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兴隆庄矿3Mt新井设计-太原理工大学采矿设计毕业论文.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论文)说明书说明书 题目题目: 兴隆庄兴隆庄矿矿 3 Mt 新井设计新井设计 姓姓名名赵志坚赵志坚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0909 级煤矿采矿工程级煤矿采矿工程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段康廉段康廉 日日期期20112011 年年 8 8 月月 1010 日日 1 I 目录 1 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1 1.1 矿井概况.1 1.2 井田地质特征. 3 1.2.1 地质特征.3 1.2.2 构造特征.5 1.2.3 煤层特征.5 1.2.4 煤质特征.5 1.2.5 开采技术条件. 5 2 井田境界与储量.6 2.1 井田境界.6 2.1.1 井田境界.6 2.2 矿井工业储量. 6 2.3 矿井可采储量. 6 2.3.1 永久煤柱损失量.6 2.3.2 矿井可采储量为.7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8 3.1 矿井工作制度. 8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8 3.2.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8 II 3.2.2 矿井服务年限. 8 4 井田开拓.9 4.1 井田开拓的方案. 9 4.1.1 本井田开拓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9 4.1.2 井筒形式、数目和位置的确定.9 4.1.3 开采水平的确定.10 4.1.4 大巷和井底车场的布置.10 4.1.5 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10 4.2 矿井的基本巷道. 10 4.2.1 井筒.10 4.2.2 主要开拓巷道. 15 4.2.3 井底车场. 23 5 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25 5.1 煤层地质特征. 25 5.1.1 带区位置及范围.25 5.1.2 带区煤层特征. 25 5.1.3 地质构造. 25 5.1.4 顶底板特性. 25 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26 5.2.1 带区倾向长度的确定.26 5.2.2 确定风带斜长和分带数目.26 5.2.3 煤柱尺寸的确定.26 III 5.2.4 带区内各种巷道的布置.26 5.2.5 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情况.26 5.2.6 带区通风、运输及其他系统.27 5.2.7 带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27 5.2.8 带区生产能力. 28 5.2.9 带区采出率. 28 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28 5.4 带区主要硐室. 29 5.4.1 带区煤仓. 29 5.4.2 带区绞车房. 30 5.4.3 带区变电所. 30 5.5 矿井建井工作计划.30 5.5.1 巷道掘进进度指标.30 5.5.2 掘进工作面机械设备配置.30 6 采煤方法.32 6.1 采煤方法.32 6.1.1 采煤方法及选择依据.32 6.1.2 巷道布置. 32 6.1.3 采煤工艺. 33 6.1.4 设备配置. 37 6.2 顶板管理.47 6.2.1 支护设计. 47 IV 6.2.2 工作面顶板管理.47 6.2.3 工作面上、下端头及出口的顶板管理.48 6.3 生产系统.49 6.4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0 6.4.1 作业方式. 50 6.4.2 劳动组织. 50 6.4.3 工作面循环作业图.50 6.4.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0 7 井下运输.52 7.1 概述.52 7.1.1 矿井运输系统. 52 7.2 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52 7.3 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52 8 矿井提升.57 8.1 主井提升设备(箕斗)的选型.57 8.2 副井提升设备的选择.57 9 矿井通风设计.59 9.1 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59 9.1.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59 9.1.2 矿井主扇工作方式的选择.59 9.2 工作面通风. 59 V 9.3 风量计算及分配. 59 9.3.1 工作面风量计算.59 9.3.2 掘进通风. 62 9.3.3 硐室需风量计算.64 9.3.4 矿井总风量计算.64 9.4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65 9.4.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65 9.4.2 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确定.66 9.4.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方法.66 9.4.4 计算矿井等积孔.69 9.5 通风机选型.69 9.5.1 选择通风机的基本原则及技术资料.69 9.5.2 矿井的自然风压.70 9.5.3 通风机风压. 70 9.5.4 风机风量及风机选型.70 9.6 电动机的选择. 72 10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7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75 致致谢谢.76 第 1 页 1 1 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兖州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储量丰富,地势 平坦,交通方便,生产的煤炭可供华东工业区,运销海外,进行国际贸易。 1.1 矿井概况 1)地理位置与交通 兴隆庄矿井位于山东省兖州市境内,井田横跨兖州、曲阜两市。津浦铁路干线纵贯 井田东北部,兖济铁路从井田北侧向西延伸,兖石铁路自井田南侧向东延伸,西接京九 线,东至石臼所新港,矿区铁路经大东章集配站与津浦铁路相接。公路四通八达,104 国道沿井田东部通过,兖济公路沿井田西部通过,兖邹公路贯穿井田范围,区内地势平 坦,交通十分方便。矿井交通位置图见图 1-1。 2)地形与河流 区内为第四系冲积平原,地面标高变化于+52 m+44 m 之间,井口附近地势较高, 工业广场标高为+49.20 m。 区内有泗河纵贯全区。 流经本区 3 层煤隐伏露头的部分地段, 向西南注入南阳湖,属一季节性河流,与第四系潜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3)气象 本区为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大陆与海洋间过渡性气候。据济宁、兖州、邹城气象 站 19592001 年的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 14.1,气温最低月为元月,平均气温-2。 最高气温为 7 月份,平均气温 29,最高可达 4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 712.7 mm,年最 小降雨量 347.90 mm,最大降雨量 1179.3 mm。雨季多集中在 78 月,有时延至 9 月, 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65 %。 年平均蒸发量 1884.8 mm, 最大蒸发量多在 47 月, 约占全年蒸发量的 45 %。风向频率多为南及东南风,年平均风速 2.73 m/s,极端最大风 速 24 m/s, 最大风速的风向多为偏北风。 结冰期由 11 月至翌年 3 月, 最大冻土深度 0.45 m,最大积雪厚度 0.19 m。 4)自然地震 兖州市的地震烈度为 7 度。据中国地质资料年表记载,本区地震活动性不强。 但本区无感地震频发。 第 2 页 南 屯 煤 矿 田 庄 井 田 太 平 煤 矿 鲍 家 店 煤 矿 新 集 井 田 落 陵 煤 矿 东 滩 煤 矿 里 彦 煤 田 唐 村 煤 矿 曲 阜 区 兴 隆 庄 煤 矿 北 宿 煤 矿 杨 村 煤 矿 杨 庄 煤 矿 本 矿 井其 它 生 产 矿 及 曲 阜 区 北 兖 州 市 邹 城 市 里 程 表 到 站 公 里 济 南 青 岛 徐 州 上 海 石 臼 所 156 649 162 818 298 徐 州 连 云 港 石 臼 所 港 兖 州 煤 田 临 沂 陶 枣 青 岛 新 汶 淄 博 肥 城 济 南 烟 台 渤 海 峄 山 断 层 津 浦 铁 路 兖 新 铁 路 黄 河 黄 海 滋 阳 断 层 图图 1-1矿井交通位置图矿井交通位置图 第 3 页 1.2 井田地质特征 兴隆庄井田位于兖州煤田东北隅,属全隐蔽井田。北部以滋阳断层为界,南邻鲍店 井田,东接东滩井田,西靠杨村井田,西北以兖州城安全煤柱接上组煤层露头为界。 1.2.1 地质特征 兖州煤田为一轴向北东、 向东倾伏的不对称向斜。 兴隆庄煤矿位于兖州向斜的北翼, 为一走向北东北西,倾向南北北东,倾角 214的单斜构造。主要含煤地层为下 二叠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煤系和煤层沉积稳定,为华北型含煤岩系,无岩浆侵 入,平均厚度 310 m,全部为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 1-2。 第 4 页 地层 厚度 (m) 地 层 系 统 界系统组 235.29132.40 186.27 新 生 界系 四 第 Q 中 生 界系 罗 侏 J 上 统 J3 0392.23 上 统 P2 上 石 盒 子 组P2 1 079.90 二 叠 系 P 下 统 P1 下 石 盒 子 组 2 1 P ?0 181.88 ?60.00 山 西 组 P1 1 132.39 77.43152.91 太 原 组 本 溪 组 上 统 2CC 系 炭 石 古 生 界 系 陶 奥 O 中 下 统 O2 O1 173.78 148.53 185.13 20.02 28.85 37.9 725.20 ? 2煤 02.20 0.84 80.99 55.50120.80 整合 0.6019.80 5.50 分界 砂岩 上段由杂色泥岩、中、细砂岩组成。 综合柱状 1:500 煤层标志层 平均 名称 层间距(m) 岩 性 特 征 整合 不整合 不整合 以紫红色厚层细砂岩或中、细粒砂岩为主,间 夹细砂岩与泥岩互层,下部岩性松散,底部偶见 薄层底砾岩,本组地层仅分布在井田的东部边缘。 为灰色、紫色等杂色泥岩、砂质泥岩,颗粒不均。 本组地层仅在井田北部的83号孔和84号孔附近有残留 以杂色粘土岩为主,间夹灰灰绿色薄层粗、中、细 砂岩及粉砂岩。偶见大羽羊齿、科达木等植物化石。 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灰灰白色粗砂岩或含砾粗砂岩, 孔隙大,硅质接触式胶结,岩性稳定,可作为对比标 志。 3 2 ? 1.07 03.28 十 灰 15 煤 01.10 0.61 ? 八灰04.04 1.76 9.26 3.6024.80 2.5025.14 10.00 0.41 01.45 七灰 7.68 5.7110.53 ?0.62 01.17 10 煤 3.9023.85 15.39 8? ? 10 10 ? 七 八 九 15? 三 五灰 04.60 1.20 17.66 8.3525.24 粉砂岩为主,含煤7层,其中16上、17层煤稳定可采。 十下:浅灰灰色石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 上段以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下段以灰色 细砂岩及灰绿色中砂岩为主,共含薄煤12层,灰 岩6层,其中五灰层位稳定,十上灰岩较稳定。 三灰:灰深灰色石灰岩,岩溶裂隙较 发育。 6 5 4 由暗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含薄层 煤三层,第二层灰岩较少见。 整合 下段为含煤段发育有第2、3层煤,其间为灰灰白 色厚层中砂岩夹粉细砂岩,构成 3煤顶板砂岩。下 部为灰深灰色细、中砂岩或粉砂岩,为3煤底板砂 岩。 5.18 1.276.64 三灰 5.3215.56 10.11 4煤 112.97 10.5 36.19 24.1546.34 10.5 2.3011.65 3煤 14.9542.85 29.75 假整合 7.248.67 7.93 浅灰青灰色石灰岩,上部夹薄层铝质泥岩, 顶部岩溶裂隙较发育。 1.709.35 4.43 4.64 1.4012.10 12.3225.91 17.59 灰乳白色石灰岩及杂色铝质泥岩为主,含薄煤一 层,底部为铁质岩或铝质岩。十四灰岩溶裂隙较发育。 5.7812.55 7.95 整合 十四灰1.714.51 3.16 十三灰 0.4510 4.48 1.46 0.135.7十二灰 五 9 十五 十四 十三 十二 ? 18 17 十一 ?16 十? 1.00 0.501.29 17煤 ?16 煤1.09 0.602.35 十 灰2.5610.705.13 ? 2.4027.90 19.55 7.0028.27 18.07 厚度(m)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 平均 第二段:由浅灰色、灰绿色、杂色粘土及中 细砂质粘土等组成,分布稳定。 32.3 15.032.9 第四段:由土黄色或褐黄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 等组成,分布较稳定。 第一段:以含粘土的中、粗砂及砂砾为主, 中夹粘土透镜体。 第三段:由深黄色或深褐色细砂以及粘土、 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砂砾)等相间组成。 第五段:由棕黄色为主的粘土、砂质粘土、粘 土质砂(砂砾)、砂(砂砾)层等相间组成。其 中粘土类约占68%。砂土类由长石、石英组成, 松散。 40.05 39.8057.20 12.541.0 52.1117.1 图图 1-2煤层柱状图煤层柱状图 第 5 页 1.2.2 构造特征 井田位于兖州向斜的北翼。 为一倾向南东至北东, 倾角 2.314.3, 一般为 48, 走向北东至北北西的单斜构造,煤层地质构造整体比较简单,但有的采区比较复杂,局 部不能开采。 1.2.3 煤层特征 井田含煤地层共含有 26 层煤,总厚度 27.88 m。其中稳定可采的有 3、4、16 上、 17 三层煤,局部可采的 2 煤、6 煤以及暂不可采的 10 下、15 上层煤,可采煤层总厚度 13.14 m,约占煤层总厚的 73.5 %。而第三层煤和第四层煤全区稳定,平均厚度均为 10.5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 63 %,是矿井的主采煤层。设计时只考虑 3 煤和 4 煤。 1.2.4 煤质特征 本区煤质稳定,各层煤的主要指标变化很小,均为中变质程度的气煤。山西组煤层 (第 2、3 层煤)属低硫中灰中等可选至易选煤,是良好的炼焦配煤或动力用煤;太原 群煤层(第 616、17 层煤)属中灰富硫至高硫的易选煤,不宜单独作炼焦配煤,为动 力用煤。见图 1-2 井田地层综合柱状、 1.2.5 开采技术条件 1)地温 据钻孔测定:非煤系地层地温梯度较小,一般为每百米 1.6 ;煤系地层地温梯度 相应增高,一般为每百米 2.7 ;综合平均梯度每百米 2.44 。通常-650 m 以上层段 的地温不超过 31 ;-650-750 m 层段的地温为 3137 。 2)瓦斯、煤尘及自然发火 根据地质资料,本矿井第 3、4、16、17 层煤都属于氮气带,沼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很底,均小于 10 m3/t,属低瓦斯矿井。可采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尘爆炸指数一 般为 37 %42 %。各煤层都有自燃发火倾向,自燃发火期为 36 个月。 第 6 页 2 2 井田境界与储量井田境界与储量 2.1 井田境界 2.1.1 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西北以铺子断层为界,南北人为划界,东以肖家庄二号断层为界,井田为 不规则形状,井田水平走向最长 4950 m,最短 3475 m,走向平均 4415 m,倾斜长度 3515 m,水平投影面积 15.52 km2,本井田东西部断层以外还分布着一些煤层,考虑到 这些煤层里含断层较多且落差较大,现在不与开采,但随着开采进行煤层储量的减少, 开采技术的提高,可以考虑对上述煤层进行开采,该井田有两个主采煤层 3 号煤层和 4 号煤层 4 号煤层位于 3 号煤层下方 70 m 处。 2.2 矿井工业储量 全矿井工业储量的具体计算如下: 1)井田的水平投影面积为: S=44153515=15.52 km2 由于两个主采煤层的平均倾角为 7.5,所以井田中 3 号煤层和 4 号煤层的实际面 积为: S=(15.52/cos7.5)2 =31.31 km2 2)工业储量为: hssg)(Z 21 =31.3110610.51.4 =4.603 8 10t 式中:S1表示 3 号煤层的面积,m2; S2表示 4 号煤层的面积,m2; h表示煤层厚度,10.5 m; 表示煤的容重,取 1.4 t /m3。 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要求。 2.3 矿井可采储量 2.3.1 永久煤柱损失量 包括铁路煤柱损失量 Pt、断层煤柱损失量 Pd、井田边界煤柱损失量 Pb、工业广场 第 7 页 煤柱损失量 Pg。 1)铁路煤柱损失量 Pt 经计算为 65072569.66 t 2)断层煤柱损失量 Pd经计算为 5821200 t 3)井田边界煤柱损失量 Pb经计算为 7676340 t 4)工业广场煤柱损失量 Pg经计算为 31752843.9 t 所以,永久煤柱损失量: P=Pt+Pd+Pb+Pg =65072569.66+5821200+7676340+31752843.9 =123820493.6 t 2.3.2 矿井可采储量为 Zk=(Zg-P)C =(4.603 8 10-123820493.6)0.75 =252359629.8 t 其中,C表示带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 0.75;中厚煤层不小于 0.80;薄煤层 不小于 0.85。 第 8 页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1 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的年工作天数为 300 d,采煤实行“四六制” ,三班出煤一班检修。每昼夜净提 升小时数为 16 h。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2.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该井田有两个主采煤层 3 号煤层和 4 号煤层, 厚度大, 倾角小,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具备建设中、 大型矿井的条件。 根据矿区现有生产矿井的实际生产水平以及国家对该矿 区煤炭的迫切需要,装备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年产量可以达到 2.403.0 Mt。 设计时对年产量共提出两个方案:2.40 Mt 和 3.0 Mt。对这两个方案进行技术分析 后,认为 3.0Mt 的方案虽困难多一些,但考虑到该矿井建设时间较长和国内采掘机械发 展情况,最终根据上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讨论,决定矿井生产能力为 3.0 Mt/a。 3.2.2 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3 Mt,根据可采储量、井型与服务年限之间的相适应关系得 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 Zk、设计生产能力 A 和矿井服务年限 T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K A Z k T 式中:Zk矿井可采储量,Mt; A设计生产能力,Mt; T矿井服务年限,a; 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1.31.5,在此取 1.4。 则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 T=Zk/(AK) =252359629.8/(3.010 6 1.4) =60.08563 =60 a 经核算,矿井及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 9 页 4 4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4.1 井田开拓的方案 4.1.1 本井田开拓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煤层赋存稳定两个煤层相距 70 m,倾角为 2.3到 22,平均为 7.5,表土层 为 200 m,两个煤层的平均厚度均为 10.5 m. 2)矿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变化于+52 m+44 m 之间,其多为农田,没有大的地 表水系和水体,有津浦铁路穿过。 3)本井田煤层埋藏较浅,3 号煤层平均埋深在-300 m,最深处到-550 m,最浅处为 -220 m;4 号煤层平均埋深在-370 m,最深处到-620 m,最浅处为-290 m。 4)本井田设计生产能力为 3.0 Mt,且矿井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都比较先进。 4.1.2 井筒形式、数目和位置的确定 1)由于兖州矿区地形平坦,煤层埋藏深度较浅,表土较厚但没有大流砂层,综合考 虑确定本矿井可行的开拓方式为斜井和立井。 2)井筒数目 井田开拓, 必须有主井和副井, 其中主井负责提煤, 副井负责提矸下料、 运送行人, 另外,出于生产安全的需要,应该设有风井,考虑到井田的通风情况,在井田的中央布 置一个风井,所以共需井筒数目为 3 个。具体布置见下节。 3)井筒位置 (1)主、副井井筒位置的选择 井筒位置因使井下运输功最小 井田储量一定时, 沿井田走向大巷运输功的变化可因井筒位置的不同成倍增加。 当 井田形状规则,储量分布均匀时,最小运输功恰在井田中央。井筒设与此,不仅运输费 用低,巷道维护、采区准备及通风费也相应降低。 对单水平开采缓倾斜煤层的井田, 从有利于井下运输出发, 井筒应座落于井田中部, 或者使上山部分斜长略大于下山部分,这对开采是有利的。 (2)风井位置的选择 本井田煤层赋存条件比较好,在井田中央布置一个风井。 本矿井采用立井或斜井开拓在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综合起来较合理。工业广场 位于井田的中央。一个主井、一个副井、一个回风井。 第 10 页 4.1.3 开采水平的确定 井田开拓设计着重于选择开采水平的标高,使其贯穿全部煤层,有利于开采。阶段 高度或斜长往往随煤层倾角与回风巷道标高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阶段斜长在一定程度上 受采区斜长的限制。 缓倾斜煤层或倾斜煤层的深部以及倾斜长度过大的局部块段, 往往 采用上下山或增设中间水平开采。 本矿井煤层倾角小,煤层垂高小,3 号煤层从-220m-550m,4 号煤层从-290 m -620m,但是每层的倾向长度不大,所以不宜布置较多的水平。可以考虑划分一个 或两个水平。用两水平时,需考虑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和第二水平的延伸。 4.1.4 大巷和井底车场的布置 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和生产的方便,决定开拓一条运输大巷、一条轨道大巷、一条 回风大巷。 由于服务于整个井田, 且煤层比较厚, 故将大巷全部布置在煤层底板沙岩中, 距煤层 30 m,大巷之间的距离为 30 m。布置在岩层中,其优点是巷道维护条件好,维 护费用低,可以较好的控制方向和坡度;另外可以减少煤柱损失。 4.1.5 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 经过分析,提出了,方案一:立井单水平开拓,方案二:主斜副立单水平开拓,方 案三:斜井单水平开拓(井筒位于井田中央) ,方案四:斜井单水平开拓(井筒位于井 田边界) 。四种在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且这四种方案均采用单一水平开采,运输大 巷、轨道大巷、回风大巷均布置在煤层底板沙岩中,距煤层 30 m,大巷之间的距离为 30 m。 经过技术分析、比较,结合粗略估算费用结果,可知方案一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故选择立井单水平开拓。主、副井井筒均为立井,布置于井田中央。 4.2 矿井的基本巷道 4.2.1 井筒 井筒的位置与井筒的形式、 用途有密切的联系, 合理确定井筒的位置和形式对井下 的开拓布置、地面设施布局、运输线路布置和方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以上所述的 井筒位置选择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矿井开拓方案,已经选定了井筒的位置、形式等。现分 别对主井、副井、风井介绍如下: 1)主井 主井担负全矿的煤炭提升任务,主井,井口标高为+50 m,井深 460 m,净直径 6.5 m,净断面 33.18 m2。安两台同型号的瑞典产 ASEA2.86 摩擦轮绞车,绞车滚筒直径 第 11 页 2.8 m,宽度 1.815 m,配用两台 LAA710 型,功率 1260 kw 直流电机,转速 815 转/分。 箕斗容量 14 t,承担矿井全年煤炭提升任务。主井井筒特征见表 4-1 所示。主井井筒断 面如图 4-1 井 筒 中 心 线 井筒中心线 图图 4-1主井井筒断面主井井筒断面 表表 4-1主井井筒特征主井井筒特征 井型(万吨)300 井筒直径(m)6.5 井深(m)460 第 12 页 净断面积(m2)33.18 基岩段毛断面积(m2)44.18 表土段毛断面积(m2)44.18 井筒支护混凝土砌壁表土段支护厚度700 mm,基岩段支护厚度 400 mm 2)副井 图图 4-2副井井筒断面图副井井筒断面图 副井,井口标高为50 m,井深 450 m,副井净直径 7.5 m,净断面 44.18 m2。安 两台瑞典产HSVA6型多绳摩 擦轮绞车, 滚筒直径2.8 m, 宽1.815 m, 提升速度8.5m/s。 绞车分别配一个带平衡锤的双层单罐和一对双层罐笼, 提升均为双闭环, 无环流直流拖 动。单罐电机为 LAD410L 型,功率 810 kw,双罐电机为 LAA710 型,功率 1260 kw。 每层罐笼可装 MG1.76 型矿车两辆。单罐笼绞车最大不平衡负荷为 9 t。双罐笼绞车 第 13 页 最大不平衡负荷为 14.5 t,用来升降人员和材料及矸石。副井井筒特征见表 4-2 所示。 副井井筒断面如图 4-2。 表表 4-2副井井筒特征副井井筒特征 井型(万吨)300 井筒直径(m)7.5 井深(m)450 净断面积(m2)44.18 基岩段毛断面积(m2)59.45 表土段毛断面积(m2)59.45 井筒支护混凝土砌壁表土段支护厚度800 mm,基岩段支护厚度 500 mm 3)风井 任何风井布置方案的选择, 都应该在满足风量和合理通风断面的条件下, 力求缩短 风路,减少风阻,降低负压,使通风机选型容易,提高通风效率。 结合矿井开拓的实际情况, 所选风井及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抽出通风方式。 由 副井进风,风井排风。风井标高50-375 m,井深 450 m,净直径 6.5 m,净断面为 33.18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阳泉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 2025年胸痛中心考试题及答案
- 山东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漳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粮食政策与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你的价值观测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岳阳市2025秋招能源与动力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阳江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及答案
- 2025年咨询决策考试题及答案
- 金融货币学考试题及答案
- 庆阳市中储粮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垃圾消纳费合同协议
- 节前保密教育培训
- 中国人寿理赔申请书
-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 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演讲2-3分钟
- 介绍莫兰迪的课件
- DB32/T+4860-2024+电镀园区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 室内安装标识标牌施工方案
- GB/T 17775-202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福建省整体装配式卫浴间标准设计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