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镜花缘》副词“才”的语义考察.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镜花缘》副词“才”的语义考察.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镜花缘》副词“才”的语义考察.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镜花缘》副词“才”的语义考察.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镜花缘》副词“才”的语义考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镜花缘》副词“才”的语义考察.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镜花缘副词“才刀的语义考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马济萍 王澧华教授 中文摘要 明清小说一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的研究,可 以看出近代汉语逐步演变的过程。镜花缘的初稿大约完成于嘉庆二十年( 1 8 1 5 年) ,晚于儒林外史、红楼梦五六十年,而比儿女英雄传早了六十年 左右,因此对镜花缘语言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一时期近代汉语的一 些发展变化,对于研究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是有一定意义的。 本文追溯了“才一类副词的多项语义及其相互的影响,描写了它们的共同发 展演变方向,总结了副词“才 的基本义和派生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副词“才 的多种语义和功能,通过对语言材料镜花缘中7 1 7 例“才一字句的检索,把 。才一字句分为:表示主观评价;表示条件、原因;表示语气。其中类 有表示时间、表示程度、表示数量范围三个小类,类有表示唯一的条件、表示 原因两个小类( 镜花缘中没有表示明显目的关系的。才”) 。类有表示辩驳 和强调两个小类。“才 常常既表示时间关系,又有逻辑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 本文在对镜花缘中副词“才进行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副词“才一 的语义层面的基本面貌,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 汉语史上,副词“才修的虚化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最早出现的副词“才一 的语义主要是表两个动作、行为或事件的前后相承,时间上表现为先后,逻辑上 表现为因果、条件等,后来, 随着人们语用表达的需要,“才一所承载的主观性 也越来越强。 镜花缘时期是“才力语义表示“正在刀的衰落期。副词“才刀在此前的 红楼梦中,可以和“正一结合使用,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但到镜花缘 中,“才一和“正一脱离了,“才一表示“正在一的语义已逐步减退。 镜花缘中的“才一可以和“只一、“就 、“又一等自由搭配,表示两种情 况的瞬间连接,而现代汉语中,我们更多的是选择“刚 来和它们搭配,表示两 种情况的瞬间连接。 镜花缘中,当“才一表示时间、数量、程度时,。才一字句中会出现表 量词语。当“才一表示唯一条件时,与之搭配的“必须一类副词,有双音节形式, 也有单音节形式,其中单音节形式副词“必一、“须 常常结合为“必须一,“定一、 “务刀的后面常和助动词“要 结合使用,这大概是受了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 到现代汉语,这类副词基本上都是以双音节的形式出现。 镜花缘中的副词“才一常与“是 、“好等词语结合出现在句末,这 种句式中的“才是”、“才好一结合程度紧密,也常与语气词“呢一结合,有表 示强调的功能,“才 不能自由提取,“才是一、“才好结构趋向凝固,语义 也逐渐融合。 关键词:镜花缘;副词;。才;语义 论文类型:a 理论研究 a u s t r a c t m i i l 争q i n gf i c t i o n sa 托a l w a ) ,si m p o r t a n tl i i l g u i s t i cm a t 甜a l su s c dt 0s t u d y m o d 黜c h i n e l i i l g u i s t i c s 1 1 b r o u g hm 出i 1 1 9a 咖d y o f 廿l ew o d 【si nd i 丘e 崩l tp 耐o d s , w ec 跹五砌出e 踟1 u t i o np f o c 骼so fm o d e mc h i n c s e n e 矗r s td m ro ff l o w e 瑙i n t h em i r r 0 璐w 砸c o m p l e t e di n1 8 1 5p o s t 耐o rt 01 h es c h o l a r s 锄dad 托锄o fr c d m a n s i o 脑a b o u t5 0y e a r sa n dp r i o rt 0t h ey 0 1 1 1 1 9h 锄懿a n dh e r o i i l ds t o r ya b o u t6 0 y e a 琏1 1 m s 廿托l i n g l l i s t i cs t t l d yo f f l o w e 稻i nt h em i 玎i d 埽c 粕m a k c 璐t o 蚰d e 璐t a 】嘣 m ec h 粕g eo fm o d 锄c h i n e d u 血gt l l a tp 商o d 、v h i c hh 勰s i 鲥6 c 柚f ;盯s t i l d yo f m ee v o l u 廿o no f m o d 锄c h i n e s e ht h i sd i s s e r t a 石o n ,w ep a ya t 删t 0t h es e m 锄t i cm e 缸i n go fa d v 曲s u c h 弱 c a ia n dt h e i rm u 砌坞l a t i o n s h i p s ,d 髓耐b et h e i re v o l u t i d i r 酬o n 觚ds 1 衄m a r i z e t 1 1 eb 舔i cs e m 柚t i cm e 孤i n go ft h e 鲥l 、,a 【bc a i 加di t sd e r i v a t i v es 锄删cm e 锄i n g t i l i sd i s s e 删i o nf 醅u s 器o n 血ev a 打e t yo fs 锄a n t i cm e a n i n g s 觚d 血n c d o n so ft h e a d v c 而c a i ,at o t a lo f7 1 7s 锄t c 岱w h i c hc o n t a i l la d v e 而c a ii nf l o w e 鹅i i lt h e m i l l 吣岱a d i 伽o u ta n d 孕0 1 l p e du n d e rt h r c a t c g o r i 骼:e x p r 岱s i o nm e 州c c t i v e a p p r a i s a i ;叨【】p r 龉s i o nt h ec o n d i t i o n ,m e 阳都沁n ,t h eg o a l ;c x p r 妫s i o nm em o o d t h e n l e 劬c t i o no f p d 髓s i o nt h es u b j e c t i v ea p p 捌s a lc 觚b ed i v i d c di i l t 0c x p 瑚s i o n 血峨 e x t 衄t 趾dq l 瑚i t i t y ;t l l e 向n c 廿o no f 铡:p r 豁s i o nm em o o dc 趾b ed i v i d e di n t 0t l l e r e 如缸gm 0 0 d 觚de m p h a s i s c a io r 饥懿晔s s 懿缸e 他i a t i o 璐l l i p ,l o 西cc a _ 吣“ r c l 撕o n 出p0 rc o n m t i o n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h r o u g h 锄g l i c i z 啦a nt 1 1 es e n t 饥懈c o n t a i n sa d v 砷c a ii nf l o w 懿i nt l l e m i l t 0 瑙,t h em 旬0 rc o n c l u s i o n sa 舱弱f b l l o 、池g : i i lc h i n 懿el i l l g u i s t i ch i s t o r y c a ik i n do fa d v e r b ss u c h 瑟s h i ,1 f 觚gh a v ea s i m i l 盯e v o l t n i p m c c s s 、! h i c h 丘r s ye x p r 瞄s e st i m es e m 觚h cm 既n i i 锄dt l l 饥 w e 心吣o dt 0 舒脚。咖t 证u es 铷1 趾t i cm e 缸i i l g ht h ef l o w e 璐i nt h em 椭墙a g c c a i 唧e n t c dz h 衄g z a is 锄a 而cm e a 血gw 嬲僦i n g ,a d v e i bc a ir 印船饥t c d o n g o i i l ga c 矗鹤af e a t i l 他o fm o d 锄c h j n e s ew 鹊d ) 柚g0 u t ,锄dg m d u a l l y 鼬s t i t u t e db yz h 饥g z a i t h 骶w 锄m o 他a d v e l b 乃锄g z a ii nf l o w 粥i nl l l em 衲璐 w e 他u s e dt 0r c 唧to n g o i n ga c t i o n c a iw 蠲黝g o d i np a i r so r 毋0 u p sw i t hz h i , j i u ,趾dy - o ui nf l o w e r si nm em i n 0 倦t 0e x p r 骼st h ei n 鲍m t 锄e c t i v i 够o f 俺,0 a c t i o n s ,b u tt l l em o d 锄( :h i i l e s eo r c h o i g 锄gt 0m a t c h hm o d 锄c h i n 鼯e , a d v e 而c a ih 鹪b 黜p 积l yr 印l a c e db yg 锄g hf 1 0 w e 侣i nt h em i 仃。璐,、) l 衄l ec a i w 嬲u s e dt 0e x p r e 豁缸c ,q u 锄t i t y0 r 甑t e 鸥u 跚a l l ym e 删坞w o r d 。印p e 卸e di 1 1m e s 髓t c es i m u l t a n 髑;f u r t h 锄。他,c a io r 饥姐i o nj o i n t e ds h i0 rh a 0e t ca p p e a r e d a tt l l e 髓do ft l l i ss 衄t c c ,c a ia l c 趾b eb o n d e d 谢t l l 也em 0 0 dw o mt 0e x p f 器s e m p h 弱i s ,b u ti nt h i si n s t 孤,a d v e 而c a ic 距n o tb e 甑仃a d e d 舶e l y ,t l l es t n l c t i 鹏o f c a i s h i0 rc a i h a r ef i x e da n dt i l es 锄觚t i cm e 砌n go fc a i s h i0 rc a i h a 托f 讷e d k e y w o r d s :f l o w e ri nt h em i 玎0 r ;a d v e r b ;c a i ;s 锄锄t i cm e 孤i 1 1 9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 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 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懒辄研嗍。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储妊唧燧名彬伊舭、i s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言 1 1 题目缘起 第一章绪言 断代汉语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基础,专书研究又是断代汉语研究的前提,准 确可靠的专书研究则是汉语史研究的基础之基础。1 因此,专书的研究是十分重 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郭锡良先生曾指出:“汉语语法史需要建立在专书语法 研究、断代语法研究的基础之上。一2 蒋绍愚先生也说过:。近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应该作专人和专书的研究。一3 清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十八世纪中叶出现的儒林外史和 红楼梦,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推上了空前的高度。在此之后,李汝珍的 镜花缘在清代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被鲁迅称为“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4 。 与同被鲁迅列为这种类型的其他三部小说( 夏敬渠野史曝言、屠绅谭史、 陈球燕山外史) 相比,“无论就思想倾向或艺术水平而言,镜花缘比这三 部作品无疑都要远胜一筹。一 明清小说一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的研究,可 以看出近代汉语逐步演变的过程。镜花缘的初稿大约完成于嘉庆二十年( 1 8 1 5 年) ,晚于儒林外史、红楼梦五六十年,而比儿女英雄传早了六十年 左右,因此对镜花缘语言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一时期近代汉语的一 些发展变化,对于研究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是有一定意义的。目前,学术界 对金瓶梅、 水浒传、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作品的语言研究已经取得 了很大的进展,专著、词典纷纷问世,相比之下,对镜花缘语言的研究就显 得薄弱。 汉语就其语法来说是属于分析型的,它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既没 有俄、法、英诸语言里那种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也没有日、朝、蒙、土耳其诸 语言那种黏附形式。这样,汉语的虚词就要担负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 1 参看王力2 0 0 4 汉语史稿,中华书局,3 6 页。 2 参看郭锡良1 9 9 7 汉语史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 2 5 页 参看蒋绍愚1 9 9 4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北京大学出版社,3 0 页 参看鲁迅1 9 中国小说史略) 上海古籍出版社,1 7 3 页 第一章绪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要的语法作用。1 副词“才 的语义具有多功能性,与时间信息、数量范围、 主观量和语气等语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镜花缘中的“才一用法已经基本完 备,较之现代汉语,语法功能仍有一些不同。因此,研究镜花缘中的副词“才 对同时代副词以及副词发展史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镜花缘中的副词“才 ,对一些双音节“才 类副词如“才 刚 、“才就 、“恰才一、“将才等一般不作考虑。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使用的 符号为:v 表示动词,n 表示名词,v p 表示动词短语,n p 表示名词短语。 本文引例绝大部分来自镜花缘,例句后的括号中没有标注文献的均为镜 花缘的例子,还有部分引自其他的语料,这些例子的详细引述情况随文注释于 页尾,这些语料的版本情况详见文末的语料参考文献。 1 2 研究综述 1 2 1 对 镜花缘的研究 1 2 1 1 镜花缘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 李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 今属北京市) 人,长期定居海州的板浦( 今属江 苏连云港市) 。关于李汝珍的生卒年,至今还没有发现确实的资料记载,据胡适 镜花缘考证李汝珍推测: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 一七八二) ,李汝珍的哥哥汝磺( 字佛云) 到江苏海州做 官,他跟到任所。那时歙县凌廷堪( 生一七五九,死一八零九) 家在海州,李汝珍 从他受业。论文之暇,兼及音韵( 音鉴五,页十九) 。那时凌廷堪年仅二十六 岁;以此推之,可知李汝珍那时也不过二十岁上下,他生年约当乾隆二十八年( 一 七六三) 。2 这一推论目前已为学界所公认,本文从之。 李汝珍的前妻早死,到海州后,续娶许氏,有无子女不可考。李汝璜于乾隆 四十七年到海州,次年任职板浦场盐科司,李汝珍随其兄来到海州板浦,根据胡 适推断,此时他大约二十岁左右。李汝璜在海州任盐科司大使十六年,后又闲居 1 参看陆检明、马真1 9 9 9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 修订版) 语文出版社,2 页 2 参看张蕊青2 0 0 0 李汝珍与海州风物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 期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言 三年,共十九年,嘉庆六年( 1 8 0 1 ) 调任淮南草捻场盐科司大使,十五年卸任,此 后可能长期寓居扬州。而李汝珍则在板浦娶妻安家,寓居海州至少三十余年。在 嘉庆二十年( 1 8 1 5 ) 镜花缘初稿完成。 李汝珍卒于何年何地,至今没有见到任何明确的记载。胡适推断“他死时约 当道光十年( 1 8 3 0 ) ,己近七十岁了一。1 据考证,海州并没有李汝珍的墓葬,而 李氏子孙也没有留在海州,与李氏有姻亲关系的许氏后人倒有人认为,李氏乃扬 州人,因此李汝珍晚年有可能移居扬州,和其兄李汝璜一起生活,并最终卒于扬 州。 :镜花缘第一百回作者自言“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 才完成了这部巨 著,镜花缘的初稿大约完成于嘉庆二十年( 1 8 1 5 ) ,可以推出镜花缘的酝 酿创作大约开始于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这段时间,一在李汝珍随兄移家板浦之后。 通过分析语料,并将镜花缘与明清时期的其他小说作品进行对比,发现其在 语言方面的一些特点。镜花缘主要使用当时通行的官话进行创作,同时也保 留了大量方言词语,包括海州方言和北京方言。 1 2 1 2 镜花缘: 的语言特点研究 镜花缘的语言是明清白话向现代汉语普通话过渡时期的语言,一些从古 汉语一直沿承下来的语言现象和中古、近代新兴的语言现象,其消失或变化情况 都能在这个时期找到最后的痕迹。2 镜花缘这部作品属于文人创作,使用的 虽然基本上是较为规范的书面语,但李汝珍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吸收了大量的方言 词汇,这些方言词语的运用使作品变得更加明白晓畅、通俗生动,可以说镜花 缘既具有近代汉语的一般特点,同时也存在过渡期的痕迹,有着自身的一些特 点。镜花缘比较突出的语言特点如下: ( 1 ) 它是近代汉语的同时资料,规范性强,能很好反映当时当地的语言面貌。 ( 2 ) 其语言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近代汉语的语言特点非常_ 二致。 ( 3 ) 书中语汇丰富。 1 参看胡适1 9 9 9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镜花缘考证李汝珍) 安徽教育出版社,3 9 6 页 2 参看汪龙辟2 0 2 0 世纪 研究述评) 东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4 期 3 第一章绪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2 1 国内外对 镜花缘的语言学研究现状 据初步统计,从语言方面对镜花缘进行研究的专题论文,目前只有张训 的l : 海、灌方言浅释,该文主要分析了镜花缘中存在的一些具有 海州地方特色的词语。作者将作品中的海、灌方言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表述人 物及人物思想感情的方言土语,列举了促寿、对人心路、坑死人、斗趣、生灾害 病、顶针绪麻、出室、起根发由、条陈、参差、破腹、馋虫、憨头郎儿增福延寿 等共1 3 个词条。第二类是表明事物形态和事物名称方面的方言,列举了业己、 三朝、开脸、口面、挑河、洼曲、璧回等共7 个词条,最后单列了镜花缘中 的单字方言:收、单、巴共3 个词条。张文对这些词分别做出解释,必要时举海 州地方常用方言例句来说明该词语的用法一 另外,张可的我对张友鹤先生校注本 两条词注的商榷意见一文, 对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5 年版镜花缘中的两条词注,“敢 和“顶针堵麻刀的 注释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两个词应属于海州方言,并对其解释。可以说到目前 为止,对镜花缘的语言研究仅限于方言这一方面。 1 2 2 2 国内外对副词_ 才一的研究状况 从总体上说,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近代汉语的断代汉语语法研究或专书语法 研究中的涉及对“才一的研究,几乎都是举例性质,很少有穷尽性的专书研究对 副词“才一进行详尽分析。现代汉语专著或单篇论文对。才一的研究有不少的成 果,许多学者运用新的语法理论,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才一和“就 、“都一 等词作对比研究,对“才刀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深入研究。 现代汉语专著或单篇论文,对“才 的研究有不少的成果,学者们运用新的 语法理论,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才一和“就 、“都 等词作对比研究,对 “才一的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语言事实的描写。最早的是上世纪5 0 年代的王还,1 她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对“就 和。才一在表示时间、数量、条件、“只一的意义、时态等方面,做了 1 见文后的参考文献,以下论述所涉及的学者文章都详见文后的参考文献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言 全面的研究,她对“才一的语言事实的描写做得比较全面。 对语法意义的解释。上世纪8 0 年代以来,学术界更广泛关注对“才 的研 究。法国学者白梅丽的现代汉语中“就与“才一的语义分析是其中的一篇 较有影响的文章。她探讨了“就一、“才 的句法分布特征和语义特点,从不同的 语境类型、语法功能分析,得出“就 、“才一具有一致的语义特征。 语义指向问题的探讨。史金生( 1 9 9 3 ) 从语义角度,通过蕴涵和预设两个因素, 对出现在时间词语后面的“就一、“再一、“才 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又从语法的 角度,对它们出现的环境和句型搭配进行解释。史锡尧( 1 9 9 1 ) 则对“才一与时间、 数量、动作行为等结合使用时的语义情况作了分析,通过时间、数量词语在“才 前后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语义的对立,来揭示这三个时间副词的区别和联系。 主观量问题的探讨。陈小荷( 1 9 9 4 ) 对副词“才一的主观量问题有比较全面 的分析,对主观量作了定义,认为句重音、副词、语气助词是表达主观量的一些 特殊形式,兼谈了“就 、。才 、“都”的语义指向问题,并用前指、后指、客观 量、主观量等语义概念,对“就、“才 、。都 的用法作了具体分析。就目前来 看,对这个问题作出进一步解释的是周守晋( 2 0 0 4 ) ,他认为。才一句子中的主 观量问题,实际上是“起点化 或“终点化 的语义关联成分,是说话者心理预 期维度的映射,并且,他还从历时层面讨论了“就一和。才一不同的语义指向形 成的过程、原因及其制约条件。 、 基本义和派生义的研究。邵敬敏( 1 9 9 9 ) 和张谊生( 2 0 0 0 ) 两人归纳的结论有一 点出入,虽然都是指一种与心理相关的主观态度,但包含的内容不同,邵敬敏认 为它包含了对时间、数量、年龄的主观看法和对条件、原因、目的的主观看法两 方面,然后这两方面又各自派生出表示时间“刚刚一和表示语气两个派生义;张 谊生认为基本义是对时间、数量、年龄等的主观评价,由此派生出强调排他性的 逻辑联系,再由此演化出表示语气的派生义。 汉语史角度的研究。张谊生( 1 9 9 4 ) 在其专著中系统全面地讨论了多功能副词 “才 ,从汉语史角度分析了近代汉语中“才 的一些特殊用法,从共时平面描 写了现代汉语副词“才一的句式与搭配以及和其他副词的共时比较。李宗江( 1 9 9 8 ) 从汉语史角度,探讨了“才一类副词共同的语法化倾向,指出其演变线索是:表 示动作时间的短暂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表示逻辑关系。 语用方面的研究。张旭( 1 9 9 9 ) 从“就一、。才一两个词的基本义出发,在关联 5 第一章绪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理论的框架内,考察“就 、“才一的各种语用因素,解释了这两个副词在句法表 现上的多样性以及基本语义对句法多样性约束作用。认为“就、“才刀的多种义 项,实际上是其核心意义“对实际语境相对于预设语境估价作用的语义值一在语 用过程中所做出的多种语境变体。卫澜( 2 0 0 0 ) 从由于对“才 、“就 分析不够造 成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困难入手,比较它们在表达时间早晚上的异同点,以明 确它们的使用条件,这些启发我们在语法研究上还必须在语用、语篇等应用领域 作多角度的研究。 1 2 2 3 前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 对镜花缘的语言研究仅限于方言这一方面,对镜花缘语法研 究还有待深入。 ( 2 ) 各种论著基本集中于对现代汉语副词“才 的描写和分析,对近代汉 语中副词“才 的研究相对较少。近代汉语“才一类副词系统发展过程研究,还 有待拓宽。 1 3 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11 3 1 研究中拟采用的理论、方法 本文尝试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镜花 缘副词“才 的共时表现加以描写,并运用认知语法及语法化的理论思想与方 法,来认识“才力的虚化问题。 在方法论上,本文力求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意义和形式相结合、描写和解释 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1 3 2 语料来源 ( 1 ) 自建语料库:考察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5 年版的镜花缘约5 0 万字的 语料,搜集到7 1 7 条含有副词。才一的句子。 ( 2 ) 国家语委语料库。 ( 3 ) 北京大学汉语言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语料库。 ( 4 ) 部分参考文献中的例句。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言 1 4 主要设想、思路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认知语法、语法化理论及其研究成 果,运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镜花缘副词“才一 进行探讨,在横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希望以此促进对虚词“才 的 演变发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全文共七章。 第一章绪言。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该课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所运用的 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对副词。才一的发展演变进行阐述。 第三章分析镜花缘中副词“才一的句法功能及其分类。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对镜花缘副词“才一的语义进行描述分析。 第七章结语。得出结论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5 本文的创新点 ( 1 ) 针对近代汉语副词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选择晚于儒林外史、红楼 梦五六十年,早于儿女英雄传大约六十年的镜花缘,进行断代语法研 究,试图为这一时期语言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 ( 2 ) 针对以往镜花缘的语言研究仅限于方言考察的现状,尝试对语言材料 镜花缘。才一字句的句法语义进行考察。 7 第二章副词“才”的发展演变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副词“才 的发展演变 2 1 “才 与“才 的通假字 现代汉语中“人才 、“奴才一、“蠢才 中名词的“才”,和“方才一、“刚才一 中副词的。才一,字义和字形结构联系不到一起,那么,“才 字的字形结构的原 意是什么? 说文解字才部解释“才一的本义为:“才,木之初也。从i ,上 贯一,将生枝叶也,一,地也。刀篆书作一直二横,直为枝干,上横将生枝叶, 下横为地,象形字。段玉栽注:“引申为凡始之称,释诂日初哉始也,哉即才。 才有茎出地而枝叶未出。故日将。草木之初枝叶毕寓焉。生人之初而万善毕具焉, 故人之能曰才。言人之所蕴也。一段玉裁在这里把“才一从本义如何引申出方始 义、将要义、人才义说得十分清楚。 在汉语史上,“在 、材幸”1 、“缝 、。哉”、“材 、“财 、“裁 这几个字, 都曾是同音通用之字。才 与“在 、“哉、“材一、“财 、。木 为通假字,“才 与“绩 并行使用了一千多年的原因是“殊途同归,借音通用一,两者在句法功 能、语法意义方面没什么差异,只是在使用上略有区别。比较庄重正规的文体一 般用“绕,接近口语的文体则常“才”、“缀 混用。2 在副词的用法上,最早见到的有战国中晚期的“,i c 一,表示“初始 义。 ( 1 ) 圣者不才( 在) 上,天下! 坏。! 正其身,然后正世。 ( 郭店 楚简汤虞之道) 弘 作为副词用法的“才 ,始见于汉代的文献中,写作“绩,还有通假字“裁、 “财 ,例如: ( 1 )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缝至,则胡又已去。( :汉书晁错传) ( 2 ) 秦皇帝计其功德,度其后嗣,世世无穷,然身死缝数月耳,天下四面而 攻之,宗廊诚绝矣。( 汉书贾山传) ( 3 ) 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隋轻黠愿自改者,魃数十百人,皆 1 此字为。从才从匕。,因无法打出文字。我们用符号,。来代替下同 2 参看张谊生2 0 0 0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7 5 7 9 页 参看荆门市博物馆1 9 9 8 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释文注释) 北京文物出版社,1 5 7 一1 6 0 页 例句引自周守晋2 0 0 4 。主观量。的语义信息特征与”就气。才”的语义) 北京大学学报第3 期。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副词“才 的发展演变 贯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汉书酷史传) ( 4 ) 士财有数千,皆饥罢。汉书李广利传 ( 5 ) 郅支人呆中寒道死,余盟二千人到康居。( 汉书佞幸传) ( 6 ) 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兹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 者五六百户。( 汉书王子侯表) ( 7 ) 然而位不过侍郎,耀缝给事黄门。( 汉书扬雄传下) ( 8 ) 寡人蛮夷僻处,虽大男子,越如婴儿。言不足以求正,谋不足以决事。( 战 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可见,在汉代文献中,副词意义。才 多用于表示数量少,程度轻,相当于 “仅仅 ( 例2 8 ) ;而表示时间短暂,相当于“刚刚刀的用例也出现了( 例1 ) 到了近代,“裁 、“财 较少使用,而“缦一则与。才一长期通用,l 直延 续到解放初期。 在六朝时期的语料中,我们发现,副词“裁 的使用情况与汉代大体上一致。 例如世说新语中的用例: ( 1 ) 始发讲,坐裁半,僧弥便云:。都己晓。( 文学第四) ( 2 ) 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坐越竞,周工桢之日:“我何如卿第七叔? ” 于时宾客为之咽气。( 品澡第九) , ( 3 ) 范越坐,桓便谢其远来意。( 假谲第二十七) 。 六朝时期的语料中,“裁 在语义上与汉代一脉相承,表示量少,程度轻的 用例占绝大多数,表示时间短暂的用例较少出现。 在唐五代的敦煌变文中,副词“缝的使用情况有所改变,例如: ( 1 ) 巨即掘地,绩深一丈尺,掘着一铁器,巨低腰顾视,乃见一釜,釜中满 盈黄金。( 卷八孝子传) ( 2 ) 宝剑绕挥刃即亡,弓欲张而弦即断。( 卷四破魔变文) ( 3 ) 岂料蜂虿有毒,豺性难驯,天使缝过酒泉,回鹘王子,领兵西来,犯我 疆场。( 卷一张淮深变文) ( 4 ) 太子心中思惟,此者一人一马,堪共修行。盈叹羡了,便却归前宫房内。 ( 卷四太子成道变文) ( 5 ) 是时远公毪开经之题日,便感得地皆六种震摇,五色常( 样) 云,长空而 遍。( 卷二卢山远公话) 9 第二章副词“才”的发展演变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如是家中养得一男,父母看如珠玉,长大成人,绩辩( 辨) 东西,便即离 乡别邑。( 卷一卢山远公话) ( 7 ) 舜子五得上仓舍,西南角便有火起。( 卷二舜子变) ( 8 ) 这日光严缝问了,大圣维摩便迥告,念君惹子大童儿,便解与合论志道。 ( 卷五维摩诘经讲经文) ( 9 ) 身柔软兮新下巫山,貌娉婷兮左离仙洞。( 卷五维摩诘经讲经文) 在敦煌变文中,副词“绕 还延续着表示数量少,程度轻的用法( 例1 ) , 而强调动作、行为发生后时间短暂的用例占了很大比例( 例2 ,9 ) 。例9 最能说 明问题,其中“缝 与“新一对举,强调动作“离 发生在不久以前。从分布上 看,其后有“即一、“便 等呼应( 如例2 ,4 ,8 ) 。从语义上看,前后相连的两个 动作或事件中,副词“绕用于前一动作或事件,强调发生的时间不长,紧接着 就出现了结果或者为后而出现的动作或事件所打断。 在宋代的语料朱子语类中我们找到这样的例句: ( 1 ) 如一碗清水,缝入些泥,有清处,有浊处。( 卷第一十六) ( 2 ) 今人绫交子时,便唤做今日。如此亦便差一日。( 卷第二) ( 3 ) 我茎用出二分便收回,及收回二分时,那人己用出四分了,所以我便能 少延。( 卷第三) ( 4 ) 枇杷具四时之气:秋结蓓蕾,冬花,春实,夏熟。左熟后,又结蔷蕾。( 卷 第四) ( 5 ) 且如於道理上才著紧,又蹉过;左放缓,又不及。( 卷第二十四) ( 6 ) 然动物虽有知觉,左死,则其形骸便腐坏;植物虽无知觉,然其质却坚 久难坏。( 卷第四) ( 7 ) 正如疏导沟渠,初为物所壅蔽,丕疏导得通,则水自流行。( 卷第二十) ( 8 ) 左过此二关了,则便可直行将去。( 卷第十五) ( 9 ) 他心本不曾动,只是忽然吃一跌,气缝一暴,则其心志便动了。( 卷第五 十二) ( 1 0 ) 而今人心茎不静时,虽有意去安顿那物事,自是不安。若是心静,方 解去区处,方解稳当。 ( 卷第十四) 从分布上看,副词“绕( 才) 一往往与其后的“便一、“则一、“即一、“又一等呼 应,构成“绩( 才) 便则即又一的句式。这类用例在 朱子语类中比比 1 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副词。才”的发展演变 皆是。从语义上看,副词“绕( 才) 刀用于前一动作或事件,强调发生的时间不长, 紧接着就出现结果或者引出另一动作或事件,例1 就属于这一类。除了这类用于 叙述具体的情况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的语料中,“绕( 才) 一还可以 用于表示抽象的条件。例2 ,1 0 的前后分句之间,更暗含着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副词“才刀引出某种假设的条件,后而由。则刀、“便 等引出推导的结果。这种 表示条件关系的用例显然是由“绩( 才) 一强调具体动作、事件发生后时间短暂的 用法发展而来的,如果句子不是叙述己经发生过的情况,而是用于对未然情况的 设想,“绕( 才) 一就引导出假设的条件,前后分句之间就含有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这时“绕( 才) 就成了表示条件关系的副词。尤其是例l o ,副词“才一和表示假 设的连词“若肌对举,“才 的关联作用更加明显。由于朱子语类的内容主 要是阐释哲理,这类用例出现的频率较高。 到了元代,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副词“绕( 才) 力的意义和用法己经基本具备, 可以表示强调事情在前不久发生( 下例1 ) ,还可以表示数量少( 下例2 ) ,以下的 用例出自老乞大1 : ( 1 ) 我缝到这里,待要寻你去来,你却来了。 ( 2 ) 小人左三十二岁。大哥你年纪大,受礼。 ( 3 ) 既是这月初一日离了王京,到今半个月,怎么缝到的这里? ( 4 ) 捕盗官袭将去,到个村里,差了一百个壮汉,将着弓箭器械,把那个贼 围在一个山峪里,缝拿着回来。 ( 5 ) 验了文引,仔细的盘问了,缝放过来。 进一步分析以上的用例,我们发现,例3 ,5 中,副词“绩的用法与前代 的语料中己经有很大的差别,说话人主观上强调事件发生的时间长,曲折多,过 程复杂。有研究者指出,副词“才一究竟是强调时间短暂还是时间长,其决定因 素在于。才 的语义指向。“当语义上的直接成分处于才之后时,。才是减 值强调;当语义上的直接成分处于才之前时,才是增值强调。从交际的 角度看,- 句子的信息焦点位于才之后是减值强调,位于才之前是增值强 调。一2 从副词“才一在句子中的位置来看,在前代的语料中,副词“绕一的位 置都靠前,六朝后更位于前一分句,后面往往有“便、即、则、又等与之搭配 1 老乞大的语料见刘坚、蒋绍愚1 9 9 0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刊编 ( 元代明代卷) 商务印书馆,1 2 2 页 2 参看张谊生2 0 0 0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9 7 页 第二章副词。才”的发展演变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使用,句子的信息焦点在副词“缦 之后,都表示减值强调。 而老乞大中例3 ,5 中,副词“绕( 才) 一的位置己经后移,句子的信息 焦点都在副词“绕 之前,如例3 的信息焦点在“到今半个月 ,例4 的信息焦 点在捕盗官追捕那个贼的过程,例5 的信息焦点在“验了文引,仔细盘问过了一, 强调入关手续的复杂,所以这些句子中。副词“绩一是“增值强调 ,说话人主 观上强调的是“时间长 。 2 2 “才”类副词的发展演变 2 2 1 搿才一类副词的产生 我们把汉语史上与副词“才 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相似的几个副词或词组 称为“才一类副词,有“始 、“乃 、“方一、“方始 、“才刀、“却才 、。方才一等 等。通过对这些同类副词使用频率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新的副词的兴起,往往 伴随着旧的与之相关的副词的衰落,新旧副词的此长彼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的。至今,“才一在现代汉语中也仍是十分常用的副词。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始、方、才 的发展演变以及它们在发展演变中 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始一的副词用法出现得最早,在先秦尚书中就己经出现,但只作时间 副词,不作承接副词。庄子、墨子等书中既有时间副词的用法,也有作承 接副词的用法。如: 作时间副词: ( 1 )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论语八佾) 作承接副词: ( 2 ) 无思无虑篮知道。( 庄子知北游) “方一作副词的用法略后于“始一,在先秦也已经产生,但不多见。“方 作 时间副词,见于 也以此为最早用例 1 3 第二章副词。才”的发展演变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一 ( 1 ) 夫差左会诸侯于黄池,恐天下闻之,即密之不令泄,已盟黄池,乃使人 请成于越。( 汉语学习,第3 期 1 5 第二章副词“才”的发展演变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本义派生义 张 强调说话人带有倾向性的主观 减值强调一表示排它性逻辑联系一强调申辩性语气 谊评价,包括减值强调和增值强 生调两方面 增值强调 邵 对时间、数量、年龄的主观看法一表示时间“刚刚” 敬 显示说话人对客观事实是否符 敏 合预想标准的一种主观看法 对条件、原因、目的的主观看法一表示“语气” 2 3 1 基本义 “才在晚唐五代,用法多在时间上,定性较容易,没有多项功能的夹杂, 到近代汉语后期,“才 逐渐成为一个多功能副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 时间、范围、程度、原因、语气等语义,而且,就是在同一个句子中,“才一也 可以表示多种语义。 “才 作为副词使用,学术界一般认为属于语气副词。语气副词是指表示说 话人情感认识的副词。王力先生认为,语气副词“才 表示辩驳语气。史金生把 “才 划为表示知识类肯定意义中表示指明的那类副词。黄伯荣、廖序东把“才一 归入时间副词。张斌、张谊生认为“才一可以分别兼属副词的几个小类。我们认 为。才一是一个表示主观评价的评注性副词。 评注性副词,在旬中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首;主要是表 示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的主观评价和态度。它的基本功用是对相关命题或述题进 行主观评注。1 副词“才一即是表达出说话人对时间、数量、范围、动作行为等 方面的主观评价,这便是它的基本义。我们标记为“才 。 2 3 2 派生义 参照前面的论述,作为副词的“才”,在魏晋时期出现,最先是表示时间、数 量范围、程度等,“才一到宋代以后,陆续在复句中表示承接用法,据李宗江先 生的研究,这种用法在汇编2 ( 唐) 中只有1 例,l :全唐诗中没有用例,l :汇 编( 宋) 中有3 例, ,下同 参看李宗江1 9 明汉语。才”类副词共同的语法化方向 山东教育出版社,5 页 1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副词“才”的发展演变 很明显,表示承接的用法晚于“才一的用法。 我们再通过下面几个例子看它们的派生关系: ( 1 ) 丕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晋书- 谢混传) ( 2 ) 若火使然,便不可遏:泉左达,便涓涓流而不绝。( 朱子语类卷五十 三) 这类表示时间不久的“才力,往往由于其本身表达的是对时间短的主观评价, 后面容易出现其他分句,中间用“便连接,形成表示承接关系的复句,这个现 象在中古已经常见。 另外一类表示事情发生得晚的“才 表达的是前后事件的时间关系,这类表 达事件的时间先后,往往又与事件的因果、逻辑等关系相关,如镜花缘中: ( 1 ) 及至今日,左晓得王母当日嗟叹,已料定有此一事。( 6 ) ( 2 ) 今日目睹,左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 9 ) ( 3 ) 赶有半里之遥,这左赶上,随即捉住,吃入腹内。( 9 ) 以上例句所反映的这一类。才,既有表示时间关系,又有逻辑因果关系, 在具体句子中,两种语义关系并存,往往兼有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