公平,而 有3 5 1 的人认为很不公平或者不太公平,其他的人认为他们的自身待遇只是一般, 这实际上也表明他们对于自身待遇的不满意 。【2 2 】王春光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 村流动人口比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渴望得到最基本的公民待遇的愿望和意识更为 强烈。【矧 3 、适当社会保障的渴望 农民工群体是一个明显弱势的群体,但他们又是一个容易满足的群体,在社会 2 2 钱正武:青年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分析,载青年探索,2 0 0 6 年第1 期。 2 3 王春光:新生代的农村流动人口对基本公民权的渴求,载民主与科学,2 0 0 1 年第l 期。 9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生活中,他们并没有要求国家或政府给予自己全面的社会保障,而只是在涉及到自 己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渴望。据调查显示,农民工认为最应 开展的社会保险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重庆市农调 队的调查显示,有9 的农民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生病以后只有2 4 3 9 的人会选择直接去医院,自己随便买点药吃和仗着身体好硬扛的人占绝大部分。 其原因就是缺乏医疗保障,去医院费用高,单位又不会帮着解决,本来赚的钱就不 多,所以一般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上医院。【2 5 】在工伤保险方面,在张戈的调查中, 有3 0 2 6 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安全保障,认为有一定保障的占5 6 6 3 ,工伤保险成为目前农民工最需要的保险,其百分比为3 8 7 2 。【2 6 】在失业或职 业培训保障方面,农民工普遍对接受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强烈,在方向新的调查中, 占4 2 8 的人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可以取得劳动技能证书的培训班,况且国家或用人 单位有责任组织劳动者岗前培训,同时在专业技能培训需求上,已不再局限于传统 的美发、厨师、家政、缝纫等技术,选择学习计算机的人达到了3 6 ,法律常识、 时事政策、医疗保健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创业致富经验等知识,也进入了农民工 的选择范围。【2 7 】 4 、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 农民工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充裕,也需要精神上的 抚慰。离开农村自然的风光,生活在城市异度空间,长期陷入亲情、友情、乡情等 各种情感的困惑。但是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不得己选择了适应,于是随着在城市生 活时间的推延,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以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情感。2 0 0 2 年5 月,河南的孙恒和几个打工者成立了“打工青年艺术团和农友之家,自创团 结一心讨工钱、打工打工最光荣等极富特色的打工歌曲,很快受到打工者群体 的欢迎,2 0 0 5 年1 月,他获得了“来京务工人员文明之星称号,2 0 0 5 年4 月被 评为“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2 8 】另外,打工者网站和各种新闻媒体 也纷纷出现,如打工族、打工时代、异乡人、打工家园、知音打工 等等。现代城市文明不断地影响着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几千年来形成的与小农经济 相适应的守土封闭的心态和知足常乐、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逐渐被打破,与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公平竞争、商品意识、求知意识、创新意识、消费观念、男女平等等观 念逐步形成。1 2 州 5 、强烈加入组织的愿望 随着农民工权利意识的提高,也逐渐认识到组织力量强大作用,于是越来越多 2 4 方向新:迸城农民工的现状、难题与对策,中国社会学网。 2 5 重庆市农调队:农民工生存状态堪忧重庆市区迸城务工农民调查报告,2 0 0 4 0 8 3 1 。 2 6 张戈: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载浙江人大报,2 0 0 5 年第1 期。 2 7 方向新:进城农民工的现状、难题与对策,中国社会学网。 2 8 农民工实话实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人民网。 2 9 郑月琴:农民工文化需求定位及其实现路径,载农村经济,2 0 0 5 年第3 期。 l o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 的集体上访、集体讨债及上街游行等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比如,在2 0 0 4 年1 0 月深圳一个企业的3 0 0 0 多农民工因为不满企业给予他们每月2 5 0 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