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选择.pdf_第1页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选择.pdf_第2页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选择.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3 卷第1 期 2 0 0 8 年3 月 邢台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o fx i n g t a iu n i v e r s i t y v 0 1 2 3 n o 1 m a r 2 0 0 8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路的选择 吴淑勇 (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 7 1 0 0 2 ) 摘要:i - 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但不同文化之阎存在着很大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观 念、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联想以及社交礼节五个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弥补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在进 行英汉互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法、代换法、增词法、意译法和音译法等翻译策略。以求得英汉两种文化的大致平衡。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 3 1 5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2 4 6 5 8 ( 2 0 0 8 ) 0 1 - 0 0 8 6 - 0 3 一、引言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 的文化,并且语言和文化呈现一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 系。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 特征,因此不同的文化需要进行交流和沟通,而实现这种交 流和沟通的理想途径就是翻译。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 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所以,要想从事翻 译活动,不仅要精通所要译人和译出的语言,而且要熟悉其 背后的文化特殊性,洞察本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 具体到英汉互译,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 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都是很大的,以下分别从五个方面 谈谈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在翻译中所应采取 的策略。 二、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 。 1 传统文化观念的差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 友”,在中国人心目中历来是高尚、纯洁和坚韧不拔等优良 品质的象征,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但是对西方人来说, 它们只不过是三种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特殊的文化内涵。 又如“龙”在汉民族看来是一种代表着吉祥如意、大富大贵 的神异动物。中国人自古就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之 说。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与中国的“龙”这种动物相对应的 。d r a g o n ”却是一种拖着长尾巴,浑身长满鳞片,嘴里能喷 火,而且长着两只翅膀的巨大蜥蜴,是一种凶残肆虐的怪 物,是邪恶的象征。这种“可怕的怪物”与中国人心目中的 。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其文化内涵简直是天壤之 别。再如。中国人一向把猫头鹰当作不祥之物,而在英语中 夸一个人聪明时却说。a sw i s ea sa l lo w l ”,把猫头鹰当作智 慧的化身。 2 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社会发 展的真实记录,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反映在语言上 尤为明显。比如在汉语中有如下说法:“说曹操曹操就 到”,“指鹿为马”,“情人眼里出西施”,“明修栈道,暗渡陈 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等,这些具有明显 民族特点的词语是与汉文化紧密联系的。英语国家也有很 多包含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如:“u n c l et o m ”( 逆来 顺受的人) ,# l dt h el i l y ( 画蛇添足) 。“m e e to n e sw a t e r l o o ” ( 一败涂地) ,“p a n d o r a sb o x ”( 罪恶之源) ,。t r o j a n h o r s e ”( 令人上当之物) 等等。 要译好这些带有明显的历史文化烙印的文字,就必须 注意英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否 则,就会使译文读者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3 宗教信仰的差异。英语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因此, 在英语中有许多源自圣经的人物、事件构成的具有特定 内涵的词语。如:“ac o v e n a n to fs a l t ”( 不可背弃的盟约) , “n oc o m i n gt oh e a v e nw i t hd r ) re y e s ”( 眼无泪水,难进天 堂) ,“t h ew a yt oh e a v e ni sb yw e e p i n gl o s s ”( 忏悔难得升天 堂) ,“f o r b i d d e nf r u i t ”( 禁果) 。而汉民族主要是信仰佛教 和道教,因而有“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做一天和尚撞一 天钟”,“不看僧面看佛面”等说法。 对于英汉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在翻译的时候 应该格外引起重视,否则,译出的东西就会不伦不类。比如 红楼梦第六回里刘姥姥说过这样一句话:“谋事在人,成 事在天。”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将这句话译为“m a n p r o p o s e s ,g o dd i s p o s e s ”以英语成语译汉语成语,这一译法 收藕日期】2 0 0 7 0 5 2 8 作者简介】吴淑勇( 1 9 7 0 一) ,男,河北省迁西县人,2 0 0 5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电话:1 3 6 3 3 1 2 8 6 8 5 8 6 万方数据 吴淑勇: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选择 似乎天衣无缝,但是由于英汉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该译 文就使得刘姥姥这个吃斋念佛的中国农村老太太摇身一变 成了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基督徒。而同样是这句话,杨宪益、 戴乃迭的译文则是。m a np r o p o s e s ,h e a v e nd i s p o s e s ”o 以 “h e a v e n ”译天更忠实于原文,因为在封建时代的中国,人 们把。天”视为自然界的主宰,它与基督教的。g o d ”并非完 全对应2 1 。 4 联想上的差异。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而思想则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 族往往用不同的比喻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汉语有“山 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之说,英语中类似的谚语则是“i n t h el a n do f t h eb l i n d ,t h eo n e e y e dm a ni sk i n g ”( 盲人圈中, 独眼称雄) 。汉语形容人身体强壮时说“体壮如牛”,而英 语中表达同样的意思则说“8 8s t r o n g 鹳8h o r s e ”。汉语说 “胆小如鼠”,英语则说“a st i m i da sar a b b i t ”。 5 社交礼节上的差异【3 】。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打招呼、 称谓、道谢、恭维、告别、打电话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习 俗。比如英美人见面打招呼时经常说“h e l l o ! ”,“h i ! ”。而 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却是“你吃饭了吗? ”,“你到 哪里去? ”,“你去干什么? ”。难怪有一个到中国留学的外 国学生听了很生气,用结结巴巴的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 问我吃饭了没有? 我有钱! ”实际上,这几句话只是礼节性 的寒暄语,并无多深的含义。在翻译的时候应视具体情况 做相应的文化转换,译成英语惯用的“h e h o ! ”,“g o o d m o r n i n g ! ”,“h o wa r ey o u 9 ”等。又如打电话时汉语常说 “您是哪位? 我是某某。”此时若直译成英语“w h oa r ;e y o u 9 ”“i m 一a n d 一8 0 ”。会令英美人士感到莫名其妙, 因为这不是英语中地道的电话用语,应该译为“w h oi st h a t s p e a k i n gp l e a s e ? ”“t h i si ss o a n d 一的s p e a k i n g ”o 三、翻译策略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内涵上存在很大差异,但这并不 是说这两种语言的互译就不能实现。只不过在翻译涉及不 同文化内涵的内容时要特别注意选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以 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同原文读者相似的文化意义。处理跨 文化差异主要可采用以下五种方法h j 。 1 直译法。直译是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保存原 文语言的文化特征,有利于英汉文化的交流,并且能够丰富 译文语言的表达力。因此,在目的语读者能够理解的情况 下,直译法无疑是最佳选择。例如:b l o o di st h i c k e rt h a nw a - t e r ( 血浓于水) oab i r di nt h el l a n di sw o r t ht w oi nt h eb u s h ( 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 。a l lr o a d sl e a dt or o m e ( 条条 大路通罗马) 。h o td o g ( 热狗) ,c h a i nr e a c t i o n ( 连锁反应) , c o l dw a r ( 冷战) 。丢脸1 0l o s ef a c e ,火上浇油t op o u r o i lo i lt h ef l a m e ,纸老虎( p a p e rt i g e r ) 。 2 代换法。指在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的基础上,用译文 中某个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语替换原文词语 的方法。例如,前面已经谈到了“龙”与“d r a g o n ”的不同文 化内涵,那么汉语中的某些“龙”字就不能直译为“d m g o n ”, 比如,“望子成龙”这一成语就不能译为“t oh o p et h a to n e s s o l lw i l lb e c o m ead r a g o n ”。应译为“t oh o p et h a to n e ss o n w i l lb e c o m es o m e b o d y ”。我们常说的“亚洲四小龙”译成英 语也应该进行适当转换,译为“f o u ra s i a nt i g e r s ”。又如下 面这些表达法的翻译都采取了转换法:t oh u g ho f fo n e s h e a d ( 笑掉大牙) 。e v e r yp a t t e rp r a i s e sh i so w np o t ( 王婆卖 瓜,自卖自夸) 。t ok i l lt h eg o o s et h a tl a y st h eg o l d e ne g g s ( 杀 鸡取卵) 。挥金如土( t os p e n dm o n e yl i k ew a t e r ) 。无风不起 浪( t h e r e sn os m o k ew i t h o u tf i r e ) o 3 增词法。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而直译又不易 使译文读者理解时,可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解释性 词语。如下面译文中的斜体部分为增加的解释性成分:t h e s t a f fm e m b e rf o l d e dl i k ea na c c o r d i o n ( 这个工作人员就像合 拢起来的手风琴似的不吭声了。i tw a sf r i d a ya n ds o o n t h e y dg oo u ta n dg e td r u n k ( 星期五发薪日到了,他们很快 就会出去喝得酩酊大醉) 。班门弄斧( t os h o wo f f o n e sp r o - f i c i e n c yw i t ht h ea x eb e f o r el ub a n ,t h em a s t e rc a r p e n t e r ) 。 在以上几个译例中,如果不增加相应的解释性成分,而是死 板地照原文字面去翻译的话,译文读者就很难理解其中的 真正含义。 4 。意译法。一些文化意义很浓的词汇,直译不易使人 理解,更换又易将译文文化强加到原文文化中,而增词太多 又无异于解说,这时可用意译法,即完全用译文中文化意义 较弱的词汇去译原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这有可能会造成原 文文化的损失,但对于翻译来说,有时却是在所难免的。例 如:t oh a v eo t h e rf i s ht of r y ( 有别的事干) ,t or a i ne a t sa n d d o g s ( 下倾盆大雨) ,k tt h en a i lo nt h eh e a d ( 说话中肯) ,h a v e ab e ei no n e sb o n n e t ( 胡思乱想) ,al i t t l ep o ti ss o o nh o t ( 小 人易怒) 。 5 音译法。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词汇是一种文化中 所特有的,但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没有对等词汇,这种情况翻 译起来就有很大困难,甚至是不可译的,此时就可以通过音 译来处理。对于那些民族文化性较强的入名、地名、食品名 以及其它一些术语等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例如:w h i s k e y ( 威士忌) ,c h a m p a g n e ( 香槟酒) 。c o c ac o l a ( 可口可乐) ,c o b f e e ( 咖啡) ,p i z z a ( 比萨饼) ,b i l lg a t e s ( 比尔盖茨) ,g e o r g e b u s h ( 乔治布什) ,d i n k ( 丁克族) ,a i d s ( 爱滋病) ,台风 ( t y p h o o n ) 等等。 ( 下转第8 9 页) 8 7 万方数据 李虹:背景知识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去考虑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和作者想表 述的观点,这可以使学生在逻辑分析中养成勤于思考、独立 思考的能力。如e v e r y d a yu s e ( 外婆的日用家当) 一课,课 文语言并不复杂,然而很多学生在读过之后,觉得大女儿自 信无畏,值得赞赏。但是,当我们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时代, 了解了作者本人就是一位极其关注“黑人遗产”的作家,了 解到在美国历史上2 0 世纪6 0 与7 0 年代间的那场声势浩 大的“黑人权力运动”中,很多倡导者们一方面积极的呼唤 美国黑人争取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另一方面又在消极的 对待黑人民众那屈辱辛酸艰难的历史和代表历史的遗产, 我们就会明白作者的观点:对于传统的黑人民族文化的继 承,远不是大女儿所说的悬挂起来那般肤浅,它是渗入到骨 髓和血液之中,靠人们的身体力行将之传扬下去的。作者 是想通过这一故事,批评当时盛行的对民族文化做表面文 章、流于形式的现象。告诉人们穿非洲人服饰梳非洲人发 型用非洲人名字还有将传统手工制品挂起来,并不一定是 体现文化遗产价值的最好方式。如果没有这些背景知识, 对小说中三个女人性格的定位自然会产生歧义,对内容的 理解也不可能有更深刻更准确的把握。 再次,背景材料是学生提高措词能力扩充知识储备,提 高阅读理解水平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词汇 的积累。通过背景材料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更多更广的面 上见到更多的词汇,从而丰富和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 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在关注背景材料的同时,学生事实上 已经复习或初次见到一些生动的词汇了。比如上述的中东 集市中联想到那些词汇、关于日本的历史和文化的一些词 汇如f 蛳,s a k u r a ,j u d o ,t a t a m i 等os h i p si nt h ed e s e r t ( 沙漠 之舟) 一课是关于环境污染的,这个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 息息相关。先概括一下现在的污染现状和污染严重的方 面,学生也会饶有兴致地一起列举许多污染方面的词汇,既 活跃了课堂,又使学生温故知新了更多很实用的词汇。词 汇量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通过快 乐学习增加的词汇量会使阅读也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此外,背景材料所提供丰富的知识同样不容忽视,它直 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影响了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高 级英语的选材非常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如果能 将众多的背景材料自然的融入到授课当中,学生在无形之 中会受益匪浅。比如讲t h ea g eo fm i r a c l ec h i p s ( 集成电路 时代) ,会用到早期电脑的资料;讲i n t e r a c t i v el i f e ( 互动生 活) ,会用到发明大王爱迪生的资料,美国汽车制造业包括 通用、福特两大汽车公司的资料以及我们已经身处其中的 电脑时代( 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作者所说的互动生活了) 等 等的信息。扩充这些知识的意义,不单纯是为了提高兴趣 扩大词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 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相信每一位英语学习者 都能深切的体会到广博的知识面、雄厚的背景知识对理解 所起的作用。 综上所述,背景材料之于高级英语教学,应当是如影随 形。科学的运用背景材料,复杂的语言会变得生动诱人,有 血有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