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动名语素离合词组合关系刍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动、名语素组合成的离合词,研究的范围是现代汉语词 典( 第五版) 中所收录的能插入其他成份的双音节词语。文章着眼于对动、名 语素组合成的离合词的语义构成进行分析,探讨了动、名语素组合成离合词的语 义选择规律,以动、名语素的语义分类为基点,在分类的基础上,以动语素为中 心,分析围绕动语素的名语素义类,分析哪些义类名语素和动语素组合成离合词 的能产性较强,即组合的周遍性和数量频度上是最高的,哪些义类组合成离合词 的能产性比较弱,试图寻找动语素与名语素组合成离合词在义类上的能产性和周 遍性,然后再对不同语义类组合中离合运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说明。 第一章介绍了离合词名字的由来、离合词研究的相关历史成果和本文的研究 对象、范围和方法。 第二章对动语素、名语素从语义上进行分类。将动语素从语义上分为7 类, 名语素从语义上分为1 0 类,归纳了属于这些类的语素。 第三章着重探讨了不同动、名语素组合成离合词在能产性( 即组合的周遍性) 和数量频度上的差别,从能产性的角度对这些组合进行了区分,并简单的从语义 角度说明了原因。对每类语义类组合成的离合词的插入成份情况也做了大量的研 究。 第四章探讨了动、名语素组合成离合词的类推性,即对动形、动动格式双音 节复合词离合使用的影响。 文章最后对动、名语素组合成离合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汉语语 言结构对词法结构的驱动力是动、名语素组合成离合词的根本原因;语言的使用 是动、名语素组合成离合词的动态原因;汉语双音化和口语单音化的不协调是产 生动、名语素离合词的现实土壤。 关键词:动语素,名语素,离合词,语义组合,形成原因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a i m sa tt h er e s e a r c ho f1 i n ew o r d s ,w h i c ha r ec o m p o s e do fa 嘶o n m o r p h e m ea r i dm en o u nm o r p h e m e a l lm e s el i n ew o r d sc o m e sf 而m “m o d e m 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v ,m r he d i t i o n ) f i r s t l y w es u m m e du pt h ep r o c e s sa n dr e s u l t so f h i s t o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 a n dt l l e nw ec l a s s i f i o dm ea c t i o nm o r p h e m ea n dt h en 烈m m o r p h e m e b a s e do n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w ea u l a l y z e dn o u nm o r p h e m e si no r d e rt of i n d w h i c hk i n do fn o u nm o r p h e m ei ss t i 0 n gt ou n i t ea n dw h i c hi st h ew e a l ( o n e st oc t r e 硼o u n dt h ea c t i o nm o r p h 锄e t h e nw es t a t e d ,a n a l v z o da i l da c c o u 】呲e df o rt h eu s a g eo f d i 虢r e n ts e m a l l t i cc a t e g o 订e su s e di nt h el i n es i t l l a i i o n w ef o u n dt h a ta c t i o n m o r p h e i n ec o m b i n e di n t oo n eb ym o v i n gt l l el i n ew o r dw a st h em a i nl i n e 锄dt l l e m a i nf o n n a t ,a n de x p l o r e d 孤da n a l 、,z e dt 1 1 er o l eo fa i l a l o o fn o u nm o r p h 锄el i n et o o t h e rf o m l a t s l i n ef i o n n a t i o no ft h ew o r dh a si t so w nr e a s o n s s ot l l ea r t i c l e c 0 n c l u d e db ye x a m i i l i n gt l l ef o n n a t i o no ft t l el i n ew o r d s l 锄1 p 舢a g r e ,s o c i a la n d o m e rr e a s o n sa tl a s t i n 乜0 d u c t i o nd c s c r i b e st h en a m eo ft h e 矾西no ft h el i n ew o r d s ,弱w e l l 弱也e r e 够o nw h yt h eu s eo ft h el i n ew o r d s ,t h eo b j e c to fs t u d y s c o p ea i l dm e m o d s t h ef i r s tc 卜n 一! c ri s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n ew o r d sw h i c hi sad e t a i l e dd e s c r i p t i o n c h a 口t e ri iw ec l a s s i 矗e dt h ea c t i o nm o r p h e n l ea i l dt h en o u nm o r p h e m ef b mt h e s 锄锄t i c s e l n a n t i c a l l y t h ea c t i o nm o r p h e m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e v e nc a t e g r o r i e s ,a n dt l l e n o u i lm o r p h e m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 白c l lc a t e g o r i e s ,s a r i z i n gam l i l l b 盯o fm o 平h e m e s b e l o n 百n gt ot h e s ec l a s s e s c h a d t e r1 1 1w ef o c u so nt h ep 嘶p h e r a la n df r e q u e n c yd i h e 佗n c e sb e t w e e na c t i o n m o r p h e m e 觚dn o u nm o r p h 蹦1 ef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m es t r e n g t ho fad i s t i n c t i o n b e t w e 饥t h e s ec o m b i n a t i o n s ,锄df 如mt h es e m a n t i cp o i n to fv i e w w ea l s od o n eal o t o fr e s e a r c ho ns e n l a n t i cc a t e g o r y 南re a c hc a t e g o r yo fw o r d sc o n l b i n e di n t oal i n e s i t l l a t i o no ft h ei n s e r t i o ne l e m e n t c h a p t e ri vw ee x p i o r e sm em o v e i 】1 e n to fm o r p h e :i n e st h ew o r da n a l o g ye x a m p l e , o nt h em o v e d s h a p e d ,d y n 锄i cm o v i n gf o 衄p a i r so fs y l l a b l ec o m p o u n dw o r d sh a v e al o to fl i n eu s ee l a b o r a t e d a tl a s t w ed i s c u s s e dt h er e a s o n sw h vt h el i n ew o r d sa r ec o m p o s e do fa c t i o n n o u nm o r p h e n l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n i c l e ,t h er o o tc a u s e si s t l l ec h i n e s es y n t a c t i c s 订u c t i i r eo nt 1 1 el e x i c a ls 加j c t u r eo ft h ed r i v i n gf o r ( 冷t h ed y n 锄i c so fm er e a s o n sf o r l i n ew o r d si s t 1 1 eu s eo fl a n g u a g ew h e i ly o um o v eo n em o 印h e m ec o m b i n e di n t o c h i n e s et w o t o n e b a s e da n ds p o k e nt o n eo fd i s h a 珊o n yc o n t 五b u t e st og e r a t e d y n a m i cn 锄eo ft h er e a l i t yo f 血ew o r dm o 印h 锄el i n es o i l k e y w o r d s :a g t i o ni i l o 叩h 锄e ;n o u nm o r p h 锄e ;l i n ew o r d s ;s e m a i l t i cc 0 m b i n a t i o 璐; c a u s e s i i 第1 章离合词研究综述 第1 章离合词研究综述 1 1 离合词问题的由来及其不同的命名 1 1 1 离合词问题的由来 史有为( 2 0 0 0 ) 在迎接新世纪:语法研究的百年反思中说: 回顾一百年来的研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代汉语的许多事实并未描 写净尽,对汉语的深层解释也即揭示汉语的真正的特点也远未完成,汉语语法的 诸多体系仍然因循外语,而其指导理论也基本上秉承西方。比如: 汉语有无西方语言的那种w o r d ( 词) ? 分析汉语究竟以何种单位为基点? 离合词是一种什么现象? 在现今的语法体系中有无完善解释离合词的可 能? 史有为在文中所说的离合词就是指在汉语中那些形式上可以有有限的扩展, 但是意义上具有单一性的词语。如“担心 可以扩展成“担了一天心一,“结婚” 可以有“结了二次婚”的说法。离合词是汉语不同于其他西方语言的一种非常独 特的词汇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汉语引进的西方语言理论还无法解决汉语中 离合词的难题。离合词的产生大多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但是最早得到汉语言学 家的关注却直到二十世纪前期,陈望道( 1 9 4 0 ) 在语文运动的回顾与展望中 指出:“我曾读过一本外国的旅行者所采集的中国辞句的材料,其中有二条就是 中国现在所有的文法学家都未留心的:一条述辞是上当、捣乱、生气、随便 等词语,而对象辞是他、你、我、什么等的时候总是将对象辞插在词语中间, 成为上他的当、捣我的乱、生我的气、随你的便等句式,其例很多,不甚枚举。 圆由此可知,在陈老先生关注之前,外国的语言学家就注意到了汉语有别于西方 语言的特殊语言现象,但他们和陈先生都只是摆出了事实,而未做进一步的分析。 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都关注到了离合词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特别是 建国初期,不少语言学家都发表了有关离合词的文章。 本文所认为的离合词是指现代汉语中那些意义上具有凝固性,一般情况下当 做词使用,但是中间可以插入有限成份的双音节复音成份。 1 1 2 名称的更迭 1 结合动词 。参见史有为,迎接新世纪:语法研究的百年反思,载于 ,中国语文 1 9 5 7 年第6 期第1 2 页 o 参见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 9 6 5 年第9 3 页 参见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第1 7 页。 。参见史有为,划分词的普遍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呼唤柔性投语语法探异 ,海南出版社1 9 9 2 年 第2 1 页。 2 第l 章离合词研究综述 现在的许多语言学专家学者,如李葆嘉教授,注重从离合词的实际特点出 发,认为离合词虽然作为一个词收入词典,但是当它们在使用的时候,会出现分 开的现象,而分开之后就不是一个词了,已经变成了一个组合结构,所以,他们 称之为“离合结构。 8 组合词 天津大学的王用源先生从“离合词 这一术语的起源说起,对“离合词 和 “扩展法”提出了质疑,重新认识了现代汉语词的结构体系,并提出了全新的现 代汉语词的结构框架体系,提出了“化合词”和“组合词 二个全新的概念,主 张废除“离合词”,采用“组合词。这种新的观点为我们进一步认清离合词提供 了一个新的视角。 1 2 离合词的定性研究 离合词虽然在上个世纪4 0 年代就得到了语言学家的关注,但是此后几十年 的时间里,他们大都致力于给离合词语法单位的定性,要么是从语法形式的可分 离性来极力证明它应该是属于短语,要么是从意义的不可分离性来极力证明它是 词,都想给离合词一个明确的单位定性,直到7 0 年代末,才认识到有许多汉语 语法现象是渐变而不是顿变的,有许多中问状态。 1 2 1 认为离合词是词 持此类观点的专家、学者的数量相当的多,毫无疑问,他们的着眼点都是放 在意义上面,从意义的角度来论证离合词是词,而不管形式有没有被分开。 林汉达( 1 9 5 3 ) 把这种离合词称为“结合动词,他说:“凡由动词跟附加语 合成,中间可以插入某些音节的动词称为结合动词,动词跟自身受词连写为结合 动词。他以“唱歌 为例说,“歌”是“唱 的自身受词,补足“唱”的意义, 共同说明实施者所做的动作,而不是指具体的歌曲。他实际上是以意义作为划分 标准,只要是二个字组成的动宾组合,只要它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不管它有没有 被分开都是词,同时他还忽略了其它形式的离合词。 刘泽先( 1 9 5 3 ) 也提出:像“看见 之类,可以分离成“看得见、“看不见 但并不因此就变成二个词,另外,有些公认的词,像“服务 、“决议刀、“咳嗽 等偶尔也会被临时拆开来使用。 如: ( 1 ) “这个务是怎么服的? ( 赵树理) ( 2 ) “大伙决的议 ( 马烽) ( 3 ) “又咳了二声嗽 ( 巴金) 回这个观点是李葆嘉老师开题报告时提出的。 。参见刘泽先,用连写米规定词儿,中国语文1 9 5 3 年第3 期 3 第l 章离合词研究综述 刘先生是注重意义而轻形式的,认为只要意义没有改变就是一个词,形式没 有决定作用。同时,刘先生还看到了离合词用法的流动性,注意到了很多平时不 认为是离合词的词语也能分开使用。 彭楚南( 1 9 5 3 ) 认为,汉语的词应该分为“形式词 和“理论词”二种,这 种动宾结构是“可分离词,不论是分还是合都是一个词。实际上,他承认汉语 中有些词是可以分开的,但这又同西方的词法理论是相矛盾的,凸显了中西方的 语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 赵元任( 1 9 5 4 ) 认为,“一个短语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扩展,一个复合词可以 有有限形式的扩展,只要二个成份挨得相当的近。”赵先生是从扩展的程度来区 分词、离合词、短语的,实际上是语法的标准。但是,扩展度具有很强的模糊性, 吕叔湘先生说过:汉语中许多语法现象不是顿变,而是渐变的。同样,离合词和 短语的扩展度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例如,有的离合词只 能在中间添加“了 、“着”、“过 ,而有的除了能插入以上成份外,还能插入很 多其他的成份,这个量就很难把握了。 洪笃仁( 1 9 5 7 ) 认为,词具有整体的意义,词的整体意义不是其中各个成份 意义的简单相加,词的整体意义使词的内部结合具有不可分离的性质,表现为词 的结构没有扩展的自由,但是又有一部分可以扩展的结构还是词( 离合词包含在 内) ,并拿二组进行了对比。 洪先生掉入了一个自我否定的怪圈,既肯定全部, 有承认有例外。 李清华( 1 9 8 4 ) 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方便,把离合词归为词,这样便于学 习和记忆。固 金锡谟( 1 9 8 4 ) 在分析了汉语的离合词后将离合词定位于合成词。 赵淑华、张宝林( 1 9 9 6 ) 也认为“离合词是词,不是短语,但它又可以扩展, 不同于一般的词,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 1 2 3 认为离合词是短语 王力( 1 9 5 3 ) 在划分词和仂语的界限时说:“凡是二个字的中间可以插得进 别的字者,就是仂语,否则,只是一个单词。 他举了“说话一和“走路 二个 仂语,说明“说话 可以有“说大话,“走路 有“走小路等,像“打架、 “睡觉”、“害病等都认为是仂语。王先生完全是从形式上来判断词与仂语, o 参见彭楚南,二种词儿和三个连写标准,载于中国语文1 9 5 4 年第4 期 宙参见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第8 5 8 6 页,第1 9 9 一- 2 0 4 页 o 参见洪笃仁,词和词组的区别,载于学术论坛1 9 5 7 年第2 期。 o 参见李清华, 1 9 8 3 年第3 期 o 参见金锡谟,合成词中的双音离合动词,载于语言论集1 9 8 5 年第2 集。 曲参见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及其性质的再认识) ,载于语言教学与研究1 9 9 6 年第l 期。 o 参见王力,词和仂语的界限问题,中国语文1 9 5 3 年第9 期。 4 第l 章离台词研究综述 只要形式上能拆开,就是仂语,不能拆开使用,就是词,采用的完全是西方语言 学中关于词的理论。 钟锓( 1 9 5 3 ) 认为,“要肯定是词还是语,不能凭常用的语感来决定, 而应首先研究词和语的语法特点。 他在讨论后认为,像“吃饭、“走路、“说 话、“打仗 等都是语。他的观点和王先生的一样,都是从西方语言学的观点出 发,即形式标准,能分开就是短语,不能分开就是词。 张静( 1 9 5 4 ) 圆认为,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别的成份,而合成词是不可以的, 所以他把这类离合词看成是短语。 吕叔湘( 1 9 7 9 ) 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短语词 的概 念,在语法和词汇的标准上,他倾向于语法标准,即认为离合词是短语。 1 2 4 离为短语,合为词 王松茂( 1 9 5 6 ) 在提出“破裂词”后认为,这种动宾结构的双音词,合的时 候是词,分开了就是短语。 陆志韦( 1 9 5 7 ) 首次提出“离合词后,通过分析六类例子后指出:“这些 能扩展的结构,当它们不扩展的时候,整个词连写,同样收入词典;已经扩 展了,其势不能不分写变成二个词了。” 朱德熙( 1 9 8 2 ) 在语法讲义中说:“从结合能力和自由与黏着角度看, 理发、洗澡等都看做词,把扩展以后的看做是词组。一国 马庆株( 1 9 9 7 ) 也认为离合词分开的时候是词组,挨在一起的时候是词。 1 2 5 “中间状态刀说 吕叔湘( 1 9 7 9 ) 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说:“汉语由于缺少发达的 形态变化,许多语法现象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 间状态 。从这段话来看,吕先生看到了东西方语言的差异,归到离合词上面来 看就是他所说的“中间状态。 上海复旦大学的范晓( 1 9 8 1 ) 认为,离合词属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中间状 态的组合,这种中间状态的组合是一种特殊的词“类短语词 。 史有为( 1 9 8 3 ) 在划分词的普遍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一文中专门探讨了 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动趋式四类离合词,认为后三类离合词在语法上与短 语一致,从语法上看,离合词更接近短语,但是他的观点与认为离合词就是短语 的看法又有区别。他认为:“在词和短语中间不存在一种中间语法单位,既非词 国参见钟锓,谈怎样分别词和语,中国语文1 9 5 4 年1 2 期 。参见张静,汉语语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 版社1 9 8 7 年版第l o l 1 0 5 页 国参见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第3 6 页 回参见马庆株,词组的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1 9 9 7 年第4 期。 o 参见范晓,怎样区别现代汉语的词同短语,载于东岳论坛1 9 8 1 年第4 期。 5 第1 章离合词研究综述 又非短语,中间状态的形式只能归属于它们其中的一类,也只能在它们内部的再 分类中取得一定的地位。 从他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承认离合词是一种中 间状态的,但是他却强行的将离合词归为词或短语中去,实际上还是拿印欧的语 言理论来看待汉语,抹杀了汉语的事实。 1 3 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和特点研究 赵元任( 1 9 7 9 ) 在谈论动宾式“离子化”时指出,“因有扩展方式的不止一 种,有的v o 能有几种扩展可是不能有另几种扩展,所以程度问题仍然存在。 他把这种v o 结构分为五种情况来讨论: ( a ) 凝固的v o 复合词,例如:“厌世 、“屏风 、“跑街”等。 ( b ) 动词带后缀或补语,例如:“断了弦”、“磕着头 、“作作揖”等 ( c ) 宾语带修饰语,例如:“注一点意 、“得带三年的孝一、“费了您许多 神 等 ( d ) 动宾颠倒,例如:“这乱捣的不小、“你的觉睡足了”等 ( e ) 在问话和答话中,各个v o 复合词在下面几种形式中适用的范围有大 有小 ( a ) v o 不v o ? v o ( a 1 ) v o 不v o v ( b ) v 不v o ? v o ( b z ) v 不v o v ( c ) v o 不v ? v o ( c 3 ) v o 不v v ( d ) v 什么? v o ( d 4 ) v 什么 o 这五种形式基本上覆盖了动宾组合在实际语用中的离合现象。 段业辉( 1 9 9 4 ) 在论离合词一文中讲离合词的扩展成份归结为以下几 类: 一是插入助态动词“着”、“了 、“过”,如:他深深吸了一口烟; 微微发着抖: 二是插入趋向动词“起、“上 、“下 等,如:我才说了个头,他就生起气 来了。 三是插入数量短语,如:“立一功 、“吵一架 、“鞠一躬 等 四是插入代词,如:“出我的洋相 、“造什么孽 等 五是对称插入,如:“都是她不能安贫守困,不懂礼仪廉耻招致这祸患。” 六是插入较复杂的语言成份,有的是将上面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成份插入, 有的插入其他的词或语,如:,无疑是砸了自己的锅;那个最爱说话的小个 子突然粗鲁的开起别人的玩笑来。 参见段业辉,论离合词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 9 9 4 年第2 期 6 第1 章离合词研究综述 1 4 离合词的语用和认知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融入世界一体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 的联系也不断地加强,汉语同其它语言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中国这个巨大经济 体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很多外国人都开始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也蓬勃发 展起来。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许多专家学者针 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撰写了大量有关的著作和论文。 饶勤( 1 9 9 7 ) 在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中,针对对外汉语高级教 学中出现的学生死记离合词性质,但不会运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总 结了八种离合词的扩展方式: 1 v + 了过斗o2 v + 着+ o 3 v + 不没+ v + o 等提问形式4 v + 补( 单音节) + 了+ o 5 v + 了( 过) + 补( 双音) + o6 v + 定+ o 7 v + 补+ 了+ 定i + 定2 + o 8 v o + s v 他提出运用这些格式对学生进行离合词扩展形式的训练。同时,他也从语用 学角度归纳出了一些使用规律: 1 当离合词中的v 涉及到人时,为了把受影响的人表现出来,要用离合词的 扩展式。如:见他一面;生他的气;告你一状;丢我的脸等等。 2 当说话人要表示不满意、不屑或者否定等语气时,要用离合词的扩展式。 如:表什么态;安什么心;认什么错;较什么真等等。 3 说话人急于想知道答案或急着要别人表态时,多半要用离合词的扩展式。 如:讲不讲理;洗不洗澡;通没通车;赔不赔本等等。 高书贵( 1 9 9 3 ) 有关对外汉语教材如何处理离合词的问题中提出一种新 的教学尝试。他认为对于可与英语简单动词相对应的离合词,在教材生词表中 采取: 游y 伽m ) 游泳 y o u y o n gm ) 游泳y o u y o n g ( v + o ) t 0s w i m t os w i i i l s w l m m l n g t o g w i m s w l m m m g 而只与英语一种结构相对应的离合词,他则主张采用相反的方式标出: 开会k a i l l u i ( v i ) t 0h o l da m e e t i n g 开会 k a i l l _ u i ( v + 0 )t o h o l d a m e 砸n g o 参见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 ,中国语文1 9 9 8 年第4 期 1 4 第2 章动、名语素语义分类 ( 1 9 9 8 ) 将动词分为零价动词、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这是从动词对 它必须出现的配价成份来划分的。回 上述的语言学专家、学者们对动词的分类研究对汉语词类的划分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也是我们考察动词分类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2 3 2 名语素的分类概说 名词指称事物义,中国从很早开始就开始了对名词的分类,古代语文学家早 在秦汉时代就认识到了对词语进行语义分类的必要性,并且尝试过语言的词语主 要是对名词的语义分类。先秦战国时代的尔雅就是世界上对语义分类最早的 词典。标志着中国语法学诞生的马氏文通也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汉语的词类, 按照名词的语义特点划分名词的小类,如它将名词分为本名( 专有名词) 、公名 ( 普通名词) 、通名( 抽象名词) 和群名( 集合名词) 。当然了,这样的分类是很 宽泛的。现在最常见的分类就是集体名词、单位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抽 象名词、专有名词、物质名词等,这些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从语义角度出发的, 但是这种分类带有三个问题:一是分类过于宽泛,只能让人从整体上感知事物的 不同类别;二是没有真正的从具体事物义的角度出发,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语言使 用的组合和充当的句子成份基点出发,从而无法让这些名词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语 义框架类;三是没有从语义组合限制的层面入手,语言的本质作用在于沟通、交 流,而沟通、交流的工具就是语言,语言是能够表情达意的方式就是语言最小单 位在语义上的相互组合和选择,为什么这类动词能和这类名词组合,为什么不能 和另外一类名词组合搭配,只有从语义上来考虑词语的类别搭配,才能更深入的 了解某种语言的规律。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语义特征分析在语言学中的不断深入, 对名词的语义小类的研究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 究成果。如: 信息义名词相原茂( 1 9 9 0 ) 依存名词中川正之( 1 9 9 3 ) 表露潜意识活动义名词邢福义( 1 9 9 5 ) 破损义名词和污渍义名词谭景春( 1 9 9 6 ) 、马庆株( 1 9 9 8 ) 可性状化义名词张谊生( 1 9 9 6 ) 量度义名词张谊生( 1 9 9 6 ) 顺序义名词张谊生( 1 9 9 6 ) 、马庆株( 1 9 9 8 ) 充塞占据义名词储泽祥( 1 9 9 6 ) 具有真假两个层次语义的名词刘叔新( 1 9 9 6 ) 。参见袁毓林,关于等价功能和词类的划分,语文研究2 0 0 6 年第3 期 1 5 第2 章动、名语素语义分类 结果义名词谭景春( 1 9 9 7 ) 强性质义名词和强形态义名词储泽祥( 1 9 9 8 ) 唯指称义名词和过程义名词马庆株( 1 9 9 8 ) 植物同体同名名词王珏( 1 9 9 8 ) 抽象义名词( 王珏1 9 9 9 ) 称谓名词、身体器官名词、植物名词、抽象名词、集合名词、生命义名词、 歧义名词、同义名词王珏( 2 0 0 1 ) 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极大的加深了我们对名词的认识,对我们从语义上划分 名词的小类起到了指导作用。 2 3 3 动、名语素的语义分类 正如鲁川教授所说的那样,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汉语“语义组合系统 形式化的表现就在于意合网络,而意合网络是由各个“语义单位”组成的。由此 可知,汉语不管是句子还是词都是语义组合模式,要想了解语义组合模式,我们 就有必要对汉语的各级单位进行语义分类,从语义上进行范畴化才能把握不同范 畴的相互选择性程度。 本文对动语素的的语义分类是建立在作者统计分析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 版) 离合词中动语素的基础上完成的,其分类仅限于离合词这个研究范围。 我们参照了语言学前辈的语义分类体系的研究成果,把动语素、名语素的语 义分成以下几类: 【动语素分类】: 1 + 言语 :驳唱吵喘吹读告哈喊喝咳吭说谈叹叨吐喂吸 哑 啜 殴嘎啄幡垮等 2 + 体官 :见噘咯看磕哭跨咧眯呕听背吃瞪盯握摸碰拽 拉抱望等 3 + 位移 :来回去上下向出入等 4 + 心理 :记忘想思懂爱恨怨怕嫌等 5 + 结果 :爆崩瘪病松烫空宽破清满顺等 6 + 持续性运动 :跑绑走排罢查赤带动赶画露闹寿等 7 + 短暂性运动 :死断熄完丢倒摔请叫派等 【名语素分类】: ( 1 ) 属 人 类: 1 + 器官 :身眼脉腿手嘴人脸血拳腰脚口足膊筋头胎嗓 牙命奶膘尾胆相皮容面,膘尸舌腕肚肩眉背脂臼毛发膛 参见王珏,转引自现代汉语名词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 1 6 第2 章动、名语素语义分类 | 灭l 氮f 蹶f 博 2 + 生理 :腔气。魂梦劲力声尿精奶孕病症痧忧音瘾脓觉 鼾f 屁 3 + 职业 :官师兵警军医匠慰将工农商生。 4 + 心理 :神情气:志心。灵愿恋念态鬼魂魔火 5 + 身份 : 通称:童娃婆汉翁妇女丁 敬称:家儒侠士妃王客驾 蔑称:娼妓氓霸绅匪贼妾 6 + 关系 血缘:祖宗爷伯爸妈父母姨夫妻姐儿子姨婿偶眷 社会:君臣主民仆宾客敌友 7 + 品性 :德性才能智技 8 + 集体 :教类家族伙帮队对党 ( 2 ) 属 + 物 类: 1 + 动物 :马猎蛋鸡牛鸾卵猴鸟龙菌 2 + 植物 :种苗花秧芽梅根梢果梨粉薹 3 + 食物 :蒜饭食菜心:醋斋。油。毒药饷餐粮汤茶酒 5 + 工具 : 生活:陶铲梯锁镜钟灶炉锅铺枕伞烛盘碗筷座扇杯桌 办公:笔纸尺案本墨,砚 体育:赛球棋 装载:箱包笼盒槽车壶桶船辎舟机 武器:炮弓箭剑刀枪 乐器:鼓7 琴7 隹7 号辊每 6 + 信息 创作物:著作典籍书卷刊集传片戏剧诗歌乐谱稿 消息物:图报榜函帖条幅帐棋牌碑票 气味:声音韵调色味 社会:信讯息意义旨征兆名闻报价谜 锯号:过愕| 码| 艾 荨懈| 诋晤| 专| 镪| 葺| 段 7 + 财物 :钱钞款币薪奖税费资本利礼 8 + 装饰 :衣服装袍褂衫帽冠鞋珠簪钗 9 + 原料 : 1 7 第2 章动、名语素语义分类 调料:糖盐醋矾酸碱 织料:布棉纱缎丝幕 涂料:墨:漆 1 0 + 自然物 : 天体:天阳日。星月。云 地表:陆地j | i 漠田泥尘土石灰壤山峰洞岸 水域:水洋海河潮浪礁岛洲湖涛沙滩 金属:金银铜铁吕锡 排泄:粪便汗渣虚骸尸屎 ( 3 ) 属 + 时间 类: 时凝:设f 年。惧2 憾f 空。f 恹f 娆f 点f 强f 哪骷7 更f 峨旧2 四季:季春夏秋冬 节日:年2 7 暇7 节7 岁f 寿 ( 4 ) 属 事) 类: + 事件 :事务案差仗战会课活丧 + 事理 :计策招法道理纲章则刑律果 ( 5 ) 属 现象) 类: + 自然现象 :火风雨雪冰霜霖露景能力电 + 社会现象 : 机构:国家村邦乡镇市校署 组织:社军营团部科班队组 礼俗:俗礼节 行为:罪刑政勤习 荣誉:荣誉勋望权 ( 6 ) 属 + 状态 类: 勒怒:节f 结f _ 墩f 癜f 、迹? 影? 流? 淑胰? 强f 卷f 块f 层 事态:境局势概况情 态度:福灾祸运 ( 7 ) 属 特征) : 样式:版样型式条款套级例 方面:方面点项处 ( 8 ) 属 程度 类:步程频率分值额 ( 9 ) 属 处所) 类: 居住:家营关厨房窝仓台舍斋:厦楼殿府阁亭刹塔观馆牢 1 8 第2 章动、名语素语义分类 水利:池井坝沟渠 公路:桥站堡关隘轨 处所:棚库庭厅坟墓园市 属 空间 类:市场处区域址洞原野郊空 语言中的语义部分是语言研究中的难点,究其原因是意义的模糊性和不易确 定性,不同的人由于知识水平、认识事物的角度、个人能力等的不同,划分的类 别也有很大的差异,并且每个类别不是毫无联系的类别集合,有的有很多交叉的 地方,如“国”我们可以划分为机构组织类,也可以将它归为空间类。意义的划 分具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非确定性,我们也是在前人研究分类的基础上试图做 一个比较大致清晰的划分,其中肯定有很多缺点和不足。 1 9 第3 章动名离合词语义组合分析 第3 章“动名离合词 的语义组合分析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句子语法的中心是谓语动词,动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要 素。本文在分析动名语素组合成离合词的时候同样也是以动语素为核心,重点探 讨某一类动语素分别与不同类名语素的语义组合,分析它们的组合能产性和语义 搭配效果,以及由此产生相关的选择性。 3 1 + 言语 类动语素与名语素的组合 + 言语 类动语素表达的是说话人通过言语表达意图和态度,即“以言行事 的意义类,属于开口说话、同时给人解释或向人寻求解释、给别人建议或请求别 人的建议,对他人提出批评、赞扬等信息的意义范畴。从上可以看出,汉语动语 素系统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次语义类,即其语义上所描述的动作行为是一种言语行 为。 + 言语 类动语素首先都是用“嘴 这一部位进行语言符号的表达,它要具 有一定的意义。 + 言语 表示的是一种 + 言说 义,它们的语义特征可以归纳如下: + 行为 + 言语性 + 说者 + 信息 + 传递 + 听者 + 接受意义 我们通过对现代汉语离合词分析得出其中的 + 言语 动语素主要有: 唱吵读喊喝讲叫唠聊骂念说诉道谈叨问告 同他们搭配的名语素主要有: 标名票戏架嘴唱书秒话价冤彩课理学板魂门阵嗑天 架街阵经谎媒亲情歉心光案假捷密状扯 这些名语素可以分为: 【+ 信息】:票戏书话价学经谎名标媒案假嗑捷密状 + 事理】:课理亲情架 【+ 态度】:冤彩歉 【+ 人器官一心理】:心嘴魂皮腿 【+ 空间】:街阵 【+ 时间 :秒天光 【+ 器械】:门板 从上面名语素的分布类别来看,能和 + 言语 类动语素搭配的名语素有3 7 个,其中【喘息】类的名语素有1 7 个,【+ 事理】类名语素有5 个,【+ 人器官 心理】 类名语素有3 个,【+ 状态】类名语素有3 个,【+ 时间】类名语素有3 个,【+ 空间】、 【+ 器械】的名语素分别有2 个,其实【+ 事理】类的名语素从信息学的角度看也是属 于【+ 信息】类的。因此,在同 + 言语 类动语素搭配的名语素中,【+ 信息】就占到了 5 9 5 ,【+ 属人器官心理】、【+ 状态】、【+ 时间】所占的比例都是8 1 ,【+ 空间】、 第3 章动名离合词语义组合分析 【+ 器械 所占的比例为也都是5 5 。 不难看出, + 言语 类动语素同名语素搭配组成离合词的时候, + 言语 + f + 事理 的组合数量最多,周遍性最强,具有最强的能产性,因此,它是这一类离 合词中的主要构成模式,其语义模式是:动作+ 所表达的内容或对象。如:唱标吵 架读书说话等。究其原因是由于 + 言语 类动语素的语义特点决定的,这一类 语素含有 + 表达一定内容 的特征,所以同这些语素搭配的肯定是包含一定信息 内容的语素。【+ 信息】类语素恰好是具有传递信息内容的语素,符合 + 言语 对语 义的要求。并且从其插入成份来看,不仅可以插入时态助词“着、“了 、过”, 而且可以插入补语、数量短语、定语、状语等几乎所有可以插入离合词内部的插 入成份。可见,在插入成份上它具有最强的频度率,没有插入成份的缺失。以“说 话 为例:说大话、说瞎话、说错了话、说了一句话等形式。此种离合词在语义 上都具有某种“虚泛”的内容,即【+ 信息】的内涵和外延都具有不确定性,如果 要确定其内涵和外延需要不同的限定成份来给它下定义或需要一定的语境来赋 予。再以“说话”为例,当没有限定成份或语境出现时,“话”没有确定的内涵 或外延,但是当我们在其前面加一个限定成份“坏 时,这个“话”就有了比较 确定的内容。对于【+ 信息】类名语素的限定程度也有差别。如: 说话 说一句话 说一句坏话 说你一句坏话 说一句你是坏蛋的坏话 + 言语 + 【+ 态度 构成的离合词表达的语义模式是:指人们在用言语表达时 的态度。如“道歉”指人们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失礼、“诉冤”指向别人倾诉冤情、 “喝彩 传达的是事物的精彩。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语义现象是因为 + 言语 类语 素的发出者是“人, 【+ 态度】类语素表现的正是 + 言语 动作的发出者( 施事) 的某种态度,这里的态度是施事自己的态度或者是对别人的态度。如“道歉是 自己有歉意,而“喝彩 是认为别的某种事物很精彩。 + 言语 + + 空间】构成的离合词从语义上说是表达言语行为发生的地点。如 “骂街是指“骂 这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地点是在街上,“骂阵 是指“骂的 言语行为发生的地点在二军对垒的阵地上。 + 言语 + 【+ 时间】构成的离合词从语义上是指时间的耗费方式,即“行为一 方式一,“读秒”指某种行为方式是用秒来计算的:“聊天 指某一段时间内的行 为是在交谈。它们中间的插入成份只能是时态助词和表示时间的数量短语,如“聊 第3 章动名离合词语义组合分析 了一会天 ,但是不能插入补语,虽然动语素后可跟补语,但是补语一般都是表 示某种状态,而时间是没有状态可言的。同样也不能插入一般的修饰性定语( 除 数量短语) ,定语一般是说明修饰成份具有某种性质的,时间很难说有什么具体 的性质特征。 从上面的组合的能产性和扩展插入成份频度来看,和 + 言语 动语素语义组 合的名语素的能产性强弱为:【+ 信息】 【+ 事理 【+ 人器官一心理】 【+ 态度】【+ 时 间】 + 空间】【+ 时间】。 3 2 + 体官 类动语素与名语素的组合 + 体官 类的动语素都是有生命体的器官所做的动作,包括人体器官和动 物器官,其语义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包含有 + 生物 的意义特征,即具有该器官 的典型特征的语义成份。现代汉语词典对它们的解释往往就是重在特征的说 明,如: 吃: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 盯: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语义特征上看“吃是人或动物的器官“嘴”发出的动作;“盯 是眼睛集 中视线,是只有眼才能有的动作行为,是身体器官“眼”独具的行为特征。从语 素的独立性方面来, + 体官 类动语素几乎都是能独立的语素,即能独立成词, 能单独充当谓语,能带宾语。 主要的 + 体官 动语素主要有: 扒摆。抱憋屏揉拨踩唱撑吃低打l 喘吹搓蹬瞪跌盯蹲 跺拱鼓观哈怀挥揭噘咯看磕咳吭叩哭咧眯拈扭呕拍跑 喷捧撇亲赏撕耸抬叹挑跳听挺吐推吞望喂握吸携醒咽 睡咬眨抓揣低点磨走坐 同 + 体官 搭配的名语素有: 车皮手拳窝气食道腰醋饭劲心斋嘴灯风牛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登高作业考试题及答案测试卷
- 田径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校科研管理岗位面试题目及答案
- 儿童认知测评题库及答案
- 中央b类考试题及答案
- 管理英语2考试题及答案
- 书法考试题及答案
- 外国中文老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专项公益资金管理办法
- 参考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 中信集团管理制度
- 2025年调解员资格考试卷及答案
- 卫生间6s管理制度
- 高铁司机长时间专注心理调节专题报告
- 关于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T/CHTS 10130-2024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指南
- 活动人员分工安排方案
- T/CADBM 33-2021水性丙烯酸防腐涂料
-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点及文书制作实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