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基础[1].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9/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1.gif)
![装饰基础[1].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9/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2.gif)
![装饰基础[1].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9/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3.gif)
![装饰基础[1].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9/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4.gif)
![装饰基础[1].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19/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6348746e-6a6d-4718-927d-dd931527f44b5.gif)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 饰 基 础教 案 课程名称:装饰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适用年级: 一年级任课教师: 目 录第一章 概述及装饰的起源 (4学时)第二章 形式美法则 (4学时)第三章 写生及变化规律 (6学时)第四章 装饰图形中的点、线、面与黑、白、灰(14学时)第五章 变 化 (14学时)第六章 装饰色彩 (14学时)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装饰基础主要训练学生对自然形态的观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构图、色彩、形式的表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设计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装饰基础的基本知识,装饰基础是一个从写生到归纳再到创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意识、创新为先,然后在去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诉诸现实。从而在艺术的表现上有意识地打破自然本原的规律,以逻辑的或形象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二.课程内容提要第一章 概述及装饰的起源重点与难点本部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装饰的起源问题。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装饰的起源。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装饰的起源参考书目:装饰绘画装饰图案现代美术装饰画集装饰设计第一节 概 述装饰艺术是将自然中的事物删繁就简,保留其典型特征并加以改造,改造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主观意识对自然形态加以美化、夸张,以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图案的原形来自于大自然的生活,自然的东西不能直接应用于图案,必须要经过写生、变形、变异三个过程。图案从写生到变形是基本功的训练。所谓变形是在写生的基础上,保持自然形态的特点。例如中国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鱼纹就经历了从最初的描绘自然物象的写实手法到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物象进行的简化、加强、夸张、变形,最后终于从具象图案逐渐演化到抽象图案,从最初鱼的图形到完全几何形图形化的象征性图形。当鱼的图形从原有物象特征到完全几何图形的图案时,就完成了图案的变异,图案的写生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再现自然,它的重点不在光影、质感、色彩的细微变化上,也不苛求表面的相似,而是寻求结构、特征、规律上的美感。在写生时可选择不同角度、不同形态进行不同程度的增加、删减。变形有两个方面,除了物象外形的变化还有物象色彩的变化。色彩变化对凸按来说,色的概念是相对的,它不像绘画那样与形相依,它要服从于意境,服从于装饰的目的。变化的色彩不受自然色彩的局限。所谓变异就不是一般的常规变化,而是一种激烈的变化,变异在现代装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这种变异不是在自然形态上,而是在事物的物质、现象、感觉上。变异是由渐变到激变,从相似到相异、从激变到突变。第二节 装饰的起源装饰在人类生活初期就已出现。它是人类生活中原始本能的再现,其目的是使人更好地生存、更愉快地生活,它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最先用于器物和生活用品上的装饰图形称成为使用品装饰;用于人体上的装饰图形称成为纹身装饰;用于栖身居住之地的装饰图形称成为最原始的环境装饰,这些可以说是最早的装饰图案了。人们常把它比作人类的童年,单纯、天真、幼稚、富于幻想,并满怀信心地向更成熟的阶段迈进。一、原始本能的出现我们对装饰的形成因素和基本概念可以归纳为:借助在物体上的装饰图形,使原有物更加美观,为生存空间增添光彩;也可以说,对远古的现实生活的体验,形成了最早的装饰。对装饰的欲求,在原始的先民中已存在,即使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洪荒时代,也有对图形装饰的要求,这种在衣、食、住、行、用方面进行图形装饰的行为来自爱美的心理,来自对生活的切实体验和一种由希望而产生的冲动情绪。这种行为创造了装饰,是原始的求美本能的以满足。譬如,在身体上涂抹颜色和图案纹身,在头上和身体等部位围上野花和腾草,在颈上和腕上挂一串骨头或贝克,把漂亮的鸟羽当作头式或身体装饰等,其目的是激动同类,引起自身的快感和异性的注意。这种最原始的装饰欲求,可以说是最初的美感观念,是自然而本能的流露,归属于本能的求美心理,显然,这种装饰是具有实际意思的相关精神因素的作用。而原始人最初打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弓箭、为方便取水而制作的尖低陶罐等,则具有实际意思的物质功能因素。比较二者,前者对生命本能的赞美是通过装饰来体现的,后者为生存而创造的使用物品是通过造型来表现的。原始人在他们的居住地、洞穴内、器物上、工具及饰物上涂抹刻划不同的色彩和物象,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作用,但大多处于本能的要求,如祈求丰收、驱灾避邪、安居繁衍等,而很少出于纯粹欣赏与表现的目的。例如,画凶猛的野兽是为了消除恐惧的心理;画鬼避邪,以神攻恶;画渔猎、牛耕来表明对收获和安居生活的渴望;画受伤的猎物来表明对得到占有物的喜悦;画弓箭、长矛来表明这种捕猎工具的威力并能射杀猎物的现实等。用装饰图形表现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和生息繁衍的愿望,是先人对最本能的美感的崇尚。 二、无为而为的装饰中国还有些纹样是在无为而为的偶然中诞生的,这些纹饰是原始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并被保留下来,成为独具特点、别具一格的装饰纹样,如绳纹、席纹、篮纹、网纹等。绳纹是在潮湿的泥胎器形上为使器物不塌而加固器壁留下的;席纹是未干的泥胎器物放在编制席上留下的;篮纹是将篮子的内层涂抹泥胎,干后可装盛粮食而留下的;网纹。则是网绳提起未干的泥胎以便干燥时留下的。这些纹饰又是经过偶然的野火之后,留在坚硬泥胎上的印迹变得清晰可见,规律而有秩序的装饰、起伏变化而有层次的浮雕感,被后人继承并逐步发展成为有意识的印纹装饰。这些印纹装饰中的点、线、面相互穿插、自然和谐、疏密得当、变化有序,特别是点和线的反复排列和延续,形成了不同灰度和肌理的层次变化,对后来的彩陶纹饰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思考题: 1、装饰的本源是什么?第二章 形式美法则重点与难点本部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形式美的法则是什么?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教学内容一、 变化与统一二、对比与调和 三、对称与均衡 四、节奏与韵律五、重心与比例参考书目: 装饰图案现代美术装饰画集装饰设计一、 变化与统一变化与统一法则是构成装饰艺术形式美的最基本的法则,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规律。变化是一种对比关系,是指在画面构成中讲究冷暖、明暗、色相等对比关系;在制作中讲究画面肌理的光滑、粗糙、轻重等的对比关系;在线的运用上讲究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二、 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装饰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比包括形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质感的对比、物象的虚实对比、聚散对比等。对比可以产生醒目、生动的艺术效果,使画面富于生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调和与对比相反,它是由视觉的近似因素构成的。画面中线条、色彩、明暗的相似会产生一致的感觉,使人感觉和谐宁静。装饰设计中既要有调和,又要有对比。缺少形的对比,画面会显得单调。无论哪一种对比,都会对形象的创造和画面的设计增加意味,调和可以使相似或相异的因素在共同的线索中求得一致。调和过头往往变得单调、平淡、缺少变化,所以在具体运用中可以使局部具有对比的因素,这样才能达到生动的效果。三、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以中心线为基准,在上下或左右同形或同量,我们称之为对称。对称可以产生安定与统一的感觉,自然界中到处可以发现对称的因素,对称是一种常见的规律,对称的构图具有庄重,整齐的美感。均衡在画面中是一种视觉因素的稳定,它是“异形等量”,人们可以从形的大小、色彩、位置、质感等方面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它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要求,人们往往在心理上要达到一种力的均衡。画面中各种因素的组合以不失重心为原则,均衡的画面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取得,如在装饰画中可以通过动物、人物等动势的变化来实现,在花卉变化、风景变化中可以采取块面的分割来实现。对称往往使人产生拘谨、呆板的感觉,均衡也容易使人感到平淡,在具体应用时可以在稳中求变化,求得视觉上的表现力。四、 节奏与韵律节奏是规律的重复,即形象的连续出现所形成的起伏。节奏讲究变化起伏的规律,没有变化也就无所谓节奏,它主要通过形象的重复、渐次、交错等手段的运用老表现。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赋予节奏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韵律是节奏与节奏之间运动所表现的姿态。节奏具有机械美,富于感性,节奏与韵律的表现可以通过图形的大小、远近、强弱、虚实、曲直、明暗、疏密、高低等方面的组合来实现。五、 重心与比例重心决定物体是否稳定,物体的造型重心稳定之感,重心偏上或左右偏移给人以不安定之感。比例是指物体与物体、整体与局部之间的长短、高低关系。世界上的万物都有自己的比例关系,都符合自身的生理需求。在图案变化中人们往往要根据生理及心理的需求来创作适当的比例,最理想的比例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造的黄金分割比率,“黄金率”在设计运用广泛,如书籍杂志的设计,报刊、招贴等的设计。合理的重心与比例是达到视觉与心理审美要求的重要手段,在运用中要以人为中心。 思考题: 1、思考本章五种关系的关系第三章 写生及变化规律重点与难点本部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写生的变化规律。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写生的方法及装饰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 写 生第二节 变化规律参考书目:装饰绘画装饰图案现代美术装饰画集 第一节 写 生写生是记录自然的最好方法,它为艺术创作收集素材,积累形象。通过写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现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寻求创作灵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写生方法,充分表现物象的特征及本质。一、 写生的目的这里的写生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形式的写生,而是带有装饰性目的的写生。写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再现写生。通过写生熟悉了解事物的生长规律及特点,掌握形态特征及精神面貌。第二阶段为主观表现。通过对写生物象的分析与观察,了解物象的特征、形态,进而获得其规律性,展现主观感受。写生是纪录自然景观的基本方法,它可以提高观察力,表现技巧及提高审美能力,变化与写生是不能分开的一体,变化以写生开始,并贯穿写生的始终。二、 写生方法写生是变化的前提,写生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线描写生、彩绘法、明暗法、归纳法等。1线描写生线描即是用单线勾勒,一般常用铅笔、钢笔或毛笔等描绘线条力求准确、生动、流畅,讲究线的轻重、缓急、虚实、刚柔、粗细等变化,以线条描绘对象的结构、特征。2彩绘法是以水粉、水彩、丙烯等工具描绘自然物象,彩绘可分为单色、淡彩和写生彩绘法。3单色彩绘法是以水粉和水彩为工具,将一种颜色加白或加黑分浅、中、深等层次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及明暗关系。4淡彩彩绘法是用铅笔或钢笔起稿,画出物象的大致轮廓和调子,再以水彩或透明色罩染,使线条与色彩融为一体。5写生彩绘法是以水粉、水彩或丙烯等颜料,用多种颜色描绘对象,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物象的形体、明暗、体积、空间等关系,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6明暗法是以铅笔、钢笔、毛笔画出物象的明暗、空间、体积、结构等关系,可用点或线的排列来达到其效果,也可用晕染的方法来表现。7归纳法是以高度概括的手法来表现物象,方法简洁、概括,层次分明,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适合于图案的需求。归纳法分为黑白归纳法和彩色归纳法两种。8黑白归纳法是把物象归纳为黑、白、灰三个层次,使图、地相互映衬,达到鲜明的效果。9彩色归纳法是根据对象的色彩特征及描绘者的主观感受,对物象的色彩进行总结、概括,强调色彩的情趣、装饰性,突出个性。第二节 变化规律一、 省略与提炼就是省略细节,突出整体形象,它是装饰图案变化的基础。省略可以使复杂的形象变得简单,为其他方法的运用创造了条件。省略即概括,把复杂化变得有条理、有秩序、提炼出共性;提炼就是把形象刻画得更典型、更精美,以达到加强物象整体特征的地步,这样更容易突出主题。二、 夸张法夸张是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是对形象的简单放大,而且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物象的神态、表情、局部等特征加以艺术地强调,使其形象鲜明,富于个性。夸张可分为整体夸张、局部夸张、透视夸张、适性夸张、动态夸张等。夸张手法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如果只注重局部而忽略整体特征,就会缺乏感染力。三、 添加法添加法是在形象经过省略、提炼、夸张、变形后,为了使形象更具有装饰性、丰富性而进行的艺术加工。添加可以使原有内容在新内容的衬托下更加谐调,更引进人们的丰富想象,增添新的意境与含义。我国的年画与民间剪纸中往往采用这种形式,如“莲年有鱼”。四、 求全法求全法是一种理想的手法,它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常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空间的物象并置于一起,给人以完整、美感的视觉享受,许多民间艺术品就是常常采用这种形式。这样既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满足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五、 拟人法拟人法是把动物、花卉等形象赋予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一定的情感,产生与观者共鸣的境界。在寓言、童话、动画片中常常采用这种手法,深受人们喜爱。六、 分解组合法分解组合法是设计者根据实际意图,对自然物象进行变化、分割、位移,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规律如并列、重叠、交错、反复、旋转等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创造的艺术形象往往是充分展现了设计者的想象与情感,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分解是为了更好的组合,它是创造新的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分解可以深层次的了解事物的本质与结构,最后为变形做好准备。七、 象征法象征法是一某种具体事物表现抽象概念,取其相似或相近的方面进行类比,以达到特定的含义。象征法在我国传统图案和现代标志中被广泛应用,如鸽子象征着和平,松树象征着寿。八、寓意法寓意法是借物托意、以具体实在的形象比喻某种抽象的情感意念。如传统图案中的桃、梨、鱼、蝙蝠、鹿等形象都因其谐音分别被赋予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思考题:1、 写生后如何进行提炼?2、 各种变化规律之间有何联系?习题:对校内各种植物、建筑物进行写生, 植物:4种 在一张8开纸上 建筑物:4种 在一张4开纸上第四章 装饰图形中的点、线、面与黑、白、灰重点与难点本部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在装饰图形中如何运用点、线、面与黑、白、灰及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装饰图形中的点、线、面与黑、白、灰教学内容第一节 点的作用与演变第二节 线的作用与演变第三节 面的作用与演变参考书目:装饰绘画装饰图案现代美术装饰画集装饰设计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在论述点、线、面的特征和功能时说:“点、线、面是造型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和单位,它具有的符号和图形特征,能表达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它抽象的形态,赋予艺术一内在的本质及超凡的精神。”当我们听音乐时,乐曲的强弱和快慢形成的音调自然使我们有一种点的密集与疏朗的感觉,这就是节奏。它是由最基本而单纯的点构成。如果我们把音乐的节奏点不断延伸地听下去,就可感觉到起伏流动的韵律线,再把这种对线的印象通过不同乐器同时演奏出来(如交响乐),我们又能体会到厚重而有规范的面和有限的场,因而带来的是音乐里量感的震撼。以音乐来论述点、线、面的关系,是因为艺术包含着相对共同的抽象性。只是音乐通过听觉来感悟图象,而造型艺术是通过视觉来感知图象的。第一节 点的作用与演变 点在装饰图形里用途广泛。单一的点,有提神和跳跃的感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在图形里没有固定的位置,多出现在画面需要点缀的地方,如安置在画面活跃、闪动、提神和平衡之处。这个点可以是抽象的几何形和自由形,也可以是自然形或符号形,它的性质与变化是经过与整体形态的比较而生成定位的。它是图形中某一个形的缩小或某一局部,或是抽取共同因素的归纳形。以不同性格和形状的点的伸展延续所产生的线,比单一的细线、粗线、拙线要丰富而有变化,嫩个充分调节图形的节奏感,但此时图形中点的特征已降低,被连接的线所取代。这类线富有较强的装饰性,使图形增添了新的韵味。 另外,我们再将相同或相异的点扩充开来,均匀分布,点的性格特征同样会被削弱,由点形成的面占据了主导位置,局部观看,它是点,整体观察,它构成了面。点的不同大小的均匀排列,涵盖着平面中的空间性。点的自由组合,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不同肌理的点所产生的视觉感应,丰富了图形的层次,加强了表现的力度。 点的变化和点在装饰图形黑、白、灰关系是怎样的呢? 单纯就点来讲它或黑或白,仅属黑白两极色;从点的组合上看,它又能出现中间色;就点的重复性而言,它能形成线和面,也就是说线和面可以由大小不同的点或不同色素的点来组成。由连续的点组成的线,有黑线、白线或灰线之分;但由点的扩散所形成的面,我们仅能看到灰色,只是灰色的深浅程度即明度不同而已。另外要注意的是,黑点、白点、灰点无论是单一组合,还是多项组合,其组合后的结果都是灰色的面。 通过的点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点的演变性和性质的变化。点、线、面三者的特征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装饰图形里,要善于利用点的不同形状、不同性格、不同肌理、不同大小来构造丰富的图形。图5-4是一幅以点和少量的线构成版面效果的风景装饰画。抽象而归纳的几何形的点反复排列,形成了不同密度的灰色和层次。点是就画面整体而言的局部,它的单向延伸构成了有方向的线,它的单向延伸使我们看到了面。面构成了画面的整体,起着决定作用。此图中的面由于是变化而抽象的第秒年构成的外形,因而能使人感到统一中的变化,感到由点组成的物象的秩序排列而形成的静止现象平衡。画面中心空白恰倒好处,形成了视觉对比,增加了画面的活泼性和透气性。我们再来看米罗的作品又是怎样处理点与线的。从图5-5中可以看到点是有性格和表情的,点所形成的形象语言,会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线的自然游动,勾画出了孩提时的梦境和畅想,从而让我们领悟到图形以外的超然境界。同时,我们还能感到点的方向性和运动规律。方向的相互作用,运动的相对抵消,反而使画面出现静止的现象,这种静止现象,是在物象组合中形成了力量均衡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点的性格不同,在统一、平衡、静止的状态中又有动感的变化,所以,它又体现了统一中求变化的装饰规律。第二节 线的作用与演变 装饰图形中的线,有很强的概括性,能直接表现对象的运动感和速度性,并能体现不同的性格。单纯的线能反映物象的轮廓和面积,也能充当画面中清晰明了的骨架,既能起到平衡稳定画面的作用,也能在图形之间自由穿插,使物象与物象连接成完整统一的外形和整体。由线的重复、交叉流动和不同粗细的线的排列,呈现出不同的灰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衬托出了主体。线在装饰图形里又分运动的线和静止的线、实线与虚线、阴线与阳线、软线与硬线、规则线与不规则线,以及几何线、自然形线,符号形线等。无论画面上出现什么样的线,都是为画面整体性服务的。 但是不同的线形本身各具特点和性格;运动的细线,轻松活泼,舒展自如,宜于表现轻盈、挺拔、舒缓的节奏,多以高调形式出现(见图5-6);强烈的粗线,稳定而庄重,结实而有分量,有一种静止现象的感觉,也可独立构成图形(见图5-7);规则而有秩序的线,理想而规范,工整有序,宜于表现细致、严谨、精密的图形,这种图形常常以对称、均衡、重复的样式再现(见图5-8);几何形的线,错落有序,统一中蕴藏着变化,几何形的线反复排列,平面性强,有很强的装饰性(见图5-9);不规则而残缺的线,有古朴庄重、年代久远的残旧之感(见图5-10)。线的表现是多样的,然而线的特征是可以转化的,把一条粗线(规则的、不规则的、几何的、自然的)作切割处理,在原空间不变的情况下,线段具有点的特征。如果把画面空间缩小到一定比例,这一线段又变成了面。在一定条件下,运用这一方法,可以抽取单纯形象中的某一局部,或切割、扩大、缩小图形中的某一部分,可以使原有的图形产生共同因素,从而使图形产生形式感的统一(见图5-11)。 根据装饰图形的需要,我们把线按其美感穿插组构,结果只能出现三种情况,即封闭的线、敞开的线、封闭与敞开结合的线。封闭的线,是由始点到终点的相连接所构成的闭合形,闭合形产生了实形的面,有特定的形状和外形特征;敞开的线即没有连接和封闭,隐含着想象的虚形,有游动感,可在物象之间穿梭引线,相互联系,并使散点的物象构成一体。这两种虚实相对的线,是装饰图案中一对矛盾,调整矛盾使之平和,就有了秩序。封闭与敞开结合的线,就布局而言,本身就有整体与局部变化的比例美感,虚实的对比、线面的对比、动静的对比是封闭线与敞开线结合的基本特征(见图5-12)。如果我们想突出画面中的某一部分,就要相应减弱其它部分,如果某一部分太强烈,就应降低其强度来平衡画面,或提高其它部分的量感;如果在表现形式上难以统一画面,就要寻找画面里相关的共同因素和特点,调整和协调画面。线在黑、白、灰的调式中,既不会有纯黑调,也不会出现纯白调,只有不同明度的灰调。因为黑线、白线多向重复所形成的面和调子,仅能看到深浅各异的灰色面。线的疏密不同、方向不同、软硬不同、粗细不同均会给画面的节奏带来不同的对比效果(见图5-13)。另外,还有通过点和线结合的表现图式,此法因重复使用点和线的排列与组合,图形呈现不同层次的灰色,较为柔和。其画面密度均匀,视觉效果没有强烈的反差,图形稳定,制作复杂,普遍使用了视觉肌理变化的表现方法,增强了耐看性。掌握此法,有助于在相邻的灰色调中寻求微妙的变化(见图5-14)第三节 面的作用与演变 在装饰图形里,有一定范围内的对比下形量感是由物象的形态决定的,可大可小,可强可弱,既是局部的面,也是整体的面。面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平面扩张性,兼有单向扩张和发射扩张。面的形成又含散点的组合性和排列性,面的形成还含有线的摞叠重合性。 运用控制好面与其它因素的关系,是把握画面整体感的重要环节。敦煌艺术中的装饰图形藻井图,在艺术处理上就是散点的重复旋转排列后生成的中心纹饰和条形纹饰,并限定在规整的正方形内,我们看到了整体而均匀的面通过底色构成了整体关系的协调,而又不失每个面的变化。单纯的基本纹饰经过合理地排序形成了规律的虚空间,衬托了图形,使画面产生疏密和松紧的变化与丰富的层次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即简单形的反复排列能派生丰富、多变和有秩序的虚象(底形),并是实象(图形)生动而突出。通常在单纯的底纹上画丰富的图形(称以简托繁图案),在繁琐缜密的底纹上画单纯的图形(称以繁托简图案)。(见图5-15) 面在黑、白、灰的调式中,能承担黑、白、灰中的任何一色。较之点和线,它在画面里占的比重大,举足轻重,决定整体的调式,因而,处理好面的关系,就控制住了整体。同时,不能忽视点和线对面的辅助作用。在图形的黑白面之间配以密集的点和线,这些点和线可以用不同的处理手法来表现,因而形成了不同质地的肌理对比,展示了丰富多变的层次和黑、白、灰的节奏比较。尤其是灰色的变化,稳定了黑白形闪动性,调和了图形的反差,灰色质地的后退,又突出了黑白形。黑、白、灰三色相互映衬,使得图形更加稳定和谐调。学会了这种方法,就可以随意调整画面层次与反差。(见图5-16) 思考题: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习题: 把上一章写生的作业用点、线、面各做一个第五章 变 化重点与难点本部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如何掌握各种写生事物的变化规律。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各种事物变化写生的技法与规律,并能熟练的运用在作品中。教学内容第一节 动物变化第二节 人物变化第三节 花卉变化第四节 风景变化参考书目:装饰绘画装饰图案现代美术装饰画集装饰设计第一节 动物变化一 、 动物写生首先要熟悉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生长规律,运动规律,习性特征。要对动物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特征做到了如指掌,并且要熟悉动物所特有的特征,如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犀牛的角,孔雀的尾屏,鹰的喙等。在外形上兽类以长方形为主要特征,鸟类基本属于椭圆形。动物写生的运动规律是写生的重要方面,动物是有生命的,在运动中形成了不同的姿态,但它们主要是由颈、四肢、腰、尾等几部分运动所产生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关节的屈伸,都有其活动范围,在描绘时注意抓住其特征,就能画得生动活泼。在写生过程中要有分析、有取舍,要归纳总结,集中反映动物的主要方面。另外,动物的习性也影响它们的动作,如狐狸行走时的左顾右盼;豹的敏捷,奔跑时身体的舒展,如流线一般;老虎的稳重,捕食时身体的拉长与延伸;鹰的速度,在高空中的展翅翱翔;熊的体态强大、厚重,具有力量感。认识动物的生活习性对以后的图案变化十分重要,它是动物变形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二、 写生的角度不是每一种角度都适合于画面的表现,所以在写生时要注意选取完美、全面、真实地表现动物形象的一面,对于不同的动物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如狮、虎等动物适合于正面表现,骆驼、斑马、鱼、鹦鹉等动物适合于侧面表现,抓住其典型性特征。三、 动物变化动物变化在原始时期就有表现,如原始陶器上的鱼纹变化,凤尾变化、蛙形纹变化等。这些变化都是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演变,最后成为了人们所共识的符号。今天我们在进行动物变化时要紧紧抓住动物的特征,认识动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对其变化要有依据,了解其生活习性、生理特点。动物形象的变形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夸张变形,在变化中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关系,不但变化其外形,更要变化其形态。线条要符合不同动物的特点,反映不同动物的性格。用线可采取勾勒、虚实、浓淡等变化,色彩可依据其性情而变,如凶猛的动物,色彩对比强烈;活泼的动物,色彩比较鲜明;温顺的动物,色彩比较和谐、典雅;在色彩处理上要变自然色彩为主观色彩。在变化中运用夸张、概括、添加的手法,要把具象变化、抽象变化、和想象变化结合起来,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四、 技法实例分析五、 图 片 欣 赏第二节 人物变化一、 人物写生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是世界的主宰。人的自然属性包括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属性有生理、体质、反应机理等。外部属性有结构、表型、身高等。人的社会属性包括观念、习俗,其根源来自于传统、风俗、政治、宗教、文化等。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精神面貌,内在情感,世界观,影响着人的言谈举止。人在社会中由于身份、地位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形象,这种形象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在人们的脑海中反映出来。了解人的社会属性有助于表现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形态。人物写生必须熟悉、了解和掌握人体的结构、比例、形态及解剖结构。如男人与女人,老人与儿童,由于年龄、性别、生理机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特点。男性比较高大、魁梧、宽厚;女性比较丰满、小巧;男性身材一般呈现三角形,女性身材一般呈菱形,外形轮廓具有一种韵律美,丰腴的肌体和柔软的体态显示出一种美感。儿童正处于发育期,四肢细小,头部所占比例较大,柔韧性强,行动灵活;老人则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行动缓慢。同时男人与女人因地域与人类自身遗传的不同,在表型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别,如亚洲人比较矮小,皮肤呈黄色,五官起伏不大;欧洲人身材高大,皮肤为白色,五官分明,四肢粗壮。非洲人由于地处热带所以人的鼻子生得短且鼻孔大,这样有利于体温度的挥发。欧洲人由于地处寒冷地带,鼻子挺、长且鼻孔小,可延缓冷空气的进入。从整体上说,热带人性格豪放、火热,寒带人性格严峻、理智,温带人性格比较温和。二、 人物变化人物变形在各国各民族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原因为审美需求、装饰器物、符号功能。人们在满足情感需求之后,如图腾、神话等,便不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开始对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在绘画、雕塑中表现在原始社会对女性的崇拜,夸张女性的胸部与腹部,如中国的飞天、希腊的诸神等。现代绘画把人物的不同方面结合在一个空间中,如毕加索的女人像,形成了一个不为透视法则所控制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神秘感和装饰感。1人物变化的形象特征与表现面部面部五官的比例是人物个性描写的关键。比例决定着特征,也决定着夸张和变化的尺度。从五官的比例中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气质、情感等因素。对面部的刻画与表现,就是对人的性格、感情的刻画与表现,人物的表情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比如眼神的刻画、眼睛的大小、嘴唇的薄厚、眉头的紧锁与舒展都说明了人的不同感情、心理变化。人的脸型及其夸张表现也都说明了一定的性格与特征。通常的脸型有国字脸、田字脸、瓜子脸、由字脸、甲字脸等。这些特征在戏剧表现中加以夸张变形,形成了典型的脸谱形象。全身人体包括头、四肢、躯干三个部分,其中头和四肢围绕躯干运动。姿势的收、张、扭曲变化因人的年龄、性别、肌肉的组织不同而各异,在变化时要抓住其典型性,突出不同的人物特征。2 人物变化的情感特征与表现情感是人物变化的主要因素,艺术家通过对人物情感因素的描绘来表达感情,将感情提炼、升华,增加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情感的共鸣来自于两个方面;一种是自身的情感变化,另一种是由于自身的情感变化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如目瞪口呆、呆若木鸡、张牙舞爪等,这些都是与情感变化相关的写照。表情的变化人具有感情色彩,面部表情是判断一个人的情感因素最为直接的依据,笑容可掬、眉目传情等都是对面部表情的写照,除了眉宇之间的变化,面部肌肉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对面部表情的表现除了用线条、色彩的变化,还要加上环境、光影的变化。第三节 花卉变化一、 花卉写生1 写生的规律a.全面写生时要画出花卉的全貌和状态,比如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小花锦簇,大花疏散;葡萄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老干与新干作藤状缠绕。每一种花卉都有其特点,写生应先从整体出发,选择最能表现对象,最美的角度,逐渐深入细部观察和描绘。b.完整完整是指花卉的结构完整。它是设计创作的前期准备,是设计者的记录素材。这里所强调的完整不像绘画所强调的完整,而是对一棵树、一枝花的来龙去脉必须交代清楚,它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必须了解每一个细部的情节和结构。这种方法在设计中十分重要,是设计中处理结构关系经常遇到的。c.细致细致是要仔细地观察对象,详细画出各部分的特点,画花不仅要画出花的正面、侧面和半侧面,而且要画单个花瓣及其反卷的形状,对于花蕊、花蕾都应细致观察,详细描绘。2 写生的方法花卉写生先从整体入手,再深入局部,依次画出。在选取角度时,可利用透视关系增加其变化和立体感,进行多角度,多视觉的变化方法,利用分解组合法进行透视分析,在画面中呈现出多视角的结构及韵律感。如画花,先画整枝,注意其外部轮廓、形态,画出花的姿态,花与叶之间的穿插关系,然后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细部描绘。还要注意取舍,提炼,充分表现出物象的特征。描绘时有意识的对物象进行单纯化,平面化地处理,使物象具有装饰美感,为以后的变化做好准备。写生时还要注意物象的轮廓特征,所谓轮廓特征就像人的影子,应注意突出主体物。画花时应采取不同的角度,如牡丹和月季适合正面表现;牵牛花呈漏斗状,适合侧面表现;菊花呈半侧面多。不同的花卉适合不同的表现方法,在写生时应注意掌握总结其规律。二、 花卉变化的方法花卉变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宝相花”到唐代的“唐草纹”及现代装饰中的各种花卉饰图,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写生,了解花瓣、花枝、花叶的生长结构,进而深入了解自然美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美的规律。花卉的变化方法很多,它是艺术家抒发情感的主要对象。在花卉变化中主要是变形与变色,花卉变化首先要通过细致入微的写生,了解花瓣、花枝、花叶的生长结构,从而进行简化、归纳、夸张、分解等变形。因变形和变色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写实变形与写意变形。写实变形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对花叶的处理要自然,带有“真实感”,因此,造型以曲线为主,花形要尽可能产生立体效果,抓住其外部特征进行适当的取舍,使其更加生动完美。写意变形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者就其局部进行创造性的夸张、变形、甚至离开原有的花形、叶形而又保持花与叶的神态,使形象具有典型性、装饰性和理想化的特点。三、 图片欣赏第四节 风景变化一、 风景写生写生的方法很多,或以线描为主,或以块面,或以水粉,或以线面结合进行写生。作为搜集素材的写生,既可以对物象进行详尽的描绘,也可以只描写局部,或是只对物象的结构产生兴趣而不讲究写生的构图。总之在写生时要注意画面的装饰性,重视黑白的关系,重视结构,它同其它绘画类的写生有着本质的区别。写实与装饰是艺术表现上的两种风格,所谓写实是在写生的基础上较为客观的描绘对象,重视表现真实感;装饰是运用图案变化的手法进行大胆的夸张、想象来表现作者的感情,在表现上更为自由灵活,更具美感。二、风景变化的构图特点及要求这里的构图与造型艺术的构图是有区别的。作为装饰艺术的风景变化,在构图上一般指画面的结构,指画面中各种物象所占有的位置与空间及它们对画面所形成的分割形式。在构图上更注重形的排列、穿插、对比关系,注重黑白灰基调及节奏与韵律,透视上要灵活运用。构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 构图的严谨周密构图中首先要解决画面中大的布局,在此基础上安排其他的线形色,使画面形成一种大的气势,贯穿整个图画。2 究画面的饱满与完整这种完整性一般包括内容上的完整、构图上的完整、造型上的完整。构图的完整主要体现为向心的布局,画面大动势线的主要特征要体现出来。3 画面层次要丰富清晰要注意画面形体的大中小的差别,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变化,注重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变化。4 主体形象突出画面中主体形象要放在主要位置,它是视觉的中心,主体形象占画面的比例要大,结构要细致,形象要丰富饱满,色彩要强烈鲜明。5 讲究画面的黑白关系装饰风景往往是由黑白组成的,白在画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中就有“计白当黑”之说。白也是我们常说的“地”。“图”与“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整体,空白也是装饰中的一部分,在画面中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使画面不至于过实,过暗,过闷。三、风景变化的构图形式1平行垂直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产生稳定安静的氛围,由于高低位置不同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2行水平构图由于水平线具有稳定平和的效果,所以画面具有安定详和的氛围。3水平线构图水平线与斜线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两者的结合使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s”形构图使画面富于韵律感5角线构图这是一种大胆的构图方式,画面既对比又谐调,具有力的均衡感,强调视觉上的平衡。6点构图打破视觉上正常的透视规律,画面中所有的物象都没有明显的界限与区别,物象重叠交错,没有正常透视的远近大小区别,而是根据作者的想象与虚构进行安排,产生一种虚拟的空间与时间概念。四、风景变化的方法风景变化要求有典型的环境与景物,风景变化包括很多题材,它可以把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物象组织在一起,产生一个特殊的空间关系。在风景变化中打破时空观念是典型特征。在变化的同时要综合运用各种变化的规律,大胆剪裁、夸张,进行装饰性构图,把时间的流动,空间的变换变的有序,从而形成组合的多样性。风景变化在色彩上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效果,大胆的归纳色彩,使各种因素得到协调。在风景变化中灵活运用透视规律,如散点透视法、任意透视法、混合透视法、平置透视法等,使画面变化无穷,可上下左右无限延伸,步步有景,景随人移。在具体事物的描绘中,如树的变化,首先要注意树的特征,不同的树有不同的树冠,树枝,树叶,一般情况下,树叶比树枝的变化要大也易于表现,因此在描绘时要增加整体效果,取整舍零。在描绘水时要注意水的动态,如小河的波纹,大海的波浪等,在画面中还要注意周围景致的协调。对于比较固定,比较规矩的景物多采用横线、竖线来表现,注意主体物要突出,增强韵律感。五、 图片欣赏思考题:本章中介绍的四种变化有何相同处于不同处?习题: 一张4开纸上做四种变化各一个第六章 装饰色彩重点与难点本部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装饰图形中的色彩是如何进行表现与应用的。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1了解装饰色彩的属性2能熟练的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现教学内容第一节 装饰色彩的应用第二节 装饰色彩的属性第三节 装饰色彩的对比关系第四节 装饰色彩的多种表现方法 参考书目:装饰绘画装饰图案现代美术装饰画集装饰设计 装饰色彩不同于自然主义绘画和古典主义绘画在表现物象色彩时的相对客观性。它削弱和淡化了光源的作用,不强调物象色彩的真实性,也不突出物象体面、空间和质感等因素。装饰色彩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和实用性。对图形色彩的表现是以随类赋彩的方式,既先确定构图结构及物象的分布,再依形填色。装饰色彩是不按光源来塑造物象的,也就是不强调物象的色彩体面关系和空间感,而以主观臆想的色彩搭配形成色调,以平面设置对图形的平衡作用,色彩冷暖关系的相对性应用,色彩明度与纯度相互调节的协调性,色彩的色相与补色在图形中的层次关系,色彩归纳与色彩心理的抽象性等。下面就上述几点作简要概述。 第一节 装饰色彩的应用一、色彩的设置对图形的平衡作用 装饰色彩的分布首先要考虑它的平衡因素。所谓平衡,就是色彩搭配形成重量感一致的平稳性。要使色彩出现平衡的感觉,首先,要注意同一种色彩的均衡分布和色彩的重复应用。色彩的均衡分布会产生量感的统一与谐调,色彩的重复使用会有一种均衡的稳定感(见图6-1)。其次,要注意色彩的明度拼置所形成的量感比重和纯度调节。明度拼置即是色彩的深浅拼置,有深浅,也就有轻重。通常以色的面积来调整平衡关系,大面积浅色配以小面积深色是一种平衡,高纯度的小面积配以大面积的灰色也是一种平衡。最后,要注意应用调和色彩和不同色相的等明度关系。调和色彩是将色彩的纯度和明度降低并适当配以灰色调和,色彩没有明显的反差对比,较为柔合。不同色相的色彩由于明度基本接近,也能创造图形色彩的平衡。二、色彩冷暖关系的相对性应用 色彩的冷暖关系是区别画面阴阳和空间的主要因素。冷色系与暖色系的色彩十分丰富,它们相对存在 ,在比较中形成 。冷暖色调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出现在画面上。以蓝绿色调为主的色彩配置称冷色系,色彩混合的次数越少纯度越高,色彩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冷色调给人一种宁静、安详、深邃、广阔的心理感觉。暖色调则给人一种热烈、喜庆、温暖、振奋的心理感觉。若在冷色调中少量配置暖色,或在暖色调中适当配以冷色,则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闪亮视觉效果,而暖色调中的冷色更显得宝石般的珍贵,但要注意冷暖色彩的搭配不能形成对等式的比例关系。三、色彩明度与纯度的相互调节性色彩的明度与纯度有一种默契的互为调节性,掌握好这一组并存的色彩关系,可以随时调整画面的色彩不协调因素,保证画面色彩的完整和和谐性。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相对谐调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色彩的明度是由不同色相的色彩和邻近色的色彩所形成的两种明度关系;其次,表现为色相的明度推移和同类色深浅变化所形成的明度关系。这几组色彩关系除同类色的色彩搭配有时显得单调外,其它三组色彩搭配都能形成丰富的色调,但调节不好,也会出现色彩配置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的纯度在色彩明度关系中的穿插和对比,马上就能使画面色彩活跃起来,并带动整体色彩的变化性。减弱纯度的色彩组合,对比性降低,明度较为接近,色调柔和。如果调整不好会显得色彩柔弱,这时,可以调入适量高纯度的颜色,使原有的柔和色调变得亮丽起来。大面积的柔和色彩调配也是这一规律。相反,高纯度的色彩对比就要配置适量的调和色或灰色来谐调,也可使用适量的黑白来稳定画面。四、色彩的色相与补色在图形中的层次关系 色彩的色相关系是构成画面色调因素之一。运用好不同的色相关系,能积极地调整画面的不同色调和空间关系。不同色相的色彩与进退的功能,这些进退现象是在色彩比较下形成的。统一的色相中出现相异的色相,对比的色相中出现调和的色相,补色中出现黑白色等,都能形成不同的层次关系,前者衬托了后者,前者为后退色,后者为推进色。补色在图形中对比强烈,相互对立,相互映衬。补色所形成的色彩视差距离大,宜展开强烈的空间关系,当与其它色彩并置时,它极其醒目和突出,先于其它色彩对比关系跳于画面之前。熟悉了色相和补色的规律,就能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五、色彩归纳与色彩心理的抽象性 色彩归纳是经过对色彩科学的分析后总结出来的色彩规律,是理性的、抽象的。色彩心理是通过对物象色彩的直接观察而获得的一种感觉色彩,是感性的。归纳的色彩是按照三原色派生出来的不同色彩在色环内的规律变化,即而出现了间色、复色、补色、类似色、邻近色、对比色和调和色,并总结出色彩的基本属性,它包括:明度、纯度、饱和度、冷暖和色相。在表现物象时依据这些色彩定律配置色彩,色彩的搭配与组合是预先设计好的,色彩的调子形成比较稳定,成功率较高。当然,这需要非常了解色彩归纳的基本知识并多加实践。另外一种表现物象色彩的方式是通过心理感觉直叙。这种表现方法预先没有对色彩进行调整和归纳,而是以当时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物象的色彩关系。这种方法虽没有归纳色彩显得规律性强和成功率高,但是色彩表现十分生动,有时会出现非常精彩的感性色彩,为丰色彩的表现力创造了条件。以上两种方法,同学们要掌握好,不断为创作服务。第二节 装饰色彩的属性 我们了解色彩属性,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色彩,学会运用色彩规律来调整画面的色彩关系,并指使我们创作。掌握装饰色彩的属性是学习图案色彩的最基本要求。只有深入地了解色彩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色彩的组合方法。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对色彩极其敏感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良好感觉,但不管是出于先天的因素,还是后天的补充,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画面的效果。 任何颜色没有好看、不好看之分,就看我们怎么来组合,将它们统一起来并形成和谐有序的色彩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每种颜色都有个性,概括归纳个性是谐调,强化对比个性也是谐调,灰色调中的色彩对比不妥当的话,某些色彩会显得脏,但将这些脏颜色放置在高纯度或补色对比的色调中,会缓解强烈而刺眼的颜色。另外,高纯度而鲜明的颜色如果对比不当会产生色彩燥动和轻飘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需资金购买房屋借款合同5篇
- 新解读《GB-T 30959-2014河西绒山羊》
- 范本代理记账合同范文2篇
- 解除租房合同范本
- 房屋倒塌租赁合同范本
- 退休聘用保洁合同范本
- 解除洗衣厂合同范本
- 护理个人年度计划书模板(5篇)
- 职高入团考试题目及答案
- 控烟工作心得体会怎么写(例文10篇)
- GB/T 45859-2025耐磨铸铁分类
- 临床基于ERAS理念下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实践探索
- 2025年河北交警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1.2 观察物体(2)课件
-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的护理
- 华为海外税务管理办法
- 2025秋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成人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腱鞘炎个人护理
- 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及颅内高压专家共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