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ppt.ppt_第1页
艾灸.ppt.ppt_第2页
艾灸.ppt.ppt_第3页
艾灸.ppt.ppt_第4页
艾灸.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灸疗法,历史发展艾灸定义治疗/护理目标适应症常用分类评分细则成效标准临床应用,3,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历史发展,艾灸图宋李唐,起源,4,据研究表明,灸的发明应是原始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艾草古时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为引,在引天火的仪式氛围中,巫者把龟甲兆纹与人体的血脉取得模拟想象,思索中医的火论与气论,进而产生艾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手段。,起源,5,庄子: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记载灸疗的书籍,记录了早期的经络理论和灸法;黄帝内经:进行了更为系统地论述,为针灸理论奠定了基础。,文献,6,战国时期:扁鹊用灸法救治了濒临死亡的虢国太子,扁鹊心书是记载以灸法治疗各种疾病的专著,书中还记载有“睡圣散”,使病人昏睡后施灸,这是灸法应用于麻醉的最早记录。扁鹊心书须识扶阳指出常灸关元、气海、中脘等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长寿”;三国时期:华佗“夹脊穴”一直被人沿用至今;,传承发展,7,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在灸法上增加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豉饼灸、隔附片灸等,艾草温灸足三里穴以保长寿成为经典;宋代:已有“天灸”或“自灸”记载,利用某些刺激性药物如毛莨叶、芥子泥、旱莲草、斑蝥等贴在有关部位上,使之发泡,是不同于温热刺激的另一类施灸方法。元代:名医滑柏仁所著十四经发挥按十四经排列腧穴,对后世经脉腧穴理论有很大影响。,传承发展,8,明代:发展高峰期,出现了艾卷灸法、灯火灸、神针火灸、阳燧灸等灸法。著作:杨继洲艾灸大成;清代:在民间广泛流传;,传承发展,9,新中国1.针灸专著相继问世:中国针灸学、新针灸学,丰富了灸法的内涵;2.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艾灸的机制进行了研究;3.出现新灸法:火柴灸、硫磺灸;发明新仪器:电热仪、电灸仪,具有定时、定量、定性、无烟、操作方便的特点。,传承发展,10,1.公元562年秋八月,吴人知聪携明堂图等医书一百六十养卷越海东渡,将我国的针灸疗法传入日本。2.公元608年9月,日本推古天皇医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3.我国的医学传入朝鲜约在公元五世纪。4.公元692年,古朝鲜医学教育以甲乙经、针经、明堂经等教授学生。朝鲜和日本把针灸作为他们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保留至今。至今,日本人视灸足三里为养生长寿之道。5.以后针灸又传到东南亚、印度,以及欧洲。我国的针灸之花,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深远影响,11,艾灸法是用艾绒制成艾条,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包括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热敏灸法等。,概念,12,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逐渐被淘汰。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渐用艾叶代替。,灸法的材料,百草之王,13,艾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李时珍称艾叶“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气味芳香,火力温和,14,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艾草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15,1、缓解或解除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2、通过艾灸,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治疗/护理目标,一、温经散寒,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载:“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适应症,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二、回阳救逆,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适应症,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核)、瘿瘤等疾病。,三、消肿散结,适应症,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四、保健强身,免疫调节,适应症,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医说针灸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20,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比如,纠正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病人胃液分泌紊乱状态。此外,中医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灸法跟药物治病的原理虽有相似的地方,但跟药物的单向调节作用不同,更容易恢复到最佳状态。比如艾灸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血压情况下,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艾灸对心率,血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调整功能。,艾为什么能健身养生?,常用灸法,艾灸,其他灸法,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直接灸,间接灸,悬起灸,实按灸,灯火灸,天灸,白芥子灸,蒜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温和灸,雀啄灸,太乙针灸,雷火针天灸,回旋灸,22,一般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大类:(1)悬起灸: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悬起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艾条灸法,23,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23cm左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灸57min,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操作者要将食指、中指分开后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操作者的手指来测量患者局部的受热温度,以利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掌握施灸的时间,防止灼伤。,温和灸,艾条器灸,温和灸,25,特点: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疼痛局部灸疗。,温和灸,相关知识:*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以温和灸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min,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肛门水肿等并发症,能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温和灸法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病后防复”,26,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25cm处,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灸5min。,雀啄灸,27,特点: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穴位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因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痛和内脏疾病。,相关知识*雀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诱导刺激法和较大的刺激量,激发经气运行,驱除病邪,效果相对较好。*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取穴:足三里,雀啄灸,28,又称熨热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3cm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一般灸2030min。特点:温度呈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部病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回旋灸,29,将点燃的艾条隔布或棉纸数层实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称为实按灸。,实按灸,补法,艾条灸法的补泻手法,采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3-5分钟左右起到促进生理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的作用艾条宜小而细,泻法,艾条灸法的补泻手法,采用雀啄灸每穴每次5-7分钟左右,约60-100下,并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时间或增加灸的强度起到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的抑制作用艾条宜大而粗,32,评分细则,素质要求(共10分),33,评分细则,操作前准备(共25分),34,评分细则,1.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体质辨证情况、有无感觉迟钝/障碍2.患者体质及实施艾灸处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态及对热的敏感和耐受程度,评估,操作前准备,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关节活动部位也不宜使用直接灸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禁忌,35,评分细则,操作前准备,酒精灯、棉签、纱块、万花油,36,评分细则,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烧灼、热烫的感觉或烫伤、水泡等情况2.艾条点燃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告知,1.根据取穴选择合适的体位,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者应采用卧位。2.暴露施灸部位,注意遮挡和保暖。,体位,操作前准备,核对,1.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id号2.医嘱、诊断、施灸部位、时间,37,操作步骤,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病人或小儿等,操作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通过操作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病人局部的受热程度。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及时弹去艾灰,如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施灸后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局部出现小水疱,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操作流程(共35分),38,评分细则,1.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施灸局部皮肤情况2.艾灸时间3.患者的反应及病情变化4.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及效果,操作后(共15分),39,评分细则,意外情况及预防1、晕灸:参照晕针处理,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2、烫伤:按烫伤处理。3、过敏:艾条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对症处理。4、口干: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会出现口干,甚者有咳嗽、痰中带血丝。轻者可无须理会,适应后症状消失。重者即停止艾灸。5、长期在艾灸环境工作的医护人员出现口咽干燥、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尤其是夏秋季,多喝水,每周喝1次2次凉茶。,40,评分细则,注:1.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技能(共15分),15,41,艾灸的临床应用,四肢痿软1)中医证型:虚证、寒湿证(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头部胸背,后腹部四肢)*虚证: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面浮而色不华,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细。*寒湿证:肢体困重,痿软无力,或兼有微肿麻木,以下肢为常见,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濡缓。2)选穴上肢:合谷、曲池、手三里、手五里穴下肢:足三里、梁门、髀关、伏兔、梁丘、丰隆、解溪穴,42,艾灸的临床应用,胃脘痛1)中医证型:脾胃虚寒(凡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湿热中阻者不宜施灸)*脾胃虚寒证:胃脘剧痛,得温痛减,伴有呕吐清水,四肢厥冷,面色青白,舌淡,苔薄白,脉沉迟。2)选穴:中脘穴(脐上4寸)、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43,艾灸的临床应用,拔除尿管后的小便淋沥1)选穴:关元(脐下3寸)、气海(脐下1.5寸)、中极(脐下4寸)2)中医证型:一般适用于所有中医证型,尤以寒湿证、虚证效果好。*寒湿证:小便不利,面浮足肿,患者下肢先肿,按之凹陷,兼有胸闷纳少,肢冷神疲,身重腰酸,便溏,舌胖大,苔白,脉沉迟弱。*虚证:小便不利,兼有腰膝酸软无力,四肢不温,面色晄白,舌质淡嫩,脉沉细弱。,44,艾灸的临床应用,膀胱痉挛(膀胱刺激征)1)选穴:关元(脐下3寸)、气海(脐下1.5寸)2)中医证型:一般适用于所有中医证型,尤其以肾阳虚衰、中气不足更为显效。*肾阳虚衰、中气不足证:尿频、尿急,尿道涩痛,伴见腰膝酸软,面色晄白,舌淡胖苔白,脉弱。,45,艾灸的临床应用,恶心呕吐1)选穴: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2)中医证型:虚证、寒湿症*虚证:呕吐,饮食稍多即吐,时吐时止,兼有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脉濡。*寒湿证:呕吐兼有恶心,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者。,46,艾灸的临床应用,顽固性呃逆1)部位: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2)中医证型:虚证(温和灸5min7min),47,艾灸的临床应用,眩晕1)部位:百会(头顶正中心,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2)中医证型:气血亏虚、风痰上扰证(凡属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者不宜施灸)*气血亏虚证:眩晕,动则尤甚,或突然站立则眼黑欲倒,兼有气短乏力,面色晄白,舌淡,脉细弱。*风痰上扰证:头晕耳鸣,首重如蒙,胸闷恶心,纳少,痰多易咳,舌苔白腻,脉濡滑。,48,艾灸的临床应用,崩漏1)部位:隐白,大敦(灸隐白醒脾益气,统摄血行;灸大敦疏肝达木,调节血量)(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2)中医证型:所有中医证型,尤其以脾虚型更为显效。*脾虚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49,部位:先灸头部、腰背部,后灸胸腹、四肢。方法:遵医嘱或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灸法。时间:每穴灸时间根据不同施灸方法有不同灸疗时间,一般采用每日灸或隔日灸。,知识点,50,患者/家属对解释和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取穴准确,正确运用各种手法。艾灸过程安全,无发生意外情况。起到一定的温通经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