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5课思乡曲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变奏”。(2)、学唱民歌城墙上跑马。(3)、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作分析。(4)、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音乐的速度、情绪变化等作分析。2、能力目标:开阔音乐视野,增强感受、听辨、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3、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思乡是中国人、中国音乐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阅、了解有关马思聪这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教学重难点:体会音乐作品“自由变奏”的特点、情绪变化及作品分析。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新课导入:播放根据李白的静夜思改变的通俗歌曲。学生:老师,这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很好听!老师:是的,说的非常好。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思乡这一永恒的主题。感受了文人表达的思乡作品后,今天我们要着重欣赏由音乐表达的思乡作品,马思聪的思乡曲。3、放思乡曲音乐,请同学来介绍他们所收集的马思聪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老师总结并加以肯定)4、老师把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谱歌词呈现在电脑的大屏幕上,老师伴奏,学生学唱。5、知识教学:什么是自由变奏?“自由变奏”是更为自由的重复变形的写法,往往只保持原型主题的部分核心因素(如骨干音和总的旋律线趋向等),而在节奏、节拍、速度、音调,甚至句式结构、调式方面,都作必要的改变。自由变奏在创作中常和其它手法(如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等)结合运用。它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原型主题的音乐形象,使之获得崭新而丰富的表现力。6、全曲欣赏:(1)第一部分三段音乐的欣赏。a、思考问题:对第一部分三段音乐作分析,体会音乐的自由变奏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感?b、学生答:感觉三段音乐都有相似的音,像都有个共同的根基。音乐有思念故乡的忧伤情感在里面。c、老师总结: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奏与引伸,相同骨干音有1、2、3、5、6,第一段与第三段音乐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骨干音完全相同上,第三段具有第一段音乐一定的再现功能。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的旋律以一种感叹的诉说语调,把思念故乡时忧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d、师生哼唱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主题。(2)第二部分音乐欣赏。a、思考问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在速度、情绪在有什么不同?它表现了什么情景?b、学生答: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是喜悦的,好像是游子回家了。老师总结:与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的音乐相比,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变得明朗,似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又似游子梦回故里,沉醉在亲人中间,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3)第三部分音乐欣赏。a、思考问题:第三部分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它又表现了什么情感?b、学生答:再现民歌的音乐主题,音域提高了八度,再次感受到游子绵绵不断的忧伤的思乡之情。c、老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是一个缩减再现的段落,仅仅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第一段的音乐旋律,并移高了一个八度显得更加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的愁绪,最后结束在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4)复听全曲。教师总结:同学们,思乡曲哀婉、缠绵,如泣如诉,带着浓浓的思乡愁情,把远离故乡的游子那种要回故乡而不能回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感受到曲作者马思聪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7、课堂拓展延伸。欣赏有关思乡的优秀歌曲:念故乡、我的肯塔基故乡、故乡的亲人。8、师生同唱思乡曲主题音乐。9、课后小结: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才不会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起学生的音乐兴趣。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5课捅马蜂窝word教案教材简析:“捅马蜂窝”是淘气包做的一件危险、刺激的事情,光看题目就勾起了读者的兴趣,接下来文章的叙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个的故事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关爱生命,不做任何伤害生命的事情。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气、单纯、勇于反省的特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 启发法 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2、搜集有关马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进行复述。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2、学习与掌握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一)了解马蜂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蛰人。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现在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活动:展示交流资料)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二)导入新课1、继续板书:在马蜂的两边分别板书“捅”和“窝”。学生再次齐读。2、教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师生交流)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音节、字典、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2、检查预习,纠正错音。(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做辅导)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交流。4、集体反馈:不理解的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重点引导“纠缠、捣毁、冒失鬼、痊愈、惊魂稍定、罪孽”等词的意思。纠缠:绕在一起。捣毁:砸坏、击垮。冒失鬼:称举动鲁莽、轻率的人。5、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2、集体反馈。(只要学生能说出充分的理由,文章脉络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四、学习巩固,生字新词1、自由认读生字。(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认读。)2、集体学习,重点引导:“纠、缠、疙、瘩”等字的字形、“甸、粘”的读音。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捅马蜂很可怕,弄不好会蜇死人的。课文又是怎么叙述捅马蜂窝一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六、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2、按下列方法完成本课生字。生字音节音序部首余几画组词1个在本词中意思纠 jiJ纟2画纠缠相互缠绕、缠绕不清(其它生字也按这种形式写)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15个词语,5组近、反义词、多音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抓重点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2、感悟文本,体会课文内涵。教学重点及难点1、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品读关键词句。2、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捅马蜂窝一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导入。教师:同学们,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我”对马蜂的再认识和“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那么作者是怎样环环相扣,将意图表达清楚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二、合作探究、体会内涵(一)细读1-7段,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1、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集体交流反馈:马蜂窝的位置、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我”捅蜂窝的准备及过程。3、相机重点引导:(1)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还要写爷爷家的后院?对蜂窝的介绍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从这些内容,你了解了哪种写作方法?(环境烘托,为捅蜂窝埋下伏笔)(2)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引导出:捅蜂窝的方法及“我”强烈捅蜂窝的欲望)(3)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验扣人心弦的捅窝过程(6-7段)找出具体描写“我”捅蜂窝的段落,读一读。指名反馈:捅马蜂窝的经过真是_!(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恐惧、惊慌)教师小结:是啊,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指名反馈句子,相机出示:A、“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自由读画出描写“我”捅蜂窝准备工作的动词,并谈谈读后感受。(从动词中传神地透露出“我” 准备得细致周密,同时也突出了“我|既想捅又害怕的心理,进而体会捅窝的紧张和扣人心弦。)B、“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得嗵 ,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情景。指名谈感受。(“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个体,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的可怕、紧张的情景。)指导朗读,想像、感悟。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品读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指名反馈,重点引导:“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一个比喻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感情朗读,体会感悟。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体会捅窝的扣人心弦及马蜂誓死拼搏的精神。4、教师小结:从捅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原因是什么呢?是的,靠的就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运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动词,靠得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平时要留心观察,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二)研读8-11段,了解马蜂的特性1、轻声读文,想想:从爷爷的话中,我对马蜂的特性有了哪些了解?画出相关语句。2、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1)“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小组读文、思考、交流、讨论、汇报。教师小结:“我”对马蜂的态度由厌恶转为敬佩。因为“我”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而感到罪孽沉重。这种罪孽感更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要善待生命。(3)再次读文,更深度理解:“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引导学生明白:马蜂的这一特性,正是它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精神的具体体现,令人佩服。点明文章主旨。(三)精读第12段,感悟文本内涵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作者运用设问句更表达出了“我”盼“无家可归”的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急切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句,既突出了儿童的幼稚之举,又表达了盼归的急切,更是在呼吁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四)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速读全文,从每一部分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从捅窝的渴望到捅窝的受惊再到捅窝的忏悔,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三、质疑解疑、升华主题1、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2、从文本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学习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3、你做过、见过或听说过随意伤害生命的事吗?学了本文之后,你怎么看这件事?4、你知道像马蜂这样誓死捍卫家园的英雄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人协作中的信任建立机制-洞察及研究
-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案
- 基于MEMS的智能传感材料研究-洞察及研究
- 沉浸式旅游场景构建-洞察及研究
- 空调维修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 海底热液喷口微生物群落的演变-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防撞梁行业发展动态与市场需求研究报告
- 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 小区绿化与环保项目合作协议
- 个人社交网络服务使用协议
- (高清版)TDT 1013-2013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
- 作文提纲课件
- 智慧养殖物联网解决方案
- 个人借款协议书范文:免修版模板范本
- 孙燕姿所有歌曲歌词大全(11张专辑)
- 竹简与毛笔背景的国学主题PPT
- 《欧姆定律》 单元作业设计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件
- 带秋字的古诗飞花令
- 体育原理完整版
- 医院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章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