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墨子一书中包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墨子管理思想以“天志”为管理 的最高法则,以“中国家百姓之利”为管理效果的检验标准,以“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为管理目的,以“仁人”为管理主体,建构了以“兼爱”为核心 管理理念、以“尚同”为政治管理方法、以“尚贤”为人事管理方法,以“生 财、固本、节葬、节用、非乐”为经济管理方法的管理模式,以期达到“公平 正义、兼爱有序”的管理境界。墨子的管理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当今的管理实践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历史 和认识的原因,墨子的管理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 关键词:墨子,兼爱,管理思想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ii abstract amount of management philosophy is included in thought of the mozi. “will of heave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rule in management thought of the mozi, “ benefits of the national pople” is test standard in management result, “benefit the world, get rid of the harm of the world” is regarded as management purpose, and “habitat for humanity” is management body, moreover, based on all the above comments, to construct a management system, in which”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superior” is regarded as the methods of the political management, “venerate the wise” is regarded as the method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create wealth, consolidate, thrift, funeral held, non-music” is regarded as the method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to achieve management level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universal love”. management thought of the mozi have a profound impact then and later, and its value should be fully affirmed. however, due to reasons of history and knowledge, there are inevitably limits in mozi thought. key words: the mozi; universal love; management thought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先秦主要的哲学派别之一,在当时与儒家并称为 显学。墨子提出了著名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 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这些主张中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本文试图 围绕墨子的十大主张,全面阐发和深入挖掘墨子的管理思想,这无论是在理论 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在中国哲学史上, 墨子学派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湮灭不彰, 但学者们对 墨 子注疏却未中断,而且对其思想的挖掘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相对而言, 对墨子管理思想的研究则显得较薄弱。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著作和文章论述或 涉及到墨子的管理思想。本文现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对“兼相爱,交相利”管理思想的研究 付进扬的浅析墨子的管理思想 ,陈延庆的墨子管理思想的逻辑结构及 其基本特征和丛蓉的论墨子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等三篇文章都认为,墨 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兼爱交利,其他各种管理主张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并 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不过三位作者对“兼爱交利”如何成为核心论述得 不够透彻。 张国胜的利义并重以民为本的墨家管理思想一文认为,重义贵利是墨 子管理哲学的价值取向,兼爱是墨子管理哲学的道义原则。许立新的墨子管 理思想的现代价值一文强调了墨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认为墨子“兼相爱, 交相利”原则中包含了人际关系管理思想。彭双、涂春燕在墨子管理思想研 究一书中也总结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协调思想。从兼相爱、交相 利的观点中引出人际关系思想不无新意。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2 (二)对“尚贤”管理思想的研究 付进扬的浅析墨子的管理思想和许立新的墨子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将墨子尚贤思想提炼为人事管理思想,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论述,不乏借鉴之 处。徐希燕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认为,墨子提出了管理学上的“人本管理” 思想,重视人力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对用人强调任前试用、任上临督、任后评 论。 耿立卿的观点颇为独到,他在墨子“能本”管理思想初探一文中指出, 墨子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能为本” ,是一种“能本”管理思想。文章具体 阐述了“能本”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管理方法和“能本”观的当代启示。 (三)对“尚同”管理思想的研究 付进扬的浅析墨子的管理思想和刘邦凡的墨子思想的当代价值都 认为,墨子的尚同思想是一种行政管理思想。管斌、何似龙也在墨家古代管 理思想初探一文中指出,尚同是一种政治组织方式。他们都从行政管理的角 度对墨子的尚同思想进行了阐释。 在徐希燕的墨子政治思想新探一文中,作者认为墨子的尚同思想其实 是一种君主集权制。作者在论述此观点的可贵之处在于,在肯定墨子尚同思想 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其消极影响。 (四)对“节葬、节用、非乐”管理思想的研究 从整个文献资料来看,对墨子“节葬、节用、非乐”管理哲学的研究比较 少,仅在以下几篇文章中有所提及。在付进扬浅析墨子的管理思想和许立 新墨子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两篇文章中都将墨子的“节葬、节用、非乐” 思想提炼为墨子消费管理思想,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在彭双、涂春燕的墨 子管理思想研究一书中,将墨子的“节葬、节用、非乐”思想提炼为固本节 用的理财思想。个人比较赞同这些观点。但遗憾的是几位作者都没有从哲学的 角度对这些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 (五)对墨子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局限的研究 在陈克守、桑哲的墨子与当代社会一书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把墨子 的十大主张同当代社会的某些观点、做法或者现象相联系,一方面探究理论渊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源,另一方面阐述现实意义。其中包涵了大量的对墨子管理思想的研究内容。 如第四章论述了“尚贤与当代人才观” 、第五章论述了“尚同与当代行政管理” 、 第八章论述了“节用节葬与当代消费观”等等。在陈杰墨子思想在现代企业 管理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作者分别分析了“兼爱”思想、 “尚贤”思想、 “尚 同”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马明策在人文精神的缺失试论墨子 管理思想的局限一文中则主要分析了墨子管理思想的局限。他认为,墨子管 理思想中包含有尚同的政治专制性和国家管理保障的虚幻性。尚同的政治专制 性主要表现为,思想统一要求人们在思想上采纳同一个标准,不能一人一义, 政治集中要求人们在行为上和上级保持完全一致,不能自行其是。国家管理保 障的虚幻性主要表现为:墨子宣扬的“上帝” “鬼神”的管理保障,完全是不可 实证和无法操作的,这就使他的这种管理保障具有实践操作上的虚幻性。而墨 子管理思想的根本局限在于用功利主义的思想消解了其本身想达到的人文关 怀。 综上所述,近十几年来对墨子管理思想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 墨子管理思想的某个侧面分析和探讨;二是注重研究墨子管理思想的现实借鉴 意义和局限。这对于拓展墨学研究无疑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 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没有对墨子管理思想进行全面地挖掘,这容易导致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其次,对墨子管理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管理学的角度, 很少有从哲学的视角去深入分析。本文正是试图弥补以上不足,从哲学的角度 全面地挖掘墨子的管理思想。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从墨子所处的社会背景、墨子的出身、墨子所受的教育等方面出发, 分析墨子管理思想形成的原因。 其次, 分析墨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包括 “天 志” 、 “中国家百姓之利”的管理法则,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管理目的, “仁人”的管理主体,政治、人事、经济管理模式和“公平正义、兼爱有序” 的管理境界。最后分析墨子管理思想的意义和局限。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4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对涉及墨子管理思想的史料 和文献进行搜集、鉴别、分析和研究。 (2)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墨子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四、创新之处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创新: (一)关于墨子管理思想的研究,学者多从十大主张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 来研究,本文围绕墨子的十大主张探讨墨子的管理思想,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论述体系上有所创新。 (二)关于墨子管理思想的研究,学者多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本文 拟从哲学的角度,系统探究墨子的管理思想,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第一章 墨子管理思想概述 墨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他的思想主要蕴涵在他的十大主张中, 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墨子 的这十大主张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和富于智慧的管理思想。墨子思 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社会、出身、所属阶层、所受教育及生活经历有密不可分 的关系。 一、墨子其人 墨子,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 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战国初鲁国人,今山东滕州人。墨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 人和集大成者。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在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显学” 。 韩非 子显学曰: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 墨子的思想涉及哲学、伦理、逻辑、教育、天文、数学、物理、工程技术、军 事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墨子思想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 但墨子并非墨子的专著。墨子生前没有自己的专著。 墨子一书由历代墨 者薪火相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 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 墨子一书气势磅礴,博大精深,语言质朴, 能近取譬,说理深入浅出,论辩富于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 二、墨子管理思想的形成 墨子没有提出专门的管理思想,但他的思想体系中包含有丰富的管理智 慧。墨子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性。 墨子活动于春秋末战国初(约公元前 490 年-前 405 年) 。这一时期正是中 国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周天子的统治名存实亡,各诸侯之间相互杀伐,兼 并与反兼并战争已成社会常态,整个社会处于失范状态, “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 迅速的变革和代谢中,正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在这新旧社会秩序交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6 替的时代里,社会到处充斥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 谋愚、富侮贫、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强权时 代,是一个盛行杀伐之风的时代。 ” 1面对这一社会现实,心怀天下的墨子企图 用自己的言行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墨子平民出生,是小手工业者,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 是一个同情 “农与工肆之人” 的士人。 “士” 是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按照范文澜先生的看法,“士”处在统治阶级的最下一层,他们“能上达但不 能顺利上达,怕下降但可能失职下降。士在军事上任作战骨干,政治上任中下 级官吏,文化上学得古今知识”。 2在墨子活动的这一时期里, “士”是社会上 一股异常活跃的阶层,墨子无疑是这一阶层的政治代表和意见领袖。墨子的出 身决定了他思想的特殊性。墨子思想理所当然的贴上这一阶层的标签,体现这 一阶层的意志,为这一阶层的利益摇旗呐喊。 “墨子与孔子异,其学出于夏礼。 ” 3韩非子显学篇也云:“孔子墨 子俱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可见,墨子深受夏文化的熏陶和影 响,对夏文化推崇备至。在墨子一书中,提到当时的统治者 30 余次。可见, 墨子思想中浸润着夏文化的智慧,从而成为墨子思想的理论基垫。 墨子幼年“学儒子之业,受孔子之术” ,应该说他一开始就受到了当时最 好的教育,而且是正统教育。也正是因为“受孔子之术” ,墨子得到了启发,尽 管这种启发是与孔子思想背道而驰的。墨子“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 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 4墨子由尊儒学进而反儒、非 儒,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并曾辉煌一时。 墨子思想的形成更离不开生产劳动实践。墨子尊重劳动,认为“赖其力者 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墨子非乐上 ) 。这个“力”指的就是劳动。墨 子的思想一方面是从生产劳动中得来的智慧,另一方面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自己的思想,以期感召社会。 1彭双、涂春艳: 墨子管理思想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 页。 2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 ,人民出版社出版 1949 年版,第 188 页、201 页。 3 清毕沅校: 墨子后叙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38 页。 4刘安: 淮南子参新编诸子集成七,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79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二章 墨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面对纷乱的社会现实,心忧天下,胸怀国家的墨子挺身而出,迫切地想要 参与社会管理,他针砭时弊,提出种种主张,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奔走呼告, 企图重建社会秩序。梳理墨子的一系列主张,不难发现其中丰富的管理智慧。 一、管理法则“天志”、“中国家百姓之利” 管理法则是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所要依据的标准、 准则。 正所谓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管理活动有了法则可依才不至于走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墨子认为在实施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依据一定的管理法则。 “天 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事能成者无有也。 ” “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 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 ” (墨子法仪 ) (一) “天志”管理的最高法则 墨子在选择将什么作为管理的最高法则时,进行了一系列比较。他认为如 果将父母、学者、君主作为效法的对象,那么这种效法是不仁的,因为天下仁 义的父母、学者、君主很少。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 以为治法。 ” ( 墨子法仪 )他明确指出, “天志”是管理的最高法则。 “然 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 ” (墨子法仪 )墨家弟子对墨子的这一 论断给予了充分肯定, “故子墨子置立天之,以为法仪,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 有矩也。 ” (墨子天志下 ) 为何法天?墨子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 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 ( 墨子法仪 )墨子作如此论断与当时人们 对天的认识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古代人们对“天”的认识很有限,充满着神 秘色彩,正是由于对“天”的认识的有限性, “天”在古代人们的认识里才显得 那么神圣、尊贵和不可侵犯。梁启超先生将古代人们对天的认识归纳为四类: 一是以形体言天者,天是天界天体,与地相对;二是以主宰言天者,天是天帝、 皇天、造物主等;三是以命运言天者,天是运数、因缘;四是以义理言天者,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8 天是原则理性。 5墨子所说的天绝大部分指的是第二类,即天是主宰。墨子所说 的“天”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天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天不仅创造了万物, 还使万事万物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运行。二是天创造万事万物是有目的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享利。三是天能明辨一切,赏善罚恶,无所不能, “且语 言有之曰: 焉而晏日,焉天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夫天,不 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 ” (墨子天志上 ) 墨子认为天有意志。天的意志就是墨子所说的“天志” , “天”是通过体现 他的意志来主宰一切的。既然“天”有意志, “天志”是管理的最高法则,那么 “动作有为必度于天, 天之所欲则为之, 天所不欲则止。 ” ( 墨子法仪 ) “天 之所欲”即“天志”的具体内容。在墨子看来, “天志”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 几点:一是兼相爱交相利的相处之道。 “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 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 (墨子法仪 )二是行义。 “然则天亦何欲 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 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 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 ” ( 墨子天志上 )三是义政。 “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义 政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 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 ” (墨子天志上 )他认为施义政是天的意志, 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和平共处,强者不欺负弱者,显贵的不傲视低贱的, 巧诈的不欺骗愚笨的,这就是义政的表现。 墨子认为“天志”不能违背, “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 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 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 ” ( 墨子天志上 )违背“天志”会造到天 的报应,而只有顺应“天志” ,个人的欲望才能得以满足。墨子认为天能赏善罚 恶。他也正是利用天的这一功能警戒人们要行善去恶,要兼相爱交相利。 实际上,墨子将“天志”作为管理的最高法则,也是为了使其管理理论在 实践中得到充分推行。 “天志”的最高管理法则,其实是一个超越了世间的道德 力量, 只有用这个强大得足以威慑统治者和普通百姓的道德力量作为信仰保证, 墨子的管理理论才能被认可,才能得以实施。 5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 ,中华书局 1989 年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二) “中国家百姓之利”管理效果的检验标准 墨子在中国首次提出了立论必须要有标准, 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子墨子 言曰:言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 可得而明知也。 ” ( 墨子非命上 )进而,墨子指出了立论的标准, “故言必有 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 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 ( 墨子非命上 )这 就是著名的墨子“三表法” ,即本之、原之、用之。 “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 ( 墨子非命上 )将墨子 的这一观点进行管理意义上的解读,不难发现,墨子是将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作 为检验管理措施或者管理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标准。 二、管理目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任何管理活动都有其目的,管理目的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归宿和落脚点。 墨子管理思想也不例外, 其管理目的十分明确, 即 “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 他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必兴天下之利, 除去天下之害, 以此为事者也。 ” ( 墨 子兼爱中 ) 。正是基于这一管理目的,墨子提出了一系列达成这一目的的主 张和措施。 (一)墨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墨子自学成才,具有高水准的文化素养、缜密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作为 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面对纷繁的乱世,墨子没有逃避,反而积极入世,以自 己的言行,迫切地想要参与社会管理,重振社会秩序。他深究时弊,体察民情, 为改变社会现状殚精竭虑,自觉地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和救民济世精神。难怪孟子也这样评价: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 ( 孟子尽心下 ) ,可谓中肯之言。 “天下”一词在墨子一书中频频出现,墨子的主张都是为“天下”服 务的。 在 “国家” 一词还没有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 “天下” 包含有国家的意思。 先秦诸子百家都言“天下” ,大多都表现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但由于所代表的集团、阶层或者阶级不同, “天下”在指代国家的时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10 候又各有侧重。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墨子,其天下观无疑打上了这一阶层的烙印, 反映着黎庶百姓的利益和愿望,洋溢着“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他为老百姓 的苦难大声疾呼“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 者民之大患也。 ” (墨子非乐上 )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大胆批判“国 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 。这也是墨子社会责 任感的鲜明体现。 (二)墨子管理目的中的“天下之利” 、 “天下之害” “利”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墨子尚利,他所说的“利” ,即指利益。 从“利”的内容来说,主要指丰富的物质资料和安定的政治局面;从获益对象 来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天下、他人和个人,相应的就有天下之利、他人之 利和个人之利。墨子对“利”还进行了规定, “义,利也” (墨子经上 ) , 在墨子看来, “义”是“利”的规定性,有“义”的规定, “利”才能朝向正确 的方向; “利”是“义”的表现形式, “义”必须有具体的物质体现,这种物质 体现就是“利” 。 墨子管理目的,首先是实现“天下之利” ,即国家社稷和百姓之利,其次是 他人之利,再次是个人之利。墨子将他人之利和个人之利结合起来谈论。 “子自 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 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 (墨子兼爱上 )他认为“自利”是乱的祸根, 对“自利”持批判态度,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在个人之利和他人之利的相较中, 他更重视他人之利。但同时要指出的是,墨子并不是一味地否定个人之利,而 是肯定个人之利的正当性,只不过这个“个人之利”在他看来应该是“赖其力 而生”的,是用自己的劳动用以自足的基本需要,而不是亏天下之利和他人之 利而得到的一己私利。正如墨子所说的“私利寻焉,望名乎焉,可以为士于天 下者,未尝有也。 ” (墨子修身 )在墨子辞过篇中,墨子指出“君实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当为衣服不可不节当为食 饮不可不节当为舟车不可不节当蓄私不可不节。 ” 墨子是在肯定君王首 先必须要有可以居住的宫室、适合身体的衣服、强身安腹的食物、方便出行的 舟车等基本生活所需的基础之上即在肯定正当的个人物质利益需要的基础之上 提倡节俭的,如果君主在满足了这些基本生活需要之后不节俭,那么就是亏天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下之利以满足个人私利,这是墨子极力反对的。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墨子 在论证“利”的时候遵循了先天下再他人后自己的先后逻辑。 墨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什么才是他所要说的“天下之 利”呢?纵观墨子的言论和思想,不难发现,他的“天下之利”指的是“国家 之富, 人民之众, 刑政之治, 社稷之定。 ” (墨子尚贤上 ) “国家之富, 人 民之众, 刑政之治”是“社稷之定”的前提和表现形式。 “国家之富”指的是国 家和百姓要有丰富的物质资料。墨子之时,国贫家贫,物质资料匮乏,百姓饥 不得食,寒不得衣,还处在温饱线以下,百姓的这些疾苦深深地刺痛着墨子。 这也正是他为何大力主张发展生产的原因。 墨子十分重视增加人口, “欲民之众 而恶其寡” ( 墨子辞过 ) , “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 ( 墨子节葬下 ) “土 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 墨子非攻中 ) 。在墨子看来, “人 民之众”既是“国家之富”的创造者,也是“国家之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社 稷之定”还需要有清明的刑政。面对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奢侈享乐、征战杀伐, 墨子对当时的政治局面十分失望, 他四处游说, 殚精极虑, 期盼着 “刑政之治” 。 既然有“利” ,就有“害” 。墨子对“害”的阐述,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利” , 只有对“害”做最彻底的揭露,才更能突出“利”的重要性。墨子“除去天下 之害”就是为了“兴天下之利” 。墨子用“亏” 、 “乱” 、 “自利” 、 “患”等词来 表达“害” 。如“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 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 (墨子兼爱上 ) 墨 子七患篇列出了国家的七种祸患, “子墨子曰:国有七患。 ” 墨子的“利”和“害”可以相互转化, “利”可以转化为“害” , “害”也可 以转化为“利” ,只不过,他主张的是将“害”转化为“利” 。如何实现这种转 化?他提出了兼相爱的理论。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 ( 墨子兼爱中 ) 在墨子看来, “兼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手段,是“害”转化为“利”的桥梁, 只有“兼相爱”才能“交相利” 。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 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墨子兼爱上 ) 墨子的管理目的是蕴含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兴天下之利” ,他的 胸怀是天下,是国家。但“务求兴天下之利”却必须从自身做起。在运用“兼 相爱”这种方式来实现“天下之害”到“天下之利”的转化中,他认为,爱的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12 给予首先来自于自己,自己要主动地向他人伸出爱之手,这样才能做到“人必 从而爱之” ,进而达到互爱的目的。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夫爱人者,人必从 而爱之” ,并不是自己主动先向他人伸出爱之手的目的。墨子只是想通过“人必 从而爱之”这一诱人结果作为劝诫先爱他人的动力。做到“兼相爱”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以至于人们把他的“兼相爱”理论视为一种理想之爱。然而,墨 子却认为“兼相爱”是可行的,并用其一生去践行。 三、管理主体仁人 管理主体是指具有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拥有相应权力、从事管理活动的 人。墨子的管理思想要付诸实践,必须要有人的参与,离开了“人”这个管理 主体,他的理想抱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墨子的管理思想中,围绕“人”这个 管理主体,他进行了一系列论述。 (一)墨子的人性论 墨子对人性是善是恶没有像孟子和荀子那样给出明确的回答,但他也有自 己的人性理论,其人性论主要体现在墨子所染篇中。在墨子所染 篇里,墨子见染丝者而兴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他以染丝作比,进而说到“国亦 有染” 、 “士亦有染” 。 “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 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 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 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 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 “其友 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 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 ” (墨子所染 )墨子通过正 反两方面的例子, 即 “所染当” 、 “所染不当” , 生动地阐述了习染的决定性作用。 在他看来,人性如素丝,没有颜色,但经过颜料染色之后,就“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了。可见,环境对人的习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性无所谓善恶, 纯洁如素丝一般。墨子跳出了人性是善还是恶的泥沼,重在强调环境对人性习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染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墨子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周游列国,广收弟子,言传身教,把自己的知识毫不吝啬地传授给弟子。既 然在墨子看来,人性如素丝,环境对人的习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有什 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性。正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因此,他特别 强调国君要用好臣, “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 ” (墨子所染 ) 强调士人要谨慎择友。 (二)对管理主体的界定 在墨子看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实际上人所处的环境就 如一个大染缸,在这个大染缸里,什么颜色都有,相应的什么样的人也都有。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贤士能担当得起“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重任呢?他 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以此为事者也。 ” (墨子兼爱中 )能够担当“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重 任的只能是“仁人” 。在墨子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主体便是“仁人” 。 墨子的这个管理主体“仁人”主要指两类人,一类是贤明的国君,另一类 是国君招募的贤士。只有这两类贤士才能担负得起“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的重任。 墨子还对“仁人”提出了一系列素质要求。 “作为管理者的人要想成为管理 主体,他必须依托一定的条件,达到一定的素质要求。 ” 6墨子认为“仁人”首 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仁人”应该是一个切实的实践者,而不是一 个空谈家。“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必兴天下之利, 除去天下之害, 以此为事者也。 ” “必”即务必的意思。 “仁人”务必要怀着兴天下利,除天下害的强烈事业心和 责任感来治理国家。这是管理主体首先要具备的管理态度。其次管理主体还必 须具有相应的权力。对贤明的国君来说,本身就是权力的化身,天赋权力。墨 子着重强调了贤士应该要有相应的权力。管理权力是管理主体实施管理活动的 推动力,保证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管理者的权力也体现着管理者的威信。 贤士的权力来自国君的授予。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之以令,曰:爵位不 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 (墨子尚贤上 )最 6王德清、么加利: 管理哲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6 页。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14 后,管理主体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在墨子看来,贤明的国君的管理能 力是如何用好贤士。 “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 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 ” (墨子所染 ) “故得士则谋不困, 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 (墨子尚贤上 ) 。贤 士的管理能力则是“厚乎德行的道德修养,博乎道术的知识结构,辩乎言谈的 语言能力。 ” 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是具备高水平的行事能力。 “贤者之治国也 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 ” “贤者之长官也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 而财不散。 ” “贤者之治邑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 (墨子尚贤中 ) 贤士治理国家,治理行政,所以国家得到治理,刑法得到正确执行。贤士主持 官府,充实公家的府库,所以官库充实而财用不分散。贤士管理城镇,粮食增 多百姓能吃饱。 (三)管理者的修养 管理者的自身修养在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自身修养常 常通过其具体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无形而强大的人格魅力。而 这种人格魅力对管理者来说常常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直接关乎着 其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和管理目的的顺利达成。 “管理者必须通过道德修养, 提 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实施成功的形象管理。在 管理场中,管理者是主体。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 ” 7先秦诸子对 自身修养都很重视。儒家强调内圣,追求君子的高远人格,道家主张自然无为, 返朴归真。对管理者自身修养的重视,与我国传统文化对人自身的要求密不可 分。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 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 化,是一种强调克己复礼的德性文化。 ” “中国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把管理的 本质规定是一门大写的人学 。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虽不尽相同,但对管理的 本质却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管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 正己正人之 学 ( 或修己治人之学 ) 。 ” 8正己(或修己)是正人(或治人)的前提和基 础。所谓正人(或治人)是指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 艺术,实施有效的管理。可见,管理者自身修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是多么重要。 7葛荣晋: 简论中国管理哲学的对象和范围 ,载哲学动态2007 年第 2 期,第 17 页。 8葛荣晋: 简论中国管理哲学的对象和范围 ,载哲学动态2007 年第 2 期,第 16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墨子,在阐述其管理思想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渗 透着古代中国式的“人学”思想,其管理思想也可以说成是一门“以人为本” 的“正己正人之学” 。他的人性素丝论认为,人性纯洁如素丝,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人性本来无所谓善恶,人表现出的善恶都是由后天的环境习染造 成的。因此,他更重视修身,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 本焉,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 ( 墨子修身 ) 墨子认为修身是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本,并专门著修身篇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墨子一书的其他很多篇章也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格修养理论。 墨子的修养观是一种重社会价值而轻个体自身价值和具有实践精神、牺牲 精神的修养观。这也是墨子所倡导的人格精神。 墨子提出了一系列立身行事的准则,即他的修身观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 讲主要有以下几点:廉洁、仁义、慈爱、悲悯、强志、重信、轻财、专道、博 观、明察、利人。在墨子修身篇中,墨子这样阐述: “君子之道也,贫则 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 游。 ” “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 墨子提出的修身观并不是高悬的理想之花,他期望的是结出实在之果。墨 子非常重视实践,将实践作为修身的根本途径。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 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 (墨子修身 )君子应当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实际上,墨子本人就是一个苦力行事者。 在修身的方法上,墨子主张反省。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 誉不可虚设,反之身者也。 ” (墨子修身 )一个人只有经常反省自身,才会 有好的名声,名誉才不会虚假。 “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 行修矣。 ” ( 墨子修身 )一个人如果作出了不符合道义的行为或者受到他 人的诋毁,都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通过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品行,通过 反省改正了缺点、提高了品质, 怨恨和诋毁自然就消失了。他认为,君子修身 还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帮助,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欲其义之成,而助之修其 身则愠,是犹欲其墙之成,而人助之筑则愠也,岂不悖哉! ” (墨子贵义 ) 由于墨子的人性论认为环境对人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环境、后天的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16 道德教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他还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墨子是一位杰出的 教育家,有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他一生周游列国,广收 弟子,积极主动“上说下教”,反复强调“有道相教”,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 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 ( 墨子尚贤下 ) (四)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协调原则 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管理活 动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管理主体实现其管 理目的来说至关重要。对此,墨子给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协调原则。 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本着这样的原则行事。 墨子“兼相爱”的人际关系协调原则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要同等程度地爱 一切人,爱是平等的,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爱人如同爱己。二是要 互相友爱,互相友爱是“兼爱”的精髓,强调爱的相互性, “互相友爱”既是一 种爱的方式更是所要达到的目的。三是谁先爱谁的问题。对这一点,他给出了 明确的回答,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 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 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 (墨子兼爱中 )他认为,爱的 给予首先来自于自己,自己要主动地向他人伸出爱之手,这样才能做到“人必 从而爱之” ,进而达到互爱的目的。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夫爱人者,人必从 而爱之” ,并不是自己主动先向他人伸出爱之手的目的。墨子只是想通过“人必 从而爱之”这一诱人结果作为劝诫先爱他人的动力。 在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协调原则中, “交相利”是实现“兼相爱” 的手段,做到“兼相爱”是“交相利”的最高表现形式。这是因为:他的世乱 祸根论认为不相爱是世乱的祸根,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不可不察乱之所自 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 (墨子兼爱上 )而要根除这一祸根,必须 兼相爱, “兼相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做到兼相爱,不能是一句空洞的 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于是“利”就成了这种实实在在的体现。只有做 到兴天下之利、兴他人之利,做到互利,才能做到兼爱。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四、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 统。用公式表述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可简单表述为: 管理模式=理念+系统+方法。墨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即“兼爱”的核 心管理理念, “尚同” 的政治管理方法, “尚贤” 的人事管理方法, “生财、 固本、 节葬、节用、非乐”的经济管理方法,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管理体系。他的管理 模式主要是针对治国安民来说的,实施的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 (一) “兼爱”管理的核心理念 “兼爱”是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面对“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 与人相贼”(墨子兼爱下)的乱世,心忧天下,胸怀国家的墨子痛心疾首, 他深究时弊,体察民情,对造成纷繁乱世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和分析。他 认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 爱。 ” (墨子兼爱上 )世乱的祸根是“不相爱” ,国与国之间不相爱、家与 家之间不相爱、人与人之间不相爱,这些不相爱的表现形式就是“自利” ,国家 的 “自利” 表现为 “诸侯各爱其国, 不爱异国, 故攻异国不爱其国。 ” ( 墨子 兼 爱上 )家与家的“自利”表现为“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 家。 ” (墨子兼爱上 )人与人的“自利”表现为“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 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 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 ( 墨子兼爱上 )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 ( 墨 子兼爱中 )墨子找出了世乱的祸根,接下来就是根除这个祸根。对此,墨子 开出了自己的治世良方,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 利之法易之。 ” ( 墨子兼爱中 )由此可见, “兼爱”是墨子管理国家和社会的 关键和核心。 “当兼相爱, 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 天下之指导也, 不可不务为也。 ” ( 墨子兼爱中 )他认为兼爱互利是治理天下的正道,是圣王的法则,要想 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用“兼爱”的理念来指导实际行动。 墨子的“兼爱”与孔子“仁爱”不同。孔子的“仁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18 差等之爱,由亲及疏,由近及远。而墨子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同等程度 地爱一切人。这在当时等级森严、君主专政的统治社会里是根本不可以想象的。 然而, 墨子笃信 “兼爱” ,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他认为, 只要每个人能 “视 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就可以实现 兼爱。 ( 墨子兼爱中 )为了说服人们,他又给出了三条理由:其一,利害算 计的动力因素。他指出那些认为兼爱不可能的人,是没有弄明白兼爱的好处, 而是只想到兼爱的困难,实际上,兼爱是双赢的,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好处, “夫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 (墨子兼爱中 )这么有 好处可得的事情,怎么会没有吸引力让人们去做呢?那么,如果不兼爱,而相 恶, “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 (墨子兼爱中 ) 这么害人又害己的事情,人们怎么会去做呢,因此, “兼爱”是可行的。其二, 昔者圣人的兼爱之举。从前圣人尧舜禹就是因为施行兼爱之举,才能使天下安 定,他们才能被百姓拥戴。其三,天鬼赏善罚恶的保障。他认为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安全员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徽公路水运交通安全b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测试题已答完及答案解析
- 美容护理学专业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电子艾灸仪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电子电镀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高筒靴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D-甘露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包车服务客车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AST(地面储罐)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秋季学期“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
- 手术室眼科无菌技术课件
- 骨折夹板固定技术课件
-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 中成药相关培训课件
- 景区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 《生物化学》课件-1、绪论
- 大队委选拔笔试题目及答案
-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玉环宏博钢材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钢材及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保价保量保供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