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乡县长冲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乡县长冲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乡县长冲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乡县长冲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乡县长冲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宁乡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地形为西高东低、南陡北平的倾斜山地,是雪峰山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区,具有山、丘、岗、平四种地貌的共有特征;宁乡历来就是重要产粮大县,是牲猪之乡,鱼米之乡,2009年,被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宁乡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进入全国百强县之列。宁乡主要属湘江水系,湘江一级支流沩水自西向东贯穿通过。全县土地总面积2906 km2,1980年农业区划有水土流失面积达1211 km2,经过多年的治理,目前尚有水土流失面积472 km2,占总面积16.4%。我县被列为2009-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县,到今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多km2,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我县进行了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申报工作,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对项目区进行了选点确定,通过认真调查和综合评定,选定长冲项目区为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区。1.1.1项目选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管理实施细则(水利部、国家农发办、水保200535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发办、国农发、国农发20053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家农发办、水保2007186号);、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规划(2008-2020);、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2050);、湖南省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大纲;、宁乡县水土保持规划;、宁乡县农业区划;1.1.2项目区选择原则、必须在规划范围内:宁乡县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2008-2020年规划列为湖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水土流失严重:长冲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71.10km2,占总面积的30%。、现定项目区与原有项目不重复:原项目区为沩山项目区,在宁乡西北,本次所定项目区为长冲项目区,在宁乡县东北,与原有项目不重复;、群众积极性高:由于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当地群众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迫切要求项目能够迅速实施,并且投工投劳承诺积极。、项目的实施能起到典型、示范、推广作用。1.1.3项目区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小流域名称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乡县长冲项目区选择在湘江一级支流沩水流域中下游,位于宁乡东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5 1043 20,北纬2815 20829 21,北接益阳赫山区,东临宁乡县煤炭坝镇,南与宁乡县白马桥乡、历经铺乡相接,西与长沙市望城区和夏铎镇接攘。项目区属丘陵岗地地区,涉及朱良桥乡、菁华铺乡、城郊乡、双江口乡、金洲乡、夏铎镇六个乡镇40个行政村,总人口14.30万人,土地总面积237.16 km2,按6条自然小流域(嶂山、桃林桥、沙河、关山、长冲、管家桥)分布,水土流失面积71.10km2,占总面积的30.0%。1.1.4可研报告编制、申报过程根据宁乡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宁乡县水务局于2011年6月向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呈交了关于请求安排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书面申请报告,2011年7月,湖南省水利厅向宁乡县下发了关于开展2012-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湘水保函201120号)和湖南省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大纲。宁乡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局委托宁乡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进行湖南省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宁乡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局和宁乡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根据湘水保函201120号文及湖南省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大纲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区用1/10000地形图实地勾绘,对水土流失现状,植被现状、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勘验,并对社会经济状况、群众农业生产活动习惯、近年来的典型洪旱灾害、乡村两级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和组织能力、群众筹资能力、投劳能力和参与的积极性等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反复研究,合理规划,于2011年8月初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的编制工作。8月10日,宁乡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局将可研报告(送审稿)报送长沙市水务局、市农发办审核,编制单位根据长沙市水务局、市农发办的初审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201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乡县长冲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2.2部委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水利部、国家农发办、水保2005359号);(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发200530号);(3)、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6号);(4)、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公示制管理暂行规定(水保2004642号);(5)、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民投劳管理暂行规定(水保2004665号);(6)、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建管200379号);(7)、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建管1999637号);(8)、湖南省水土保持验收办法(湘水保201020号);(9)、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10)、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湘水建管200816号);1.2.3规范标准(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6453.162008);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 157722008); (3)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 (SL4472009); (4)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 (5)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L4492009) ;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GB/T 155732008); (7)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157742008) ; (8)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 (9)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10)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11)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理技术管理规程(SL3122005(1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1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14)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 (SL2882003); (15)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16)防洪标准(GB05020194)。 1.2.4技术文件(1)、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20082020年规划;(2)、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2050);(3)、宁乡县水土保持规划;(4)、宁乡县农业区划;(5)、宁乡县统计年鉴;(6)、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手册。1.3设计成果1.3.1项目区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根据实地调查统计,项目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71.102,占总面积的30%,其中轻度流失38.312,中度流失20.192,强度流失11.402,极强度流失1.192。平均侵蚀模数为3207.03t/(2.a),年水土流失量达22.80万t。项目区于上世纪八十年中期由农民自发的开展了较为零散的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土流失,但没有进行系统的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严重,1997年后,项目区没有安排过如国债、生态修复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1.3.2项目规模和工程数量:经过本次设计,项目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65.3hm2,其中坡改梯57.5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715.4hm2、经果林486.2hm2,封禁治理5006.2hm2,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85处,其中蓄水池11处、沟渠32.5km、山塘75口、谷坊12座、拦沙坝15座、沉沙池33处、其它工程小计6处(交通便道5处,苗圃1处)。1.3.3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成果:项目总投资2111.39万元,其中工程措施805.02万元、植物措施739.08万元、封禁187.97万元、独立费用259.81万元、基本预备费119.51万元。通过经济评价,各项指标达到要求,项目效益明显。经济评价指标为:经济净现值1908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4,内部收益率17.22%,投资回报年限8.4年,说明本项目在经济技术上可行,项目的实施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开发的原则,发展新型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工程特性表项 目单位数量备注一、项目区概况/1、项目区乡镇个数个62、所属水系/湘江水系3、项目区土地总面积km2237.164、小流域条数条6二、建设条件/(一)自然概况/1、地貌类型/红壤土2、多年平均降水量mm1461.3 3、多年平均气温16.6 4、10积温52803.0 5、无霜期d272.0 6、多年平均大风日数d5.0 7、植被类型/8、森林覆盖率%25.3 9、林草植被覆盖率%50.0 (二)社会经济状况/1、总人口人140519.0 2、农村人口人137594.0 3、劳动力人10.5 4、人口密度人/km2588.3 按总人口计5、人均耕地hm2/人 0.1 按农业人口计6、年人均产粮kg/人429.0 按农业人口计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人6703.4 (三)水土流失状况/1、主要水土流失类型/沟蚀与面蚀2、水土流失面积km271.1 3、土壤侵蚀模数t/(km2.a)3207.0 三、建设目标/1、水土流侏治理程度%88.2 2、土壤流失控制量t3、林草植被覆盖率%53.0 4、人均基本农田hm2/人 0.1 工程特性表项 目单位数量备注四、工程规模/(一)综合治理措施面积合计km262.653 1、坡改梯hm257.5 2、水土保持林hm2715.4 3、经果林hm2486.2 4、种草hm20.0 5、封禁治理hm25006.2 (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合计处185.0 1、蓄水池座11.0 2、沟渠km32.5 3、水窖(水井)个0.0 4、山塘座75.0 5、谷坊座12.0 6、拦沙坝座15.0 7、沉沙池座33.0 8、护岸(坝)工程处0.0 9、苗圃座1.0 10、生产道路km1.5 11、沼气池个0.0 12、节柴灶个0.0 13、其它工程处0.0 五、施工组织设计/(一)主要工程量万m31、土方(挖填)万m371.652、石方(挖填)万m303、砼m34587.364、钢筋砼m31032.35、浆砌石m37727.766、干砌石m3(二)主要材料/1、钢材t27.12、水泥t28173、砂m364014、块石m3100355、炸药t6、油料t485工程特性表项 目单位数量备注7、水土保持林树苗万株143.88、经果林树苗万株55.759、草苗万株010、树种kg011、草种kg0(三)劳力及设备/1、总用工日万工日33.52、机械施工量台班18843、年均机械用量台班6284、施工工期年3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总投资万元2111.39指静态总投资1、坡改梯万元167.532、水土保持林万元337.923、经果林万元401.164、种草万元05、封禁治理万元187.976、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万元637.497、独立费用万元259.818、基本预备费万元119.51(二)资金筹措方案1、中央投资万元1253.062、省级财政配套投资万元501.223、市、州级财政配套投资万元04、县、市级财政配套投资万元05、群众自筹和其它投资万元357.11九、经济评价/(一)生态效益/1、年保土量万t22.82、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51.48(二)综合经济指标/1、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万元/km233.752、效益费用比/1:1.43、经济净现值万元19084、经济内部收益率%17.222.项目区概况2.1自然地理2.1.1区域概况项目区位于宁乡县东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5 1011243 20,北纬2815 20 2829 21,北接益阳赫山区,东临宁乡县煤炭坝镇,南与宁乡县白马桥乡、历经铺乡相接,西与长沙市望城区和东湖塘接攘,属丘陵中岗地区,涉及朱良桥乡、菁华铺乡、城郊乡、双江口乡、金洲乡、夏铎铺六个乡镇40个行政村,总人口14.30万人,土地总面积237.16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1.102,占总面积的30.0%。项目区东西长29.2,南北宽25.842,海拨平均高度90m,相对高差120m。按6条自然小流域(嶂山、桃林桥、沙河、关山、长冲、管家桥)分布。2.1.2地貌、地质项目区位于沩水流域中下游,属典型的丘陵岗地地区,地形地貌组合相对简单,相对高差不大,坡度较缓,但存在有少量陡坡耕地,项目区内水系发达,没有较大的水源工程,农业灌溉主要靠山塘蓄水。项目区土壤以第四纪红壤为主,土层较厚,适种性较广,但土壤结构不良,肥力较低,植被状况较差,林草覆盖率仅为49.98。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结构为:5的面积为10604.00hm2,占总面积44.70,5-15的面积为8329.6hm2,占总面积的35.10,15-25的面积为3919.80hm2,占总面积的16.50,25-35的面积为466.00hm2,占总面积的2.00,35面积为397.00hm2,占总面积的1.70。耕地坡度组成结构为:5的面积为7564.00hm2,占耕地面积的83.9,515的面积为933.00hm2,占耕地面积的10.40,1525的面积为396.16hm2,占耕地面积的4.40,2535的面积为118.74hm2,占耕地面积的1.30。项目区地质情况较为复杂,项目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红色砂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在嶂山小流域与桃林桥小流域出露最多,在关山小流域、长冲小流域、管家桥小流域和沙河小流域没有岩层出露,地表为第四系红壤;项目区地质表层为第四纪红壤,中部为紫色砂岩,深度6.5-33.5m,以下为石炭系灰岩,裂隙发育,渗漏严重;地表第四系红壤广泛分布,由于项目区暴雨强度大,雨量集中,雨力大,红壤结构松散,容易产生冲沟,形成大面积水土流失。2.1.3水文、气象宁乡气象站为宁乡唯一气象站,宁乡水文站是市水务局的直属单位,都与项目区邻近,具有多年的水文、气象、径流泥沙资料,是项目区水文、气象的参证站。项目区多年均降雨量为1415,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最大降雨量1800,雨季月平均降雨量为161.5。项目区年大风日为5天,平均风速1.82m/s,多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42(1971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9(1972年2月9日),10积温为52913,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19.6小时,无霜期为276天。项目区内降水集中、暴雨次数多,易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洪水夹杂泥沙造成河道、水库、山塘的淤塞。根据水文站资料统计,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650,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46,多年平均径流变差系数为0.29,年际变化不大。项目区有小型水库13座,河坝289座,山塘6741口,平水处全年可供水资源为1.009亿m3,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山塘、河坝淤塞严重,且水资源在地域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不理想,旱涝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着项目区经济的发展。表2-1 土地坡度组成表总面积(km2)土地坡度组成结构5o5o15o15o25o25o35o35o合计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237.1610603.644.718329.635.123919.816.53465.91.963971.6723716100表2-2 降水特征表站名控制面积(km2)年降雨量(mm)雨季月平均降雨量(mm)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多年平均沩丰坝雨量站240192619981027.619601461.3148.8表2-3 气象特征表站名多年平均降水量(mm)多年平均蒸发量(mm)气温()10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h)无霜期(d)太阳总辐射量(KJ/cm2)大风日数(d)平均风速(m/s)资料系列年限备注年最低年最高年平均宁乡气象站1405136.1-1039.7 16.6 528031704272105.7851.7840表2-4 耕地坡度组成表总面积(km2)耕地坡度组成结构5o5o15o15o25o25o35o35o合计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9011.9756483.9393310.35396.164.4118.741.32009011.91002.2社会经济2.2.1行政区划及劳动力现状项目区共涉及6个乡镇、40个行政村,102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803户,总人口142700人,其中农业人口104633人,有劳动力 99675人,其中男劳动力64789人,占总劳动力70,女劳动力34886人,占总劳动力30。2.2.2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国土部门2010年度统计数据,项目区有土地面积23716hm2,人均土地面积0.227hm 2。有耕地面积9011.9hm 2,占总土地面积38.00,人均耕地面积0.086hm 2,有水田面积7564.00hm 2,占耕地面积的83.93,旱土面积1447.9hm2,占耕地面积16.07。旱土面积中旱平地534.45hm2, 占耕地面积5.93,梯平地398.55hm 2,占耕地面积4.42,坡耕地514.9hm2,占耕地面积5.72,其中25的面积为118.74hm2。项目区有林地面积11853.1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9.98,其中用材林、薪炭林等生态面积5873.88hm2,占林地面积的49.55,经果林面积128.50hm2,占林地面积的1.08,残林面积3831.37hm2,占林地面积的32.32,幼林面积1093.95hm2,占林地面积的9.23,荒山荒坡面积744.20hm2,占总面积的3.14,水域面积885.10hm2,占总面积的3.73,非生产用地面积1221.52hm2,占总面积的5.15。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分析,在土地利用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可利用而没利用的荒山、荒坡所占比重较大;二是土地破碎,难以形成规模种植;三是种植结构不尽合理,作物品种单一,单位面积收益低;四是耕作措施传统,对土地扰动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五是大面积开荒种植,有的甚至在25以上陡坡耕地种植,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项目区在土地使用上严格落实了国家政策,土地承包期为30年,荒山、荒地、果园、林地承包期更长,可达50年,承包期满后可继续承包。113表2-5 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hm2土地 总面积耕 地林 地草地荒山 荒坡水域非生产用地难利 用地小计水田旱地小计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幼林其他小计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旱平地梯平地坡耕地小计用材林经果林薪炭林其他小计其中25237169011.97564534.45398.5551511911853.26002420412916700925383110940000744885122202.2.3经济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及存在的问题项目区2010年度农业生产总值95800万元,人均产值8200元,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43780.60万元,占总产值的45.7;林业产值4023.60万元,占总产值的4.2;果园生产值2490.80万元,占总产值的2.6;畜牧业产值32572万元,占总产值的34;副业产值7472.40万元,占总值的7.8,渔业产值546.60万元,占总产值的5.7。分析项目区现有农业生产情况,存在问题有: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三是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前景。根据调查,农产品市场需求空间大,但项目区受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制约,农产品品种单一,产出率低,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不高。如果通过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种值业和名、优、特果木业,农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经市场调查,适合项目区的主要农产品有青枣、油茶等,市场需求量大,很有发展空间。农业经济结构及存在的问题项目区属半封闭的农业经济区域,农业以粮食生产和畜牧业为主。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比例失调。二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三是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技术落后。四是群众思想保守,土地流转不活,经营格局追求“小面全”,没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思路。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水土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生产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后劲不足。人畜饮水状况,农业总产值及农民收入状况项目区人畜饮水靠自挖的井水和溪涧水,干旱季节饮水较为困难。项目区2010年农业产值95800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6703.4元。项目区交通、供水、供电、教育状况项目区交通便利,319国道、金洲大道、宁朱线贯穿境内,乡村公路交错。项目区供水条件较差,供电状况较好,教育状况良好,有高中1所,有初中8所,小学27所,共有教师1085人,在读学生11862人,农民45岁以下文盲、半文盲率为6.8,45岁以上文盲率17.6,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一般。表2-6 社会经济现状表项目区名称村(个)户(万户)土地 总面积(km2) 水土流失 面积(km2) 涉及 小流域(条)人口 农业劳力(万人)农业人口密度(人/km2) 农业人均耕地(hm2)农业人均基本农田(hm2)农业人均产粮 (kg)农业人均纯收入(元/人) 总人口(万人) 农业人口 (万人)长冲40 3 237.16 71.10 6 14.27 13.951 10.46325 588.3 0.0838 0.07 429.0 6703.4 3.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3.1水土流失现状3.1.1外业调查程序及方法外业调查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采取方式是调查人员深入农户对植被、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样本选择依据平均分布和具有代表性的原则,然后利用1/10000地形图到实地进行小斑勾绘,并对植被、土地及耕地坡度、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登记,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科学原则科学布局治理措施,登记图斑表。3.1.2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面积、程度、流失量项目区共有土地总面积237.16 km2,有水土流失面积71.10km2,占总面积30.00%,其中轻度流失38.31 km2 ,中度流失20.19 km2 ,强度流失11.4 km2 ,极强度流失1.19km2,平均侵蚀模数为3207.03 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22.80万t。因项目区为第四系红壤覆盖,其侵蚀特点主要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面蚀与沟蚀。3.1.3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3.1.3.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决定水土流失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等。、气候 项目区气候变化显著,降雨丰富且集中,暴雨不仅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常引发洪涝灾害。、土壤土壤是地表侵蚀的物质基础,项目区土壤类型多样,以红壤为主,土壤结构不良,抗蚀能力差。、地形地貌、地质、植被项目区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地质表层为第四纪红壤,中部为紫色砂岩,以下为石灰系灰岩,裂隙发育,渗漏严重;项目区林草植被退化严重,森林面积减少,次生灌丛面积扩大,森林结构不尽合理,地表裸露时间长,林草覆盖度低,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3.1.3.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加速水流失的催化剂,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毁林毁草、滥垦滥伐,开垦扩种,顺坡耕种,开矿修路及不合理弃土弃渣。3.1.4水土流失的危害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水土流失的危害首先是直接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而且这种破坏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加深的,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砂化”、“石化”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损失已直接威胁到群众的生产生活。降低土地肥力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土肥大量流失,土壤养分和有机质随之减少,地力下降,使农业生产效率低而不稳。据调查测算,按耕地耕作层平均土壤流失总量万t,相当冲走尿素7.4t,过磷酸钙0.08t,氯化钾0.55t,价值将近2万元。制约粮食生产的安全与增长粮食生产能力主要由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两个因素决定。水土流失不仅减少耕地数量,而且降低耕地质量,从而影响项目区粮食安全与产量增长。同时,水土流失可使水利设施失效,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进而增加粮食生产成本,影响项目区粮食生产。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水库、山塘,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加剧洪涝灾害。项目区大量的坡耕地顺坡耕作、大量荒山荒坡,由于降雨造成水土流失,坡耕地和荒山荒坡移动的土石淤积河床、水库、山塘,使河坝、山塘、水库有效库容降低,在洪水来时不能有效蓄水,削洪减灾,在干旱来时,由于蓄水不足而造成农业用水不足,造成农作物减产,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水土流失已成为项目区首要的环境问题,其不仅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而且挟带含大量养分、重金属和化肥、农药的泥沙进入河流、水库、山塘,使水体遭到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也就更为贫瘠,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更大,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也更多,形成恶性循环。表3-1 水土流失现状表土地 总面积 (km2)水土流失其 中侵蚀模数 t/(km2a)沟壑密度(km/km2)面积(km2)占总面积 %轻 度中 度强 度极强度剧 烈面积(km2)占比例(%)面积(km2)占比例(%)面积(km2)占比例(%)面积(km2)占比例(%)面积(km2)占比例(%)237.271.13038.3153.8820.1928.411.416.041.191.67003207.031.243.2防治现状3.2.1机构队伍建设宁乡县在1954年成立水土保持站,1980年成立县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和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水土保持站升格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局,负责全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等工作。宁乡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局现有干职工82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0多人,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1人,水土保持工作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较高,基本达到了新时期水土保持队伍建设的要求,能满足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3.2.2综合治理宁乡县是水土流失严重县,1982年农业区划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221km2,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1998-2001年宁乡县被列为湖南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2002-2005年被定为全国生态修复试点县,2008年完成了国债花明水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009年完成了中央财政资金香山冲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009年、2010年沩山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已完成。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县先后完成了15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任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406.3km2,其中坡改梯273hm2,营造水保林5154hm2,经果林1776hm2,封禁治理31087hm2,种草2342hm2,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258处。现尚未完成的治理任务是湖南省宁乡县沩山项目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近年来,我县没有水土保持示范区、示范园、生态修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等试点、示范工程。3.2.3监督执法我县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和规费征收,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体系等措施,实现了全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从探索到逐步完善的跨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率达到90%,规费征收入库按20%-30%逐年递增,监督检查工作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有序开展。3.2.4宣传教育在抓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同时,我县狠抓了宣传工作,以宣传水土保持法为基础,以提高全民水保意识为出发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不断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逐年形成了一个行业指导、部门协调、媒体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工作新格局。我县在水土保持教育方面,坚持示范带动、培训骨干、扩大宣传、激发引领的原则,通过举办中小学生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施工员培训、监督执法业务培训等活动,成效显著,同时,每年选派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技术培训班,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水保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3.2.5经验和教训3.2.5.1水土保持工作经验领导重视是关键。我县历届领导都较重视水土保持工作,1954年成立了水土保持站,1980年成立了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和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为了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2009年水土保持站升格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局,工作经费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县领导多次深入水土流失严重区和水保流失治理区视察,并作出具体指示,同时在推进水土保持依法行政、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也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领导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大发展。部门协作是基础。防治水土流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我县水土保持工作之所以取得了较好成效,与水土保持机构的设置和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是分不开的。依法行政是前提。近年来,我县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建设项目大规模进行,生态环境承受巨大压力,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点。实践证明,坚持依法行政,做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强化预防监督、有效遏制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提。改革创新是动力。科技创新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先导,机制创新则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动力。目前我县推广的优质油茶、大棚桃、优质葡萄等经济作物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强化治理效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2.5.2水土保持工作教训水土保持预防监督难到位,人为水土流失加剧。如西部山区挖山洗砂,花明楼、道林、东湖塘等地挖山开矿等,因多方原因,管理困难,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的河道淤塞、水源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群众怨声载道。建后管护力度不够,治理成果未得到有效保护,水保林、经果林成活率不高,有些水保设施遭人为破坏严重。3.2.5.3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我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开展得较早,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目前治理任务仍相当艰巨:一是有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尚未进行治理;二是以往治理标准偏低,达不到现在水土保持治理的要求,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标准差距很大,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资金明显不足一是生态环境建设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二是治理区山地占90%以上,陡坡较多,治理难度较大;三是物价涨幅大,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成果维护和利用跟不上水土流失治理虽然开展得较为深入细致,措施设计落实都到位,但工程的后期维护做得很不够,当年治理成功,次年顺利验收,第三年植被出现死亡的现象普遍存在。监督执法难度大一是水保方案编报审批制度落实难到位;二是水保方案实施不到位;三是监督管理难落实。技术人员缺乏水土保持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的人才。近年虽重视水保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但相关人才仍缺乏,特别是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表3-2 项目县历年水土保持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名称实施年份完成治理面积(km2)小流域条数(条)建成综合治理措施(hm2)建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处)完成投资(万元)坡改梯水土保持林经果林种草封禁治理小计拦沙坝山塘、河坝护岸工程谷坊蓄水池沉沙池排灌沟渠水窖(井)苗圃其它工程合计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其它资金水保林小流域治理198319922907128.6417210232304213731952195325123735151271060571489高桥水19972004935139.569357137.67859198154915915293965630105230花明水20081015127678015723522511032016028132农发沩山项目2008201013.32161.61114.671053.725141588115373.1616080113.16合计19832010406.315273.15153.61775.72341.631086.72258216424012625411176051102718.21521702475.164.项目任务和规模4.1建设目标4.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经济活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宁乡历来就是农业大县,是湖南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长冲项目区为宁乡的重要产粮基地,由于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功能退化,造成粮食作物受旱面积逐年增加,为改善项目区现状,使项目区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经济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上趋于合理,提高经济效益,项目建设为经济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项目建设是保护环境、治穷致富的必然选择。治理水土流失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工作,项目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项目建设不仅有利于综合治理恶化的生态环境,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又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促进群众脱贫致富。4.1.1.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通过调查、分析了解,项目区具备开展项目建设的很多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说明在项目区开展项目建设是切实可行的。项目区群众生态环境建设热情高,干劲大,投劳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可以有效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标准。项目区存在大量坡耕地与荒山荒坡,土层深厚,水量充足,通过项目实施,不但可以治理水土流失,而且可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亮点。项目区在土地使用政策、发展经济政策有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可以发展水保承包户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对治理成果的巩固和发展水保示范区建设提供保证。由于项目区靠近城区,现在有许多土地流传成功经验,油茶大户、花卉苗木大户、果园大户初步建成,项目建设可以与大户合作,吸收一部分社会资金。4.1.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治理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把生态效益放在优先位置,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水利与水保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集约经营相结合,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和提高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推进项目区社会发展和双文明建设进程,彻底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和贫穷落后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4.1.3建设目标4.1.3.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项目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71.1km2,项目实施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653 km2,治理程度达到88.13%,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2.80万t。4.1.3.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通过治理,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5%,确保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5.31%提高到51.48%,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4.1.3.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通过各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改良农作物品种,土地利用率达到95%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4.83万t,比治理前提高7.5%,人均产粮达到461.6kg,比治理前提高7.6%,农业总产值达到107775万元,比治理前提高12.5%,人均纯收入达到7253.07元,比治理前提高8.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