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氧舱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doc_第1页
医用氧舱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doc_第2页
医用氧舱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索引号:000019449/2012-13813-0268359主题分类:政策法规发文单位:发文日期: 公文名称:医用氧舱操作规程医用氧舱操作规程一、开舱前准备(一)每次开舱前反复检查氧舱各个部件及电器控制系统是否处于完好状态,氧舱必须在保证无故障的情况下,才能开舱使用。(二)检查压缩空气气源是否足够满足两次治疗必需的供气量,并打开供气阀。(三)检查氧气气源,表压不少于0.40.6MPa。(四)检查操纵台上各加减压和供排氧阀门是否关闭。(五)打开操纵台上的总电源开关,接通所需使用的各种仪器、仪表电源(监视器、测氧仪、对讲机、音箱)。(六)检查病人吸氧面罩和三通阀连接是否正确,并交待正确吸氧方法。(七)检查并关闭递物筒内外盖,关闭内外盖上的放气阀。(八)将雾化吸氧装置阀调试到适合部位,安装好雾化药物瓶。(九)检查进入氧舱人员着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物品及与治疗无关的任何用品。(十)宣教进舱须知(详见进高压氧舱须知)。(十一)凡多人舱要求必须2人同时操舱。(十二)工作期间严禁做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二、氧舱工作运行(一)加压阶段(15min)1、应严格掌握加压速度,并询问舱内人员的感觉。加压初始阶段应缓慢加压。2、加压过程中,应经常询问舱内人员的感觉及中耳调压情况,如舱内人员反映不适时,立即停止加压并通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二)稳压阶段(60min)1、舱内压力加至治疗压力后,打开操纵台上的供氧阀和雾化吸氧控制阀,通知患者戴好面罩开始吸氧。供氧压力应保持在0.40.6MPA范围内,同时打开操纵台上的排氧阀。2、监测舱内氧浓度,严格控制在23%以内。如氧浓度增高过快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同时应通风换气。3、吸氧结束时,应及时关闭氧气气源。(三)减压阶段(15min)1、通知舱内人员准备减压,按规定减压方案操作,表压超过0.12MPA,总减压时间不少于30分钟。2、患者出舱后,关闭操纵台电源及各种阀门,对舱内进行常规的检查、清理和消毒。3、每日下班前通知中心供氧站关闭输氧管。4、将操舱记录填写完整。空气加压舱治疗患者进舱须知一、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须经高压氧专科医生检查同意后凭卡治疗。应准时到达,过时不候。二、严禁将火种(如:打火机、火柴、手机等)及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如汽油、油脂)带入舱内,必须穿纯棉衣服入舱。三、勿将手表、钢笔及其他与治疗无关的物品带入舱内。四、治疗期间不宜吃产气类食物,如:豆制品、葱、蒜等。五、进舱前要排空大、小便。六、按要求更换医院专用服装和鞋套。七、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应随时报告医务人员,等候处置。八、进舱治疗必须服从医务人员指挥。九、加压过程中,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做好中耳调压,出现耳痛等不适及时向医务人员说明。十、吸氧时,请勿过度呼吸,如果出现口唇、肢体麻木或抽搐立即停止吸氧,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十一、切勿随意乱动舱内设备,以免发生意外。十二、保持舱内安静整洁。空气加压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当舱内发生火灾、人为破坏等情况时,操作人员应沉着果断作出如下处理:一、迅速关闭供氧、供气阀门,切断总电源并打开应急电源。二、指导舱内人员自救,使用舱内灭火器或舱内水喷淋系统灭火。三、迅速打开紧急减压阀等减压装置,力争尽快减压。四、立即通知火警、保卫部门和单位领导,作好抢救工作。五、保护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注:事故发生时本科相关人员应各司其职,如有可能以上几款可同时进行。递物筒操作规程(一)由舱内向舱外传递物品1、由舱外操作人员关闭并锁紧外门,关闭压力平衡阀。2、由舱内操作人员打开内门压力平衡阀,以便向筒内充气加压。3、当平衡阀气流声消失时、或筒外门上压力表与舱内压一致时,表明筒内压力已与氧舱压力平衡,即可松开闭锁装置,打开内门。4、放入需要递出的物品,关好并锁紧内门,关好平衡阀。5、报告舱外操作人员,可行取物操作。6、舱外操作人员得到舱内报告后,先打开外门压力平衡阀,进行减压。当送物筒压力表指针回零或平衡阀门气流声已消失,即可松开闭锁装置,打开外门,取出物品。7、由于送筒外门是外开式结构,在开门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1)必须在筒内压力彻底解除后,方可松开闭锁装置;(2)操作人员应站在筒外开口一侧操作,以防筒内的余压或操作错误时,因筒内压力而造成伤害。(二)由舱外向舱内传递物品1、操作人员应检查递物筒外门处于何种状态,如处于关闭时,应按(一)6.程序操作。2、放入需要递进的物品。3、关好外门,关好压力平衡阀。4、报告舱内操作人员可行取物操作。5、舱内操作人员得到舱外的报告后,进行取物操作其程序,按(一)2.3.操作。6、取出物品后应及时关好内门和压力平衡阀。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绝对禁忌症:1.未经处理的气胸、纵膈气肿2.肺大疱3.活动性内出血及出血性疾病4.结核性空洞形成并咯血相对禁忌证:1、 重症上呼吸道感染2、 重症肺气肿3、 支气管扩张症4、 重度鼻窦炎5、 心脏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6、 血压过高者(160/100mmHg)7、 心动过缓50次/分8、 未做处理的恶性肿瘤9、 视网膜脱离10.早期妊娠(三个月内)11.高度近视超过800度者.12.精神失常.(高压刺激引起发作)13.月经期(大量空气进入子宫内膜开放血管,并可引起月经紊乱)14全身重度衰竭与疲劳(诱发氧中毒)15.未控制的高热(氧中毒)16.早产儿低体重儿.急症适应证:1、 CO中毒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2、 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它厌氧菌感染3、 减压病4、 气栓症5、 各种原因引起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6、 休克的辅助治疗7、 脑水肿8、 肺水肿(除心源性肺水肿)9、 挤压综合征10、断肢(指趾)及皮肤移植术后血运障碍11、药物及化学物中毒12、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适应证:1、CO中毒及其它中毒性脑病2、突发性耳聋3、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症、TLA、脑血栓形成、脑梗死)4、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脑干损伤)5、脑出血恢复期6、骨折及骨折后骨愈合不良7、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8、植物状态9、高原适应不全症10、周围神经损伤11、颅内良性肿瘤术后12、牙周病13、病毒性脑炎14、面神经炎15、骨髓炎16、无菌性骨坏死17、脑瘫18、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9、病毒性脑炎20、糖尿病及糖尿病足2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22、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动过速)23、心肌炎24、周围血管疾病(脉管炎、雷诺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25、眩晕征26、慢性皮肤溃疡(动脉供血障碍,静脉淤血,褥疮)27、脊髓损伤28、消化性溃疡29、溃疡性结肠炎30、传染性肝炎(使用传染病专用舱)31、烧伤32、冻伤33、整形术后34、植皮术后35、运动性损伤36、放射性损伤(骨、软组织、膀胱炎等)37、恶性肿瘤(与放疗或化疗并用)38、视神经损伤39、疲劳综合征40、血管神经性头痛41、脓疱疹42、银屑病43、玫瑰糠疹44、多发性硬化45、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46、复发性口腔溃疡47、麻痹性肠梗阻48、支气管哮喘4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舱消毒隔离制度1、压缩空气和氧气必须符合卫生学标准。2、每人专用一次性吸氧面罩,损坏或污染请及时更换。3、每次治疗结束后应通风换气,及时清扫、拖地,舱内用紫外线照射30min(须遮盖观察窗有机玻璃)。也可用臭氧发生器或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4、舱内使用的痰盂、便盆、垃圾桶应每天进行清洗。5、氧舱体表应定期清洁,内壁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抹。6、患者专用衣服、鞋子、每疗程应更换一次。7、确诊为气性坏疽、破伤风、芽胞杆菌感染患者,严禁与带有伤口的其他人员同时进舱。患者出舱后,舱室必须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1)空气消毒:每100立方米体积用乳酸12ml薰30min,通风后,再用紫外线消毒30min(须遮盖观察窗有机玻璃);(2)舱室内壁、地板和舱内物品用1%过氧乙酸溶液擦拭;(3)舱室经彻底扫除消毒后,作空气培养,3次阴性方可供他人使用;(4)被服用1%. - 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20min,煮沸60min,再送洗衣房洗涤方可使用;(5)所有敷料彻底烧毁。8、每周清洗消毒呼吸三通管及吸排氧软管一次,以1: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