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岭南造园艺术及其在现代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岭南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造园技艺成为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文人园 林并存的中国三大园林派别之一。其造园艺术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 的岭南园林最初从土皇帝的皇宫苑囿发展起来并带有百越民族的特色。随着中原 文化的传入,岭南园林也开始模仿中原的造园艺术,但依然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和商业特征。出于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通商的大fj 。 岭南文化也受商业氛围的影响,造就了岭南人务实重商、开放融通的社会性格。 折射到岭南造园艺术上,则表现为居住与园林密切结合,注重庭园的气候适应性 和实用性,园林装饰大量运用舶来品与本土艺术相结合等等。 由于近代的岭南是战事多发之地,传统园林留存下来的遗迹已经很少,受近 代岭南文化的影响,现代岭南园林更多地体现出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以及与人 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密切结合。在吸收了传统的民间: 艺后,结合现代的材料和设 计手法,发挥创新精神,建造了一批优秀的公园、绿地及酒家园林。 现代岭南住区的园林景观也是属于现代岭南园林的其中一种类型,并且与人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商品住宅的兴起和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房地产市场的蓬 勃发展,商品住宅区的园林景观成为开发商的卖点,同时也是人们追求时尚和地 位的象征。这些导致现代住区中园林景观的异质化现象严重,忽略了岭南本土的 地域文化特色和人们最根本的生活需求。面对现代岭南住区中出现的多种问题, 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及现代岭南造园艺术的深入研究,总结其适应 本土的特征和体现地方文化的技艺,尝试运用到现代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为 探索具有岭南特色的住区园林景观作一分贡献。 关键词: 岭南园林造园艺术现代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牛南理j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i n q n a ng a r d e nw h i c hh a sd i s t i n c t i v eg a r d e n i n ga r ta n ds k 川si so n e o fl h et | 1 r e e g r e a tg a r d e n i n gs t y l e si nc h i n at o g e t h e rw 吐ht h en o r t h e mi m p e a ig a r d e na n dt h e j i a n q n a ng a r d e n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h o n i c u i t u r es k sh a dp o s s e s s e dp r o f o u n d h i s t o r i c a io n g i n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l i n g n a ng a r d e ni n i t i a l l yc a m ef r o mt h el o c a is e i g n i o r w i t hm i n o r i l yn a t i o n a t y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f e a t u r e b yt h ew a k e0 ft h ec u l l u r eo fc e n t r a l p i a i n s ,t h el i n g n a ng a r d e na l s ob e g a nt oc o p yt h eg a r d e n i n gs k i sf r o mc e n t r a i p i a i n s v e ta sb e f o r eh a dt h i c ki o c a ic o i o u ra n dt r a d ef e a t u f e s s n c et h ep a r t i c u i a r a e o g r a p h j c a lp o s j t i o no fl i n g n a na r e a ,i th a db e e nt h eg a t eo fc h i n at oc o n l m e r c e w i t ho l h e rn a t i o n ss i n c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t h el i n g n a nc u i t u r ew a sd e e p i ye f f e c t e db yt h e t r a d ea t m o s p h e r e ,f o r m i n gt h em e r c a n t i i ea n de x o l e r i cc o m m u n i t yd i s p o s t i o n t h e l i n g n a ng a r d e n sr e 们e c tl h et h o u g h to fl i n g n a nc u l t u r e 。e x p r e s s i n gb yr e s i d f n gc l o s e t ot h eg a r d e n ,t h ec a n a g ed e s i g na d a p t i n gt ol h ec l | r n a t ea n dt h ei m p o n e d 0 f n a m e n t se t c s i n c em o d e ml i n 口n a na r e ai st h ew a rz o n e ,l h et r a c e sl h a tt r a d i t i o n a ig a r d e n l e a v e da r er a m y ,e i vt h ee 仟e c t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u u r e ,m o d e ml j n g n a na a r d e n s a c c e p tm u c ho fe x t e m a ic u i l u r ea n dp a ym o f ea t t e n t i o nt 0t h ee v e r y d a v f es t v i e 、f t e r a b s 0 由i n 口t l a d i t o n a it e c h n o i o g va n dc o m b i n i n g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t u f fw 健ht h ed e s i q n s k i s ,l i n g n a na p p e a r e di o 协o fe x c e e n tp a r k s ,g r e e na r e a sa n dh o t e ig a r d e n s m o d e mr e s i d e 憎i a ip a 水a l s ol so n et v p eo fl i n g n a n 口a r d e n ,a n di t st r e m e n d o u s e f f e c ti sc o m e n t ob e i n gt o 廿1 ep e o p i e s f e a st h ef i o ur i s h i n q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c o m m o d i t vh o u s e s ,r e s i d e n t i a il a n d s c a p eb e c a m eas a i n 口p o i n to f c o m m o d i t vh o u s e s a tt h es a m e 雠m er e s i d e n t i a | i a n d s c a p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i s oi sa s v m b 0 it op e o p l ew h op u 惜u ef a s h i o na n dp o s i 籼0 n t h e s ec a u s et h eu n u s u a l c h a r a c t e ra p p e a r a n c e0 fr e s i d e n t a ll a n d s c a p e s ,n e g i e c l i n gl i n g n a n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 a n dt h em o s tf u n d a m e n t a id e m a n do fp e o p l e c o n f r o n t i n gt h ep r o b l e m sa r i s i n ai nt h e r e s i d e n f l a id i s l r i c t s ,t h eor i g i n a lp u r p o s eo fl h i sp a p e ri sl of i n daw a yt os o i v el h e m b v r e s e a r c h i n go fh o r t i c u i t u r es k st o 材1 et r a d i t i o na n d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vl i n 口n a n g a r d e n s ,f e a t u r e sa n dt e c h n i q u e sw h i c he m b o d yt h er e g i o n a ic u l t u r ec a nb es u m m e d u pa n da d p i l e dt ot h el a n d s c a p ed o s i g n si nt h em o d e mr e s i d e n “a id i s t r i c ti nl i n 口n a n i ( e y w o r d s :l i n g n a ng a r d e n :a r to fg a r d e n i n g ;m o d e r nr e s j d e n t i a id i s t c t :i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 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舌象林日期:矽即s 年石月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南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莒磊林日期:咿缉6 月,7 日 导师签名: 以耖日期:徊岁年易月7 日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中国的造园艺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造园史上看,南宋以后 的园林分剐集中在北方、长江下游一带和珠江三角洲一带。三者各具特色,即常称的: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虽然这三种风格的园林皆属于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 但就学术研究成果上论,岭南园林的研究逊于江南园林和以皇家园林为主的北方园林。 其研究人员范围也集中在广东境内各地,主要有:华南理工大学的刘管平先生的岭南 古典园林( 建筑师2 7 期) 、南国秀色岭南园林概览中国园林艺术概观、水流云 自还、适意偶成筑广东可园的独特风格中国园林艺术概观、关于园林建筑小品; 陆元鼎、魏彦钧先生的广东民居、粤中四庭园中国园林史的研究成果论文集; 邓其生先生的东尧可园( 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三四辑) ;肖毅强的岭南园林发展研究( 华 南理 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纯的广州园林建筑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陆琦的岭 南造园艺术(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孟丹的岭南园林与岭南文化( 华南理工人学硕l 学 位论文) 以及同济大学刘庭风编著的岭南园林等。除了上述这些论著和一些论述现代 园林设计基础的书籍会相应涉及到一些岭南园林的知识以外,其它著作所论述的比例就 相当少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岭南传统园林保留下来的完整案例不多,而且 又位于比较偏远的地方,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得不到及时的修缮和保护, 使深入研究的难度加大;第二,由于人们对岭南园林还不是很了解,部分学者在观念上 认为岭南园林只是南方富商豪绅附庸风雅之物,不及江南园林具有研究价值,因此在学 术论著上都较少涉及岭南传统园林的研究;第三,就是根源于岭南人世俗务实的个性, 大部分园林设计工作者偏重于进行园林实践活动,而疏于对园林设计的理论进行经验总 结和探讨。 传统的岭南庭园注重居住与园林环境的结合,住宅融于庭院之中,生活起居都在诗 意的园子里。尽管园内面积不大,但设计精巧、四通八达,正所谓“麻雀虽小,h 脏俱 全”,婆娑的植栽和宽敞的水面同时起到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现代人所追求的和谐 的栖居环境也不过如此。反观当下房地产市场上的商品住宅小区,风格固然极尽多元化, 园林景观的奢华、堆砌也不禁令人叹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住区的园林景观更多的 是一种附属于商品住宅的包装,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时尚文化的追求和向往。 随着国家对住房市场化进程的积极推进,大部分人想拥有自己的房产,居民对居住 环境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作为人们衡量住宅小区环境优劣的主要参考因素之 一也备受重视。人们不仅要求居住的园林环境要赏心悦目,而且要求它能给予居住者一 种“家”的感觉,在现代工作压力之外获得一种放松,并能体现居住者的文化涵养。岭 华南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南地区气候宜人,植物茂盛,是中国南方的一片肥沃的土地,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处。 岭南文化博采众长,既传承了古老的百越文化和中原文化,也吸收了不少先进的西方文 化,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由于现代人普遍对岭南文化的认识不够,觉得岭南地 区发展得太快,许多外来的事物还来不及消化就被另一种新鲜的事物所替代,无法把其 中一些有益的东西沉淀下来。因此,作者认为应该深入研究传统的岭南园林,再回顾从 i 宁代到现代岭南造园艺术的发展历程,梳理和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并尝试运用到现 代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探寻真正属于岭南的现代园林住区。 1 2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释义 1 2 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岭南的传统庭院和岭南的现代园林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岭南地区的住 宅小区园林景观进行分析研究。由于广州历来是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最能体现岭南的 民间文化和民俗历史传承,因此本文主要以广州地区的公园、绿地和住宅小区为例展开 研究。 1 2 2 岭南的概念 岭南,即五岭以南,始称于唐贞观年间的岭南道,古时也称岭表、岭外、扬越、百 越、南粤。所谓五蛉,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 另有说是揭阳岭) 。 由j :五岭作为一道天然的屏障,在自然地理上把广东、广西大部与中原地区分隔丌来, 从而形成了一个北枕五岭,南临南海的地理区域。广东,是岭南的中心地区,作为省级 建制,始于清朝,后人沿用岭南为广东地区的代称。n 1 1 2 3 岭南园林的三层涵义 岭南,本身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而人们一向所说的岭南园林也就是指在岭南这一 地域以内的所有园林。但是,笔者认为岭南园林不应该只是一个地域的界定,而应该是 岭南地区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的综合体现。正如并不是所有岭南的绘画都可归十“岭 南画派”一样,并不是所有在岭南地区建造的园林就都可以称之为“岭南园林”。界定 岭南园林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蕴含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和地域技术特征。 因此,岭南园林应该包含以下三层涵义:第一,从岭南这一地理概念出发,岭南园 林理应是在岭南这一地域范围内建造的各种园林绿化环境;第二,岭南地区有其独特的 人文艺术风格和地域文化特征。岭南园林作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应具有岭南特有的文 化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特征可以表现在适应岭南气候特点的空间组织与处理、岭南园林 建筑细部的结构与造型、以及富于岭南地域文化内涵的传统装饰艺术等;第三,根据唯 2 第一章绪论 物辩证法的观点,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岭南园林及其文化内涵也不例 外。岭南人有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岭南园林也是在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过 程中求新、求变,不断探索适合岭南地域文化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即岭南园林也包括 在岭南地区这块特定的土地上所展开的园林创作实践活动。 1 2 4 现代住区的界定 本文提到的现代住区,集中指1 9 8 8 年以后在广州地区新建的一些花园式住宅小区。 这些住宅小区一般由各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兴建,由独立的物业管理公司统一管理,小 区规划配套设旋齐备,小区内部园林环境由专业的园林景观公司负责设计和施工。 】3 研究意义 岭南造园艺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岭南造园艺术及其发展过程能从另 一个侧面了解岭南文化的个性和精神。由于岭南本是古时所称的南蛮之地,接受中原文 化比较晚,少数民族又比较多,自然形成了古朴而又单纯的民风底蕴。随着中原文化的 传入和作为南方对外通商口岸的优势,岭南又成了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历史悠久的 中原文化、古老的百越文化和先进的西方文化同时汇流到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滋长了岭 南特有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孕育了岭南人坚韧、包容、务实、豁达的人文气质, 也同时练就了他们重实效、轻理论的性格特质。通过研究传统岭南造园艺术和现代岭南 造园艺术,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化特色的延续性,并从中挖掘出对现实工 作有所启发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经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质量的追求,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越米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住宅的市场化使岭南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改革开放2 0 年的发 展对我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改变了亿万人民的生 活质量。这种改变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 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消费取 向。1 9 8 0 年以前,我国城市住区一直沿用前苏联的低 租金福利住房模式,使国家建房越多,政府负担越重, 这种体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最终被淘汰。人 们对住宅的要求不断提高,具体反映在对住房的面积、 广1 型、采光、通风、造型和周边环境等有了较高的选 择,其中对住宅外部环境的安全舒适、服务完善、品 质高雅、健康和谐的关注,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理想生 活居住空间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现代住区中园林 图l 一1 珠江帝景门前的欧式 景观的塑造具有现实的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雕朔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现在我国城市经济正处于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部分房地产商急功 近利,使住房市场不可避免地变得有点浮躁。一些丌发得比较成功的楼盘,8 0 9 6 的风格 都是欧陆化的( 图1 1 ) ,以至于市场上一片抄袭之风,同质化现象严重。”1 特别是在 岭南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中,住区的园林景观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环境审美评判标准,而 且影响着大多数年轻人的文化取向。人们在欣赏景观形式美的同时,还会从这些形式中 感受到某种意境、气氛,甚至对其风格、设计意图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等都有较为深入 的了解。所谓“人能够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也能够塑造人”,现代住区的园林景观本 应体现住区本土的地方特色,应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现代文化的引导。在某种程 度上,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反映,地域文化的特点不仅仅体现在居民对自身活动的 时间安排与空间安排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富有特色的户外空间形式展现其地方民俗文化 的特点。在进行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同时,应该借鉴传统习俗,建设个与自然融合 的、温馨的、包含着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小区环境,创造出既富有时代气息,而又富传 统居住文化的园林景观。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寻找一种既适合于现代人居住,又具有 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和理论。 4 塑二:里堕堡 1 4 研究框架 提出问题 ( 概念解析) 分析问题 ( 理论研究) 解决问题 ( 实例应用) 绪论( 第一章) 传统岭南造园艺术 ( 第二童) 现代岭南造园艺术 ( 第三童) 现代岭南住医园林 景观 ( 第四章) 岭南造园艺术在现代 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 用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六章) 5 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 研究意义、框架和方法 传统岭南造园的环境因素 传统岭南园林的历史渊源 传统岭南园林的类型 传统岭南园林的建造特点 现代岭南园林的历史沿革 近代岭南文化的影响 现代岭南园林的主耍类埤j 现代岭南造同的普遍特征 现代岭南园林的发展趋势 广州居住园林的历史变迁 现代住区园林景观的功能 高质量住区园林环境基本特征 现代岭南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在规划布局上的应用 在设计细部上的应用 岭南占典园林风格住区 岭南现代园林风格住区 华南理t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 5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传统岭南园林文献资料的学习和整理,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简 要地梳理了岭南古典园林造园的历史,并将传统与现代的岭南造园的各种艺术处理手法 n 纳综合考虑,分类整理,从中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 另外,通过对现代岭南住区园林景观的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及相片拍摄等方法,经 过观察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而得出结论。包括对现代岭南住区的园林景观现状进行观察、 分析以及反思,找出其问题的症结,进而试图结合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和岭 南园林的造园技术解决问题。并通过几个风格突出的现代住区实例,分析说明具有岭南 特色的现代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 本章注释: 【l 】陈永正主编岭南文学史编写说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杜,1 9 9 3 【2 】叶荣贵“弘扬岭南文化,建设绿色住区”座淡会 6 第二章传统的岭南造同艺术 第二章传统的岭南造园艺术 2 1 传统岭南造园的环境因素 岭南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岭南 园林始见于南越,早期当推五代南汉王朝的御花园药洲仙湖最有特色,以水体为主 的造园手法突破了豢汉以前重台高阁、宫馆复道的格局,这种不受拘束、强调自然的风 格特色,奠定了岭南造园既异于北方又别于江南的素质。虽然岭南造园实践在古代远不 及中原繁盛,但明清以后,随着岭南地区的经济水平的提高,造园活动开始兴盛起来。 港澳地属岭南,广州又是通关口岸,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使岭南园林深受话洋文化 的影响。与中原及江南地区比较,岭南人不仅有自己的语言和习俗,而且在戏曲、绘画、 : 艺、茶饮以及烹饪等实用文化方面自成一体,同时也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 传统岭南庭园主要指广东中部、东部现存的清代庭园,最具代表性的是现存番禺南 村的余荫山房、顺德大良的清晖园、东莞西博夏村的可园和佛山的梁园( 又称十二石斋) 。 这些庭园空间既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又因受到地域气候和文化影响,成为岭南最 富特色的传统庭院空间,也是我们研究岭南古典园林的经典范例。 2 1 1 地理气候因素 由于文化总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人们面对自身所处 自然环境的挑战时作出应对的产物,所以它总是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相联系,逐渐地形成 地域性特征。因此,研究岭南园林首先要了解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 岭南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含有多种岩貌,著名的如粤北的丹霞山红砂岩地貌, 端州七星岩的岩溶“峰地”林貌,西樵山湖光岩的火山地貌等。岭南境内,山脉连绵, 河渠纵横,珠江的支流丰富,虽以山地、丘陵为主,但东、西、北三江下游,构成富庶 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水乡众多。 由于岭南地区北有南岭天然屏障,在传统社会里,这一地区的对外交流则主要依靠 海域与河道。漫长的海岸线以及众多的岛屿和良好的港湾使这里的海上交通卜分便利, 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中东等地区的重要出海口。自古以来,以穗港为中心的岭 南地区对外经贸繁荣,文化交流活跃。 岭南地区的气候与岭北相比,差异明显。从类型上说,岭南地区的气候属热带、亚 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可概括为湿、热、风。即:雨量充沛,天气潮湿:日照时间长, 气候炎热;夏秋间多台风、骤雨。岭南园林喜用庭园或庭院的布局方法,这除了岭南地 处丘陵地区、农耕地少,土地价贵而造成园林用地狭小之外,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受气 7 华南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候条件的影响,岭南气候炎热多雨,台风肆袭,用建筑围合而成的庭园或庭院,可利用 建筑的自身和廊墙来减弱强风暴对园林的侵袭,将台风对园林景观植物的破坏尽可能地 减少同时,利用墙体遮荫避晒,形成大面积的阴影区,减少热辐射而取得较好的降温 效果。 2 1 2 人文因素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南音北调之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也形成了截然的分 野。由于中国大地幅员辽阔,地域性的差异显著,各地方的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形 成,如巴蜀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岭南文化以及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 等等。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在漫长的 历史岁月瞿,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 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 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展示 了特异的人文风貌。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 合而成,是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民系。他们居住的地域主要在粤中、粤西一带。广 府民系的性格特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 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收,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 效。这与岭南传统庭院中注重居住与园林环境的结合,以及住宅庭院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有密切的关系。 客家民系是现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数在粤北山区。他们的祖先大多是两晋时 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 很强,始终恪守着“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的谚训。1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 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为岭南园林的题匾对联提 供文学基础,给人民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联想。 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主要分布在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 并有一部分由福建迁入广西。潮州文化在广东地区已经远近闻名,唐宋时代,潮州地区 就开始成为粤东地区繁华的商业中心,许多潮汕人还远到东南亚等地经商,为当地的丌 发和商业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少旅居国外的潮籍华侨出资在家乡兴建园林府邸,这 充分表现了他们克勤克俭、艰苦创业,决心光宗耀祖的志气。 岭南还是一个具有百越古族风韵的地区,黎、壮、畲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 其中壮、黎二族即岭南百越古族的后裔。至今,岭南的少数民族有黎、苗、瑶、壮、侗、 仫佬、毛南、彝、水、仡佬、布依、土家族等等。故此,在风俗文化方面依然保留着古 越族的一些特征,如黎族所住的船形屋,就是古骆越人干栏式巢居的变种。岭南园林几 何图形的运用,也是因为早期受到岭南古越民族装饰纹样的影响。 第二章传统的岭南造同艺术 图2 1 莲家但0 影4 1 水t “蛋民”是岭南地区特有的水上“游 牧”群体( 图2 一1 ) 。他们长期泛舟江河,以捕 鱼虾,运输贩盐为生,根据不同的作业,又有 鱼蛋、耗蛋、木蛋之分。他们居无定所,以问。 楫为家,长年累月袭居水国,分散在广东省江 河湖海之畔。虽然他们与其它群体并无语言、 文字、地域之分,但由于共同的经济生活所形 成的特异的人文风貌,成为岭南风俗中特别引 入注目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都只靠一只小艇, 还有专供阔少小姐们游乐的“花艇”,专供饮宴 和烟花风月之用的“紫洞艇”等等( 图2 2 ) , 岭南园林中,特别是粤中地区,几乎每座园林 都建有“船厅”,想必这与岭南人多在水t 活动 的习惯有一定的渊源。 2 2 岭南古典园林的历史渊源 图2 2 紫洞艇 三皇五帝时期,舜帝南巡在岭南的韶关奏 ,。 韶乐,曾在此地留下了韶石。夏周两朝,岭南 始十明代,原为妓艇,后以酒席饮宴饮为主。 明刁、目仕儿垲田i 。j ”o 口。是7 刨川别“。i 刊 还处于百越依自然而居的野处状态,没有统一 的国家或君王。春秋( 公元前7 7 0 公元前4 7 6 ) 时代,岭南归属楚国,在越秀山卜还 有“古之楚庭”牌坊( 图2 3 ) 。虽然岭南开化较晚,但是,新石器时代也创造了彩陶 手绘图案、玉石兽面纹、岛屿岩画、几何陶纹等装饰艺术,它们对后来的园林装饰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公元前2 2 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都尉任 嚣和赵佗两人驻守岭南,还征发了几十万的中原 农民到岭南,又将一百多名未婚女子南迁岭南, 于是百越开始与汉人结合,同化为如今的岭南人。 任嚣死后,赵佗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 南越国。历五主,经9 3 年的南越王国时期,南越 王模仿秦朝的皇家园林先后建设了越王台、长乐 台、朝汉台和白鹿台等王室园林,掀起了岭南第 一个王室园林的高潮。公元前n 1 年,汉武帝为 图2 3 广州越秀山上“占之楚庭” 平叛南越吕嘉叛乱,灭南越。 “ 华南理丁大学硕l 学位论文 三国时岭南属东吴管辖,东吴刺史步骘于建安二十二年,治理岭南,治所定在广州, 在南越赵佗所筑之城的基础上扩建广州,广州始称,故后人又称广州为“步骘城”。东 殳骑都尉虞翻因得罪孙权,被贬广州,在南越国后主赵建德的王园宅第聚徒讲学,在那 种植了许多诃子树和菩提树,故称“诃林”,又名虞园,就是现在的光孝寺( 图2 4 ) 。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开始盛行,在岭南佛寺大兴,有宝庄严寺( 宋六榕寺) 、双溪寺、 景泰寺、华林寺、宝林寺( 今南华寺) 等等,这些南朝的古寺都是园林胜地。西晋末年 的八王之乱和王朝更迭,掀起了又一次的移民浪潮,福建西北部和广东东北东南的客家 人、潮汕人大多是这时迁入的。 唐朝在6 2 1 年挥兵南下,再度统一岭 南,以道为行政单位,岭南属于贞观十道 和开元十五道之一,治所在广州。这时候, 岭南与外国的贸易开始兴起,经济发展起 来,许多唐代的文人、诗人都曾经在此生 活或为官,如张九龄、韩愈、柳宗元、王 勃、刘禹锡、李商隐、杜佑等。当时罗浮 山、西樵山、峡山、白云山、碧落洞、龙 图2 42 0 世纪2 0 年代光孝寺远景”1 龛岩、鼎湖山已经全国闻名,各地寺院在 城区、名山陆续创立,风景区园林随着寺院的开发而兴盛。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拥有广 东和广西两地的青海军节度使刘隐的弟弟刘冀建立南汉王朝,经四主五十五年。南汉二e 朝掀起了第二次王室园林的建设高潮,留下了西御苑、河南宫苑、明月峡、越秀山、甘 泉苑、芳林苑等园林。 宋代岭南出现了许多诗画家、异地名人,如黄庭坚、周敦颐、苏轼、秦观、张孝祥、 朱熹等。他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足迹,其中最突出的贡献者是苏轼,他对惠州西湖、雷州 西湖和海南的书院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岭南公共园林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广州的羊 城八景也在此时形成。 明时,岭南属广东布政使司和广西布政使司。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开设了 _ 十三行,贸易兴盛非凡。明末的三大家诗人: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形成了胸襟j f 阔、意境远大、并具有浪漫气息的岭南诗派。特别是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对岭南园林 的研究很有意义。明亡后,其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明,广州是其国都之一。但 是,南明在广州只称帝数十日就灭亡了。 清代,资本主义商业和手工业进一步繁荣,广州在明城上再筑两翼城。乾隆中后期 出现的诗人和诗画家黎简、苏曼殊、苏仁山以及岭南画派的创始人居巢、居廉等都不同 程度地参与了岭南造园艺术的研究。特别画家黎简,与研究中国园林的英国人钱伯斯交 往甚深,对促进中话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也开始 发展起来,其中以现存的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最具代表性。 1 0 第二章传统的岭南造园艺术 2 3 传统岭南园林的类型 2 3 1 皇家御苑 图2 5 广州市药洲遗址 南汉帝王苑周,水石洲渚的园林布局至今可见 岭南的皇家园林历史比中原要晚得 多,广州是史上的三朝古都,经历了南越、 南汉和南明王朝,虽然这些王朝建立的时 间都不长,但也为岭南地区留下了一些宝 贵的园林史迹。其中以南汉南宫区的仙湖 药洲最为著名。近年考古发现的南越王宫 署御苑遗址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九曜园( 仙湖药洲) ,位于教育路( 南 方剧院) 北侧,原属南汉时期王家园林的 一部分( 图2 5 ) 。园中有一泓暗绿色 的池水,池底有泉,永不汹竭,叫九曜池。 该池是古西湖( 又称仙湖) 的残留。池旁 大椿树下,有几块突兀怪石,形状各异,颜色斑驳,人称九曜石。相传五代十国时,南 汉王刘奠凿西湖,并在湖中沙洲遍植花药,刘翼仿秦皇、汉武,集炼丹术士于此炼制“长 生不老”的成仙之药,故有“药洲”之名。又以大湖石垒砌假山,其中有九块高八九尺 至丈余的巨石,这就是九曜石。九曜石的设置大有讲究,九曜即九执,指梵历中的九星 ( 宿) 。唐人习称“九曜”,即日、月、火、水、木、舍、土( 以上为“七曜”) 以及 罗喉和计都( 二曜) 。砼1 以九石象征九曜,是周易的“像天法地”和老子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的具体运用。九曜石上留有众多从宋至清 的丈人雅士的刻铭,其中宋代米芾的“药洲”字最为有名。“药洲春晓”也曾是明代羊 域八景之一。 图2 6 南越王宫署御苑遗址5 1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南越王宫署御苑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忠佑大街西侧,面积约4 0 0 0 平方米。 1 9 9 5 年被发现,经当年抢救性试掘和1 9 9 7 年的挖掘,发现了一座大型石构水池和一条 长1 5 0 米的石构曲渠,出土了一大批陶、砖、瓦、木、砖石的构件,龟鳖残骸、树叶等 遗物,经专家考证为南越国皇宫御花园遗址。遗址的发现可见当年宫苑西为富署,东近 禺l 【l ,树木芳茂,绿草如茵,小桥曲水,龟鳖爬行,充满诗情画意,一派南国园林的景 色l ( 图2 6 ) 。 2 3 2 官邸私园 岭南私家园林的兴盛更晚,始发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唐有广州荔园、福州芙蓉同, 宋有惠州白鹤居、海南载酒堂、登州十二石斋、广州西园、高要菊圃、阳光西园、新兴 十仙园、泉州金池园等。明清更多,广东有私园5 0 多处,明代的如东皋、小云林,清 同如广州小画舫斋、潮阳磊园、普宁春桂园、梅州人境庐等;广西有清代雁山园。明清 福建私园亦有4 0 多处,如福州伊园、泉州春夏秋冬四园、下面菽庄花园等。台湾有2 0 多处,如台南吴园、台北板桥花园、雾峰莱园和新竹潜园。 在广东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并保存至今较为完好的是番禺南村的余荫山房( 图2 8 ) 、顺德大良的清晖园、东莞西博夏村的可园和佛山的梁园( 又称十二石斋) ,它们合 称为粤中四大名园( 表2 1 ) 。 海山仙馆,位于城西荔枝湾,是清代广州规模最大的一私家园林,被誉为南粤之冠、 人洲仙境。清道光年问,由广州富商潘仕成兴建。潘仕成原籍福建,生于番禺,以盐商 起家,是清季广州四大富豪之首。因门悬对联为两广总督耆英亲书“海上神山,仙人j 只 馆”,故名海山仙馆。园倚荔枝湾而建,雕镂华丽的亭台楼阁错落其间,山水交融,环 绕着游廊曲榭,而沿壁遍嵌的石刻,皆晋、唐以来的名迹,清幽处更添风雅。清同治年 间,因园主获罪破产,海山仙馆归官拍卖,终于废没。( 图2 7 ) 图2 7 海山仙馆的湖上凉亭( 左) 和清道光二十四年的海山仙馆主楼,有荷风水 榭之称。( 右) 4 1 第二章传统的岭南造园艺术 表2 1 粤中四大名园特征比较( 自制) 余荫山房可园清晖圊梁园 创建邬彬张敬修龙廷槐梁蔼如、梁九华、 人: 官至刑部主事官至广西按察使官至候补御使 梁九章、梁九图, 岭南诗书画家 始建清同治六年( 1 8 6 7清成丰八年 清嘉庆五年清嘉庆、道光年问 于: 年)( 1 8 5 8 年)( 1 8 0 0 年) ( 1 7 9 6 1 8 5 0 ) 面积: 三亩,约1 5 9 0 平约三亩三,2 2 0 4 平约1 0 亩,6 0 0 0 多平鼎盛时占地2 0 0 余 方米方米方米亩 地址: 番禺南村镇内东莞城区博厦( 今顺德人良清晖路佛山松风路先锋古 可园路)道 造园利用廊桥分隔空建筑沿周边布置,空间依次是“空一 外观古朴清雅、以 特点:间,木雕装饰艺术 高低错落,连房博疏一密”,建筑由低石取胜,是精心布 突出。( 图2 8 ) 厦;自然环境佳,而高,色彩丰富。置的石的境界。 善于借景。 主体深柳堂、玲珑水榭双清室( 亚字厅) 、 船厅( 仿珠江边的群星草堂 建筑:邀山阁紫洞艇而建) 吲主“余地三弓红雨 “居不幽者,志不“风过有声留竹“衡岳归来兴未 自题: 足,荫天一角绿云广;览不远者怀不韵,月明无处不花 阑,壶中蓄石当烟 深。”畅。”香。” 鬟。登高腰脚输健 可楼记人,不看真山看假 山。” 华南理工大学硕 学位论文 图2 8 余荫山房平面图及分隔东西两区的“浣红跨绿”廊桥 2 3 3 自然山水园 岭南公共园林主要围绕山水和寺园展开,表现于广西的山和广东的湖之中,如桂林 的七星岩、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独秀峰都是隋唐时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垂青。广东 的惠州西湖、潮州西湖、雷州西湖、肇庆星湖也因为三国后受贬南迁官员之治而得到, : 发和利用。其中,苏东坡对惠州西湖的贡献最大,留有苏堤、六如亭、泗洲塔等遗迹, 及至现代惠州人也以此为荣。这些自然山水景区到了现代则发展成为公共园林。 广州荔枝湾,由于汉时广种荔枝,以及其后两千多年间的经营不绝,荔湾区泮塘1 带的荔枝湾便成了老广州对十里荷 香、千株荔子的记忆,也成了一枕舢 板游河的消暑凉梦。这里既有南汉经 营的昌华苑、芳华苑、华林园等皇家 园林的芳踪,荔红时节的“红云宴” 曾是一时之盛,又是由河涌纵横、百 舸云集、游人如织构图的“荔湾渔唱” 成为明代一祯羊城八景的旧图( 表2 2 ) 。清代富商潘仕成的海山仙馆、 黄景棠的小画舫斋等分列两岸,更平 圈2 92 0 世纪5 0 年代的广州荔湾湖公园 添几分韵致。羊城竹枝词:t 泮塘 1 4 第二章传统的岭南造园艺术 夏翻荔初红,万树虬珠映水浓:消受绿天亭一角,乱蝉声扬藕花风。”描绘了旧时的水 乡风情,艇仔粥、游河、品荔便是荔湾旧事留下来的片段。抗战后,河涌淤积,荔枝湾 口渐衰败。1 9 5 8 年广州市民在市长朱光的领导卜在此开挖大型人工湖,修建了荔湾湖公 6 目,仍以湖光水色取胜。 表2 2 历代羊城八景( 自制) 年代四 五 七八 宋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色 菊湖云影蒲涧帘泉光孝菩提人通烟雨 ,i 代扶胥浴u石门返照白云晚望灵洲螫负 粤台秋色蒲涧濂泉景泰僧归大通烟雨 明代药州春晓番山云气琪琳芥井珠江静澜象山樵歌粤秀松涛穗石洞天荔湾渔唱 清代 琶州砥柱 孤兀禺山浮丘丹井东海渔珠镇海层楼粤秀连蜂五仙霞洞 两樵五瀑 1 9 6 3 年红陵旭日 东湖春晓罗岗香雪珠海丹心越秀远眺白云松涛鹅潭夜月双桥烟雨 1 9 8 6 年红陵旭日黄花浩气鹿洞琪林珠海晴波越秀层楼云山锦锈 流花玉宇黄埔孟樯 2 0 0 2 年 古祠流芳黄花皓月五环晨曦珠水夜韵越秀新晖孟山叠翠天河飘绢 莲峰舰海 2 4 传统岭南园林的建造特点 2 4 1 注重选址,巧干因借 岭南园林的营建最重视的是选址, 选址借助自然景观环境,充分利用建筑 周围的景观优势。从南越国时代开始, 南越王赵佗修筑的四台就基本上都是在 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依山就势而建。 其中越王台和朝汉台就修筑在风景秀丽 的越秀山上,每年三月三南越王都会登 高娱乐,歌舞升平一番。前文提到的南 汉宫苑“仙湖药洲”也是位于当时古城 望蚕然望望詈妻二塑霎竺鬻原望詈竺竺 图2 1 0 广州海山仙馆一越华池馆之画 泊沼,泉水从池底自涌流出,南汉王刘 一 一 冀开凿扩大湖区,其水北接白云山文溪,东接沙澳流入珠江,并可通船只。西湖周围五 百余丈,水绿净如染,湖中有沙洲岛,栽植红药。药洲西湖历宋、元、明、清诸代,一 直是羊城八景之一。广州城西的荔枝湾也是园林选址的佳处,南越志一书中就有这 5 华南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样的记载:“江南洲周回九罩,中有荔枝洲,上有荔枝,冬夏不凋,盖以荔枝湾为占荔 枝洲也。”五代时南汉王就在荔枝湾大肆兴建园林宫馆,有华林苑、昌华苑、芳华苑、 显德苑等,合称西园。清代修建的“小画坊斋”和“海山仙馆”也在荔枝湾畔各据一边, 海山仙馆更是修建得奢丽非凡,被誉为当时的“南粤之冠”。( 图2 1 0 ) 可见,岭南园 林的建园者都着眼于大自然的环境,不依山则近海,务求环境清幽,融入自然而得山水 之趣。 不仅皇宫别苑、富商园府,且村落民宅, 选址也多在山青水秀之处。清代的许多私人 宅院,筑园都尽可能远离闹市,将园林宅第 修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中,巧妙因借 i 然景观。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的是位于 东莞博厦,清代张敬修所建的可园。可园虽 占地面积不大,只有2 2 0 0 r ,但内部建筑布 局巧妙,且园外北面有面积较大的“可湖”。 可湖水面丌阔,使人视野宽广,且可亭伸出 湖中,四面环水,在亭中休闲赏景实乃一大 快事,既可观赏园外风光,亦可观看园林建 筑,达到园内园外的共同组景,人文环境和 自然景观的完美交融。另一借景妙处为可园 之可楼( 图2 一1 1 ) 。可楼高约1 3 米,四层, 图2 一1 1 可同之可楼( 自绘) 图2 1 2 可园总平面图 1 6 第二章传统的岭南造嗣艺术 为全园的构图中心和制高点。底层即可轩,二、三层有廊道通往别楼,顶层有阁,因四 周有群山百川,取名“邀山阁”,欲邀山川入园( 图2 一1 2 ) 。园主张敬修在可楼记 中表达了其造园思想:“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吾营可园,自喜颇得幽 致。然游目不骋,盖圈于园。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既思建楼,而窘于边幅,乃加楼于 可掌之上,亦名日可楼。楼成,置酒落之。则凡远近诸lj j ,若黄旗、莲花、南香、 罗浮,以及支延蔓衍者,莫不奔赴,环立于烟树出没之中,劳劳万象,成娱静观,莫得 遁隐! 盖至是,苏子日:万物皆备于我矣。” 2 4 2 适应地方气候 气候条件往往对建筑、园林等艺术表现形式起着根本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乙合作开公司合同范本
- 空调保养维修协议合同书
- 烟酒货架转让协议书模板
- 村委临时用工劳务协议书
- 瑜伽老师安全协议书范本
- 电力照明工程承包协议书
- 自制造跑车出售合同范本
- 空调排风管清洗合同范本
- 离婚房屋公证合同协议书
- 渔网机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课件
- DB34T 4793-2024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
- DZ∕T 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岩石薄片制样(正式版)
- 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
- 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处理流程
- 国家通用盲文入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完整版
- 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课件
- 晚期产后出血中医查房
- 血液与免疫系统课件
-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