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理PPT课件.ppt_第1页
血管生理PPT课件.ppt_第2页
血管生理PPT课件.ppt_第3页
血管生理PPT课件.ppt_第4页
血管生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管生理,重点、难点,1.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及其影响因素;2.中心静脉压概念及影响因素。,难点:,1.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2.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重点:,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也是保证全身各器管获得所需血流量的结构基础。具有参与形成和维持动脉血压,以及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的功能。,各类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截面的血量(容积速度)。Q=P/R=Pr4/(8L)单位:ml/min或L/min注:Q: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P:两端的压力差R:管道内的阻力r:血管半径L:血管长度(常数,不变):与血细胞比容血流切率血管口径温度血浆蛋白成分和浓度有关。,(一)血流量,血流速度:指血液中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直线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二)血流阻力,血流阻力:R=8L/(r4),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来源:血液成分之间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影响血流阻力的最主要因素,血管半径,由小动脉和微动脉产生的血流阻力称为外周阻力,(三)、血压(BP),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的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以“mmHg”或“kPa”为表示单位(1mmHg=0.133kPa,1KPa=7.5mmHg),由于血流会遇到阻力,动力需不断地克服阻力而消耗,故在体循环中形成从主动脉至右心房之间的压力差,是推动血流的动力。,各段血管的压力梯度:主动脉:100mmHg小动脉:85mmHg毛细血管:30mmHg静脉起始段:10mmHg心房(大静脉):0mmHg,Question:为什么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压力越来越小?,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的概念及正常值,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1.概念,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快速射血期末的主动脉压舒张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下降到达的最低值。等容收缩期末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在射血期,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和大动脉的可扩张性,搏出量中约有1/3流向外周,而2/3暂存大动脉内,心室收缩时释放的部分能量以势能形式贮存于大动脉管壁。结果,动脉接纳的血量多于从动脉流走的血量,动脉内血量增多,导致动脉压升高(收缩期血压)。在心室舒张期,心室停止射血,此时大动脉弹性回缩,势能转变为动能,迫使射血期暂存于大动脉的血液继续流入毛细血管,动脉内血量减少,动脉压降低(舒张期血压)。,过程:,2、测量及正常值:,收缩压:,13.316KPa(100120mmHg)。,舒张压:,8.010.6KP(6080mmHg)。,习惯书写法:,收缩,舒张,(KPa或mmHg),脉压:4.05.3KPa(3040mmHg)。,平均动脉压:13.3KPa(100mmHg)。,直接测量法,测量动物血压的经典方法压力换能器有创血压监测危重病人如重症休克、一些心脏手术和其他重大手术,坐位或平卧位,上臂的中点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位袖带下缘位于肘弯横纹上方2-3cm处,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处。向气囊内充气加压至压力高于收缩压血流阻断,肱动脉搏动消失,继续充气使汞柱再升高20-30mmHg,随后以每秒2-3mmHg的速度缓慢放气当袖带内压力稍低于收缩压的瞬间,听到的第一声响的血压计的汞柱读数为收缩压听诊音消失的瞬间为舒张压,(1)年龄:小儿成年人老年人(以收缩压升高为主);(2)性别:成年女性略男性(女性更年期除外);(3)生理情况:安静活动;(4)日节律:凌晨2-3时最低,上午6-10时和下午4-8时有一高峰。成年人:收缩压持续18.6KPa(140mmHg)舒张压持续12.0KPa(90mmHg)成年人:收缩压持续12.0KPa(90mmHg)舒张压持续8.0KPa(60mmHg),高血压,低血压,3.生理变异:,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定期测量血压,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如下: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饮酒、加强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量闭合的血流环路心室射血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前提条件,决定因素,辅助因素,Question:老年人动脉硬化后血压有何变化?,(三)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推动血液流动血压异常动脉压(如休克)组织血流动脉压?,高血压的危害,大心脏:11Kg血压高平均血压260/160mmHg最高达300mmHg,在心动周期中动脉管壁伴随心脏舒缩而产生的周期性起伏,称为动脉脉搏。意义:脉搏与心率和心跳节律是一致的,故其强弱可以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好坏。,(四)动脉脉搏,血管容积,比值,脉压,每搏输出量,血液容积,比值,每搏输出量,(五)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即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血液容积,血管容积,收缩压舒张压,搏出量增多时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2.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即舒张压的高低主要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外周阻力增加时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减小。,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心舒末期大动脉内存留血量,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外周阻力,血流速度,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心舒末期大动脉内存留血量,3.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加快时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减小。,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大动脉存留血量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大动脉存留血量舒张压,收缩压脉压。,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影响收缩压、脉压。,老年时,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收缩压的缓冲作用收缩压对舒张压的维持作用舒张压,故脉压,5.循环血量与循环系统容积的比值:正比,(1)循环血量血液容积/血管容积的比值BP。(如大量或快速输液)循环血量血液容积/血管容积的比值BP。(大失血)(2)血管容积血液容积/血管容积的比值BP。(如中毒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血管容积血液容积/血管容积的比值BP。(如使用缩血管药物),三、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一)静脉血压,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V的血压。(压力低)2.中心静脉压(CVP):右心房和胸腔内大V的血压。正常值:412cmH2O,3.特点:近心端低,远心端高:,下腔V:34mmmHg(0.40.53kPa),小V:1520mmHg(2.02.67kPa),右房:0,中心静脉压,特点:高低取决于射血力与静脉回流量与射血力呈负相关与静脉回流量呈正相关,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动力:是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差静脉回流度和量。,强心房内的血液排空完全中心静脉压V血回流。弱心房内的血液排空不完全中心静脉压V血回流。右心衰竭引起体循环淤血水肿;左心衰竭引起肺循环淤血水肿。,1.心肌收缩力:,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血肿大、下肢水肿,2.重力和体位:平卧位时各器官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血液重力大致相等V血回流直立位时心脏水平以下的器官静脉血因重力V血回流,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舒缩交替活动V血回流。强直收缩V血回流。4.呼吸运动:吸气胸内负压值中心静脉压V血回流。呼气胸内负压值中心静脉压V血回流。,站立时:90mmHg行走时:25mmHg,下肢肌肉节律性收缩时,由于静脉瓣的作用,静脉内的血流被肌肉收缩活动所挤压而向心脏回流,不至于逆流。这一“肌泵”作用大大地提高了静脉血流回心的速度和流量,使下肢静脉压保持于适宜水平,免于发生下肢水肿。,肌肉泵的作用,四、微循环,微循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Cap前括约肌真Cap网微静脉。,(一)微循环的通路和功能,2.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Cap微静脉。,3.A-V短路(非营养通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微循环通路的主要途径、开放情况和生理功能,(二)微循环血流的调节,微动脉“总闸门”:受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ap前括约肌“分闸门”:主要受体液因素调节(缩血管物:Adr和NE;舒血管物:代谢物)。微静脉“后闸门”:受神经、体液调节。,局部代谢产物,Po2(CO2、乳酸、腺苷、H+、组胺、K+),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舒张,真Cap.开放血流量及流速,后微A和Cap.前括约肌收缩,局部代谢产物组织胺,Po2,真Cap.关闭血流量及流速,缩血管物质,五、组织液生成和淋巴循环,组织液是细胞间隙中的液体,是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部位:真毛细血管网,(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2.动力:有效滤过压=(Cap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A端EFP=(30+8)-(25+1)=+12mmHg,V端EFP=(10+8)-(25+1)=-8mmHg,CapA端的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液体滤出而成组织液;CapV端的有效滤过压为负值,组织液回流入Cap。,3.过程:,(1)CaP前阻力(如局部炎症使微A扩张)局部水肿;(2)Cap后阻力(如右心衰竭)V回流障碍全身性水肿。,4.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3)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或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生成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局部水肿例:炎症、过敏、烧伤等,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生成水肿例:肾病时血浆蛋白排出过多,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回流压,组织液回流,(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5)淋巴液回流,(二)淋巴液循环,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而生成淋巴液(24L/天)。经淋巴系统回流入静脉,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淋巴液的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