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专题之八.doc_第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专题之八.doc_第2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专题之八.doc_第3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专题之八.doc_第4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专题之八.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专题之八 新新沂沂市市 土土地地后后备备资资源源开开发发 利利用用研研究究 (送审稿) 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 OO 八年九月 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1 一、新一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的要求.1 二、新沂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1 第二章第二章 新沂市现状分析新沂市现状分析.2 一、自然条件概况.2 (一)地理位置.2 (二)地形地貌.2 (三)气候和降水.2 二、社会经济概况.2 (一)行政区划和人口.3 (二)经济发展水平.3 (三)产业结构.3 三、土地利用现状结构.3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 (二)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5 (三)土地利用存在问题.6 四、土地后备资源状况.7 (一)土地后备资源的现状分析.7 (二)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7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9 一、农用地整理潜力.9 二、建设用地整理潜力.10 (一)理论潜力.12 (二)现实潜力.13 II 三、土地复垦潜力.15 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15 五、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综合研究.17 六、土地后备资源的长远潜力.20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目标与战略步骤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目标与战略步骤.21 一、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总体原则.21 (一)继承和发展原则.21 (二)相互协调和衔接原则.21 (三)突出战略重点原则.21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原则.22 (五)创新原则.22 (六)参与性原则.22 二、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目标.22 (一)规划依据.22 (二)规划目标.23 三、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战略步骤.24 (一)农用地开发目标及战略步骤.24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及战略.25 (三)土地复垦目标及战略步骤.26 (四)未利用地开发目标及战略步骤.26 四、近期规划目标.27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实现可行性评价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实现可行性评价.28 一、评价原则.28 (一)客观真实性与科学性原则.28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28 二、土地后备资源数量分析.29 (一)农用地整理.29 III (二)建设用地整理.29 (三)土地复垦.30 (四)未开发利用土地.30 (五)各类后备资源潜力汇总.30 三、经济可行性分析.32 (一)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投资估算.32 (二)资金筹措方式.32 (三)经济效益分析.34 四、社会可行性分析.35 (一)增加耕地面积,保持全市耕地占补平衡.35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居民收入.35 (三)确保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保护耕地意识.35 (四)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36 五、生态环境可行性分析.36 第六章第六章 实施措施与保障实施措施与保障.37 一、政策措施保障.37 二、经济措施保障.38 三、技术措施保障.39 第七章第七章 结论结论.40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 第一章第一章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一、新一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的要求一、新一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的要求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在即,为适应新形势下土地管理的实际需要,如何把 握规划工作的发展趋势,理出新思路,采用新方法,提高新一轮规划的科学性、适 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好的发挥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 近年来,开发区闲置土地问题比较严重,粗放使用、低效利用土地在各产业发 展中表现比较突出,即使通过土地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利用水平也不高。新一轮土 地规划应在突出资源保护的同时重视土地资源利用质量和利用效益的提高。对农村 居民点用地、开发区用地、小城镇用地、城市用地、 “城中村”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 等,应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制定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战略,做好相 关规划和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科学安排土地开发时间和空间序列,并积极推进农用 地和建设用地整理,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优化农用地及其他各类建设用地的效 益指标体系和配置方式,形成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新机制。 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是在“盘活存量、控制增量”的基础上,积极补充增加新 的耕地,是目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主要手段。 二、新沂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二、新沂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新沂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逐渐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随着新沂市城市化 水平开始逐步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经济也开始步入飞速增长阶段,随之建设用地 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再加上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的不断发展,对耕地需求也不断增加, 而耕地后备资源有限,使土地供需矛盾开始日渐加剧,人地矛盾开始凸显,因此, 耕地的占补平衡显得非常重要。要保持耕地的占补平衡,必须将有限的土地发挥出 最大的利用潜能,充分挖掘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增加耕地用地。因此,土地 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非常必要。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 第二章第二章 新沂市现状分析新沂市现状分析 一、自然条件概况一、自然条件概况 (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 新沂市地处东径 1175911839,北纬 34063426,东西最大 跨度 62.9 公里,南北最大跨度 41.0 公里。位于江苏省北部,北与山东省郯城市接壤, 东与东海市、沭阳市相连,南与宿迁市以新沂河、骆马湖相望,西与邳州市为邻。 东距连云港 100 公里,西距徐州市 120 公里,东陇海铁路横穿东西,正在建设中的 胶新铁路、新长铁路及沂沭河纵贯南北,霍连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 京杭大运河从市境西南部绕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地形地貌(二)地形地貌 新沂市总的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从北向南呈现出丘陵岗地缓岗地 倾斜平原规律性分布。新沂市地貌以平原为主,既有广阔的洪冲积平原,也有起 伏的剥蚀岗地和交错分布的湖荡洼地。全市海拨在 30 米以上的岗岭地占总面积的 23.6%,海拨在 20 米以下的荡地平原占 18.4%,海拨在 2030 米的洪冲击平原占 58%。 全市最高点为北马陵山,海拨 95.8 米,最低点为时集蒋沟村,海拨 11.4 米。 (三)气候和降水(三)气候和降水 新沂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 冬季寒冷干燥。市区常年气温平均 14 度,年极端最高气温 39.9 度,年极端最低气温 零下 22.4 度,全年平均日照时数 2516 小时,无霜期 200 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 33 米,年平均降水量 773.5 毫米,多集中在 7-9 月份,常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平均 蒸发量为 136.7 毫米。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3 二、社会经济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 (一)行政区划和人口(一)行政区划和人口 2004 年,新沂市总人口 964763 人,其中非农人口 20.13 万人,占总人口的 20.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13,人口密度 602.79 人/平方公里。新沂市辖 16 个镇和 1 个开发区,255 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 1600.54 平方公里。 (二)经济发展水平(二)经济发展水平 到 2004 年,新沂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4.55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8.70 亿元,同比增长 6.5%;第二产业增加值 24.57 亿 元,同比增长 14.3%;第三产业增加值 21.29 亿元,同比增长 23.43%。全市财政收 入完成 4.02 亿元,同比增长 20.65%;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的 6.23%。 (三)产业结构(三)产业结构 到 2004 年,新沂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 2003 年的 30.136.733.2 调整为 28.938.133.0,第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占有明显优势。规划期间,在继续搞好 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到规划期末要形成第 一产业稳定、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兴旺的现代化的产业结构。 三、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三、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004 年全市土地总面积 160054.45 公顷,其中耕地总面积 79034.89 公顷,比 上年增加了 263.95 公顷; 新沂市各类土地面积构成为: 农用地:2004 年末,农用地总共为 108780.0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4 67.96%,基本农田总面积为 74484.101 公顷,其中耕地为 79034.89 公顷,占农用地 总面积的 72.66%;园地为 9957.33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9.14%;林地为 3733.25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3.43%;基本无牧草地;其他农用地为 16054.61 公顷,占 农用地总面积的 14.76%。 建设用地:2004 年底,建设用地总面积 29830.8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8.64%;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总面积为 21579.75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72.34%;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为 2235.05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7.49%;水利设 施用地总面积为 6016.04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20.17%。 未利用地:2004 年底,新沂市未利用地总面积为 21443.53 公顷,占土地 总面积的 13.4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年份 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公 顷) 105000 106000 107000 108000 109000 110000 111000 112000 113000 114000 115000 农用地面积(公顷) 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农用地 图 2-1 19962004 年末土地利用变化曲线图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5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99619971998 199920002001 200220032004 年份 耕地、其他农用地面积(公 顷)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园地、林地面积 (公顷) 耕地其他农用地园地林地 图 2-2 19962004 年农用地各分类利用变化曲线图 从图 2-1 可以清晰的看出,新沂市土地利用呈现以农用发展为主的明显特征,但 农用地面积从 1996 年到 2004 年呈现总体上为递减趋势,农业用地比例也大幅降低;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从 19962004 呈现增加趋势; 各项建设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加,致使未利用地被开发整理而逐年呈现下降,由此可 见,新沂市较为积极地将未利用地开发、复垦、整理转化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今 后应继续充分利用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以保证耕地的占补平衡。 从图 2-2 可看出,在农用地中,其他农用地和耕地呈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主要 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的耕地和其他农用地;基本没有牧草地;园地面积呈 现变动趋势,但总体保持不变;林地总体上不变为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促进 作用。为更好的促进新沂市的全面发展,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进一步加强。 (二)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二)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 1、土地利用率高,利用方式以农用地为主,综合生产能力强、土地利用率高,利用方式以农用地为主,综合生产能力强 全市已利用土地面积 138610.92 公顷,土地利用率达 86.6%,其中农用地 108780.09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 67.96%,反映出土地利用以农用为主的特性。在 农用地构成中,以耕地和其他农用地为主,其中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 72.66%,其他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6 农用地占农用地面积的 14.76%,园地、林地、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 9.14%、3.43%, 基本无牧草地。 2、土地利用方式多样,水域面积大土地利用方式多样,水域面积大 全市土地总面积 146120.89 公顷,其中水域 16877.89 公顷,占总面积的 10.55%。按照地形地貌等不同自然条件,可划分不同的区域。 3、土地人口承载力大,建设用地比重呈上升趋势、土地人口承载力大,建设用地比重呈上升趋势 人口密度达 602.79 人/平方公里,远远高于全国人口密度平均水平 127 人/平方公 里,是其 4.75 倍,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较大。城镇村居民点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 达到 11.97%;建设用地占用总土地面积的 18.64%,比 2003 年上升了 0.16 个百分点, 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4、全市中低产田比例大。、全市中低产田比例大。 在全市 79157.17 公顷(1187357.5 亩)的耕地中,就耕地产出力而言,大面积 综合产出率已达中产以上,但就土地基础肥力及高产稳定性而言,75%的耕地仍属中 低产田,沟、渠、路、坑塘及零星地类所占比重较大,耕地整理的潜力很大。 (三)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三)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1、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城镇建设外延式扩展现象严重、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城镇建设外延式扩展现象严重 近几年来,新沂市处于经济发展起飞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总量增长速度加快,全 市各业发展主要依赖抢占耕地扩大规模,粗放经营,外延发展,缺乏内部挖潜、盘 活存量的用地观念,造成土地利用的不经济。 2、开发区占地规模过大,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开发区占地规模过大,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新沂市开发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当地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但由于在用地上缺乏总体计划安排和严格控制,出现了盲目占用耕地的趋势, 且地均产值比较低,新沂市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度在全市以及苏中地区其土地利用的 集约程度都有待于大力提高。 3、土地投入减少,农田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投入减少,农田土壤肥力下降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土地的投入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且土壤污染现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7 象日益严重,酸雨、灌溉水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是造成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 原因,给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都直接 或间接的成为危及土地生态安全的隐患,造成农田土壤费力下降。 四、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四、土地后备资源状况 (一)土地后备资源的现状分析(一)土地后备资源的现状分析 新沂市有着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土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滩涂、村庄搬迁合并 地、荒草地、苇地及其他农用地的一些孔沟、呆塘、坟窑等。拥有“东荡西湖”之 称的新沂市,未利用地中的土地开发的重点区域为新沂市湖和东荡地区。2004 年底, 全市拥有滩涂 2880.31 公顷,裸土地 392.47 公顷,荒草地 869.93 公顷,苇地 184.41 公顷;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均 150 平方米/人,则村庄整理有后备资源很大;另 外,还可以通过对田间的沟渠、道路进行整理,从而增加耕地后备潜力。由此可见,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非常丰富。 (二)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二)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市场机制不完备、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市场机制不完备 土地开发复垦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和地方集体经济组织的自发行为。土地开 发复垦进入与退出障碍较多,价格机制没有发挥使用,难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开发复垦土地产权流转不畅,开发复垦土地配置的市场机制还未确立,开发 复垦土地利用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土地开发复垦工程建设缺乏竞争,项目建设一般局限于内部操作,技术水平 低,质量难保证,成本高。 2、开发整理及复垦土地利用政策不健全、开发整理及复垦土地利用政策不健全 开发整理及复垦土地利用大多停留在小规模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粗放利用 的水平上。这种利用方式难以提高产品品质、难以产生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农业现 代化,也难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8 缺乏与开发整理及复垦土地利用机配套的良好培育与提供、农机租赁、农业 技术推广与服务、产品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中介服务环节,开发整理复垦土 地利用水平及经济效益难以真正提高。 3、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未形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未形成 有关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缺乏,土地复垦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 许多单位利用技术推广示范等途径无偿获得土地复垦技术,产生明显的外部性。土 地复垦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土地复垦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难以吸引社 会资金的投入。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起到很好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起到很好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缺少土地开发 整理专项法规,规范化管理还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化产 业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9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条件 下未利用地的数量和开发利用能力,以及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通过改造、整理、 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潜在能力。本专题根据新沂市土地利 用现状特征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分别从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土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四个方面对土地后备资源潜力进行分析。 一、一、 农用地整理潜力农用地整理潜力 (一)耕地数量增加的潜力(一)耕地数量增加的潜力 本规划的农用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相关规划设计方案,通过行政、 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利用率、产出率较低的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整治; 对农村的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 效率的活动。农用地整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手段挖掘土地潜力:一是通过平坟、填 沟、整理田间零星宅基地和闲散地等增加耕地面积;二是通过完善田间道路、林网 配套、沟渠改造(改暗渠、喷灌等)增加耕地面积;三是改造中低产农田、园地、 林地、草地和水面,建成现代化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前两种手段通过 增加耕地数量挖掘土地潜力,后一种主要是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来挖掘土地潜力。 但是,由于新沂市为了提高中低产田的投入产出效益,将大部分的中低产田改 造成本地国内外闻名的“藕荷之地”和投入产出效益高的棉花等高效经济作物,仅 保留了本市的高产田,这样即增加了耕地质量,又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还提高了 本市地区生产总值。所以,在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潜力预测中,不对提高耕地质量 而增加的耕地潜力进行预测。 新沂市农用地以耕地为主,达到 67.96%,而林地、园地和牧草地比重非常小, 因此,农用地整理一般针对耕地开展、结合农田基本建设的耕地整理。国土资源部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试点显示,农用地整理后耕地面积可增加 510%。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0 从新沂市耕地的分布和利用情况看,耕地整理潜力差别不大,由于新沂市域范围 内地形普遍比较平坦、耕地地块较大、灌溉条件好,质量较高,因此,通过合并地 块、利用闲散地来增加耕地的潜力有限。经过近几年的整理,农用地整理已逐渐向 难度稍高的纵深发展,同时参照江苏省大面积耕地整理的成果,以及根据新沂市提 供的 20042010 年度耕地占补平衡数据中实际开发和规划目标,近期内,耕地整理 潜力的耕地增加系数按 6%计算。 2004 年现有农用地 108780.09 公顷,总耕地为 79034.89 公顷,总人口为96.48 万人,人均耕地为 1.23 亩。到 2010 年,待整理耕地为 5502.03 公顷,新增加耕地为 330.12 公顷。20112020 年,根据新沂市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大大提 高,待整理耕地面积定为 20052010 年待整理耕地面积的 1.5 倍,即待整理耕地面 积为 8253.04 公顷,新增耕地面积为 495.18 公顷,其增加耕地系数为 6%。新沂市在 20052020 年规划期内,总共待整理耕地面积为 13755.07 公顷,新增加耕地面积 825.30 公顷,增加耕地系数为 6%。 表3-1 新沂市规划期内耕地整理潜力 单位:公顷、% 20052010 年整理潜力20112020 年整理潜力 待整理耕 地面积 增加耕地 面积 增加耕地 系数 待整理耕 地面积 增加耕地 面积 增加耕地 系数 耕地数量 整理 5502.03330.1268253.04495.186 (二)耕地质量提高的潜力(二)耕地质量提高的潜力 近年来,随着丹徒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质量有退化现象。农民往往偏 重用地而忽略养地,由于对耕地有机肥投入相对减少,加剧了用养矛盾,加之其他 耕作措施的影响,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物理形状变差,耕作层变浅。因此,除了 通过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数量以外,通过改善丹徒区现有耕地的质量(主要通过改 造中低产田)来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是另一种更具现实意义的方法。 (1)中低产田数量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 NY/T310-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的规定,江 苏省的中低产田主要划分为渍涝潜育型、干旱灌溉型、障碍层次型、渍涝排水型、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1 坡地梯改型和盐碱耕地型等六大类型,并明确规定亩产在 600 千克以下的田一律划 入中低产田。所以丹徒区 25%的耕地属于高产田,其余耕地均属于中低产田。 (2)耕地质量提高潜力一般从适宜性、地力、市场价值和环境质量四个方面进 行分析,目前对耕地质量提高的潜力分析尚无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因此,本研究 仅通过各年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地力)对比的方法对丹徒区耕地(主要是中低产田) 的产量潜力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分别计算丹徒区耕地近 8 年单位面积粮食单产的平均值() ,计算结果以 i X 1999 年的粮食单产最大,并以此作为最大值() ,与中低产田产量的上限值 max X 10500 千克/公顷(700 千克/亩)进行比较,令为中低产田的面积,因此通过中 i X i S 低产田产量潜力()的计算公式为: i T iii SXXT* max )( 产量提高相当于补充耕地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i W iii XTW/ 由于该方法是按照中低产田产量的上限值来进行计算的,因此该种方法计算出 来的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相当于补充耕地潜力应该是最小潜力。经过计算,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每年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47323.16 吨,相当于补充耕地面积 8192.42 公顷。 表 3-2 中低产田质量提高潜力计算表 i X (千克/公顷) max X i X (千克/公顷) i S (公顷) i T (吨) i W (公顷) 5776.46798.3559276.1747323.168192.42 二、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二、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建设用地整理包括对农村地域内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城镇地域内的工业用地整理。 而新沂市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松散,村庄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村庄道路、供排水等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2 基础设施缺少统一规划、土地利用效率低;村庄基础设施缺乏,建设标准低,土地 集约化水平较低。因此,对新沂市建设用地整理以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主。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指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 调整土地利用的内部空间结构、迁村并点,及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等措施改造整理 后所富余的土地资源量,其主要来源于居民点建设用地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闲置土 地的有效利用。新沂市全境属于江苏浅洼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根据地形特点, 全市可统一划分为一个农村居民点整理区。 (一)理论潜力(一)理论潜力 1、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计算标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计算标准 2004 年,新沂市总人口为 96.48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598080 人,国家规定人均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最高为 150 平方米/人。2004 年底,新沂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为 17290.43 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平均为 289.10 平方米/人。 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计算方法和结果、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计算方法和结果 计算方法:用标准人均面积乘以人口数得到标准面积,然后再用现状面积减去 标准面积得出腾地面积,腾地面积与补充耕地系数的乘积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按以下公式进行:国家建设部规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人均 标准最高为 150 平方米,新沂市农村居民点现状人均用地平均为 289.10 平方米,根 据公式: Qt=Q0(1+r)tQ ;St= B Qt ;S=S0-St ; 测算新沂市居民点整理数量潜力,式中:Qt:规划农村人口总数(人) ;Q0:现 状农村人口总数(人) ; r:人口自然增长率;t:规划期(年) ;Q:人口机械变动 量(人) ;St: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公顷) ;B:规划人均用地(参照村镇建设 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并通过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收入水平、农居质量和 农村建房周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调查,分析农村居民点规划人均建设用地) (人/平 方米) ; S:潜力面积(公顷) ; S0: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公顷) ;St:规划农村 居民点面积(公顷) 。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3 根据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沂市在扬州市的经济发展地位,以及 新沂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规划中农村居民点整理潜 力结果综合分析,将公式中 B 近期取 170 平方米/人,远期取 150 平方米/人。 近期内,即 20052010 年,其中:经过测算得出 Qt461667.84 人;B 取 170 平方米/人。 St461667.848(m2)7848.35(公顷) S17290.437848.35 公顷9442.08 公顷 即待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9442.08 公顷,参照新沂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中规划的耕地占补项目库的相关研究和已开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整理项目的实践, 以及新沂市本区村庄闲散地的多少,与道路、沟渠、地形、坡度等,确定农村居民 点整理平均增加耕地系数为 32%,20052010 年新沂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补充 耕地潜力为 3021.47 公顷。 远期内,即 20052020 年,其中:经过测算得出 Qt271494.72 人;B 取 150 平方米/人。 St271494.72平方米)4072.42(公顷) S17290.434072.42 公顷13218.01 公顷 即待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13218.01 公顷,参照新沂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的相关研究和已开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整理项目的实践,并且新沂市本区经济发展 的快速提升,从而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平均增加耕地系数为 38%,20052020 年新 沂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补充耕地潜力为 5022.84 公顷。 表3-2 新沂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目标 单位:公顷、% 20052010 年整理潜力20112020 年整理潜力 待整理土 地面积 增加耕地 面积 增加耕地 系数 待整理土 地面积 增加耕地 面积 增加耕地 系数 建设用地 整理 9442.083021.4732.003775.932001.3853.00 (二)现实潜力(二)现实潜力 根据新沂市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适宜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和资金投 新沂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4 入能力和新沂市挂钩专题研究,确定新沂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目标为: bat C Y %15 式中:Y整理目标; C土地出让金纯收益; t 新增耕地每公顷投资 a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b 耕地开垦费 1、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 业土地开发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4104 号)精神,各市、市土地出让金用 于土地开发的比例为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的 15%。根据新沂市近几年土地出让金 收益情况,预测到 2010 年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约 10.36 亿元,到 2020 年约 27.63 亿元。 2、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土地管理法规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 根据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及等级,新沂市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为 12 元/平方米,按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地方留成规定,地方可留用 70%。 3、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通知规定,新沂市征收 标准为 11 元/平方米。 4、新增耕地每公顷投资、新增耕地每公顷投资 根据新沂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经验,新增耕地每公顷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