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团体辅导改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实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团体辅导改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实验研究 摘要 研究目的: 1 了解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影响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2 研究团体辅导对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改善效果。 研究方法: 1 基线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重庆市巫溪县石龙中学一、二年级共八个 班的学生4 3 4 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和 应对方式问卷的测查,分析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 2 团体辅导:从参加基线测查的留守初中生中,招募愿意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经筛 查有7 0 名学生入选,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7 0 名学生分为实验组( 3 5 人) 和对照组( 3 5 人) 。对实验组的学生实施团体辅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辅导内容从影响社会支持 尤其是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客观、主观因素入手。 3 效果评价: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社会支持状况的复查和自编主观问 卷、团体满意度问卷测查,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支持的改变量,来检验辅导效果。 研究结果: 1 调查研究结果 1 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比较: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显著 ( 胗o 0 5 ) ,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 0 0 5 ) ;在主观支持维度上和支持利用度 维度上差异显著( p 0 0 5 ) 。 1 2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以及主观支持得分的性别差异显著( p 0 0 5 ) ;主观支持在周生活费上差异显著( p 0 0 5 ) ;支 持利用度在周生活费上差异显著( p ,o 0 5 ) ;主观支持在不同学习状况和老师教育方式上差 异显著( 尸 o 0 5 ) ;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父母外出状况、监护方式、与父母的联系频率 以及联系方式上均差异显著( 尸 o 0 5 ) 。 1 4 留守中学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 都显著相关( p 0 0 5 ) ;客观支持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相关( p ,o 0 5 ) 。 1 5 回归分析发现,年级、退避因子、解决问题因子、监护方式、求助因子、外出状 况、联系频率、自尊、老师教育方式、幻想因子能较好地预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 ( p 0 0 5 ) 。 2 实验研究结果 。 2 1 实验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改变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改变量( 尸 0 0 5 ) ,实验 山两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显著增加。 2 2 实验组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的改变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改变量( p o 0 5 ) t h e r e 、e 舱 s i g i l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铭o nt 1 1 e o r e so ft l l e 州e c ts u p p o r ta n dt h eu 6 i l l go fs u i p 0 哦b e “r e e n t h el e r 1 l o m e 洲e n t sa n dn o n _ l e f t h o m es t u d e r i t s ( p 0 0 5 ) t l l e r ew e r es i 盟i f i c 肌td i 毹r e n c e s 锄o n gl i v i i l g e x p e n s e s ,s t u d ys t a t u sa 1 1 dm e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i n gs t y l ef o rt 1 1 es u b j e c ts u p p o r to f1 e r h o m e s 姗e n t sp 0 0 5 ) 1 1 1 e r ew a ss i 朗i f i c 觚td i 脏r e n c e0 nt l l el i v i n ge x p e n s e sf o r 也eu s i n go f s u p p o r t 1 41 1 1 es e l f e s t e e ma l l dt h ec o p i n g 啊l ew e r er e l a t e dt ot t l ew h o l es o c i a ls u p p o n ,s u b j e c t s u p p o r ta i l dt h eu s i n gs u p p o r to f l e r - h o m es t u d e n t si nh i 曲m i d d l es c h o o l ( 尸 0 0 5 ) 1 5t h ep a r e n t s o u ts t a t i l s ,g u a r d i a n s h i pt y p e s ,c o n t a c tf k q u e n c y ,m ec o n t a c ts t ) ,l ef o r ,t h e i i i 山两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e l e s t e e ma n dt h ec o p i n gs 够l ew e r ei m p o r t 锄tf a c t o r st 0t 1 1 es o c i a ls u p p o r t ( p 0 0 5 ) 2 a s s e s so fi n t e r v e n t i o ne f f b c t 2 1a f k r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l l ec h 锄g eo fw h o l es o c i a ls u p p o r ta 1 1 ds u b j e c ts u p p o r ti i lt l l e i n t e r v e m i o ng r o u pw a ss i 嘶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m a i lt h a ti nt h ec o m r o lg r o u p ( p 0 0 5 ) 2 2a r e rt 1 1 ei n t e e n t i o n ,l ec h a n g eo ft h ew h o l ep s s sa n dt h em r c ed e m i s s i o i l si n l e i m e r v e n t i o ng r o u pw e r es i g i l i f i c a n t l yh i 曲e rm a l lt h a ti nt h ec o m r o lg r o u p ( p o 0 5 ) 2 3t h e r ew e f es i 鲥f i c 锄td i 丘e r e n c e so nt :h ec h a n g e so ft l l es e l f e s t e e ma n dm ec o p i n g s 够l eb e t v 旧e nt h ei i l t e r v e m i o ng r o u pa i l dt l l ec o n _ f r o lg r o u p ( p o 0 5 ) 2 4t h e r ew 2 l sn os i 鲥f i c 锄td i a e r e n c eo nm ec l l a n g eo ft :h cu s i n gs u p p o r tb 咖e e nt 1 1 e i i l t e r v e m i o n 掣o u p 觚dm ec o n t r o lg r o u p ( 胗0 0 5 ) c o n c i u s i o n : 7 n l es u _ b j e c ts u p p o r t 锄dt l l eu s i n go fs u p p o r to fl e n h o m es t l 】d e m sw e f el o w 贸m 雅m e n o n 1 e f th 0 i n es t i l d e n t s t k y 坝粕棚融e db y 删f ;烈0 r s 舭吼o b j e c t i v e 锄ds u b j e 以v e 重融o r s n 捡6 b j e c t i v ef a c t o r si sc o l l s i s to fi i v i n ge x p e n s ,吣s t a t u s ,u 1 et e a c h c 稿t e a c h i n g s 够l e ,m ep a r e n _ t s o u ts t a t u s ,删i a n s l l i pt ) r p e s ,c o n t a c t 仔e q u e n c ya i l dt h ec o m a c tg c ) r l e t h e s e l f - es c e e m 锄dt h cc 叩i n gs t ) r l e 、r et h em a i l ls u b j e 嘶ef a c t o r s t h es 蛔e c t 跚p p c n 觚dt 1 1 e 、) 1 7 :h o l es 0 c i a ls u p p o r to f t h el e r h o m es t i j d e r n sc a nb ee n h a n c e db y 掣o u pc o u i l s e l i i 培 k 叼w o r d s : l e n h o m es t l l d e n 蚀t l l es o c i a ls u p p 0 吒m e 缸酏e r s ,g r o u pc 0 硼【s c l i l l g e x p i 幽e n t a l 如l d 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文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任何引 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 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文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l 、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 、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 、本文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 道歉。 4 、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翊 盔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医科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 仍然为山西医科大学。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 本声明的版权 日期:丝年上月卫日 日期:4 蔓i 爱年丘月上l 日 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等t - = 譬 刖舌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儿童u 。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经济文化交织作用下的产物,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 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我国农村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农村劳 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的矛盾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将会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存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和谐 社会的建设口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国务院下发关于解决农 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并成立由1 3 个部委组成的农村留 守儿童专题工作组。全国妇联较早关注这一群体,积极推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2 0 0 7 年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了专项调研,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正在不断 优化,但总体上看,他们生存发展状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群体在生活、教育、心理健康、行为等方面存 在着一定问题,特别是在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尤为突出口1 。性格缺陷与行为偏差、人生观与 价值观偏移h 1 等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畸一,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 多人的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口1 。这些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寄人篱下阳,对关爱的渴求得不 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得不到排解,长期积累,便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倾向扭m 1 ;心理承 受能力差,恐惧、自卑心强;性格倔强,逆反心重;寂寞无聊,烦躁,抑郁成疾;怨恨父 母,自暴自弃;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除此外还有自私自利、蛮横霸道、冲动暴躁、扭曲 心理严重、自律道德差等不良心理u 。 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多数是从问题中心出发,探讨留守状态对留守儿童的消极 影响,验证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与此相反,另外一些研究者从积极心理学出 发,分析留守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挖掘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保护性因素,以期制 定更系统、更标准、更可行的干预措施。已有研究表明,一些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心理弹 性n 羽,其中一些正是我们需要的“保护性因素 。因此,用发展的、连续的视角来探讨不 同时期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挖掘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掌握其中的心理 机制,将已有问题转化为可以解决的切入点,将儿童个体自身的优秀素质外化为健康成长 的动力,将已经成为破坏性的外部因素减少到最低,这是保护留守儿童,促进他们身心健 康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保护留守家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支持就是个体心理发展 的一个重要的保护性因素。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 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n 鲫,学术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它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 的利用三个方面。b a n e r a 和n l a y ( 1 9 8 3 ) n 4 1 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类,具体包括:物质的帮 助;行为的援助;亲密的交往行为;指导,如提供帮助、信息和指导;反馈; 积极的社会交往。 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它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口5 1 ,即具有维护健康和预防 疾病这两大功能n 6 1 。社会支持在儿童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 n8 1 9 1 。关于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啪1 ,提出了两种作 用模型,即主效果模型( t 1 1 em a i n e 行e c tm o d e l ) 和缓冲器模型( t 1 1 eb u 疵r i n gm o d e l ) 晗。 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支持相对缺乏的特殊群体,尤其是留守初中生,留守初中生不仅 处于亲情相对缺乏的家庭环境中,而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其在身心方面经历着急速变化, 很容易感受到心理压力并产生各种困惑心2 1 。大量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留守儿童存在着各种心 理和行为问题,而社会支持的缺乏是重要原因,提高社会支持对维护心理健康有积极的意 义;社会支持维护心理健康、预防疾病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也为学术上所接受,因此,本 文从社会支持着手,进行对社会支持的干预研究。留守初中生的客观支持是由客观现实决 定的,是心理辅导难以直接干预和改变的因素,本文对此暂且不做研究。而主观支持和支 持的利用度更多受到认知、人格和应对方式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早期的研究也发现社会认 知( s o c i a lc o 嘶t i o n ) 在社会支持的干预之中起重要作用1 。众多研究均表明诸如性别、 家庭因素、人格、社会网络等因素能够对社会支持的产生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多数学者 认为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即主观支持对个体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阎。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留守初中生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提高其 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提高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水平的实证研究,对留守初中生身心的 健康发展应该具有积极意义。 团体辅导自引入以来,在学校主要应用于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隗刎。近年来,团体辅导开始应用于正常学生的发展性目标隗踟,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 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现有条件下,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耗时短,需要人力、物力 较少,可行性较强,较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改善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提高社会支持水 平,促进其健康成长,为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是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对4 6 0 名初一、 初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留守初中生社 会支持的特点,了解留守初中生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因素,为团体辅导方案提供 依据。第二章为团体辅导的实验研究。本研究对实验组实施团体辅导,进行改善留守初中 生社会支持的实验研究。第三章为总体讨论。对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影响因素以 及团体辅导的课程与效果进行总体讨论,并提出改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建议。第四章 为结论。 2 山两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调查研究 1 1 研究目的 了解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 团体活动方案提供依据。 1 2 研究方法 1 2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重庆市巫溪县石龙中学整群随机抽取初中一、二年级学生4 6 0 名,发放问卷 4 6 0 份,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 3 4 份,有效率9 4 3 5 。其中,留守初中生2 9 2 名,非留 守初中生1 4 2 名;男生1 9 6 名,女生2 3 8 名。( 见表1 1 ) 表1 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性别及年级分布情况 1 2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背景资料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以及自尊量表进行 调查分析。自编背景资料问卷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和留守状况,主要包括性别、年级、 父母文化状况,生活费状况、学习状况、老师教育方式、父母外出状况、父母外出时的年 龄、监护方式、与父母的联系方式、联系频率、团聚时间等。 采用由肖水源于1 9 8 6 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 s p s ) 测量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以及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状况。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 3 条) 、主观支持 ( 4 条) 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3 条) 三个维度。自1 9 8 6 年以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已在国内外多项研究中应用,从反馈回来的意见看,该问卷的设计基本合理,条目易于理 解无歧义,重测一致性r 产o 9 2 各条目一致性在0 8 9 一o 9 4 之间,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测量应对方式状况。该量表分为6 个维度,分别 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问卷共有6 2 道题,每个条目有两个答 案:“是 和“否 ,“是 得1 分,“否”得0 分,正向题目正向计分,反向题目反向 计分,根据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结果来解释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 点。该问卷主要适用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除痴呆或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种心理 障碍患者。量表编制者曾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进行信度与效度研究,重测信度为0 6 7 0 7 3 ;各因子条目的因子载荷取值均在o 3 5 或0 3 5 以上,表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自尊量表( s e s ) 是由r o s e n b e r g1 9 6 5 年编制的,由十个条目组成,分四级评分, 1 表示很不符合,2 表示不符合,3 表示符合,4 表示非常符合,总分范围是1 0 4 0 分, 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s e s 的信度系数是0 8 2 ,与许多和自尊有关的概念有联系。s e s 被广泛应用,是对自己的积极和消极感受的直接估计。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3 数据处理 采用s p s s l 3 o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 3 研究结果 1 3 1 农村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水平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将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 明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差异不显著( 胗0 0 5 ) 。将留守与非留守初 中生在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 胗o 0 5 ) ;在主观支持维度上,差异显著( p 0 0 5 ) ;在支持利用度维度上,差异显著 ( p 0 0 5 ) 。 表卜2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比较( x s ) 1 3 2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的性别、年级差异 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得分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p o 0 5 ) ;支持利用度的年级差异显著( 尸 o 0 5 ) 。 表1 3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x s ) 1 3 3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1 3 3 1 家庭因素的影响 对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我们主要考虑文化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这里我们选择了父母 的文化水平和留守学生每周的生活费这几个具体指标来反映家庭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维度的得分 在父亲文化和母亲文化各个分段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胗0 0 5 ) ;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 和支持利用度维度在周生活费上差异显著( p 0 0 5 ) 。根据当地生活水平,我们将中学生周 生活费划分为3 0 元以下,3 0 5 0 元,5 0 至1 0 0 元以及1 0 0 元以上,生活费在1 0 0 元以上的 学生总体社会支持水平显著高于生活费低于3 0 元的中学生。 4 山西医科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表卜4 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在父母文化及生活费上的差异 变鼙名称分组例数地 f尸 社会支持总分父亲文化小学以下 小学 中学 母亲文化 周生活费 客观支持父亲文化 母亲文化 周生活费 主观支持父亲文化 母亲文化 周生活费 支持利用度父亲文化 母亲文化 周生活费 高中及以上 小学以下 小学 中学 高中及以上 3 0 元以下 3 0 一5 0 元 5 0 1 0 0 元 1 0 0 元以上 小学以下 小学 中学 高中及以上 小学以下 小学 中学 高中及以上 3 0 元以下 3 0 5 0 元 5 旷1 0 0 元 1 0 0 元以上 小学以下 小学 中学 高中及以上 小学以下 小学 中学 高中及以上 3 0 元以下 3 0 5 0 元 5 0 - 1 0 0 元 1 0 0 元以上 小学以下 小学 中学 高中及以上 小学以下 小学 中学 高中及以上 3 0 元以下 3 0 一5 0 元 5 0 一1 0 0 元 1 0 0 元以上 1 5 1 1 9 3 4 8 7 士3 7 4 3 7 3 4 士3 9 8 3 7 4 6 士4 9 4 3 8 0 0 士3 4 4 3 6 9 7 士3 8 3 3 7 3 6 士4 4 6 3 7 0 1 “7 5 3 8 5 0 士4 7 2 3 4 1 3 士3 9 3 3 7 2 3 士4 81 3 7 8 0 士3 8 7 3 8 3 2 士4 2 4 7 4 0 士2 2 0 8 2 9 士1 6 8 8 4 0 圭1 7 9 8 2 7 士2 1 9 7 7 6 士1 8 4 8 4 8 士1 8 0 8 0 1 士1 7 3 8 5 0 圭1 7 2 7 8 l 士1 9 2 8 2 l 士1 9 3 8 3 6 士1 7 6 8 6 0 士1 4 8 1 9 1 3 士2 0 3 2 0 7 3 士2 7 4 2 0 8 2 士2 9 6 2 1 7 3 士2 3 7 2 0 7 6 士3 0 0 2 0 6 6 士2 8 3 2 0 7 2 士2 7 l 2 0 6 7 士2 9 3 1 9 6 5 士2 6 4 2 0 6 0 士2 9 2 2 0 9 伯2 7 8 2 1 4 3 士2 6 8 8 3 3 士1 9 9 8 3 3 士1 8 6 8 2 4 士1 8 6 8 0 0 士1 6 9 8 4 5 士2 0 5 8 2 2 士1 7 8 8 2 8 士1 8 6 8 3 3 士2 2 0 6 6 8 士1 4 7 8 4 2 士1 8 6 8 5 5 士1 7 0 8 4 0 1 8 7 1 6 8 0 5 9 7 0 9 1 4 2 2 2 8 1 5 2 2 3 0 0 7 0 2 6 5 o 1 6 0 1 9 8 9 9 0 1 7 0 o 6 2 0 o 0 0 0 0 2 3 9 0 0 8 0 0 2 l o 0 0 7 7 0 5 5 4 o 0 4 9 0 9 1 2 0 9 0 0 0 0 0 5 m塔驺m卯墙孔盯以b m m b驺m卵墙孔盯配:2 m m坫孙m卵他孔盯b m m”鲳m盯体引盯 山西医科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1 3 3 2 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影响因素中,主要考虑学习和老师教育方式两方面的因素。对于农村留守初中生 来说,老师和学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学生科目较多,接触的老师也较多,这里我们主 要考虑的是与他们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班主任老师。根据以往研究将教育方式较简单地 分为三类,即严格要求型、民主温和型、放任不管型。 表卜5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在学习状况及老师教育方式上的差异 变量名称分组 例数x 盎 fp 社会支持总分学习状况好 一般 不好 老师教育方式 客观支持学习状况 老师教育方式 主观支持学习状况 老师教育方式 支持利用度学习状况 民主温和型 严格要求型 放任不管型 好 一般 不好 民主温和型 严格要求型 放任不管型 好 一般 不好 民主温和型 严格要求型 放任不管型 好 一般 不好 老师教育方式 民主温和型 严格要求型 放任不管型 6 4 10 0 0 2 8 6 7o 0 0 0 1 2 90 2 7 7 o 6 6 0 5 1 5 2 1 7 60 0 0 0 1 3 8 9 0 0 0 0 1 9 90 0 9 3 o 7 6o 4 6 6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在不同学习状况和老师教育方式上差异显 著( p 0 0 5 ) 。学习状况好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学习状况一 般和不好的留守初中生。在老师的教育方式上,老师为民主温和型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 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老师为严格要求型和放任不管型的得分;老师为严格要求型 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老师为放任不管型的得分。 1 3 3 3 与留守相关的因素 在父母外出状况上,留守初中生的父母外出类型以父亲外出居多( 4 8 9 7 ) ,双亲外 出其次( 3 3 9 1 ) ,母亲独自外出的最少( 1 7 1 2 ) 。 已有研究比较一致地认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分为4 类,即随( 外) 祖父母居住;与父 母一方一起居住;和其他亲戚或者非亲戚一起居住;自己或者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本研 究和多数研究一致,将监护类型分为隔代监护、单亲监护、寄养监护和朋辈或自我监护。 6 加舶m刀m舛侈加侈m吼嬖|搦m胤泓m叭舯躬躬磁慰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拽弧舐弧弘孙引配默“引勉加侈扒加掩&z&钙啪甜啪酪钉躯m甜蜥醪”鹌m“拼:8孔钙m“m:8钉 山西医科丈学硕上学位论文 在所调查的留守初中生中,隔代监护占3 0 4 8 ,单亲监护占5 0 1 1 ,寄养监护占8 2 2 , 朋辈或自我监护占7 1 9 。也就是说,大部分还是与长辈一起生活。 在与外出务工父母联系频率上,大多数是一周一次,其次是一个月内一次和一天一次, 一个月以上才联系一次的较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留守初中生与在外父母联系的方式也有了变化。书信逐渐 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只有极少的一部分留守初中生与父母保持一定的书信联系( 5 8 2 ) , 电话、短信成为了主流的交流方式( 3 8 3 6 ) ;同时,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 提高,网络也开始进入部分农村家庭,一部分农村留守初中生已经有条件和父母通过网络 的方式联系( 1 1 3 0 ) 。正因此,农村留守初中生与在外父母的联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 势,选择多种交流方式的占了多数( 4 4 5 2 ) 表卜6 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在父母外出状况、监护方式、联系频率及联系方式上的差异 变量名称分组例数舾 ,p 表卜7 留守初中生的客观支持在父母外出状况、监护方式、联系频率及联系方式上的差异 7 山西医科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表卜8 留守初中生的主观支持在父母外出状况、监护方式、联系频率及联系方式上的差异 表卜9 留守初中生的支持利用度在父母外出状况、监护方式、联系频率及联系方式上的差异 经方差分析发现( 见表1 6 表1 9 ) ,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在父 母外出状况、监护方式、与父母的联系频率以及联系方式上均差异显著( 氏0 0 5 ) 。多重比 较发现,只有父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上的得分高于只有母亲外 出和父母皆外出的留守初中生的得分;客观支持在监护方式和联系频率上差异显著;支持 利用度在监护方式、联系频率以及联系方式上差异显著。在监护方式上,隔代监护和单亲 监护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高于寄养监护和朋辈或自我监护的留守初中 生的得分( p 0 0 5 ) 。在联系频率上,一天次和一周次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 支持得分高于一个月次和一个月以上次的留守初中生的得分;一天次和一周次的留守 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差异不显著。留守初中生支持利用度的得分在监护 方式、联系频率以及联系方式上差异显著。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比寄养监护和朋辈或自我 监护的留守初中生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高;联系频率为一周内次的比一周以上才联系一 8 山两医科大学硕t 学位论文 次的支持利用度高;主要通过电话、短信交流的和选择多种交流方式的留守初中生的支持 利用度较高。 1 3 3 4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与自尊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由表1 7 可知,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自尊、应对方 式的各个因子得分都呈显著相关;客观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六个因子显著相关。其中,社会 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与自尊和解决问题、求助方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 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方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表卜1 0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与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 注:j p o 0 5 ,尸 o 0 1 ,+ 尸 o 0 0 1 1 3 3 5 各因素对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以影响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各种客观因素以及自尊、应对方式等主观因素为自变 量,分别以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表卜1 1 社会支持总分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模型 b 标准误标准化系数( p ) 舌 尸 常数项 3 5 9 0 2 1 81 6 4 5o 0 0 0 退避因子 1 0 6 o 1 3o 3 6 - 8 0 7 o o o o 解决问题因子 0 5 9 o 1 2o 2 35 1 3o 0 0 0 监护方式 o 9 00 1 8 一o 1 7- 4 9 60 0 0 0 求助因子 0 8 00 1 50 1 25 2 20 0 0 0 父母外出状况 _ o 4 5 o 1 60 0 9- 2 8 60 0 0 0 联系频率 m 5 8o 1 8 - 0 1 13 1 6o 0 0 5 自尊 0 1 0 o 0 4o 0 92 7 8o 0 0 2 老师教育方式 _ o 6 0 0 2 2- 0 0 92 8 0o 0 0 6 幻想因子 - 0 2 60 1 2o 1 0- 2 3 40 0 2 6 ,- 7 7 9 9 ,p = o 0 0 0 ,眉= o 7 1 3 ,舰d = 0 7 0 4 如表1 1 1 ,对社会支持总分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退避因子、解决问题因子、监护方式、 求助因子、父母外出状况、联系频率、自尊、老师教育方式以及幻想因子进入方程。该方 程调整的r 2 为0 7 0 4 ,说明以上因素能解释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变异的7 0 4 ,能较 好地预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分。 表卜1 2 客观支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模型 b 标准误 标准化系数( p ) 芒尸 常数项 6 9 2 40 8 58 1 6 00 0 0 0 解决问题因子 0 31 10 0 6 7o 0 9 94 6 4 8o 0 0 0 幻想因子 0 2 3 2 0 0 7 0- 0 2 1 5 3 3 3 90 0 0 1 洼:,3 8 7 2 0 ,尸= o 0 0 0 ,j 2 :o 2ll ,砌d 生o 2 0 6 以影响留守中学客观支持的客观因素以及与其相关的主观因素为自变量,以客观支持 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只有解决问题因子和幻想因子进入方程,调整后的r 2 为0 2 0 6 。 9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卜1 3 主观支持影晌因素的回归分析 模型 b 标准误 标准化系数( p ) 尸 常数项 2 4 6 3 1 3 51 8 2 9o 0 0 0 退避因子 一0 8 5 o 0 8- o 4 6- 1 0 7 7o o o o 父母外出状况 一o 5 4 0 11o 1 7- 4 7 2o 0 0 0 自责冈子 一0 2 6o 0 70 1 4- 3 5 20 0 0 l 学习状况 - 0 7 20 1 70 1 64 2 3o 0 0 0 监护方式 - 0 4 0 0 1 3- 0 1 23 1 60 0 0 2 老师教育方式 一o 5 2 0 1 5一o 1 3- 3 3 9o o o l 求助因子 0 3 5o 1 0o 1 33 3 8 0 0 0 l 自尊 o 0 90 0 30 1 33 3 9o 0 0 l 性别 o 5 2 0 2 10 0 92 4 80 0 1 4 注:户5 6 0 7 ,尸= o 0 0 0 ,群= 0 6 4 ,舻口脚6 3 以影响留守中学主观支持的客观因素以及与其相关的主观因素为自变量,以主观支持 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退避因子、父母外出状况、自责因子、学习状况、监护方式、老 师教育方式、求助因子、自尊以及性别因素进入方程。该模型调整的r 2 为0 6 3 ,表明以上 因素能解释留守初中生主观支持6 3 的变异,能较好地预测留守初中生的主观支持水平。 表1 _ 1 4 支持利用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模型 b 标准误标准化系数( p ) 芒 尸 常数项 2 1 0 4 1 3 21 5 9 80 0 0 0 退避因子 - 1 0 20 0 9_ o 5 51 2 0 4o 0 0 0 自责因子 - 0 3 6o 0 8o 2 0- 4 7 20 o o o 自尊 0 1 lo 0 30 1 64 1 2o 0 0 0 求助因子 0 3 6 o 1 1o 1 33 1 5o 0 0 2 年级 0 6 0o 2 30 1 12 6 90 0 0 8 注:庐7 2 7 5 ,尸= 铂0 0 0 ,启= o 5 6 ,酽口d 兰o 5 5 以影响留守中学支持利用度的客观因素以及与其相关的主观因素为自变量,以支持利 用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退避因子、自责因子、自尊、求助因子以及年级因素进入回 归方程。该模型调整的r 2 为0 5 5 ,表明以上因素能解释留守初中生支持利用度5 5 的变 异。 1 4 讨论 本研究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1 4 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的比较与讨论 研究发现,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与非留守初中生差异不显著。这与 常理上认为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相对缺乏不符合,但是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 刘霞、 范兴华、申继亮,2 0 0 7 ) 咖1 相一致。这些留守初中生的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不在自己身 边,造成了亲子分离,父母支持的缺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为了弥补不在 孩子身边的缺憾,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都定期给孩子打电话,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并且在经济上比较宽松,每年回来都给孩子带一些东西;另外,由于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 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学校极为重视这些留守的孩子,竭尽所能给予这些孩子关心 和帮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留守学生社会支持的不足。本研究选用的主要量 表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的第2 、6 、7 三个条目测量客观支持水平,通过对条目的 l o 分析发现,这些条目反应的支持来源更多的是同学、朋友、其他家人和社会组织等,因此, 父母的支持来源虽然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支持源,但不是唯一的,这也是留守初中生客观支 持和支持总分与非留守初中生在相应条目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同时,尽管留守初中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得分与非留守初中生差异不显著, 但是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留守初中生得分偏低。主观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被尊 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 这提示尽管留守初中生的父母在尽量地弥补, 即它强调的是被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船。 学校和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他们,可是他们感 受到的支持还是较少,相应的,他们对支持的利用度也较低。肖水源( 1 9 8 7 ) 提出个体对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存在着差异,有些人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口封;个体对支持的 利用存在主观差异,有的人愿意接受帮助,而有的人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困难,拒绝外界 的帮助口3 1 。已有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可能存在人格、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客观社会支持是 我们心理辅导和干预难以进行直接影响的,而对支持的主观感受是可以通过认知的调整来 改变的,因此,通过心理辅导提升留守初中生主观支持,提高他们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可行 的,也是必要的。 1 4 2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讨论 1 4 2 1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年级特点 研究发现,留守初中生男生比女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低,这与青 春期男女的心理特点有关。首先,青春期女生注重同伴交往,生活、学习都爱和朋友一起, 有了烦恼或者心事更喜欢和好朋友分享、倾诉;其次,女生比男生的心思更细腻、敏感, 对来自他人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的感受性更强,与已有研究发现初中生主要从同学那里获 得亲密感一致阻1 ;再次,青春期女生比男生更富有幻想,常在幻想中得到满足。这些心理 特点是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不同年级上,留守初中生的支持利用度不同,二年级留守初中生的支持利用度高于 一年级的留守初中生。一年级的学生不仅要面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压力,从小学升入中学, 到了新的环境,要接触新的老师和同学,面临更复杂繁琐的学习任务,感到无所适从,对 支持的利用度较低。而二年级的留守初中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 会了面对各种压力。在初中阶段,学生人际自尊和利他自尊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尤其是二 年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关心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珍视自己与同伴 的友谊,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他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更愿意与自己的同龄人谈心, 能更好地利用各种帮助和支持。 1 4 2 2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要包 括来自家庭的因素、来自学校的因素以及与留守状态相关的因素三个方面。主观因素本文 中主要探讨自尊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来自家庭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在父母的文化程度方面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没有差异。这与农村留守初中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关,绝大部分仅仅到初中水 平,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更多受到农村教育孩子的传统的影响,而与他们的文化程度、 知识水平关系不大。留守初中生的生活费是影响支持水平的重要因素。生活费相对宽裕的 留守初中生遭遇经济拮据的困境较少,感受到的支持也就更多,对支持的利用度也更高。 来自学校的影响因素。来自学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习状况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学习 和老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学习成绩好和遇到一个好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支 持,而学习吃力,老师又严厉或者对自己放任不管,本来不在父母身边的留守学生更会有 被离弃的感觉,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会更低。因此,学校既不能放松学生的学习,又要 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成绩的高低,不能因为学习不好就全盘否定自己;同时,要注重教师 队伍素质的提高。 与留守状态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外出状况、监护类型、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和联 系方式。在父母外出状况上,双亲都外出的留守初中生支持水平较低,其次是母亲外出的, 支持水平较高的是父亲一方外出的。母亲是儿童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口5 1 ,母亲外出对留守 初中生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影响更大,因此,如果实在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应尽量 让母亲留在家中,尤其在初中这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母亲不得不离开,那 么在外务工的母亲一定要经常和孩子联络,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能让孩子在心理 上产生隔阂。在监护方式上,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比寄养监护和朋辈或自我监护的社会支 持水平高。寄养监护的孩子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孤独感受,朋辈或自我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合同协议条款
- 2025产品买卖合同范本
- 2025租房中介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版合同模板:营销人员聘用合同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7 Enjoy Your Hobby Lesson 41 Show and Tell说课稿 (新版)冀教版
- 2025解除合同手续单
-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开花了结果了-教科版
- 202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第2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说课稿 新人教版
- Lesson 16 Mary had a little lamb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英语第三册新概念英语
- 2025年福建省建筑企业劳动合同书模板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早读的好处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必修一)《1.3集合的基本运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大店童装开业活动方案
- 储冷培训课程
- 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改善十佳案例
- 体育培训行业合伙协议书
- 农发行退休中人待遇新政
- 食品异物赔偿协议书
- 老年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与效果评估-全面剖析
- 学生午托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