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论文条例及西安体育学院有 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 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学校图书馆有非赢利使用权,有权将学 位论文编入数据库进行检索。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论文作者: 导师: 日期: 日期: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i 摘摘 要要 舞蹈啦啦操,是啦啦操项目的其中一大类别。最早来源于原始部落社会的一 种仪式,为了迎接外出打仗或者打猎的战士们可以胜利归来,族人们便通过一种 手舞足蹈的形式来表达。后来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 啦啦操项目。新规则中将舞蹈啦啦操定义为: “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多种舞蹈 元素的动作组合,结合转体、跳步、平衡与柔韧等难度动作以及舞蹈的过渡连接 技巧,通过空间、方向与队形的变化表现出不同舞蹈的风格与特点,强调速度、 力度与运动负荷,展示运动舞蹈技能以及团队风采的竞赛项目。 ” 啦啦操在中国发展的近 12 年来,由于评分规则的逐渐演变,成套动作的艺 术编排分值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步上升。2010-2013 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中明确 要求在舞蹈啦啦操的比赛中,成套动作比赛满分为 100 分,其中成套的艺术编排 占 50 分、完成情况占 50 分。由此看来,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已经在舞蹈啦啦操 今后的比赛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想要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要求有 高水平的艺术编排。而要研究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便首先要抓住其自身的特征 和规律, 所以研究一个舞蹈啦啦操成套的成功与否应从艺术编排的内容着手,以 评分规则为主要依据,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努力提高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质量 与水平。 本研究以新旧两版啦啦操竞赛规则为依据, 对规则演变的规律、 特点及 2010 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的比赛录像中舞蹈啦啦操各项目前两名的成套 动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 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从新规则下我国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 的现状方面来说,成套主题设计鲜明,但动作编排仍缺乏创新性和风格性。队形 变换种类较为单一,以稳定性队形为主,缺乏流动性与复杂性。空间转换的衔接 处理不够层次化,转换类型多以“a-b”和“b-c-b”为主。舞蹈动作组合编排多 样性较差,但上肢不对称动作明显多于对称动作,下肢的难度步伐运用较少。2. 就新、旧规则的变化特征来看,新规则细化了舞蹈啦啦操的竞赛项目分类,加大 了成套总体设计和舞蹈动作分值比例, 并对分值结构中各评分标准做出了详细的 讲解说明。3 从新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的艺术编排趋势来说,成套创编的复杂 性与多样性已成为评分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复杂并且流动性强的队形变换是成套 总体设计的创编趋势之一。 赋有中国民族元素和特色的舞蹈动作素材也将成为舞 蹈啦啦操动作编排的流行趋势。 关键词:新规则关键词:新规则 ; 舞蹈啦啦操舞蹈啦啦操 ; 艺术艺术编排编排 论文类型:应用基础研究型论文类型:应用基础研究型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ii abstract dance cheerleading is one of the branches of cheerleading. originated from tribal society s one kind of ceremony, in order to meet out fighting or hunting soldiers can return in triumph, people went through a dance with joy in the form of expression. later, with the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he current drilling project. the new rules will dance cheerleading is defined as: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music, using a variety of dance elements combination of actions, combined with the rotation, jump, balance and flexibility difficult movements and dance transition connecting skills, through space, direction and formation changes show a different dance styles and characteristics, emphasizing speed, strength and exercise load, show dance sport skills and team style competitions. cheerleading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recent 12 years, due to the scoring rules evolve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whole set movement score proportion is also rising. the 2010-2013 national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rules in specific requirement in dance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complete sets of action games out of 100 points, which sets the art layout is worth 50 points, finishing accounts for50 points. in view of thi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whole set movement in dance cheerleading future competition occupy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want to get good results in a tournament,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art arrangement. in order to stud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whole set movement, is first to hol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so studying a dance cheerleading complete success from the artistic content to start, scoring rules as the main basis,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artistic arrangement of complete set of movements of the quality and level. the research to new old two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rules based on rules, laws of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2010national cheerleading championships final and championship game video dance cheerleading the present two sets of action to undertake detailed contrast analysis.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from new rules our dance and cheerleading routine art layout current situation, complete sets of theme design is bright, but the choreography is still lack of innovation and style. formation conversion type is relatively single, to the stability of formation, the lack of liquidity and complexity. spatial transformation cohesive enough to handle hierarchical, conversion type in a-b and b-c-b. dance arrangement of diversity is poorer, but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iii the upper limb asymmetries in action than symmetric movements, the difficulty of using less pace of lower extremity. 2new, old rules change characteristics, the detailed rules of the new dance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project classification, has increased the complete design and dance moves value proportion, and the score of the standards of grading structure to make a detailed explanation. 3 from under the new rules the art of dance cheerleading arrangement tendency, complete sets of creating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has become a dominant factor in grading factors. complex and highly liquid 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is complete sets of design creation trend of. endowed with chinese elem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nce action material will also become a dance cheerleading movement arrangement trend. key word: new rules ; dance cheerleading ; art layout type of thesis:application research papers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iv 目 录 1.前言 1 1.1 选题依据 1 1.2 文献综述2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5 2.1 研究对象5 2.2 研究方法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5 3.1 新规则下我国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现状分析 5 3.1.1 成套总体设计的编排现状5 3.1.2 舞蹈动作内容的编排现状8 3.2 新、旧规则中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11 3.2.1 新规则细化了舞蹈啦啦操的竞赛项目 12 3.2.2 成套艺术设计的变化特征分析 13 3.2.3 舞蹈动作内容的变化特征分析 14 3.2.4 音乐的运用的变化特征分析 16 3.2.5 表演与包装的变化特征分析 16 3.3 新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的艺术编排趋势 17 3.3.1 成套总体设计的创编趋势 17 3.3.2 舞蹈动作内容的编排趋势 18 3.3.3 音乐的运用的编排趋势 18 3.3.4 表演与包装的创编趋势 18 3.4 新周期我国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发展策略 19 3.4.1 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应遵循的原则 19 3.4.2 新周期下舞蹈啦啦操的创编策略 21 4. 结论与建议23 4.1 结论 23 4.2 建议 23 5. 致谢25 6 参考文献26 7.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9 8. 8. 承诺书承诺书 30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1 1 1 前言前言 1.11.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啦啦操运动的英文原名是 cheerleading,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队员 身体动作的完美完成,以及高超的技术技能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 的团队精神,并追求最高团队荣誉的一项具有特殊魅力的体育运动。 啦啦操运动源自于美国的 nba 职业篮球联赛,距今己有 100 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它的普及性之强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自从 2000 年美国啦啦操协会 主席应邀来到广州讲学, 从而在我国开展起来。 2001 年 9 月底在广州举办的 “统 一冰红茶迎九运全国首届高校动感啦啦队挑战赛” ,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正式啦 啦操比赛,此次比赛带领着我国的啦啦操运动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其中数广东、广西等地区的啦啦操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2004 年啦啦操项目正 式由两操协会纳入体育竞赛的教学内容, 并同时推出了啦啦操运动专业评判员等 级资格制度,自此啦啦操运动才正式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推广发展。2006 年 4 月,由广西南宁二十六中等 6 所院校的啦啦操运动员们组成的中国代表团, 参加了 2006 年的世界啦啦队锦标赛,并一举夺得了全女生组亚军的好成绩,这 次获奖是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标志着我国啦啦操项目已经与国际 接轨。 现如今啦啦操运动由于其项目特点的不同分为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两 大类。舞蹈啦啦操运动最早来源于篮球赛场的中场暖场表演,随着社会的发展, 今天的舞蹈啦啦操已经以崭新的面貌在我国开展起来。 2007 年的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中,以西华大学为主要成员组成的舞蹈啦啦队 代表中国获得了小组第八名的好成绩, 接着通过中国舞蹈啦啦操教练与队员们的 不懈努力, 在 2010 年的世界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中,中国代表团获得街舞啦啦操 双人组冠军,打破了了中国啦啦操奖牌一直为零的局面,从此我国的舞蹈啦啦操 运动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时代。 而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都取决于 其规则的日益完善与规范,啦啦操竞赛规则每 4 年更新 1 次, 决定了舞蹈啦啦操 的发展趋势,是该项目发展的规范和法则。2010-2013 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中 明确要求在舞蹈啦啦操的比赛中,成套动作比赛满分为 100 分,其中成套的艺术 编排占 50 分、完成情况占 50 分。由此看来,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已经在舞蹈啦 啦操今后的比赛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想要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要 求有高水平的艺术编排。而要研究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便首先要抓住其自身的 特征和规律,所以研究一个舞蹈啦啦操成套的成功与否应从艺术编排的内容着 手,以评分规则为主要依据,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努力提高成套动作艺术编排 的质量与水平。 本选题以新旧两版啦啦操竞赛规则作为研究内容, 从规则的演变导向对舞蹈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2 啦啦操的前景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舞蹈啦啦操的比赛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 据。 1.2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1.2.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1.发表文章情况(2000 年一 2010 年)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直接键入题目“啦啦操” ,其它选项全部缺省的情况下, 进行初级搜索出在 2000 年至 2010 年间一共有 99 篇相关文章,其中包括硕士毕 业论文 9 篇;在此结果下键入“舞蹈啦啦操”仅搜索到相关文章 8 篇。在“啦啦 操”搜索结果里继续键入“规则”关键词进行搜索,仅有四篇文章。而关于舞蹈 啦啦操编排方面的仅有五篇文章。 2.国内研究现状分类 2.1 关于啦啦操训练方面的研究 在浅谈健美操啦啦队的短期组织与训练一文中,张杰和扬洪云对采用何 种训练内容和方法,以及训练计划的制订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2004 年刘军萍 写的高校短期健美操啦啦队的组织与训练一文中,作者将啦啦操的选材放在 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来研究,还要求在训练中要加强其他舞种的强度训练。 2.2 关于啦啦操编排的研究 黄楚姬在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一文中主要就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啦啦 操的发展史,详细的描述了啦啦操自从 2000 年进入我国以来的发展与演变。二 是就啦啦操的动作结构和啦啦操的编排原则进行了论述。 2009 年林森的我国舞蹈啦啦队的成套编排和完成情况与世界强队的对比 研究一文,对参加 2007 国际全明星啦啦队锦标赛舞蹈啦啦队前七名队伍的成 套编排及完成情况与中国队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与世界强队相比较,中国队的成套动作编排中,难度动作的分值选择过于保守; 我国的舞蹈啦啦操运动员个人身体素质与能力普遍较低,与欧美选手差距过 大; 我国队伍成套动作在低级别难度编排过多;运动员在完成高分值的平衡 转体类难度动作方面有很大的不足与局限性。 2.3 关于啦啦操的比赛与开展的研究 2005 年在我国啦啦队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中,孙铁民、李惠鹃研 究分析得出:我国啦啦操项目目前在广西、广东地区的高校开展的较为普及。 李鸿在 2006 年发表的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以 2001年到 2005年间四届学生动感啦啦操比赛为研究对象, 从历年参赛队的数量、 参赛人员的年龄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我国啦啦 操项目近几年由于在两操协会的支持与推动下发展速度很快,但地区间缺乏平 衡,除两广地区、四川省以外,其他省市基本没有参与其中,这将阻碍该项目的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3 发展。 2.4 关于啦啦操比赛规则的研究 李德华在从竞赛规则的变化探讨我国啦啦操的发展趋势一文中以 2006-2009 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和20102013 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 则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突出成套动作编排的创新性将是我国啦啦操 走向世界的关键; 提高动作完成的规格和质量是运动员完美展示编排创新性的 基础;建立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训练体系是我国啦啦操走向专业化的基本保障, 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啦啦操水平的必要途径之一。 1.2.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啦啦操起源于美国,发展到目前己有 100 多年的历史,但是对于专门研究啦 啦操的论文则是少之又少,通过从各类网上电子数据中整理翻译,发现国外论文 主要分为两大类: 对于啦啦操的运动员与其他的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 研究;啦啦操与运动伤害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由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知, 国外对啦啦操的研究大都归类于生理生化和 运动医学等方面。国内的研究现状主要是啦啦操的发展现状、技术编排、以及训 练和竞赛等方面。而对于国内已有的对于舞蹈啦啦操的研究,主要是从某一个角 度进行分析研究或者是对国内各高校舞蹈啦啦操队之间进行比较, 都表现出了一 定的片面性。本研究本着为舞蹈啦啦操日后的发展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分析 新规则下我国舞蹈啦啦操的现状以及成套动作艺术编排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 的对策,以此促进我国舞蹈啦啦操更好的发展。 2 2 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和方法 2.1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062009 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和20102013 年全 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以下分别简称旧规则、新规则)中舞蹈啦啦操成套评判章节 中艺术编排的评分内容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 2.22.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2.2.12.2.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国内有关资料,深入研究20062009 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评分规 则和20102013 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 ,着重研究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 的发展趋势。 2.2.22.2.2 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 对我国优秀的舞蹈啦啦操队伍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访谈,向他们了解规则 的变化对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导向及影响。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4 2.2.32.2.3 录像观察法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 2010 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的比赛录像中花球舞蹈啦啦 操、 街舞舞蹈啦啦操、 爵士舞蹈啦啦操和自由舞蹈啦啦操项目前两名的成套动作, 研究新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在成套总体设计、舞蹈动作内容、音乐的运用、表 演与包装四个方面的艺术编排的趋势。 2.2.42.2.4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对全国啦啦操新、旧规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两版之间的差别,以探求新 规则对啦啦操项目发展的影响。 3 3 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与分析 3.13.1 新规则下我国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现状分析新规则下我国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现状分析 我 国 近 年 来 组 织 开 展 了 多 场 大 型 的 啦 啦 操 比 赛 , 其 中 2 0 1 0年 全 国 啦 啦 操 联 赛 总 决 赛 暨 冠 军 赛 更 是 全 国 性 的 、 规 模 最 大 的 赛 事 , 也 是 新 规 则 执 行 以 来 我 国 级 别 最 高 、 参 赛 队 伍 水 平 最 高 的 啦 啦 操 大 赛 , 它 将 国 内 啦 啦 操 运 动 员 的 佼 佼 者 汇 聚 一 堂 , 因 此 此 次 比 赛 的 成 绩 充 分 体 现 了 新 规 则 下 我 国 舞 蹈 啦 啦 操 成 套 动 作 艺 术 编 排 的 整 体 状 况 与 水 平 。 3.1.13.1.1 成套总体设计的编排现状成套总体设计的编排现状 3.1.1.1 成套动作主题与规则总趋势一致 一个舞蹈啦啦操的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必须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 这个 主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 音乐以及队员之间的过渡连接配合等一系列手段表现出 来。2010 版新规则里将舞蹈啦啦操的竞赛项目分化为四大类:花球舞蹈啦啦操、 街舞舞蹈啦啦操,自由舞蹈啦啦操,以及爵士舞蹈啦啦操。这样分类使得舞蹈啦 啦操的项目特征更加明确、风格更加明显。通过观看录像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 舞蹈啦啦操在艺术编排的主题上与规则要求相一致, 动作编排符合四大类舞蹈啦 啦操的项目特征,但创新性还有待提高。 3.1.1.2 成套动作中的队形变化的编排现状 队形及空间设计是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它包括场地 空间的使用。 各种情境气氛都可以通过队形的不断变化营造出来。 舞蹈啦啦操由 于其自身的项目特点决定了队形变换的特征规律。 舞蹈啦啦操是一种集体竞赛项 目, 其参与人数之多决定了队形的变化必定与集体动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 者通过对新旧规则的研究并结合对国内知名的啦啦队教练员进行访谈, 得出舞蹈 啦啦操的队形变化可分为稳定队形与流动队形两种进行对比研究。稳定队形,是 指练习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到另一个队形或者保持队形的方式。而流动队形,是指 成套动作中以稳定的队形进行位置的移动而产生的新队形变化。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5 表 1 队形变化数量统计(单位:个) 运动队 队形变化 数量 种类 流动 稳定 西安体育学院 “sunny star”(花球) 12 5 7 华东师范大学(花球) 10 5 5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街舞) 9 3 4 武汉体育学院科技“topone” (自由舞蹈) 10 4 6 西安体育学院 “sunny star” (爵士) 11 4 7 华东师范大学(爵士) 10 3 7 平均(单位:个) 10.3 4 6 20102013 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中明确陈述了“队形要变化流畅,流动 队形移动速度以及变换的整体感要淋漓尽致地体现团体的舞蹈魅力。 ”根据专家 们分析,舞蹈啦啦操的团队舞蹈魅力不仅体现在短暂加速和定位制动上,还可以 从成套动作艺术编排中的队形变化中表现出来。 这可以说是舞蹈啦啦操比赛取胜 的法宝之一,也是其他项目所没有的特点。新规则中规定舞蹈啦啦操比赛设有花 球、爵士、街舞和自由舞蹈四个组别。一个成套舞蹈啦啦操的风格取决于舞蹈动 作的丰富饱满及其独特的创造性与主题性, 因此在编排中特殊规定动作的设计就 成了重中之重。 其中以花球、爵士以及自由舞蹈的成套动作以队形的新颖变化及 配合动作的视觉呈现作为编排的关键。 新规则要求成套动作中队形变化不得少于 8 次,其中流动队形不得少于三 次。由于舞蹈啦啦队的参赛队员人数较多(一般 12-14 人/队) ,队形变化的频率 较快,图案的变化也较丰富,想要提高成套动作的可看性,新颖独特的队形图案 增强艺术性的必要手段,因此大部分参赛队的队形变化数量早已超出规则要求。 由表 1 可知,在队形变化的数量上几支队伍都远远超过了规则要求,没有明显差 异,这几支舞蹈啦啦队成套编排中的队形变换平均 为 10.3 个,其中稳定型 6 个,流动型有 4 个。说明我国现阶段舞蹈啦啦操在成套编排的队形设计上,编 排手法过于保守,流动型队形太少,多以将稳定型的队形作为主要呈现手段,没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6 有很好的表现出该项目的特点, 因此在新周期的成套编排中因多加入流动性队形 变化,便可提高观赏性以及竞技性。 3.1.1.3 三个层次空间变化的编排现状 成套动作的创编艺术性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在编排的过程中,能够将比 赛场地的三个层次空间充分的利用起来。舞蹈动作的多样性,是指舞蹈啦啦操成 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的组合、过渡动作、移动路线等多样化的展示,属于动作 设计的一部分,是体现成套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看来,空间的运用也是 编排中的一大难点。空间分为三个层次: a、地面 b、站立 c、腾空,规则要求每 4x8 拍至少出现一次空间的变化。空间变化,是指身体部位在空间发生的改变, 也就是说地面、站立、腾空这三个空间的转换必须要在在 4x8 拍的动作编排中表 现出来。 相关研究表明, 利用三个基本空间可得出八个空间转换类型:a-b、 a-b-a、 a-c-a、a-c-b、b-a、b-a-b、b-c-b、b-c-a。空间层次的转换、衔接能展现出整 套动作情境与主题的跌宕起伏。因此,只有在艺术创编时匠心独具的去设计层次 空间的变化与舞蹈动作的完美衔接,才能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现将 2010 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舞蹈啦啦操各项目前 2 名套路空 间转换的数量及其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表 2 成套编排中空间转换分类统计表(单位:个) 由表可知:在本次比赛中,运用最多的空间转换类型是 a 一 b(即有地面转 为站立) ,其次是 b 一 c 一 b(站立腾空站立,即跳跃类动作) ,表明在本次 运动队 空间转换分类统计 总计 a-b a-b-a a-c-a a-c-b b-a b-a-b b-c-b b-c-a 西 安 体 育 学 院 sunnystar (花球) 6 0 0 0 4 5 4 2 21 华东师范大学 (花球) 4 0 0 0 3 3 3 1 14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 学院(街舞) 4 0 0 0 2 2 2 0 10 武汉体育学院科技 topone(自由舞蹈) 3 0 0 0 1 4 2 1 11 西安体育体院 爵士 5 0 0 0 2 3 3 1 14 共计 22 0 0 0 12 17 18 5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7 比赛中运动员还都较保守的选择此两类转换,确保动作的完成质量。一个成套动 作中空间转换的次数多,形式独特,会为整个编排增彩很多,同时对于运动员的 体能要求也相应增加。而过渡类的空间转换并没有格外加分,所以被很多队伍忽 视。 因此在新周期的编排中应多加入过度类的空间转换,以增加成套编排的艺术 性和创新性。 3.1.23.1.2 舞蹈动作内容的编排现状舞蹈动作内容的编排现状 3.1.2.1 舞蹈动作的风格特点与项目特征大体相符 新规则中明确规定: “成套设计必须风格鲜明,突出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技 术特征,成套创编的动作素材必须符合四类舞蹈啦啦操的项目特征。成套编排以 一种典型的舞蹈风格为主线,通过舞蹈的步法、技巧、跳与跃、旋转等动作的完 成,表现出力度、速度与强度等舞蹈啦啦操的项目特征。 ” 舞蹈啦啦操各项目特征:a、爵士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应以爵士风格的舞 蹈动作为主,动作技术特征主要体现为肢体动作由内向外的延伸感,通过延伸制 动实现爵士舞蹈啦啦操特有的力度感,突出它的特征。b、花球舞蹈啦啦操:动 作技术特征主要体现在肢体动作通过短暂加速、 制动定位来实现啦啦操特有的力 度感。c、街舞啦啦操:街舞啦啦操区别于平时大众认识度高的随意性强的街舞, 它的特点是速度,力度以及活力十足的运动感。d、自由舞蹈啦啦操:是以某种 区别于爵士、 花球、 街舞的形式出现, 同时具有啦啦操舞蹈特征的其他风格特点、 形式的运动舞蹈,如各种具有民族舞风格特点的运动舞蹈。 表 3 2010 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舞蹈啦啦操花球七级以上精英组决赛成绩 运动队 艺术裁判 艺术分 名次 1 2 3 4 西安体育学院 “sunny star” 47 46 45 46 46 2 华东师范大学 46.5 46.5 47 47 46.75 1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8 表 4 2010 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舞蹈啦啦操爵士七级以上精英组决赛成绩 运动队 艺术裁判 艺术分 名次 1 2 3 4 西安体育学院 “sunny star” 47.5 45 46 47.5 46.75 2 华东师范大学 47.3 46 48 49 47.65 1 表 5 2010 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舞蹈啦啦操大学组街舞与自由舞三级决赛成绩 运动队 艺术分 街舞 自由舞蹈 广西经济管理 干部学院 38 武汉体育学院科技 “top one” 40.25 舞蹈动作内容是舞蹈啦啦操艺术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方面, 舞蹈动作素材的选 用与编排直接影响到成套音乐的选用与成套的表演与包装, 因此这也是评分的重 点考虑因素。通过观看 2010 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的比赛录像中舞 蹈啦啦操各项目前两名的决赛成套动作并结合表 2、3、 4 的决赛成绩表得分情况 可知, 此次大赛中舞蹈啦啦操的艺术分最高的是花球啦啦操与爵士舞啦啦操,而 街舞啦啦操与自由舞蹈啦啦操的分数相对较低, 原因之一便是编排者对舞蹈啦啦 操项目风格的理解不太透彻,编排缺乏个性化。 3.1.2.2 舞蹈动作创编的多样性还有待加强 舞蹈动作的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完成动作的基本部位上,也就是人体的上、下 肢。 在运用上肢动作完成一系列的舞蹈动作时,要求上肢部位要将定位制动与音 乐节拍等元素准确到位的相结合并表现出来。 其中上肢动作又分为手臂的对称和 不对称两种基本形式。在舞蹈啦啦操中通常下肢的力量与柔韧体现在难度动作 上,通过髋部、膝关节以及脚尖的摆动、屈伸及跳跃引起的身体重心的转移,这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9 些都是舞蹈啦啦操项目独有的核心技术。 如何将基本步伐和多种难度步伐的表现 的到位准确, 可以充分表现出一个运动员把握舞蹈啦啦操项目风格和掌握其基本 技术水平的能力。 然后便是完成动作的条件。只有加大了动作完成难度的过程,才可以改变完 成动作。一个优秀的舞蹈啦啦操运动员,必须要具备在完成复杂且高难度的舞蹈 动作组合过程中,完成每一拍的动作都能够准确到位, 将短暂加速和定位制动充 分贯穿于成套动作中的协调能力。 身体方向和速度等是舞蹈动作的完成所包括的 基本因素。 身体方向是指身体所面对的不同方向能够在舞蹈动作过程中被清楚的 展示出来。 速度是指, 身体的部位伴随着音乐节奏, 在不同的节拍点上完成动作。 如:两拍一动、一拍一动、一拍两动等形式。 由表 6 可知,2010 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中舞蹈啦啦操项目舞蹈 动作中关于完成部位的技术结果是: 上肢动作的技术结构中的对称和不对称性动 作存在显著性差异(r=-0.007) ,关于下肢动作的难度步伐与基本步伐差异性不 明显(r=0.306) 。所以说此次大赛舞蹈啦啦操项目中出现的舞蹈动作组合,单就 完成部位看,上肢不对称动作明显多于对称动作,其中以西安体育学院“sunny star”代表队花球套路的上肢不对称动作编排最多; 下肢难度步伐稍高于基本步 伐, 在此又一次体现了中国舞蹈啦啦操队在舞蹈动作编排方面与难度步伐的结合 较差。对今后我国舞蹈啦啦操成套编排中的舞蹈动作编排的多样性应予以重视, 不断提高,才能突破以往既定不变的模式,有所进步。 表 6 2010 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舞蹈啦啦操六支获奖队伍舞蹈动作中 技术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运动队 拍数 上肢 下肢 身体方向 速度 对称 不对称 难度步伐 基本步法 1 西安体育学院 13x8 28 76 54 50 26 13 “sunny star”(花球) 2 华东师范大学 11x8 47 39 53 36 25 11.5 (花球) 3 西安体育学院 11x8 28 52 54 51 29 14 “sunny star”(爵士) 4 华东师范大学 8x8 23 36 45 42 24 9 (爵士) 5 广西经济管理 11.5x8 20 60 68 43 29 14 干部学院 6 武汉体育学院 9.5x8 15 36 53 35 24 10 科技“top one”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10 平均数 28.9 49.8 61.8 44.1 28.1 11.5 标准差 7.6 11 12.4 5.9 3.6 2 相关系数 r -0.007 0.306 3.23.2 新、 旧规则中舞蹈啦啦操成套新、 旧规则中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动作艺术编排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指导并带领着我国的舞蹈啦啦操运动朝着一个科学、 正 确的轨道发展着。 舞蹈啦啦操在每个取得阶段性发展的历史时刻都伴随着竞赛规 则的科学化调整和合理化完善,总之,规则的演变促进了舞蹈啦啦操的发展的新 趋势。 作为典型的评分类项目,对该项技术发展和成套艺术编排产生重要影响的 都是由于规则的修改。教练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研究最新的规则要求,对成套 动作风格,过渡与连接以及音乐进行科学选编。本文对新旧规则演变特点进行比 较研究,剖析 20102013 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的显著变化特点,准确把握 新规则的精神实质和动向趋势对该项目发展的影响, 期待可以运用新规则指导训 练思路,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寻求更加合理的编排新思路,这是新周期我国舞 蹈啦啦操发展的前提保障,对我国舞蹈啦啦操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3.2.13.2.1 新规则细化了舞蹈啦啦操的新规则细化了舞蹈啦啦操的竞赛项目竞赛项目 表 7 新旧规则中舞蹈啦啦操项目分类的调整对比 项目分类 旧规则 新规则 爵士舞蹈啦啦操 规定套路 花球舞蹈啦啦操 自编套路 街舞舞蹈啦啦操 自由舞蹈啦啦操 如表 7 所示,旧规则中舞蹈啦啦操的竞赛项目分为规定套路与自编套路,而 新规则中则取消了规定套路的评分标准,而将舞蹈啦啦操分为四大类:爵士舞蹈 啦啦操、花球舞蹈啦啦操、街舞舞蹈啦啦操和自由舞蹈啦啦操。这样分类使得舞 蹈啦啦操的项目特征更加具体化,风格化,对舞蹈啦啦操的风格特点及技术特征 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同时也方便评委更加公正公平的把握舞蹈啦啦操成套编排的 主题性和艺术性。 新规则中明确规定, “成套设计风格鲜明,突出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技术特 征。 ”在旧规则的使用周期中,花球啦啦操与爵士啦啦操在国内大赛上出现的频 率较高,项目特征与风格技术特点也发展的相对成熟稳定,而新规则中划分出的 街舞啦啦操和自由舞蹈啦啦操对于我国很多地区的教练和运动员来说还较为生 疏,这就需要在新周期里对规则进行仔细揣摩,把握好项目的风格特点,创编出 优秀的成套作品。 现将街舞啦啦操和自由舞蹈啦啦操的风格技术特征总结分析如 新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 11 下: 街舞舞蹈啦啦操区别于随意性强的街舞,也就是 hip-hop dance。所谓的 hip-hop dance,正是现在最广泛流行的一种街舞类型。 如果我们以舞蹈的观点 来看,它可以分成 new school 以及 old school 两大类。如何去区分这两大类 型呢?我们可以以年代及动作或是音乐类型来作区分。 其实 hip-hop 就是各种 街舞的总称。街舞啦啦操的技术特征中除了具有普通街舞的动作技术外,同时还 要体现肢体多关节动作短暂加速、制动定位来实现的特有的力度感和速度感,最 后也是最重要的, 街舞舞蹈啦啦操的成套编排要能体现舞蹈啦啦操特有的运动活 力感,这一点希望教练员和运动员们能在新周期的训练中好好揣摩。 新规则中将自由舞蹈啦啦操定义为“以某种区别于爵士、花球、街舞的形式 出现,同时具有舞蹈啦啦操特征的其他风格特点、形式的运动舞蹈,如:各种具 有民族舞风格特点的运动舞蹈。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规则进行如下解读:1.凡 是使用各种中国民族舞蹈特点的道具(如花扇,腰鼓等)的舞蹈啦啦操都可以归 类到自由舞蹈啦啦操中; 2.自由舞蹈啦啦操的成套动作设计必须要同时符合舞蹈 啦啦操的技术特征(短暂加速、制动定位) 。3.新规则中对这个项目的定义空间 很大, 给了编排者们很大的发挥空间, 因此成套主题一定要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出奇制胜。符合这三点的成套编排必定会捕获到评委犀利的眼光,为中国舞蹈啦 啦操的发展增光添彩。 3.2.23.2.2 成套艺术成套艺术设计的变化特征分析设计的变化特征分析 表 8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2006 一 2009 版)与新规则 在成套艺术编排中分值结构变化对比 成套编排(旧规则)50 分 成套艺术编排(新规则)50 分 动作设计 10 分 成套总体设计 15 分 主题与技术风格 10 分 舞蹈动作的内容 15 分 过渡与连接 10 分 音乐的运用 10 分 音乐运用 10 分 表演与包装 10 分 表演与包装 10 分 新规则的艺术编排分值结构概念中由 “动作设计” 演变成为 “成套总体设计” , 比旧规则少了过渡与连接的评分, 加大了成套总体设计和舞蹈动作内容的分值比 例,由 10 分增加到 15 分,这充分说明了新周期中舞蹈啦啦操成套艺术编排评分 因素中总体印象与成套编排的创造力和复杂多样性已经成为了主导因素。 其中 新规则中还对艺术编排分值结构中各评分标准做出了详细的讲解说明, 例如旧规 则中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